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爱情故事观后感、读后感

爱,就是永远也用不着说对不起

—《爱情故事》读后感

我该怎样来叙述这样的一个故事呢?我要说故事里有一个25岁就去世的女孩詹妮,她曾经漂亮而且富有才华,她喜欢莫扎特和巴赫,披头士,还有男主角奥利弗??或者说我该怎么来理解这样一段感情,一段至真至爱,至死不渝,永远也用不着说对不起的爱情?? 《爱情故事》这部小说本身只是一本只有一百多页的小说,写的是简单朴素的爱情故事,就像书名一样,开门见山,估计作者在起名的时候就想:我写的,就是一段爱情,所以这个故事就叫作爱情故事。然而小说在七十年代初期问世后,立即成为该年度美国十大畅销小说之一,并且拍成了电影,而电影也打破历年来首映的票房纪录。近年来,《爱情故事》在中国反应也十分热烈。

故事讲述的是出身豪门的奥利弗和“穷但是聪明”的詹尼,由于言语不和,在图书馆里拌嘴但是却交上朋友,然后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或争吵或打情骂俏,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再之后,在奥利弗与父亲闹翻了之后,先两口靠着自己的努力自力更生,终于拥有了属于两个人的幸福生活。可是,天妒有情人,小两口好不容易过上向往已久的安生日子,在他们准备为他们的爱情创造属于自己的爱情结晶的时候,检查发现,詹妮患有白血病。一如其他的爱情故事,悲剧发生,詹妮在不久之后,被白血病夺走了的生命。

看了两遍这个故事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这样的一些情景:

1.詹妮和奥利弗的第一次相遇是在拉德克利夫学院的图书馆,其

中他们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奥利弗:“你们这儿有《中世纪的衰落》这部书吗?”

(詹妮抬头瞪了奥利弗一眼。)

詹妮:“你们那儿不是有自己的图书馆吗?”

奥利弗:“听着,哈佛学生使用拉德克利夫图书馆是规定允许的。”

詹妮:“我不跟你讲规定,预科生,我跟你讲道理。你们那儿有五百万册藏书。可我们这儿可怜巴巴的总共才几千本。”

对话到这儿的时候,作者给了一段奥利弗的心里描写,内容如下:嗬,好个自命不凡的丫头!在这种丫头的心目中,哈佛和拉德克利夫的学生人数既然是五比一,那她们姑娘不用说也就应当聪明五倍了。要是在平时,碰上这种丫头我非把她们奚落个半死不可,可是此时此刻我实在少不了那本该死的书哇。这样的一段描写,不难看出男主角出身豪门导致的性格上的不羁,但是不知为什么,抛开对以往看爱情故事的感受,我看到这里的时候就预感到男女主角将会有一段幸福的感情??一段灰姑娘与王子般的爱情。

…… …… 余下全文

篇二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读后感.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观后感

这个爱情故事是一厢情愿,没有浪漫。

一直以来,以民主自由著称的美国,是很多人心中的向往之地,他们的影片,新闻来向我们灌输出他们的美好,彰显出资本主义的优越,如一位网友写的:历史没有真相一样,很多时候,事实并不是事实本身。

按照资本主义的理想化定义,在该社会体制下生活的人民可以自由自在的选择工作,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但现实究竟如何?20xx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际,美国的土地上无数人因为丧失赎回权而被银行赶出家园;有的商人则与司法系统勾结兴建感化院,通过监禁犯错的少年大殓其财;还有的企业偷偷为员工投保,并待其死后赚其巨额赔偿金;而当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之际,华尔街的银行则向政府请求高达七千亿美元的救济金,这笔钱的最终走向却无人得知。纪录片导演迈克·摩尔再次拿起摄像机,试图揭穿政客和商人剥削民众、暴敛钱财的真实嘴脸。

当几个身强力壮的治安官强行破门将交不起房租的一家人赶出房屋的时候,目击者们不禁发出寒心的疑问:这就美国?是的。这就是资本主义,一个获取与给予的系统,然而给予的是大部分民众,获取的是少部分受益者。“我们唯一不知道的是,人们会何时开始反抗,一切,我们已想尽办法除了抢劫银行以外,我想我可能会这样做,这是人们拿回钱的一种方式。”这是人们对社会的无奈,来自上层的压榨他们无力抵抗唯有随遇而安直到奋起的那一天。而被没收者房屋的唯一的购买者主要是一些社会的寄生虫,他们毫无怜悯之心,没有敏感性,他们腰缠万贯,挥金如土,不论出售者的境况如何,他们都欲置之死地。这就是资本主义,上位者残酷无情,下位者软弱无力,利益刺激使人人都想从别人的不幸中获得利益。

此时不得不说美国大选制度,谁想当总统,你有能力是不够的,去竞选要用经费呀,你得拉赞助,此时,你得找那些大亨,大亨们凭什么给你钱,难道他们在意你的才华,亦或是他们觉得你可以给整个社会谋取更多福利,或是钱太多花不完就资助你一下呗。所谓无利不起早,何况这些大亨们可是商人,很会赚钱的商人,所以,你要赞助,好,给承诺,起码我投进去1快得收回一百块

…… …… 余下全文

篇三 :观《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有感

一个关于制度与金钱的爱情故事

——观《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有感

从20xx年开始的由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短时间席卷了全球,对各国的经济都造成了难以估计的影响,上到金融市场下到普通人的生活都受到了冲击。众所周知,在美国贷款无处不在,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到处都是贷款的身影。最富有的人的最高所得税被减半,不给工人们应得的工作,而是鼓励他们借钱过日子他们家庭的债务几近GDP的100%,个人破产大爆发。

透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危机中的美国民众的普遍情绪:愤怒、失望、焦虑。通过一家被银行强制收回抵押房屋的普通人开始,影片就一直在陈述着这样一个事实:现在的资本主义已经不再正确了,所有的资本家都在为利益动机效忠,我们需要更民主的一种社会制度。大量的事实,以通用汽车公司为例的大企业完全无视工人权益,通过大量解雇员工来减少支出,提升股票价格;宾州儿童关怀中心的权钱交易;飞机师的待遇之低,很可能是一次空难或者更多次的原因;大企业通过私下为员工买保险来赚取高额保险金。这些都在证明着现在资本家们毫无人性的贪婪嘴脸。正如片中说的“美国现在不知道怎么了,只剩下拥有所有和一无所有的人”这种贫富分化的厉害让美国人对这个宣扬人人平等的社会产生了动摇。

正如影片中说的,在那个时刻资本主义对于许多美国人都是一种罪恶,和所有善的东西相对,和社会公益相对,和同情心相对,和所有主流宗教信仰相对 金融监管的缺失让这些银行家越来越无所顾忌,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普通大众哪里是那些金融精英们的对手,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让大多数民众的多年积蓄都打了水漂,信用违约让大批无法承担高额利息的人们无家可归。美国的银行家们犯下的错却要用全部纳税人的钱去填补漏洞,这的确不公平。美国人觉得不平等,可以示威游行。做最坏的打算,即使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也可以在大街上发个牢骚,获得社会的关注。我们连这个也变成了奢望。冰岛以超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投票率,否决了还钱给英国,法国等受损失的储户,事实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银行是不靠谱的。凯恩斯的市场经济终于走到了撞南墙的时候。

…… …… 余下全文

篇四 :观《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有感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观后心得

看完老师推荐的这部影片后,我开始对美国在资本主义体制下所面临的问题有了一个更加清醒的认识。导演采用独特的视角,穿插事实向我们讲述了现在的美国社会的生存现状,讽刺了当今美国政府和银行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当20xx年的金融风暴来临时,这些弊端直接导致了金融体系的崩塌,导致了社会一片动荡,触目惊心的事实警醒世人,令人有许多感慨。

看完这部影片,给我的感觉是它整体诠释了一个道理,美国是有钱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就像影片的开端首先是描述了强大罗马的衰亡。虽然强大的罗马制定颁布了看似公平的法律,但是当权者却凌驾于法律之上,规章制度成为了当权者增加自身利益剥削人民的武器。与当今的美国现状何其相像,他们利用很多政策和漏洞,玩弄民众,压榨了底层阶级的人,使民众更加贫困,让富有的人更加富有,导致阶级分化非常严重,中产阶级几乎消失。政府和银行联合起来,对法律法规的一再修改,制定协议玩文字游戏,只求自身利益收到保护,完全没有考虑到民众的感受,也从未考虑过民众的死活。甚至当导演在华尔街进行采访时,有人说道“无论是什么商品,它都可以产生商业衍生品”,利用这些民众不懂的金融商品,来欺骗民众,冠冕堂皇的说是为了使大众获得更好的生活,背后却隐藏着险恶的阴谋。然而这些金融衍生品,却是连哈佛教授都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来让大众理解的事物,那些被迫流离失所的底层民众,不正是中了这样的全套,是他们的无知造成了他们悲惨的生活吗?不是,纵使你是绝顶聪明,怎么可能逃脱过政府和银行携手布置的陷阱,怎么可能不屈从于被制造出来的舆论导向。而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接受一直信任的政府会背叛民众这件事的,也就在美国这种极端资本主义制度下,才能容忍政府背弃民众这种事的发生。

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另一幕是,像飞行员这样稀缺优秀的人才,每个月挣的钱还不如一个面包分拣员,连最起码的生活保障都没有,还要靠着自己在外打几份临时工来维持生活,而员工身后的企业,熟视无睹仍旧不断压榨,增加员工的工作量,完全没有把员工当成一个公民来看,完全没有考虑过员工的生活,在他们眼中,员工只是赚钱的机器罢了。记得资本主义宣传的是“人民可以自由自在的选择工作,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但是事实如何?员工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上了不知名的保险,而保险的受益人居然是公司自己。赔偿金额达到数百万,而这些钱有一分会到家属手里吗,没有,死者已矣,但是公司居然去赚死人钱,更可笑的是人死了居然比活着更加有价值。在家人痛失挚爱的时候,惨无人道做出这样的事情,

…… …… 余下全文

篇五 :资本主义爱情故事观后感

资本主义爱情故事观后感

我曾经听过一个讲座,主讲的老师说到,苏联解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苏联的经济没有实现西方社会的金融化。自从中国实施市场经济,引入了“股票”这些 “只有资本主义世界才有的东西”,中国的经济也逐渐走上了金融化的路线。这似乎是世界经济体制进化的一个必然阶段。

但是金融化的结果是什么呢?他会给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国民带来怎么样的生活?我没有想清楚,至少在观看《资本主义爱情故事》之前没有想清楚。 20xx年的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尤其是经济对金融依赖程度非常高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冲击非常严重。从麦克·摩尔的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出,底层百姓在经历金融危机后没有能力偿还贷款,于是作为抵押的房产被银行强行收回。与其说是收回,不如说是被抢走。很难想象,在美国屡次指责中国人权问题时对待自己的国民也会采用强盗一般的手段,而这种手段的合法化实施竟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引以为自豪的金融相关法规的保护伞之下。相比之下,还在金融化的道路上摸索的中国在08年的金融危机中收到的冲击没有明显的引起底层人民的生活变化。至此,我们开始对资本主义世界宣传的所谓“资本主义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制度”产生了一定的怀疑。

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形容资本主义就是,掌握着全社会90%财富的1%的人口具有影响整个社会尽情以及整个制度下人民生活的额权利。当然,如果这部分人都是品质高尚的人,都是制定一切制度时都把其他阶级人民的利益纳入考虑的人,那么资本主义世界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世界。但是,很可惜,人类的本性是贪婪的。资产阶级的人只要有一丝贪念,那么他们制定的就不再是为整个社会的财富的增长作考虑的政策,而是本着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去榨取其他阶级人民的财富。摩尔从中产阶级的角度,揭示了当今美国社会上层资产阶级利用其权利修改或制定各种不合理的金融政策去榨取其他阶级人民财富的这一现实,而当金融危机袭来,资产阶级的利益面临危机时又力求国家通过法案利用国家财政去挽救一小部分资产阶级的利益。无论是无力偿还贷款而被驱逐的房客,还是被用人单位当做产品进行保险牟利的已故员工,还是在金融危机袭来时要求国会尽快通过相关法案的金融界巨头,都充分反映出在这看似完美的制度下,人性的贪婪引起的对下层人民的剥削。

…… …… 余下全文

篇六 :《爱的故事》读后感

我们要相信明天是崭新的

——《爱的故事》读后感

一本好书,就像一位指路人,把我们带入知识的海洋。一本好书,也像一片无边无际的 天空,让我们自由翱翔。而我接下来要说的这本书却让我记忆犹新。

《爱的故事》,一本美好、感人的书。在书中有两个主人公---姬赛和悟罗。姬赛,一个金发女孩,梧罗,一个斗眼、爱打抱不平的讲故事高手。故事中,姬赛的爸爸在她5岁时自杀了,姬赛对爸爸的感情很深,她无法接受爸爸的自杀,因此原谅不了爸爸,她选择逃避,将爸爸要她留的金色的长发也剪去了。后来,姬赛又去理发店干脆把头发理成了“嬉皮头”引来了女孩们的热潮。这时,她才发现虽然失去了父亲,但她并不孤独,只要自己敞开心怀,勇敢面对打击,就依然能得到关爱,生活依然幸福。

而梧罗,他的妈妈在一个清晨,失踪了!厄运也降临在这个孩子的身上。他与姬赛不同的是,他失去了妈妈,同学们都嘲笑他的斗眼,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受到打击而颓丧,他没有一味地消极回避,而是勇敢地接受和面对。他在困境中依然乐观,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母亲并没有真正离他而去,某一天她也许会神奇地重新回来。他凭借自己的坚强与豁达,成为了全校的风云人物。

姬赛和梧罗背负着不同的命运,却承受着相同的痛苦。我在为他们的命运捏一把汗的同时,我更欣赏梧罗面对不幸的生活时的积极与乐观。他总能不露痕迹地将内心的痛苦悄悄掩藏起来,只偶尔在不经意中浅浅流露。他会将痛苦轻轻带过,他珍视生活,因此生活也照顾着他。我们遭遇痛苦不幸时,不要急于掩藏痛苦,应该像梧罗那样勇于面对,积极向上,这样,你的心灵会阳光,你要相信这份阳光会普照大地,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

《爱的故事》,让我们徜徉在爱的世界,让我们收获面对生活的勇气。读完,我依然回味无穷,这些爱的故事在我心中回荡。

平湖市实验小学501班 沈昕恬

…… …… 余下全文

篇七 :关于爱情读后感

读《那些荒谬的往事叫青春》有感

“那些荒谬的往事,那些疼痛的爱情,那些生命里出现过又消失的人。他们影响了你,塑造了你,完善了你。终有一天,你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更好的你,值得拥有更好的人。这就是青春的价值,这就是恋爱的意义。”这是出自《那些荒谬的往事叫青春》书里的一段话,初次看到这段文字,便令我深是喜欢。这说的不就是我们这些正值青春、荒诞不羁对于爱情敢恨敢爱的人儿么?为了追求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做了那么多荒谬的事儿,我们为了爱情,幸福过,伤痛过,然而这并不阻止我们狂热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次次学会包容,学会爱护自己爱的人,懂得爱的不可替代,塑造了更好的自己,拥有更好的他(她)。 对啊,那些荒谬的往事就是叫做青春。我们为爱情所做的那些傻事,不就是仗着自己青春吗?小学时的年幼无知,第一次对女生说的“我喜欢你”却引来一顿暴打;初中的第一次表白,第一封情书还没到心仪的女孩手里,却已被肇事分子在班上宣读,闹得沸沸扬扬,后来不了了之;高中更懂事些,把她藏在心里,背后默默的关注着,看到她与其他男生有说有笑,气的握紧双拳,脸也憋得通红;大学啊大学,为了隔壁班的她,与兄弟们计划几个晚上,誓死把她拿下。这些,这些都是青春里为爱情做的傻事,已经参加工作的我,每每想起都不禁要头,笑笑自己,真荒谬啊。

作者吴桐有一句这样的话:“那些轰轰烈烈,只为证明我们曾经年轻过。”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美好的东西,没有之一,即使再短暂。谁都希望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一个完满的爱情令无数青春男女为之倾迷。而爱情本身却远远不及爱情这个词美好。单恋,我喜欢的人却不喜欢我,喜欢我的人我却不爱,这是追寻爱情的过程中常有的事,爱情可以滋润我们,也可以给我们带来烦恼。一场恋爱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并不是每份爱都会有结果。

我们的青春需要一记耳光,越是扇得疼痛,越是记忆深刻。我想世界上最好的爱情莫过于作者所说的那样:“我爱你,不是因为你爱我,不是因为我和你在这个世界上一起抵御现实的冰冷,而是我见到你,就浑身充满了勇气去战斗。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我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是谁。”全书中,以网友情感求助信,作者回信解难的形式编写而成。吴桐这位女作家以其对爱情的独到见解,为广大女性提出了许多合理有效的方法,每一句推理,每一句见得都让人深信不疑,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是一本给所有为爱迷茫的女人的书,然而我认为这本书男人读也是最好不过的了,一本好的书是不分性别的。爱情属于女人,也是属于男人的。事业爱情双丰收,我想那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吧。

…… …… 余下全文

篇八 :《路人甲的爱情故事》读后感

路人甲的爱情故事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我刚刚升高三的时候,当时初读时的惊艳到现在依然令我难忘。一年多过去了,这本书我曾经十几次的翻阅,而每一次我都为之动容。昨日重新温习了一遍,读到某些段落,眼眶还是红红的。

书里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王守宁的小职员。就像“王守宁”这个普通的没有特色的名字,王守宁只不过是一家公司总务部里的一个小小的助理。不像市场部的风光,不像技术部的牛B,他不过是后勤打杂而已。工作没有动力、没有前途,他只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从未想过“未来”这种虚无缥缈蛊惑人心的东西。而他心底最大的秘密是他是一个同性恋。作为社会上被异化的那一小部分人,他将自己的特殊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他不敢和人相处,怕别人看出他的身份而鄙视他。他为此而自卑。而不巧的是,他偏偏暗恋上了公司的总经理兼董事长的小儿子。那样卑微单纯的喜欢,大概每个人都有过体会吧。不曾奢求过什么结果,只想远远地看着他,让他成为自己生命里最大的光彩。在孤寂寒冷的生命冬天里,他是他遥遥远望的温暖的火苗。正是如此,书里描写的那份感情才会青涩干净的直击人心。那种每天早晨期望着能说一句“早上好”、每天中午期望着能在食堂遇见他、目光总是追随着那个人、远远地看一眼便心满意足的纯纯的不敢奢望的感情,使读到它的每个人都仿佛回到了青涩年少的暗恋岁月。

这本书不是一篇悲情小说,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面对人生的彷徨,面对未来的迷茫,面对爱情的卑微。无论是因为同性恋的自卑,被父母扫地出门的倔强,还是看向他暗恋对象时目光里的小心翼翼和不敢奢望,他真实又辛苦的令人心疼。看到他的自嘲“可是,我呢?谁来想想我?我已经二十六岁了,没学历,没技术,前途无亮,工资勉强吃口饭,积蓄一点点,没车,房子超小,现在还没还完贷。又很宅,交际能力几乎为零、没有热情,只看盗版,玩游戏只玩免费的网游,还常常缅怀过去。”“我这样的人·····”(怎么高攀的上·····)读到这里,我胆战心惊。作为一个同样没学历没技术又死宅的文科生,这本书现实的给我展示了我的未来。不,书里的内容还是美化过了的。现在,在大城市,外地人买个厕所大的地儿都是登天之难。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寂寞。诚如书中的主人公所言。在一个人跌跌撞撞的走了很久很久之后,他眼前的路依然如最初那般荒芜寂寞,任谁都会绝望。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