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对贵州采风的感受

对贵州采风的感受

这次的贵州采风,不管在学习还是在做事方面,都感触很多。。。。。。

亲身的体验才使我深深的感受到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文化传统的民族。

一到寨门口,就看到了一栋栋吊脚楼紧密的分布在半山腰上,围绕着山相连一片,看起来很和谐,像一幅精美的画卷。但是感觉千户苗寨已经成为了商业性质的景点,有点失落。总的来说,因为景的魅力太大去这里也是相当值得的。

对贵州采风的感受

在寨子里时,我发现苗族妇女在日常生活中都穿着朴素,统一的苗族的发型、带点花纹的黑色上衣,下面配个牛仔裤或很普通的裤子。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她们怎么全都穿着黑色的上衣,后来苗王告诉我他们苗族崇尚黑色,忌讳白色,黑色代表尊重,以前苗族被别的部落打败,只好逃难。苗族受到了很大的屈辱,希望受到尊重,但苗族又没有文字,所以只能用衣服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历史上有两个最苦难的民族,其中一个是犹太民族,另外

一个就应当是苗族了。”苗族人经历了这么多之后还能做出值得任何一个人都震撼的刺绣,怎能一个“帅”字了得!

去之前查资料时看到有介绍西江苗寨的夜晚万家灯火,这才体会到有多美,傍晚时刻,我们四个人就去了观景台,伴着春日和风,站在观景台上,眺望远处苗寨的灯光如繁星点点,世外桃源的感觉油然而生。

忽然想起唐代诗人辛弃疾所写的《西江月》中的诗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看到秀丽的自然风光再加上美丽的服饰,简直无法形容。千姿百态的花纹图案,把苗族服饰点缀的更加美丽。苗族的女装尤为复杂且多姿多彩,从他们的服饰中,可以明显的看出苗族人喜欢红色。苗族人认为红色是最美、最神圣、最具有生命力的颜色。苗家女性把红色看为雨后天空上的彩虹和美丽山花,在青山绿水的大山里,红色就显得格外突出明显。

在台江举办的姊妹节,我们看到了穿盛装的大队伍,一眼望去,光彩夺目,很强烈的视觉冲击。还有很多卖绣片的。看到他们摆在地上的一片片精致的绣片,感觉每一片都是艺术品。我们从来没见过这么精致的绣片,真是大饱眼福。有位卖绣片的苗族妇女告诉我们:“我们生活在这种地方,在这种环境下,不刺绣也没办法,必须要做刺绣、做盛装,如果不刺绣的话,在过节的时候没有盛装穿是不敢出门的。”苗族妇女的刺绣工艺之所以那么好,是因为苗族认为,人是有灵魂的,

…… …… 余下全文

篇二 :8贵州民族服饰采风报告

贵州民族服饰采风报告

20xx年4月19日,我们扬州大学服装1001班的全体同学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乘上了K11列次火车,开始了为期九天的贵州采风之行。

次日下午,我们到达了此次采风之行的第一站—镇远。二十多小时的火车,让大家都已疲惫不堪,但镇远这座自然之美的历史古城,以它清新的山水和淳朴的民风瞬间缓减了大家的倦怠。镇远是中国文化古城之一,历经千载沧桑,至今城址未变,古韵悠然。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儛洋河畔诗意盎然。无论是青砖黛瓦,高封火墙,还是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都让人心神畅然,流连忘返。

21日早餐后,我们出发前往凯里。途中,我们参观了革家文化的代表—麻塘革寨。关于革家人的种种传说,虽无法考证,却令人神往。进寨的喝酒仪式让我们看到了革家人的热情好客,淳朴安逸的生活状态也让人印象深刻。革家人是一个能歌善舞、勤劳古朴的民族。革家女子的服饰比较奇特,少女戴红缨帽,结了婚的妇女头戴花冠帕,上穿蜡染绣花衣,并罩以铠甲式披肩,下着百褶裙,腰系丝带,流苏围腰巾,颈配银饰项圈,小腿扎刺绣绑腿。值得一提的是,革家蜡染古朴大方,花纹精致多样。

入住凯里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小七孔景区。景区内各个景点景色优美,趣味盎然。小七孔景区响水河上横跨着一座青石砌成的七孔拱桥,为道光十五年建,故得名“小七孔景区”。景区内的水上森林让我难以忘怀。水中有石,石上有树,树植水中,这种水、石、树相偎相依的奇景令人叹为观止。

20xx年4月23日,我们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台江姊妹节。这一天,苗家的兄弟姊妹们身着各式精美服装游行在长街上,令人目不暇接。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服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从工艺技法上看,苗族服饰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各种手法相互穿插,或挑中带绣,或染中带绣,或织绣结合,使得纹样百出,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用色上看,他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苗族男装的色彩和装饰较单调,不及女装的鲜艳与丰富。苗族男装上衣大都对襟,质地一般为家织布、卡其布、织贡尼和士林布。色多为青、藏青、蓝色,下装一般为家织布大裤脚长裤。

…… …… 余下全文

篇三 :贵州采风总结

贵州采风总结

说到贵州相信大家也不陌生,国酒茅台,黄果树瀑布,红军革命根据地遵义,这些都是贵州省代表名词。我一直就对东南地区的少数名族有着很大的兴趣,这次贵州之旅便可以好好的感受这爽爽的贵州了。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省会贵阳。贵州是个多民族省份,民风质朴、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浓浓的高原豪放之气。在这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里,各族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创造了本民族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不同的民族心理,形成了各民族各自不同的乡土风俗,节日庆典和文艺活动方式,民族民间工艺,编织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贵州高原风情画,成为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宝贵旅游资源。

20xx年6月23日,我们背上行囊,坐上火车,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令人神往的贵州之旅。虽然早些在网上浏览过那儿的照片,可是我们依旧满怀期待的想去目睹她的风采。从柳州到贵阳的火车上,有点累,因为是凌晨的火车。还好车程不是很久,第二天9点多就到打了贵阳,就这样我们来到了这个色彩斑斓的贵州,马上开始我们在贵州的一周采风之旅。下一站我们的目的地是西江千户苗寨。

贵州采风总结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从远古的九黎蚩尤,到600年前的千户苗寨,大跨度、远距离、长时期的迁徙生活,讲述了一个民族不屈与抗争的发展史。为生存,我们的先祖,在迁徙中流亡,在流亡中迁徙。600多年前,他们翻过雷公山,避入了山高谷深、交通闭塞、荒芜瘴疠、人迹罕至的西江。如今,西江苗寨已发展壮大,全村有1200多户5400多人,人称“千户苗寨”,为世界上最大的苗寨。“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故乡于我们而言,就是现在一个个的千户苗寨们。从贵阳到达凯里已是下午2点,我们下车匆匆吃了午饭,马上有回到大巴,赶往目的地苗寨。

一路上,去西江路途的高坡上,跃入眼帘的,是形如牛角的山寨。偌大的村寨背靠群山,吊脚楼群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宁静而适意;清澈见底的白水河蜿蜒穿寨而过;寨前寨后,稻田依依。西江,委实一派温馨而美好的田园风光,一座宁静而朴素的古村落,一幅美丽而动人的水墨画。它,当是慰藉疲惫心灵的家园。

…… …… 余下全文

篇四 :关于贵州采风的调查报告

关于贵州采风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4.22---2012.4.27

调查地点:广西-贵州

调查对象:民族民间音乐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记录

调查人:蓝珊

前言

我们于20xx年4月23日至4月27日进行了为期6天的采风活动。音乐采风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了解、学习民间音乐的重要方式,是对学生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创作能力的运用和考核,是音乐创作的根本源泉。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对民间音乐的理解和认识有效途径。提高音乐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对民间音乐和乡土气息的欣赏力和感受力,提高选材创作和深入加工的能力。深化对民间音乐的认识,锻炼掌握民间音乐的运用能力,培养提高学生音乐创作的能力。了解不同地方的民间音乐和乡土气息的特色。让学生通过音乐采风的训练不断提高习作重要性,不断探索陶冶自己的审美意识。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掌握音乐语言,锻炼成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审美观,提高自己以达到一个较新的高度。

第一天我们先从桂林驱车前往广西南丹县,抵达南丹之后前往中国——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了解白裤瑶的节庆仪式、民族歌舞、染织工艺,谷仓和各式民居等。原始的生产方式,淳朴的民风。可看到最具特色的白裤瑶风情,可看到男人打铜鼓、打陀螺、吹牛角、吹拉利、吹木叶,女人织布、纺纱、画裙,男女对唱白裤瑶情歌。白裤瑶因男子都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男装分为盛装和便衣,成年男子均蓄发,用白、蓝黑色长巾盘头。上身为蓝黑色立领对襟衣,裤子用白布做成,裤裆大而宽,长度刚过膝盖。下端渐窄,裤脚用黑布镶边。盛装的上衣外沿都用蓝布镶边,腰部两边和背部下沿绣有图案。女子服饰有夏冬两种,成年女子蓄发盘髻,用黑布包头,再用白布条裹紧。夏装的上衣为前后两块方布缝合而成,之间留出一段,供套头穿用。白裤瑶族妇女将画布用丝线绣上图案,再制成衣裙,非常精美。每逢遇到重要节庆,便可感受白裤瑶民族最为热情独特的迎宾礼节——鸣鸟枪。我们还参与瑶民打陀螺等民族娱乐活动。观赏——白裤瑶歌舞表演。

…… …… 余下全文

篇五 :采风报告

采 风 报 告

院 - 系: 音乐学院-音乐系 专 业: 音乐表演 年 级: 2009级 学生姓名: 曹 柳 学 号: 200909050215 采风时间: 2013.5.11-5.12

20xx年5月

一. 采风地点: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

二. 采风时间:

20xx年5月11日至5月12日

三. 采风内容及要求:

采风报告

广南壮族花街节暨地母历史文化些列活动

四. 采风历程:

1.皇姑节迎宾晚会

2.接皇姑仪式

五. 采风总结:

为期两天的广南县采风活动结束了。临行前我们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憧憬,旅程结束后,细细品味,也有很多值得我们珍藏的地方。

广南是个美丽的地方,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东经104°31'-105°39'、北纬23°29'-24°28'之间。广南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7℃,夏无酷署,冬无严寒,无霜期305天,年均降雨量1056.5毫米。每年的5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雨旱分明,雨热同季,十分有利于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发育。县境最高海拔2035米,最低海拔420米,随着海拔高低起伏,气候具有多样性和垂直变化的特点,有“一山分两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东有横贯境内的323国道通海,南有纵贯境内的西西公路达边通往越南,自古以来就是云南通往广西、广东和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古有“特磨古道”之称,今又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源远流长的铜鼓文化,使广南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八宝米之乡”、“铜鼓之乡”。

…… …… 余下全文

篇六 :采风报告

姓名:李诗

一,采风地点:柳州三江(农行南寨希望小学,程阳风雨桥,三江“侗乡鸟巢”,梅林乡,

林溪高友村)

二,采风时间,20xx.4.15--20xx.4.21

第六学期第七周(4月x日—4月x日)。

三,采风内容及目的:

1,了解柳州三江县当地的音乐教学情况。

2,了解当地民风民俗,采集当地民族音乐,并对当地民族乐器有一定认识。

3,体验当地生活,收集民族民间素材,为歌曲写作,创作做准备。

四,采风行程:

1,4月x日,我们集体乘车前往柳州三江。

2,4月x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附近乡下的小学(柳州南寨农行希望小学

对该校的音乐教学情况进行了考察。

3,4月x日,上午,我们到三江县城古宜镇参观了国家4A级景区,也是广西众多风雨

桥中最出名的风雨桥---程阳风雨桥。 晚上,值得一提,我们徒步到旅

馆附近的柳州三江剧院,“侗乡鸟巢”露天大剧院观看表演!“印象三

江”《坐夜》,这真是激动人心啊!!

4, 4月x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花了3小时最终渡河来到三江县的一个小村——梅

林村,观看了侗族大歌,品尝了当地的特色菜,对歌唱歌敬酒,好不热

闹!

5, 4月x日,休息备战。我们利用休息备战的时间小组队到县各个街街道道走了遍,河

东,河西,繁荣而不拥挤,文化气息浓郁,娱乐活动繁多,人们脸上笑

足颜开。

6,4月x日,最后一站,我们沿着开往程阳桥方向更深的狭窄坡路到达“林溪高友村”

参加了一年一度的高友“韭菜节擂台赛”!观看了表演之后,我们更是班别:音乐学101班 学号:100810101021

有幸遇上了一年一度的侗族“百家宴”!万千游客真是吃得不亦乐乎

啊!

7,4月x日,我们尽兴而归,乘车返回学校。

第一站:柳州农行南寨希望小学

柳州农行南寨希望小学位于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321国道,距离柳州县中心

…… …… 余下全文

篇七 :关于贵州少数民族的采风调查报

关于贵州少数民族的采风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

调查地点: 广西南丹、贵州黔南州等地带

调查对象: 白裤瑶、毛南族、苗族、侗族

调查方法: 走进瑶族、走进毛南民族村、走进苗寨

调 查 人: 黄琳、兰婧、邓淑仪

调查分工: 黄琳——资料整理;兰婧——论文编写;邓淑仪——论文修改整合

一、前言

学校为了使我们音乐生对民族民间音乐初步有所了解,组织我们对贵州一带一些少数名族进行采风。通过采风,使我们初步了解一些民族民间音乐的原生状态,使我们能更直接地体验民族民间音乐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让我们丰富和提高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的知识。同时在采风过程中培养我们敢于克服困难,独立工作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民族特色

为期5天的贵州采风活动已经结束了。临行前我们每个人都怀着美好的憧憬,旅程结束后,细细品味,也有很多值得我们珍藏的地方。跟着导游,一路往贵州走,南丹、荔波、西江、岜沙、肇兴,都印上了我们的足迹。

<一>、白裤瑶

第一天早上8点我们从学校出发前往南丹,经过7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了南丹,然后前往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了解白裤瑶的节庆仪式、民族歌舞、染织工艺,谷仓和各式民居等。我们到了白裤瑶博物馆看到白裤瑶族人的热情,她们在门口给我们唱了歌,白裤瑶有个习俗,就是在进去博物馆之前要喝一杯

玉米酒,喝了这杯酒,就等于接受了他们的祝福。进去之后我们根据墙上的照片,绘画,和解说员的解说了解了一些白裤瑶人们的生活文化等。之后,白裤瑶的村民们还给我们表演了打铜鼓、打陀螺、吹牛角、吹拉利、吹木叶,女人织布、纺纱、画裙相关的舞蹈,我们还参与了瑶民打陀螺民族娱乐活动,同学们屡试不爽。

白裤瑶的音乐多与鼓为主。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常见的神器,白裤瑶的铜鼓表演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演奏时把铜鼓悬挂起来,演奏时每面铜鼓由两个鼓手组成,前面的鼓手持鼓槌敲击铜鼓,主要敲打在鼓面上,两拍都打在鼓心,后面的鼓手则拿木桶对着铜鼓的底口,配合作前面的鼓手击作前后运动摇气,增加共鸣并将声波冲回鼓中,使鼓声发出带波浪起伏样的声音,声音浑厚深沉,能传远处的声音。舞者(十几到几十人)围着铜鼓,随着铜鼓的鼓点节奏起舞。在南丹白裤瑶地区有200多面的铜鼓,过去的铜鼓一般都属于集体所有(家族),铜鼓还分有公母,我们在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里看到的应该是母的。过去,为了安全,铜鼓一般都藏在山里,不像现在都放在家里供奉起来。现在一般经济过得去的人家都会购置铜鼓,作为精神寄托上的一件重大事情来对待,并作为传家宝一样传给子孙后代。

…… …… 余下全文

篇八 :采风报告

民族艺术采风实习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民族艺术采风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10月12日~10月27日

实习地点:贵州苗寨,云南丽江

实习目的:

10月12日我们一起坐上了开往贵州的火车开始了这次的采风之旅,我们分别去了镇远古镇,千户苗寨,黄果树瀑布,云南丽江,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其中最有特点的应该是千户苗寨和丽江古城了。

实习内容: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

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

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

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有远

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

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

具有极高水平。西江是一

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

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

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

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

牯藏节、苗年,闻名四海,

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

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

采风报告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西江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这里现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汉语言文字,尽管汉语言是西江苗族与外界交流的必备语言工具,但苗族之间的语言交流仍然使用传统的苗语。也是重要的苗族之一,这也是黔东南的重要的代表之一。

西江苗寨的建筑有以下特点:

1、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这种建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建筑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苗族最早的文明发源于长江中下游一带,西江苗族就是传承了这种古老的建筑风格。20xx年,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