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株洲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株洲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1月11日在株洲市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市长 王 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奋力跨越 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过去五年,是株洲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围绕“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成功抵御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沉着应对建设高峰、偿债高峰的严峻挑战,充分把握“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部崛起战略等历史性发展机遇,克难奋进,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跨越历史性的新台阶。 这五年,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全市GDP由20xx年的521.6亿元增加到1230亿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4%;财政收入由41.1亿元增加到130.9亿元,增长2.2倍,年均增长25.9%,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0亿元,年均增长36.4%。非公经济占GDP比重由45%提高到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57.6亿元增加到25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0.3%,三次产业结构由20xx年的13:50.5:36.5调整为9.5:54.5:36。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及深加工、汽车、陶瓷、服饰等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涌现出3家过100亿元、4家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全市工业增加值由225亿元增加到620亿元,增长1.75倍,新型工业化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二。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3.7%。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85万吨以上,年出栏生猪达到440余万头,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700余家,加工产值超过150亿元。醴陵、攸县连续四年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81亿元增加到425亿元,年均增长18.6%。芦淞市场群进入全国十大服饰市场和服饰物流中心。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5件,被确定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金融机构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系日趋完善,新入驻股份制银行8家,获评中国金融生态城市。此外,房地产、现代物流、会展、保险、证券等服务业都有长足发展。

…… …… 余下全文

篇二 :株洲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1月5日在株洲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2012-03-06 8:28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锐意进取 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20xx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建市60周年的喜庆之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按照“保增速、保提质、保民生”的总体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两型”建设,深入打好“三大战役”,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全面建设“四个株洲”,完成或超额完成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GDP达到1550亿元,增长13.6%;财政收入达到175.3亿元,增长33.9%;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5亿元,增长3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4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40元,分别增长14.5%、18%;万元GDP能耗下降3.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3%。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实现工业增加值830亿元,增长16.5%,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730亿元,增长19%,新型工业化考核连续五年获全省一等奖。“5115”企业总产值达780亿元,增长25%,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3家,过50亿元的企业4家。中小企业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00亿元,增长20.3%;中小企业服务超市、创业成长俱乐部、产业联盟等服务载体得到发展。攸县煤电一体化、中航高精传动、中国五矿精密工具产业园启动建设,株洲县风力发电项目正式落户,时代电气IGBT产业化、株洲通用机场、南车时代新能源客车基地、时代风电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北汽集团株洲基地一期、南车株机不锈钢城轨车辆项目建成投产。继续打好园区攻坚战役,启动园区建设项目169个,完成投资270亿元,实现园区技工贸总收入1600亿元,增长2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960亿元,增长22%;轨道交通、汽车、航空、服饰、陶瓷等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现代化稳步实施。完成农业增加值130亿元,增长4%。粮食总产量突破190万吨,连续8年实现丰产丰收。农业机械化率达到62.1%。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超过60%。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82亿元,增长19%。醴陵市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县,攸县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5亿元,增长18.2%。红星美凯龙、沃尔玛等项目相继启动。继续打好旅游升温战役,全年实现旅游总人数1625万人次,增长33.2%;旅游总收入109.6亿元,增长33.6%;神农谷、酒仙湖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家红军标语博物馆建成开馆;国际品牌酒店希尔顿、万豪相继开工建设。芦淞服饰城综合提质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获评“中国(中南)服装第一街”。商品房销售面积640万平方米,增长24.7%。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达1300亿元,新增163.4亿元,增长12%;贷款余额670亿元,新增106亿元,增长18.5%。唐人神和旗滨两家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上市公司达到9家。铜塘湾新港区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南车株洲物流基地、湘江金属物流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分别达到20件和155件,获评“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5%。招商引资态势强劲。共引进项目660个,到位资金总额突破300亿元,增长100%。上海宝钢集团、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等知名企业进驻株洲,在株央企达到17家,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0家。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工贸易比重大幅提高,机电产品出口完成5.06亿美元,增长79.3%,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8.4亿美元,增长24%。

…… …… 余下全文

篇三 :株洲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株洲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推进跨越发展、构建和谐株洲"工作主题,全面履行职责,圆满实现了任期目标。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不断突破的五年。全市GDP由20xx年的343.95亿元增加到710亿元,增长1.1倍。财政收入从24.4亿元增加到67.6亿元,增长1.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83.3亿元增加到276亿元,增长2.3倍。规模工业增加值从79亿元增加到245亿元,增长2.1倍。交通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及深加工、化工、陶瓷、农产品加工、服饰等六大产业集群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70%。工业园区建成面积扩大到24.2平方公里,入园企业442家。年均粮食总产量达到182万吨,年出栏生猪增加到480万头。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到2680家,加工产值四年翻了两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06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出台实施,芦淞市场群通过提质改造,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国十大专业服装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37亿元增加到245亿元,增长78.8%。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炎帝陵成为全省三大国际旅游品牌之一。房地产、现代物流、金融、保险、证券等服务业都有长足发展,上市公司增加到7家。在20xx年全国百强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我市列第56位,跃居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之首。

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改制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实现增加值由38.5亿元增加到108.6亿元。支持在株洲的中央、省属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接收单位1172个、离退休人员3.8万名。不断深化城管体制改革,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在全国首创"同城合一"的招投标体制。在全省率先撤销行业管理办公室。平稳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减少乡镇31个、行政村312个,农民人均减负129.4元。民营水利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国有资产监管、投融资、事业单位、要素市场等领域的改革全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2%提高到55%。利用外资8.1亿美元,引进内资325亿元。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到180家,来株洲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9家、中央企业达到10家。进出口总额从3.8亿美元增加到10.1亿美元。国际、国内友好城市分别增加到6个和5个。对口支援扎囊、泸溪和接收三峡移民工作圆满完成任务。

…… …… 余下全文

篇四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20xx年工作回顾

紧扣“奋力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工作主题,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全年实现GDP1960亿元,增长10.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35.6亿元,增长10.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增长30%;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9亿元,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6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98元,分别增长10.6%和13%。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产业转型,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

优势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轨道交通产业产值增长13.5%,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增长17.5%。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5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列入国家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第九次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非公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1.5%,连续三年获评全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 第 1 页 共 1 页

展考核一等奖。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10亿元,增长23.5%。

现代服务业加速提升。

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民间金融中心挂牌设立,农信社改革顺利推进,引进和新组建各类金融机构9家。

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业,华强方特二期建设加速推进,攸州森林公园升格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茶陵县城创建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炎帝陵获批为全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旅游总人数达到2735.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1.6亿元,分别增长22.1%、22.4%。

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A级物流企业达到9家,芦淞服饰物流配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成功获批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和信息消费示范城市。福布斯最佳商业城市排名由第72位前移到第68位。

…… …… 余下全文

篇五 :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xx年荷塘区《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月22日,在荷塘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区长周晓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提请大会审议。报告回顾过去五年,成就瞩目。展望未来,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回顾“十一五”,昂首阔步,科学发展驶入快车道

过去五年,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全区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扣“建设生态大东城,打造宜居新荷塘”的发展定位,致力于项目建设、产业建设、城市建设、园区建设、环境建设,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着力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重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全区GDP由20xx年的42.1亿元增长到123.7亿元,年均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3.7亿元增长到67.8亿元,年均增长37.7%;财政总收入4.65亿元,年均增长21.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67亿元,年均增长27.26%。

——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 1 -

把加快推进城乡建设,作为全局性举措和紧迫任务来抓。完成新华东路延伸段、新塘路一期、茶马线、石宋大道、金山路、新桂花路A段等12条道路建设。建成47条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90.4公里。累计投资1亿元,完成建宁港下游综合整治和白石港三期血防工程,清淤整修渠道16公里,整修加固山塘水库112口。

——紧紧围绕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强力深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了企业改制、财政体制改革、城管体制改革、城乡统筹改革等各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仙庾村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新型工业化考核连续五年获得全省先进,金山工业园共引进企业50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6亿元。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24.1%。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达到28.6亿元,年均增长20%。三次产业结构比由3.5:53:43.5调整为

…… …… 余下全文

篇六 :株洲石峰区政 府 工 作 报 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xx年2月18日在株洲市石峰区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 长 刘剑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查,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

20xx年是石峰区发展史上很不寻常的一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一致,奋力拼搏,认真履职,全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健发展。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中,除GDP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未实现年初目标外,其它各项目标任务都圆满完成。

(一)战胜困难促发展,区域经济持续增长

年初的冰冻灾害,夏季的缺煤少电,特别是下半年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对我区经济造成了强烈冲击和影响,直接导致GDP增速下滑。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坚定信心,沉着应对,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增长远远好于预期。全区实现GDP170.6亿元,增长10.3%;完成财政总收入4.9亿元,增长22.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3亿元,增长25.6%,财政收入创历史最好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54元,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7808元,增长17.2%,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次产业竞相发展。农业持续增长,花木产业销售收入过亿元,休闲农业基地发展到26家。改造硬化乡村道路70公里,提前两年实现村村通水 1

泥路,整修水利设施780处,打饮水井50口,新建沼气池53个,完成农村土地整理项目2000亩。全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2.7亿元,增长6.6%。工业克难求进,轨道交通、化工、建材三大主导产业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9家,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29.4亿元,增长10.8%。商贸日益繁荣,万博龙家居广场、株洲商城二期、一五四处扩改、中南生产资料物流大市场建设顺利推进,株百、苏宁电器等商业品牌相继入驻,阳光爱琴海、莱茵小镇、印象华都等商业楼盘火热开发,商气人气不断聚集。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亿元,增长22.5%,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31.7亿元,增长12.4%。

…… …… 余下全文

篇七 :政府工作报告文本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xx年1月11日在株洲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王 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奋力跨越 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过去五年,是株洲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围绕“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成功抵御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沉着应对建设高峰、偿债高峰的严峻挑战,充分把握“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部崛起战略等历史性发展机遇,克难奋进,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跨越历史性的新台阶。

这五年,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全市GDP由20xx年的521.6亿元增加到1230亿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4%;财政收入由41.1亿元增加到130.9亿元,增长2.2倍,年均增长25.9%,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0亿元,年均

增长36.4%。非公经济占GDP比重由45%提高到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57.6亿元增加到25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0.3%,三次产业结构由20xx年的13:50.5:36.5调整为9.5:54.5:36。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及深加工、汽车、陶瓷、服饰等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涌现出3家过100亿元、4家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全市工业增加值由225亿元增加到620亿元,增长1.75倍,新型工业化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二。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3.7%。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85万吨以上,年出栏生猪达到440余万头,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700余家,加工产值超过150亿元。醴陵、攸县连续四年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81亿元增加到425亿元,年均增长18.6%。芦淞市场群进入全国十大服饰市场和服饰物流中心。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5件,被确定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金融机构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系日趋完善,新入驻股份制银行8家,获评中国金融生态城市。此外,房地产、现代物流、会展、保险、证券等服务业都有长足发展。

…… …… 余下全文

篇八 :株洲市20xx年政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xx年1月11日在株洲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王 群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奋力跨越 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过去五年,是株洲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围绕“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成功抵御自然灾害、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沉着应对建设高峰、偿债高峰的严峻挑战,充分把握“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部崛起战略等历史性发展机遇,克难奋进,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跨越历史性的新台阶。

这五年,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全市GDP由20xx年的521.6亿元增加到1274.8亿元,增长1.4倍,年均增长14.2%;财政收入由41.1亿元增加到130.9亿元,增长2.2倍,年均增长26%,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2亿元, 1

年均增长38.1%。非公经济占GDP比重由45%提高到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57.6亿元增加到25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0.3%,三次产业结构由20xx年的13:50.5:36.5调整为9.7:58.5:31.8。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有色冶金及深加工、汽车、陶瓷、服饰等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涌现出3家过100亿元、4家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全市工业增加值由225亿元增加到665亿元,增长1.95倍,新型工业化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二。园区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3.7%。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85万吨以上,年出栏生猪达到440余万头,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700余家,加工产值超过150亿元。醴陵、攸县连续四年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81亿元增加到426.8亿元,年均增长18.7%。芦淞市场群进入全国十大服饰市场和服饰物流中心。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5件,被确定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金融机构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系日趋完善,新入驻股份制银行8家,获评中国金融生态城市。此外,房地产、现代物流、会展、保险、证券等服务业都有长足发展。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