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农机化学校特色办学促发展的经验介绍

时间:2024.5.14

聊城市农机化学校特色办学促发展的经验介绍

引言:19xx年至20xx年,聊城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在短短五年时间内,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学校总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电子图书馆藏书50万余册,在校生1800余人,拥有固定资产680万元。已开设数控加工技术、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钳工、机电一体化、焊接工程、计算机网络等近十个专业,并分高级、中级、初级三个培养层次。已由一个普通的农机中专发展成为聊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聊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定点培训单位、聊城市钳工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山东省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华中数控聊城培训中心。回顾聊城市农机化学校近几年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可以看出“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保障,以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契机,推进农机教育培训事业发展”是聊城市农机化学校的发展特色所在。

一、 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就业促招生

学校的“加工”对象是学生,没有了学生,学校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保证生源,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对此,聊城市农机化学校从市场发展规律出发找到了路径,那就是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水平,以学生就业促学校招生,因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就业。但就业从何而来?在当今社会发展步入市场经济时期,就业就来源于市场,抓住了市场,就抓住了就业。对此,聊城市农机化学校确立了“学校根据市场办,专业围着市场转”的办学理念,以市场抓就业,已就业促招生。其具体做法是:

(一)突出特色抢市场。没有特色,就无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特色已成为抢夺市场的有效途径。聊城市农机校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其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突出特色抢市场的发展思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向效率要效益。但掌握数控技术加工和维修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仅数控机床的操作工就短缺60多万人。面对如此市场机遇,聊城市农机校在科学的市场调研和预测基础上,于20xx年投资150余万元购进多台数控机床,引进专业数控教师10名,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建立了 “华中数控聊城培训中心”,创办了数控加工技术特色专业。两年时间,以此为突破,向各类企业输送学员20xx多名, 20xx年底,该校“数控加工技术”专业被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全省首批 “重点(名牌)专业”。20xx年数控加工技术专业200名学生提前“就业”,而且明年的毕业生也被早早“预定”,毕业生见习期满后的月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

(二)突出服务拓市场。职业教育属于服务业体系,在市场经济下,要办好职业教育,就必须搞好服务。在办学过程中,聊城市农机校主动走向市场、走向社会、走向企业,开展市场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围绕需求搞服务,走出了一条联合办学、校企联姻以服务拓市场的发展之路。几年来,学校先后与省内外二十多家企业和单位签订了长期委托培养合同,保证了联合办学的长期性、实效性和稳定性,解除了家长和学生的后顾之忧,学生的就业安置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学校与企业签订委托培训订单,与学员签订委托培养合同,通过订单培训、委托培训、对口培训,以需定培,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该校已与时风集团、中通客车有限公司、海尔集团、青岛三洋公司、青岛捷能汽轮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三匠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山东齐星集团、中国重型汽车集团等企业和单位签订了长期委托培养合同,已成为以上企业的新员工输送基地,不仅学生的就业安置率达到100%,而且强化了安置质量。

(三)突出就业促招生。“出口畅带来入口旺”,就业安置渠道的畅通直接拉动了招生。学校被聊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全市技工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并予以通报嘉奖。聊城市农机校与招收的每一位学生都签订了一份培养合同书,并由聊城市公证处进行公证,对学生在校期间应达到的教育水平和就业后的待遇做出了规定。并明确指出,学生毕业安置后三年之内,如对单位不满意,学校负责重新安置。建立在就业基础上的招生合同,极大地刺激了生源持续增加,学校招生人数连年递增,从20xx年到现在,一年一个台阶,20xx年招生人数名列全聊城市各类中专学校第三名,20xx年又创历史新高,招生人数达1200余人,在校生达到1800余名。

二、 以质量为保障,立足培训促就业

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是“招生-培训-就业”的往复循环的过程,要搞好职业教育培训就必须实现这一循环的良性发展,良好的就业促进了招生,而招生与就业的有效连接必须得到高质量培训的保障,因此,高质量的培训是实现职业教育培训发展良性循环的必要条件之一。对此,聊城市农机化学校的做法是秉承“用明天的科技、培训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技工教育是企业的第一道工序”的办学思路,突出能力培养,以质量为保障,实现培训促就业。

一是把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学重点,强调理论与操作并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特长的全面发展。学校不仅强化专业技能操作训练,还增开普通话、公关礼仪、书法等课程,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先进的专业技术,另一方面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在校期间,在学好主导专业的同时,免费学习第二专业,毕业时主导专业要取得中、高级

职业资格证书,第二专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实现了学生知识的复合型,从而大大增强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取得了就业优势。

二是狠抓教学质量,力争做到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坚持依托行业、校企结合,力求技工教育与企业经济协调发展,培养人才适销对路。经过几年发展,该校现已基本形成“机电一体化”和“数控加工技术”两个拳头专业。数控专业学生多次呈现被用人单位抢购的火爆场面。20xx年韩国、意大利在青岛的独资企业面向学校招收优秀数控专业毕业生,他们被企业录用后,由企业免费派往韩国、意大利出国进修。目前开设的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焊接工程、钳工、计算机网络等专业,因为市场需求量大,都倍受用人单位欢迎。

三是对往届毕业生实行“召回制”。凡不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及自身需要“充电”者,学校敞开大门,对他们随时进行免费培训、义务指导,并让他们对在校生进行现身说法,让每位学生都知道“学技术有奔头、懂技术有甜头”,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终生的“加油站”。以上措施的制定,使毕业生综合素质普遍提高,业务能力逐步增强,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

正是由于狠抓了培训质量,内强学生素质、外拓就业市场两项工作,培养出了“实用、耐用、顶用”的学生,该校多次获得表彰与殊荣。20xx年该校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定为“电气智能实验教学公共平台”示范学校,成为全国第56所示范学校。在聊城市历届全市钳工、电气焊技能比武中,始终保持前三名的好成绩,并多次荣获团体、个人冠军。今年x月x日该校代表聊城市参加了在烟台举行的全省技能大赛荣获钳工组全省第三名。10月x日至29日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技能大赛荣获优秀奖。高质量的培训获得了优秀的“品牌”,优秀的“品牌”拓展了市场空间,保障了就业渠道的畅通与扩展。

三、 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契机,立足服务促发展

聊城市农机校利用自身科技教育资源,以“服务三农”为立足点,抓住各级政府多措并举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力时机,广泛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现了社会力量促发展的新突破。20xx年x月,经省、市扶贫办考核,该校被确定为山东省唯一的省级扶贫开发培训试点单位?山东省扶贫开发培训基地,负责聊城、德州、滨州、菏泽等市的扶贫开发技能培训工作,变物质扶贫为智力扶贫。使接受培训的贫困家庭子女,学习掌握一项技能,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岗位,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与社会保障,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家庭脱贫问题。首期来自冠县、莘县的106名贫困学员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机电一体化、电气焊专业知

识,已赴苏州、青岛等地企业工作,月收入均在1000元以上。第二期学员已经入校,20xx年培训基地将完成1000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聊城市农机校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声誉,而且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政策与经济扶持,为今后发展领域的拓宽打下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基础。

聊城市农机化学校充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训质量为保障,以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契机的发展模式,为全省农机校的前进发展探讨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值得学习借鉴。面对新形势、新机遇,


第二篇:山东农业大学办学特色经验介绍


山东农业大学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高校。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科教兴鲁、科教兴农为己任,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把教育质量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创建‘三三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办学特色,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一、办学特色的主要内涵

我校办学特色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三”,即:“三结合”、“三层次”和“三段培养”。

三结合:就是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层次:即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基础实践层次主要包括实验课、劳动课、社会调查和认知实习等;专业实践层次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社会实践层次主要指学生在参加实际生产、管理和经营中,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

三段培养:即把大学四年的人才培养过程相对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校内实验室“基础阶段”—— 校内教学基地“课内外结合阶段”——校外教学基地“与生产实践结合阶段”。

二、办学特色的建设实践

在建设实践中,我们将办学特色贯穿本科教育的全过程,重点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人才需求和办学特色制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按照培养目标设计层次加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照实践教学内容搞好硬件建设,建立条件保障体系;同时建立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

二是搭建坚实的实践教学硬件平台。将全校48个实验室组建为19个面向全校开放的实验教学中心;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在校内教学基地建成了农学、园艺等10个实验站园;在全省各地建立了86个稳定的校外教学科研基地。

三是搞好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通过加强科研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充实创新教学内容,开设高水平选修课,吸收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科研课题,将科研成果和科研过程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大学生课外实践计划、设立第二课堂和创新学分、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活力。 四是努力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选派中青年教师担任地方科技副职、与地方联合承担科技项目、进行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参加校内外教学基地建设等措施,既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又提高了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

五是建立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深入开展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实现了教职工队伍的分类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后勤社会化,强化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突出了教师的办学主体地位,加大了教学投入,调动了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深入开展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教师和学生的“双选机制”(即教师竞争选择课程和承担教学任务,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教师),调动了教和学的积极性。

三、办学特色的实践成效

(一)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0万余人

学校共为社会培养李振声、印象初、束怀瑞、山仑等4名院士为代表的一批老一代的著名专家学者,以韩兴国、韩俊和黄炳茹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中青年科学家,还有一大批地方党政领导、农业科技人员、优秀企业家。

(二)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20xx年以来,在全国和山东省的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6项;获得山东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三)获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和教研成果

近年来,学校共获得30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17项国家级奖励。获得了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0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优秀奖2项。

20xx年x月x日,由我校谭景和教授主持完成的我国首例卵丘细胞与体外成熟去核卵母细胞融合而成的克隆山羊“白雪” 诞生,这是山东首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克隆动物。

(四)为山东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来,山东省的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小康水平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学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多次被山东省委、省府授予科教兴鲁先进集体称号。

(五)促进了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快速发展

学校现有本专科生24453人、研究生1883人。

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1个硕士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分中心、1个国家级品质检测中心。

目前,专任教师1151人,其中2名院士,3名外聘院士,6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7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为适应规模扩大、水平提高的要求,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校舍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

值达到1.7亿元。

四、办学特色的理论思考

(一)突出办学特色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高校只有突出办学特色,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才能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

(二)突出办学特色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突出办学特色,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三)突出办学特色是高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质量离不开特色,特色就是水平。作为省属教学研究型本科高校,只有努力形成本科教学的特色,夯实本科教育的基础,才能促进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

这一办学特色,是我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艰辛探索、不懈实践、长期积累的结果,还需要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坚持与时俱进,继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党的十六大以来,学校正确分析所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工作重点由以大规模扩招和建设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提高水平、优化结构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发展的重大转移,为提高教育质量,突出了办学特色,促进21世纪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谋生存、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高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必须注重培养、突出办学特色,加快学校的建设步伐。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办学特色

目前,国家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确立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三大重点。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作为一所职业教育工作母机性质的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20xx年x月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五所“高等学校职业技能鉴定试点院校”之一。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面临着既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又要积极引领职教发展并为其提供更加有效服务的双重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把学校办出特色,加快学校建设步伐。

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学校形成了“学术性、师范性、职业性”特色,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近几年来,学校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争取40岁以下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实验教师全部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引进或外聘技师、高级技师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在本科生中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改革实验室体制,合理整合校内现存教师资源;建立若干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在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投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管理以及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打下坚实基础。

二、根据学校发展方向,确立办学特色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然要求我们为职业教育培养大量合格的师资,这就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20xx年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人才队伍结构日趋合理;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科建设取得突出成果,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广泛认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省属高校前列;20xx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在最近召开的学校第五次党代会上,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把握办学规律,树立现代大学理念,进一步明确学校定位,强化办学特色,加快改革发展,抓好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培养适应职业教育、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校“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紧紧围绕国家教育工作重点,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办学空间,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发挥职教优势,打造特色品牌,深化改革,和谐发展,努力把我校建设成国内有影响、省内有地位、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工程技术师范大学。

三、通过具体的对策,突出办学特色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我们提出了六项主要工作。第一、突出“双师型”人才培养特色,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推行“双证书”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第二、突出职业教育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性研究特色,着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创造条件增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发挥职教研究优势,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努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第三、突出职教师资教育特色,着力加强我校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积极承担并高质量完成国家和吉林省职教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任务,努力构建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师教育新格局。第四、突出学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特色,着力加强工程实训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把学校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努力在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突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特色,着力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强具有工师风格的校园基础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切实创造有益于高素质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第六、突出“重师德、铸师魂,两代师表一起抓”的高师特色,着力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焕发“工师人”精神,为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总之,我们要千方百计地突出办学特色,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出贡献,强化发展意识,增强紧迫

感、危机感、责任感,加快学校发展建设步伐,在不远的将来,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工程技术师范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走特色强校之路

摘自 《光明日报》 5月x日第11版

北京,一座拥有辉煌建筑的历史文化名城。历代能工巧匠倾其心智,建造了故宫、天坛、颐和园等

气势恢弘的建筑群。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一座孕育现代“鲁班 ”的高等学府。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承担起培养新中国“能工巧匠”的任务,为城市建设生产一线输送了数万名具有务实作风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在社会文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多样化的今天,在各类高校林立、竞争日益激烈的北京,依靠准确的办学定位,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的专业设置和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培养目标,造就出一批又一批适应性强、应用水平高、思想品德优良的学子,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目前北京市城建系统的技术和管理岗位上,建工学院的毕业生占到了70%以上,在北京的城市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秉承历史传统 凝炼办学特色

鲜明的办学特色是高校的生命力。在七十年的办学历史中,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秉承为首都城市化服

务的传统,凝炼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xx年的北平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院土木工程科。七十年变迁,数度易名,历经高工建专、中专和大学三个发展阶段。七十年来,学校一直紧紧围绕建筑业和首都城市建设的发展,按时代要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服务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勤奋务实的品格;教育目标始终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

进入21世纪,首都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以及建设“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布局的确定,需要更多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高级人才。学校根据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继承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凝炼、形成和发展了“坚持服务于首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致力于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这一特色具有三重涵义:学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始终根植于首都城建领域,服务于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坚持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学校为首都城建领域输送的人才是面向基层岗位或生产一线,主要从事区域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等工作,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善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学校一贯坚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工作技能,能较快适应基层工作环境,具有创新精神并能胜任首都城建领域的专业工作。

依托城市建设 彰显办学特色

一所大学的社会价值取决于其为社会服务的多少。始终依托城市建设,为首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近几年,按照为城市化服务的指导思想,学校在办学特色上下足功夫,先后增设了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工商管理、环境工程等十多个与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的专业。学校现有20个本科专业、18个高职专业、4个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工程硕士授权培养领域、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和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拥有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8个北京市双基合格实验室;同时有具有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京精大房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等科技企业的支撑。20xx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被北京市确定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注重在学科专业建设上突出自己的特色。如虽然不少高校办有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专业,但很少像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一样拥有规划、设计、结构、施工、供燃气、给排水、污水处理、建筑智能自动化以及与建筑行业和城市相关的管理、法律、社区服务等一系列的学科专业,从而构建了符合学校定位,土建类专业齐全,相关专业配套,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正是由于学校在学科专业上所具有的其他高校不可替代的特点,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持续的发展。

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中,建工学院一直非常重视专业设置要符合首都城市建设的要求。考虑到北京

在建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和高档住宅小区多,特别是利用清洁能源和发展城市燃气化的发展趋势,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设置了“暖通空调”和“燃气工程”两个专业方向,为北京市培养暖通空调和燃气工程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考虑到北京城市交通的发展,土木工程专业设置了“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工程”两个专业方向。

在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建工学院的课程设置既重视满足城市建设生产一线的需要,又重视

跟踪首都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考虑到5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于水工程施工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水工程施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并在长期教学积累中形成优势。建筑学专业培养计划中“中国传统建筑”、“绿色建筑技术”、“建筑遗存

与保护”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能力显著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在引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卫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将其用于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学校对各新办专业的课程设置均提出了面向首都城市建设的要求。

建工学院近年来进行的专业结构调整都与市场紧密结合,有些专业甚至有非常直接的就业目标。如

现代汽车技术与维修专业自创办起就紧扣市场需求,使该专业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达到100%;近两年新办的工程测量技术(数字建筑仿真技术)高职专业,是结合学校正在为故宫做的数字化工程而设立的,其就业潜力相当诱人。

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各种学术、科研和工程实践活动。该校近年来的科技立项中,为北京城乡建设服务方面的立项占总项目的 70%,城市规划、城区和古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城市交通、城市服务与管理、环境污染治理、建筑节能、城市防灾减灾、智能建筑、古建筑保护数字化、新型建筑设备与新型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和设计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国家、省、市、学校各级各类科研课题860余项,科技服务总经费突破2.6亿元,到校科研经费达5000余万元,在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中居前列。学校教师近期承担的居住区及其环境的规划设计研究、故宫古建筑数字化测绘、前门地区修缮整治规划、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示范、小型低温气源热泵机组研究、住宅节能改造技术研究、雨水资源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和北京市区域道路网增容理论

与设计等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科研目,均为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献上了优异答卷。

培养实践能力 弘扬办学特色

在高校林立的北京,建工学院的学生能够在建设行业中独占鳌头,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与学校着力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密不可分。

建工学院是伴随着首都北京的城市建设发展起来的。进入21世纪,为了适应北京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学校首先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实践实验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将创新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如在办法学专业时,通过设置建筑类专业的课程,使学生具有了鲜明的特色和学术专长,从而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法学专业。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摸索,学校构建了以工程技术教育为主体,课内与课外实践教学两者相互配套

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其纳入培养方案,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注重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把课程学习、毕业设计、实习与将来要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多年来学校不断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实验室、实习场所和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日趋完善,建立了5个校内实习基地,60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还经常聘请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讲座,把最新的信息带给学生,注重引进具有工程实践能力或

丰富工程实践背景的人员,近年来先后聘请了78名国内外科研院所、设计院、研究院、兄弟院校和建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客座或兼职教授,在学科专业建设、实习、毕业设计等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给予指导,促进了学生与社会的融合,与行业的接合、与生产的结合。学校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安排了长达十几周的毕业设计,要求课题的选择、教师的指导都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有的学生的毕业设计就直接在设计院完成,课题和研究方式都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为了引进更先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还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与法国已有百年职业教育经

验的佩雷学院合作,建立了中法能源培训中心,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全面接触欧洲的先进设备和技术。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设计竞赛,建立了大学生科技立项制度,20xx-20xx年拨款组织学生科技立

项达到341项。20xx年以来,学校的学生们在结构设计、建筑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电子设计及物理、数学、英语等全国和北京市的竞赛中荣获众多奖项。其中在20xx年第九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机电系学生的“全自动移动搬运机器人”和城建系学生的“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技术经济调查与分析”两个项目获大赛三等奖。

由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学校通过对重点用人单位的走访和向100多家毕业生所在单位问卷调查显示,毕业生们普遍适应性快,用得上手,留得住人,踏实肯干,乐于助人,尤其是团队精神、工作态度严谨认真与勤奋好学、职业道德三项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指标,均获得较好评价。近三年就业率分别是97.1%、94.3%、95.8%.

建校七十年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培养了4万多名毕业生,许多毕业生成为首都城市建设系统中规

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管理各个岗位的领导和骨干。原核工业部副部长、核电建设专家赵宏,原北京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主任赵知敬,原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王宗礼,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沈小克,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院长刘桂生、总工程师包琦玮,北京奥组委工程部部长许建,北京“20xx”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王刚、戴孟东,北京市轨道建设管理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宇、总建筑师胡越以及生前被誉为“时代先锋”的门头沟区路政局副局长曹广辉等众多杰出城乡建设人才,都毕业于该校。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办学特色贯穿于历史传统和改革发展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活动

中,更是体现在人才培养的骄人业绩中。在服务于首都城市化的过程中,凝炼、彰显、弘扬办学特色是维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历经七十年薪火相传,永葆生机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强校之基,使其在首都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中始终具有特殊的地位。

更多相关推荐:
中考经验介绍发言稿

备战20xx届中考----把常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创新三空桥二中郑林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郑林,来自麻里中学(现在的三空二中)。衷心感谢县教研室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与同行们一起来探讨九年级英语教学工作…

新员工培训经验介绍

新员工培训介绍第一天我提早10分钟到了人力资源部,被告知请稍坐,一会儿有人带你转转。一小时后,我被领到了一间会议室。几分钟后,里面的面试者发现我不是来应聘的,而是新员工。一阵道歉后,我被领去见我的主管。主管大声…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经验介绍

立足现状求真务实深化改革创新发展——金台区硖石乡红硖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经验介绍硖石乡红硖小学数学教研组是一个由12名数学教师组成的集体,在这个群体中青年教师占60%左右,其中区优秀教师2人,已经获得小学高级教师…

红硖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经验介绍

立足现状求真务实深化改革创新发展——金台区硖石乡红硖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经验介绍硖石乡红硖小学数学教研组是一个由12名数学教师组成的集体,在这个群体中青年教师占60%左右,其中区优秀教师2人,已经获得小学高级教师…

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经验介绍

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经验介绍xx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总人口2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4.7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市。为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民增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

差生转化经验介绍

差生转化经验介绍一谈起“差生”,教师们常常不由自主地摇头叹气。一曰:十个指头有长短,“差生”是不可避免的;二曰:“差生”是“差料”,牵着老牛上树,难!一句话,教师们对“差生”的教育普遍缺乏信心。哲人詹姆士说过:…

党建工作经验介绍发言材料

市委宣传部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经验介绍近年来,市委宣传部机关党建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直机关党工委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争创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的基本条件为标准,积极开展创建“…

中考经验介绍发言稿

中考经验介绍发言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中心校给我这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感谢中心校各位领导对中考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年是永流中学全体老师努力拼搏的一年,也是永流中学成绩辉煌的一年——我们拿到了久违的…

县明德小学学习上海金英小学“班班通、堂堂用”经验介绍会侧记

——县明德小学学习上海金英小学“班班通、堂堂用”经验介绍会侧记杨民华12月x日下午四时半,虞城县明德小学全体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召开了学习上海浦东新区金英小学“班班通”经验介绍会。朱华钦副局长亲临会场督查指导工作。…

热电厂培训经验介绍

兆丰铝业氧化铝分公司“培养人、带队伍”工作推进会材料之一(20xx.8.12)围绕主题加强落实全面开展培训工作热电厂热电厂现有员工240人,引进大学生8人。下属运行中心和发供电中心,及锅炉、汽机、电气、除尘、化…

大圩小学“班班通”使用情况经验介绍2

大圩小学“班班通”使用情况经验介绍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来自大圩祥源小学,今天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言,就我校关于班班通使用方面的一些做法向大家汇报。20xx年x月县教育局为我校配备了班班通设备,开学后经过…

开发区统计站创新工作经验介绍

开发区统计站创新工作经验介绍(一)“一票否决”制度。开发区每年对区内重大项目、财税贡献、品牌建设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企业进行一定的资金奖励。年底,开发区相关部门联合拿出奖励方案后,经由安全环保、计划生育、统计工作…

经验介绍(1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