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要点总结

时间:2024.5.15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 农业类型: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或耕作业

二、 (了解)农业区位:一指地理位置,一指区位因素。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因

地制宜,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三、 农业区位因素

1、 自然因素

(1)气候: 光照:光合作用造就了植物90%以上的干物质

热量:太阳辐射的热量是植物生长的最基本因素

降水:水分是植物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例如:新疆哈密瓜和葡萄(光照)南稻北麦(热量),东耕西牧(降水),季风气候

区的水稻(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日照短)

(2)水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例如: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西北的绿洲农业

(3)土壤: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

例如: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的茶叶

(4)地形: 不同地形适合发展不同农业

例如:山区的立体农业

平原:种植业

坡度25度以下:种植业

坡度25度以上:林牧业或水土保持林

洼地:渔业

2、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决定农业类型和规模的最终因素

例如: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

(2)交通:联系生产地和市场的距离成本,对商品农业的影响很大

例如:园艺业、乳畜业布局在城市郊区

(3)科技:保鲜冷藏技术,机械,化肥农药,良种

(4)劳动力:不同农业类型要求有相应的劳动力数量或素质

(5)政策

(6)其它因素:工业基础、历史传统、饮食习惯、耕地数量、地租等

四、 农业区位因素变化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尤其是市场、交通和科技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大。

案例 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第二节 世界主要农业类型

一、 季风水田农业(也称水稻种植业。以中国南方为例)

1、 地理位置:主要分布于亚洲季风区(东亚的亚季和温季,南亚和东南亚的热季)

2、 主要作物:水稻

3、 生产特点

(1)生产规模小(小农经济)

(2)科技水平低(依赖传统经验)

(3)商品率低(属于自给农业)

(4)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水平低(以手工劳动为主)

(5)单产高(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丰富)

(6)水利工程量大(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

4、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2)水源:灌溉水源充足

(3)土壤:肥沃深厚

(4)地形:平坦广阔

社会经济因素:

(1)劳动力:丰富

(2)耕地数量: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3)历史传统:水稻种植业历史悠久

(4)饮食习惯:以稻米为主食

二、 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

1、 地理位置:主要分布在美、加、阿、澳、俄、乌等国,以及中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西北)和温带季风气候区(东北)

2、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

3、生产特点

(3)生产规模大

(4)科技水平高

(5)商品率高(属于商品农业)

(6)机械化水平高

(7)专业化和地域化程度高(小麦带和玉米带)

4、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和,降水适中

(2)水源: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3)土壤:黑土肥沃深厚

(4)地形:中央大平原平坦广阔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广阔

(2)交通:河运、公路、铁路交通便利

(3)科技水平:高

(4)政策:政府实行农业补贴政策

(5)劳动力:劳动力数量不足,但素质高

(6)工业基础:雄厚(现代化机械、化肥、农药应用广)

(7)耕地数量:地广人稀,地租低

三、 大牧场放牧业(以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为例)

1、 地理位置: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如美、阿、澳、南非等国,以及中国的西

北和西南地区

2、 生产结构:牛肉(美国阿根廷牧牛,澳大利亚南非牧羊)

3、 生产特点

(1)生产规模大(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国)

(2)商品率高,属于商品畜牧业

(3)科技水平高

(诸如:围栏放牧、划区轮牧,打机井,海上冷冻船,种植优质牧草,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4)专业化和地域化程度高

(5)集约化程度高

4、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温温暖,降水丰富,草类茂盛

(2)水源:(拉普拉塔河、打机井抽取地下水)水源充足

(3)地形:(拉普拉塔平原)平坦广阔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欧洲)市场广阔

(2)交通:铁路交通和海运便利

(3)科技水平:高

(4)耕地数量:地广人稀,地租低

四、 乳畜业(以西欧为例)

1、 地理位置:城市郊区,主要分布于北美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和澳大利亚、新西兰,

中国少数大城市的郊区也有分布

2、 生产结构:牛奶,及其制品

3、 生产特点

(1)面向城市市场

(2)高度商品化

(3)高度集约化

(4)机械化程度高

4、 区位因素

(1)饲料因素: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凉多雨,多雾多阴雨天,日照少,且西欧平 原广阔、地势低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2)市场因素:西欧传统的饮食习惯,加上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所 以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3)交通因素:新鲜牛奶容易变质,且液体不方便长途运输,所以须分布于郊区,靠 近城市市场,还可降低运费成本

五、 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为例)

(1)地理位置: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以及西南部

(2)生产特点

①生产结构:耕作业和畜牧业,小麦和羊毛

②经营方式:家庭经营

③生产规模:大(大农场和大牧场)

④科技水平:高(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天然草场改良为半人工草场以保持畜草平衡) ⑤商品率:高(属于商品农业。澳大利亚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世界最大的

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⑥机械化程度:高

(3)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①气候:气温温和(平均20摄氏度),降水适中(300—750mm),适合小麦和牧草的生长

②水源:充足(丰富而高矿度化的地下水)

③土壤:肥沃

④地形:平坦广阔

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欧洲市场广阔

②交通:靠近海洋,海运便利

③科技水平:高

④政策:政府政策扶持

⑤劳动力:劳动力数量不足,但素质高

⑥工业基础:雄厚(现代化机械、化肥、农药应用广)

⑦耕地数量:地广人稀(每平方公里1—10人),地租低

(4)限制因素:水源不足,实行东水西调措施

六、 地中海式农业(以地中海为例)

1牧业并重的混合型农业。

2生产结构:优势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等。橄榄、葡萄、无花果等多年生作物是地中海

农业的标志作物,而水果、蔬菜的生产则是地中海农业的传统特色

3生产特点:集约程度高,园艺栽培投入劳动力是种植业的几倍,表现为精耕细作的“劳

动密集型”农业

4区位因素:(1)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有利于生物体内糖分的积累;热量

丰富,有利于高温作物的生长;

(2)地形:狭窄的滨海平原地带,外围几乎都有高大的山脉为屏障,平

原狭小,山地广布,土地分散,限制了机械化的广泛使用;

(3)劳动力:地中海沿岸地区农业人口比重较大,人均耕地不多,农业

生产多采用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小农场经营方式,

七、 热带种植园农业

1地理位置: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2生产结构:天然橡胶、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

3生产特点: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

八、 热带迁移农业

1地理位置:南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地区

2生产结构: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的印第安人,种的是玉米、木薯、豆子和土豆;居住在东南亚山区的丛林的部族,种的是山药、旱稻等。

3危害:对森林和土地造成危害


第二篇: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要点总结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一、区位选择因素 1、 自然因素 (1)水源 (2)土地 (3)原料 (4)能源

2、经济社会因素 (1)市场 (2)交通 (3)科技 (4)政策 (5)劳动力 (6)资金 (7)农业基础 (8)个人偏好 3、环境因素

(1)废渣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2)废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或垂直地带 (3)废水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远离水源地或河流上游

二、主导因素

活动 科技进步导致工业区位选择因素的变化

科技进步→交通运输条件改善(高速化、大型化)→工厂可以远离原料地、燃料地布局 →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对劳动力素质、人才、科技的要求提高 →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靠近市场布局

→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对原料、燃料的依赖程度下降

阅读 钢铁工业的区位选择变化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1、工业集聚

(1)工业地域的形成

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

②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或以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或以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

二、工业分散→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 (1)原因

①原料和产品质量轻、体积小、价值高(如电子元器件) ②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如汽车) ③工业集聚过度,导致环境污染、成本增加 (2)效益

①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②形成了跨国企业

2、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1)现代化的交通

(2)现代化的通信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以鲁尔区为例)

典型地区:美国东北部、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意大利西北部、中国辽中南地区。 1、生产特点 (1)、发展基础: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主导因素为原料导向型) (2)、工业部门:(煤炭、火电、化工、钢铁、机械、纺织)以重工业为主 (3)、生产规模:以大型企业为主 (4)、分布特点:高度集聚 2、区位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德国中西部莱茵河畔,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欧洲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2)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多,河流流量大,水源充足 (3)靠近法国的洛林铁矿

(4)鲁尔煤田的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品质优良 (5)市场广阔

(6)水陆交通便利(内河航运) 3、衰落原因

(1)新科技革命的冲击(根本原因) (2)产业结构单一

(3)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①石油和天然气广泛使用,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下降 ②冶金技术的进步,使煤炭消耗量减少 ③开采条件变差,成本增加 (4)世界性的钢铁产能过剩

①钢铁生产国和出口国越来越多,钢铁市场竞争激烈

②钢铁替代品(橡胶、塑料)的广泛使用,使钢铁需求量减少 (5)高度集聚,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地价上涨、成本增加 4、整治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核心措施) 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

②发展高技术工业(如石油化工、汽车、电子工业) ③发展第三产业(如金融业、旅游业、科技、教育) (2)调整工业布局

①向德国西部和南部转移 ②向荷兰沿海转移 (3)优化环境

①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 ②植树种草 5、整治效益

(1)产业结构多样化 (2)工业布局趋于合理

(3)成为环境优美的地区

活动 中国辽中南重化工业基地的区位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濒临黄海、渤海海峡和渤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北起辽宁省中部腹地、南至辽东半岛南端,临近京津冀工业基地 2、水源不足:降水量少、水污染严重 3、铁矿石、海盐资源丰富(鞍山铁矿) 4、石油、煤炭资源丰富 5、重化工业产品市场广阔 6、交通便捷(铁路)

二、新工业区(以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新工业区为例)

典型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温州乡镇企业、珠三角专业镇。 1、生产特点

(1)兴起时间:20世纪xx年代以后 (2)分布地区:小城镇和乡村 (3)生产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 (4)工业部门:以轻工业为主

(5)分布特点:生产过程分散,甚至家庭包工的形式 (6)企业的相关性强 (7)专业化程度高 2、区位条件

(1)小城镇用水用地方便 (2)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3)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 (4)交通运输便捷 (5)政府的大力支持 (6)大批廉价劳动力 (7)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3、发展模式——工业小区

三、新工业区(以美国的硅谷为例)

典型地区:美国的“硅谷”、德国南部的慕尼黑、英国的苏格兰、日本的九州岛、印度 的班加罗尔、中国的中关村。 1、生产特点

(1)兴起时间:20世纪xx年代以后 (2)分布地区:小城镇和乡村 (3)生产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

(4)工业部门:以高技术工业、微电子工业为主 (5)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6)产品更新换代快 (7)产品附加值高 (8)经济增长速度快 (9)研发费用的比例高

(10)面向世界市场 2、区位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北纬37度,美国西海岸,海岸山脉和圣弗朗西斯科湾之间,旧金山市东南部

(2)地中海气候宜人:温暖湿润,阳光充足 (3)环境清洁优美

(4)交通便捷:航空、高速公路

(5)人才和技术密集:集中了大量的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和科研机构,构成了完善的 产学研体系

(6)市场稳定:美国国防部的军事定货 (7)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3、扩散

高技术工业高度集聚——用地紧张,地价上涨——扩散——美国内地、墨西哥、东南亚 ——区位优势——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价低,住房租金低

活动 中关村和硅谷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集中了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人才和技术密集 (2)交通便捷

(3)政府的大力支持 2、不同点和不足之处

(1)过于靠近市区,用地用水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 (2)科技水平不高,研发费用不足,科技创新不够,自主知识产权很少

(3)尚未形成完善的产学研体系,尚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市场化制度和法 规有待健全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是过渡性质的干湿地区层次性...

高中地理必修三总结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区域与区域差异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水文14东部季风...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Ⅲ知识点过关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1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的概念: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

高中地理必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

高中地理会考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发展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区域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

高二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定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区域的类型也不同二区域的特点有的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边界是...

高中地理必修三总结(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