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海淀区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执行情况和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

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执行情况和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

——20##年11月23日在海淀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九次会议上

海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刘伯正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海淀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执行情况和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情况,请予审议。

一、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执行情况

20##年1月13日,海淀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推进“十一五”规划实施,区政府组织了对规划执行情况的年度评估,于20##年、20##年分别开展了规划中期、末期评估,对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重点任务实施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总结。在中期评估阶段,经海淀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对规划《纲要》中“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5%左右(改为“比‘十五’期末降低20.82%)”等内容做了规范性调整。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城市功能拓展区的发展定位,大力落实“新北京、新奥运”、“新跨越、新海淀”战略构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圆满完成奥运会、残奥会筹办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服务保障任务,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启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居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影响力大幅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区“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了两大类31个指标(其中调控性指标19个,预期性指标12个),指标完成率为92.6%(见附件),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水平始终处于北京市首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始终处于北京市前列,海淀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为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全面推进核心区建设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 …… 余下全文

篇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宜春市宜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也是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时期。研究制定并实施好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富裕人民生活、增强区域经济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宜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述区委、区政府战略意图,明确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导向性和约束性;是今后五年宜春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主要依据。

第一章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

第一节  “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回顾

   

“十五”期间,全区人民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坚持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区”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一、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十五”期间,我区经济总量迅速扩张,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经测算,20##年全区生产总值55亿元,按20##年不变价计算,比“九五”末增长66.9%,年均增长9.9%,高于“十五”计划0.9个百分点。财政收入2.1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9.3%,高于“十五”计划1.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亿元,比“九五”末增长46.6%,年均增长8%;外贸自营出口1128万美元,比“九五”末增长152.3%,年均增长20%。

二、产业结构逐步调整,经济结构趋向优化

“十五”期间,我区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注重构筑既能体现区域优势、又能相互协调发展的效益型结构体系,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构成比例由“九五”末的23:41.4:35.6调整为19.2:44.8:36.0,经济结构整体趋向合理。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同时得到进一步优化。在农村经济方面:优质农产品、良种畜禽和特种水产发展势头良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农业适应市场能力不断提高。20##年第一产业总值10.5亿元,按20##年不变价计算,比“九五”末增长31%,年均增长5.6%。在工业经济方面:以矿业、建材、机械制造、饮料和安全食品等重点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一大批改制重组和招商引资落户企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9.7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39.4%,年均增长19.1%。在第三产业方面:房地产、现代流通业、社区服务业等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尤其是旅游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年全区第三产业总产值19.8亿元,按20##年不变价计算,比“九五”末增长80.1%,年均增长10.1%。全区旅游总收入1.85亿元,比“九五”末增长340%,年均增长34.5%。

…… …… 余下全文

篇三 :赤峰市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赤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xx年至20xx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时期。科学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统一全市社会各界认识,动员和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基础

“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地区、各部门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国民经济摆脱了低速低效运行状态,实现了快速发展,为“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全市生产总值20xx年达到345.6亿元, 五年平均增长16.2 %,增速比“九五”时期提高7.8个百分点,高于规划目标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848元,五年翻了一番以 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1.3亿元,年平均增长40%,五年累计606亿元,一批重点项目相继投产,有效地支撑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达到 31.5亿元,年平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72元,年平均增长10.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17元,年平均增长 10.8%。

(二)以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线,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 牧业通过推进种养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设施农业面积逐年扩大,养殖业比重明显上升,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断提高。工业通过改革和调整,构建起新的产业框 架,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有效地发挥了优化结构、促进增长、增加就业的功能。在城市新区、工业园区和一批 重点小城镇建设的拉动下,城镇化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率由26.85%提高到33.2%,中心城市和9个城关镇生产总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40%以上。

(三)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加强。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五 年完成治理面积1543万亩,绿色屏障初具规模,生态环境整体趋于好转。水利建设力度加大,五年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3.5万亩,达到598万亩,农 牧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交通建设了出区跨省公路干道,改造了一批县际、旅游、通乡通村公路,启动建设了赤大、赤通高速公路和赤大白铁路,通行能力和通达水 平明显提高。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提高了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为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奠定了基础。

…… …… 余下全文

篇四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 (20xx年3月26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批准)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第一节 “十五”取得显著成就

第二节 发展形势和环境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三节 指导思想

第四节 战略目标

第五节 发展战略与实施步骤

第六节 五年发展目标

第三章 强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七节 构建循环型发展新模式

第八节 建设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体系

第九节 创新循环经济促进机制

第四章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第十节 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结构

第十一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十二节 发展都市农业和海洋产业

第十三节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民营经济

第十四节 优化市域产业布局

第五章 加快发展四大支柱产业

第十五节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高级化

第十六节 巩固发展现代金融业

第十七节 提高物流业的国际化水平 第十八节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第六章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第十九节 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第二十节 完善科技创新环境

第二十一节 健全多层次的创新体系 第二十二节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第七章 优先发展社会事业

第二十三节 加强人口调控和管理 第二十四节 继续优先发展教育

第二十五节 大力繁荣文化事业

第二十六节 加快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第二十七节 完善公共服务优先发展政策

第八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十八节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十九节 加强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建设 第三十节 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九章 统筹特区内外协调发展

第三十一节 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第三十二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十三节 推进全市一体化发展

第三十四节 提高城市管理和信息化水平

第十章 建设滨海生态城市

第三十五节 实行土地生态功能区划

第三十六节 完善土地供应调控机制

…… …… 余下全文

篇五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0xx年远景目标

泾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0xx年远景目标

纲 要

序 言

“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是“十一五”乃至今后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制定并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 “十五”时期回顾和总结

“十五”期间,全县回汉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要,紧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上级党委、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畜牧富县、工业兴县、旅游强县、开放活县”战略,着力培育草畜、旅游、劳务产业,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努力克服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事业日上,是经济发展较好、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较快的一个时期。

- 1 -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预计到“十五”末(20xx年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0750万元,年均增长13%,比“九五”同期高出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2455元(约303美元),比“九五”同期高出975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00万元,年均增长12.9%。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年均增长24.5%,超过了“十五”计划所确定的目标。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草畜、旅游、劳务”支柱产业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十五”期间,针对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民增收空间狭窄的现状,适时地进行了经济结构大调整,以“草畜、旅游、劳务”为主要内容的支柱产业的发展框架已全面形成并向纵深方向延伸,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九五”末(20xx年)的45:15:40调整到36:22:42。

…… …… 余下全文

篇六 :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宿州市委关于制定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系统总结了“十五”期间取得的成绩、经验体会及存在问题,客观分析了“十一五”时期我市面临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明确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认真制定了全面实现“两个跃升、一个崛起”的奋斗目标、战略重点和相关保障措施,是指导宿州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十五”计划的完成情况

“十五”期间,是宿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的五年,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团结奋进形象充分彰显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妥善应对宏观调控,努力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艰苦创业,克难奋进,在奋力崛起的道路上迈出可喜步伐。“十五”末,全市经济总量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8.6%;财政收入完成13.4亿元,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48亿元,年均增长15%。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城市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区域竞争力日益提升;工业化加速推进,宿州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国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加快发展的环境愈加有利;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招商引资规模五年翻了三番,大开放的氛围日益浓厚;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政治大局和谐稳定。总体看,“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五”时期是宿州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改革开放程度最深、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更多的五年,全市经济已经迈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进入了历史上最好时期。在诸多困难和挑战面前,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经验:一是牢固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和机遇意识,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不偏离,团结一致,坚韧不拔,奋力崛起。二是坚持把大开放作为奋力崛起的主战略,在主动融入中抢抓机遇,在参与互补中加快发展。三是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不动摇,锲而不舍抓好落实。强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兴市”战略,走出一条符合宿州实际、具有宿州特色的发展之路。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在维护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维护稳定。五是坚持不断加大投入,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为经济既快又好发展构筑坚实平台。

…… …… 余下全文

篇七 :国务院关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

分工的通知

国发[2006]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各直属机构: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确保《纲要》顺利实施,完成《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对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切实做好《纲要》实施工作,国务院决定按照职责分工将《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各部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分工原则

实现《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应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纲要》的顺利实施。

(一)明确政府职责和市场功能。充分体现政府与市场在《纲要》实施中的不同功能,对涉及需要政府履行职责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对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不作分解。

(二)落实责任主体。依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将《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同时,将耕地保有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三个约束性指标直接分解落实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三)突出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围绕科学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紧扣《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明确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并从规划、指标、法律、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进行落实,切实保障《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 …… 余下全文

篇八 :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背景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三)“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增强农业综合功能

(二)继续办好“九件实事”,推进农村全面发展

(三)深化城乡配套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三、优化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强化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二)突出重点领域,适度发展重化工业

(三)坚持扶优扶强,提升发展传统产业

(四)优化产业布局,发挥集聚效应

(五)提高整体水平,积极发展建筑业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服务功能

(一)以旅游国际化为突破口,加快发展大旅游产业

(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金融服务业发展

(三)促进商贸与物流业升级,打造物流中心、购物天堂

(四)扩大自身优势,着力拓展信息服务与软件业

(五)以市场化、专业化为导向,大力培育中介服务业

(六)以持续健康为基调,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七)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

五、构筑网络化大都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一)优化空间发展框架,构建合理的区域开发格局

(二)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三)加强统筹协调,加快五县(市)发展步伐

(四)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推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五)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资源要素支撑

六、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

(一)构建循环发展模式,推行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二)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进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合理利用

(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四)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机制

七、加快建设文化名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一)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名城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