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荷马史诗中的比喻修辞赏析

[摘 要]气势恢宏、精妙绝伦的比喻,是《荷马史诗》语言风格的一大特色。作为一种文学修辞手法,比喻在刻画人物、描绘事件、渲染气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增强形象艺术感染力的强有力手段。而作为一部主要描述战争、歌颂英雄的口头文学作品,丰富的比喻更是让《荷马史诗》增辉添彩,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关键词]荷马史诗;战争;比喻修辞

《荷马史诗》辞章华丽,妙语连珠,生动形象的比喻俯拾皆是,被后人誉为“荷马式的比喻”。本文试以战争场景描绘中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为着眼点,对其多样性、形象性作浅薄的探讨。

一.比喻的多样性

富于多样性,是《荷马史诗》比喻修辞手法的重要艺术特征。根据粗略统计,《荷马史诗》的比喻约有800个(《伊利亚特》约500个,《奥德赛》约300个);而这800个比喻包含在约1500诗行中,占全部诗行的5.4%。1。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荷马史诗》的比喻具有数量多,比例大的特点,而比喻的多样性正是建立在丰富众多的比喻基础上的。而从形式上分析,也有明喻和暗喻。其中明喻较多,约占总数的80%2。

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作比事物的多样性。荷马充分调动奇思妙想,不吝溢美之词来讴歌高大魁梧的英雄,描画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举凡自然现象、飞禽走兽乃至幻想世界、神话传说,无不囊括作为作比的事物,其种类之繁多,范围之广泛,令人称奇!

其中简洁明快的例子比如第六卷中“谣言像火苗似的在人群中活跃,作为宙斯的使者,促使着人们向前”。又如,为了形容战士的遒劲勇猛,“狮子”、“野猪”等意象频频出现。第五卷中,诗人形容勇猛的战士们“像一群狮子,生吞活剥,像一群野猪,蛮力无穷”3。相类似地,第七卷中4,诗人也把埃阿斯和赫克托耳形容成“狮子”和“野猪”,其奋勇的形象跃然纸上。

诗中也不乏荡气回肠的大段铺陈。比如对于腥风血雨的战争,作者大量运用了自然现象如“狂风”、“暴雨”、“闪电”、“黑夜”等。如描述战争即将结束:“黑夜涉过长途,黎明正在进逼”。在第十一卷中,诗人讲到:“达奈人的首领,随后扑向人马聚首之地,像西风卷起飞旋的狂飙,碎荡南风吹来的亮白的云翳,掀起汹涌的浪水,借助了强劲的风力,高耸的涛峰扑下,撞泼飞溅的沫星,就像这样,赫克托耳砍落片片人头,纷纷落地”。这一段描绘的宏大场面极具张力,并借此烘托赫克托耳的骠勇善战,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升华了故事的可读性。实为匠心独运,妙笔生花!

…… …… 余下全文

篇二 :荷马史诗和诗经的比较

《荷马史诗》与《诗经》的比较分析

《诗经》与荷马史诗的比较

诗经与荷马史诗可以说是同时期的东西方两部巨作,然而无论从表达方式还是它们分别对战争和爱情的态度,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诗经采用的是赋比兴的写作手法,赋是铺陈直叙,比兴是通过联想、想象寄寓思想感情于形象之中。它以抒情诗为主,所表达出来的感情是真实而具有触发感的。诗经善于用章句的重叠来表达感情,增强节奏感。而与诗经大体属于同时代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却完全是叙事诗。通过叙述希腊联军围攻城市特洛伊的故事来表达希腊人崇尚自由的感情。

诗经中反映的是在足够的生存空间中生活的人们,追求的是和谐宁静的生活,而荷马史诗却是在狭窄生活空间的窘迫下,有着强烈向外部扩大生存空间的欲望。因此,我们看到诗经中战争是激昂和忧伤的,汉民族的军人是有德的君子,也是杰出的战士。荷马史诗中战争散发着浓烈的血腥气味,里面的英雄个个强悍残忍、好狠斗勇、野性十足。丝毫感受不到仁厚德性。

《诗经》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将一种细腻的感情或详尽的事件表达得淋漓尽致;但《荷马史诗》作为一种思想开放的西方文化,在情感表达方面就相对的奔放,在言辞方面多通过直接的形式来抒发感情。因此,《诗经》是简而精,而《荷马史诗》则是细而腻。

两者对英雄的审美标准也不尽相同,在《诗经》里体现了一种中华文化,对英雄的定义一般都是有智有谋,德才兼备。因此,对于《伊利亚特》所描写的“英雄”阿喀琉斯只不对是一位强悍残忍,野性十足,只懂在沙场上杀人而不赋仁厚之心的一介武夫。但在古希腊文化中,最健美的人不是最有智慧的人,而是体魄强壮、肌肉发达的人,正如其奥林匹克运动主旨也是以体现人的完美体态。在他们的字典里,勇敢和美德是用同一个词来表达式的,因此,在《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和赫无托耳便是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而这一标准就是与中华文化的迥然不同。

此外,两者在所表达式的内容与思想也有所不同。诗经里的主题目是十分丰富的,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也可以说,一部《诗经》立体地表现了生存环境、事态人情,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多方位、多角度的反映。而《荷马史诗》包括两部,分别是《伊利亚特》和《奥德修斯》,这两部所表达的思想却有所差别。《伊利亚特》主要是歌颂刚强勇武的战斗英雄,崇尚重视战斗荣誉的英雄主义,而《奥德修斯》歌颂的是人的智慧与毅力,同时也赞美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体现了新家庭制度的道德规范。贯穿两部史诗的共同思想就是热爱现实,肯定人的奋斗精神,强调对人生和积极态度。

…… …… 余下全文

篇三 :荷马史诗赏析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赏析

----浅谈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主义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文学巨著,它集中反映了古希腊史前时代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千百年来,它那独特精湛的艺术特色,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前一部主要是讲述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的故事,最后以特洛伊王子伟大英雄赫克托耳的死结束。后一部讲的是攻占特洛伊之后希腊国王归国路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最后以国王回国为结束。

荷马史诗中,英雄人物追求卓越和荣誉,肯定自我和个性以及勇于承担等等英雄化了整个希腊民族,号称希腊史上的圣经。在这部圣经中,又以伊利亚特中宣扬的希腊英雄主义最气势磅礴和凛然正气。贯穿伊利亚特的主要思想无疑是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以及战争的残酷性,这三点中又以英雄主义最为让人热血沸腾,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膜拜之心去阅读伊利亚特,用心去感受那远古时代英雄们的热血和伟大!

一.追求卓越,渴望荣誉的英雄主义

在伊利亚特的开篇中,直接就写到了“女神啊,歌唱佩琉斯之子阿咯琉斯致命的愤怒吧”点明了全诗的描写重点和基本主题。史诗中的阿咯琉斯选择了追求卓越,是不惧死亡,渴望荣誉的典范。在阿咯琉斯诞生之初,他的母亲就对他预言了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或是过和平的生活,尽管医生碌碌无为但是可以获得长寿,亦或是投身战争成为卓越的人而英年早逝,无法安享天年。阿咯琉斯违背了母亲的旨意毅然选择了后者,这一点上集中展现了英雄追求卓越,不甘平庸的英雄本色。在整个史诗中都贯穿了这一英雄的思想,在后续的奥德赛中,阿咯琉斯的父亲阿基琉斯在天国唯一关心的他的儿子是不是很卓越,所以说,贯穿全诗的就是英雄主义。

尊严和荣誉如此值得英雄们珍视以至于在追求荣誉的大路上英雄们都奋不顾身。获得荣誉的途径无外乎两种,冲锋在前或是冒险主义。在面临危险和困难的时候,史诗中的英雄无疑都选择了冲锋在前,对此, 英雄萨尔佩冬在鼓励格劳科斯勇敢作战时有明确的阐述“:格劳科斯啊, 为什么吕底亚人那样用荣誉席位、头等肉肴和满斟的美酒敬重我们? 为什么人们视我们如神明? ……我们现在理应站在吕底亚人的最前列, 坚定地投身于激烈的战斗毫不畏惧, 好让披甲的吕底亚人这样评论我们:?虽然我们的首领享用肥腴的羊肉, 咂饮上乘美酒, 但他们不无荣耀地统治着吕底亚国家: 他们作战勇敢, 战斗时冲杀在吕底亚人的最前列。战斗时冲锋在最前面最危险地地方是荷马史诗中最为英雄的体现!相比之前者,冒险主义更体现英雄的胆量,希腊联军老将涅斯托尔在两军形成僵持局面时曾经说, 如果有人胆敢冒险, 去探得敌人行动的一些消息并且能平安地回来, 那么他的声明将会在天底下的世人中播扬。在英雄的心目中,任务越危险越艰巨,随之而来的荣誉和尊严就越有分量。在英雄的心目中, 任务越危险, 越艰巨, 需要的勇敢精神就越强, 获得的荣誉和尊严当然也就越大。最后, 荣誉和尊严的对立面是耻辱, 因此要获得荣誉和尊严还必须要有知耻之心。知耻往往能生勇, 也正以为如此,知耻教育常常成为英雄们教育部下的有效手段。如当面对特洛亚人的强大力量和攻势时, 阿伽门农不断地在队伍中间穿行发令:“朋友们, 要做男子汉, 心中要有勇气, 在激烈的战斗中每个人要有羞耻之心, 有羞耻之心的人得保安全

…… …… 余下全文

篇四 :荷马史诗包括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特洛亚战争的历史事件,有相当长的民间传唱和吟诵过程。公元前8世纪左右,相传由行吟诗人荷马整理而成,故名荷马史诗。公元前6世纪由学者用文字写定。《伊利亚特》的主题是赞美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讴歌他们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两部史诗结构巧妙、形象鲜明、语言质朴、比喻奇特,并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荷马史诗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风貌,是认识希腊史前社会的重要文献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仪式。春天的酒神祭有歌队参加表演,歌队队员唱赞美酒神的颂歌,歌队队长讲述酒神的故事,后来又加进了表演动作的演员,悲剧便由此产生。希腊悲剧主要不在于写悲,而在于表现崇高、庄重、严肃的英雄主义思想。它大都采用神话传说题材反映现实社会的生活和斗争,突出人跟命运的冲突,表现反专制、反压迫、反侵略的民主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希腊古典时期出现了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亚》。

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以前。它在希腊原始初民长期口耳相传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在荷马、赫西俄德等人的作品中得到充分反映。希腊神话的内容是一个广阔浩繁的系统,支脉庞杂,传说故事众多,并不完全一致。但它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包孕着一条血缘的纽带,存在着一个基本脉络,大体可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神的故事包括神的产生、神的谱系、神的活动、神的创造等。希腊神话丰富美丽,影响深远,反映了人类的童年时代,具有永久性的艺术魅力。

简称《新约》。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基督教的正典。《新约》共27卷,形成于公元2世纪,分为“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和“启示录”4类,主要记述的是耶稣的救世言行以及门徒的事迹。

…… …… 余下全文

篇五 :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的精神魅力

——中央电视台文化片《荷马史诗》撰稿

时间的重量往往凝聚在史诗的叙述中,它所启迪的不是一代人,而是无数代人的心智,并且成为他们的集体无意识。

谁能想到,二枚桃子就能轻松杀死了三名伏狮降虎的勇士,而春秋时代齐国相国晏婴就是这样卓绝的天才。比这二枚桃子更昂贵的,是一只苹果,那是不和女神厄里斯为发泄被怠慢的愤怒而抛在阿基琉斯父母的婚宴上的。为了得到这只“献给最美的女人”的苹果,天后赫拉许下权力,智能女神雅典娜许下荣誉,而爱神阿佛洛狄特许下美女。众神之王宙斯把决定权交给了年轻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风流多情的王子选择了美女,在爱神的帮助下,把希腊绝世美女、斯巴达王后海伦拐走,从而挑起了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双方浴血苦战,最终来自希腊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用著名的“木马计”战胜了小亚细亚西部的特洛伊人,洗劫并毁灭了繁华的特洛伊都城伊利昂。

一 人类童年境界中的神秘童贞

雄壮惨烈的战争和远征胜利后将士们回返阔别的家乡的惊心动魄的历险,由盲诗人荷马(hemeros)创编成两部传世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正如“不学诗,无以言”,诗在古希腊是教育的必修科目,凡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希腊公民大都熟悉荷马史诗,才情恣肆的诗人和雄辩滔滔的政论家当然更能够随意援引。盲诗人理所当然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以至在古希腊几乎成为史诗的代名词,只要提起诗人,谁都知道指的是他。

然而,荷马是否确有其人?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以前,荷马是否确有其人,两部史诗是否出自同一位诗人之手,并不存在疑问。然而近二百年来,这一问题一直让研究荷马的学者激烈争论,历史的久远和史料的缺乏加剧了问题的难度。不可否认,波澜壮阔的荷马史诗不会是诗人某天的突发灵感,也不可能是一空倚傍的闭门造车,而是在古代民间文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它取材于逐渐积累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十九世纪以来欧洲考古学家的发现,证明《伊利亚特》所述的阿开亚人远征伊利昂并非完全出自诗人的想象,尽管由于考古发掘极为有限,这一时期至今仍然相当混淆和神秘。

…… …… 余下全文

篇六 :荷马史诗读书报告

《荷马史诗》读书报告

近日,经大学语文老师推荐品读了被誉为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荷马史诗》。这个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的作品,有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组成。

在没有上大学语文课程之前,我并没有看过这部文学巨作,而是仅仅从影视作品《特洛伊》中有所了解。昨日再次将这部电影翻开看过,让我有了更多的感触。“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段培根说的话总能够在很多场合引起大家的共鸣。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读史”,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培根将其放在了众多求知方法的前面,也足以体现其的重要性。 《荷马史诗》这部文学作品,记载了古希腊的种种故事。我们说神话与史诗反映了我们的一个民族的文明发展史,就好比我们国家如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大禹治水等等的故事一样,能够间接的反映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状态和精神信仰。但是,史诗并不一定是历史,但是古希腊人在历史学诞生之前还是将这部《荷马史诗》当做历史来学习和拜读。通过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荷马史诗》对于他们的文明发展起到的关键作用。

《伊利亚特》主要讲述希腊联军围攻特洛伊十年未果,在几番斗争的过程后,最终想出“木马”的计策。他们充分的抓住了特洛伊人好大喜功的特点,最终导致联军贡献特洛伊城并进行大规模的屠杀活动。这部作品几种描写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事情。而《奥德赛》就是讲述伊大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漂泊十年,在最后的一年发生的一些故事。

在整部作品中最吸引人的当属帕里斯与“金苹果”。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过,但是当你再次翻阅的时候,仍然忍不住的想往下看。年轻的特洛伊王子,为了可以娶到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所以放弃雅典娜和赫拉基于她的权利、智慧和力量,而将写有“送给最美丽的”字样的金苹果送给了阿佛洛狄忒。这样,古希腊第一美人海伦在顷刻间就爱上了这位特洛伊王子,但是却为自己的国家带来了战争。而雅典娜和赫拉因为没有得到金苹果所以间接的参与了这场战争,最终帕里斯被杀。这个故事吸引人的地方,除了浓厚的神话色彩,以及波澜起伏的故事。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故事里的神和人一样贪图虚荣,好争好妒,同人类一样有自身的缺陷,仅仅是多了一些特殊的能力。从这里也可以对比中西方的神话故事,西方的神并不完美,他们和人一样具有人性化,全面化,这也是因为民族文化的不同。

…… …… 余下全文

篇七 :荷马史诗海伦形象分析。

《荷马史诗》海伦形象分析

在《荷马史诗》中,海伦是作为一个“红颜祸水”的角色出现的。倾国倾城的海伦是十年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线。就是这张面庞让千条舰船出征,使特洛伊无顶的塔楼化为灰烬。这就是荷马史诗中对海伦的定义。

为什么说海伦是十年战争的导火线?我们先来看《荷马史诗》中对特洛伊战争的起因的描写:《伊利昂记》中,关于这次战争的起因,在神话故事“不和的金苹果”里有详细的描述。为了得到“最美的女神”称号,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都先后向特洛伊王子巴里斯献殷勤。最后,巴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爱神,爱神作为报答,帮他拐跑了最美的女人——海伦,从而爆发了特洛伊与希腊之间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海伦便成为了导火线。究其根由,原因肯定不是在于海伦给人拐跑,而在于国王们的贪念。特洛伊当时已经相当富饶,希腊联军是打着海伦被拐骗致使国家名誉受损的旗号。实质却是为了霸占特洛伊的财富。于是,战争一触即发。海伦其实是作为一名无辜者,却成为了千古罪人。中国古人常说,师出有名。海伦便作为“师出”的一个借口,不管这借口慌不慌唐。

从我们现代爱情婚姻的角度来看,她属于背叛者,她是自愿跟巴里斯出走的,她的离去,不但导致墨涅拉尔斯家庭的不完整,还影响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但是在古希腊时期,无所谓正不正义,无所谓忠不忠一,当时的开放程度并不比现在差多少,你喜欢上了谁,就可以跟谁在一起,没今天的伦理关系那么繁杂。只是,作为一国之后,远不如平常人那么简单决定自己的归属罢了。因此,她的出走,便成为了战争的借口。

在《荷马史诗》中,海伦像是任人摆布支配的工具,随波逐流,甘心受命运的摆布。在史诗中有一节提到,当巴里斯和海伦回到特洛伊,希腊联军也到达了。普利阿莫斯问海伦是否自愿跟随巴里斯来特洛伊,海伦说她是违心地被抢劫而来,却由衷地喜欢巴里斯,她自愿成为巴里斯的妻子。她含着泪扑倒在王后的脚下,希望不要赶她出去。这就表现了海伦对自己命运的反抗,有理性的一面。

…… …… 余下全文

篇八 :荷马史诗中的经典故事

《荷马史诗》中的经典故事

一、特洛伊木马计

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叙述了这个发生在“特洛伊战争”中的故事。 特洛伊也称“伊利昂”。古希腊殖民城市。公元前十六世纪前后由古希腊人所建。位于小亚细亚半岛西端赫勒斯滂海峡(即达达尼尔海峡)东南。即今土耳其的希萨利克。这座城市在公元前十三至前十二世纪,颇为繁荣。

“特洛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十二世纪初。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到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宫作客,受到了麦尼劳斯的盛情款待,但是,帕里斯却拐走了麦尼劳斯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王后海伦。

这个耻辱令整个希腊为之震怒,斯巴达国王麦尼劳斯发誓要夺回他的女人,希腊其他各国群起响应,很快组成了10万人的希腊联军,渡过爱琴海远征特洛伊,发誓不仅要把希腊最美的女人夺回来,还要火烧特洛伊城以雪洗他们的耻辱。

斯巴达国王麦尼劳斯的哥哥阿伽门农在各路英雄的推举下,成为联军的最高统帅。阿伽门农认为远征特洛伊要取得胜利,必须得到一文一武的协助,这两个人就是希腊闻名的智者奥德赛(奥德修斯)和希腊最英勇的男人阿喀琉斯。

经历了严寒和疾病、肆虐的海难、可怕的暗礁以及饥饿与疲劳之后,希腊联军终于将战舰停靠在了特洛伊城下。

再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他把自己深爱的海伦迎娶回特洛伊之初,人们见到美女的惊喜万分,全城沉浸在了节日般的欢快。但如今面临庞大的希腊联军气势汹汹的攻势,他们都意识到了可怕的灾难。特洛伊的老国王普里阿摩斯出于爱子心切,原谅了小儿子帕里斯,冷静下来后他命令将全 1

国男人召集起来,建立一个勇士组成的护国特洛伊兵团,由他的大儿子赫克托耳出任统帅。赫克托耳无心责备已情迷心窍的弟弟,虽然他预感到自己无力抵挡希腊联军的强大进攻,但为了国家,为了家庭,也为了荣誉,他毅然穿起战袍率领特洛伊护国勇士应敌。

在希腊联军和特洛伊兵团对战初期,希腊统帅阿伽门农和英雄阿喀琉斯为争夺女俘而发生争执。阿喀琉斯一怒之下带着自己的士兵,离开了希腊联军。可是,这时刚好特洛伊的统帅赫克托耳前来阵前应战,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化装成阿喀琉斯的模样与他战斗,却不幸无法抗敌,战死在赫克托耳的刀下。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