篇一 :王阳明的名言

王阳明的名言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上面这句名言出自《传习录》。据说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散文家余秋雨在《王阳明法书集》的序言中写道:“倘若把中国历史上集大成式的哲学家缩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王阳明(守仁)的名字。由于他的哲学思想高超、警策、简明,又由于他的人生经历曲折、奇特、宏富,他在中国文化领域的知名度是其他许多哲学家无法比拟的。“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宋明理学,叠起一座高峰,比之汉唐绎学的理论思辩方面,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而阳明之学则是中国儒家的最后一个高峰,并成为近世启蒙思想的先导。梁启超称王阳明“是一个豪杰之士”,是因为他在程朱理学笼罩一统天下,以极大的勇气,挺身而出,用“心即理”的学说之与抗衡,以“知行合一”理论戳穿了那些道貌岸然的理学家。他的新说,对当时社会,“像打一药针一般,令人兴奋”,“吐出很大光芒”。

王阳明的这一观点像极了上面贝克莱的观点——存在即被感知。看见花时,感觉到了,花就存在;没有看见时,感觉不到,花就不存在。但是,两个人还是有所区别的:贝克莱是要通过“存在即被感知”这句名言解决认识论问题,到最后,为了保证物的存在,贝克莱还不得不搬出了上帝来保证外物的存在。王阳明不同,其“心外无物”说的是意义问题,和维特根斯坦的“世界的意义在世界之外”近似。也就是说,“心外无物”是指心乃生发意义的源泉,不致“良知”,外在世界尽管五彩缤纷,但对我毫无意义可言。就当你未见到那个美丽的女子时,在你心中那个人便根本不存在,只有你见到她,那美丽才会呈现于你眼前,于你而言才会具有意义。先生说致良知,良知在于我们的本心,与龙场悟道一样,你未见龙场之时,世界于你只是狭小的周围一圈,当你来到深山自然之中,心会变得与自然一样广阔,便能窥见更多的真理。

…… …… 余下全文

篇二 :王阳明名言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6、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8、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9、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10、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11、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4、知行合一。

15、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

1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7、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1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 …… 余下全文

篇三 :王阳明让你内心强大的100句名言

王阳明让你内心强大的100句名言

1.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王锡爵曾对东林书院的创始人顾宪成抱怨说:当今所最怪者,朝廷认为对的,外界一定认为不对;朝廷认为不对的,外界一定认为是对的。

一个政府,不得人心到如此境界,也算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2.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3.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4.被成功学洗脑多年的中国人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天天读曾国藩还是仕途失意?为什么日夜学胡雪岩仍然一贫如洗?

5.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6.阳明心学是炼心的学问,是“乾坤万有基”。王阳明之所以将国人宏大而细腻的心理图谱精确地描绘出来,就是要传达一条真理: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7.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8.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9.人的宿敌只有一个,便是他自己。

10.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别。

11.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12.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13.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没有人可以引领你,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的,真正能

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

14.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 …… 余下全文

篇四 :王阳明至理名言

王阳明至理名言

1、“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3、“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4、“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

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0、“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1、“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2、“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 …… 余下全文

篇五 :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

1.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3.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4.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5.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6.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7.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8. 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9.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0. 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经典语录)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1.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2. 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 …… 余下全文

篇六 :王守仁名言

王守仁名言警句

王守仁名言

1、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3、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4、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

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0、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

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1、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2、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13、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1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6、为学大病在好名。

17、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18、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9、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20、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 …… 余下全文

篇七 :古今名言名句

古今名言名句

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2、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韩婴

3、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谢觉哉

4、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布莱希特

5、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赛罗

6、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契诃夫

7、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8、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吕坤

9、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10、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培根

11、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

1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4、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15、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1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17、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18、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19、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20、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2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22、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马克吐温

23、人如失去了诚实,也就失去了一切。——黎里

24、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畅泉

25、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赛

26、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27、诚实最好的政策。——弗兰克林

28、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

2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30、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

31、私心胜者,可以灭公。——林逋

3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 …… 余下全文

篇八 :名言名句

一、爱国

1、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文天祥《过零丁洋

4、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求学上进:

1、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2、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阳明

3、发奋忘食,乐以忘忧.---孔子<<论语>>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毁读书迟.--颜真卿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老子)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三、励志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四、困难挫折

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2、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 板 桥

3、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鲁迅

4、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

五、珍惜时间的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古代流传至今的名言)

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六、人格方面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