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位非记者的记者节感言

一位非记者的记者节感言

读了南都今天发表的一篇社论,才知道今天是记者节。在标题为《记者的使命就是说出真相》的社论中,有心人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其中深深的幽怨。记者和媒体对当今的新闻环境,自然有比普通人更深切的体认,但他们也只能和咱们网络人一般,咬着舌头说话,记者节为他们说点东西提供了机会,但是并没有提供勇气。

本人不是记者,过了今天,下次记者节到来之前,若没有人提醒,照样不知道。可不是记者的我,却要写什么劳什子感言,有越俎代庖、捞过界之嫌,然而“旁观者清”,在相对比较荒唐的环境中,圈外之人常有一矢中的的功力,再说南都那话说的,跟蚊子哼哼一般,不过瘾。当然,这里我并没有要想代表谁发言,因为我谁也代表不了,除了我自己,我只能假设:假如我是个记者。

大约一个月前,俄罗斯著名女记者安娜遭枪杀。这勇敢的记者,据说一是反对总统普京,20xx年写过一本《普京治下的俄罗斯》的书,对普京的评价相当负面;二是似乎同情车臣反政府武装,以至于在别斯兰事件中,绑匪们唯一信任的就是这位女记者。女记者之死,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本人孤陋寡闻,人家女娃死于非命,咱才知道世界上曾经有这么个人存在。

后来的报道说,因为安娜的被杀,俄罗斯在新闻自由排行榜中的位置大幅下跌到138位。我很好奇,在这之前俄罗斯排在多少位,可用古狗搜索出的2,930,000项网页链接,前面几页却没有一页能打开。百度的连接,虽然多数可以打开,却只是一些网络论坛的发言或个人博客。

对于排名100位后的国家来说,摆弄记者不外两种办法,要么枪杀,要么捂杀。枪杀是愚蠢而无奈的办法,而捂杀就高明好多。在电影《火烧园明圆》中,介绍了晚清一种奇特的杀人办法,用牛皮纸浸油,做成袋子,套在要处死的人头上,在颈子下扎紧,渐渐地里面没了空气,人犯越呼吸,袋子贴鼻子越紧,不需要很长时间,人犯就呜呼唉哉。这种杀人的办法,就相当于捂杀。

枪杀说明记者还是可以说话的,反对者不能捂住记者的嘴,威胁利诱一概无效,万般无奈之下,才会出此下策。我相信这世界有大胆不怕死有正义感的记者,哪怕对方无比强大、凶恶,但只要自己的话能说出来,他/她就敢说。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话可以让他/她说出来。同时也说明,对方除了枪杀他/她,没有别的手段,可以让人消声。俄罗斯现在大概就是这种情况,而我们的民国时期,也是这种情况。

…… …… 余下全文

篇二 :记者节感言

记者节感言

篇一:记者节感言

静悄悄的,记者节又到了。

由于自己和然然一起感冒,今天看到“小二读帖:中国记者也有节”才知道11月8日是连半天假也不放的“记者节”。为此,国内云南26家媒体“宣誓承诺放弃‘灰暗新闻’”:“做负责任媒体,让新闻更加>温暖、更加阳光、更加有力量”。这当然是个好的方向,媒体、记者,一向有“社会良心、无冕之王”等等的称号,他们若能更清楚的认清自身责任、勇于负起责任,而不是随波逐流和唯利是图,当然是社会与民众之福。

另一方面,记者节不仅需要强调责任,更需要强调权利而不仅仅是福利。我们至今还时常听到记者挨打、被防、被限制、被传唤、被诬告等等的新闻。在这样的新闻舆论环境下,如果记者的采访权、知情权、人身权利还得不到足够保障的话,又如何保证公众可能得到真相和阳光呢?

记者是观察者,报道者,也是记录者。每逢重大的事件,都有记者在场。此时,记者就成为见证者和记录者,扮演着古代史官的角色。

伍皓:“做负责任媒体”

做负责任媒体,首先是要对新闻负责;一定要对公众负责;归根结底是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目的是为了重塑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建立在“负责任媒体”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在追求公开、透明、阳光、开放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记得《南方周末》上刊载过一篇文章,讲述新闻与历史的关系。文章认为,历史是古代的新闻,而新闻是当代的历史。这一番话,是值得反复引用的。我一直认为,记者应该学习 历史,以加强对事件的整体把握,加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历史学家也应该关注时事,以便给材料注入生命 。历史与现实,是可以相互对照的。

我们生活在历史之中。今天的时事,就是明天的历史。在中国,我们既不能够准确地报道时事,也不善于经常地回顾昨天发生的事情。我们既没有新闻,也没有历史。于是,我们沉溺在不断进步的幻觉之中,却走在老路上面。我们自以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却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三次直至很多次。我们天天在觉悟,结果却是被新的石头再绊倒很多次。

…… …… 余下全文

篇三 :记者节感言

记者节感言

时光如梭,转眼间又到了金色铺满山野、硕果累累的季节。我们在宣传系统开展“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的活动中迎来了第十二个记者节。

今天在这里,说说我对记者这个崇高职业的敬仰之情和对下基层采访活动的感慨。

20xx年4月,我有幸参加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非典期间基层采访组”到朱阳、五亩、苏村、尹庄等乡镇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基层采访活动,距现在算起来已经整整八年了,可是,过去的事情却历历在目。

八年中,我从记者到编辑,从下基层到固守阵地,虽然寸步不离新闻这两个字,但是,差距可想而知。有时我也想:如今山区群众的变化如何?他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抽空能重回故里,听听犁牛河的水声;看看紫石沟的风景;闻闻梁庄烟叶淡淡的清香;望一眼闫家沱郁郁葱葱的中华杜仲那该多好。

从新闻里,听我们的一线记者发来报道说:朱阳不再是种烟叶、栽杜仲、发展香菇、生产紫石砚。他们发现另一支柱产业——栽核桃,而且生产的核桃在全国是挂上号的名牌产品。到了秋天,革命老区朱阳的每一个山疙瘩都是核桃的天下。

八年前的苏村,一条条、一道道的村路几乎都是不到三

尺宽的土路。当时,胡坡村的村民很知足的说:我们村修路了,架子车、摩托车可以进山了;段家洼的乡亲说:三门峡教体局驻村工作队给村建学校了;卫家磨的老百姓指着河滩说:这里要重修水库了;董家沟的老百姓开始种大棚菜了。

10月26号,我和三门峡日报住灵宝记者站站长牛富江、新闻部主任周敏、金城灵宝记者屈建国一同去久别的苏村原上,眼前宽阔的水泥路、布局合理的店铺、卫生整洁的街面和扑面而来的果香让人心旷神怡。新农村建设楼房干净整齐,自来水、卫生间生活设施应有尽有。当年的散户进了小区;7、8个学生,一个老师,三个年纪的复式学校取消了;卫家磨变成了以灌溉、供水和防洪为主的中型水库;就连西红柿也被香港麦当劳快餐店包了。

记者、基层、群众,我不知道能不能说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可是我能明白一个道理:作为一名记者,时刻都离不开基层,到基层就必须深入群众。有句话说: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工作者毕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我的同事们,也正是有这样的毅力和信念,他们才能扎根基层,采来了老军人义务修车的感人事迹;采来了为村民建 健康档案 背着设备 步行山路而摔伤腿的 乡村医生 王帅军;采来了情系社区群众,免费为贫困老人、军烈属上门服务的好警嫂孙晓萍;还有农村第一书记的榜样张学恩、杨波、南岳武、申占军;大学生村官张少壮等等一批优

…… …… 余下全文

篇四 :记者节发言稿

发 言 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在记者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能代表新闻战线的同志们在这里发言,倍感荣幸,也深感责任重大。

屈指算来,从事新闻采访工作已经快15年了。期间,从一名报社的一名普通文字记者,到摄影记者,从记者部、到副刊部、到广告部、到总编室、到办公室,一直到今天从事网络新闻。无论岗位如何变化,从事新闻采访工作一直贯穿始终。一路走来,与记者这份工作、这份称号,感情日久弥新。

新闻工作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是让我们永葆青春活力的事业。今年以来,我先后参与了“2311工程”、拆违、梨花节、“三万”、抗旱、换届选举、党代会等一系列重大报道,亲身体验和感受到了我们时代的变迁,触摸到了我市每日、每月、每年的每个历史瞬间。于是,每当记者节来临,我也自问,一年来,我究竟做了些什么?还有多少遗憾,下一步该怎么完善和弥补。

今天,借着这个舞台,我还想给大家谈谈这15年来的一些工作体会。首先我要说的是:实行“政治家搞新闻”是我们搞好新闻工作的基石。这世界上有“三大难事”:一是排地雷,一不小心就炸死了;一个是走钢丝绳,一不小心就摔死了;一个是办党报,一不小心不仅是你,连报社的政治生命都会被毁了。这么多年来,这句话始终悬挂在我的脑海,激励我不犯或少犯各种错误。其次,我想说的是,搞好

新闻宣传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工作机制,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记者的工作积极性。都说原报社人强马壮,是因为我们创新工作,在全省率先搞“以稿计酬”,实现了记者多劳多得。

最后,我还想提2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新闻能加强新闻宣传队伍建设。要实行“输血、炼筋、强骨”。 所谓“输血”就是希望能增加一批年轻、优秀的新闻从业人员,为新闻宣传战线补充新鲜血液;所谓“炼筋”就是加大现有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提高我们的政治素养和写作能力;所谓“强骨”就是为我们的现有的新闻采编设备进行升级,要把基本的硬件硬起来。像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等等。

…… …… 余下全文

篇五 :记者感言

做一名记者,是我的幸福

不知不觉中,从事记者这一职业已经有一年零五个月了。要说一年来感受最深的事情,那就是工作的忙碌让我更加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时光飞逝”。于是,随着日子一天天的流逝,当领导带着实习生走进办公室,告诉他们可以叫我“赵老师”或“赵姐”时,我不禁感叹自己已经不是那个初入新闻行业的新手了。

忘不了20xx年7月28日,那对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那是我第一次接受突发事件的采访任务。上午10点左右接到通知说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洪水夺走了四条生命,接到这一消息后还来不及多想,我已经坐在了前往事发地的车上,至今仍记得当时心中的忐忑,一路上都在不停的设想着现场的情况,在心里一遍遍的演练着采访提纲,生怕遗漏细节导致采访失败。在采访现场,克服报道设备不完善的困难,我以电话口述的方式发回了《土左旗突降暴雨引发山洪致一家四口罹难》这则消息,圆满的完成了这次采访任务。采访结束当我和闫文清赶到车站时,已经是最后一班客车了,坐在返程的车上,我的心情仍然不能平静。那次采访,我从事记者职业不到一个月。

记得在一篇文章中看过对“幸福”的解释,说,在人的一生中,能够尽情施展才能,达到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那就是幸福。我明白自己离那个境界还有非常遥远的路要走,但是这一年来的采访经历已经成为我记者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正是新闻工作的意义和魅力,吸引我在这条路上不懈跋涉、苦苦追求,应该说,这就是我的幸福。

有人说,做记者苦。的确,无论冬日的寒风中还是夏日的骄阳下,哪里有新闻哪里就会出现记者的身影。毋庸置疑,选择记者工作,就是选择奔波和挑战。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流过汗水和泪水,有过疲惫、委屈,更有过欢乐和欣慰。当一篇篇精心采写的稿件获得领导的认同和读者的好评时,那份满满的自豪感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那就是作一名记者,我无悔

…… …… 余下全文

篇六 :第16个记者节优秀记者发言稿

第16个记者节优秀记者发言稿

第16个记者节优秀记者发言稿

有句媒体广告语是这样说的:“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网络报纸上;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路上。”这句话是对记者这一职业最好的注解,也是记者这一职业呈现给大众最直接的状态。

网络上这样调侃记者:早起晚睡的是记者和收破烂的;不能按时吃饭的是记者和要饭的;担惊受怕的是记者和犯案的;加班不补休的是记者和摆地摊的;说话不能错的是记者和主持节目的;事件发生后必须马上到现场的是记者和开救护车的??调侃总是不够给力,但选择了记者,就选择了辛苦,因为风餐露宿、终日奔波是我们的工作常态,加班加点、通宵达旦是我们的日常性工作。在大众眼中,记者意味着自由和风光;在家人眼中,记者意味着辛苦和忙碌;在同行眼中,记者意味着责任和奉献。在我的眼中,记者意味着理想的选择。

做一名记者,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有多少人能如此幸运,选择自己钟爱的职业。我有机会站在这个舞台上,就要更加珍惜这个机会。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几年来,我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也见证了xx的变化。尤其是去年以来,我们xx日报策划了一系列深度报道,作为报社的一员,我也参与其中,内心深感,选择了记者,不光是选择了辛苦,也是选择了骄傲和幸福。因为我们笔尖流淌出的是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我们镜头记录下的是一张张喜悦的照片,这些都在向我们倾诉着时代的跨越发展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改变。因为我们不光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更是历史发展的观察者、记录者和守望者。

有人说,记者只是“记录的人”而已。的确,我们或拿着笔,或扛着笨重的相机,整日奔走,为的就是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视野范围所不能及的事件和世界。但是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和“耳目”,追寻理想、拷问真相、守望良知是新闻记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因此,新闻记者,不应该是简单的记录者,还应是一个善于交流的访问者、反应敏捷的运动员、思想深邃的哲学家、敦厚善良的慈悲者、嫉恶如仇的侠客。愿这段话与每一位新闻人共勉。

…… …… 余下全文

篇七 :记者节主持词

市中区庆祝第十一个记者节联欢会主持词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行!

女:现场的记者编辑朋友们,

合:大家好!

男: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第十一个记者节的到来。 女: 说起中国记者节,它是以19xx年11月8日范长江等青年记者发起成立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为标志而设立的。

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新闻战线的广大编辑记者又一次迎来了欢聚的时刻。

女:人们都说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节日。在这里,请允许我们向奔忙在一线的记者朋友们表示深情的问候,祝愿大家节日快乐,生活安康!今天到场的领导有: 。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热烈欢迎区领导 致辞!

女:历史,是一条用岁月编织的彩带;历史,是一幅用业绩描绘的画卷。20余年来,中区电视事业走过了一条从艰难起步到蓬勃发展,从繁荣昌盛到跨越升腾的崛起之路。

男:建台20多年来,在 区委、区政府和区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市中区广播电视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国县区级电视台名列前茅。现在有请 刘部局 为大家讲话!

女:很多时候,当记者是辛苦的,自从投身新闻事业的那天起,我们就一直奔波在路上,只为了心中的理想与神圣的职责。

男: 广大新闻工作者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业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他们多才多艺, 下面就有民生新闻部的雷伟给大家演唱一首好听的歌曲《传奇》

女:唱的不错吧,还有能歌善舞的呢,有请王馨婵带来的歌舞《荷塘月色》

男:济宁中区,是千年大运河畔一颗闪亮的明珠

运河之都,是我们城市的一张最耀眼的名片

女:今天我们在这里相约,结下真挚的友谊

男:今天我们在这里相约,为了开拓明天的辉煌。请欣赏《中区之约》 演唱:张媛 雷伟 任晓丽 包阳 张青 王馨婵

男:在第十个记者节到来的日子里,各位常年奔波在一线采访记者们,他们有着怎样的节日感言呢?

…… …… 余下全文

篇八 :全市第十六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发言稿

全市第十六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发言稿

全市第十六个中国记者节座谈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同仁,大家好!

我是xx日报社的记者刘xx。马上就要到第16个中国记者节了,能够在这里与大家欢聚一堂,庆祝我们共同的节日,我感到由衷的喜悦!能够在这里代表xx日报社发言,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我更感到无比的荣幸。

这是我的第三个记者节,也是我最有收获、最有意义的一个记者节。因为此前的辛勤耕耘,更因为领导和老师们的亲切指导,我获得了兵团新闻奖和xx新闻奖,更在这里得到认可和表彰。在此,我要向栽培我、鼓舞我、指导我的报社领导和老师们,向引导我、支持我、帮助我的xx党委宣传部的各位领导和xx新闻工作者协会的各位同仁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最衷心的祝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或许,一两件新闻奖算不了什么,但于我却是莫大的鼓舞,更是莫大的激励。我出身于山东莘县,毕业于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20xx年8月作为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来到这里。在进入xx日报社之前,我先后服务于xx农林牧局、xx师范学校,对新闻宣传工作并不熟悉,但两年的志愿服务让我对xx有了感情,我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这座城市,更好地记录这座城市上的发展变迁。

于是我参加了xx事业单位招考,并顺利考进xx日报社。如果从20xx年8月20日第一次走进xx日报社算起,今天是我进入新闻行业的第809天。这800多天的时间足以让我改变,足以让我成长,足以让我从一个新闻宣传工作的门外汉逐步成为敢于面对、敢于承担、敢于挑战的新闻工作者,也足以让我更加了解、更加投入、更加心系xx新闻宣传事业。

20xx年,xx为“创城”进行攻坚冲刺,xx日报社积极配合xx“创城”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选派记者随同有关部门进行专题采访,采写并发表了大量稿件,对“创城”工作进行了长时间、全方位、立体式的采访和跟踪报道。我作为xx日报社的一名记者,在完成常规报道任务、做好基本宣传工作的同时,深入采访xx“创城”工作开展情况,共采写并刊发了“创城”相关稿件66篇(幅),其中就包括获得兵团新闻奖三等奖和xx新闻奖二等奖的《创城•曝光台》系列报道。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