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国家间政治读书笔记

《国家间政治》读书笔记

汉斯 ·摩根索的 《国家间政治》和其他现实主义理论家的著述,构成了现实主义理论范式的主要内容,而且使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而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国家间政治》一书在国际关系课程中持续得到使用的事实足以证明自身的不朽价值,曾有人指出,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研修不外是摩根索和信服其见解的人与转而求助于其他学派的人之间的一场对话。作为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阅读本书,自然是我们了解现实主义理论的基础。

一、《国家间政治》概述

《国家间政治》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经典之作。正如副标题“权力斗争与和平”所标示的那样,本书揭示了国际政治的本质——权力斗争,并探索缔造世界和平的途径。作者阐释了作为其理论核心的政治现实主义六项原则,指出国际社会中的各个国家为自身的权利和利益而斗争;在现存的国际体系中,只有通过讲究艺术的传统外交手段达成国家间的妥协与和解,才能为形成一个有中央政府权威的世界国家以缔造普遍和平铺平道路。

二、读书心得

1.理解“无政府状态”

无政府状态是现实主义最重要的立论前提,也是国际政治的核心概念之一。摩根索认为,“国际政治始终处于无政府环境,因此,各国之上不存在拥有权威和权力去确定法律和解决争端的机构。在这种状态下,各国可以做出承诺,缔结条约,但没有任何最高权力保证遵从和惩罚背离”。现实主义者从悲观主义的人性观出发,认为国际政治的本质是冲突,即无政府状态下争夺权力的斗争。在这样的推论下,无政府便构成了“战争状态”,安全考虑成为国家政策中至高无上的。或者说,无政府环境中的共存要求自助。但是由于一国的所作所为部分地取决于别国的所作所为,从这个意义来说,国家行为是互动的。(1)例如每个国家都经受的“安全两难”,会导致军备竞赛的发生。而解决无政府状态和安全两难的唯一途径就是均势。

就其根源而言, 无政府状态源于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思想———自然状态学说。国内权威机制的存在是克服人与人之间无秩序状态的主要原因,而在主权国家之上不存在着超级权威机构 ,因此国家之间是一种混乱的无政府状态 ,这种状态决定各个国家自行其是。 (2)

…… …… 余下全文

篇二 :国家间政治读后感

权力及其限制

读“国家间政治”有感

斯坦利·霍夫曼写道:“如果我们的学科有奠基之父的话,他就是摩根索。”1确实摩根索对于国际关系学,犹如牛顿对于经典物理学。他们都属于学科开创式的人物,他的著作《国家间政治》也被认为是国际关系学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权力是现实主义最重要的变量,就犹如物理学里的力。我想通过《国家间政治》来谈摩根索对权力及其限制的理解。

一、 政治权力的内涵

第三章摩根索开篇就谈什么是政治权力,并直接给出了答案:“政治权力是实现国家目的的手段,并强调国际政治就是追逐权力的斗争,一旦人们试图通过国际政治的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他们就必定参与角逐权力的斗争。”2随后给出了权力的本质:“当我们谈到权力时,我们指的是人对其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控制。所谓政治权力我们指的是公共权威持有者的相互控制关系以及他们与一般公众之间的控制关系。”3他强调政治权力是一种心理关系,是权力主体通过影响权力客体的意志而对权力客体行动的支配力量。权力的来源有三方面:对利益的期待、对损失的恐惧、对领袖或制度的景仰和爱戴。权力是《国家间政治》的核心概念,为了消除误解,特意作了四种区别:

1、权力与影响力:权力具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客体的强制力;影响力只具备说服力,它的客体可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以美国国务卿和总统为1 Stanley Hoffmann·Janus and Minerva-Essays in Theory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M ]·Westview Press,1987·

2

3 汉斯。摩根索著《国家间政治》(第七版)徐昕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版55页 同上56页

例。

2、权力与武力:权力强调主体与客体间的心理联系,作为威胁的武装力量是权力的物质因素,但一旦成暴力,就变为军事力量。

3、可用的权力与不可用的权力:主要强调核时代,在核国家间,核武器成了一种不可用的权力。

…… …… 余下全文

篇三 :《国家间政治》读书报告

《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读书报告

——对于权力概念的解析

《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这部经典论著将现实主义确立为理解国际关系的基本途径。尽管对现实主义的批评不乏其人,《国家间政治》一书在国际关系课程中持续得到使用的事实足以证明自身的不朽价值。五十多年过去了,在国际恐怖主义成为当今国际关系领域中的焦点之时,摩根索的观点与世界各地学者之间的对话依然在进行,其成效之卓著,前所未有。

一、书目概要

《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作者为汉斯?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美国政治学家,国际关系理论大师,国际法学中“权力政治学派”的缔造者。19xx年生于德国,1923-19xx年间先后在柏林大学、法兰克福大学和慕尼黑大学主攻法律。后在法兰克福从事法律实践和教学。19xx年移居美国,曾任教于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堪萨斯城市大学,19xx年进入芝加哥大学,成为政治学系副教授、教授,也曾担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纽约新所的政治科学教授等,并且曾是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的访问教授。1950-19xx年期间担任芝加哥大学美国对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期间还兼任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顾问,19xx年逝世。

此书由北大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保留了摩根索著作的原貌,增加了一篇四十页篇幅的编者导论,探讨《国家间政治》在一个新时代的适用价值,视野开阔;在附录中,数位政治家、学者和观察家就摩根索的理念和主张能否应对当今的危机和全球挑战,提供了各自有洞察力的重要见解。

二、对权力概念的解析

摩根索权力政治理论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对国际政治领域独立性和研究方法的研究、对国际政治实质的研究、对国家间权力斗争和通向国际和平道路四个方面的主要研究是摩根索权力政治理论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理论的核心部分。权力和利益是摩根索权利政治理论的最基本概念.对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和以权力界定的国家利益的解析使摩根索权力政治理论的创立有了

…… …… 余下全文

篇四 :国家间政治读后感

权力的限制

-------读《国家间政治》有感

斯坦利·霍夫曼写道:“如果我们的学科有奠基之父的话,他就是摩根索。”确实摩根索对于国际关系学的贡献,犹如牛顿之于经典物理学,爱因斯坦之于相对论。他们都属于学科开创式的宗师,他的著作《国家间政治》也被认为是国际关系学最经典的作品之一。摩根索在书中指出,权力是现实主义最重要的变量,读罢此书,我对权力的内涵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在这里我想简单分析一下权力及其相关限制因素。

一、政治权力的内涵

书中第一编主要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六项基本原则与国际政治的相关概念,在第二编第一章中摩根索就开门见山地谈到了什么是政治权力,并直接给出了答案:“政治权力是实现国家目的的手段,并强调国际政治就是追逐权力的斗争,一旦人们试图通过国际政治的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他们就必定参与角逐权力的斗争。”随后给出了权力的本质:“当我们谈到权力时,我们指的是人对其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控制。所谓政治权力我们指的是公共权威持有者的相互控制关系以及他们与一般公众之间的控制关系。”他强调政治权力是一种心理关系,是权力主体通过影响权力客体的意志而对权力客体行动的支配力量。权力的来源有三方面:对利益的期待、对损失的恐惧、对领袖或制度的景仰和爱戴。权力是《国家间政治》的核心概念,为了消除误解,特意作了四种区别:

1、权力与影响力:权力具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客体的强制力;影

响力只具备说服力,它的客体可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以美国国务卿和总统为例。影响力与权力的区别就在于权力的强制性。

2、权力与武力:权力强调主体与客体间的心理联系,作为威胁的武装力量是权力的物质因素,但一旦成暴力,就变为军事力量的对比而无关权力运用的强弱。

3、可用的权力与不可用的权力:主要强调核时代,在核国家间,核武器成了一种不可用的权力。军事实力的增长不再完全代表政治权力运用的提升,毁灭性武器的出现代表着两败俱伤而使政治权力的对抗不存在任何零和博弈或共赢的局面产生。

…… …… 余下全文

篇五 :国家间政治读书报告

《国家间政治》读书报告

——侧重于对国家权力的解读

一、 本书作者简介

《国家间政治》一书作者汉斯·摩根索,目前我们看到的第七版由肯尼思·汤普森和戴维·克林顿修订。汉斯·摩根索是国际关系中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于19xx年生于德国,1923-19xx年间先后在柏林大学、法兰克福大学和慕尼黑大学主攻法律。后在法兰克福从事法律实践和教学。19xx年移居美国,曾任教于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堪萨斯城市大学,19xx年进入芝加哥大学,成为政治学系副教授、教授,也曾担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纽约新所的政治科学教授等,并且曾是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的访问教授。1950-19xx年期间担任芝加哥大学美国对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期间还兼任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顾问。除奉书外,摩根索的主要著作还有:《国际政治的原则和问题》(]951年)、《捍卫国家利益》(19xx年)、《美国政治的目标》(19xx年)、《政治的困境》(19xx年)、《真理与权力》(19xx年)等。

二、 本书总括

《国家间政治》一书是围绕权力与和平展开,旨在揭示国际政治的本质——权力斗争,并探索缔造世界和平的途径。其中国家权力作为一个核心概念贯穿始终。

本书共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编,主要对国际政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著名的政治现实主义的六项原则:原则一:“现实主义认为,像社会主义的一般现象一样,政治受到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支配。”现实主义相信政治法则的客观性。为了使社会不断完善,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社会赖以生存的法则。原则二:“以权力界定的利益概念是帮助现实主义找到穿越国际政治领域的道路的主要路标。它使得政治成为行动和知识的独立领域,并与其它领域(如经济学、伦理学、美学或宗教)区分开来。” 原则三:“现实主义认为,以权力界定的利益这一关键概念是普遍适用的客观范畴,但是它并不赋予这个概念一个永久固定的含义。利益的观念是政治的实质,不受时间和空间环境的影响。” 原则四:“政治现实主义明白政治行动的道德意义。它也清楚在道德要求和成功的政治行动的需要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紧张状态。” 原则五:“政治

…… …… 余下全文

篇六 :国家间政治——读书报告

《国家间政治》读书报告

—— 浅析现实主义六原则

《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一书,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经典之作。几乎在每一门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的课程中,都会提及和引用该书中的观点和例证,可见其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其作者汉斯·摩根索,这位当之无愧的现实主义大师,以权力界定利益为核心,以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单位,以国家间的竞争为基本的互动方式为基本点,系统的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六原则及现实主义理论的整体体系。

第一部分:本书的整体框架

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一书结构框架十分清晰。作者运用了严格分析法:以权力为最根本的自变量来解释国家间的关系,从国家间的权力斗争关系来解释寻求实现和平的途径。按照摩根索的思路,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实力不均等,使国家间的权力斗争不可避。一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权力膨胀,必然产生该国的扩张野心,这就是所谓“国际政治铁的规律”。在这个规律的作用下国家间的权力斗争比较容易发展为战争。而战争的结果通常是两败俱伤,为了使国家间的权力斗争不至于发展为战争,就需要实现一种普遍的和平。摩根索指出,这种和平的实现需要通过两种方式:一,通过均势、国际道德和世界舆论、国际法等方面限制国家权力来实现和平;二,通过改造国际环境来实现和平,作者提出了三种措施,即通过裁军、集体安全、建立国际政府等限制性措施,通过向世界政府、世界共同体转变的措施,通过外交的调解的措施,最终实现并维护国际社会的和平状态。以上就是我初读该书时的整体框架的解读。

第二部分:读书心得

下面就着重谈谈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六原则。虽然摩根索并非现实主义最早的提出者,但却是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其最大的贡献就在于最全面最系统的将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发展至成熟阶段,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树立起一座学术高峰。他提出的现实主义六原则,被认为是《国家间政治》一书最核心的内容。这六原则是:

原则一:“现实主义认为,像社会主义的一般现象一样,政治受到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支配。”[1]现实主义相信政治法则的客观性。为了使社会不断完善,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社会赖以生存的法则。

…… …… 余下全文

篇七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制的转化看税收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税收是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税收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它密切地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因此,税收制度与一国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介绍了唐代从兴盛到衰落过程中实行的税制的改变,同时也介绍了税收制度的成效如何,解决了什么问题,又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那个时代的税制对后代的影响,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些税收制度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税收制度的制定需顺应时代的潮流,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一种税收制度主要受客观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在唐朝初期,刚刚经历了战乱,人口较少,从而保证了均田制得以顺利实施,顺带着租庸调制也得以展开。而随着几大盛世的来临,人口剧增,土地兼并严重,导致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继续进行。因此,在唐德宗时期实施了税制改革,两税制正式被实施,缓解了社会矛盾,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稳定了唐朝的政权。

其次,税收制度要对国家产生积极影响,除了制度本身的有效性之外,保证配套措施的健全与有力的执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套制度的对国家的作用不仅仅取决于制度本身的好坏,还取决于制度的是否能被正确的实行。唐代刚开始实行两税制时,既减轻了农民的税赋,又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到了后期,两税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各种税收项目又卷土重来,国家动乱,民不聊生,最总灭亡。 最后,国家税收制度的根本应该是以人为本。正如孔夫子所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税收制度是为了促进国家的发展,而百姓的生活水平直接体现了国家的发展水平,因此税收绝对不可以成为百姓的负担。纵观古今,有许多朝代的灭绝都是因为横征暴敛导致的人民反抗斗争。因此,税收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只有在与广人民群众利益相符的情况下,才能促进一国的发展。

从唐朝税收制度的改变,以至于后来的“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税制的实施,我们都可以看到税制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和兴衰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当代,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还要对市场起宏观调控的作用,税收是国家经济的来源,也是国家调节市场经济的手段,因此我国应该完善税法,建立健全的税收制度实施的配套措施和监管机制,使我国经济健康稳步的增长。

…… …… 余下全文

篇八 :《政治学原理》读后感

《政治学原理》读后感

这本书显然要比我学的政治学来的痛快,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感到自己有了那么一点政治学的感觉,至于大学期间学过的《政治学原理》,基本处于不懂或者没用的状态,读过这本书我才相信政治学是一门科学,有自己的规律而不是一个伪科学。

不知道我以下的理解对不对:

政治学研究的是权力(或者说是权利)的产生、分配、使用等的规律。政治是社会活动的产物,只要社会活动存在政治就必然存在。国家问题是政治必然讨论的问题,是政治权利规律运行的外在表现。

权力的产生来源于人在社会中的差异,这些差异划分的标准很多,比如最简单的是性别,在父系社会,男的就比女的更有权力。其他的划分标准有很多:种族,家族,暴力,知识,经济等等,有一些标准是与生惧来而终身不改的,比如种族和家族的划分,有些是后天可以改变的,如知识,暴力等。社会文明的程度越高,可变的划分占的权重就越大,每个人就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比不文明社会更多的利益。但是这样标准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是可变的还是不可变的。在这本书中权力被定义为大家行为的同意(如果是心里也愿意并自觉服从的话那就转化成了权威)。是什么体现一个人权力的大小呢?我自己理解是对利益的占有调配程度,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对利益的分配被秩序化了就变成了制度,当制度存在的同时国家也就存在了,于是我们看到国家在社会生活中设计种种制度来分派权力,于是不同的人群(以前叫阶级)获得不同利益,这些就是国体,国家中各阶级的地位。为了保证地位实现于是就有了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凌驾在这些表面背后的就是意识形态,也就是制度设计的观念,这些制度也反映了专制、民主等词汇的涵义。当人们对这个国家的政府设计的制度认可的时候就表现为出了政权执政的合法性问题,它反映了一个政权执政在道义上的合理性和应然性。

政治是有规律的,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我读过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自己琢磨这社会生活啊起码有两个特性,一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历史在往前走,想倒回来是不可能的。举个小例子,在大学报志愿的同时你可能当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是当你读了之后也许会发现原来自己也适合,但是在最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原来的理想和目标早已经不知道哪里去了。而且如果你再想回到自己的原来的路上的时候,你会发现是如此之难。二是社会不是加速跑,什么都是一点一点来。社会主义可以搞商品经济在顾准的时候就提出过,但是现在我们才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也许一些事情在我们看来这是毫无疑问的不合理并且有更好的方式,但是操之过急的结果就是物极必反。政治的规律在于历史和他国给我们演绎的不朽,什么样的制度可以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几乎是不变的,使用过的制度就象一个药方库,我们只要照方子抓药就可以了,但是最重要的是对现实病症的诊断。抓对了你就是千古流芳,抓不对你就是遗臭万年;抓对了人民就安居乐业,抓不对那就是生灵涂炭。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