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蛋白质沉淀反应实验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一、目的和要求

1、加深对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因素的认识

2、掌握几种沉淀蛋白质的方法

3、了解蛋白质变性与沉淀的关系

二、沉淀反应

(一)原理

在水溶液中,蛋白质分子的表面上由于有水化层和同性电荷的作用,所以成为稳定的胶体颗粒。但这种稳定的状态是有条件的。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分子表面带电性质发生变化、脱水甚至变性,则会以固态形式从溶液中析出,这个过程就称为蛋白质的沉淀反应。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可逆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发生后,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并没有发生大的或者显著变化。在沉淀因素去除后,又可恢复其亲水性,这种沉淀反应就是可逆沉淀反应,也叫做不变性沉淀反应。属于这类沉淀反应的有盐析作用、等电点沉淀以及在低温下短时间的有机溶剂沉淀法等。

2、不可逆沉淀反应

蛋白质在沉淀的同时,其空间结构发生大的改变,许多副键发生断裂,即使除去沉淀因素,蛋白质也不会恢复其亲水性,并丧失生物活性,这种沉淀反应就是不可逆沉淀反应。重金属盐、生物碱试剂、强酸、强碱、加热、强烈震荡、有机溶剂等都能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沉淀反应。

(二)盐析

1、材料与试剂

110%的卵清蛋白溶液(要求新鲜配制)、浓蛋白溶液(2)饱和硫酸铵溶液  3)固体硫酸铵    4)滤纸、玻棒

2、操作方法

1)取试管一支,加入浓蛋白溶液2ml,再加等量的饱和硫酸铵溶液,混匀后静置10分钟将出现沉淀。此沉淀物为球蛋白。

2)取上清液于另一支试管。

3)向上清液液中加入硫酸铵粉末,边加边用玻棒搅拌,直至粉末不再溶解为止。静置数分钟后,沉淀析出的是清蛋白。

4)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水,观察其沉淀是否溶解。

(三)重金属盐沉淀

重金属离子如Pb2+Cu2+Hg2+Ag2+等可与蛋白质分子上的羟基结合生成不溶性金属盐而沉淀:

…… …… 余下全文

篇二 :实验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与颜色反应

实验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与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掌握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进一步熟悉蛋白质的有关反应。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分子中某种或某些集团可与显色剂作用,产生颜色。不同的蛋白质由于所含的氨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一些非蛋白物质也可产生同样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根据颜色反应的结果来决定被测物是否为蛋白质。另外,颜色反应也可作为一些常用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蛋白质是亲水性胶体,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与质点大小、电荷、水化作用有关,但其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破坏了蛋白质的稳定性,蛋白质就会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三、实验仪器

1、吸管 2、滴管 3、试管 4、电炉 5、pH试纸 6、水浴锅7、移液管

四、实验试剂

1、卵清蛋白液: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10-20倍,3-4层纱布过滤,滤液放在冰箱里冷藏备用。

2、 0.5%苯酚:1g苯酚加蒸馏水稀释至200ml。

3、Millon’s试剂:40g汞溶于60ml浓硝酸(水浴加温助溶)溶解后,冷却,加二倍体积的蒸馏水,混匀,取上清夜备用。此试剂可长期保存。

4、尿素晶体

5、1%CuSO:1g CuSO晶体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44

6、10%NaOH:10g NaOH溶于蒸馏水,稀释至100ml

7、浓硝酸

8、0.1%茚三酮溶液:0.1g茚三酮溶于95%的乙醇并稀释至100ml.

9、 冰醋酸

10、浓硫酸

11、饱和硫酸铵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硫酸铵至饱和。

12、硫酸铵晶体:用研钵研成碎末。

13、95%乙醇。

14、醋酸铅溶液:1g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

15、氯化钠晶体

16、10%三氯乙酸溶液:10g三氯乙酸溶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00ml

17、饱和苦味酸溶液:100ml蒸馏水中加苦味酸至饱和。 18、1%醋酸溶液。

…… …… 余下全文

篇三 :蛋白质的沉淀和变性实验

   蛋白质的沉淀与变性反应

目的

    (1)了解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变性作用和凝固作用的原理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2)学习盐析和透析等生物化学的操作技术。

原理

    在水溶液中,蛋白质分子的表面,由于形成水化层和双电层而成为稳定

的胶体颗粒,所以蛋白质溶液和其他亲水胶体溶液相类似。但是,蛋白质胶

体颗粒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因素影响下,蛋白

质颗粒失去电荷,脱水,甚至变性,则以固态形式从溶液中析出,这个过程

称为蛋白质的沉淀反应。这种反应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可逆淀汲反应

    在发生沉淀反应时,蛋白质虽已沉淀析出,但它的分子内部结构并未发

生显著变化,基本上保持原有的性质,沉淀因素除去后,能再溶于原来的溶

剂中。这种作用称为可逆沉淀反应,又叫作不变性沉淀反应。属于这一类的

反应有盐析作用; 在低温下,乙醇、丙酮对蛋白质的短时间作用以及利用等

电点的沉淀等。

    

二、不可逆沉淀反应

     在发生沉淀反应时,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空间构象遭到破坏,失去原

来的天然性质,这时蛋白质已发生变性。这种变性蛋白质的沉淀不能再溶解

于原来溶剂中的作用叫作不可逆沉淀反应。重金属盐、植物碱试剂、过酸、

过碱、加热、震荡、超声波,有机溶剂等都能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沉淀反应。

试剂和器材

    一、试剂

    1.蛋白质溶液

    取5m1鸡蛋蛋白蛋清,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搅拌均匀后用4-8层纱

…… …… 余下全文

篇四 :实验一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和沉淀反应.DOC附图

 实验一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和沉淀反应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鉴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进一步掌握蛋白质的有关性质

二、实验原理

(1)蛋白质颜色反应原理:蛋白质分子中的某些或某种基团与显色剂作用,可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是一些常用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但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

1、米伦反应原理:米伦试剂是硝酸、亚硝酸、硝酸汞、亚硝酸汞的混合物。他能与苯酚及某些二羟基苯衍生物起颜色反应。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只有酪氨酸含苯酚基团,因此该反应为蛋白质中酪氨酸存在的依据。 

2、双缩脲反应原理:尿素被加热,则两分子的尿素放出一分子氨而形成双缩脲。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中,能与硫酸铜结合成紫色的化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与缩脲结构相似,故也能进行此反应。双缩脲反应可作为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

3、黄色反应原理: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氨基酸(如酪氨酸、色氨酸等),于浓硝酸可反应并生成黄色物质,此物质在碱性环境下变为桔黄色的硝基苯衍生物硝醌酸等。

4、  茚三酮反应原理:蛋白质与茚三酮共热,产生兰紫色的还原茚三酮、茚三酮和氨的缩合物。此反应为一切蛋白质及a-氨基酸所共有。亚氨基酸(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呈黄色,含有氨基的其他物质亦呈此反应。

(2)蛋白质沉淀反应原理:多数蛋白质是亲水胶体,当其稳定因素被破坏或与某些试剂结合成不溶解的盐后,即产生沉淀。

1、蛋白质的盐析作用原理:向蛋白质中加入大量的中性盐(硫酸铵、硫酸钠或氯化钠等),使蛋白质胶体颗粒脱水,破坏其水化层,同时它所带有的电荷亦被中性盐上所带的相反电荷的离子所中和。于是稳定因素被破坏,蛋白质聚集沉淀。盐析作用一般不使蛋白质变性。

2、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原理:某些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丙醇等),因引起蛋白质脱去水化层以及降低介电常数而增加带电质点间的相互作用,致使蛋白质颗粒容易凝聚而沉淀

…… …… 余下全文

篇五 :实验四 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和沉淀反应

实验四 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和沉淀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

2、学习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一种方法。

3、加深对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因素的认识。

4、了解沉淀蛋白质的几种方法及其实用意义。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蛋白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https://upload.fanwen118.com/wk-img/img100/3581883_1.jpg

蛋白质分子的解离状态和解离程度受溶液的酸碱度影响。当溶液的PH达到一定数值时,蛋白质颗粒上正负电荷的数目相等,在电场中,蛋白质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此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蛋白质各有特异的等电点。在等电点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都有变化,可利用此种性质的变化测定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其溶解度最低时的溶液pH值。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pH溶液中的溶解度以测定酪蛋白的等电点。用醋酸与醋酸钠(醋酸钠混合在酪蛋白溶液中)配制各种不同pH值的缓冲液。向诸缓冲溶液中加入酪蛋白后,沉淀出现最多的缓冲液的pH值即为酪蛋白的等电点。

在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生成水化层和双电层而成为稳定的亲水胶体颗粒,在一定的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可因失去电荷和脱水而沉淀。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可分为两类:

(1)可逆的沉淀反应 此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尚未发生显著变化,除去引起沉淀的因素后,蛋白质的沉淀仍能溶解于原来溶剂中,并保持其天然性质而不变性。如大多数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或在低温下用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于蛋白质。提纯蛋白质时,常利用此类反应。

(2)不可逆沉淀反应 此时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蛋白质常变性而沉淀,不再溶于原来溶剂中。加热引起的蛋白质沉淀与凝固。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或某些有机酸的反应都属于此类。

蛋白质变性后,有时由于维持溶液稳定的条件仍然存在(如电荷),并不析出。因此变性蛋白质并不一定都表现为沉淀,而沉淀的蛋白质也未必都已变性。

三、实验器材

…… …… 余下全文

篇六 :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和沉淀反应

实验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和沉淀反应

一、目的

1、了解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

2、学习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一种方法。

3、加深对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因素的认识。

4、了解沉淀蛋白质的几种方法及其实用意义。

二、原理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蛋白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蛋白质分子的解离状态和解离程度受溶液的酸碱度影响。当溶液的PH达到一定数值时,蛋白质颗粒上正负电荷的数目相等,在电场中,蛋白质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此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蛋白质各有特异的等电点。在等电点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都有变化,可利用此种性质的变化测定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其溶解度最低时的溶液pH值。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pH溶液中的溶解度以测定酪蛋白的等电点。用醋酸与醋酸钠(醋酸钠混合在酪蛋白溶液中)配制各种不同pH值的缓冲液。向诸缓冲溶液中加入酪蛋白后,沉淀出现最多的缓冲液的pH值即为酪蛋白的等电点。

在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生成水化层和双电层而成为稳定的亲水胶体颗粒,在一定的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可因失去电荷和脱水而沉淀。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可分为两类。

(1)可逆的沉淀反应    此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尚未发生显著变化,除去引起沉淀的因素后,蛋白质的沉淀仍能溶解于原来溶剂中,并保持其天然性质而不变性。如大多数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或在低温下用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于蛋白质。提纯蛋白质时,常利用此类反应。

(2)不可逆沉淀反应  此时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蛋白质常变性而沉淀,不再溶于原来溶剂中。加热引起的蛋白质沉淀与凝固。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或某些有机酸的反应都属于此类。

蛋白质变性后,有时由于维持溶液稳定的条件仍然存在(如电荷),并不析出。因此变性蛋白质并不一定都表现为沉淀,而沉淀的蛋白质也未必都已变性。

…… …… 余下全文

篇七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实验十一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加深对蛋白质溶液的溶胶特性及其稳定因素的认识。了解各种沉淀试剂使蛋白质沉淀的实质和区分可逆的盐析沉淀及不可逆的沉淀作用。

二、原理

在水溶液中,蛋白质分子表面结合大量的水分子,形成水化膜,同时蛋白质分子本身带有电荷,与溶液的反离子作用,形成双电层,因而每个蛋白质分子可形成一个稳定的胶粒。整个蛋白质溶液就形成稳定的亲水溶胶体系。与其它溶胶相同,这种稳定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当某些物理化学因素导致蛋白质分子失去水化膜或失去电荷,甚至变性时,它就丧失了稳定因素,以固态形式从溶液中析出,这就是蛋白质的沉淀作用。根据沉淀作用的结果,可将蛋白质的沉淀作用分为两类:

(一)可逆沉淀作用:在发生沉淀作用时,虽然蛋白质已经沉淀析出,然而其分子内部结构并没发生明显的改变,仍保持原有的结构和性质。如除去沉淀因素,蛋白质可重新溶解在原来的溶剂中。因此,这种沉淀作用称为可逆沉淀作用。属于此类的有盐析作用,低温下丙酮、乙醇使蛋白质沉淀的作用,以及利用等电点的沉淀。

盐析作用:用大量中性盐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在高浓度的中性盐影响下,蛋白质水分子的水化膜被剥夺。同时蛋白质分子所带的电荷被中和,因而破坏了蛋白质溶胶的稳定因素,使蛋白质沉淀析出,但中性盐并不破坏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因此,若除去中性盐或减低盐的浓度,蛋白质就重新溶解。

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在低温下,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丙酮或乙醇,蛋白质分子的水化膜被破坏而沉淀。若及时将蛋白质沉淀与丙酮或乙醇分离,蛋白质沉淀则可重新溶解于水中。

(二)不可逆沉淀作用:一些物理化学因素往往会导致蛋白质分子结构,尤其是空间结构破坏,因而失去其原来的性质,这种蛋白质沉淀不能再溶解于原来的溶剂中。重金属盐,生物碱试剂、过酸、过碱、震荡、超声波和有机溶剂等都能使蛋白质发生不可逆沉淀。

…… …… 余下全文

篇八 :实验三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和沉淀反应

实验三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和沉淀反应

一、目的:

1.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颜色反应及其机理。

二、原理:

(一)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原理

蛋白质分子中的某些基团与显色剂作用,可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不同蛋白质所含氨基酸不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不同。颜色反应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一些非蛋白物质亦可产生相同颜色反应,因此不能仅根据颜色反应的结果决定被测物是否是蛋白质。颜色反应是一些常用的蛋白质定量测定的依据。

(二)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原理

蛋白质的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这是因为蛋白质颗粒表面带有很多极性基团,如—NH3+,—COO-,—SH,—CONH2等和水有高度亲和性,当蛋白质与水相遇时,就很容易被蛋白质吸住,在蛋白质颗粒外面形成一层水膜(又称水化层)。水膜的存在使蛋白颗粒相互隔开,颗粒之间不会碰撞而聚成大颗粒。因此蛋白质在溶液中比较稳定而不会沉淀。蛋白质能形成较稳定的亲水胶体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蛋白质颗粒在非等电状态时带有相同电荷,使蛋白质颗粒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距离,不致相互凝集沉淀。

蛋白质由于带有电荷和水膜,因此在水溶液中形成稳定的胶体。当某些物理化学因素破坏了蛋白质的水膜或中和了蛋白质的电荷,则蛋白质胶体溶液就不稳定而出现沉淀现象。

三、仪器、试剂和材料

1. 卵清蛋白液:将鸡蛋白用蒸馏水稀释20~40倍,2~3层纱布过滤,滤液冷藏备用。

2. 饱和硫酸铵溶液:称硫酸铵850g 加于1000mL 蒸馏水中,在70~80℃下搅拌促溶,室温中放置过夜,瓶底析出白色结晶,上清液即为饱和硫酸铵溶液。

3. 1%醋酸铅溶液

4. 1%硫酸铜溶液

5. 0.1%茚三酮溶液:0.1g 茚三酮溶于95%乙醇并稀释至100mL。

6. 浓硝酸:比重1.42。

7.试管及试管架、吸管、量筒、布氏漏斗。

1

四、操作步骤

(一)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1.盐析作用:取1支试管加入3mL 蛋白质氯化钠溶液和3mL 饱和硫酸铵溶液,混匀,静置约10min,球蛋白则沉淀析出。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硫酸铵粉末,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粉末不再溶解达到饱和为止,析出的沉淀为清蛋白,再加水稀释,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