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分糖果教学反思

《分糖果》教学反思

《分糖果》这节课是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先用PPT展示主题图,并让全班齐读题目,让学生思考2分钟。

我拿出20个糖果,请5个学生到台上来,再叫一学生分,这位学生便一人分4块,没有猜也没有试,理由:四五二十,我心喜:学生能用乘法口诀来平均分,真不错。但一回想,20数目不大,四五二十的口诀又是学生学过的,如何引导策略的多样性,我转念一问:“很多同学能用乘法口诀来平均分,真聪明,可对于还不懂口诀或没想到口诀的同学,你又怎么建议他来完成这题的呢?生纷纷举手,于是我便依次另请5位学生上台,另请一位学生来分,呈现了每次分一块,共分4次;每次分2块,分2次;第一次分3块,第二次分1块这三种方法,我依次板书在黑板的表格里,通过实物演示,演示与表格对应,学生一时间体验了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感受了分法的多样性。有了上面的师生合作,接下来的小组活动,我放手让小组合作完成。

题目: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小组的小朋友。

(1) 说一说可能怎么分

(2) 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每个小朋友分到( )根,还剩( )根。

由于我班共31人,分组中有的小组5人,有的小组6人。通过小组讨论,有的小组很快有了答案,我下去巡视,惊喜地发现学生合作能力远远超过我的想象。虽然每组人数不尽相同,但同学并没有因此混乱。我发现学生合作很有步骤,在组长的组织下,他们先写姓名,然后数出50根小棒,便开始平均分给组员,分完后再填表,每个小组的分法各不相同,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已慢慢学会了试商,由于小组活动后,学生对用表格记录平均分有了切身体验,因而本课的练习做得不错,对于用表格来记录平均分的过程掌握不错。

深刻体会:往往我们会认为小组合作太浪费时间,有时为了节省时间,总省了小组活动,而用师问生答来代替,这样表面看起来是节省了时间,但其实之后我们老师要花更多倍的时间来无休止地重复,学生还未必掌握得好,而让学生通过自身操作、小组合作将事半功倍。

…… …… 余下全文

篇二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分糖果-北师大版20xx【小学学科网】

《分糖果》教学反思

好的教学情境是教师所使用的情境能够贯穿整堂课,有始有终。这节课内容是通过分糖果,让学生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整节课我把教材略做改动,把后面的分小棒,改为分糖果,最后,拓展数学时,让表现最出色的小组抓一把糖果,平均分给自己的组员,让学生再一次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成,我想是由于前面一些环节的设计不当有关。这节课,我对自己的教学,做了一些回顾与思考,反思如下;

1 运用身边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识。课堂教学开始时,我让学生猜给他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从而引出分糖果的课题。在具体的生活中,使数学生活化。

2. 创设情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感受“分法的不同策略”。课堂中我创设了“分糖果”的情境,通过两次“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分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分的结果是相同的。

3   让学生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难,他们会说,但不一定会填,这时,我在示范后又设计了同桌合作,看看别人的记录表,你知道他是怎么分的吗?学生通过合作既学会了记录,又体验了分法的多样性。

4 在解决分50块糖果的问题时,在活动前我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明确分工,在活动时又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在分较大数目的物品时,一次分不完,可以分步分,可以用表格记录分的过程;每次不必一块一块地分,边分边根据剩下的数量来确定下次分多少更合适。在课堂中注重让学生自己感受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5. 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本节课,我结合教学内容,在每次动手分糖果时都设计了一个较好的小环节“观察估计糖果的块数”。特别是第二次估计一大包糖果有多少块时,引导学生把它与20块糖果进行对比,培养学生有依据地进行估计活动,创设了一次提高估计意识、增强数感的机会。上完课后,我感觉到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策略,学生感知得还是不够,特别是每次分多少,可以怎么分。也许是时间的关系,最后有些匆忙。在分50块糖果时,我是否可以这样提问:“请小朋友先估计一下,每人大约可以分到多少块?”因为学生具有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应该能够说出“至少10块”。真希望听过此节课的同仁们,给我一些意见。

…… …… 余下全文

篇三 :分糖果的教学反思

分糖果的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感受“分法的不同策略”。课堂中,创设了“分糖果”的情境,通过分糖果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分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分的结果是相同的。

…… …… 余下全文

篇四 :分糖果教学反思1

这节课,我对自己的教学,做了一些回顾与思考,反思如下;

1 运用身边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识。课堂教学开始时,我让学生猜给他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从而引出分糖果的课题。在具体的生活中,使数学生活化。

2. 创设情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感受“分法的不同策略”。课堂中我创设了“分糖果”的情境,通过两次“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分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分的结果是相同的。

3 让学生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难,他们会说,但不一定会填,这时,我在示范后又设计了同桌合作,看看别人的记录表,你知道他是怎么分的吗?学生通过合作既学会了记录,又体验了分法的多样性。

4 在解决分50块糖果的问题时,在活动前我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明确分工,在活动时又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在分较大数目的物品时,一次分不完,可以分步分,可以用表格记录分的过程;每次不必一块一块地分,边分边根据剩下的数量来确定下次分多少更合适。在课堂中注重让学生自己感受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5.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本节课,我结合教学内容,在每次动手分糖果时都设计了一个较好的小环节“观察估计糖果的块数”。特别是第二次估计一大包糖果有多少块时,引导学生把它与20块糖果进行对

比,培养学生有依据地进行估计活动,创设了一次提高估计意识、增强数感的机会。上完课后,我感觉到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策略,学生感知得还是不够,特别是每次分多少,可以怎么分。也许是时间的关系,最后有些匆忙。在分50块糖果时,我是否可以这样提问:“请小朋友先估计一下,每人大约可以分到多少块?”因为学生具有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应该能够说出“至少10块”。真希望听过此节课的同仁们,给我一些意见。

《分糖果》教学反思

陈影

…… …… 余下全文

篇五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 分糖果教学反思

《分糖果》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对自己的教学,做了一些回顾与思考,反思如下;

1 .运用身边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识。课堂教学开始时,我让学生猜给他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从而引出分糖果的课题。在具体的生活中,使数学生活化。

2.创设情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意义,感受“分法的不同策略”。课堂中我创设了“分糖果”的情境,通过两次“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分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分的结果是相同的。

3.让学生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难,他们会说,但不一定会填,这时,我在示范后又设计了同桌合作,看看别人的记录表,你知道他是怎么分的吗?学生通过合作既学会了记录,又体验了分法的多样性。

4 .在解决分50块糖果的问题时,在活动前我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明确分工,在活动时又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在分较大数目的物品时,一次分不完,可以分步分,可以用表格记录分的过程;每次不必一块一块地分,边分边根据剩下的数量来确定下次分多少更合适。在课堂中注重让学生自己感受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5. 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本节课,我结合教学内容,在每次动手分糖果时都设计了一个较好的小环节“观察估计糖果的块数”。特别是第二次估计一大包糖果有多少块时,引导学生把它与20块糖果进行对比,培养学生有依据地进行估计活动,创设了一次提高估计意识、增强数感的机会。上完课后,我感觉到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策略,学生感知得还是不够,特别是每次分多少,可以怎么分。也许是时间的关系,最后有些匆忙。在分50块糖果时,我是否可以这样提问:“请小朋友先估计一下,每人大约可以分到多少块?”因为学生具有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应该能够说出“至少10块”。

…… …… 余下全文

篇六 :《分糖果》教学设计与反思

《分糖果》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陶中心小学 冯丽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的含义

2、经过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分糖果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能用语言表述自己分东西的过程。

2、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分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动手参与分东西的数学活动。

2、能与小组同学愉快地合作。

教学重点:

学会较大数量的平均分;体验分法多样性,会用表格记录分数量较多物体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会较大数量的平均分

教具:糖果、小棒、课件

学具:糖果、花生米、小棒

一、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是几月几日呢?(10月19日)10月份呀!真是个多喜事的月份。来,和老师一起数数。①昨天,10月18日是我们永安的“笋竹节”;②(课件)10月1日是国庆节;③(课件)就在前几天神州六号发射成功了,又安全着地了;④今天,冯老师和小朋友们、听课的老师相聚在这里,也算是一件喜事吧?小朋友们,在有喜事的时候,你会想到吃什么?(喜糖)板书课题:分糖果

二、新课

1、分20块糖

师:老师今天特别高兴,也带来了一些糖,谁来帮老师数一数。 ①出示笑笑(多媒体):冯老师,今天要学习分数量较大的东西,我们用一张表格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好吗?

②认识记录表

③小组合作分20块糖,并做记录。

④小组汇报。

⑤对比提炼,体现分法多样化并引导学生明白用乘法口诀分是最快的,也是最好的。

⑥小结:小朋友们真有办法,有的用估算,有的用乘法口诀,把20块糖分得这么好。可是,当数字越来越大时,我们又该怎么分呢?

2、把40根小棒平均分给4位同学。

①想一想

②分一分(请两位学生板演:用10根一捆的小棒分)

3、把50根小棒平均分给4位同学。

①先想一想。

②再分一分(上台板演:先每人分10根,再每人分两根,还剩两根。)

小结:当平均分数量较大的东西时,要用比较大的数去试一试,再分一分。分东西不仅可以1根1根地分、2根2根地分,还可以10根10根地分,一直分到不能平均分为止。

…… …… 余下全文

篇七 :小班数学《喜羊羊的糖果店》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喜羊羊的糖果店》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喜羊羊的糖果店》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活动而言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再设计本次活动中我利用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画人物和最爱吃的糖果来创设一个学习数学的情境,这样一来很好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也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够根据糖果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难点是尝试根据不同的标记取相应的糖果。

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认识糖果的形状、颜色,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对糖果进行分类。在分类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帮助喜羊羊分糖果的情境如此一来小朋友们对于分糖果的兴趣更大了。分好糖果以后,继续情境喜羊羊的糖果店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开张了,如此引出了下面的内容的同时,也让幼儿体验了助人为乐的情感,最后是请小朋友帮懒洋洋糖果,进一步加深活动内容的同时也很好的巩固了幼儿对难点的把握与理解。

在情境游戏中,教师的语言、神态、动作很重要,既要夸张又要自然,这一点还需要多多学习、推敲!

…… …… 余下全文

篇八 :《分香蕉》教学反思

科任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

科任小学 蔡鹏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孩子认识一个新朋友——除号,并教孩子怎样写好这个除号,然后,让孩子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孩子喜欢的动物角色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孩子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我现在采取的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引入新课时,让孩子进一步加深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意义,让孩子直接说出除法算式。引导孩子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从而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算式的读法。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动手操作探究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总数的不同分法: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时,每份得到的是不同的个数。同时,让孩子学会用图表示它们的分法。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孩子展开对新内容的学习,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开发。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正确把握学生讨论的时机。课堂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知。我在这次教学时,因为学生还没有深刻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往往学生是无话可说,没有达到讨论的目的;其次,没有讲清讨论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有组织、有序的开展讨论;再次,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真正使讨论能够帮助、促进本节课的教学。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