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晏子使楚》读后感

《晏子使楚》读后感

这篇文章是根据《晏子春秋》改写的,主要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与楚王三次斗智的故事。晏子是一个聪明机智、遇事冷静的人,而且还能言善辩,他是那么勇敢,面对楚王的侮辱,他毫不畏惧;他是那么聪明,一次一次地维护了自己与国家的尊严。文章讽刺了楚王的高傲自大,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第一次,他想利用晏子身体上的不足让他出丑,显显自己的威风。可没想到被晏子机智地驳回了。“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楚王总不能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吧。“只好”写出了楚王的无奈,也说明了楚王不会善罢甘休,从而引出了第二次斗智。楚王说晏子是不中用的人,“冷笑”写出了对晏子轻蔑的态度。晏子则回答的机智、巧妙,“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晏子表面上贬低自己,实际是贬低了楚国,如果楚王承认晏子不中用,也就等于说楚国是下等国家。楚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晏子的回答让他无言以对。第三次,楚王让士兵抓来两个齐国的盗贼来,“笑嘻嘻”看出了楚王的阴险狡诈。很显然,出使国外听到自己国家的丑闻是很丢面子的事,可晏子却遇事冷静、大胆,以柑橘因水土而异为例阐述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暗讽了楚王治国无方。晏子的每一次回答都那么巧妙,他并没有直接说出对楚王不满的话,而是婉转地、不失礼仪地回击了楚王。

其实,在现代也有一个利用智慧维护了国家名誉的例子。19xx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一个万国博览会。其中评酒会接近尾声时,或许是因为当时中国四分五裂、积弱积贫,在世界上没有地位,或许是因为包装简陋无法引起注意,中国送展的那么多酒没有一种评上。忧心忡忡的中国代表急中生智,拿出一瓶茅台酒佯装失手,掷于地上,浓郁的酒香立刻散开,使在场的评委大为惊异,反复品尝后,一致认为茅台酒是世界白酒中的极品。

晏子依靠自己的智慧削弱了楚王的傲气,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那名中国代表也利用了自己的智慧使中国的白酒成功地走向了世界。由此可见,智慧可以帮你走出困境,智慧可以让你走上成功之路,智慧是我们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 …… 余下全文

篇二 :寒假征文:读《晏子使楚》有感

寒假征文:读《晏子使楚》有感

今年寒假,我读了《晏子使楚》这个故事,感受颇深。

晏子是齐国的一名大夫,有一次,齐王派大夫晏子去访问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开小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而晏子说这是狗洞,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见来者“不善”,便轻蔑地笑道:“难道楚国没有人了吗?”“楚王怎么能这样说。齐国的一部分人甩一把汗就能下一场雨;举一下袖子就能连成一片云呢!”晏子面不改色的回答。楚王又取笑他说:“那齐国为何打发你这般面容丑陋的人来?”晏子听得出话中有话,便说:“我们国家有个规定,访问上等国,就派上等人,访问下等国,就派下等人,我最没用无能,就派到这儿来。”说完晏子还故意笑了笑。

楚王还是不停地讥笑晏子,但都被晏子拿话驳回去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对晏子这个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别人的嘲笑中能够随机应变,对答如流,能言善辩,在楚王面前,也能从容地回答,真是妙语连珠,要是换了我,我在楚王开小洞时,就会生气地回齐国。

中山路小学六年级:杜雪

…… …… 余下全文

篇三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是我的语文书上其中的一篇课文,虽说是课文,可我还是象读其他课外书一样写了读后感。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借势侮辱晏子,而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从而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课文的3-5自然段主要写了楚王三次侮辱晏子,言语中充满了挑畔和嘲弄。先是对齐国大夫直呼“你”已是无理之极,后一次直指齐国,嘲笑之语更是肆无忌惮。面对这样盛气凌人的侮辱,晏子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结果楚王一败再败,不得不赔礼认输。

读完了这篇课文,我觉得晏子的言语中带着奇妙的感觉。在生活中这种事非常多。前些日子,我在看一本书时,看到了与这种事情差不多的情节,一位女人在别人家吃饭时,主人为了帮她盛饭不小心把衣服弄脏了,结果她说:“你的衣服真有品味!”我那时想:这句话分明在嘲笑主人的衣服弄脏了,太不应该了。

在生活中,大家不能在别人做错事的时候嘲笑别人,这样是可耻的。

…… …… 余下全文

篇四 :晏子使楚 反思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距离我们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令我们赏心悦耳。

本文主要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一次又一次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一次又一次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高超的语言艺术和智慧。

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教学中让学生仅仅阅读文本、理解文本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融进文本、内化文本。因此,语言实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我在课堂上创设了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尝试用晏子的思辩方法和语言技巧反驳楚王,然后让学生作为随行小记者采访晏子和楚王,主动参与到语言的实践中来;另一方面,充分的调动学生主动阅读、主动建构、主动创造的激情,通过晏子模仿秀,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语气,进一步加深对文本语言的理解,进一步促进文本语言的内化。

反思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

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

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教学中体现双向互动性。授课中,我设计了多个环节让学生“商量一下”“小组交流”“讨论探究”等,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把交流深入,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这样真真切切把口语交际落实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二、领悟到了晏子语言的巧妙机智

课堂上重点研读三个故事中体现的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教学设计采用的是先拢后收,先果后因,先找后议的方式,意图从教学设计中就能突出本课的教学研读重点,即体会晏子语言的高妙之处。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先找出三次交锋中晏子反驳楚王巧妙语言,学生理解了晏子的话的意思后,我又提出问题:如果是你,当时你会用什么话来回答楚王? 比较一下,你的回答和晏子的回答,哪一种好?为什么?借机引出背景介绍。晏子出使楚国的目的是什么?再追问:你理解晏子为什么这样说话了吗?生答:“采用最直接的方式不好!直接说会伤楚王的自尊,楚王肯定会杀了他,也决不会和齐国联盟。而这样说让人感到晏子很有礼貌。晏子委婉的语言,既不伤楚王的尊严,而且也让楚王感到他的厉害。所以不得不一次次妥协,最后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我接着学生的话,说:“晏子的语言就巧妙在这儿。有时委婉含蓄比正颜厉色更有力量。”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懂得了:礼貌、委婉的语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样的语言才叫真正的语言艺术。

…… …… 余下全文

篇五 :读后感

真诚在流淌

——读《老人与海鸥》有感

高寨子镇中心小学

书的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让我在这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的享受着知识给我带来的无穷乐趣。读了《老人与海鸥》我掩卷深思,不禁感慨万千。

好一个《老人与海鸥》,它讲诉了一位老人连一包两块多的烟都舍不得买,但他给海鸥们买的饼干都是三块到四块的。他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连一身新衣服都舍不得买。 他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连二毛钱的公交车都舍不得坐。 正是因为这样,海鸥与老人才有了感情,他帮海鸥们各个都取了名,所以老人与海鸥的感情越来越深,到最后,老人去世了,海鸥们给老人送终,它们肃立不动,像是给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我以后也要像老人这样对待每一种生物。我们只要对别人付出,就会得到别人的回报,

让我们大胆的尽情的付出吧! 巧妙的语言是自己的脸面 ——读《晏子使楚》有感 高寨子镇中心小学 五年级课文里曾经有一篇课文,叫《晏子使楚》。文中讲到,晏子身材矮小。一天,齐王派晏子去出使楚国,楚王接二连三的想嘲笑晏子,晏子都用巧妙的语言战胜了楚王,楚王反倒被晏子嘲笑了。 我们知道,楚王的话处处伤人,如果我是晏子,我此时心里肯定非常难受,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晏子就用巧妙的语言维护了自己的脸面,反驳了楚王,最后楚王也心服口服。 从这儿我感受到了巧妙的语言是自己的脸,只有学好了语言,才能在社会立足。在学习生活中,男生经常会嘲笑女生,还好我们都用自己学习的巧妙的语言反驳了男生。 下次按在的名言警句不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组合起来的吗?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等伟大人物,不都是从这些充满哲理的名言警句背后感悟出的道理中,成为了

人人都记在心中的伟大人物的吗?

所以,我们要学习好语文,巧妙的语言是学出来的!

母爱是伟大的

——读《麻雀》有感 高寨子镇中心小学 俄国著名作家奢格涅夫的《麻雀》疑问,我读了之后,深深的被老麻雀那种奋不顾身,保护幼儿的壮举所感动。

…… …… 余下全文

篇六 :读后感

品名师作品,做智慧教师

“生命是一条河流,需要流动,需要吸纳。”在假期里,我阅读了《名师课堂艺术》这本书,被名师们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所折服。

《名师课堂艺术》这本书收录了窦桂梅,王崧舟,孙双金,闫学,吉春亚等名师的经典课例,对他们的课堂艺术进行深入剖析,极富启迪性。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这一课。这篇文章耳熟能详,以往我们的老师在教学时对文本的解读都落在表现晏子的能言善辩上,而窦老师却把“尊重”做为本课的主线和题眼,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尊重?晏子如何赢得了楚王的尊重,以及怎样让自己的国家赢得尊重?可谓匠心独运,立意深远。

窦老师提出的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温度,广度和深度,也在本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明白了,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结合自己的风格,恰当的把握和释放,使教师外在的激情内化为一种气质,化为课堂理性。于是,课堂就会充满张力,呈现流淌的状态,使课堂丰满,厚重。所以,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我做了这样的探索:在引导学生理解“笑谈碰壁”这一环节时,我插入了鲁迅先生的120个笔名的相关资料,还有鲁迅就碰壁写过的两篇文章《“碰壁”之后》《“碰壁”之余》,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不屈不挠,与反动派作斗争的鲁迅;在学习“关心女佣”这个故事时,我出示了鲁迅去世前仍坚持工作的资料,使学生认识了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鲁迅;在学习“怀念鲁迅”这一环节,我又插入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的片段,使学生了解了受人爱戴的鲁迅。读一课与读一人,在不断穿插中有机整合,目的是使课堂处于比较宏大的鲁迅语境之下,

让课堂更加丰厚。无论是信息呈现还是人文意蕴,文本都得到了充分开掘。学生不但走进了文本,更走进了鲁迅的精神世界。

如果是窦老师为我们展示的是深度课堂的魅力,那么王崧舟老师为我们呈现的则是精致大气的诗意课堂。他在语文课堂上建构“曲院风荷”般的“精致格局”营造“柳浪闻莺”般的“和谐情韵”追求“双峰插云”般的“大气境界”,创生“雷峰夕照”般的“开放胸襟”!他的课,如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如一首意境悠远的诗,让人回味无穷。

…… …… 余下全文

篇七 :晏子使楚 (1)

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侮辱、大夫、敝国、盗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4、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国家尊严高于个人尊严,教育学生懂得维护尊严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同学们,尊严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人的基本要素。我们不但要维护个人的尊严,更要时时处处维护祖国的尊严。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齐国的政治家、外交家晏子就是维护祖国尊严的典型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

2、师板书课题,要求学生齐读课题。

3、晏子,晏是姓,真名叫晏婴,“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庄子等,在现代做先生讲。晏子就是晏先生。那么“使楚”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后自己能解释。

二、初读课文,弄清题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碰到生字词多读几次,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读顺。

(2)想想“使楚”是什么意思?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词,课件同步显示。

(2)理解部分词的意思,强调部分字的笔顺。比如:春秋、侮辱、大夫、敝国等词,强调“臣”、“敝”等字的笔顺。

3、全班讨论:

(1)“使楚”的意思,从课文中那个句子知道的?

(2)为什么要“使楚”?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

1、师范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楚王和晏子之间的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 …… 余下全文

篇八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毛丽君 《晏子使楚》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的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由“进城门”、“见楚王”、“赴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

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得较好的是:

整个教学环节还是不错的,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讨论时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所以我让他们都参与到课文里,担任齐国小记者的身份。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 在此基础上,通过表演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特别是第2个小故事的学习可以很好地进行语言训练,让孩子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成雨,张袂成阴,摩肩接踵等等,学生在表演这个故事时,还可以变换句子,用上这些词语,课后作业就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四字词语,这样既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不足之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高,老师的“导”多了点,学生主动提问,进行质疑,发表见解的机会少了点。教师的提问不够简炼。我们应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活动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拓展学生的思维,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