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知识总结

时间:2024.4.1

烛之武退秦师 总结

一、文学常识

《左传》为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孔子作《春秋》以时间为顺序,记录了春秋时期的重大政事,而《左传》、《公羊传》、《梁谷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其中《左传》最为出色,又叫《春秋左氏传》,所以《左传》以《春秋》的记录为纲要,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录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27年)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字数近20万,超过《春秋》文本十倍。

二、一词多义

实词归纳

1. 贰

(1) 从属二主,存在二心。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3) 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少年中国说》)

2. 犹

(1) 尚且。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 亡

(1) 灭亡,亡国。      例:“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2) 逃亡。            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3) 使动用法,使…亡。例:“焉用亡郑以陪邻。”

4. 鄙

(1) 边邑。        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使动)

(2) 庸俗,鄙陋。  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3) 看不起,轻视。例:“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左传·昭公十六年》)

(4) 目光短浅。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5. 许

(1) 答应,听从。例:“许之”;“许之焦、瑕”

(2) 赞同。      例:“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3) 约数。      例:“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4) 表处所。    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6. 微

(1) 如果没有。    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2) 荫蔽,不显露。例:“康熙微服私访”;“恒公微服而行于民间”(《韩非子》)

(3) 幽微,精妙。  例:“微言大义(成语)”

(4) 卑贱。        例:“身份卑微”;“参如微时,与萧何善”(《史记·曹相国世家》)

7.辞

(1)推辞。      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推脱。      例:“不辞劳苦”

(3)辞别。      例:“故人西辞黄鹤楼”

(4)文辞,言辞。例:“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8.若

(1)假如。          例:“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2)你,你们,你的。例:“若属皆且为所虏”

(3)好像。          例:“关山度若飞”

(4)句首语气词,与“夫”连用。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虚词归纳

1.以

(1)因为,连词。  例:“以其无礼于晋”

(2)表顺承,连词。例:“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

(3)拿,用,介词。例:“敢以烦执事”

(4)把,介词。    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而

(1)表顺承,连词。例:“今急而求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表转折,连词。例:“朝济而夕设版焉”;“因人之力而敝之”

(3)表修饰,连词。例:“夜缒而出”

3.焉

(1)语气词,表陈述。  例:“子亦有不利焉”

(2)疑问副词,为什么。例:“焉用亡郑以陪邻”

(3)疑问副词,怎么能。例:“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疑问代词,哪里。  例:“且焉置土石”

(5)代词。代文章。            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兼词,于此。      例:“永之人争奔走焉”

4.之

(1)宾语前置的标志。例:“何陋之有”;“何厌之有”

(2)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邻之厚,君之薄也。”

(3)语气助词,相当于“的”。例:“是寡人之过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所+动词=名词)

(4)代词。例: “公从之”(代指“佚之狐”)

                 “许之”(指“这件事”)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代指“土地”)

                 “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代指“郑国”)

                 “子犯请击之”(代指“秦国”)

                 “亦去之”(代指“郑国”)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

3.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边邑,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4.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容词作动词,加强;薄:形容词作动词,削弱)

5.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6.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名作动,使…成为疆界;东:名作状,在东边。)

7.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8. 共其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四、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通“悦”,高兴)

4.失其所与,不知 (通“智”,明智)

五、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包裹”)

2.共其乏困(古义:“缺乏的东西”。今义:“乏力困倦”)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6.  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六、文言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佚之狐言于郑伯

2.宾语前置(“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A.夫晋,何厌之有

B.何陋之有

3.省略句

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B.()许之(省略主语“烛之武”)

C.()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

D.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E.夜缒()而出(省宾语“烛之武”)

F.(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G.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宾语“郑国”)

4.判断句

A.是寡人之过也。

B邻之厚,君之薄也。

C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

七、翻译(疑难问题)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 因为晋国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对楚国存在贰心(在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

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译: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3.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译: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六、重要虚词总结归纳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证据助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公从之 (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是寡人之过也 (的) 
  ③行李之往来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何厌之)


第二篇:《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总结

一、字词读音

汜(fán)南 佚(yì)之狐 夜缒(zhuì)而出 共(gōng)其乏困 阙(quē)秦 秦伯说(yuè) 逢(páng)孙 不知(zhì) 杞(qǐ)子 戍(shù)之 失其所与(yǔ)

二、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说(“说”通“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三、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以为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行李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

今义:疲劳。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夫(fú)人 古义:那人

夫(fū)人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四、 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使动用法,使??退)

且贰于楚也。 (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驻军)

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 夜缒而出 (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朝济而夕设版焉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既东封郑 (名词作状语,在东边)

既东封郑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

若不阙秦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五、 一词多义

封 ① 既东封郑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② 又欲肆其西封(疆界)

而 ① 今急而求子 (才,表转折,连词)

② 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 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以 ① 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 敢以烦执事 (用,介词)

③ 越国以鄙远 (来,表目的,连词)

④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⑤ 以乱易整 (用,介词)

之 ①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② 邻之厚,君之薄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③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这件事)

④ 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秦军)

⑤ 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焉 ① 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②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③ 子亦有不利焉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

其 ① 君之其难也 (代词,代“越国以鄙远”这件事) ② 共其乏困 (代词,代“行李”)

③ 又欲肆其西封 (代词,晋国)

④ 失其所与 (代词,晋国)

⑤ 吾其还也 (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还是)

六、 其他重要实词虚词

1、实词:烛之武退秦师(军队)

辞曰(推辞)

夜缒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敢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吏,这是对对方的敬称)

越国义鄙远(越过)

亡郑以陪邻(增加)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恩惠)

许君焦、瑕(答应)

朝济(渡河)

夕设版(修筑防御工事)

何厌之有(满足)

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

阙秦(侵损、削减)

唯君图之(考虑)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派遣)(戍守)

失其所与(结交、亲附)

以乱易整(替代)

2、虚词: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假如)

犹不如人(尚且)

今老矣(语气词)

然郑亡(然而)

敢以烦执事(敬词,表示冒昧)

郑既知亡矣(已经)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况且)

夫晋(句首发语词)

唯君图之(希望)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表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因人之力而敝之(介词,依靠)

七、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是寡人之过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2、状语后置

①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 (介宾结构“于晋”“于楚”作“无礼”和“贰”的状语,后置) ②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佚之狐于郑伯言

(介宾结构“于郑伯”作“言”的状语,后置)

③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介宾结构“于君”作“有”的状语,后置)

3、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有何厌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4、 省略句

①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 ②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代词“之”) ③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省略主语“烛之武”) ④ 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代词“之”)


第三篇:C语言公共基础知识总结(不容错过)


C语言公共基础知识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1.1 算法

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是明确的,此顺序将在有限的次数下终止。特征包括:

(1)可行性;

(2)确定性,算法中每一步骤都必须有明确定义,不充许有模棱两可的解释,不允许有多义性;

(3)有穷性,算法必须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即能在执行有限个步骤后终止,包括合理的执行时间的含义;

(4)拥有足够的情报。

算法的基本要素:一是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二是算法的控制结构。 指令系统:一个计算机系统能执行的所有指令的集合。

基本运算和操作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数据传输。 算法的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算法基本设计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递归、减斗递推技术、回溯法。 算法复杂度: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算法空间复杂度。

算法时间复杂度是指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算法空间复杂度是指执行这个算法所需要的内存空间。

1.2 数据结构的基本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研究的三个方面:

(1)数据集合中各数据元素之间所固有的逻辑关系,即数据的逻辑结构;

(2)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各数据元素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关系,即数据的存储结构;

(3)对各种数据结构进行的运算。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的逻辑结构包含:

(1)表示数据元素的信息;

(2)表示各数据元素之间的前后件关系。

数据的存储结构有顺序、链接、索引等。

线性结构条件:

(1)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

(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一个前件,也最多有一个后件。

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条件的数据结构。

1.3 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线性表由一组数据元素构成,数据元素的位置只取决于自己的序号,元素之间的相对位置是线性的。

在复杂线性表中,由若干项数据元素组成的数据元素称为记录,而由多个记录构成的线性表又称为文件。

非空线性表的结构特征:

(1)且只有一个根结点a1,它无前件;

(2)有且只有一个终端结点an,它无后件;

(3)除根结点与终端结点外,其他所有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前件,也有且只有一个后件。结点个数n称为线性表的长度,当n=0时,称为空表。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1)线性表中所有元素的所占的存储空间是连续的;

(2)线性表中各数据元素在存储空间中是按逻辑顺序依次存放的。

ai的存储地址为:ADR(ai)=ADR(a1)+(i-1)k,,ADR(a1)为第一个元素的地址,k代表每个元素占的字节数。

顺序表的运算:插入、删除。 (详见14--16页)

1.4 栈和队列

栈是限定在一端进行插入与删除的线性表,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不允许插入与删除的另一端称为栈底。

栈按照“先进后出”(FILO)或“后进先出”(LIFO)组织数据,栈具有记忆作用。用top表示栈顶位置,用bottom表示栈底。

栈的基本运算:(1)插入元素称为入栈运算;(2)删除元素称为退栈运算;(3)读栈顶元素是将栈顶元素赋给一个指定的变量,此时指针无变化。

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队尾)进入插入,而在另一端(队头)进行删除的线性表。Rear指针指向队尾,front指针指向队头。

队列是“先进行出”(FIFO)或“后进后出”(LILO)的线性表。

队列运算包括(1)入队运算:从队尾插入一个元素;(2)退队运算:从队头删除一个元素。

循环队列:s=0表示队列空,s=1且front=rear表示队列满

1.5 线性链表

数据结构中的每一个结点对应于一个存储单元,这种存储单元称为存储结点,简称结点。

结点由两部分组成:(1)用于存储数据元素值,称为数据域;(2)用于存放指针,称为指针域,用于指向前一个或后一个结点。

在链式存储结构中,存储数据结构的存储空间可以不连续,各数据结点的存储顺序与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不一致,而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由指针域来确定的。

链式存储方式即可用于表示线性结构,也可用于表示非线性结构。

线性链表,HEAD称为头指针,HEAD=NULL(或0)称为空表,如果是两指针:左指针(Llink)指向前件结点,右指针(Rlink)指向后件结点。

线性链表的基本运算:查找、插入、删除。

1.6 树与二叉树

树是一种简单的非线性结构,所有元素之间具有明显的层次特性。

在树结构中,每一个结点只有一个前件,称为父结点,没有前件的结点只有一个,称为树的根结点,简称树的根。每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后件,称为该结点的子结点。没有后件的结点称为叶子结点。

在树结构中,一个结点所拥有的后件的个数称为该结点的度,所有结点中最大的度称为树的度。树的最大层次称为树的深度。

二叉树的特点:(1)非空二叉树只有一个根结点;(2)每一个结点最多有两棵子树,且分别称为该结点的左子树与右子树。

二叉树的基本性质:

(1)在二叉树的第k层上,最多有2k-1(k≥1)个结点;

(2)深度为m的二叉树最多有2m-1个结点;

(3)度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

(4)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其深度至少为[log2n]+1,其中[log2n]表示取log2n的整数部分;

(5)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log2n]+1;

(6)设完全二叉树共有n个结点。如果从根结点开始,按层序(每一层从左到右)用自然数1,2,?.n给结点进行编号(k=1,2?.n),有以下结论:

①若k=1,则该结点为根结点,它没有父结点;若k>1,则该结点的父结点编号为INT(k/2);

②若2k≤n,则编号为k的结点的左子结点编号为2k;否则该结点无左子结点(也无右子结点);

③若2k+1≤n,则编号为k的结点的右子结点编号为2k+1;否则该结点无右子结点。 满二叉树是指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有两个子结点,则k层上有2k-1个结点深度为m的满二叉树有2m-1个结点。

完全二叉树是指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在最后一层上只缺少右边的若干结点。

二叉树存储结构采用链式存储结构,对于满二叉树与完全二叉树可以按层序进行顺序存储。

二叉树的遍历:

(1)前序遍历(DLR),首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

(2)中序遍历(LDR),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子树;

(3)后序遍历(LRD)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

1.7 查找技术

顺序查找的使用情况:

(1)线性表为无序表;

(2)表采用链式存储结构。

二分法查找只适用于顺序存储的有序表,对于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表,最坏情况只需比较log2n次。

1.8 排序技术

排序是指将一个无序序列整理成按值非递减顺序排列的有序序列。

交换类排序法:(1)冒泡排序法,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n-1)/2;(2)快速排序法。 插入类排序法:(1)简单插入排序法,最坏情况需要n(n-1)/2次比较;(2)希尔排序法,最坏情况需要O(n1.5)次比较。

选择类排序法:(1)简单选择排序法,

最坏情况需要n(n-1)/2次比较;(2)堆排序法,最坏情况需要O(nlog2n)次比较。

更多相关推荐:
C语言公共基础知识总结(不容错过)

C语言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公共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1.1算法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计算机方法,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算法的基本特征: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

工伤保险知识总结

问:什么是工伤保险?答:工伤保险也称职业伤害保险。工伤保险是通过社会统筹的办法,集中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对保险范围内的劳动者由于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后,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

动画概论的知识总结

一:根据制作手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以手绘为主的二维动画,以计算机软硬件和相关辅助设备制作为主的三维动画和以实物拍摄的定格动画。1:二维动画(1)传统二维动画:利用定位技术和对位法绘制动画线稿这种动画角色的动作表…

通信系统知识总结

DHCP:动态主机设置协议(DynamicHostConfigurationProtocol,DHCP)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主要有两个用途:给内部网络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动分配IP地址,给…

消化内科实习重点知识总结

1、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程序如何?(1)是否消化道出血?(2)观察生命征,判断出血量;(3)确定出血部位;(4)判断出血是否停止?(5)明确病因,并对因治疗。2、上、下消化道的分界部位是?Treitz韧带。3、…

专八人文知识总结

今天下午4点刚回到北京,回到家看到很多同学发来关于专8的邮件,在这几天我会与大家交流人文,听力和改错的技巧。下周一北京的同学可以来听我专八考前终极技巧(教你如何不看题答对60%以上的答案)以及串讲课,外地的同学…

《水浒传》重点知识总结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通过对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反抗道路的描写,生动地体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反映了“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的道理。美国著名女翻译家赛珍珠将它翻译为“四海之内皆兄…

生物必修二知识总结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

高一政治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我国政府的性质?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2.我国政府的职能有哪些?(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治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十六字:经…

20xx年考研 毛中特核心知识总结及马哲必背50条

考研政治背诵的内容较多,下面简单总结下毛泽东想概论的要点知识。第一次提出从思想上建党的着作:《井冈山的斗争》;第一次明确提出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的代表作:《共 产 党人发刊词》;第一次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

必修二第一章知识总结

必修二知识总结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本概念:1、性状——是生物体等各方面的特征。2、相对性状——3、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

文献检索知识总结

文献检索第一章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及特征的反映,是事物发出的信号、信息。信息的特征:共享性、存储性和传递性、价值性、时效性。信息分为:文献信息和非文献信息。知识:是优化理论化了的信息集合。信息素质包括…

知识总结(7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