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人文读本》读后感

什么是教育

《教师人文读本》读后感

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型读书氛围,不断提升教职工的文化含量,“三八”妇女节,学校给每个教职工发了一套教育局领导向全区教职工推荐的一套好书《教师人文读本》。《教师人文读本》是由 张民生、于漪任总主编,商友敬等三人为执行主编。书中汇集的都是极具人文价值的名人佳作,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既有爱因斯坦、鲁迅、苏格拉底的短文,也有罗素、阿兰的相关作品。

下册第七章《什么是教育》初读感到写得比较深奥,不太好懂,再读,反复读才读懂,读后感受最大的就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爱。

雅斯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罗素的《教师的作用》,嘉德内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前世今生,阿兰的《教育漫谈》等,一位位教育家用哲学的观点向我们传递什么是教育。

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针对大学教育,雅氏认为,大学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而是特别注重“陶冶”和“交往”在教育中的作用.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我面前读过的书中对教育最完美的阐释!

一、教育即爱

“教育者不能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而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这样的教育者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必然会以自我为中心。在人的存在和生成中,教育环境不可或缺,因为这种环境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的生成,然而现行教育本身却越来越缺乏爱心,以致于不是爱的活动,而是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尸的方式去从事教育工作。爱的理解是师生双方价值升华的一个因素,但实现它的途径如今似乎已不是教育,因为现行教育的运用恰恰阻碍爱的交流。因此,如何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铸造功能融合起来,成为人们对人的教育的本源所在。”

…… …… 余下全文

篇二 :《大学》读后感1500字

《大学》读后感

何处访扶桑?直破浮云问羿郎。羲和扬节横四荒,皇皇。辉被一冀演流长。 崇善以为常,格物修身贵蕙纕。三纲八目普泽广,如阳。澡身浴德陟高冈。

——《南乡子·读<大学>有怀》

这是我在大一生活正式拉开序幕前那个带着期待和夷犹的暑假中,读罢儒家经典《大学》,醍醐灌顶,挥毫而就的小词。平仄不算整齐,句意也略显生涩,然而这五十六字所传达的,并非一个文艺少女无根的狂想,而是一个成年人审慎的思虑。

《大学》相传为孔圣遗书,为曾子转述与阐发,为朱子所整理修订,贵明德,崇图新,敦善道。区别于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古代的大学实为“大人之学”。在夏、商、周三代,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十五岁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身、从政之道。在我看来,即使时间隔阂了古今的教育观,教育者对于人格的终极关怀仍然是一致的,因此,《大学》提出的治学修德的理念仍然对我们初入大学者有着特殊的意义。

最为国人熟知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学”三大纲领,既是“大学”的主题,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指出大学之道,在于弘扬内心的美德,革除自身的旧习恶欲,从而臻于道德之化境。站在一个人的高度来看,这不仅是大学学生的要求,更是自我人格升华的根本之道——这恰恰是大学教育的长期目标所在。站在一所一流大学的高度来看,这样的道义直达终极的人文关怀,跨越行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界、意识形态甚至是朝代或时间,拥有近乎永恒的生命力。这正是“辉被一冀演流长”一句所阐释的,《大学》的“三纲”有如中天之日的光辉,普照的不仅是一个人的一世进退,更是一代人类文明的一灯燃灭。

在现代,公认的大学精神有三:自由、通识和德性。自由指的是思想的自由,保护学术和学风不被名利场和政治纷争风蚀。在那百家争鸣的时代,各家兼收并蓄,以和为贵,教育上亦如此,且政治和经济体系并没有发展完善,并未出现此类冲突,暂且不谈。通识指的是博物洽闻的思想训练,这与“亲民”的图新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强调个人在治学过程中的整体健全的发展,以及永不褪色的创新精神。德性则是统领前二者的要义,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之一,完全吻合于“明明德”这一纲领。真正的德性,简单来说就是对爱、智、力、美的追求、恪守和圆融。可见,古与今的大学之道以及对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 …… 余下全文

篇三 :《大学生廉洁教育》读后感

《大学生廉洁教育读本》读后感

人文艺术系 11704309 周 倩

这本书刚拿到手里,就觉得分量不轻,因为廉洁教育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节课!我们身上担着祖国的未来,我们的思想和人生观的倾向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发展!所以,这个读后感真的是我看过以后最深刻的感受!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的屈原《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末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由此可见,“廉洁”的含义可以是:办事公正,不损公肥私;为人清白,不藏污纳垢。当今社会,廉洁不再是仅仅适用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而是适用于每一个群体。其中,大学生这个广泛的重要的群体,是开展廉洁教育的一片重要阵地。

在大学生这个阶段开展廉洁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群体在整个社会中具有其特定的地位,既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精英学子,又是即将步入社会的“社会人”,有着极强的社会可塑性和感染性。大学教育的成败关键就在于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贡献国家民族的精英人才,而在这样的精英人才身上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自身的廉洁修养。因为我们即将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廉洁教育是从根本上遏制了知识阶层腐败贪污的源头。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社会基础。

廉洁教育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必要性。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是将全社会反腐倡廉预防教育的“关口”前移,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前瞻性工作!也是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情操陶冶的重要举措。如果说反腐败斗争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廉洁教育是大学生抓起就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对于反腐败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是否开展和重视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关系到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是否可以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能否培养出千千万万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到民族文化的现在和未来能否朝着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一、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战略意义,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史党中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式,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所做出的重要决策。二、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当前社会上的物质主义、实利主义的冲击,社会上的道德底线正在日益降低,社会上种种不良风气也正在日益侵蚀着大学生的肌体。另外,近年来党内的一些高级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案件被查处,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被曝光,再加上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社会上一些庸俗处世哲学的影响,也造成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上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廉洁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甚至道德人格分裂等问题。而大学校园里学生的家庭背景有着差异。有的学生家庭富裕,生活阔绰,有的学生家境贫寒,生活窘迫;有的学生家庭和谐,家教严格,有的学生则可能家庭瓦解、家教欠缺;有的学生可能正在因为父母的腐败得益,有的学生则可能正在因为父母的腐败受罚。正因如此,大学生面对廉洁修身可能存在个性心理差异,有的将廉洁修身看成是立身之本,有的看成是精神束缚,个别同学甚至可能看成是道德虚伪。所以说,随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崇尚廉洁敬德的思想品质,弘扬社会的廉政文化,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是其成长和成才的需要。现在大学生是未来公职人员的主要后备群体,尽快开展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活动,清除其腐败意识,树立其廉洁意识,是当务之急!

…… …… 余下全文

篇四 :蓝城企业文化理念读本读后感

绿城企业文化理念读本

读后感

我很荣幸自己能有机会进入蓝城这个大家庭。蓝城,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领袖企业,一直是我梦寐以求想要进入的公司。进入公司三个月,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蓝城“真诚、善意、精致、完美”的核心价值理念已在我心中深深扎了根。作为一名新进员工,如何在接下来的时间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并同时得到自我的成长和锻炼,是我进入蓝城一直思考的问题。

首先,蓝城是一所学校,面对员工,蓝城是一所具备先进思想理念和深厚人文底蕴的教书育人的大学。作为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员工,我们都应学在蓝城,志在事业,共同为蓝城远大理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只有在蓝城这样一家讲理想,有追求、负责任的企业,每位员工的学习、成长与进步才有保障,无论年龄大小,也无论学历高低,只要我们不畏艰难、用心好学、刻苦努力、踏实工作,不断进取,蓝城事业的平台始终是为每一位员工筑就的。

“以人为本”,是蓝城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认知,唯有生产精致产品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中生存和发展,同样,高品质的精致的产品是生产者生命精华的转移。要达到产品精致这个目的,惟一的途径就是努力做到生产者的优秀。只有生产者本身很精彩,才有产品很精彩。

这就要求我们只能用神佛之心去面对我们的的工作。因为我们的

房产品能给许许多多的居住者带来真、善、美的享受,客户们一生最大的支出就是购买住所,给自己一片舒适自由的空间,所以,我们必须仔细、认真,努力工作。

其次,蓝城相信“讲道义,走正道,得正果”。讲道义,走正道,蓝城要求每一位员工都必须做到。事情都是人做的,趋利避害,真心实意地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以此来得到人缘、人助。

得道多助。惟有我们自己求道、在道、得道,才能得到许许多多的人助与天助。我们助人的同时,别人也会帮助我们。

虽然我们无左右社会上其他部分的真、善、美关系,但是在我们公司的内部,在我们管理的园区、学校,我们还是要努力去创造、去实现这种关系。

…… …… 余下全文

篇五 :《西方文明史》读后感

《西方文明史》读后感

西方文明何以从一片空白的蛮荒一跃,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高度文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政治、文化、等高度繁荣?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各个部分是如何优化组合发挥出最大的潜力,铸就西方今天的辉煌?这段历史的峥嵘岁月是如何蹒跚走过?那些哲学思想、宗教趋向、艺术作品是怎样影响时局的?《西方文明史》逼真的再现了这一历程。

作者简介

罗伯特·E勒纳

西南大学历史学教授,西南大学《人类计划》项目负责人。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著有《灾祸时代》、《十四世纪》、《中世纪后期异端的自由精神》 斯坦迪什·米查姆

圣菲尔德百周年纪念荣誉教授,毕业于耶鲁大学,就任于德克萨斯大学。著有《克莱汉姆的亨利·图唐》、《大主教:塞缪尔威尔伯夫斯的生活》、《分离的生活:英国工人阶级》和《托比大厅与社会改革》 爱德华·麦克纳尔·伯恩斯

在匹兹堡大学获得本科和研究生学位。作品《詹姆士·麦德林:哲人宪法》、《大卫·斯达·约旦:自由的预言家》、《反改革》、《美国人的使命观》和《冲突观》。 宏观看西方文明

西方政治文明具有从分散到整体的特性,早在罗马法律文明,希腊政治文明之前已经产生过一些分散的文明,罗马和希腊的文明是西方文明真正意义上的开始——人成为政治动物和城邦的动物,公民对社会,集体事情普遍热心,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是公民有可能参加政治,法律使人们的行为有了准则,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二战后快捷的通讯工具与交通工具使世界整体化趋势加强,政体也走向多元化,政治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新航路开辟以前,西方的经济还处于一种平庸的状态,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经济真正意义上开始了。此后在几个主要的国家里发展,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此后的几次工业革命把西方文明推向了高潮。资本迅速积累,物质财富迅速增长,,直到今天的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经济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 …… 余下全文

篇六 :(二)读书笔记目录、读书心得

(二)读书笔记目录、读书心得

1.精读笔记目录

二读书笔记目录读书心得

2.读书心得两篇

(1)《深度阅读的一些体会》

(2)《史学理论的转折》 (3)《阅读中期小结(NO.2)》

…… …… 余下全文

篇七 :教师读后感

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 …… 余下全文

篇八 :读教育书籍有感

读教育书籍有感

初爱华

来新学校后,学校要求读一些有益的教育书籍,大量的阅读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我愿把自己的反思提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1.读书一生,以写促思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我觉得这句话是最能够引起教师们共勉的。我到现在也依然记得我的大学班主任对我说过的这句话,而似乎很多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已经抛却了这些意识,我又何尝不是呢。如果这次不是校方让我们教师写一篇读教育专业书籍的读后感,我也不知道是否还会记得这句话。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

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想自己以后也还是要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我的提升。

2.宁静致远

一个好教师不全是靠培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造就的。当教师很苦很累,比如各类名目繁多的学历进修,课改通识培训,市级的、省级的甚至国家级的各类的教改活动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已被剥夺殆尽──整天忙着读人家的“书”,自己的“书”却没有读。这种过重的外在负担将导致“肤浅后遗症”。因此,与其忙忙碌碌,不如围绕自己的特色钻研下去,深化,细化,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灵财富,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这一点是我进十三中十多年来最深刻的感悟。我觉得教学固然重要,但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为重点,只有一个教师有足够的电源时,才方可为学生们去消耗。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