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蕉》教学反思

时间:2024.5.15

科任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

科任小学 蔡鹏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孩子认识一个新朋友——除号,并教孩子怎样写好这个除号,然后,让孩子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孩子喜欢的动物角色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孩子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我现在采取的是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引入新课时,让孩子进一步加深理解把一个物体平均分的意义,让孩子直接说出除法算式。引导孩子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从而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算式的读法。

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动手操作探究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总数的不同分法: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时,每份得到的是不同的个数。同时,让孩子学会用图表示它们的分法。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让孩子展开对新内容的学习,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一定的开发。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没有正确把握学生讨论的时机。课堂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学生要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知。我在这次教学时,因为学生还没有深刻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往往学生是无话可说,没有达到讨论的目的;其次,没有讲清讨论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有组织、有序的开展讨论;再次,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真正使讨论能够帮助、促进本节课的教学。

在教学中还会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如:课堂上孩子比较活跃,有时课堂纪律难以调控。在作业反馈时,还有三、四个孩子掌握不够好,对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理解不够。这些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篇:二年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有关除法的初步认识的知识。除法的初步认识在小学阶段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教学难点,本节课是在学生通过“分物游戏”“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充分经历平均分,积累了较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分香蕉的实例,把直观操作符号化、数学化,引导学生认识除法,并使学生体验到“每几个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和“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有几个” 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从而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与价值。

【学情分析】

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会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活动表示出分物的情况,但还不知道这些情况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已经掌握了小数目的平均分,平均分的两种原型和大数目的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习内容,教学中创设了有趣的问题情境,借助学生分物的基础,利用观察演示,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动的学习过程中建构新知。同时在教学中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学习目标】

1.结合“分香蕉”的具体情境与经验,理解平均分的两种情况,会用除法

算式记录等分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知道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初步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用除法算式记录等分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一、创设情境 引入问题

孩子们,爱吃香蕉的小猴欢欢今天摘了许多香蕉,快帮它数一数有多少根吧?你们数的真好,一共有12根香蕉,欢欢要把香蕉平均分给它的伙伴们,可以怎样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小猴一起来分香蕉(师板书:分香蕉)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本节课首先采用学生喜欢的小猴子分香蕉的故事引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 直观操作 数学表达

(一)分物活动 提供模型支撑

1.师:孩子们,你们每个人手里都有12根小棒,那如果1根小棒代表一根香蕉,现在请你动手试一试,使每份同样多,想想可以怎样分?(学生动手分小棒)后指生演示汇报:

学生出现了如下分法:

1.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

2.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4根。

3.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根。

4.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有1根。

5.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2根。

(学生在汇报的时候并没有说出把12根香蕉每6根一份,平均分成2份,于是老师指着图,说:“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观察这幅图,也可以看成每6根1份,平均分成2份”接着,让学生对着其他分法的图模仿说一说,还可以怎样分?引导学生用“每几根1份,可以分成几份”的句式自己说一说)

在我的预设范围内,有的学生话说的不完整, 比如没有说“平均分”而说“分成”教师要细心地引导学生把香蕉按每份同样多就要说成“平均分”。

〖设计意图〗:这里老师并没有强调小猴子欢欢的小伙伴有几个,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局限性,学生可以尽情地按自己的想法去分小棒,只要保证每份同样多就可以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用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达其思想,又提高了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

(二)抽象除法算式 建立数学模型

重点理解12÷2=6(根)

师:同学们把12根香蕉平均分的方法有这么多种,像这样的问题(师用手指着板图),我们都可以用一种新的算式来表示,那就是除法算式,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除法。(师边叙述边放动态课件边板书12÷2=6(根))

这里首先要了解孩子易错的原因,然后再想对策。(学生的错误:学习

有困难的孩子或者特别好的孩子很容易列式错误,只知道除法计算。弄不清楚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个小猴,每个小猴分到6根香蕉,到底是12÷2=6还是12÷6=2)所以,算式的抽象一定是结合着操作出示,重点就应该放在除法意义与每个算式中数字符号所表达的现实意义。应该结合现实背景,例如,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小侯,可以用12÷2来表示,每只猴子分到几根香蕉呢,结果是多少呢?用等号连接,每只猴子分得6根香蕉,在等号后写6.这样就会让学生清晰的明白=号前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号后表示分得的结果。就避免了学生列式时搞不清每个数字的位置。

〖设计意图〗:借助分香蕉的活动,让学生把平均分的活动抽象为除法,这里重点理解“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记录等分的过程。

2.说出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

重点说12÷2=6(根)的意思

师问:算式中的12、6、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说出来?(结合课件动态演示)这里学生说出了: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师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通过分小棒知道了每个数所表示的意义,这里之所再追问一次算式中的12、6、2分别表示什么?目的是想让学生弄清除法算式中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结合课件的动态演示过程,将除法算式与分物过程对应起来,说一说除法算式中的每个数的意思,有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3.认识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在平均分香蕉的时候得到了新的除法算式,这当中有一个新的符号你认识吗?(除号)那关于除号,还有一些小知识,需要你来了解一下(课件出示),其实除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它自己的名称,(课件出示教材图片)请你仔细读一读,看一看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自学)学生会轻松地说出自己所学到的.

〖设计意图〗:这里采用自学的方法,学生很快能认识除号,以及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称,除法的读法等。培养了学生的认真阅读的能力,使学生爱学,乐学。

4.生同桌合作按其它的图意列出除法算式,并巩固除法算式的读法及除法的意义。

5.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在学生理解了两种等分活动并能用除法算式表示的基础上,观察12÷2=6(根)12÷2=6(份)有何异同之处。

总结出:虽然算式都是一样的,但每个数在不同的图意中表达的意思却是不同的。

(三)尝试记录,解释数学模型。

课件出示(61页)分苹果的活动,让学生根据图式列式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用除法算式来解决前面几节课的分物活动中的情境图。并解释除法算式的意义,理解除法的含义,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用除法解决问题的简捷性,体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一)基础练习 第1题。

第1题可以引导学生看图,问:你看到了什么?(预设;学生会说8根骨头,平均分成两堆,每堆4根。)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第2幅图,然后再完成填一填。这样把信息都说清楚,图意理解了,完成: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这里重点说一说题中两个4的区别。

〖设计意图〗:也许思维能力强的孩子边看边思考,就能找到答案,但本题除了巩固所学知识点之外,还有一个教学目标就是“简单的数形结合”应用以及“简单的推理与计算”能力的培养

(二)变式练习:第2题 第3题。

此题是新教材将“飞行表演”一课整合到“分香蕉”练一练第2题,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组织讨论:乘法与除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最后归纳小结:求几相同的部分的和用乘法,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同的部分用除法;乘法与除法之间存在互逆关系。

预设;(先让学生观察图意,然后再填一填。因为学的是除法,所以学生可能会误认为做的所有练习都是除法,所以这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要读准题的要求,然后再去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从同一个具体情境出发,如果能提出乘法问题,那么一定也能提出除法问题。

(三)拓展练习:第4题

预设:(1)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画一画;(2)再分享,在分享中注意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

〖设计意图〗:为了深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依据教材,我设计了从易

到难的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旨在让学生在应用中理解,在变式中深化。

四、总结回顾

引导学生谈学习感受。

〖设计意图〗:能过让学生回顾用除法记录的分物活动,学生再次清晰了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及除法算式的含义。

更多相关推荐: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分香蕉这节课出色的完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夯实了除法的意义使学生掌握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记住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分香蕉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以学生为主放手让学生去做分香蕉是本单元第四节的内容学...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今天有幸聆听了分香蕉这节数学课本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多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主要表现在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工作室的磨课活动执教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一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从学生对分香蕉的具体情境...

郑立华《分香蕉》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反思水师营中心小学郑立华我有幸参加了青年教师讲课活动执教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一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物游戏分苹果分糖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大量物体的等分已...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在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第一次尝试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猴宝宝分香蕉的故事引入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分小棒的活动在操作中解决除法问题并从中积累一些平均分的经验从中使学生初步认...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课后反思这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38分香蕉它的具体内容为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个内容它不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本册书的教学难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达到以下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

《分香蕉》教学反思

分香蕉教学反思分香蕉教学反思分香蕉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除法通过对前面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从本节开始认识除法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这个认识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

分香蕉教学设计

分香蕉教学设计五里铺小学陈海娟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四个知识点分香蕉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

人教版小学数学《平均分》教学设计和反思

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1214页例1例2学情分析认识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

《分式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

分式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分式运算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感觉不差做作业或测试时却错处百出尤其在分式的混合运算更是出错多空白多究其根源均属于运算能力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关注这一深层根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相应对策一...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分式方程的教学反思王素娟本节课作为分式方程的第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前一节的深化同时解决了解方程的问题又为以后的教学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而在教材中具有不可忽...

分式的乘除优秀教案+教学反思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正余初中尹冲分式的乘除法教学反思正余初中尹冲学生是在前几节课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以及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重点是分式乘除法的法则及应用难点是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的乘除法的运...

分香蕉教学反思(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