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报告

时间:2024.4.27

民族艺术采风实习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民族艺术采风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10月12日~10月27日

实习地点:贵州苗寨,云南丽江

实习目的:

10月12日我们一起坐上了开往贵州的火车开始了这次的采风之旅,我们分别去了镇远古镇,千户苗寨,黄果树瀑布,云南丽江,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其中最有特点的应该是千户苗寨和丽江古城了。

实习内容: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

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

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

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有远

近闻明的银匠村,苗族银

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

具有极高水平。西江是一

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

文化完整的地方,是领略

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

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

牯藏节、苗年,闻名四海,

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

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西江苗族是黔东南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主要居住的是苗族的“西”氏族。

采风报告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这里的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不但典型,而且保存较好。西江苗族过去穿长袍,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西江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中部方言的北部次方言,这里现使用的文字是通用的汉语言文字,尽管汉语言是西江苗族与外界交流的必备语言工具,但苗族之间的语言交流仍然使用传统的苗语。也是重要的苗族之一,这也是黔东南的重要的代表之一。

西江苗寨的建筑有以下特点:

1、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这种建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距今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建筑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苗族最早的文明发源于长江中下游一带,西江苗族就是传承了这种古老的建筑风格。20xx年,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西江吊脚楼结构严谨,建筑工匠巧妙运用力学原理,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构成了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

这种建筑看似上实下虚,但牢实坚固,非常实用,

采风报告

在建筑学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采风报告

采风报告

3、一栋栋的吊脚楼沿山坡

依次第上,上千栋吊脚楼相连

成片,形成一个整体的环形,

形成了单个吊脚楼所不具备的

视觉效果。吊脚楼群与周围的

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

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使

得西江吊脚楼具有很高的美学

价值。

4、西江苗族将吊脚楼建在

斜坡上,将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的平地用于耕作,反映了苗族居民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民族心理,在我国当前人多地少的形势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5、西江苗族在建房时,对发墨、中柱、正梁有一套讲究和禁忌,特别是上梁的祝辞和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因此,苗族的吊脚楼不但具有较好的美学和建筑学价值,而且还是苗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者。

除了吊脚楼外,风雨桥也是西江千户苗寨的重要建筑之一。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西江以前有风雨木桥,主

要有平寨通往欧嘎的平寨风雨桥和南贵

村关锁整个西江大寨风水的南寿风雨桥。

苗寨千户灯夜景

西江千户苗寨夜景更为璀璨、迷人

了。每到黄昏时分,千家万户就亮起了各

自家的灯。随着天色越来越暗,西江千户

苗寨变成了灯的海洋,可以看到苗寨呈现那牛头的形状,摄友们陶醉在美景面前,唯有不停的按下快门。

苗寨歌舞文化

到西江苗寨,有个重要环节不能错过,

就是在大广场上欣赏苗族的姑娘小伙们的

歌舞表演。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场的当地苗

族青年男女表演的苗族歌舞节目,虽然已有

点商业化的感觉,但苗族人自己表演的歌舞

节目还是有当地的色彩,华丽的服饰,欢快的歌舞都和美丽的爱情故事都能使你

采风报告

更加了解苗族人民!有苗族古歌演唱,非常原生态,演唱者全是寨中的老人,用苗族古语演唱其史诗般宏大的古歌(苗族古歌有四部分,涵括万物起源、天地洪荒及辛酸迁徙史等)能就此传承下去,也是一大功德。要是运气好,遇到特别活动或是有重要人物出现,还是能够看到掌坳的铜鼓舞、方祥的高排芦笙、反排的木鼓舞等。

丽江古城

丽江,历史文化遗存众

多。较著名的有丽江七大寺

即文峰寺、福国寺、普济寺、

玉峰寺、指云寺、兴化寺、

灵照寺及北岳庙、白沙古建

筑群、三圣宫、龙泉寺??

从中可见中原文化和地方民

族文化的结合以及藏族文化

的特征影响。 丽江同时荣戴

国家级丽江玉龙雪山风景名

胜区桂冠。景区内含有建于

南宋的丽江古城及众多的古建寺观;有海拔5596米雄秀的玉龙雪山;有世界著名的最深最险的虎跳峡;有号称“万里长江第一湾”的石鼓;高山植被、丹霞地貌奇观为主的老君山、黎明等一带大面积的地质景观??。 此外,丽江还有以纳西族为主体,白、僳僳等十余种少数民族,奇异多采的民族风情和文化。 丽江,还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有“东方瑞士”的誉称。丽江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居于青藏高原南端、横断山脉向云贵高原北部云岭山脉过渡的衔接地段,兼有两种以上地形特征。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峡、草甸、平坝相结合的地貌特征及自然景观资源,同时气候变化显著。丽江历史悠久,很早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是我国古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

丽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西南交通贸易大动脉南方“丝绸之路”和由西藏入境的“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两条古道既是中原至东南亚的南来北往的贸易通道,又是沟通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影响的传送渠道。 丽江是纳西族的家园,是我国唯一的一个纳西族自治县,同时还居住着白、彝、僳僳、普米族等少数民族。 丽江的文化以开放、大方、兼容并蓄为重要特征。纳西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并延续保持下来的东巴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枝璀璨的奇葩,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主要记载符号“东巴文”,共1400多个单字,被誉为世界

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的东巴经书、舞谱、

采风报告

绘画、祭祀仪式都充分展示着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神奇异彩。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如画,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城中有水,山中有城,城山相融,山水一体,道路自由,街巷幽深,道旁河畔,垂柳拂水??。

古城区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自古以来是汉、藏、白、纳西等世族文化、经济交往的枢纽,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及军事战略要地。长期的民族交融、多种文化的汇交、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纳西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境内名胜古迹随处可见,自然景观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璀灿夺目。

音乐瑰宝丽江纳西古乐。纳西古乐是古城文化的灵魂与象征,是丽江古城一道典雅的风景。纳西古乐是唐宋以来的一些词牌和曲牌音乐。在洪武年间以后,这种音乐就陆续地传到了丽江。这种音乐在中原地区早已成为绝音,但自传至丽江后被广泛地传播开来,在乡村在小镇随处都听到这美妙的声音。纳西古乐保存至今,还有22个曲目,其中有的融进了纳西族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演奏风格。纳西古乐被中外学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称为“音乐活化石”、“和平之音”、“仙乐天音”。聆听纳西古乐使人真正感受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意境。

沪沽湖在丽江地区宁蒗县与四川省盐源县交界处,因湖泊南北宽而东西窄,形似曲颈葫芦而得名。湖面海拔2680米,面积51.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5米,最大水深93米,湖中有5个小岛、3个半岛。湖水清澈蔚蓝,沿湖村庄错落,四周青山环抱。湖西北部雄奇俊美的狮子山是当地摩梭人崇拜的格姆女神山。沪沽湖以美妙绝伦的湖光水色和奇特的民俗风情而著称于世,湖畔摩梭人至今还保留着母系大家庭及男不娶、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阿夏”婚姻形态。

沪沽湖,是由断层陷落而形成的高原湖泊。在云南省的湖泊中,深度仅次于抚仙湖,居第二位。整个湖泊,

状若马蹄,南北长而东西窄。

这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自然

环境破坏较小,水质纯净。晨曦

初露,湖水如染,一片金红;朝

阳徐徐上升,则为翠绿;待夕阳

西下,又成一片墨绿。风静时,

平滑若镜,积万顷碧玉;微风起

处,波光粼粼。湖泊周围山峦起

伏,东北,峭拔壁立的肖家火山,

高3787米;西北,状若雄师蹲踞

的格姆山高3755米。湖东,有条

山梁蜿蜒而下直插湖心,似条苍龙俯卧湖中汲饮甘泉,

采风报告

采风报告

形成沪沽湖上一个美丽的半岛,它几乎将广阔的湖面一分为二,半岛尖端与对岸相距仅2公里,成为湖面最狭窄的地方。沿湖村庄错落,田地丰饶,稻谷、玉米、燕麦、荞子相间,似给沪沽湖镶上了一条五彩花边,沪沽湖成了高原的鱼米之乡。

泸沽湖四周森林茂密,空气清新,由于人烟稀少,是目前全国范围内遭受人为破坏最轻、自然生态保护得最好的地方之一。由于无污染,泸沽湖水清澈透明,水质略甜,四周风景如诗如画,秀丽迷人。湖内有鲤鱼、细鳞鱼、泸沽裂腹鱼等。

沪沽湖内,有五个海岛,属云南宁蒗境内的有3个,其中两个较大;属四川盐源县境的两个。一般高出水面15至30米,大小各不相同。

东巴文是一种十分原始的

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

的角度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

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

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

符号图象,后来发明了纸,才把

这些符号图象写在纸上,成为东

巴文经典。由于东巴掌握这种文

字,故称东巴文。

纳西族创造了两种古文字,

而且至今还使用着这两种古文字,这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上的确是个奇迹。东巴文被称之为目前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东巴艺术品是指东巴在宗教祭

祀仪式中制作使用的木偶、面偶、泥

塑和各种竹木编扎品,造型独特,生

动逼真,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东巴雕塑艺术集中反映在木偶、

面偶、泥偶和木雕的制作上。用树木

雕刻成的木偶,是东巴在宗教仪式中

制作所用神鬼泥面偶时参考的模型,

已收集到三十多件。

东巴们都有一双具有艺术灵性的巧手,个个能雕会塑,所雕出的各种神木偶,有的似凝神沉思,有的像举手远眺,有的张口欲鸣,形貌古怪。东巴木偶则头戴法帽、胸挂神珠,端坐自如,轮廓粗犷,线条刚劲。


第二篇:云南采风报告


大理

大理全称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远在四千多年前,大理地区就有原始居民的活动。大理有“风花雪月”的美称,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海拔2090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自治州首府驻大理市下关,距昆明市338公里。自治州总面积达2945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7%,坝区面积占16.3%。东西最大横距达320多公里,南北最大纵距达270多公里。大理主要人文古迹旅游景点:崇圣寺三塔 ·云南驿古镇 ·巍山古城 ·白族村寨周城(扎染之乡) ·严家院 ·剑川木雕 ·千年白族村 ·云龙太极图 ·大慈寺火葬墓群 ·虎头山古建筑群规范化富贵花。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境内居住有彝、回、傈僳、苗、汉等民族。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民情,绚丽多姿多彩的民族婚礼,风趣的掐新娘活动,意味无穷的取乳名和抢名习俗,一驮谷子换一驮梨的古朴交易,简朴的回族葬礼,组成了特有的民族风俗“大观园”。云南白族有140多万人,80%居住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继电影《五朵金花》蜚声中外之后,白族姑娘个个被中外友人统称为“金花”,白族小伙则被称作“阿鹏”。金花、阿鹏们流传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从白文“山花碑”到现在还在演唱的三七一五句式的白族调和大本曲;有着各种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集市,如:绕三灵、栽秧会、三月街等。

白族妇女的衣饰堪称造型与色彩调配的艺术杰作。青年女性的衣饰,主要有头帕、上衣、领褂、围、长裤几个部分。上衣多用白色、嫩黄、湖蓝或浅绿色,外套黑色或红色领褂,右衽结钮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或深色短围腰,下着蓝色或白色长裤,或上下一体,色调一致,或衣、褂、裤、围腰各为一色,于多色块对比中求和谐。有的以嫩黄色上衣,配同样颜色的长裤,点缀大红丝绒的领褂,有的以湖蓝色或绿色上衣,配上黑色丝绒领褂,再以镶深色边、缀深色带的浅色围腰抬色,明快之中显素朴,秀艳之中见端庄,醒目大方,毫无细碎之感。

白族妇女的头饰比较华丽,往往与其上身穿着相映成趣。不同地区的白族妇女所戴头饰有不同特点。大理的妇女皆戴头帕,未婚者编独辫盘于顶,辫上多缠红白绒线,左侧垂有红白绒者多挽发髻,用线流苏;已婚腊大理市白族姑娘绣花服饰。

大理市白族中年妇女蜡染镶边服饰。染或扎染花布为头帕。洱海东部地区妇女爱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上簪子,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剑川的青年女子则喜戴小帽或布满玉兔银泡的“鼓钉帽”、“鱼属帽”之类;鹤庆一带的白族妇女所戴帽子像个大圆盘,形状别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各地妇女都爱佩戴耳坠,戴手钧镯。

“要得俏,一身孝”。尚白的白族,以白色作为服饰的基色(大理)。白族男子一般穿白衫、长裤、裹腿、草鞋、外罩黑领褂,或皮质或绸缎,质料考究,俗称“三滴水”,腰系兜肚,下著黑色或蓝色长裤。

“苍山绿,洱海清,月亮白,山茶红,风摆杨柳枝,白雪映霞红”,这正是婀娜多姿、飘然若舞的大理白族服饰的真实写照。白族服饰最明显的特征,是色彩对比明快而映衬协调,挑绣精美,有镶边花饰,朴实大方,充分反映了白族人民在艺术上的高度才能。白族男子服饰

差别较小,简洁朴实;妇女服饰悬殊较大,既鲜艳,又素雅华美,往往是上身和头饰比较花俏,而下身又较朴素;姑娘和小孩服饰比较艳丽,中老年服饰比较淡雅。

小孩服饰中的帽子,有绣花的狮子帽、虎头帽,兔子帽、老鼠帽、青 蛙帽、鸡冠帽、鱼尾帽、姑娘帽等,一般都钉上银饰物。一顶帽子往往要几十个工才做成。衣裤有僧衣,绣花口水兜,绣花撑腰,绣花围腰,绣花被风,连袜裤,绣花裹背。鞋子有绣花狮子头鞋、虎头鞋、猫头鞋、兔 子鞋、老鼠鞋、翅头鞋、船形鞋、蝴蝶鞋等。

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shangri-la)一词,意为心中的日月,英语发音源于康方言南路十语群体中甸的藏语方言。“香格里拉”一词早在一千多年以前藏文献资料中就有记载,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作“xamgyinyilha”意为“心中的日月”。香格里拉一词的含义与中甸县古城藏语地名“尼旺宗”相一致。后来,“香格里拉”这一词汇被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介绍引用后成为一个特有地名。另有动画、音乐等以此为名。

这里生活着藏、傈僳、汉、纳西、彝、白、回等13等种民族,他们团结和睦,在生活方式、服饰、民居建筑以及婚俗礼仪等传统习俗中,都保持了本民族的特点,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风情。“香格里拉”一词,是19xx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Lost Horizon")中所描绘的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是个有雪峰峡谷、金碧辉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庙宇、被森林环绕着的宁静的湖泊、美丽的大草原及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而迪庆却惟妙惟肖的拥有着詹姆斯· 希尔顿(James Hilton)书中描写的一切,更加巧合的是,“香格里拉”一词是迪庆中甸的藏语,为“心中的日月”之意,它是藏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环境和至高至尚的境界。迪庆高原就是人们寻找了半个世纪的“香格里拉”。

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只有圆寂的达赖喇嘛死后,在布达拉宫里把他的遗体修放在一座塔里,装饰这座塔就用去14万两黄金。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即享受火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生前作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 天葬寄托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天葬仪式一般都是在清晨举行的。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拉萨北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一般是不欢迎不被允许的人去观看的。因为这是藏族的秘密,应该保持尊重。

美丽的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族的葬礼,目前仍沿袭着传统的习俗。外界人不知“天葬”是怎么回事,觉得很神秘。其实,每个民族有自己特定的风俗,嫁娶婚丧,各自都有独特性。这正是世界丰富奇妙之处,没有什么可疑惑的。过去清政府派到西藏的官员就向西藏宣传土葬,甚至下令禁止天葬。这其实是企图利用行政手段干涉民族风俗习惯的拙劣做法,结果必然是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人的心理起着很大作用,已经形成的观念是无法随着一纸公文得以改变的,更何况这是当地人民的精神寄托。尤其是信仰宗教的人认为,天葬寄托一种灵魂升上“天堂”的愿望。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重视“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藏族广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做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态优雅。帮典——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帮典颜色,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

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头饰佩饰在藏装中占有重要位置,佩饰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讲究的还镶以金银珠宝、头饰的质地有铜、银、金质雕镂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宝。

丽江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与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位于东经100.25°北纬 26.86°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总面积20600平方公里。辖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共有69个乡(镇) 4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10多万人。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民族,其中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傈僳族10.62万人

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佛教,道教以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具有多神信仰的性质。

东巴经是东巴念咏的经书,纳西语称为“东巴久”。东巴经书是东巴文化的书面载体,自然成为东巴文化的核心部分。其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因而被称为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东巴文有两种,一是象形文字,二是格巴文——对一些象形文字简化或再造而成一字一音的标音文字。19xx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丽江一带纳西族男子服饰与当地汉族相同,寒冬加穿羊皮披肩,中甸一带的穿大襟长衫,着过膝肥腿裤,腰系羊皮兜,扎绑腿。宁蒗、永宁、盐源、木里地区的男子,上穿短衫,下着长裤,宁蒗一带的男子还喜戴手镯,老人穿麻布无领长衫,外加青布坎肩,系腰带。近几十年来穿藏服者渐多。

纳西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丽江纳西族妇女穿长过膝、宽腰、大袖的大褂,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披羊皮披肩。宁蒗纳西族妇女穿短衫,下系长可及地的百褶裙,披羊皮,裹青布头巾,戴金、银、玉、石等制作的耳环和手镯,并喜欢束“羊皮带”或“围腰带”。羊皮带用棉布制成,每根长约四尺半,宽约二寸,使用时必须是成对的。围腰带非常精致,只有在节日才系。它是一对长约三尺、宽约两寸的棉布带子,上面绣有盆栽菊花、二龙戏珠等图案。永宁纳西族妇女用牦牛尾巴上的毛编成粗大的假发辫,再在假发外边缠上一大圈蓝、黑两色丝线,并将丝线后垂至腰部。

每逢节日,纳西族妇女都要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和披上她们最喜爱的服饰———七星披肩。这种披肩五彩缤纷,十分美丽。它是用整块的黑羊皮做成的,上部缝着6厘米的黑呢子边,两肩处有用丝线绣成的日月图案和依次排列的“七星”。人们称这种披肩为“披星戴

月”。它象征着纳西族妇女披星戴月地辛勤劳动。披肩既有装饰的作用,又非常实用。纳西族妇女劳动时,不习惯用肩挑,多是喜欢用背驮,因此披肩又可当垫肩使用。一物两用。

更多相关推荐:
采风报告模板

班级:姓名:学号:时间:毕业设计采风报告服装表演专业毕业设计采风报告时间:地点:目的:概要:关键词:指导教师:资料调查及收集方式:毕业设计效果图:主题:设计说明:(用文字和图片说明)灵感来源:(用文字和图片说明…

采风报告

采风实习报告1采风时间20xx年8月30日20xx年9月13日2采风地点西安洛阳太原平遥3带队老师马忠民短短十天的采风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这次采风不仅为我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素材也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在各个地点的采风中...

采风报告

采风报告,内容附图。

采风报告

采风报告院系音乐学院音乐系专业音乐表演年级20xx级学生姓名曹柳学号20xx09050215采风时间20xx51151220xx年5月一采风地点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二采风时间20xx年5月11日至5月12日三采风...

采风报告模板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采风实习报告姓名班级采风时间采风地点指导教师年月日一导语简明介绍采风调研的情况为正文做好铺垫如对调研的课题目的时间地点方式经过做简明介绍二正文分两部分一部分主要介绍采风调研的过程即所见重点文字...

采风写生课题研究报告-学生报告范本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采风写生报告)。长途跋涉,绕开一座座山,宏村——千呼万唤始出来。到达宏村,天色阴霾,伟岸的徽州群山,依偎在山下的小村,安静的,沉默的。层楼叠嶂,错落参差,高耸着的马头墙静静佇立,淳朴而…

采风报告

采风报告20xx年9月26日我们趁着这次难得的采风机会来到了中国唯一的舞蹈最高学府北京舞蹈学院来一睹它的风貌北京舞蹈学院位于北京海淀区风景秀丽的紫竹院公园北侧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专业舞蹈教育机构它始建于19xx年...

采风报告

省内采风报告怀着期待和兴奋的心情我们开始了省内采风之旅期间我们到过深圳中山佛山番禺开平和广州等令人难忘的城市通过这次采风不但扩宽了我的视野增长了见识还在过程中增进了友谊放松了身心更加重要的是增强我认识美和发现美...

桂林采风报告

采风报告时间20xx年3月26日20xx年4月7日地点广西桂林3月27日达阳朔3月28日兴坪古镇福利古镇3月29日自行车行印象刘三姐3月30日自由行阳朔公园徐悲鸿故居博物馆孙中山下榻处3月31日黄姚古镇4月1日...

艺术设计采风报告

难以忘记会泽采风现在的学生手中不能没有手机下课后的生活不能没有电脑更别说是早上早起看看书一切的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的人们不论男女都会愿意花很长的时间玩游戏甚至是玩线上#9@k牌也不愿意看看书或者是有空的时候多出...

采风报告

安徽采风实习考察报告姓名冯凯旋班级ZB环艺132学号20xx05022214课程名称采风实习指导教师岳璐日期20xx1025徽派建筑考察报告考察时间20xx年10月9日20xx年10月19日考察地点安徽黟县歙县...

采风实践报告

采风实习报告院系艺术学院班级装教091班姓名刘纪兵学号20xx0424302今年十一国庆前夕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业考察在这次考察中我们走过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名胜古迹先后参观河南博物院洛阳龙门石窟康百万庄园等等...

采风报告(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