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文明的冲突读后感

《文明的冲突?》读后感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其核心思想是,冷战结束后,国际舞台上的冲突焦点将不再以意识形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强调:在国际政治新的局势里,社会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是罪普遍的,也不是经济之间,而是不同文化的群体之间的冲突为最普遍的现象。

一、对“文明”的理解

在阅读这本著作的过程中,我先试图理解了文明的定义。

第一,宏观上,文明是野蛮、原始、混沌的对立面,是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程度逐渐提升,并形成的一种积聚的认可与阶段;

第二,微观上,文明是一个地区、国度、民族、具有相同信仰的群体,由这些构成并发展为其地区国家的文化、精神财富、物质财富,在历史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文明,如“古希腊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既表现出了文明的特定性,也表现出了文明的延续性,甚至是可以跨区域。

亨廷顿在其著作中,也时常用文化交替使用,并且没有在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深入探讨。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对文明的定义为:文明是一个文化实体,是村庄、地区、种族群体、民族、宗教团体,在文化异质性上不同层次中,这些文化实体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比如,位于意大利南部村庄与位于意大利北部的村庄,它们之间的文化不同,但是却共同信仰着意大利文化,这使得其与德

国文化相区别。同样的道理,欧洲也共享着同样的文化使其与阿拉伯、中国相区分。而这些共同认同的文化内容包括语言、历史、宗教、风俗、人们的自我认同。文明可能包括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比如中国;也包括民族构成少的国家,比如安圭拉、伯利兹、多米尼克、巴巴多斯、圭亚那等一系列讲英语的加勒比国家。文明也可能包括好几个国家,比如西方、拉丁美洲、阿拉伯这三个文明;文明也可以只有一个国家构成,比如日本文明。而文明之间是有着明显的融合与重叠,也可能包括亚文明。这些文明充满活力,但是也有着繁荣与衰退,有着分裂与融合。

…… …… 余下全文

篇二 :《文明的冲突》读书心得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书心得

[美]塞缪尔·亨廷顿 新华出版社19xx年版

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亨廷顿在第一部分“一个多文明的世界”指出世界在冷战结束后成了一个多文明的世界,由、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可能的非洲文明组成,全球政治也形成多极状态;第二部分“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中,亨廷顿指出,文明之间的均势正在改变,西方的影响在逐渐下降,而非西方,尤其指出了亚洲和伊斯兰的权力和文化正在复兴,自我肯定的能力在不断提高;第三部分“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亨廷顿指出世界正在以不同文明的界线来划分势力,并且在各文明中处在核心国家或力量;第四部分“文明的冲突”是本书的核心内容,西方推广普世主义越来越引起非西方国家的反抗,尤其是与伊斯兰和亚洲之间,可能会造成不同文明之间的断层线战争;在第五部分“文明的未来”中,亨廷顿提出美国不能脱离西方,西方依赖美国,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应对非西方的挑战,在多元文明中维护自己的文化。

一、亨廷顿关于普世文明是否存在的阐释

全书中亨廷顿不断再强调冷张后的世界史一个多极、多文明的世界,西方的普世主义是行不通的,不管是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使非西方国家“西方化”几乎是不可能的。随着非西方国家独立和经济的发展,他们越来越重视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意识到保持政治上的独立和国际上的话语权与自己所属的文明的力量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即使由于通讯、交通技术不断进步而使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但各自的文化差异却越来越明显和凸显出来,因此,普世文明作为较高层次的文明不会出现。

亨廷顿从普世文明的含义、来源及非西方国家对西方的回应三个方面对普世文明是否存在作了具体阐述。

亨廷顿从奈保尔关于“普世文明”的含义中指出,它暗示“人类在文化圣桑正在趋同,全世界各民族正日益接受共同的价值、信仰、方向、实践和体制”,亨廷顿分析了这一含义可能报刊的四个方面的含义并对其作了相应地批驳。首先,普世文明“实际上在所有的社会里,人类都具有某些共同的基本价值”,也就是那些前线的关于对、错等基本概念的“最低限度道德”,对于这一点,亨廷顿认为“它既是基本的又是根本重要的,但是它既不是新鲜的也不是相关的”,也就是说,如果普世文明仅仅指这些东西,那么它是没有意义的。其次,如果普世文明是指那些与原始社会相区别的文明社会所共有的东西,那么,它们同时也在除了西方文明的其他文明中存在,只要这个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不管它拥有怎么的文化,某些东西就是共存的,如果是这样,“文明本身的传播与多元文明的存在并不矛盾”,多元文明反而是更现实的。再次,普世文明在某意义上是指某一部分人所持有的假设、价值和主张,也可以称为“达沃斯文化”,对于这一点,亨廷顿指出“它远不是普遍的文化,而且那些在达沃斯文化方面有共同性的领导不一定在他们自己的社会确保权力控制”,这一内涵在影响范围上不够普遍,同时,这种达沃斯文化所拥有的某些共同的文化价值是否与所拥有的知识文化相区别,这也是有待考虑的。最后,奈保尔的这一含义可能包含这样一种思想,“西方消费模式和大众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正在创造一个普世文明”。对此,亨廷顿用实例来推翻这种设想,一个文明中的人们不会因为购买另一个文明的商品而改变,也不可能因为彼此的交流而失去自我。总之,亨廷顿从普世文明概念的提出上判断普世文明存在的不合理性。 亨廷顿对三种普世文明可能出现的假设做了一一的批驳。第一种假设认为:冷战结束后,“苏联共产主义的垮台意味着历史的终结和自由民主制在全世界的普遍胜利”。这种假设错误的认为只能选择这两者中的一个,然而除了西方的自由民主制以外,世界上还存在民族主义、社团主义等多种形式,尤其亨廷顿指出“存在着许多位于世俗意识形态世界之外的宗教

…… …… 余下全文

篇三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_读后感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蔡淋芬       08519013

摘要:冷战之后,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或者某种能为绝大多数人所认可的共同体,很多政治家和学者立足于政治体系和经济制度的研究,然而塞缪尔亨廷顿却另辟蹊径,从文化的角度去建构一个世界政治的思维框架,从文化的角度解读了国界关系。在把握了整本书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我对作者的观点有许多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对作者写作目的的剖析。

关键词:基本框架 理解和观点 剖析

刚开始拿到此书很迷茫,里面全部都是数学中的多元变化,文化、国别、地域差别、语言差别等等的各种变化,根本读不懂,总觉得无从下手。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帮我完成阅读,我很难找到一个自己可以立足的基点,更没有办法下笔了。多读两次之后,我从总体上对本书有了一个笼统的的把握,但对其内容也有一些质疑。他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观点,对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的解读起到了轰动世界的效果。此书之所以能一鸣惊人,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从一个常人不会选择的角度下手谈论世界格局的变化。例如“随着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在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文明的冲突模式唤起了人们对文化因素的注意”,又如“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之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等。

一、对本书基本框架的把握和观点分析

首先从整体上讲,作者从西方文明写到了东方文明,从中世纪文明、华夏文明写到冷战结束后的文明以及对未来文明的预测,采用纵横结合的方式将文明对整个世界局势的影响剖析得非常精湛。通过用对比的手法将每一地域的文明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用议论的方式论述文化对政治和经济等领域的影响,并从此得出结论及:“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之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也就是说世界要和平,国际要稳定,只有建立在被世界认同的文明基础之上的秩序才是可靠的的,才能起到作用的。其次,在作者定好文明维护国际秩序的基调之后,开始以时间为轴,以地域为半径画起各文明范围来,对各种文明的历史、现状和前倾进行了特点性分析。也对一些基本的范畴进行的论述,例如文明的概念、普世文明的问题、权利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文明之间军事的转移、文明的政治界和中国对自身文化的伸张所导致的冲突等等。最后,作者对国际的发展趋势做了自己的预测。贯穿了这些内容,作者将整个内容分为四大部分,下面将谈谈我对这四大部分的逻辑分析和内容的理解。

…… …… 余下全文

篇四 :文明的冲突与重建读后感

读《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之感

姓名:

班级:

学号: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是高中时读过的,当时是班主任推荐阅读的,有些内容已经忘了,但大体上还是记得的,今天在网上找到这本书浏览了一下,感觉和第一次收获大不一样.

或许是因为习惯了中国人的思维及教育习惯,在刚开始阅读时总觉得有很多地方不太清楚,有很多的专业语言都不明白,比如普式文明、遭遇与冲击、均势与搭车、段层线战争、无所适从??感觉就像是在读西方《资本论》一样。仔细读了一遍也就慢慢明白了点,虽然还没完全懂,但最起码学会了很多。

而事实上,它确实是一本很好的书,首先其见解角度很新颖与系统条理也很清晰,这样读起来,就不会算那种艰涩难懂的书了。其次,这也是一本推理性和说服力都很强的书,很能表现出亨廷顿教授那种睿智与咄咄逼人的气势。另外还有就是,在我的认知当中,西方人的逻辑思维与咱国人还是有好多不同的,因为此书本身就是充满推理和论证力的,所以会不知不觉中对西方学者看待问题的角度和逻辑有一定的了解,例如,亨廷顿很习惯于用统计事实或图表来注意论证其观点,这样就显示出西方人偏重于理性思维与数理统计思维的能力,这与中国人的感性思维区别了。

很明显作者是较喜欢西方的,但又不完全偏向西方的学者,在对待西方的态度上,我本人认为,他是处理的比较公正的,他忠于国家,所以忧心国家,所以才提出自己对美国的建议或见解。爱美国的强烈热情,以至于对中国和伊斯兰世

界有明显偏见,甚至攻击,逃出了客观的界限,未免令人有些反感,特别是被攻击的我们。当然,我认为,政治上,在很多时候和事情上,敌对双方都是尖锋相对的,或者甚至是相互攻击的,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多元政治背景下。所以作为一个学者的亨廷顿,同时又是一个美国人的他,我们不能期望太多。或者就像我的这段文字,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但确实这就是我的感受。况且,先说明,作为一个中国人,爱国的感情,很可能会影响本文的述说的。不过,浅层的看法,就不必追究那么多了。同时,我希望自己能学到点国际政治上的不同的见解。兼容并蓄,从来就是中华文明的特点。我们应该在保证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前提下,允许各种言语的存在,并同时坚决杜绝反国家的言语。

…… …… 余下全文

篇五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文明决定论?NO!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①,【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周琪、刘绯、张立平、王圆译,新华出版社,19xx年3月第一版

“世界太复杂,以致不能简单地在经济上把它划分为南方和北方,或在文化上把它划分为东方和西方。”②反复品读成书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以下简称《文明》),发现作者提供了大量客观现实的论据,在逻辑思维不清的论证过程中,企图推广其所谓“文明决定论”这一似是而非的学术观点。书中不乏可供参考与借鉴的学术观点,但在根本结论上存在着重大谬误和局限。事实上经过将近20年的实践检验,已经证实该著作的相关结论不甚正确甚至“南辕北辙”。下面结合个人对当代世界秩序的理解,谈一谈自己对该书论述的学术观点和根本结论的主观感受。需要强调的是,此读后感并非质疑作者的学术水平和否定该书的学术价值。该书能够被翻译成22种语言、流行于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激发起无数学者争鸣与探讨,充分说明了作者的学术研究能力和著作的学术研究水平。学术研究并非学术观点完全正确、根本结论符合事实才具有意义和价值,只要能够激发学术争鸣与探讨便拥有了学术“生命力”,便拥有了学术意义和价值,值得后辈学人尊敬和仰视。批判绝不是对亨氏的亵渎,仅仅是学术上的思考而已。

① 英文原名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摘自《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世界政治的新时代”章节,第14页。 ②

- 1 -

一、作者及著作简介

作者塞缪尔·亨廷顿①是现代美国国际政治理论研究领域著名学者,曾为哈佛大学教授,曾任哈佛大学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美国政治学学会会长等职,还曾供职于卡特政府时期国家安全委员会。亨氏生于19xx年8月18日,卒于20xx年12月24日,享年81岁。在世期间,亨氏发表了大量学术著作,其中以学术论文《文明的冲突?》和学术专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 …… 余下全文

篇六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2

《文明的冲突与社会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摘要:世界上的国际关系框架是七大或者八大文明为基准的:中华文明,西方基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拉美文明,或者再加个非洲文明。每种文明都有其自己的独特性,而非普式的。正是因为文明之间的独特性,才会有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也正是造成世界不稳定的罪魁祸首。亚洲以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现在及未来有很大提高。文明相同或类似的国家一般合作的机会很大,文明异同的国家则需要很大的磨合。本书有研究,有资料,有道理,有见地。

关键词:文明 冲突 迷失的国家 中华

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感觉很生涩难懂,而且语法习惯也不符合中国的逻辑,但继续读下去感觉越来越有意思,当我最终刚读完时,真是受益匪浅。对于我,本来不怎么了解国家之间的政治,然而,这样一本书,却让我对国际之间的政治和文明豁然开朗,我知道了世界有几大文明,知道了各个文明的冲突,了解了穆斯林国家,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发展历程和冲突,明白了日本、朝鲜、美国、俄罗斯等很过国家的历史以及他们之间的结盟情况与利益关系,总之,这本书对我也算是一本国际事件的科普读物,并且它有研究,有资料,有道理,有见地。

首先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文明的冲突与社会秩序的重建》作者是亨利顿,他于19xx年就在《外交》季刊夏季号上发飙了《文明的冲突》一文,该文号称是来自19xx年乔治·凯南《苏联行动的根源》出笼以来,在外交理论界引起反响最强烈、争论最多的文章,立即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而广泛的反响:从华盛顿到北京,从东亚地区到阿拉伯国家,或介绍或评论,或褒扬或针砭,几乎无处不闻回应之声。随后,他才又出版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并且在《外交》季刊上载文,进一步完善了它的文明冲突论,宣称“西方是独特的,不是普通的”,号召西方团结起来,固守已有的文化传统,尽责用以抗衡现代化的非西方,退则用以巩固美欧战略联盟。

…… …… 余下全文

篇七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曾敏琳 2014级4班法律硕士 14210896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塞缪尔?亨廷顿教授。亨廷顿教授在本书的前言中提到了这本书的诞生是因为其在《外交》杂志上发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引起广泛的争议,而他的这篇文章恰是首次阐述了他的文化冲突理论。为此,亨廷顿教授在三年之后将其观点进行系统性理论分析和论证,回答《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并在书中的结尾提出了“文明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以文明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战争最可靠的保障。”1

一、《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框架及其主要内容

亨廷顿教授在书中提到,随着冷战结束,相对于原本依据政治和经济意识形态而划分的国际秩序而言,一个新的世界性政治思维框架来分析世界政治显得更加重要,所以他提出了“文明的冲突”这一模式。本书总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个多文明的世界。亨廷顿教授指出,在冷战结束之后,文明逐渐成为国际关系体系的标准,而不再是根据意识形态的不同划分国际关系。而西方的支配地位也逐渐向非西方转移,世界趋向于多文明的国际趋势。亨廷顿教授分析了国际关系的四种基本范式:理想主义的和谐世界,两个世界的划分我们和他们,国家主义范式,完全混乱的世界,而这四种范式都具有其局限性,从而提出“文明的范式”,亨廷顿教授认为这种范式更具逻辑性并且符合现实,同时进行有效的预测。亨廷顿教授在这个部分探究了文明的具体内涵,“世界处在多元文明中,文明是一个文化实体。文明是对人最高的文化归类,是人类文化认同的最广范围。文明主要是依据语言、宗教、历史、习俗及主管自我认同来界定的”2。在此基础上,亨廷顿教授认为当前世界上存在七或八个文明,而这些文明经历了遭遇、冲击和相互作用三个阶段,最终形成了当今世界的多文明的状态。在这一部分,亨廷顿教授还阐述了“普世文明”的内涵以及现代化和西方化的不同性质。亨廷顿教授认为“普世文明不是全世界各民族正日益接受共同的价值、信1

…… …… 余下全文

篇八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行政管理1242班 陈家线1221008204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美国著名学者萨缪尔·亨廷顿的代表作,因“文明冲突论”享誉全球,这本书也被奉为政治学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必读书目。这本书中涉及到很多政治事件和国外文化,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国际政治知识,断断续续地读完亨廷顿的这本《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很明显的一种感觉就是,观点很新颖,思维很独特,但不是完全可取。他在书中提出:“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他在书中做了很多论证论述,也涉及到很多政治问题、宗教问题和文化的差异等。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娓娓道来:文明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本。该书一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世界的多文明现象,从历史到现如今的现象对比,说明了世界上多文明存在的普遍性;第二部分着重讲当今世界的文明力量的对比,阐述了西方文明的衰落和非西方文明的崛起(经济、人口的增长带来的文明的自信);第三部分介绍当今世界的文明秩序,冷战后随着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的冲突逐渐形成的新的文明格局;第四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作者不厌其烦地罗列了当今世界发生的政治变动、军事活动和一些国家领导的更迭,最后更意味深长地道出了其中的根源:文明在起作用。第五部分作者根据自己的见解,模拟了一段未来发生的事件,提出了自己对未来的一些看法。

行政管理1242班 陈家线1221008204

总体上来说,我并不是全部同意作者的论点,但他的观点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很好的分析世界格局变化的新视野,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现在全球化的趋势正促使文化间互相学习,不同文明和文化也在不断产生新的解释,这些为“文明的共存”提供了可预见的条件。本书成于美国911事件前,但作者对国际政治布局的分析并不过时,对恐怖主义甚至做出了很准确的预言。他详细指出了各个文化体和经济体的相互关系、内部问题,他不同意盲目的抱怨,而主张各文化间互相了解和沟通,从而为各自的发展进步创造条件。其中细节很多,对我们了解国际政治全貌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