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骨骼肌收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及单收缩的分析,获得该肌肉收缩的阈值。

2.了解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3.学习掌握刺激器和张力换能器的使用。

4.加强对神经和肌肉了解,熟练解剖。、

二.实验原理

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

  利用刺激器可诱发蛙的离体神经肌肉标本发生兴奋收缩现象,可利用适当的参数和图形,客观、详细、准确地描述收缩的生理过程与现象。

  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的阈上刺激时,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收缩的全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在一次单收缩中,肌峰电位的时程(相当于绝对不应期)仅1~2毫秒,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上百毫秒(蛙的腓肠肌可达100毫秒以上)。

2. 张力换能器

  换能器是一种能将机械能、化学能、光能等非电量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或装置,并线性相关。利用物理性质和物理效应制成的物理换能器种类繁多,原理各异。张力换能器是一种能把非电量的生理参数如力、位移等转换为电阻变化的间接型传感器,属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通常由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和其他附件组成。弹性元件采用金属弹性悬梁,可根据机械力的大小选用不同厚度的弹性金属。弹性悬梁的厚度不同,张力换能器的量程亦不同。两组应变片R1、R4及R2、R3分别贴于梁的两面。两组应变片中间接一只调零电位器,并用5~6V直流电源供电,组成差动式的惠斯登桥式电路(非平衡式电桥)输出电压值与应变片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即力的变化转换成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此电信号经过记录仪器的放大处理,就能描记出肌肉收缩变化的过程。

  实验时,根据测量方向将换能器用“双凹夹”固定在合适的支架上。但由于双凹夹在支架上移位不方便,很难在小范围内做出精细的移位;移位不当,可能引起标本的损伤和换能器的损坏。故现多采用“一维微调固定器”,由上下位置调节钮控制,可在小范围内(上下)精细的移位。这不仅方便了实验操作,也有利于前负荷的控制。测量的方向,即力与位移的方向,要与张力换能器弹性悬梁的前端上下移动的方向保持一致。使能量转换和线性关系良好,符合张力换能器设计与使用上的要求。一般张力换能器的调零电位器设计为暗调节,为了方便使用,其暗调节孔朝上,故张力换能器有暗调节孔的一面为上。

…… …… 余下全文

篇二 :骨骼肌的强直收缩实验报告

刺激参数对

骨骼肌

收缩的影响实验

专业:生物科学

班级:周三下午班

学号:13941202

姓名:张优

刺激参数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

一.实验内容

1.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2.肌肉兴奋-收缩时相关系(包括单刺激和频率递增刺激两种模式下肌肉兴奋与收缩时相关系)。

.实验原理

1.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运动神经元发放冲动的频率会影响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和收缩强度。由于肌锋电位时程仅1~2ms,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几百ms,因而骨骼肌有可能在机械收缩过程中接受新的刺激并发生新的兴奋和收缩。新的收缩过程可以与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过程发生总和。

2.当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可出现以这种总和过程为基础的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频率相对较低,总和过程发生于前一次收缩过程的舒张期,会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提高刺激频率,使总和过程发生在前一次收缩过程的收缩期,就会出现完全性强直收缩。通常所说的强直收缩是指完全性强直收缩。

3.骨骼肌电兴奋与收缩的时相关系原理:骨骼肌兴奋在前,收缩在后。即在神经冲动的作用下,骨骼肌首先产生动作电位,然后发生收缩。在一次单收缩中,动作电位时程仅数毫秒,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几百毫秒。收缩的时程比兴奋的时程大很多。

.实验装置

1.材料:青蛙一只

2.试剂:任氏液

3.器材:张力换能器(双凹夹和肌动器)、支架、玻璃针、镊子、手术剪、普通剪刀、神经剪刀、绳子、蜡盘、培养皿、胶头滴管、铜锌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电脑、电极线、引导肌电电极。

      

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装置图            肌肉兴奋-收缩时相关系实验装置图

…… …… 余下全文

篇三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一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孙芳   班次:7年制2班    组别:2  日期:2014/9/24   指导老师:沈建新

小组成员:XXX,YYY,ZZ

试验号和题目:一、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实验目的:1、了解并熟悉计算机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组成和基本使用方法

2、制备具有生理活性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3、观察记录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实验对象:蛙

实验药品与器材:任氏液;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蛙类手术器械,蛙捣毁针,保护电极,张力换能器,万能支架、连接导线等。

实验方法:

1、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1) 洗干净实验动物  2) 双毁髓::找到枕骨大孔处将刺蛙针刺入1-2mm,分别捣损脑组织和脊髓。3)剥制后肢,分离一侧后肢 4) 分离坐骨神经,穿线备用 5) 游离腓肠肌,肌腱结扎备用 6) 标本检验。

2、 连接实验装置:  将换能器的输出线接至BL-420F生理记录装置的1通道,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输出通道。然后把制备好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棉线的另一端接在张力换能器上,将坐骨神经通过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刺激输出通道,而腓肠肌肌腱端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簧片相连,保持适度松紧并与桌面垂直。

3、 2、实验记录:开机后进入实验  先用单刺激,找出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然后固定最适刺激强度,用连续单刺激,找出出现完全强直收缩时的最小刺激频率。

实验结果:

1、 刺激强度与肌肉的收缩关系实验

图1  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A.肌肉收缩强度(右侧为标尺);B.刺激标记(单位为V)

图片中,在低于0.090V的电压刺激时,肌肉不发生收缩,说明在较低的电位刺激时,并不能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而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用0.095V电压刺激的时候,蛙的腓肠肌收缩一次,表明神经接受刺激,兴奋沿神经传导至腓肠肌,引起腓肠肌肌膜电位发生变化,同时兴奋收缩,这说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阈电位为0.090-0.095V之间接近0.095V。随着刺激强度的不断增加,有较多的神经纤维兴奋,肌肉的收缩反应也相应逐步增大。当用0.135V以上的电压刺激时,肌肉的收缩强度不再随着电压的变大而变大,表明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最适刺激强度为接近0.135V(0.130V-0.135V之间)。

…… …… 余下全文

篇四 :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报告

人体机能学实验报告

姓名张立鑫2010221460专业临床二系年级2010班次4

     赵文韬2010221470日期2011831

     郑维金2010221473

       2010221475

【实验名称】  电刺激月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目的】

1.  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2.  通过电刺激蟾蜍的腓肠肌标本,观察电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3.  观察电刺激频率的变化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实验对象】

  蟾蜍

【实验药品和器材】

  任氏液、蛙类手术器械、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铁支架、肌槽等。

【实验步骤及方法】(详见书P.59.)

1.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2.  固定标本。

3.  仪器连接。

4.  BL-410的操作。

【实验结果】

文本框: 最大刺激文本框: 阈刺激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 …… 余下全文

篇五 :骨骼肌的单收缩与复合收缩 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与目的】

收缩是肌肉兴奋的外在表现。肌肉收缩有两种形式,即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给活的肌肉一个短暂的有效刺激,肌肉会发生一次等长或等张收缩,此称为单收缩。单收缩的全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其具体时间和收缩幅度可因不同动物和肌肉以及肌肉当时的机能状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蛙腓肠肌的单收缩共历时约0.12s,其中潜伏期约0.01s,收缩期约0.05s,舒张期约0.06s。若给肌肉相继两个有效刺激,且使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小于该肌肉单收缩的总时程,则引起肌肉的收缩可以总和起来,出现一连续的收缩,称之为复合收缩。当给肌肉一串有效刺激时,可因刺激频率不同,肌肉呈现不同的收缩形式。如果刺激频率很低,即相继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大于单收缩的总时程,肌肉出现一连串的在收缩波形上彼此分开的单收缩。若逐渐增大刺激频率,使后一个刺激总是落在前一个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的舒张期,肌肉则呈现锯齿状的收缩波形,称之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再增大

刺激频率使后一个刺激总是落在前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期,肌肉将处于完全的持续的收缩状态,看不出舒张的痕迹,称之为完全强直收缩。强直收缩的幅度大于单收缩的幅度,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当保持刺激的强度和作用时间不变时,肌肉的收缩幅度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观察刺激频率和肌肉收缩形式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机体在自然状态下肌肉的收缩形式、产生机制及其生理意义。

…… …… 余下全文

篇六 :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实验一  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2、了解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阈刺激的概念和意义。

   3、了解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的概念和意义。

实验原理

由许多肌纤维组成的腓肠肌在受到不同强度的刺激时引起不同反应。刺激强度过小时发生阈下刺激(subthreshold stimulus),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us)。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强度。

        肌肉组织对阈上刺激发生的单收缩的过程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同一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于神经-肌肉标本,根据刺激间隔与单收缩时程的关系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当同一强度的阈上刺激连续作用于标本时,根据后一收缩与前一收缩发生的时期关系可出现:强直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器材

蟾蜍,粗剪刀,玻璃分针,探针,木锤,镊子,培养皿,任氏液,娃板,保护电极,肌槽,张力转换器(100g),锌铜弓,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四 实验步骤

制作标本(观看视频):毁脑脊髓、下肢标本制备、腓肠肌标本制备、连接仪器。

(一)1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2打开电源,对蟾蜍腓肠肌进行单刺激,频率为1HZ,电压由0.1V逐渐增大到1.5V,记录下每次增大电压后的收缩力。每个电压下刺激3次,记录数据。

3将图表截下来并画出数据表格进行分析。

(二)1打开计算机软件中的模拟实验。

      2打开电源,对腓肠肌进行连续刺激,即使腓肠肌进行完全强直收缩。电压1.4V不变,频率由1HZ逐渐增加到12HZ,记录下每次增大频率之后的收缩力。

…… …… 余下全文

篇七 :实验 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 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执笔:喻金凤2011210316  组员:周潘2011210333  朱晓弘2011210338  周康华2011210332

    周荣2011210335

实验目的:1.掌握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2.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作方法;

          3.熟悉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活的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接受刺激发生反应,表现为骨骼肌收缩。

          单根骨骼肌纤维对刺激的反应具有“全”或“无”性质。蟾蜍的腓肠肌由许多肌           纤维组成,各条肌纤维的兴奋性高低不同,其收缩能力在阈上刺激内与刺激强度           成正比。

          刺激强度固定,若刺激的频率不同,肌肉收缩的形式也不同。当刺激间隔时间长           于肌肉的收缩总时程,可引起肌肉产生分隔的单收缩;当刺激间隔时间大于收缩           期而小于收缩期与舒张期之和时,则最后一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在前一收缩过程           的舒张期内,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当刺激间隔时间小于收缩期长度,则后一刺激           引起的肌肉收缩落在前一收缩过程的收缩期内,为完全强直收缩。

…… …… 余下全文

篇八 :不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实验   不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利用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并学会使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换能器。刺激神经会引起肌肉收缩,而肌肉收缩的形式,不仅与刺激本身有关,而且还与刺激频率有关。当刺激频率较小,刺激的间隔大于一次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时,肌肉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增大刺激频率,是刺激的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小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则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是刺激的间隔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则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关键词: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引言:此实验所用的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广泛,而且目前关于神经肌肉刺激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双通道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的发明也给广大的瘫痪病人带来了福音。这种以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肌肉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对病变神经及其支配的肌肉进行电刺激可以引起肌肉节律性收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与淋巴回流,延缓病肌的萎缩,有助于肌纤维的代偿性增生,促进神经兴奋和传导功能的恢复。

材料和方法

实验材料

1.    实验对象:蟾蜍

2.    实验工具:蛙板、锌铜弓、探针、粗剪刀、细剪刀、瓷碗、培养皿,尖镊子、玻璃分针

3.    实验试剂:任氏液

4.    实验仪器:铁支架、微调固定器、刺激输出线、肌动槽、张力换能器、RM6240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实验方法

1.    离体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2.    实验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