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复习总结

时间:2024.4.20

 第一章、绪论

1、       中医的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2、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①《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

 成书时间:春秋战国

贡献:中医理论体系确立的标志

    ②《难经》:贡献:补充《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发挥经络学说及针灸治疗理论,完善寸口脉诊的理论和实践。

    ③《伤寒杂病论》:中医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

                                 成书时间:东汉

                                 著书人:张仲景

                                 贡献: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

    ④《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集东汉以前药物学研究之大成,收录药物365种。

3、       辨证论治概念?

辨证论治,是指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根据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然后再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则和治法。

4、       证的概念?

是对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病理生理变化反应状态的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和病变趋势及转归等病理本质。

5、       病的概念?

是疾病的简称,是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理演变的一个完整的异常生命过程,常常有相对固定的临床表现。

6、       症的概念?

是患者的异常感觉和医生检查所发现的异常征象。

7、       诊治疾病时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两种方法。

8、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概念?

①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处于疾病的不同阶段,或患者的体质差异,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候,因而治法就不一。

②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证候,就可以采用相同的治法。

第二章、阴阳五行

1、阴阳的概念?

     阴阳:是指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2、阴阳属性的特征?

     ①阴阳的普遍性②阴阳的关联性③阴阳的相对性(⑴阴阳属性相互转化⑵阴阳无限可分性)

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①阴阳交合感应②阴阳对立制约③阴阳互根互用④阴阳消长平衡⑤阴阳相互转化

4、五行的概念?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五类物质要素及其运动变化。五行中的“五”指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类基本物质要素;“行”即运动变化。

5、五行的特性?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

     火的特征:”火曰炎土”,具有温热、升腾、明亮等

     金的特征:”金曰从革”,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

     土的特征:”土爰稼穑”,具有受纳、承载、生化等

     水的特征:”水曰润下”,具有滋润、向下、寒凉、闭藏等

6、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㈠、五行关系之正常━━━相生、相克及生克制化                           ①五行相生:生,即资生、助长、促进之意。                                 ②五行相克:克,有克制、制约、控制之意。

         

③  五行生克制化:制即克制,化即生化。是指五行之间相互化生,相互制约,化中有制,制中有化,相辅相成,从而维持相对平衡和正常的协调关系。

㈡、五行关系之异常━━━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

       ①五行相乘:相乘,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所胜一行的克制太过,从而引起的一系列异常相克反映。(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②五行相侮:相侮,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的一行的反向克制,又称“反克”、“反侮”。(土侮木,水侮土,火侮水,金侮火,木侮金)

③  五行母子相及:母子相及是五行相生关系的异常,包括母及子及子及母两种情况。

⑴  母及子:指五行中母的一行异常,影响到其子行,引起母子两行皆异常。其与相生次序一致。

⑵  子及母:指五行中 子的一行异常,影响到母行,引起母子两行皆异常。其与相生关系相反。

7、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㈠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适宜治则治法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培土生金法     滋水涵木法     金水相生法     益火补土法   

 (脾、肾)     (肾、肝)     (肺、肾)     (心、脾)

补脾养肝        通过补肾养肝    补肺来滋肾

泻肝即所以泻肾,泻心以泻肝

培土生金法:即补脾益肺法,是通过健脾益气而达到治疗肺气虚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肺脾两虚证。

滋水涵木法:即滋肾养肝法,是指通过滋肾阴而养肝阴、进而抑制肝阳上亢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

金水相生法:即补肺滋肾法,是指滋养肺肾之阴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肺肾阴虚证。

益火补土法:是指温肾阳以补脾阳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脾肾阳虚证。

㈡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适宜治则治法

抑强、扶弱

抑木扶土法     培土治水法     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故先实脾气”

抑木扶土法:即疏肝健脾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木旺乘土之证。

培土治水法:即温肾健脾法,是用温肾健脾或温运脾阳之药治疗水湿停聚为病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胀满之候。

佐金平木法:即泻肝清肺法,是清肃肺气以易肝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肝火偏盛,影响肺气清肃之“木火邢金法”证。

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未济、心肾不交之证。

8、

第三章、藏象

1、藏象概念?

     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征象,也包括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2、脏腑的分类和依据:五脏:心、肺、肝、脾、肾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女子胞

3、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4、五脏:

          ⑴心:①君主之官

                     ②生理特性:心为阳脏而恶热(心为阳脏,主一身阳气)

                     ③生理功能:心主血脉、心藏神(心主神明)

                     ④系统联系:心在志为喜、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心开窍于舌、心在液为汗

              <心之官则思><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⑵肺:①相傅之官

                     ②生理特性:肺为华盖、肺为娇脏,不耐寒热

                        ③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   主呼吸之气

                                                                         主一身之气

                                          肺主宣发肃降、肺主通调水道、肺朝百脉

                    ④系统联系:肺在志为悲、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开窍于鼻、肺在液为涕

               <肺为水之上源><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⑶脾:①仓癝之官

                    ②生理特性:脾气主升、脾喜燥恶湿

                          ③生理功能:脾主运化    运化水谷    、肺主统血

                                                                   运化水液

                        ④系统联系:脾在志为思、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其华在面、脾在窍为口、脾在液为涎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⑷肝:①将军之官

                    ②生理特性: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肝气升发、肝喜条达而恶抑郁

                    ③生理功能:肝主疏泄     促进血液和精液的运行和输布

                                                                                       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

                                                                                       调畅情志

                                                                                       调节生殖功能

                                       肝主藏血   贮藏血液

                                                       调节血量

                                                       防止出血

                    ④系统联系:肝在志为怒、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开窍于目、肝在液为泪

          ⑸肾:①肾为强作之官

                    ②生理特性:肾主蛰藏

                    ③生理功能:肾藏精    促进生长发育

                                                     促进并维持生殖功能

                                        肾主调节全身阴阳

                                        肾主水  对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的促进作用

                                                            肾的气化升清降浊作用

                                               肾主纳气

                      ④系统联系:肾在志为恐、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肾在窍为耳及二阴、肾在液为唾

               <腰为肾之府><先天之本><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5、六腑:⑴胆:①“中精之腑”、“中清之腑”、“清净之腑”

                          ②生理特性:胆气主升,胆为阳中之少阳,主少阳春生之气。

                           ③生理功能:贮藏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⑵胃:①“水谷之海”、“太仓”

                           ②生理特性:主通降、胃喜润恶燥

                           ③生理功能:主受纳水谷、主腐熟水谷

                ⑶小肠:①生理功能: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出焉>

                ⑷大肠:①生理功能:传导糟粕、吸收水分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主津>

                ⑸膀胱:①生理功能:贮存尿液、排泄尿液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⑹三焦:①孤府

                              ②生理功能:通行元气、运行水液

                              ③上,中,下三焦的生理功能特点:      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6、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  复习总结

     ⑷心与肾:①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中医基础理论  复习总结

     ⑼肝与肾:①精血同源:(肝肾同源)(乙癸同源)

中医基础理论  复习总结

     ⑽脾与肾:①先后天相互滋生②水液代谢

7、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⑴心与小肠:①手少阴心经②手太阳小肠经

     ⑵肺与大肠:①手太阴肺经②手阳明大肠经

     ⑶脾与胃:㈠结构: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

                      ㈡生理: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

                      ㈢①纳运相助:Ⅰ.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是脾主运化的前提。

                                              Ⅱ.脾主运化、消化食物,转输精微,为胃的继续受纳提供条件。

                                              Ⅲ.脾与胃密切配合,才能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将精微物质转化为气血输布于全身的生理功能。

                         ②升降相因:脾胃之气一升一降,相反相成,升降相因,既保证了饮食纳运功能的正常进行,又维持着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

                        ③燥湿相济:Ⅰ.脾属阴土,喜燥而恶湿。脾易生湿,得胃阳以制之,使脾不至于湿。

                                            Ⅱ.胃属阳土,喜润而恶燥。胃易化燥,得脾阴以制之,是胃不至于燥。

                                            Ⅲ.脾胃阴阳燥湿相济,相互为用,是保证纳运、升降协调的必要条件。

                  ㈣经脉:①足太阴脾经②足阳明胃经

     ⑷肝与胆:㈠结构:胆附于肝,以胆管相连,有经脉相互络属构

成表里关系。

                      ㈡经脉:①足厥阴肝经②足少阴胆经

                      ㈢生理:①促进消化:肝胆同主疏泄,共同发挥协助消化的作用。

                                   ②调节情志:   肝为将军之官,主谋虑

                                                          胆为中正之官,主谋断

                                                          肝气虽强,非胆不断

                                                          肝胆相济,勇敢乃成

     ⑸肾与膀胱:㈠结构:肾与膀胱有“系”(输尿管)相通。

                         ㈡经脉:①足少阴肾经②足太阳膀胱经

                         ㈢生理:①主尿液:尿液的生成、贮存和排泄。

                                               ???肾为水脏,膀胱为水腑。

8、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①形态:管腔性器官似腑,但不传化水谷,非腑。

     ②功能:“藏精气”似脏,但又非实质脏器,非脏。

     ③表里关系:无脏腑阴阳表里关系。

9、                   心???阳中之阳

     五       阳      肺???阳中之阴

                         肝???阴中之阴

     脏       阴      脾???阴中之至阴

                         肾???阴中之阴

第四章、精气血津液

1、精的概念?

     ①广义之精为人体一切有形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液和水谷

精微。

     ②狭义之精专指男女生殖之精。

2、①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②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

3、

㈠、气的概念?

     气是体内活力很强、运动不息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㈡、气的生成与脏腑的关系

   ①肺为气之主②脾胃为生气之源③肾为气之根

   ㈢、气的功能

   ①推动作用②温煦作用③防御作用④固摄作用⑤气化作用⑥营养作用

     “气化”:泛指通过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变化,在人体则包括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产生和维持,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的过程。

                 <气主煦之><血得温而行,得寒而凝>

    ㈣、气的运动

    ①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可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

     ②气的分类:⑴元气:

                       Ⅰ.定义: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Ⅱ.生成:元气根于肾,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化生。

                       Ⅲ.分布: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无处不到,作用于机体各部分。

                       Ⅳ.生理功能:   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推动、调节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⑵宗气:

                       Ⅰ.生成:宗气是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气和肺从自

然界吸入的清气相结合而成。

                       Ⅱ.分布:宗气积于胸中,贯注心肺之脉

                       Ⅲ.生理功能: 走息道以司呼吸

                                             贯心脉以行气血

                         ⑶营气:

                       Ⅰ.生成:营气是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中的精粹部分,并进入脉中运行全身。

                       Ⅱ.分布:营气运行于脉中,循脉运行全身,内入脏腑,外达四肢,终而复始,营周不休。

                       Ⅲ.生理功能:  化生血液

                                               营养全身

                         ⑷卫气:

                        Ⅰ.生成:卫气是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中“慓疾滑利“的部分。

                        Ⅱ.分布:卫气运行于脉外,不受脉道的约束,外而皮肤腠理,内而胸腹脏腑,布散全身。

                        Ⅲ.生理功能:   防御作用

                                                 温养作用

                                                 调节作用

4、津液:

  定义 :是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

其正常的分泌物。

   代谢:①胃:水谷之海②小肠主液③大肠主津④肺为水之上源

                 ⑤肝主疏泄⑥三焦是水液运行的通道⑦膀胱尿

                 ⑧肾为主水之脏

5、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㈠气与血的关系

    气属阳,主动、主温煦;血属阴,主静,主濡润。气与血的关系常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⑴气为血之帅:①气能生血②气能行血③气能摄血

    ⑵血为气之母:①血能载气②血能养气

㈡气与精的关系:①气能生精摄精②精能化气(精足则气旺,精亏则气亏)

㈢血与精液的关系:①津血同源②津血互生(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津枯血燥)

6、气与血的关系

7、气与津的关系:

第五章、经络

1、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

外、贯穿上下、传递信息的通路。

                             手太阴肺经

          手三阴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十     手三阳经      手少阳三焦经

 二                        手太阳小肠经

 经                        足太阴脾经

 脉     足三阴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阴明胃经

          足三阳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中医基础理论  复习总结

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更多相关推荐: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提纲绪论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是阐述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总结

绪论一中医学的科学属性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

骨伤专科人员培训个人总结单县中医院陈新华数年来的学习和临床,使我认识到,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两种医学分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对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角度和方法,也就是说中西医产生于完全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A1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本篇是从老师之授课讲稿论文著作毕业题词带教面授等方面选录整理而成内容极其丰富哲理非常深刻传道用心良苦篇中有反映老师对祖国医学无比酷爱及执着精神有显示老师发扬祖国医学的抱负构想及发挥中西医...

20xx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总结

20xx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考点精要1绪论一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治疗特点的医...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提纲绪论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是阐述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中医基础理论要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要点总结1中医学是发祥和成熟于中国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传统医学2整体现念整体即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关于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完整性和...

中医基础理论要点总结

目录目录0绪论中医基础理论要点总结1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2第二章藏象8第三章气血津液20第四章经络24第五章体质26第六章病因与发病27第七章病机31第八章养生与防治36绪论中医基础理论要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论述简答总结

脏象简答1胃的生理功能1受纳水谷受纳即是接受容纳之意胃主受纳水谷是指胃具有接受和容纳水谷的作用饮食入口经过食管进入胃中由胃加以接受和容纳并暂存于胃腑之中故胃有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之称2腐熟水谷是指胃将饮食物...

考研《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考点精要1绪论一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治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二中医学理论体...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之《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一)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之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一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之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一由医学教育网网友整理完成请广大执业药师考生参考希望对广大执业药师考试考生有帮助1中医...

中医基础理论总结(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