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时间:2024.4.27

统筹城乡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对我县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王铭惠 汪 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提出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这不仅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根本之举,更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需求。如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探索和破解农民增收问题,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对于有23.9万农业人口的镇安来说,解决占全县总人口84%的农民增收问题,是镇安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农民收入现状和特点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农村的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农民的收入逐步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类农村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日益凸现,农民收入呈现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农民收入的趋势看,收入总体水平逐步提高,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农业经营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特别是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扩大劳务输出、加快移民搬迁、鼓励进城务工等途径,农民收入总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数字显示,农民人均收入从20xx年的2470元增长到20xx年的3003元,增长21.6%。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与全国的平均水平5153元、全省的平均水平3438元仍有较大差距,与全市持平。

(二)从农民收入的构成看,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但增收途径不稳定,实现增收的基础比较脆弱,影响增收的不确定因素增加。随着农村工业、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劳务输出的扩大,二三产业生产要素加速融合,农村人口加

速流动,传统的农业职业重心已经逐步转移,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增收空间不断得到拓展,多渠道、多元化增收格局已初步形成,总体来说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劳务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渠道。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1382元,其中劳务收入1353元,占到纯收入的45.1%。劳务收入超过了农户家庭经营三大产业收入,成为农民最大的收入来源渠道,劳务收入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的步伐;二是家庭经营纯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农户家庭经营纯收入的1187元中,其中第一产业的纯收入895元,占75.4%,农村二三产业的纯收入占24.6%。在第一产业中,其中农业收入545元,林业122元、牧业227元。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是以第一产业的农林牧业为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三是政策性收入增加带动转移性收入增长。各项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在转移性收入中,农户退耕还林还草补贴增长69.2%,种粮补贴人均达到28元,政策性收入在转移性收入中占到80%,成为拉动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

(三)从农民收入的层次看,贫困阶层的脱贫步伐明显加快,但农村内部贫富差距日益加剧,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现。随着扶贫三项工程的开展,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结对扶贫方面取得明显成果,20xx年启动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22个,完成移民搬迁168户810人,解决了1.42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人口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住房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但贫富差距明显拉大,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按新的贫困标准计算,全县尚有近10万贫困人口,还有9774户农户仍居住着石板房;特别是地处高山深山偏远地区,且以从事传统农业生产为生的许多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在低水平状态,而超过5000元以上的农户仅占17%,最高的农户人均纯收入4万多元,人均收入差距非常明显。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一是土里刨“金”难度大。由于农业受市场、自然灾害的双重制约,近几年农产品市场相对过剩,市场价格低迷,对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影响较大;全县农民收入虽然在逐年增长,但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业内部增收动力不足、空间有限。人均1.2亩常用耕地中,仅能获得545元的纯收入,加上单家单户的耕作方式,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的情况下,要实现“土里刨金”的难度很大。

二是农民增收条件差。尽管县委、县政府近几年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开展了乡村公路、农电改造、人畜饮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改善了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现象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特别是全县10万人的困难人口,大部分都分布在农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公路、铁路建设的发展,又出现了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难度。

三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全县农业产业化企业普遍存在产业化程度低、整体规模小、产品深加工能力弱等制约因素。据调查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1230个(包括个体、私营企业),其中产值过100万元以上的企业15家,过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5家。科技含量低,经营规模小,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没有形成一条龙,使产业化企业规模效益不明显,对农村经济的拉动能力有限,对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要解决农民增收难题,必须从镇安的实际出发,统筹城乡发展,根据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掌握和运用农业发展的规律,去探索新思路新办法。

第一,是发挥“人”的优势,做好转移文章。富裕农民必须首先大幅度减少农民,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要做好转移文章,重点应在就地转移和易地转移上下功夫。一是把加快小集镇建设与转移劳动力相结合。小集镇的产业结构基本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农民进镇门槛、就业风险和生活成本较低,小集镇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因此,加快小集镇建设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重要途径。二是把发展民营经济与转移劳动力相结合。对于县域经济来讲,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是扩大就业、加快富民的一条有效途径。发展民营经济要以农民就业和增收为目标,以当地主导产业为依托,推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农民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增加农民收入。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全县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员3285人,人均增收285元。三是把招商引资与转移劳动力相结合。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条件下,招商引资是主攻工业、发展农业的

总抓手,在这过程中,要把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而且对增加农民收入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是把技能培训与转移劳动力相结合。要以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为重点,大力实施“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培训项目,使每个农民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升劳务输出质量。要采取必要措施,调动职教中心和农业技术部门等社会资源,采取多形式、多途径,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定向培训和对口培训,使他们无论是外出务工还是本地就业都具备一定技能,提升创收能力,走出一条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路子。

第二,突破“地”的瓶颈,发展现代农业。投入多产出少的农业种植现状,直接影响到农民对农业生产的热情,以及投资农业的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要突破地不生金瓶颈,实现土里刨“金”,必须依靠科技手段,探索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路子,以农业的高效,来实现农民增收。首先,必须深化土地流转机制的改革,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这是提高农业效益的基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改变了农民对土地的依存关系,在稳定和完善集体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以及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下,要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规范和管理,使土地向种田能手、种养大户集中,使土地经营向规模化发展,最终达到以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的高效益发展。其次,要以发展龙头企业和特色基地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指导和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它们对农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扶持一批高起点、大规模、外向型、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税费优惠、强化服务等途径,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合资、兼并等方式进行低成本扩张,指导它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实现规模效益,不断增强对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把“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向农业的各个领域推广,迅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能成功地解决一家一户农民与大市场连接的难题,对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能产生良好效果。此外,要积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效益。设施农业可以利用时间差,突出反季

节,实现产量上、季节上、地域上的三大突破,农作物不仅产量高,同时又因季节的差异,价格往往高出平常的几倍,可以大大提高农业效益,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第三,加大“钱”的投入,创优增收条件。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农民“造血”功能。今年,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大幅度增加投资,省里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这是我们解决农业生产基础薄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良好机遇,要抓紧申报、积极实施一批环境整治、人畜饮水和道路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以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在资金投入方式上,要围绕重点项目,以增强农民“造血”功能为重点,有计划、有侧重地投入,提高资金投入效率。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尽量使用本地农民工,使农民短期内能够从工程建设中直接增加收益,同时也为农民持续增收创造更好条件。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农民增收保障。全面落实中央及陕西省关于加强 “三农”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切实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惠农政策。深化农村土地、林权等各项制度改革,逐步解决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体制机制问题。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加大家电、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根据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新办法新措施。同时,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制度,及时准确掌握农民负担动态情况,提升农民负担监管水平;加强农资市场价格监管,防止因农用物资价格过快上长,增加农民生产成本,抵消农民增收。


第二篇:统筹城乡发展 促农民增收


统筹城乡发展 促农民增收

作者:陈义怀

近年来,石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以强村大户战略为抓手,突破蚕桑,狠抓生猪,扩大劳务,繁荣二、三产业,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实现农民收入跨越式增长。通过两年来的农民增收规划实施,全县农民增收的效果如何?对此,县委农工部组织干部深入全县乡镇、村组及农户,对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

一、农民增收规划实施基本情况

20xx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为7.4亿元,同比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722元,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543元,同比增长25%。20xx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为8.2亿元,同比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338元,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946元,同比增长34.7%。

蚕桑产业:20xx年,养蚕发种9.03万张,较上年净增1.08万张,同比增长13.6%,蚕桑及桑枝菌、桑园套种洋芋等综合收入为1.4亿元,同比增长5.5%,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594元,超规划任务3.2个百分点。另外天成、天新一批茧丝绸工业集群形成,蚕桑深加工企业总产值1.98亿元,当年蚕桑产业实现综合收入3.38亿元。20xx年,养蚕发种10.014万张,同比增长11%,蚕桑及桑枝菌、桑园套种洋芋等综合收入为1.55亿元,同比增长10.7%,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721元,超规划任务8个百分点。另外蚕桑深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2.5亿元,当年蚕桑产业在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两大环节实现综合收入4亿元。 畜牧产业:20xx年,生猪饲养量为37.4万头,生猪存栏17.49万头,生猪出栏19.91万头,当年生猪产业实现产值1.9亿元,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806元,超规划任务3.3个百分点。20xx年,生猪饲养量为5

1.17万头,生猪出栏31.43万头,当年生猪产业实现产值4.94亿元,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621元,超规划任务3.2个百分点。

特色产业:20xx年,种植烤烟6012亩,产值600万元;种植茶叶11500亩,产值320万元;石泉、喜河电站两大库区网箱养鱼2547箱,产量567吨,产值480万元,种植中药材9032亩,产值700万元,当年特色产业实现产值2100万元,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137元,完成规划任务50%。20xx年,种植烤烟7100亩,产值750万元;种植茶叶12600亩,产值500万元;石泉、喜河电站两大库区网箱养鱼3738箱,产量700吨,产值16800万元,种植中药材14000亩,产值1000万元,当年特色产业实现产值19050万元,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114元,完成规划任务31%。

劳务产业:20xx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万人,其中劳务输出3.9万人,有组织输出1.9万人,劳务经济收入3亿元,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1300元,超规划任务1.7个百分点。20xx年,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22万人,县内就地转移就业1.33万人,返乡自主创业3193人,劳务经济收入5亿元,其中外出劳务收入2.57亿元,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1680元,超规划任务8.3个百分点。

二、三产业:20xx年,以旅游产业带动餐饮、运输、工商、宾馆服务等二、三产业发展,实现综合收入0.96亿元,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407元,超规划任务5.5个百分点。20xx年,以旅游产业带动餐饮、运输、工商、宾馆服务等二、三产业发展,实现综合收入1.47亿元,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532元,超规划任务

5.2个百分点。

上述20xx年全县农村蚕桑、畜牧、特色、劳务、二三等五大产业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338元,超过当年增收规划目标,净增566元;超过全市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目标,净增111元。

二、农民增收规划实施效果分析

从农民收入数字构成看效果。20xx年至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以25%的增幅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为1137元,占31%;家庭经营性收入为2237元,占61%;财产性收入为110元,占3%;转移性收入为184元,占5%。在家庭经营性收入中,一产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19元,占58.9%;二产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1元,占27.8%;三产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97元,占13.3%。由此看出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农民收入

的主体,而在家庭经营性收入中一产收入所占比重偏大,二、三产业收入比重小,反映出农业收入与“非农”收入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水平越高,“非农”收入比重越大,收入增长越快,三者呈正相关性。 从农民收入增长幅度看效果。在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为10%,20xx年至20xx年增长幅度为20%。20xx年实施农民增收规划的第一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为25%,高于20xx年的15个百分点,高于20xx年至20xx年的5个百分点。20xx年实施农民增收规划的第二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34.7%,高于20xx年的9.7个百分点。

从农民收入增长特点看效果。蚕桑是农民增收的强劲引擎。抓住国家“东桑西移”政策机遇,大力实施产业强村大户战略,着力打造西北蚕桑大县,做大、做强、做精蚕桑产业。全县蚕园面积为8.3万亩,从事养蚕农户为2.81万户,占总农户的77%,其中养蚕大户1380户,占蚕农5%。20xx年至20xx年蚕桑产业实现综合收入分别为3.38亿元、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蚕桑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同时,蚕桑产业带动并形成茧丝绸及副产品企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后端丝绸深加工制品的附加值。天新、天成等茧丝绸加工龙头企业形成规模生产经营,年产值达2.5个亿,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721元,占五产农民人均纯收入19.6%。生猪养殖是农民增收的助推器。强力推进生猪“百千万”工程,引导农民变“副业型”饲养为“主导型”经营,加快生猪养殖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和生产标准化进程,初步建成全市生猪养殖大县。20xx年,累计建成1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1049户,其中万头养猪场7个、千头养猪场62个、百头养猪场980个,建标准化圈舍66350平方米。年生猪存栏50多万头,生猪出栏30多万头,猪肉产量30000万吨,产值4.94亿元,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621元,占五产农民人均纯收入16.9%。劳务经济为农民增收撑起一片蓝天。年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万余人,劳务收入超过5个亿,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1680元,占五产农民人均纯收入45.8%。旅游带动二、三产业发展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依托县内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独有的绿色生态资源,以建设陕南最佳旅游城市为目标,按照“生态、休闲、农家”游的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着力打造燕翔洞、中坝大峡谷等一批精品旅游景点,并以此带动后柳水乡水上游、农家休闲游。在每年的“五一”、“十一”旅游高峰期,县内酒店、宾馆爆满,鬼谷子腊肉、蚕桑制品、五彩花生、竹筒酒、香菇、木耳等地方特产销售两旺。据统计,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以旅游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实现综合收入1.47亿元,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532元,占五产农民人均纯收入1

4.5%。

三、农民增收规划实施中存在问题

两年来,全县用规划引领、抓产业带动、建落实机制,在促进农民增收中进行了大胆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与全国、全省农村快速发展的形势相比还有差距,农民增收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农民增收措施不够到位,增收信心不足。少数基层干部对农民增收工作不够重视,抓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措施。个别乡镇、村组增收仅仅停留在规划和到户明白卡上,没有具体的落实到产业发展上,增收效果不明显。

自然地域条件差别大,拉大农民增收。从20xx年至20xx年农民增收总体水平来看,一类乡镇与三类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差约1000元左右,高山村与川道村相差超过20xx元,而且这种差距逐年呈加大趋势。在入户调查中选择了450户农户的收入情况进行统计,其中:条件好的150户、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条件一般的150户、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条件差的150户、人均纯收入仅为1200元。条件好的农户和条件差的农户,人均纯收入相差3800元。全县由于三分之二为山区,贫困人口多集中在中、高山,生产生活环境差,无发展产业优势条件,这种地域条件差异性,拉大了农民增收差距。

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影响农民增收。据调查资料分析,在家庭经营性收入中一产所占比重近六成,而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四成,说明全县农村仍然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农村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而农业受自然环境条件和农业比较效益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农民增收缓慢。农业收入与非农收入结构上的两极分化,影响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农村“三化”相对滞后,制约农民增收。全县农村产业在中、省涉农项目资金支持带动下,县财政拿出大量资金投入“三农”,但设施基础较差,抗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与农业需求资金差距较大,加之受农业比较效益差和农户自身经济实力的影响,农户用于产业投入很有限。农业产业受行政区域分割,各自为阵,产

业规模小,产品不优,市场竞争不强,“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利益与风险共担机制尚未形成。随着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转型,催生了一批民营企业诞生,但规模以上企业少,带动作用有限,制约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劳务输出尽管实现了量的扩张,但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建筑、搬运、井下、餐饮等技术含量低的体力劳动,工作不稳定,收入不高,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放缓农民增收的步伐。

四、对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对策

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保持农民增收快速增长,必须坚持“用规划引领、抓产业带动、建落实机制”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发展蚕桑、畜牧、劳务、旅游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强化农民增收工作,确保农民增收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

1、完善机制,狠抓农民增收措施落实。要从农村工作战略高度认识农民增收的重要性,把农民增收作为统揽农村工作总抓手,狠抓增收措施落实,真正做到增收任务到村组、增收项目到农户、增收措施到人。要建立完善农民增收目标考核体系,将农民增收目标任务单列考核,纳入各乡镇、各部门年奖励、公务员评优评模和干部提拔使用的范畴。通过强有力的奖惩激励机制,加快农民增收工作步伐,确保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2、产业带动,构建农民增收新格局。突破发展蚕桑、畜牧两大主导产业,以强村大户建设做大产业规模,实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壮大龙头企业实力,健全“农户+合作社+企业”经营模式,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帮助农民防范市场风险,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坚持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大产业来抓,加强技能培训,健全信息网络,开辟输出渠道,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到6万人,收入突破4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池河、杨柳两大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吸纳更多的农民入园就业、创业,不断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依托区位和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燕翔洞、中坝大峡谷等精品旅游景点,并以此带动餐饮、运输、宾馆等二、三产业快速发展。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制定农民进县城、进园区创业政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让农民享有养老统筹、医疗保险、子女上学就业等同等国民待遇。加快杨柳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万人创业园区,鼓励有能力、善经营的农民进园区创办企业,促进农民增收。

3、政策扶持,切实增强农民增收的后劲。全面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用足用好奖扶政策,制定出台新的产业扶持政策和保护政策,积极跑项目争取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降低农民生产生活成本,加大农村信贷资金投入,加大对茧丝绸、生猪等龙头企业、低收入农户的扶持力度,帮助农民增收。积极做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把过于分散的土地集中到种养大户、科技能手手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农业规模效益。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阳光工程”,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提升农民自身素质,促进农民增收。全面落实各项减负政策,建立健全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低保、养老等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消除农民后顾之忧,实现减负增收。

4、强化服务,营造农民增收的良好环境。农村工作要体现在抓农民增收上,项目建设要围绕农民增收来抓,使项目、资金、人力都向农民增收上倾斜,形成服务增收的良好格局。完善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加强技术推广、示范引导、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积极探索蚕桑、畜牧等产业合作社运作模式,规范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领农民闯市场、打品牌,帮助农民增收。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强化价格干预和监管措施,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围绕增收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增收,搞好农村党组织“升级晋档”工作,全面推进农民增收工作迈向新起点,为县城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成绩。


第三篇:农民无收入证明


收入证明

同志,身份证号,现居住在元/月。

特此证明

单位(或个人):(盖章)

年 月 日

更多相关推荐:
农民无收入证明

收入证明同志身份证号现居住在元月特此证明单位或个人盖章年月日

无拖欠农民工资证明的(申请和证明)范本

三施工单位申请出具未拖欠农民工工资证明需提供的资料用于验收一施工单位要求出具未拖欠农民工工资证明的申请二建设单位出具的该施工单位无拖欠农民工工资证明三施工单位承建该项目的中标通知书原件交复印件和合同书原件交复印...

8.收入证明(农村居民)

收入证明农村居民兹证明身份证号码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收到村队小组集体发放的各种股权股份收益分红共元被征地补助金共元其它收入共元上述费用合计元本证明完全真实本单位同意如有虚假愿承担全部法律后果经办人签字单位签章单位联...

收入证明(农村居民)

收入证明农村居民兹证明身份证号码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收到村队小组集体发放的各种股权股份收益分红共元被征地补助金共元其它收入共元上述费用合计元本证明完全真实本单位同意如有虚假愿承担全部法律后果经办人签字单位签章单位联...

农民工享受城镇居民待遇赔偿的居住和收入证明的证据要求

农民工享受城镇居民待遇赔偿的居住和收入证明的证据要求20xx1226231204农民工享受城镇居民待遇赔偿的居住和收入证明的证据要求在城镇居住一年以上并且有固定收入的农村居民可按城镇居民标准赔偿但前提是受害人要...

工作证明、收入证明范本(多篇)【免费下载】

工作证明兹证明同志现从事工作累计满年特此证明单位名称公章盖章经办人日期年月日员工工作及收入证明兹证明是我公司员工在部门任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元特此证明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

收入证明范本

个人收入证明兹有我公司员工身份证号码在我公司工作年任职我司特此证明一职月收入人民币20xx年元公司月日

个人收入证明范本(各银行均适用)

个人收入证明兹证明先生女士身份证明资料为身份证军官证护照号码为系我单位工作人员自年月至今一直在我单位工作在我单位已工作年目前从事工作担任职务其上一年度收入状况见下表单位元特此证明本单位对上述证明内容的真实性承担...

工作证明、收入证明范本(多篇)

工作证明兹证明同志现从事工作累计满年特此证明单位名称公章盖章经办人日期年月日员工工作及收入证明兹证明是我公司员工在部门任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元特此证明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

收入证明范本大全

职业收入证明兹有同志性别身份证号码军官证护照号码自年月日至今一直在我单位工作与我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目前在部门担任职务税后月工资薪金所得为人民币大写元月住房公积金的单位缴存部分为人民币大写元月住房补贴为...

贷款购车收入证明范本

收入证明兹证明xxx是我单位员工身份证号码430xxxxxxxxxxxx559在我单位工作xx年岗位为xxxxxxxxx年收入xx万元人民币本证明仅限于该职工办理汽车消费按揭贷款使用特此证明单位名称盖章xxxx...

个人收入证明范本(各银行均适用)

个人职业及收入证明兹证明先生女士身份证明资料为身份证军官证护照号码为系我单位工作人员自年月至今一直在我单位工作在我单位已工作目前从事担任务其上一年度收入状况见下表单位元特此证明单位公章或人力资源部门章单位负责人...

农民收入证明范本(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