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4.13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 集合的含义

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 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 列举法:{a,b,c??}

2)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的方法。{x?R| x-3>2} ,{x| x-3>2}

3)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 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 =-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BA?有两种可能

(1)A是B的一部分,;

(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 -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 B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 个真子集

例题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著名的艺术家 C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2.集合{a,b,c }的真子集共有 个

3.若集合M={y|y=x2 -2x+1,x?R},N={x|x≥0},则M与N的关系是

.

4.设集合A=??12xx??,B=?? xxa?,若A?B,则a的取值范围是

5.50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40 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31人, 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4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人。

6. 用描述法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点(含边界上的点)组成的集合M= . 7.已知集合A={x| x2+2x-8=0}, B={x| x2 -5x+6=0}, C={x| x2-mx+m2 -19=0}, 若B∩C≠Φ,A∩C=Φ,求m的值

二、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

1.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

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 无关);

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2.值域 : 先考虑其定义域 (1)观察法 (2)配方法 (3)代换法

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

(2) 画法 A、 描点法: B、 图象变换法 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 1) 平移变换 2) 伸缩变换

3) 对称变换

4.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5.映射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记作“f(对应关系):A(原象)?B(象)” 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 (1)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2)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3)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6.分段函数 (1)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 (2)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3)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补充:复合函数 如果y=f(u)(u∈M),u=g(x)(x∈A),则 y=f[g(x)]=F(x)(x∈A) 称为f、g的复合函数。

二.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

(1)增函数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 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 时,都有f(x1) >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 减区间. 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2) 图象的特点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

(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 定义法: ○ 1 任取x1,x2∈D,且x1<x2; ○ 2 作差f(x1)-f(x2); ○ 3 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 4 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 ○ 5 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 (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同增异减”

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 ,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8.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

(1)偶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2).奇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 1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 2确定f(-x)与f(x)的关系;

○ 3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 f(-x)-f(x) =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

注意: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

若对称,(1)再根据定义判定; (2)由 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

9、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 1) 凑配法 2) 待定系数法 3) 换元法 4) 消参法

10.函数最大(小)值(定义见课本p36页)

○ 1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 2 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3 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

.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其中n>1, 且n∈N* . ?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当n是奇数时 ,当n是偶数时,? ? ???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r a·s rr aa?? ),,0(Rsra??; (2)rs sraa?)( ),,0(Rsra??; (3) srraaab?)( ),,0(Rsra??.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 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注意

1~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a>1 0<a<1 定义域 R 值域y>0 值域y>0 在R上单调递增 在R上单调递减 非奇非偶函数 非奇非偶函数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

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

(1)在[a,b]上,)1a0a(a)x(fx???且值域是)]b(f),a(f[或)]a(f),b(f[;

(2)若0x?,则1)x(f?;)x(f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Rx?;

(3)对于指数函数 ???且,总有a)1(f?;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那么数x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 (a— 底数,N— 真数, 对数式)

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0>a,且1?a; 2 ??? log;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把使 成立的实数x叫做函数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 的零点就是方程 实数根,亦即函数 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 有实数根?函数 ?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 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1 (代数法)求方程 的实数根;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1)△>0,方程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 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第二篇: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 1 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 集合的含义 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 HAPPY 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 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 1) 列举法:{a,b,c……} 2)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的方法。{x∈R| x-3>2} ,{x| x-3>2} 3)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 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2 (3)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 =-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 A ? B 有两种可能(1)A 是 B 的一部分,(2)A 与 B 是同一集合。 ;

类型 定 义 由所有属于 A 且属 于 B 的元素所组成 的集合,叫做 A,B 的 交集. 记作 A I B 读 ( 作‘A 交 B’ ,即 ) A I B={x|x ∈ A,且 x ∈ B} . 韦 恩 图 示 性 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 属于集合 B 的元素所 组成的集合, 叫做 A,B 的并集.记作:A U B (读作‘A 并 B’,即 ) A U B ={x|x ∈ A,或 x ∈ B}).
A

设 S 是一个集合,A 是 S 的一个子集,由 S 中 所有不属于 A 的元素组 成的集合,叫做 S 中子 集 A 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 C S A ,即

x } CSA= {x | x ∈S, 且 ? A
B

A

B

S A

图1

图2



A I A=A A I Φ=Φ A I B=B I A AI B?A AI B?B

A U A=A A U Φ=A A U B=B U A AU B?A AU B?B

(CuA) I (CuB) = Cu (A U B) (CuA) U (CuB) = Cu(A I B) A U (CuA)=U A I (CuA)= Φ.

/ / 反之: 集合 A 不包含于集合 B,或集合 B 不包含集合 A,记作 A ? B 或 B ? A 2. “相等”关系:A=B (5≥5,且 5≤5,则 5=5) 2 实例:设 A={x|x -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 A?B,且 A≠ B 那就说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集, 记作 A 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 如果 A?B 同时 B?A 那么 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n n-1 有 n 个元素的集合,含有 2 个子集,2 个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运算 交 集 并 集 补 集

例题: 1.下列四组对象 能构成集合的是 下列四组对象, 1.下列四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 A 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B 著名的艺术家 C 一切很大的书 D 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个 2.集合{a,b,c }的真子集共有 2 3.若集合 M={y|y=x -2x+1,x ∈ R},N={x|x≥0},则 M 与 N 的关系是 . 4.设集合 A= { x 1 < x < 2} ,B= x x < a} ,若 A ? B,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5.50 名学生做的物理、化学两种实验,已知物理实验做得正确得有 人,化学实验做得正确得有 31 人, 人。 两种实验都做错得有 4 人,则这两种实验都做对的有 6. 用描述法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点(含边界上的点)组成的集合 M= . 2 2 7.已知集合 A={x| x +2x-8=0}, B={x| x -5x+6=0}, C={x| 2 2 x -mx+m -19=0}, 若 B∩C≠Φ,A∩C=Φ,求 m 的值 40

{

B(或

二、函数的有关概念
第 1 页 共 5 页


1.函数的概念:设 A、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 f, 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数 x, 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 f(x)和它对 应,那么就称 f:A→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 ∈A.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 x 的值相 对应的 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 1.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 x 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 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 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 x 的值组成的集合.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 关) ;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见课本 21 页相关例 2) 2.值域 : 先考虑其定义域 (1)观察法 (2)配方法 (3)代换法 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 (x∈A)中的 x 为横坐标, 函数值 y 为纵坐标的点 P(x, 的集合 C, y) 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 C 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 y=f(x),反过来,以满足 y=f(x)的 每一组有序实数对 x、y 为坐标的点(x,y),均在 C 上 . (2) 画法 A、 描点法: B、 图象变换法 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 1) 平移变换 2) 伸缩变换 3) 对称变换 4.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5.映射 一般地,设 A、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 f, 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x,在集合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 y 与之 对应,那么就称对应 f:A → 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映射。记作“f (对应关系) :A(原象) → B(象) ” 对于映射 f:A→B 来说,则应满足:

(1)集合 A 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 B 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2)集合 A 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 B 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3)不要求集合 B 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 A 中都有原象。 6.分段函数 (1)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 (2)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3)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补充:复合函数 如果 y=f(u)(u∈M),u=g(x)(x∈A),则 y=f[g(x)]=F(x)(x∈A) 称为 f、g 的复合函数。 二.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 (1)增函数 设函数 y=f(x)的定义域为 I,如果对于定义域 I 内的某个区间 D 内的任 意两个自变量 x1,x2,当 x1<x2 时,都有 f(x1)<f(x2),那么就说 f(x)在区间 D 上是增函数.区间 D 称为 y=f(x)的单调增区间. 如果对于区间 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x1,x2,当 x1<x2 时,都有 f(x1) >f(x2),那么就说 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 D 称为 y=f(x)的单调 减区间. 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2) 图象的特点 如果函数 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 y=f(x)在这 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 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 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 (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 定义法: 1 ○ 2 ○ 3 ○ 4 ○ 5 ○ 任取 x1,x2∈D,且 x1<x2; 作差 f(x1)-f(x2); 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 定号(即判断差 f(x1)-f(x2)的正负) ; 下结论(指出函数 f(x)在给定的区间 D 上的单调性) .

(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 (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复合函数 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 u=g(x),y=f(u)的单调性密 切相关,其规律: “同增异减” 注意: 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 ,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 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8.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 (1)偶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 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 x,都有 f(-x)=f(x),那么 f(x)就叫做偶函数. (2) .奇函数
第 2 页 共 5 页


一般地,对于函数 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 x,都有 f(-x)=—f(x),那 么 f(x)就叫做奇函数.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1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 ○确定 f(-x)与 f(x)的关系; 3 ○作出相应结论:若 f(-x) = f(x) 或 f(-x)-f(x) =

(3) y = x ? 1 ? 2 x

(4) y = ? x 2 + 4 x + 5

6.已知函数 f ( x ? 1) = x 2 ? 4 x ,求函数 f (x), f (2x+1) 的解析式 7.已知函数 f (x) 满足 2f (x) + f (?x) =3x+4,则 f ( x ) = 。

8.设 f (x)是 R 上的奇函数,且当 x ∈ [0, +∞ ) 时, f ( x) = x(1 + 3 x ) ,则当 x ∈ (?∞, 0) 时 f (x) = 0,则 f(x)

f (x)在 R 上的解析式为
9.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⑴ y = x2 + 2x + 3 ⑵ y = ? x2 + 2x + 3 ⑶ y = x2 ? 6 x ?1

是偶函数;若 f(-x) =-f(x) 或 f(-x)+f(x) = 0,则 f(x)是奇函数. 注意: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 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 (1)再根据定义判定; (2)由 f(-x)±f(x)=0 或 f(x)/f(-x)=±1 来判定; (3) 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 9、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 1) 凑配法 2) 待定系数法 3) 换元法 4) 消参法 10.函数最大(小)值(定义见课本 p36 页) 1 ○ 2 ○ 3 ○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

10.判断函数 y = ? x 3 + 1 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11.设函数 f ( x) = 1 + x 判断它的奇偶性并且求证: f ( 1 ) = ? f ( x ) . 1? x2 x
2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 根式的概念: 一般地, 如果 x = a , 那么 x 叫做 a 的 n 次方根, 其中 n >1, * 且n∈N .
n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 的任何次方根都是 0,记作 n 0 = 0 。 当 n 是奇数时, a = a ,当 n 是偶数时, n a
n n n

? a ( a ≥ 0) =| a |= ? ? ? a ( a < 0)

如果函数 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 数 y=f(x)在 x=b 处有最大值 f(b); 如果函数 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 数 y=f(x)在 x=b 处有最小值 f(b); 例题: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⑴y=
x 2 ? 2 x ? 15 x+3 ?3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a
a

m n

= n a m (a > 0, m, n ∈ N * , n > 1)
= 1 a
m n



m ? n

=

1
n

x ?1 2 ⑵ y = 1? ( ) x +1

a

m

(a > 0, m, n ∈ N * , n > 1)

0 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 0,0 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a · a = a
r r r+s

2.设函数 f ( x ) 的定义域为 [0,1] ,则函数 f ( x 2 ) 的定义域为_ _ 3.若函数 f ( x + 1) 的定义域为 [ ?2 , 3] ,则函数 f (2 x ? 1) 的定义域是
? x + 2( x ≤ ?1) 4.函数 f ( x) = ? x 2 (?1 < x < 2) ,若 f ( x ) = 3 ,则 x = ? ?2 x( x ≥ 2) ?

(a > 0, r , s ∈ R) ;
(2) ( a ) = a
r s r rs

(a > 0, r , s ∈ R) ;
(3) ( ab) = a a
r s

5.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⑴ y = x2 + 2 x ? 3 ( x ∈ R)

⑵ y = x 2 + 2 x ? 3 x ∈ [1, 2]

(a > 0, r , s ∈ R) .
第 3 页 共 5 页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 y = a ( a > 0, 且a ≠ 1) 叫做指数函数, 其中 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 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 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a>1 0<a<1
x
6 6 5 5

幂值

真数

a b = N ? log a N = b
底数 指数 对数 (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 a > 0 ,且 a ≠ 1 , M > 0 , N > 0 ,那么: 1 ○

4

4

3

3

2

2

1

1

1

1

-4

-2

0
-1

2

4

6

-4

-2

0
-1

2

4

6

定义域 R 值域 y>0 在 R 上单调递增 非奇非偶函数 函数图象都过定 点(0,1)

定义域 R 值域 y>0 在 R 上单调递减 非奇非偶函数 函数图象都过定 点(0,1)

2 ○ 3 ○

log a ( M · N ) = log a M + log a N ; M log a = log a M - log a N ; N log a M n = n log a M (n ∈ R ) .
log c b log c a
( a > 0 ,且 a ≠ 1 ; c > 0 ,且 c ≠ 1 ; b > 0 ) .

注意:换底公式

log a b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 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 ( 1 ) 在 [a , b] 上 , f ( x ) = a x (a > 0且a ≠ 1) 值 域 是 [f (a ), f ( b)] 或 (1) log a m b n =

1 n (2) log a b = . log a b ; m log b a

[f (b), f (a )] ; (2)若 x ≠ 0 ,则 f ( x ) ≠ 1 ; f ( x ) 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 x ∈ R ;
(3)对于指数函数 f ( x ) = a x (a > 0且a ≠ 1) ,总有 f (1) = a ;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a = N (a > 0, a ≠ 1) ,那么数 x 叫做以 a 为 . .
x

(二)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 y = log a x (a > 0 ,且 a ≠ 1)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

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
都是形式定义, 注意辨别。 如: 注意: 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 ○

y = 2 log 2 x , y = log 5 x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
5

2 ○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 a > 0 ,且 a ≠ 1) . 0<a<1
3 2.5 2 1.5

底 N 的对数,记作: x = log a N ( a — 底数, N — 真数, log a N — 对 . 数式) 说明:○ 注意底数的限制 a > 0 ,且 a ≠ 1 ; 1 2 ○ 3 ○

2、对数函数的性质: a>1
3 2.5 2 1.5

1
-1

1

1
1

1

0.5

0.5

a x = N ? log a N = x ;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0

- 0.5

1

2

3

4

5

6

7

8

-1

0

1

-0.5

1

2

3

4

5

6

7

8

log a N

-1

-1

- 1.5

-1.5

-2

-2

- 2.5

-2.5

两个重要对数: 1 ○ 常用对数:以 10 为底的对数 lg N ; 2 ○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e = 2.71828L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ln N .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定义域 x>0 值域为 R 在 R 上递增 函数图象都过 定点(1,0)

定义域 x>0 值域为 R 在 R 上递减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 (1,0)

第 4 页 共 5 页


(三)幂函数 1、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 y = x ( a ∈ R )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 α 为常数. 2、幂函数性质归纳.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 (2)α > 0 时, 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 并且在区间 [0,+∞) 上是增函数. 特
α

y = f ( x) 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1 ○ 2 ○ (代数法)求方程 f ( x ) = 0 的实数根;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y = f ( x ) 的

别地, α > 1 时, 当 幂函数的图象下凸; 0 < α < 1 时, 当 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3) α < 0 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 (0,+∞) 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 当 x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 y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 y 轴正半轴,当 x 趋于 + ∞ 时,图象在 x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 x 轴正半轴. 例题: 1. 已知 a>0,a 0,函数 y=a 与 y=loga(-x)的图象只能是
x

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y = ax 2 + bx + c ( a ≠ 0) . (1)△>0,方程 ax + bx + c = 0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 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

(2)△=0,方程 ax + bx + c = 0 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 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2

(

)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无交点, (3) △<0, 方程 ax + bx + c = 0 无实根, 二次函数无零点. 5.函数的模型
2

收集数据

画散点图
不 符

2.计算: ① log 3 2 =
log 27 64
1 3

;② 2 4+ log 3 =
2
4 3 1 2

; 25 =

1 log 5 3

27 + 2 log 5 2

=

;
实 际



选择函数模型

③ 0.064? ? (? 7 ) 0 + [(?2)3 ]? + 16 ?0.75 + 0.01
8

求函数模型

3.函数 y=log 1 (2x -3x+1)的递减区间为
2

2

4.若函数 f (x) = loga x(0 < a <1) 在区间 [a, 2a]上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 3 倍,则 a= (1)求 f (x) 的定义域(2)求使 f ( x ) > 0 的 x 的取值范围 5.已知 f ( x) = log 1 + x (a > 0且a ≠ 1) ,
a

检验 符合实际 用函数模型解释实际问题

1? x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y = f ( x )( x ∈ D ) ,把使 f ( x ) = 0 成立的实 数 x 叫做函数 y = f ( x )( x ∈ D )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 y = f ( x ) 的零点就是方程 f ( x ) = 0 实数根,亦即 函数 y = f ( x ) 的图象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 f ( x ) = 0 有实数根 ? 函数 y = f ( x ) 的图象与 x 轴有交点 ? 函数
第 5 页 共 5 页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课时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2.一般的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20xx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对于...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知识点总结

二、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1???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3)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考点、题型汇总

家教资料集合与函数专题复习集合与函数知识点讲解1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如集合AxylgxByylgxCxyylgxABC中元素各表示什么2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考点、题型汇总

家教资料集合与函数专题复习集合与函数知识点讲解1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如集合AxylgxByylgxCxyylgxABC中元素各表示什么2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

新课标高一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一立体几何初步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棱柱定义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类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ABCDEABCDEAD几何特征2棱锥定义体分类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PABCDE几...

20xx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xx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一指数函数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xna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其中ngt1且nN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0aa0当n是奇数时ana...

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3元素的无序...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