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高中有机实验总结

实验室制乙烯的原理、装置及注意事项:

1.药品: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1∶3)

2.装置:圆底烧瓶。温度在170℃左右,温度计水银球

浸入液面以下,不能与烧瓶底部接触。在烧瓶中加入沸石

(碎瓷片)防止暴沸。

3.反应原理:

浓H2SO4作用:既是催化剂又是脱水剂

4.收集:乙烯难溶于水,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略小,采用排水取气法收集。

5.气体净化:由于在反应过程中有一定的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与有机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生成的气体中混有SO2、CO2,收集前应用NaOH溶液吸收SO2、CO2。

6.注意事项:要严格控制温度,应设法使温度迅速上升到170℃。因为温度过低,在140℃时分子间脱水而生成过多的副产物乙醚(CH3-CH2-O-CH2-CH3)。温度过高,浓H2SO4使乙醇炭化,并与生成的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SO2等气体。

乙炔实验室制法:

(1)药品:电石(CaC2碳化钙)和水

(2)装置:固+液→气(不加热)

(3)反应原理:

(4)收集:乙炔的相对分子质量略小于空气;乙炔微溶于水,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 (5)注意事项:

a.一般情况下用电石得的乙炔气中夹杂着H2S、PH3、AsH3等特殊臭味的气体,可用CuSO4溶液或NaOH溶液除去杂质气体。

b.为得到平稳乙炔气流,控制反应速率,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用分液漏斗控制流速,并加棉花,防止泡沫喷出。

苯的硝化

药品:浓HNO3、浓H2SO4、苯。

反应原理:

装置特点:水浴加热,使用温度计控制温度在50~60℃,橡胶塞上加一段玻璃导管起导气和冷凝回流作用。

操作顺序:试管中先加入1.5mL浓HNO3,再加2mL浓H2SO4,振荡冷却到50~60℃以下,再加入1mL苯振荡在50~60℃的水浴中加热10分钟,倒入盛水的烧杯中。

分离提纯:将烧杯中的液体用玻璃棒搅拌,反复水洗,再分液,得到有苦杏仁味的无色油状液体—硝基苯。

…… …… 余下全文

篇二 :化学有机实验总结

一、复习要点

1.反应原理(方程式);   2.反应装置特点及仪器的作用;    3.有关试剂及作用;

4.反应条件;            5.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与记录;    6.操作注意事项;

7.安全与可能事故的模拟处理; 

8.其他(如气密性检验,产物的鉴别与分离提纯,仪器的使用要领).

二、主要有机制备实验

1.乙烯、乙炔的制取

2.溴苯的实验室制法(如图所示)

反应原料:苯、液溴、铁粉

反应原理:+  +  

制取装置:圆底烧瓶、长玻璃导管(锥形瓶)(如图所示)

注意事项:

a.反应原料不能用溴水。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苯将溴             

从溴水中萃取出来,而并不发生溴代反应。

b.反应过程中铁粉(严格地说是溴化铁)起催化剂作用。

c.苯的溴代反应较剧烈,反应放出的热使苯和液溴汽化,使用长玻璃导管除导气外,还兼起使苯和液溴冷凝回流的作用,使反应充分进行。

d.长玻璃导管口应接近锥形瓶(内装少量水)液面,而不能插入液面以下,否则会产生倒吸现象。实验过程中会观察到锥形瓶面上方有白雾生成,若取锥形瓶中的溶液加入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会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反应过程中产生了,从而也说明了在铁粉存在下苯与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

e.反应完毕可以观察到:在烧瓶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生成,这是溶解了液溴的粗溴苯,将粗溴苯倒入稀溶液中振荡洗涤,可除去溶解在溴苯中的液溴,得到无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液态纯溴苯。

3.硝基苯的实验室制法(如图所示)

…… …… 余下全文

篇三 :20xx年高考总复习化学有机实验总结

20xx年高考总复习化学有机实验

潘安华

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有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会考的常考内容。对于有机实验的操作及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八点内容。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1)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2)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3)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0℃)”、“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4)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1)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 …… 余下全文

篇四 :有机化学实验总结

有机化学实验总结

作为应用化学的学生实验是我们的强项,也是我们毕业以后可以与别人竞争的筹码,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实验课,提前做好实验预习和实验注意小节,提前查好需要使用的物理常数而不是机械式的重复,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实验者。

我们这学期做了很多实验,现总结如下:从这些实验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物质的制备与分离、干燥剂的使用、低沸点物质的处理、减压蒸馏的操作、水蒸气蒸馏的原理等。现就一些知识总结如下:

物质的分离

(1)重结晶

重结晶提纯的一般过程为:

1. 将不纯的固体有机物在溶剂的沸点或接近沸点的温度下溶解在溶剂中,制成接近饱和的浓溶液。若固体有机物的熔点较溶剂沸点低,则应制成在熔点温度以下的饱和溶液。 2.若溶液含有色杂质,要用活性炭煮沸褪色。(活性炭不能在溶液沸腾时加入,以免溶液爆沸,产量减少) 3.热过滤,出去其中的不溶性物质及活性炭。(布氏漏斗和吸滤瓶要预热) 4.冷却结晶,静置冷却,使结晶自饱和溶液中析出。等到大部分结晶析出时可用冷水或冰水冷却,使结晶完全,而杂质留在母液中。 5.抽滤洗涤。 重结晶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溶剂,合适的溶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重结晶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溶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不与被提纯物反应。 2.在较高温时能溶解多量的被提纯物,而在室温或更低温度是只溶解少量。 3.对杂质的溶解度很大或很小,前一种可让杂质留在母液中,后一种使杂质在热过滤时被过滤了。 4.溶剂易挥发,易与结晶分离除去,沸点不宜过低。 5.价格低、毒性小、易回收、操作安全。 6.能得到较好的晶体

(2)萃取操作原理:

利用某一化合物在两种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该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至另一种,以到达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溶剂选择 :①与原溶剂不相溶; ②与原溶剂密度差相对较大; ③被萃取的有机物在该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 ④化学稳定性好; ⑤易于与被萃取物分离; ⑥无毒性、不易燃。

…… …… 余下全文

篇五 :有机实验心得体会

大三上学期,我修完了大学四年中的第二个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也可能是本科里的最后一次的有机实验。这两个学期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

首先,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让我学习到了多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锻炼了我的基本实验技能,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关于有机物的处理方法,和无机实验的处理方法有很大不同,而作为一个有机专业的本科生,这也是必须要掌握的。同时,对于不同的反应进行实验,更有助于我们认识反应物,生成物的性质以及反应的机理,对有机化学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对有机物进行光谱分析则更加锻炼了我们的综合技能,是有机化学实验与基础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有机结构分析等学科交叉结合,锻炼了我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自主实际性实验,有加强了我们的自主学习,总结的意识。为我们将来的科研学习打下了基础。 除此之外,很荣幸两个学期都作为查正根老师的学生学习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查正根老师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同学的实验过程中,他会观察指出同学们的实验操作错误并督促改正。查正根老师的教学态度也十分严谨负责,鼓励每个人都来积极思考,使我们充分的体会到做有机实验的乐趣及意义。虽然一开始我们对这种教学不太喜欢,因为我们习惯于按照书上去做实验,进行思考和讨论很费时。但是,渐渐的,我们发觉了在实验中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有些可以在思考中想到而解决或避免。同时,查正根老师还对教材上的部分实验进行改进,大大简化了我们的实验,提高了效率。对实验结果也无太大影响,有效地完成了实验,也能得到较好的产物。

最后,感谢查正根老师以及两个学期的助教孟老师和易老师的悉心教导,相信这两个学期的实验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 …… 余下全文

篇六 :有机实验心得体会

大三上学期,我修完了大学四年中的第三个有机化学实验,也可能是大学里的最后一次的有机实验了,而这第三次的有机实验却带给我非凡的感受。

在XX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共进行了六次共同探讨、相互合作的实验,与以前做过的有机实验相比,彭浩老师的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在这里,既没有老师一人在黑板前唱独角戏,也没有随便点一个学生上台讲述实验;既避免了学生只是照老师所讲的来按步就班的进行实验,自己却不思考实验中的问题,也防止了单独一个学生上台讲,其他人在下面“看戏” 的尴尬。XX老师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入我们学生内部,与我们共同研究反应的原理,让我们分成小组合作讨论实验中所发现的问题,鼓励每个人都来积极思考,使我们充分的体会到做有机实验的乐趣。虽然一开始我们对这种教学不太喜欢,因为这需要我们放下手头正在做的工作去讨论,很费时,导致前几次试验我们组都是最后才走的。但是,渐渐的,我们发觉了在实验中还有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都在讨论中解决了。在之后的实验中,我们在XX老师的启发下,逐步对教案上的实验进行改进,大大简化了我们的实验,提高了效率。比如,我们通过薄层色谱法可以提前判断实验终点,将本应回流一两个小时的实验缩短了近一半,有的酸化和碱化的步骤只是为了除去较少的杂质,省去对实验结果也无太大影响,有效地完成了实验,也能得到较好的产物。

在课堂上,XX老师也十分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为了让我们保护好眼睛和面部,以身作则坚持每次课都戴上护目镜。虽然带上去极其不舒服,尤其对我们这些“四眼”来说,但不带的后果也很严重,曾经我就见过应没带护目镜而将刘海烧掉的同学,就连XX划破了手指也让同学找OK绷给他贴上。(好人啊)

感谢XX老师的教导和关心,和您一起度过的六个下午真是太美好了。

XXX 20xx21xxxx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总结

一、复习要点

1.反应原理(方程式);   2.反应装置特点及仪器的作用;    3.有关试剂及作用;

4.反应条件;            5.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与记录;    6.操作注意事项;

7.安全与可能事故的模拟处理; 

8.其他(如气密性检验,产物的鉴别与分离提纯,仪器的使用要领).

二、主要有机制备实验

1.乙烯、乙炔的制取

2.溴苯的实验室制法(如图所示)

反应原料:苯、液溴、铁粉

反应原理:+  +  

制取装置:圆底烧瓶、长玻璃导管(锥形瓶)(如图所示)

注意事项:

a.反应原料不能用溴水。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苯将溴             

从溴水中萃取出来,而并不发生溴代反应。

b.反应过程中铁粉(严格地说是溴化铁)起催化剂作用。

c.苯的溴代反应较剧烈,反应放出的热使苯和液溴汽化,使用长玻璃导管除导气外,还兼起使苯和液溴冷凝回流的作用,使反应充分进行。

d.长玻璃导管口应接近锥形瓶(内装少量水)液面,而不能插入液面以下,否则会产生倒吸现象。实验过程中会观察到锥形瓶面上方有白雾生成,若取锥形瓶中的溶液加入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会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反应过程中产生了,从而也说明了在铁粉存在下苯与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

26e.反应完毕可以观察到:在烧瓶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生成,这是溶解了液溴的粗溴苯,将粗溴苯倒入稀溶液中振荡洗涤,可除去溶解在溴苯中的液溴,得到无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液态纯溴苯。

3.硝基苯的实验室制法(如图所示)

…… …… 余下全文

篇八 :20xx高中有机化学实验总结最全

(一) 烃

1. 20xx有机化学基础实验 甲烷的氯代(必修2、P56)(性质)

实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或集气瓶),用排 水 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气体体积缩小,量筒壁上出现 油状液体 ,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 上升 ,可能有晶体析出【会生成HCl,增加了饱和食盐水】 ..

解释: 生成卤代烃

2. 石油的分馏(必修2、P57,重点)(分离提纯)

(1) 两种或多种 沸点 相差较大且 互溶 的液体混合物,要进行分离时,常用蒸馏或分

馏的分离方法。

(2) 分馏(蒸馏)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铁架台(铁圈、铁夹)、石棉网、 蒸馏烧瓶 、

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塞、 冷凝管 、牛角管、 锥形瓶 。

(3) 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防止爆沸

(4) 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 支管口 (以测量蒸汽温度)

(5) 冷凝管:蒸气在冷凝管内管中的流动方向与冷水在外管中的流动方向 下口进,上

口出

(6) 用明火加热,注意安全

3. 乙烯的性质实验(必修2、P59)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反应)(检验、除杂)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 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

(2) 反应原理:CH3CH2

OH

副反应:2CH3CH2OH

C2H5OH + 6H2SO4(浓)CH2=CH2↑ + H2O CH3CH2OCH2CH3 + H2O 6SO2↑+ 2CO2↑+ 9H2O 现象: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氧化反应)(检验) (3) 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 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爆沸;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