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大学语文读后感

读《大学语文》感受

上了大学,我们还要学习大学语文。我的专业是英语,主修是旅游英语。因此,母语功底要好。

在接触这门课之前,以为在大学不是中文专业的学生不用学大学语文,尤其是我们主修外语专业的更是认为高中毕业后就不会再课堂上学习语文课。因此,在得知我们要学习大学语文时大家都很惊讶。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只有熟练地掌握我们的母语才能很好地与人交流。汉语是世界上重要的语言之一,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学好汉语显得相当重要。与中小学学习汉语不同,中小学学习语文多少带点为应付考试的目的,而大学里学习的语文课完全是纯粹的提高自我修养,是读者们完全以提高自我的目的去学,不像中小学时学语文是为高考服务,学习心态的不同也会影响对这门课的学习成效。另外,中小学所学的是以打基础,而大学生学语文是要提高个人修养。

在中国大学里,有些专业的学生很悠闲,除了上课,课外基本上没有什么科研活动,大部分同学用电脑上网聊天打发时间,或是玩网络游戏,整天泡在电脑前。大学图书馆一般都建设的很漂亮,但走进去你会发现,在里面看书的没有多少人,只有临近期末,大家才为不挂科而“强迫”自己去图书馆复习。学校专开这门课,使我们再次接触并学习我们的母语、我们的文化,从这点来说对我们大学生而言是相当重要。学习语文,让我们以学习民族文化代替网络游戏,以读书代替浪费时间。

我很荣幸能在大学期间再次有机会学习语文,这也让我想起以前学过的一篇文章《最后一课》说的是法国沦陷时,纳粹德国对法国文化的控制,作者描述表达对母语的热爱之情。当然,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现在生活于和平年代。但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我们的语言。大学语文于我这个主修旅游专业的学生很重要。大学语文课本里所选要的文章涉及很多方面,这对我们来说是拓展知识面,更是从德才兼备教育角度选用。上这门课我们都感觉很轻松,不仅因为他是我们的母语,更重要的是课文里的文章都很有教育意义,也很吸引人。从这能看出本书编辑者付出很大精力去选材料。

…… …… 余下全文

篇二 :大学语文读后感

广州商学院

课 程 论 文

题目:《骆驼祥子》观书有感

课 程 名 称 大学语文 考 查 学 期 / 学年2015 第 二 学期 考 查 方 式 课程论文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外语系 成 绩

指 导 教 师 刘宏娇

“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这一句可以概括了一本书的结局以及主角祥子的结局。

看了《骆驼祥子》这本书,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现实中的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为什么呢?因为年轻人总是潮气蓬勃,怀着梦想,每天都干劲十足为了梦想而奋斗。他们或许会遇到挫折,就像祥子第一次被要走了买拉车的钱那样,梦想还在那里,坚持心中那份执着便还没输。于是这些年轻人继续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当你在走下坡路的时候,你是不知道的,偶尔有点顺风,就会以为阳光总在风雨后,扛过了困难成功就要来了,但有一部分人不是这么幸运的。

而祥子,让人心疼和可怜,不幸运的孩子,悲剧再一次光临。 年轻人要经过些时间与困难才能成熟的。可是困难不会待到他们用时光抚平伤口,祥子第二次将要买车的钱又被要了,老实能吃苦,再苦再累也一笑而过最多嘴里念叨一下的祥子终于哭了,哭得撕心裂肺的。但是,这个城市不会因为你落泪而不会下雨,人只要还活着,必须承受着生命发生的种种切切。所以才会有人说,人死了才会解脱。 对于这灾难性的打击,祥子妥协了,与虎妞成婚。他以为有些事可以告别有些东西可以放下,直到他的真正喜欢的人小福子被卖去白房子然后自尽了。 他的善随着小福子的死被恶吃了,他的心随着小福子已化为尘土。

失去了的心的人,在城市里宛如一具具行尸走肉

…… …… 余下全文

篇三 :大学语文读书笔记、学习心得

大学语文读书笔记、学习心得

《冰心散文集》读书笔记 冰心散文集是冰心的著作中的重要的著作她的著作分四个部分一是往事二是寄小读者三是关于女人四是冰心自转。

冰心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她从19xx年―五四‖运动开始投入新文学活动在这长达八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大量散文、诗歌和小说等作品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冰心写的散文风格清新文体秀美。在散文《寄小读者》中冰心通过描写她儿时幼稚的欢乐和天真的泪水尽情歌颂母爱、童真、大自然和祖国。

《寄小读者》是冰心―最自由最不思索‖的作品因而最能表现出冰心率真的个性塑造出冰心纯真的自我形象。《寄小读者》体现出冰心的性格、气质、才情和思想风貌。通讯中无论是描写母亲的慈爱姐弟的情谊或是大自然的每秒无不映射出冰心的鲜明的自我形象。 冰心在《寄小读者》中不停地在纯洁的孩子面前忏悔许多事情是她的灵魂受了隐痛。在《通讯二》中冰心会想起自己因―杀死‖小生灵而悲痛。而现在的我们不正像那时的冰心又何尝不会为了一头折足的蟋蟀流泪为一只受伤的黄雀呜咽。我们也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我们也许也做过不仁爱的事但毕竟我们的心灵是纯洁是善良的。

《冰心散文集》这本书我章.非常喜欢.其中我最喜欢《一只小鸟》文 《一只小鸟》讲述的是一只小鸟对大自然充满了新意它飞到枝上唱起了歌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倾听一般.树下的许多孩子听见那歌声后觉得非常优美动听从此孩子们每天都来听它唱歌.可不久后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小鸟正唱着动听的歌儿突然一颗子弹从下面射了过来小鸟翻了个身从树上跌了下去.这时两只老鸟从丛林中飞了出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滴的落到地上来.从此孩子们再也没听到那歌声. 读了这篇文章我为那只小鸟而感到伤心.我们不能去伤害它们而是去保护它们因为只有和谐才能创造和谐. 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我就被受感动。我仅仅读了第二篇文章连我这个男孩子都情不自禁的掉下了眼泪 文章题目《一只小鸟》讲得是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树枝上它的羽毛还不丰满不能飞每日在巢中唱歌。这一天早晨它的爸妈都去觅食了。只有它一个人在巢中它很无聊便又唱起了歌它唱的歌满怀着清——轻——和——美。许多人听到了歌声都来听它唱歌。小鸟也很乐意唱歌。就这样小鸟天天出来唱歌人们也天天来听它唱歌。可有人就是图谋不轨想乘小鸟唱歌时用弹弓将小鸟打下来。这一天小鸟唱歌时一个弹子从下面射上来它一翻身从树上掉下来。斜刺里它的爸妈子弹似得飞了过来接住了小鸟将小鸟衔到了巢里轻轻地用嘴把小鸟流出来的血舔干可小鸟流出来血好象无穷无尽血越来越多都沿着树干流到了下面人的脚上人们还想听见小鸟那清——轻——和——美的声音可是再也听不见了人们很后悔就把这一天定作―后悔日‖ 这一篇文章表明了我们人类十分自私自利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坏别人的欢乐——幸福——安详。人类们啊不要再这样破坏下去了好吗 浮躁的心终于静下来了也许与天气有关。也许并不心静自然凉。

…… …… 余下全文

篇四 :大学语文读后感之论语

论语读后感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

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 …… 余下全文

篇五 :最新云南农业大学语文读后感

语文课后读后感

薄薄的十三篇,就犹如孙子兵法十三篇一样,容纳了许多东西。先秦的百家争鸣,唐诗宋词的灿烂,以及元朝的曲子,明清的小说,构成了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

马克思曾经说过:神话,是通过人们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的形式本身。中华文明从神话开始,山海经,始祖开天辟地,无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文化迎来了史上第一个高峰,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思想的碰击,形成中华思维的中庸。《尚书》、《春秋》、《楚辞》、《诗经》、四书五经.......无不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说起历史,司马迁和《史记》,是不可回避的。通古今之辩,或成一家之言,司马迁饱受宫刑,奋发写书,至今仍激励着无数的中国人。《史记》中司马迁没有成王败寇的刻画项羽,而是为我们展现了一代霸王的成长和失败。《汉宫秋》这一赋,用叠词的方式,勾勒了汉元帝一步三回头的不舍与对昭君的无限思念跃然纸上。先秦文化进入汉朝后,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历史。

魏晋,浮华之风盛行,知识分子得不到重用,纷纷归隐山林,过起了陶渊明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政治上的失败,内心的不平,出现了阮籍猖狂,岂笑穷途之哭?的囧境。

对于历史而言,几百年也许不够长,但对于文学而言,是无情的打击。诗赋已经远去,大唐的诗歌已在眼前。李白,杜甫,杜牧,李商隐......大唐的诗人,用他们的文笔,勾勒的一个大唐盛世,一个万国来朝的鼎盛的大唐。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是千年来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安史之乱,杜甫经历了大唐由盛转衰的过程。长期的漂泊,家国情怀成了他的希冀。

翻过历史,宋朝的词曲,成立主旋律。委婉轻约,到大江东去,一代代词人用自己的文房四宝谱写了灿烂的词文化。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家军岳飞用满腔的豪气嗔目斥退金军。豪放派的国耻家仇,民族雪耻成了他们一身的呐喊。最终只有醉里挑灯看剑的悲惨结局。

…… …… 余下全文

篇六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和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 ,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大学语文有感

读大学语文有感

悠悠有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留给我们太多太多了,屈夫子遭放逐赋离骚,字字玑珠,李太白遭贬斥做奇文,字字烁金。踏着湿漉漉的诗行,我们一路走来,大学语文告诉我们太多了。

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其最伟大的并不在于其存在的时间长度,也不在于其疆域的辽阔,也不在于其繁荣背后的森森白骨。而在于其创造的灿烂文化和其形成的独特的民族精神。

谈中国文化,那是中华民族的百年积淀,是智慧的结晶。从有文字的那一刻起,我觉得上帝就无比的眷顾中国,他赐给了我们这个民族一个有一个文化巨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闾大夫一心救国,怎可惜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大夫自沉江底在文化与精神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于是我们看到骑驴高唱豪放不羁的太白,看到身处陋室忧国忧民的杜子美。于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我们看出了东坡的无奈和中华文化的寂寞,一个天才级的诗人只能倚杖听江声孤独终老时,是中华文化拯救了他,于是我们看见了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大学士,这,是大学语文别告诉我的。

中国有的不仅仅是烟花柳巷的风流词人,他从来不缺铮铮铁

骨的硬汉。当百战名将吴起驱车驰骋死于王侧而不愿远遁他国,他用将星陨落示的自杀宣告着中国人永远都秉承着士为知己者死的近乎残酷的信条。也许中国文化,中国文人都无法跳过一个人,蓟辽督师,一捷宁远,二捷锦州,三捷京师。当年他以一己之力,凭借一座孤城之人,硬生生的顶走了哈赤,那个在战场上从来没有输过的男人,当然这个命题的前提是袁崇焕没有出现之前。如此扶大厦之将倾,救黎民于倒悬之人却因谣言锒铛入狱。行刑之时,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汉奸,可他却如此说道:死后不愁无用将,忠魂依旧守辽东。一片丹心未换到封妻荫子却依旧无悔,这就是伟大的中国民族精神,不论穷富依旧兼济天下。想起陈毅元帅的一句话此去魂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身处险境,若果他当时选择头像依旧不失高官

…… …… 余下全文

篇八 :大学语文后感及总结

《诗经》学习心得

在中国文学史这条长河中,我们不可追溯其源头,也不能确定它起源的年代。我们虽然有文字的记载,但是却不过是对那段美丽的梦幻的追忆。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国的文学史是一批无可估量的财富。在绵延不断的文学传统中,《诗经》与神话故事特别的富有情趣,让人痴迷。

让我先来谈谈从学习《诗经》得到的乐趣吧。《诗经》包含的思想内容非常的丰富,它涉及到涉及婚恋、农事、征役、赞颂、怨刺、周民族的史诗等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十分的令人寻味。像《子矜》里的“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写出了女主人等待恋人时焦灼万分的情状,然那个我深感爱情的伟大。《诗经》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奠基之作。作为一部乐歌总集,它的作品不一,低于不同,内容当然也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了风格上的多样性。读诗经真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我从这个专题中了解了很多我以前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这让我的视野得了极大的扩展。原来一部以诗歌集著称的《诗经》,有着让人佩服的精神理念。那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坦率,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

《诗经》的修辞手法也是那样的令人称赞,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是《诗经》艺术上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所谓“赋”,指的时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就是比喻或比拟,用形象的事物打比方,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里我举一个《诗经》中用比的运用,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当然在诗经中与比的修辞手法一样,赋,和兴的应用都是很多的,有各样的形式。在《诗经》中,常常这三种修辞手法结合在一起使用。

在现在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神话也逐渐的退却了。其中大部逐渐散失,有一部分为史家、思想家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历史化。还有一部分为道教所利用,改造为仙话。在后世文学中,神话精神得到延续和光大,其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一是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即提供了创作原型。但是我们对神话依旧充满着好奇和无边的兴趣。那些仍然是我们心底里一美丽的回忆。在这个专题里我从《诗经》中,感叹古人的聪明才智,也对那些古老的神话充满着敬佩之情。不论社会怎样的发展,那些古老的文学财富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出灿烂的光芒。我会依然喜爱《诗经》,喜爱神话,喜爱文学。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