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论语五则教案

《语论》五则教案

一、 孔子介绍

1、孔子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定避鲁国陬邑。父叔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都是装祭品的礼器),设礼容(做行礼的样子)”。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岁时,任鲁国中都(今山东汶上县西)宰(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则之,遵守法规),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 拆毁三卿家臣据以叛乱的三个城堡)、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 …… 余下全文

篇二 :《论语》读后感

课程说明:

通过对《论语》一书的“品读”(研读),让学生们在理解读本的基础上,对孔子的为人及其思想主张作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尤其是对孔子所主张的“礼”和“仁”作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让人们真正地了解孔子,理解孔子,认识孔子。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了解论语的成书过程,掌握《论语》的主要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对孔子及其思想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要正确、客观地评价孔子及其思想主张。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论语》的写作特点,难点:孔子的思想,要联系时代特点去理解孔子为什么向往西周时代,维护周礼。特别要弄清“礼”和“仁”真正含义。要结合孔子的生平和全部思想去把握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的篇目来进行,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内容:

一、《论语》的编纂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据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此书是孔门弟子和后学编纂而成的,大约成于战国初年。传到汉代,出现了鲁《论语》、齐《论语》和古《论语》三种不同的传本。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而编定的,共分《学而》、《为政》等二十篇。

一、孔子的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代的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由于宋国发生内乱而迁到鲁国。到他的父亲叔梁纥时,家境已经衰落。孔子早年丧父,曾为人管理仓库和牛羊,他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他通过勤学好问,掌握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从三十四岁起,开始收徒讲学。次年,鲁国发生内乱,孔子到了齐国,齐景公曾向他问政,深表赏识,但未予重用。后来他又回到鲁国,先后担任过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这时鲁国由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家大夫专权,孔子对这种局面极为不满,适逢季孙氏接受齐国送来的女乐,孔子便愤然离开鲁国。从55岁时起,孔子带领弟子到处奔波,先后到过卫、陈、曹、宋、郑、蔡、楚等国,寻找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一直未能奏效。六十八岁时,满怀失望的孔子又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教育和整理文化典籍。数年后,在潦倒中中溘然逝去,终年七十三岁。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第10课《〈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

1.填空: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 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

的 、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 .....

3.找了句子中的通假字,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6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殆: )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

⑤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 )

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 恕: )

⑦见贤思齐焉 (齐: )

⑧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 )

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新: )

⑩三省吾身: (省: ) 择其善者:(善者: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

…… …… 余下全文

篇四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同步测试题

第10课《〈论语〉十则》同步练习

基础巩固:

1.填空: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 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愠.( ) 三省.( ) 罔.( ) 殆.(

3.找了句子中的通假字,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6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诲女知之乎

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殆: )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

⑤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 )

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 恕: )

⑦见贤思齐焉 (齐: )

⑧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 )

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新: )

⑩三省吾身: (省: ) 择其善者:(善者: )

1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

…… …… 余下全文

篇五 :第10课 论语十则导学案及答案

第 10 课 《论语》十则 清潭中学七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名言、警句。 2、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并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学习重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 1、感受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儒家文化的魅力。 2、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自身修养。 一、课前预习 1、文学常识填空。 (1) 《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__________和 的言行 的一部书,共 篇。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 ,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 家、________家, 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 ”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愠( ) 三省( ) 罔( ) . . . . 殆( . 恕( . ) ) 凋( . 焉( . ) ) 诲女( .. 是知也( . ) ( ) ) 弘毅( . )样的人配称为君子吗?联系孔子经历,从中感受到孔子怎样的人格呢?2、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孔子对 老师的评价标准是什么?3、 《论语》 “诲汝”章中这段话非常简练,也没有交代说话的背景,而《荀子》书里记子 路盛服见孔子的谈话背景,就详细得多,书中说子路穿戴得整整齐齐去见孔子。脸上还露 出得意洋洋的神情,经孔子批评后,他挽上了便服,但神情依旧。从这个背景看,孔子说 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 同看法,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该怎样看待。5.试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三个方面对文中语句进行归类。 、 、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个人修养: 三、课外作业 一)课内精读 ⑴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学而》 ( ) ⑵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 ( ) ⑶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 ⑷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 ) ⑸子曰 :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 ⑹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 ⑺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 ⑻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

…… …… 余下全文

篇六 :论语十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课 《<论语>十则》学案

教师寄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评点《论语》十则内容,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2、

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

关于《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读准下列字音、并记住它们的意思

①论语(lún)②说(yu?):通“悦”,意思是愉快③诲女(rǔ)知之乎:同“汝”,人称代词“你”④是知(zhì)也:通“智”,聪明⑤愠(yùn):生气,发怒⑥

三省(xǐng)吾身:察看,检查⑦传(chuán)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⑧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⑨殆(dài):有害⑩弘(hóng)毅:强毅

2.句中停顿是句意层次的表现,诵读中要正确停顿如“温故”章用陈述语气读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读熟课文

二、理解探究

1.试着翻译课文

…… …… 余下全文

篇七 :09广东省深圳市

09广东省深圳市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自《论语十则》)

(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

7.《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3分)

8.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请你先简要解释“兼爱”或“非攻”的意思,然后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

(1)

(2)

答案:7、3分。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忠“与“信”是老师谆谆教诲、反复传授的修身之道,我是不是经常对照它来做呢?

8、4分。解释兼爱:却“兼相爱”。也就是“爱他人”,博爱之意。非攻:不发动战争,不攻伐侵略。简答:示例:既要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又要关爱他人(或不侵害他人)。只有内外兼修,才能提高全民道德水准,才能消除对立,和睦共处。这两者对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积极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八 :公输练习

《公输》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公输》选自《________》。墨子名________,相传为________时期______国人,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墨子重要的政治主张是“________”,在本文中就有明显体现。《墨子》此书一般被认为是 记述 言行的辑录。课文涉及到的成语:班门弄斧、墨守成(陈)规 。本文通过 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 主张,所表现出的 和 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班和楚王的 ,从而说明 这一道理。

2、墨子是怎样一步步止楚攻宋的?

二、给加黑的字注音

公输盘( ) 至于郢( ) 敝舆( ) 鲋鱼( ) 守圉之器( ) 犀( ) ......

兕( )文梓( )楩( )楠( ) 守圉( )公输盘( )不说( ) ......请说( )之 胡不见( )我于王 臣之弟子禽滑( )厘 宋无长( )木 ....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各句中的意思

(1)起于鲁________ (2)子墨子九距之 (3)胡不已乎_____ ...

(4)虽然________ (5)以牒为械________ (6)待楚寇矣________ ....

(1)子公输子之意( ) 愿借子杀之 ( ) ..

(2)公输盘不说( ) 请说之 ( ) ..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