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数与代数的教学策略

数与代数的教学策略

数与代数的内容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比较重要地位,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教学经验是零散的个别人的教学心得,没有构成体系,也没 有变成每个教师共同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对“数与代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也还不够系统,分类不够合理。为此,我们将把这些教学经验系统化,对有的教学内容中,缺少的适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已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再验证,从而构建出较为系统的数与代数的教学策略。一学期来围绕课题计划在实际教学中 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的研究。

一、概念教学的研究。概念教学是相当重要的,但是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概念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概念的理解似是而非, 没有抓住本质等。这是由于小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特点所决定的。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善于进行形象思维,而不善于抽象思维;常常被一些非本质的表面现象所吸引;擅长于形象记忆,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爱用机械背诵的方法来记忆,因此记忆的概念不能灵活运用。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概念掌握的物点来看,在概念教学中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

1、联系实际,引入概念。

概念是比较抽象的理性知识,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考虑其接受能力,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地引入概念。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概念。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数学,通过实物、教具、学具让学生观察、演示或操作来阐明概念,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让学生只用一把直尺画一个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考验。用圆规学生都能画圆,用一根线固定于一点也能画一个圆,那么为什么要求学生用一把直尺来画圆呢?这就是渗透圆的定义,虽然在小学阶段很多数学概念是描述性的,但也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的后继学习更有利于知识建构。通过这样的操作,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这样的表象:圆就是所有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哪怕学生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但是头脑中有了这样的表象对后继知识的学习是相当有利的。

…… …… 余下全文

篇二 :数与代数教学反思

《数与代数》教学反思

刘凤智

这几天进行了数与代数的整理复习,在复习中我力求突破传统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思路大胆、新颖、独特。根据学科结构论,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然后分系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最后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注重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

根据教材编排意图,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从三方面进行:一是让学生全面回忆本学期学过的“数与代数”部分的主要内容以及各部分的知识所包括的具体内容,以此为知识结构的概括提供材料,二是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系统性去对所回忆的知识进行编排,使学生形成一种有序的知识系统;三是教师对学生概括给予适当的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2.给学生一个开放、探究的学习空间。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飞翔。”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创设了多个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这样学生的潜能得以激活,思维展开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本节课,由始至终师生的参与热情都很高涨,比较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复习任务。

…… …… 余下全文

篇三 :数与代数教学反思

《数与代数》的教学反思

底圩乡中心学校 王 兴

数与代数领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中占重要地位,从教育价值和内容的容量上都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起重要作用。《数学课程标准》在对以往的数与代数内容进行整合的基础上,重新考虑了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在内容结构、课程目标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因此,我们不能不对多年来遵循的数学课程与传统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一下数概念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数概念是否要求系统性?学生是否需要建立数感?小学阶段是否需要探索数学规律和模型?……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把数学化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探索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方法、数学的交流与推理等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恰恰是我们以往重视得不够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和探索如何对“数与代数”内容的教学进行优化,真正达到有效教学。

感知——生活情景中的数学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数学是作为数学学习的过程目标,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让学生经历就必须有一个实际的情境,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活动体会数学、了解数学、认识数学。要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数概念产生的过程,就要给学生提供现实的背景,使学生有机会去体验,有机会去感知。

这样,从现实生活出发,就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像这样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既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又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悟——实践活动中的数学模型构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但数学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让学生记住数学事实,还应当让学生形成数学意识,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 余下全文

篇四 :数与代数教学反思

备注:1. 每学期教学反思的篇数不少于10篇;

      2. 本表可针对整节课教学进行反思,也可就某个环节进行反思总结;

      3. 本表手写、电脑排版均可,不限定字数,如有未尽内容可补充到背面。

…… …… 余下全文

篇五 :数与代数的教学模式

“数与代数”新授课开放式教学的教学模式

民勤北校 杨永红

“数与代数”的教学模式有步: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

1.课前准备

先要确定好探究主题。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寻找探究的主题。同时要做好课前调查或课前制作,布置学生做课前调查或进行课前制作。根据教材特点,中年级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让学生在操作实践活动中研究新问题。

2.课堂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对提出的众多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制订活动方案,参与实践,自主体验、合作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

3.课后反思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验证、观察应用、写数学日记以及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等。

教学模式又分为下面五环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所创设的一个富有情感、美感、生动形象,蕴涵哲理的特定氛围,它是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它的创设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情和学习兴趣,从而影响着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之中,我们可以想方设法创设这样的情境,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开展。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点。人有了兴趣就会对这种事物或者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态度,乐于去探索,去接受,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他在学习上比那些不愿意学而勉强学的学生更为积极,更能坚持不懈,学习效果往往也更好。尤其是计算课教学,以往的计算课教学往往是显得枯燥无味,教师上起来非常的难,不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也是一味的重复式的机械练习,从而形成技能,这样就失去了作为计算课的真正作用,并且也失去了趣味性。现代的计算课应改

变原来只重计算的缺陷,我们应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创设良好的情境,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既有效地获得知识,又可陶冶情感,同时还可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境来参与学习。

…… …… 余下全文

篇六 :《数与代数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学习小结

《数与代数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学习小结

近期学习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中《数与代数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的七个专题,下面我就对照一下自己平时的教学谈以下几点权作体会。

一.数学是什么

这一问题历来都有各种不同的回答。可是,作为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如果连“数学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那还是真有点说不过去,但要仔细、深入地去研究这个问题,还确实有些难度。有人说,数学是一种工具;也有人说,数学是一种语言;还有人说,数学是一种文化......。那么古今中外的数学家们也是各执一词,教师们可以参看书的2---5页内容。那么归总起来,数学是一种多元的复合体。《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数学是什么”的叙述有:“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可见,《课标》中也是将数学看成一个多元的复合体,不能简单地将数学等同于命题和公式汇集成的逻辑体系。数学通过模式的建构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现代技术渗透于数学之中,成为数学的实质性内涵。

我们要正确认识数学中的规定。数学中的规定和生活中的规定一样,是有好处、有必要的。例如,十字路口中的红绿灯,规定红灯停、绿灯行。如果没有这个规定的话,那么交通事故就会连续不断,社会就会不得安宁。数学中运算顺序的规定,就像生活中的红绿灯,它保证了数学中的“秩序”。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清数学名词和符号的形成、意义和运用,让学生了解数学史,增强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勇气,提高思维品质,令辉数学中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进而逐步具有良好的数学意识,从而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二.“接受”还是“发现”

新课程改革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众多的变化,特别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被教师们认为是改革的重要方面。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着眼学生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所有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格外的强调和倡导资助探究学习,甚至出现了什么都要自主探究一番,而一提到“接受”就似乎有“谈虎色变”的感觉。

…… …… 余下全文

篇七 :“数与代数”的教学设计策略

“数与代数”的教学设计策略,是教师在组织数与代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选择或创设的某种指导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数与代数领域中针对一定的教学方式尝试运用有效策略实施教学。我认为,教学设计策略非常好,其表现如下:

1、开发课程资源方面

(1)数学课程教材编排中本身就已经蕴含着丰富的生活资源;(2)尽可能的将数学知识放在教学情境中,联系学生熟悉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物化;(3)数学课程充分关注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发展。

例如:“数学乐园”、“生活中的数”等等。

2、开发学生生活资源方面

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常识的系统化,它离不开学生现实生活经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学生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因此,在数与代数的教学设计中要从学生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景设计课程内容,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3、在以应用与实践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方面

数学素养,就是让学生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的现实意义。为此,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与经验,大力倡导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强化估算,以便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感和符号感。

4、以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发展的策略方面

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和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这些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差异的存在,鼓励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途径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 余下全文

篇八 :列代数式教学反思

代数式教学反思

《列代数式》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一部分,教材没有单独编排,只是在习题中渗透。这是一个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最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及某些数变化规律。

一、注重过程和体验,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这部分内容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注重过程体验,同时在过程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解读》中关于“推理能力”的培养有这样一段阐述:“能力的形成并不是学生‘懂’了,也不是学生‘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所以我想有必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回答时暴露其思维过程。

我是这样导入的:

片段1:

1、尝试当一回词作家;下面是一首歌词,你能把这首歌词补充完整吗?

1 只青蛙1 张嘴,2 只眼睛 4 条腿,1 声扑通跳下水;

2 只青蛙2 张嘴,4 只眼睛8 条腿, 2 声扑通跳下水;

3 只青蛙3 张嘴,6 只眼睛12 条腿,3 声扑通跳下水;??

n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声扑通跳下水。 答案:n、 2n、 4n、 n

设计意图:这首儿歌反映了青蛙的只数和青蛙的嘴数、腿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后它们之间的关系更简明了,通过儿歌,促进了这次探究活动,加深了规律性的认识,既复习了上节用字母表示数的内容,又有利于引起这节课的引入。

师顺势利导: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数量关系,都可以用数学式子来表示,下面请大家来做一做。

2、填空:

(1)某种瓜子的单价为16元/千克,则n千克需要 _____元;

(2)小刚上学步行速度为5千米/小时,若小刚到学校的路程为s千米,则他上学需____小时。

(3)钢笔每枝a元,铅笔每枝b元,买2支钢笔和3支铅笔共需_______元。 答案:16n 、 、 (2a+3b)。

设计意图:借助于一些学生熟悉的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同时为引入代数式的概念作准备。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