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

最近读了《金融的逻辑》一书,受益匪浅。陈志武教授根据自己20余年对金融工作研究得出的经验对金融做出了一些新的理解与定义,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把金融这门科学讲深讲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工作,提升我们的理财观念。

《金融的逻辑》一书揭示了金融对社会的广泛、深刻和巨大的影响。在展开这一主题的过程中,作者的独到见解令人耳目一新。

第一,采用“经济——金融——政治——文化”这种四级互动模式叙说问题。人类只要是要生存、特别是要发展,在生产的基础之上,就必然会存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价值交换;在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制度来保障这种跨越时空的价值交换有最大化的收益、最小化的风险;越发达的社会,价值交换的数值、地理范围、时限也越大,越需要一种先进的文化制度来做保障。

第二,用现代金融学的认知方式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如“孝”、“养子防老”、“父母在不远游”等。陈志武先生揭示了“孝道”文化的经济基础,指出“养子防老”是最前现代社会人们规避未来风险的重要手段,而儒家“孝道”文化体系则是保证作为投资者的长者能有回报的文化制度保证。本人觉得这是一个很有启发性的论述。

第三,由人们熟知的经济史观衍生出金融史观,用金融变迁说明社会历史变迁及这种变迁对个人自由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这种理论与现实和历史相结合的叙述方式确实是作者学术功力深厚的体现。

第四,提升金融的社会历史定位,把金融技术提升到与科学技术比肩的地位——传统观念中的玩钱术、圈钱术和套钱术变成了不断创新的金融技术。 陈志武教授在美国全面接受西式金融教育,但又跳出西方学术界把金融问题模型化、计量化、复杂化,小众化的范式,为中国读者勾勒出一个清晰的金融逻辑。在这本书中,作者更多的笔触是讨论中国现在为什么有钱,以及中国

有了钱,为什么许多人并不感到富有。对于上述话题,他运用现代金融学理论,详尽地分析了这是“藏富于国”还是“藏富于民”的问题。他还通过探讨中国是否会发生金融危机、中国股市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将美国次贷危机引以为鉴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 …… 余下全文

篇二 :小逻辑 读后感

读《小逻辑》有感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比起偏于实践的理论,我对类似于“根源”的逻辑学更感兴趣。而《小逻辑》正是这方面理论的代表作之一。其作者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者。他的理念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不可替代的影响。

黑格尔主张,理念是第一性的,它以纯概念的形式在逻辑学中不断发展,然后理念外化成为自然界,最后又在精神哲学的各门科学中回复到理念自身。基于这一理念,他建立了一个以理念为基础的、包括了一切科学的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把矛盾看作一切事物的真理与本质,论述了辩证法就是对立面的统一。他把整个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看作是处于普遍联系与发展变化中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法时,正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这一合理内核。

《小逻辑》共分为七章。虽然我已经将本书通读过,但是逻辑学毕竟是哲学中理性味道很浓的一部分,理解起来还是相当吃力的。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理解与认识。

第一部分是全书的导论。在这一部分里,黑格尔从哲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本质,起源及发展谈起,逐一解释了概念,内容,形式,后思,存在,合理性等基础词汇,并从相对通俗的角度分析了哲学为什么是“晦涩难懂”的。他说:“哲学的兴起,是思维的这些渴望带来的结果,他的出发点是经验。”“哲学就是经验的孩子,他的兴起归因于一个凭经验的事实。”由此,黑格尔阐述了经验,思考与否定事物的联系。同时也从一个纯理性的角度向我们传达:经验是一切哲学思考的基础。

第二部分是“初步的概念”。这一章中黑格尔向我们描述了“逻辑学是纯粹研究理念的科学,逻辑学的对象是思维。”的概念。此处黑格尔频繁引用《圣经》中的句子作为隐喻。我认为,这些隐喻正是体现了逻辑学在宗教以及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毫无疑问的,再有思维的地方就有逻辑学的影子。思维具有的主观活动的性质,是人所特有,且每个人都不同的。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分析更多的东西——思维的产物,理性的特质,自我意识等等。当然,这些东西中有很多是我还未理解的。

…… …… 余下全文

篇三 :逻辑的世界 读《小逻辑》有感

逻辑的世界

——读《小逻辑》有感

内容摘要:逻辑学是哲学的基石,黑格尔的逻辑世界由三部分组成: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但是这套逻辑体系并不是最完美的,他也有着自己的缺点及不足。 关键字:存在 本质 概念 反思

在拿到这本书后,看到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可能是世界上最深奥但也是我们最需要读的书”。起初有些不以为然,这本书有这么好吗?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的好奇,这是一本怎样的书,能得到编译者如此高的评价?于是我翻开了它,在这些较为晦涩难懂的字眼里开始了我的哲学旅程。

在我的眼里,逻辑是一个很不平凡的字眼,记得高中时我的老师曾说过,“逻辑”源于希腊词“logos”,最早出现于赫拉克利特的著作中。指的是世界的普遍规律性,是“支配一切的原则”。而黑格尔的逻辑世界与我的认知相比又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说是更全面,更严密,更令人信服。

在这本书的开始,黑格尔首先谈到了哲学的性质。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现实事物的思维者的考察,人之所以为人,全凭思维在起作用,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对于我而言。映像最为深刻的当属哲学是个圆圈的理论,这个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观点不谋而合。紧接着,黑格尔为我们解释了一些他眼中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如精神、思维、理念以及思想与客观性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在这之后,这位伟大的哲人开始向我们描述属于他的逻辑世界。

黑格尔的逻辑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存在的概念是直接的、抽象的,他认为包括质、量、度三个环节。质是指事物直接存在的规定性。量是指事物存在的外在规定性。质与量的统一便是度,度是有质的量。本质的概念是间接的矛盾的,包括本质自身、现象和现实三个环节。概念表现为成双成对、相互联系的反思关系,对立双方互相排斥、相互转化,表现为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统一。包括主观性、客观性、理念三个环节,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对立统一。这就是黑格尔思考世界的逻辑体系大厦。

…… …… 余下全文

篇四 :读《小逻辑》有感

读《小逻辑》有感

我选择这本书的原因,在于我对这本书作者的好奇。本书作者黑格尔乃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名气之大让我在很小的时候便有耳闻,也听说其理论晦涩难懂,使很多哲学系学生痛不欲生。而作为长期熏陶于纯理工科教育的我,自然不明白黑格尔的哲学怎么会比一道高数证明更加复杂难懂。于是我便抱着好奇的心态斗胆一读这位举世闻名的大师的作品。

拿起这本书,发现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可能是世界上最深奥但也是我们最需要读的书”。我不以为然,难道我们会更需要一本什么也干不了的哲学书而不是相对论?在这种心态下我翻开了它,从此也开始了我的哲学旅程。

书中黑格尔主张,理念是第一性的,它以纯概念的形式在逻辑学中不断发展,然后理念外化成为自然界,最后又在精神哲学的各门科学中回复到理念自身。基于这一理念,他建立了一个以理念为基础的、包括了一切科学的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把矛盾看作一切事物的真理与本质,论述了辩证法就是对立面的统一。他把整个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看作是处于普遍联系与发展变化中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法时,正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这一合理内核。

黑格尔的逻辑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存在的概念是直接的、抽象的,他认为包括质、量、度三个环节。质是指事物直接存在的规定性。量是指事物存在的外在规定性。质与量的统一便是度,度是有质的量。本质的概念是间接的矛盾的,包括本质自身、现象和现实三个环节。概念表现为成双成对、相互联系的反思关系,对立双方互相排斥、相互转化,表现为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统一。包括主观性、客观性、理念三个环节,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对立统一。这就是黑格尔思考世界的逻辑体系大厦。

挤课余时间大概读完这本书,甚至有时候晚上读着读着就这么睡过去了,我终于确定哲学有时候确实比数学证明更加让人难受。然而哲学也和自然科学一样,有着一种奇特的魅力,吸引人去探索,去思考。我仅从我能看懂的部分体会到,万物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矛盾也不是绝对的矛盾,对立的东西也有统一的一面。这本书增强了我批判性的思维,的确使我获益匪浅。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部分的一些感想

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部分的一些感想

摘要: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本人也是少有的学识渊博的人,是具有创造力的天才。毋庸置疑,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带有德国哲学独特的严谨、思辩、包罗万象的风貌,但也是出名的艰深、难懂。《小逻辑》是黑格尔哲学思想尤其是逻辑学思想的精粹,其导言部分则全面的阐释了其本人的哲学观。

关键词:逻辑学;辩证法;黑格尔;导言;思辨

正文:虽然人不必先学习逻辑,也能正确的进行思维和推论,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回避《小逻辑》的理由。阅读《小逻辑》对我是个不小的挑战。黑格尔是个唯心主义哲学家,而他从绝对理念出发,也就是从概念出发,来进行其逻辑体系的推演。我们必须从黑格尔的角度出发,沿着黑格尔给出的起点去进行阅读。当然,我们也要本着“批判的态度”进行阅读,不能因为盲目信从或畏惧回避而失去自己的判断力。

《小逻辑》是黑格尔关于人类普遍思维的认识,首先是他自己的认识,也就是说,读《小逻辑》首先是对黑格尔的思维方式的认识。他把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分为一系列的阶段:存在、本质和概念,这但个阶段内在的又分为若干阶段。这三个阶段的逻辑发展是个辩证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是对前一个阶段的扬弃,是否定了自身又包含了自身的更高的发展阶段。概念是人类认识的最高阶段。按照黑格尔德解释,他的逻辑完成了一个圆圈,即终点就是起点,只不过是发展了的、提高了的起点,扬弃了自身否定性的起点。存在是作为概念的存在,而概念则是最高的存在,也就是人类的认识达到的一个新的高度。

黑格尔的哲学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包括《小逻辑》一书。它代表了黑格尔晚年渐趋成熟的哲学体系的形成。黑格尔对自己哲学体系的核心的思想和观点,如“绝对理念”以及辩证法思想,在这本书里的论述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黑格尔对“逻辑”这个概念有独到的见解。他在《小逻辑》里明确指出,他所谓的“逻辑”是一种跟普通理解上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一言以蔽之,逻辑就是形而上学,即研究事物存在及其本质的纯粹的哲学。

…… …… 余下全文

篇六 :《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

《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

春节假期公司推荐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叫《简单的逻辑学》,是一个美国人写的,是一本小书,不足150页,但读起来感觉越来越厚,内容很丰富,通俗易懂。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逻辑学的主题是清晰地思考。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逻辑,作为一个整体,是个宽广、深奥、精彩纷呈的领域,《简单的逻辑学》这本书既没有刻板的理论论述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这是一本现实应用的指南,对那些初次接触逻辑的人介绍逻辑的基本原理。《简单的逻辑学》期待造就实践者,而不是理论家。

在我们的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运用逻辑思维的场合无所不在。有些人平时表现得非常聪明伶俐,但是逻辑性却不是很突出。大多数人有逻辑思考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显然还没有成为本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进行逻辑思考的能力从来没有被系统地培训过,这是大家所受教育中的缺陷。实际上,逻辑学是教育的真正支柱,但是目前在学校里它却很少被提及。生活中,逻辑无处不在。无论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逻辑无时不在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然而逻辑到底是什么,也许并没有太多的人有很清楚的概念。像我这样的门外汉或是初学者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这本书的目的是就是介绍了逻辑学的初步知识和基本技巧。

在这本书中将逻辑分为五部分,就是书中的五个章节,每一章节以前一章节的知识为基础。第一章是准备,为成为一个逻辑思考者而要搭建的必要思想框架。第二三章是逻辑的核心,如何建立正确的逻辑思考。第二章阐述了引导逻辑思考的基础事实,第三章重点是“论证—逻辑思考”的外在表现形式。第四章,探讨导致非逻辑思考的态度及思维模式。最后一章,第五章围绕“谬误—非逻辑思考”的细节展开。《简单的逻辑学》其实更像是一本学习笔记,前半部讲的都是

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和我们在学校课本上学的没有多大区别,但是更精华和紧凑一些,更贴近实际;其实这本小书的精华应该在最后面两章:这两章更像是作者的心得和总结,实用性比较强,因为它可以拿来印证生活的,而不像我们学了课本之后仍然将逻辑能力停留在逻辑学试卷上。这部分的每一个点都可以引发同感。

…… …… 余下全文

篇七 :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

《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

近来从网上看到一本小书,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不足150页,但读起来感觉越来越厚,不得不佩服外国作者的魅力了,甚至连本书的编辑也感慨:越不凡,越平凡!这本书书如其名,就是《简单的逻辑学(Being Logical)》。

本书将逻辑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准备,为成为一个逻辑思考者而要搭建的必要思想框架。第二三章是逻辑的核心,如何建立正确的逻辑思考。第二章阐述了引导逻辑思考的基础事实,第三章重点是“论证—逻辑思考”的外在表现形式。第四章,探讨导致非逻辑思考的态度及思维模式。第五章围绕“谬误—非逻辑思考”的细节展开。

逻辑,作为一个整体,是个宽广、深奥、精彩纷呈的领域,这本书既没有刻板的理论论述也不是正规的教科书,这是一本现实应用的指南,对那些初次接触逻辑的人介绍逻辑的基本原理。它期待造就实践者,而不是理论家。

通读全书,我比较感兴趣的是逻辑学四大原理之一的“充足理由律”(或称因果原理),即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它告诉我,事物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有其自身的根源。当然“问题”,比如质量问题、投诉问题、收费问题等等,作为事物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理论上,产生其的根源是存在的,也是值得每个人去追寻探究的。所谓原因,它必能导致我们所观察到的结果,并在结果上留下特定的印记;每一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反映出其根源的特性。

首先,在具体探寻问题根源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从结果出发。每一个问题必然与其结果之间存在必然的相似之处,是我们要遵循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当我们探寻某个原因的时候,我们不能知道产生某种原因的结果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前面的结果得到关于它的间接的知识。通过统计、评估结果的分布、性质,我们可以推测出原因的部分特性,这些知识将指引我们探寻的方向。这里作者举了一个谁打翻了厨房里的牛奶的故事。从奇怪的声音,到半瓶牛那倒地,到看见蚂蚁,到金丝雀出笼,到窗户外邻家的猫,作者一步步探寻和排除,最终锁定那只正添嘴的猫为重点怀疑对象。

…… …… 余下全文

篇八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后感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记 奥尔森·奥尔森作为美国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在19xx年所著的《集体行为的逻辑》被译成十几种语言畅销全球,更奠定了他集体行动理论的代表人物的地位。我有幸拜读了这本经典名著,他从集团和组织理论的概念入手,将理性人假设引入社会领域集体行动问题的研究中,奠定了集体行动理论的逻辑起点,很好地解释了生活中诸多集团及政治问题。以下便是我的相关读书心得。

首先梳理一下本书的框架,奥尔森首先阐述了集体行动理论与理性人假设的相关理论,为从微观机制来对集团腐败进行分析奠定理论基础。奥尔森鲜明地反驳了传统理论丝毫不加怀疑地认为正如单独的个人会为他们的个人利益而行事一样,有着共同利益的个人所组成的集团会为他们的共同利益而行事。并随后得出了在许多情况下小集团比大集团更有效率、更能创造价值的观点。第3章则考察赞成工会的论点的含义,并得出以下结论:某一形式的强制性会员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工会是生死攸关的。第4章则用本研究中提出的方法对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理论进行考察并对其他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国家理论进行分析。第5章按照本研究阐述的逻辑对许多政治学家使用的集团理论进行分析,并证明对这一理论的通常理解在逻辑上是矛盾的。第6章提出了一个新的压力集团理论,说明大的压力集团组织的会员制度和力量并不是游说疏通活动的结果,而是它们其他活动的副产品。

对于“经济人假设”,我认为是非常实用。每个人的行为背后基本的逻辑都是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这就是人的“理性”。这个利益我们一般人都把它理解的比较狭窄。实际除了经济利益,人还有很多的抽象利益,如人的情感、地位等方面。举个例子。有些人热衷慈善、乐施于人,一般来看这是违背“理性”的,但是,可能他是为了获得名誉、存在感或者享受施与的快乐与欣慰、甚至仅仅只是获得某种心理的平衡等等,这也是符合最大化自己利益的原则。它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大集团

公共选择理论,我认为大有继续研究的意义。社会是人组成的,把每一个人,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研究透了,对我们解决许多社会问题会有很大帮助的。何况对于研究国家、社会中的一个个集体、组织的行为也大有裨益。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