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

秭归实验小学:贾艳华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领域。本人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的表达,以启发式的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制作出各种有趣的造型。课后我引导他们留意用身边其它的材料进行艺术再创造,激发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欲望,并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成功之处:

1.导入新颖

创设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触发了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愿望,自然导入新课《变废为宝》。

2.教学示范设计巧妙

常规的教学示范是教师一个人演示,学生认真观看,而本次教学中的示范是老师请全班同学共同观察、分析、思考、制作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地参与了本次设计制作,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3.启发式教学,激发创意

通过”超级变变变”的游戏,将杯子和饮料瓶通过正放、倒放、剪开等方式,引导学生联想,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会了变废为宝的制作步骤及方法,整节课是快乐的,充满创意的。

4.评价方式独特

在评价作品时,一部分没有完成的同学不愿意停下来听。教师得想办

法吸引他们,于是我让同学们手牵手随着欢快的音乐一起来欣赏,这样没有完成的同学只能放下手中的作业,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欣赏、小组讨论将本组的创意之星和巧手之星由组长贴在作品上,每完成一件作品,老师就在相应的组里贴上五角星,增强了每组的竞争意识,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

5. 拓展部分回味无穷

一堂课的魅力并不止在这四十分钟内,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中起的作用,本堂课通过杯子、饮料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学会珍惜资源,变废为宝。

教学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还可以放开一些,不要总担心哪些还没为学生想到,课堂上总会有生成性的东西,及时解决这些问题课堂就会更精彩。

…… …… 余下全文

篇二 :《变废为宝》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变废为宝》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莞城阮涌小学 袁凤娇

“老师,以后我一定要充分利用家里的废品,把它们变成有用的东西!”

“老师,您的板书就是一首押韵的诗,好巧妙啊!我们读一遍就能把它背出来了!”

??

下课以后,学生们兴冲冲地跑到讲台上围着我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看着他们兴奋的笑脸,我不禁由衷地笑了。从孩子们诚恳的话语中,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这节《变废为宝》综合实践课已收到了预期的成效,学生们确确实实是学有所得。值得一提的是板书设计,那是本课的亮点之一。我设计了一首押韵的小诗 “心灵手巧、变废为宝;保护环境、水秀山清” 作为板书贯穿整个课堂。以变废为宝为主线,通过变废为宝从而达到保护环境,使地球水秀山清的目的,心灵手巧则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也许这节课仍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瑕疵,但我的总体教学目标已经达成,诗一般的板书更将铭刻在学生心间,成为他们日后进行环保行动的指路明灯。

本课的另两个亮点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过程和课堂上合作制成的精美作品。以下将细细道来——

“变废为宝”这一主题活动在我班上已开展了一段时间,在活 1

动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学生从废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废旧物的处理、对废旧物的利用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保护环境的意识有所提高。在“变废为宝”的活动过程中,学生、老师共同参与,学生在发挥想象、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实践活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加深。整个活动让我们真正共同享受了劳动的快乐、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同时思想得到了升华。

一、设计方案

先引导学生确定主题,再根据他们的兴趣和意愿成立小组,然后分组设计制作方案:要求选好小组长、进行分工、做好制作准备、定好制作步骤,设计作品展示方式。

为了使此次活动更顺利地进行,我指导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分组(主要根据心灵手巧、想象丰富、文采出众这三方面分)。

…… …… 余下全文

篇三 :《巧手制作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

《巧手制作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

本课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寻找、发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再经过发挥想象,从而“变废为宝”,制作成各种手工艺品。通过制作,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力、想象力和环保意识。对于废旧物品,学生并不陌生,但要把这些废弃物制成艺术品,就需要学生的大胆想象和实践。由于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课堂效果上看,总体感觉还不错,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1、重视作品评价

作品完成后,要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学生的丰富想象与创造力通过这些精美作品得以充分展示。为了使每个学生能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体验到成功,面对同学们琳琅满目的作品,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推选出小组中的优秀作品,再进行集中展示,展示期间让学生从三个面面来介绍自己的作品,之后让学生对其作品进行评价,在自评、互评,交流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成果展示,重在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成功,延伸制作兴趣。

2、通过拓展延伸的环节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品展评结束后,让学生通过这次“变废为宝”的活动,谈谈自己的收获。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再次渗透环保节能的意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除了课上这些在再利用的方法外,还可以怎样利用?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这样就把环保话题从课堂上转到课堂外,从美术方面转到工业农业等其他领域。真正达到拓展的目的。

思索:在引导学生观察与想像时,怎样能让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跳出物品常规的形态,赢得更广阔的创新空间?

我想这要在选择欣赏作品时就带有很强的目的性,采用两种方式的欣赏。一种是实物欣赏,虽然直观,但是受条件限制,我们不容易收集到特别有创意的作品,所以实物欣赏是基础;一种利用课件进行图片或者视频欣赏,这些从网络中就可以的资源更新颖,展示的面更宽,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与创新欲望。

一节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但老师在课前和课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则要更多,只有经过反复的思索与实践,才能让自己的课堂走向完美。首次进行综合实践的公开课,难免会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 …… 余下全文

篇四 :变废为宝生活美好开题课教学反思

变废为宝 生活美好

—— 综合实践活动开题课教学反思

增城市荔城街中心小学五年级 石秋梅

上完这节开题课,让我收获很大。为了让我这位“初级生”能较快地进入角色,校综合实践组齐心协力,倾囊相授多年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所得,并将我之前的疑惑一一解答,使一直处于混沌期的我,顿感“豁然开朗”。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性科目,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并不追求严密的知识体系,而是立足于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所以,选择乡土资源开发,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应当定义为“导师”,既不是参与者,也不是传授者。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并不像其他人所想像的无事可干,而是一种角色的转换与重构。再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是多元的,但只要学生参与了那就是成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不管学生有否成功活动,只要学生参与了,实践了,感悟了,这便是成功。”廖老师只字片语,道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真谛——一门学生真正自己的课程。

最后,开题课的形式并不单一,一定要把握住以下几个目标:1、通过本次实践活动的开题,激发学生研究主题的热情。2、能掌握完整、科学主题活动方案的评判标准,根据别人的建议,修改、完善活动方案。3、 通过本次活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提问及答辩的技能。4、通过本次开题课的展示,提高学生制作PPT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小组合作能力。 5、通过活动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提高环保意识。

我们都知道垃圾——放错地方的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抛弃的废物之中有一半以上可以拣出来加以循环利用。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只有1/20的家庭垃圾能得以利用。为了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树立“节约资源,物尽其用”的环保观念,本学期确定开展以“变废为宝,生活美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用双手来美化自己的家园。 就这样我采取深化主题式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各小组按顺序开题:1.小组代表呈现活动方案,作开题报告。(建议使用PPT或实物投影) 2.师生对方案不明之处提出质疑,小组答辩。3.师生根据评价标准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4.小组回应,

…… …… 余下全文

篇五 :6、《变废为宝》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中美术备课表

八年级下册 

备课人:赵成伟                             备课时间2014 37

第22

第 23

第 24

…… …… 余下全文

篇六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

变废为宝教学反思

篇一:变废为宝>教学反思

美术课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就是利用 “ 美 ” 的感染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以我们的美术课要两条腿走路,即美术与教育。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都有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变废为宝这节课的显性目标是利用废旧的材料制作立体和半立体的艺术品,隐性目标是渗透环保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应把握二者的关系,让学生在美术的课堂上享受 “ 美 ” 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千万不要把一堂生动有趣的美术课上成一节环保节能的思品课,这一点我认为也很重要。

变废为宝这节课优势在于形式多样,材料随手可得。难的就是如何使学生的联系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上出一堂井井有条又生动活泼的美术课。上好这节课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一些简练又出效果的变废为宝的好方法,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好奇心与求知欲。只有做到这一点后,才能谈及更高的教学目标。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的那样, “ 当教育的目的被学生发现了,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了。 ” 变废为宝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要想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上这节课从而达到震撼心灵刻骨铭心,就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的 “ 直观美感 ” 这一特色进行美丑对比,采用新奇又简单得操作形式,用精美的艺术品打动学生的心灵的同时,又让学生感到自我能力可以驾驭,从而调动学生踊跃参与,在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实现环保教育的目标,上出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的艺术课堂。

变废为宝的方式方法很多, 40 分钟的课堂不可能包罗万象,所以我觉得第一课时以变废为美的艺术思路的深度为教学重点来进行思考,可以落脚到某一种方式方法,以点带面,由易到难,通过色彩、形状、质感的联想拓展思路,深入研究。第二课时主要从材料广度进行拓展,可放手体验,自由发挥,达到精彩纷呈。从大处说:变废为宝的艺术手段很多,比较突出的有根雕艺术、贝克粘贴、种子粘贴和一些装饰品(如椰子工艺品、旧挂历窗帘、碎布装潢下脚料工艺品等等),这些变废为宝不仅可以随手把玩,而且还可以成为一种社会产业,回收废旧物品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可以换取一定的经济来源。将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体现教育的社会性,可能一节课影响学生的一生,说不定,将来的这些学生中就会有人从事这项变废为宝的事业中。从小处说:就可以用一些简单,轻便的小物品如小瓶子、塑料碟、瓶盖、牙签,旧丝袜等等做一些装饰品美化教室等。让学生自主探索,创造充满>童趣的学习环境,从而热爱自己的班级,爱上学,爱学习。

…… …… 余下全文

篇七 :《变废为宝》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变废为宝》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13、《变废为宝》第三课时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的表达。以启发式的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想象出一系列处理垃圾的办法,并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成功之处:

1、导入新颖

利用用再生纸制作的小书签创设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触发了学生废物再利用,保护环境的愿望,自然导入《变废为宝》第三课时的学习。

2、教学示范设计巧妙

常规的教学示范是教师一个人演示,学生认真观看,而本次教学中《制造再生纸》的示范是老师请全班同学共同观察、分析、思考、制作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地参与了本次设计制作,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3、以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到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本节课,我安排了让学生分组进行"制造再生纸"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乐学"的宗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得到优化整合,从而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很好的养成,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比如在演示"制造再生纸"的实验时,将"废报纸"放在盘里,用棍子搅烂,加入糨糊便成了纸浆,再把纸浆放到纱网上,我演示完毕后,要求学生想一想,纱网上的纸浆能成为"纸"吗?学生看了实验感到十分新奇,迫切要求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在学生兴趣高涨的情况下,再进行实验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拓展部分回味无穷

一堂课的魅力并不止在这四十分钟内,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中起的作用,本堂课通过制造再生纸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学会珍惜资源,变废为宝。 教学不足之处:

…… …… 余下全文

篇八 :《变废为宝》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变废为宝》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13、《变废为宝》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分离可回收垃圾,了解回收垃圾的用途。教材在编排中安排了活动3:分离可回收的垃圾,教材那样安排内容没有固定实验过程、方法等,安排相当的灵活,充分考虑了学生在生活环境、经验背景、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学习内容、教学活动、设计制作、综合评价等多方面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创新空间。

本课时,我的设计适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发挥了科学教学特有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科学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学中,采用"愉快教学" ,抓住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以动手操作的方式来体现合作精神。学生们通过自我实践的形式,将自身掌握的分离方法与伙伴共同交流,共同分享,从中找寻更多更好的分离垃圾的办法。并用"身边的材料" "废旧物品"进行分类,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美化生活,爱护环境。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做"与"玩"是科学课一种教学模式。我按照课程内容设计学生实验方案,准备好学生实践操作的材料,实验用具、实验器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去探究。学生做,教师看,老师指导,学生归纳。营造轻松愉快的实验操作课堂氛围,让学生享受学习科学的乐趣。 在"分离可回收的垃圾"活动中,我先想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把垃圾经过处理后变成可利用的资源?问题提出来后,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做,我出示塑料泡沫、大头针、纸屑、回形针以及小块铝箔等类别的垃圾,还有装了水的水槽,每组一份材料,让学生尝试如何把这些垃圾分离出来。通过学生亲手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认识分离可回收垃圾的基本方法。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