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论文

时间:2024.5.9

中医基础理论与食疗

中医食疗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 结合现代营养学以研究食物对疾病治疗作用的一门学科。

中医食疗学认为, 食物与药物同样具备“ 寒” 、“ 热” 、“ 温” 、“ 凉” 四性。只是食物的区分更笼统些, 一般就分“ 寒凉” “ 温热” 以及“ 平” 。这一“ 平” 性的特性, 既说明了这类食物不具备“ 寒凉” 和“ 温热” 的特质, 长期食用不会产生“ 寒象”和“ 热象”是这类食物可长期服用的原因。 中医学就是根据服食后对机体的反映来确定其性质, 也说明中医食疗学中的平衡饮食中这类食物应占多大比例, 如谷类食物属平性, 因此, 谷类食物在我国饮食中占重要比例, 现代营养学认为, 谷类主要含碳水化合物, 而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摄入的55%—65%。一是补益脏腑。中医主张对体质虚弱和慢性虚弱的患者, 可用血肉有情之品来滋补, 如鸡汤治虚劳, 羊肉汤治产后血虚等。二是泻实祛邪。对某些邪实作祟的病证, 可选用相应的食物来泻实祛邪, 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如食滞患者, 可选用山楂以消食积; 脾虚水肿患者, 可食用薏苡仁粥以利水消肿。三是调理阴阳。一些食物的性味也有偏阴偏阳之不同, 中医食疗法正是利用食物性味之所偏,来达到调理阴阳, 维持阴阳平衡的目的。如牛肉、羊肉、狗肉甘温能扶助阳气, 可用于阳气虚弱, 畏寒肢冷的患者; 海参、甲鱼咸寒可养护阴精, 每用于阴精不足, 形体消瘦的病人。只要选用得当, 就能充分发挥中医饮食疗法的优势, 取得较满意的疗

效。

中医食疗学中认为属寒凉性质的食物主要是指蔬菜类及一部分海产品, 如白菜、菠菜、览菜、菱白、萝卜、番茄等。水产品中田螺、蚌肉、蛤蚜、规肉、文蛤、蟹、海带、海藻等。现代营养学认为上述蔬菜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相对高, 纤维素对肠道有刺激作用可促进排便。中医认为凡可导致泄泻的食物属寒性而上述提及水产品中属寒凉‘生质’大多属介壳类及肢节类食物。现代营养学认为, 这类食物中含甲壳素食用往往导致泄泻和胃肠痉挛。中医将遇寒而致冷痛泄泻属寒凉性质。可见, 凡食物中各类纤维素含量较高的食物, 中医食疗中属寒凉性质, 其具有通便、清热、生津止渴作用, 以解除中医辩证中发热、口渴、便秘、心烦等症状。中医食疗学中认为温热性质的食物主要有鹿肉熊掌、狗肉、羊肉、生姜、大蒜、韭菜、花椒等。从现代营养学来探讨这类食物的特点产热量高, 如每克羊肉能供热量千焦, 或含有辛辣素和挥发油等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液流速。这类物质食入人体后, 可产生足够的热能, 促进胃肠蠕动, 加速血液循环、兴奋组织。中医辩证中肢冷、冷痛等症寒象症状可得以改善二其各脏腑的功能低下的症状如畏寒、脉缓面色不华也可随之而减。当然各类属寒冷或温热’生质的食物, 除了与其各类纤维素含量有关外, 一定还与其它各类非营养素中的化学成份有关, 具体与哪类化学成份有关, 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其次, 营养学中矿物质与中医食疗中的性质也有关系。一般而言,单纯服用钙片可表现中医辩证中的热象, 如大便干结, 因此钙片的性质应是偏温, 而服用含镁之剂可导致泄

泻。中医辩证属寒象, 镁的性质应属寒, 但在食物中为什么有些食物含钙量很高。如海带含钙量达每百克毫克, 而海带的性质中医认为属寒凉, 这是因为海带中同时含有大量的粗纤维。中医对食物的险质确定是根据对人体的总反应,如海带中的纤维对人体影响大于钙对人体的作用。它的表现往往以纤维作用为主导表现为寒凉的性质。中医无论是药物和食疗, 都根据其治疗作用将食物和药物归纳为寒热温凉四性, 然后根据“ 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 的原则, 进行辩证论治或辩质食治, 中医的“ 证” 和“ 体质” 都有其实质的内涵, 而针对“ 证’ 进行治疗的寒热温凉药性和食性, 一定有其实质性内涵。

黄帝内经指出: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益精气。气、血、阴、阳有不足则为偏虚质。气虚体质人群平时常用粳米、大麦、栗子、马薯、蘑菇、黄豆、扁豆、山药、大枣、胡萝卜、苹果、菠萝、牛肉、兔肉、鲢鱼、鸡肉等。适合气虚体质者的菜肴有: 马铃薯烧牛肉、黄芪炖鸡、牛肉汤等。补气类食品易致气机壅滞, 食易碍脾胃, 影响食欲, 可酌配少许行气之品, 如陈皮、砂仁等。食疗方: 山药汤圆; 蒸鳝鱼猪肉; 半夏人参饼等。血虚体质人平时常用小红枣、酸枣、胡萝卜、松子、荔枝、龙眼肉、糖、桑葚子、黑芝麻、猪瘦肉、火腿、牛肝、甲鱼、海参、干贝、阿胶、菠菜等; 可搭配补气食物, 如山药、香菇、鸡肉等。较适合血虚体质的菜肴有: 山药炒猪肝、当归生姜炖羊肉、鱼米等。食疗方: 桂圆桑葚汤; 椒盐火腿; 酱醋羊肝;糖渍加味红枣等。阴虚体质人宜选用性平或微凉的食物, 如梨、西瓜、黄瓜、大白菜、甘蔗、百合、鲜

藕、黑木耳、银耳、山药、松子、鸭、甲鱼、牛乳、燕窝、猪肉皮、鸡蛋黄等。忌辛辣食物, 如火锅、涮羊肉之类最好不吃。食疗方: 冰糖五果羹; 兔肝菠菜汤; 桂圆参蜜膏等。阳虚体质人日常食物应以温性食物为主, 适合的菜肴有红烧带鱼、爆炒羊肉、鹌鹑蛋炒韭菜等。菜肴中可添加的佐料有干姜肉桂、茴香、丁香、花椒等。常用补阳类食物有核桃仁、黑枣、荔枝干、韭菜、鹿肉、羊肉、狗肉、牛鞭、海参、鳗鱼、雀肉、鹌鹑等。食疗方: 核桃仁粥; 羊肉丸汤; 韭菜炒鲜虾; 虾马童子鸡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健康和长寿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食疗与药膳在养生保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方面的功效正是其越来越受广大民众欢迎的原因所在。但当前食疗、药膳的应用多是照本宣科, 缺乏针对性, 而且价格较昂贵,因而还难以普及。食疗、药膳著作虽多, 但这些书本的内容多是以往文献的罗列, 缺乏深入的对制作工艺、作用机理及疗效的研究。美国公众对保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认可程度正在逐渐加强。在美国公众的传统理念中, 美国的草药一直属于不可登大雅之堂和不能被接受的“非科学”, 这种心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中医中药在美国乃至世界的应用和发展。中药和草药制剂要在目前和将来的临床应用中去其糟粕, 留其精华。尽管中医食疗的发展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但作为补充和替代医学的中医中药将会成为世界医学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二篇:中医基础理论小论文


中医养生与食疗

姓名:韦依林

学号:P101212208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班级:20xx级广告2班

成绩:

通过几周的学习,在老师的精彩讲评下,对中医的基础理论有了一定的理解。以前总是觉得中医玄之又玄,很神秘。现在觉得中医也是有它的一整套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如果能学通这套理论,就能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中医。中医不仅仅是简单的经验的积累,他也有自己内在的规律和道理。而学中医的过程也正是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和汉民族哲学思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现在的医学界,有些问题,中医能解决,西医就解决不了。说明了中医是有他的神奇之处的,尽管他内在蕴含的有些东西我们还不能很透彻地理解,但是他的神奇的疗效已经说明了一切,比一切解释更有力。以下就以中医养生与食疗谈谈我的认识。

古人在《内经》就有“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应四时而适寒温,和喜怒而安居处,书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之说。

中医养生学以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深厚底蕴,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绵延数千年而不衰,它博采众家精华,集各族各地域人民防病健身智慧为一体,揉和了我国儒、道、释及诸子百家的哲学观点,逐渐形成了一门充满生机的独立学科。中医养生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养牛理论、养生的社会现象及养生方法。中腻养生学理论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一元论、天人相应及整体恒动观等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形神共养,济词阴阳,谨慎起居,和调脏腑,动静适宜,养气保精,气血通调,养正祛邪,综合调理,因人、凶地、因时摄生诸原则。其所采取的养生手段与方法更是丰富多彩,别具特色。如橱摄精神、气功与导引、八段锦、人檄拳、易筋经、五禽戏等;针灸、按摩、推拿以及其他外治法,如拔火罐、割治、挑治、食养与食疗、食忌、顺应自然疗法、药养与药疔、日常的调护等。

中医不但讲究以合理地调配饮食来达到固气养精,供给五脏六腑正常运作的目的,还强调“因时养生”,顺应阴阳气化,讲究“五色入五脏”。

人们都说:药补不如食补。外国人也说:食物是最好的药物。如果有一种方法只要通过饮食调理,就能保养身体,祛除疾病,想必人人都想尝试。其实,这个方法早就有了,这就是我国传统的食疗养生法。

食疗不等同于药膳。食疗是研究养身保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一门学科,食疗是不加药物,药膳是食物加药物,是一种含有药物成分的膳食,使苦口的药物,变成美味的佳肴。药膳是在传统食疗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食物与药物相结合,运用传统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加工方法,制成的色、香、味、形俱佳,具有养身防病,治疗康复和益

寿延年的功效。药膳包括:药菜、药粥、药酒、药茶等。

食疗养生是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的季节选取具有一定保健作用或治疗作用的食物,通过科学合理的搭配和烹调加工,做成具有色、香、味、形、气、养的美味食品。这些食物既是美味佳肴,又能养生保健,防病治病,能吃出健康,益寿延年。

中国传统膳食讲究平衡,提出了“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的膳食原则。用现代语言描述就是,要保持食物来源的生物多样性,以谷类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要摄入足够的豆类及其制品;鱼、禽、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要适量。

而且,首先就从饮食的过程来说,饮食要“定时”,即三餐要有规律。规律的饮食能使脾胃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供给身体所需的养分。饮食也要“定量”,偏食和过量饮食都是不对的。正如《内经?素问》中提到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吃得太多会加重脾胃的负担,使脾胃超负荷地工作,使胃壁变薄,胃粘膜受到损伤。饮食也不可过于追求速度。饮食应当细嚼慢咽,充分发挥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从而减轻脾胃的负担,提高消化吸收的效率。同时,饮食也提倡“专致”。也就是说饮食要一心一意,不可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

其次,根据体质的不同来说,饮食的调配应当“因人制宜”,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特征进行不同的匹配,找出最适宜的养生饮食方案。人的体质可以划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淤血体质和过敏体质,不同体质的饮食注意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能够明确自身的体质类型,搭配以合适的饮食规划。

所谓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总结出的四季养生方法是科学的阐释。

首先,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春夏之际正是由寒转暖、大地回温、阳气聚敛之时,故调阳是顺应气节的养生之道。其次,夏季气候炎热,阳盛于外。根据五行学说而言,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故助心气而制肺气是顺应夏季特质特征的体现。再次,秋季气候转冷,阳气收敛阴气滋长,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阴气的逐渐强盛过渡。因此,秋季的饮食起居应当以“收阳”为主。接着,冬季气候严寒,草木凋零、万物潜藏,阴气极盛。人体的代谢也趋于缓慢。因此,冬季

养生之道,应着眼于一个“藏”字。冬季的养生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冬季也是进补的最好时机,以达到保阴潜阳的良好功效。

四季养生之道不可逆,我们应当遵循和顺应自然的规律,合理地调配饮食以达到四季不同的养生目标。

“五色入五脏”是根据五脏六腑的不同需求来划分的。五色是指赤青黄白黑,可以滋补心肝脾肺肾。人体作为一个内外统一的有机整体,通过五色和身体调和并顺应五态,就可以调整人的容颜和身体。

五色和五脏的结合对于我来说是新鲜而未曾触及过的知识。平时很难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我,通过学习也记住了日常生活中的食材经过颜色的区分也可以达到不同的功效。

总之,中医养生的宗旨为延年益寿,其理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强调病未发,防微杜渐;病即成,把握进退病痊愈,慎防劳复,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内涵。我经过一个学期对于中医基础理论和养生知识的初步学习和探索,也感觉获益良多。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许多不曾注意的饮食细节和习惯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虽然现今中医总体上仍有些弊病,但是并不影响中医一直被世人尊重和推崇,相信中医会在将来发展得更好。

更多相关推荐: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提纲绪论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是阐述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总结

绪论一中医学的科学属性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

骨伤专科人员培训个人总结单县中医院陈新华数年来的学习和临床,使我认识到,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两种医学分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对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角度和方法,也就是说中西医产生于完全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A1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本篇是从老师之授课讲稿论文著作毕业题词带教面授等方面选录整理而成内容极其丰富哲理非常深刻传道用心良苦篇中有反映老师对祖国医学无比酷爱及执着精神有显示老师发扬祖国医学的抱负构想及发挥中西医...

20xx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总结

20xx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考点精要1绪论一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治疗特点的医...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提纲绪论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是阐述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

一部分1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

中医基础理论 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1、中医的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2、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①《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成书时间:春秋战国贡献:中医理论体系确立的标志②《难经》:贡献:补充《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发…

中医基础理论要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要点总结1中医学是发祥和成熟于中国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传统医学2整体现念整体即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关于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完整性和...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总结报告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胃脘痛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xx年10月至12月湖南省湘潭县中医医院在八病室应用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

20xx年度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20xx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总结20xx年12月黔东南州中医医院护理部一基本情况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更好的发挥中医护理特...

中医基础理论总结(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