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 一事一议 教案

时间:2024.4.21

中考作文 一事一议 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提炼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学习一事一议,“即事说理,有感而发”,要求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健康的观点——使所写议论文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

2.体验议论文中如何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它反映作者的独特个性,而真情实感正是能体现出这种独特的个性,真情是那种发自于内心,自然而然的情感。情贵于真,只有真,才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在写作时要不断校正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情感健康发展。

3.指导学生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养成做笔记和写日记的习惯,积累语言和素材,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来。

教学重点:确立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教学难点:掌握话题作文中的题目自拟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有些同学对议论文望而生畏,他们总感到阐述观点、分析问题是件挺神秘的事情。其实,议论来源于生活,我们在生活中时时要用到它。

比方说,一个3岁小孩,你问他喜欢爷爷还是奶奶,也许他会说“奶奶”,这便是小孩的观点(也叫论点)。你再问他为什么喜欢奶奶,他也许会说,奶奶不打我,爷爷有时打我(对比论证);他还说,奶奶经常带了去公园玩(举例论证)。你看,连3岁小孩都街道知道怎样阐述观点,我们怎么不行呢?关键问题在于,不要在些抽象的概念上兜圈子,而应当在生活中学会议论。

2.出示题目(一):

请以“中学生的消费”为话题,写一篇500-800字的议论文。

提示:目前在中学生的消费中有一种不良的消费现象,就是攀比之风。他们穿名牌、用名牌。你们说,名牌就真能改变一个人吗?那么如何正确对待名牌,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呢?

3.写作指导:

审题拟题: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指导学生弄清楚试题对写作所提出的要求,也就

是对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要清晰,选好话题的入口,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过本题已规定了文体,不能再选。

拟题之一:生日的困惑

拟题之后,需要进一步思考明确:生日有什么困惑的?可能与经济增长人情增长,礼品价格随之增长有关。批评的是在生日礼物上盲目攀比这一社会不良现象,于是议论文的论点找到了,文章的关键问题解决了。这样思路很清晰,下面的思路也容易展开,可以多方面组织材料作为论据。

选材建议

选取多方面材料,抨击社会上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也可树立正面形象,倡导勤俭节约的美德。

写法指导

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逐层分析攀比产生的两种恶果:友情金钱化、人情礼品化。如果与生日快乐这首歌的歌词、旋律进行对比,那文章的目的则达到了。

例文:

生日的困惑

不知从何时起,中学生们对“生日快乐”这句话有了不祥之感,校园里流行起了“生日恐惧症”。人们在向友人道过一声祝愿后,常泛起一丝苦笑。

(把快乐与恐惧、苦笑对比着写,可见,生日真使人困惑,点题新颖。) 为什么原本应该高高兴兴的生日,会有不快呢?症结在于那一份生日礼物。朋友生日,送上一份小礼物,聊表心意,这本也无可非议。但按现在的“价目”,便宜的礼物已经不敢出手,送给每人一份体面的礼物,这对一个消费者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而且班上同学稍有交情便不可失了“礼”数,于是“生日复生日,生日何其多”,使人应接不暇。而那些过生日者也不能心安理得地将礼物收下,一到别人生辰,意思意思总是免不了的。稍次的,就近找个商店,零食点心吃个痛快;较高档的,便堂而皇之跨入饭庄,大吃大喝,俨然是“有产阶级”了,殊不知此时的“寿星佬”正愁眉盘算此后如何勒紧裤带过苦日子。为了筹到足够的钱送礼或请客,“各方神圣”大显神通,不过总不外乎从父母处“挤”、“榨”。若父母不能满足,有人甚至因此去干坏事。

(分析其原因,指出其恶果。)

同时,生日送礼风不仅仅给人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更严重的是它形成了一股攀比的邪气。除了圣人和石头,人人都有虚荣心,总想强过别人。

谁也不愿自己的礼物比他人逊色,于是一级级抬高,钱就越来越多花。对于某些收礼者来说,另有“君子之交淡如水”常挂嘴边,但对赠厚礼者总会另眼相看,而对礼轻者便渐渐地淡而远之了。

(又进一层分析,“生日送礼风”不仅仅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压力,而且形成攀比的歪风邪气。)

在这里,“生日快乐”这句美好的祝愿沾上了铜臭,少男少女纯洁的友情被金钱扭曲了,情义如同标码商品一样在出售。这样的生日,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它只留给我们一团困惑:什么时候,能真正轻松地接受一份生日的祝贺呢?

(留给人深深思考:什么时候,能真正轻松地接受一份生日礼物?)

评语:

文章选题具有普遍性。伴随“生日快乐”而来的“生日恐惧症”已成为校园里的普遍现象.怎样过生日,如何看待生日礼物,是同学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作者在分析产生“生日恐惧症”的原因后,又深入分析了生日送礼产生的两种恶果:经济压力和盲目攀比。最后,作者概括全文,突出沦点:“少男少女纯洁的友情被金钱扭曲了,情义如同标码商品一样在出售。这样的生日,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并进一步提出希望:能真正轻松地接受一份生日礼物。

全文立意明确,行文流畅,人情人理,真实地表达了广大中学生的心声。

出示题目(二):谈潇洒

指导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诸多事物,潜滋暗长,不经意间突然勃发,这也算是一条规律吧?譬如“潇洒”一词,来源已久,随着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便风行起来。

当忙碌的人群中走来悠闲之客,随意天南海北聊得几句时,当妙龄女子装饰一番,款款飘过人流时,当乌合之众中有人甩出一句:“走,嘬一顿,我掏钱!”便跨进豪华饭店时,当有人走出高级轿车,前呼后拥,出入于稠人广座之中时,身旁便常常有人嘣一句:“看人家,多潇洒!”

足见“潇洒”一词,所含意蕴之广,出现频率之高,其境界令人向往之至,然而让我们透过猎奇和追逐,冷静思索一下“潇洒”的含义,不免让人大吃一惊:原来是追求轻闲,讲究包装,争面子,要派头的代名词!正应了一些世俗,难免要出现那么多的追星族了。还没有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志向,或者说本来就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志向的青少年、农民

和各阶层的人们,富裕后怎么办?他们竟无准备。除了追逐这些无聊东西还有啥?他们也只能摇头。潇洒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应运而生,能不可笑?

这里,我不想再追下去,然而我都想看看他们的结局。东游西逛,无所事事,到头来只不过是青春已逝,万事蹉跎;满足了人们的青睐之后,如不及时自制,只有寻求极度欢乐,最终落得个人人指戳“脊梁骨”;一桌丰美的饭菜,杯盘狼藉,惹事生非之后,只留得一片迷茫;就连那一时的成功者,也坠入五里云雾,纵欲淫荡,弄得家破人亡,不能自拔。以此推及其他人,追来逐去,也只能是吃国家的,糟人民的,骗朋友的,最后被历史遗弃,凄凉千古。

由此看来,他们追逐的潇洒,是为外物役使的内心空虚的遮盖物,里面浸透着无聊、庸俗和卑猥的灵魂。

这简直是对潇洒的亵渎和诬蔑!

当然追求潇洒的不见得都这么严重,似乎有点小题大作,但他们追逐的只是潇洒一词那大方、洒脱、无拘无束的外在表现,竟无半点精髓,不免要矫揉造作了。真正的潇洒全不是这样,它是以丰富的学识,卓越的智慧,浑厚的素养为基础的雍容大度,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是言行举止的作风,是某种事业的成功,是关键时刻的超人才干。屈原《橘颂》《离骚》,千古流芳,是文学家的潇洒;诸葛亮舌战群儒,逐鹿中原,是政治家的潇洒;周恩来内政外务,游刃有余,是外交家的潇洒;魏书生即席讲演,妙趣横生,是教育家的潇洒;谢军力挫群雄,独占鳌头,是运动员的潇洒;企业家冲出国门,争雄世界,是实干家的潇洒;青年们大学深造,学海遨游,是学子们的潇洒。

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子,时代的精英,他们很苦,从不刻意追求潇洒,但确实表现出了一种自然的、高尚的、明智的,人们不得不承认的潇洒。

追求潇洒,单靠这些精神的内蕴还不够,最好还应有自己的特色。既然是骆驼,就不要去羡慕雄鹰去搏击长空,去奏勇猛的战歌;更不要东施效颦,那只能显示你的无知,成为别人的笑料。为什么不唱自己的歌呢?那昂然高步的庄严姿态,茫茫无际的戈壁之舟,那清脆悦耳的驼铃之声,怎能不说是一处世间奇景,一首美妙之诗?又怎能不充溢着诱人的魅力?倘若那内在的气质,加上这无穷的韵味,唯道不是令人叹服的真正的潇洒吗?不是潇洒中的潇洒者吗?

我们羡慕潇洒,追求潇洒,对真正的潇洒更倾心以往,就应付诸行动:汲取无尽的知识增长非凡的智慧,加强内在的气质,提高深沉的素养,发

挥你的特色,开辟你的天地。到那时,风流人物,非我莫属,潇洒风度,自然天成。

简评:一事一议,就是对生活中某事或某现象表示自己的看法。这种文体学生一生都可用得着,确实是一种基本训练。本文主要运用了正面和反面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前半部分从社会上的流行说法引出由于对“潇洒”的误解而产生的不良后果,是反面驳斥;后半部分是从正面论证了“潇洒”的真正内涵。文中排比句式的大量运用,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4.学生练笔。


第二篇: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中考常用文言虚词复习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在文言文中,根据词是否具有实在意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词,另一类是虚词。这两类词在文言中的作用也不同。曾有人这样说,如果说实词是文言文的肉体,那么虚词则是文言文的灵魂。虚词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这是由它的灵活性决定的,它的意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但也正因为这一点,加大了虚词学习的难度。而虚词从去年开始又成为我们临沂中考的考点。我们就必须把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不过大家不用怕,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归纳复习几个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

二、复习目标

1.了解文言虚词复习要点:去年临沂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常用虚词的用法与意义;

二、虚词在文言句中的翻译;

2.掌握 “之、而、以、于”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三、考什么

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我们临沂20xx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4个文言虚词:之、而、其、以、于、为、焉、者,也、乎、且、则、乃

其中“之、而、其、以、于、为”使用的频率很高,当然考试的几率也就更大一些,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复习这几个虚词的用法。

四、怎么考

复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道题,是20xx年我们临沂市的中考题。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和“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因为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来

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山市》) 用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凭借,依靠

从这道中考题中可以看出:

1、题型设置:为选择题,选项为四个,题干要求判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意同。

2、题料来源:四个选项全选自课内所学课文。

同时,这道中考题告诉我们,必须灵活把握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才能得心应手,做对题目,把这两分轻松的收入囊中。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借助题目归纳总结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五、复习归纳

一、“之”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1、二世杀之( )

2、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

3、宋何罪之有?( )

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5、久之 ,目似瞑( )

6、(陈涉)辍耕之垄上( )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8、固以怪之矣( )

9、马之千里者( )

(二)“之”的用法归纳

1、代词(1)一般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2)指示代词:(之+名词)可以译为“这”

2、助词(1)结构助词 (定语+之+中心语)可译“的” 。

(2)结构助词(宾语+之+动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不译。

(3)结构助词(主语+之+谓语)

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无实义,可不译。

(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

(5)音节助词:(时间词+之)或(动词+之)

补足音节,无实义,可不译。

3、动词(主语+之+宾语)可译为:去 、往、到。

(三)直击中考

1、下列句中“之”的意义或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怅恨久之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何陋之有?C:公将鼓之D:辍耕之垄上

2、“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两狼之并驱如故 B. 小大之狱 C. 布衣之怒 D. 王之蔽甚矣

二、“而”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

1、佣者笑而应曰( )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3、夺而杀尉( )

4、人不知而不愠( )

5、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 )

(二)归纳:“而”字通常用作连词,在句子中表现词与词之间的并列、顺接、修饰、转折、递进等关系。

(三)直击中考

1、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日出而林霏开 ”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2、“而”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学而不思则罔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挟天子而令诸侯 D.足肤皲裂而不知

三、“以”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意义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以君为长者( )

3、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5、以塞忠谏之路也( )

6、策之不以其道。( )

7、臣以王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

(二)“以”的用法归纳

1、用作介词①表示工具、方式、方法,

译为“用、拿、把、按照”

②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可译为“因为”“由于”。

2、用作连词: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

表结果,译为“以致” 。

有时相当于 “而”。

3、作动词,译为“以为、认为”

(三)直击中考

1、“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 以告先帝之灵

C. 以光先帝遗德 D. 以咨诹善道

2、“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以衾拥覆 ”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A. 必以情 B. 以残年余力 C. 徐喷以烟 D. 以彰其咎

四、“于”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

2、胡不见我于王( )

3、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4、骈死于槽枥之间 ( )

5、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7、不求闻达于诸侯( )

8、皆以美于徐公。( )

(二)“于”字的用法归纳

1、引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2、当于与“比”连用时,译为:“跟、同”

3、引出处所、时间、范围,可译为“在、从、到”

4、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三)直击中考

1、“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相同的一项是( )

A.休祲降于天 B.贤于材人远矣 C.欲有求于我也 D. 又留蚊于素帐中

2、“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不求闻达于诸侯 B.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D.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五、“为”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为”字的用法。

1、不足为外人道也 ( )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

3、二虫尽为所吞( )

4、若为佣耕( )

5、为坛而盟。( )

6、以丛草为林( )

7、或异二者之为( )

(二)“为”字的用法归纳

一、用作介词,一般读作“wèi”。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给”、”替“等。

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

3、表示被动,译作“被”。读作“wéi”

二、用作动词 ,读作“wéi ”。

1.可作判断动词,译作“是”。

2、“为”也可作一般动词,可译为:制造、修筑、接受等动词,翻译比较灵活,其意根据语境而定。

三、用作名词,读作“wéi ”。

(三)直击中考

与”知之为知之“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C.项燕为楚将

D.士卒多为用者

六、“其”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2、复前行,欲穷其林( )

3、其真无马邪?( )

4、其真不知马也( )

5、既克,公问其故。( )

6、安陵君其许寡人!(

(二)“其”字的用法归纳

1、 用作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这”、“这种”等。

3、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推测、反问、愿望等语气: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或不译。

(三)直击中考

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百姓多闻其贤 B.安求其能千里也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其如土石何?

七、“乃”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乃”字的用法。

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3、久而乃和( )

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

(二)“乃”字的用法归纳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于是”等 。

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二、 用作判断动词,相当于“是”“就是”。

(三)直击中考

与“乃记之而去 ” 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见渔人,乃大惊 ( )

B.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

C.乃重修岳阳楼( )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

六、方 法 指 津

1、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2、上下文推断法: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断。

3、代入筛选法:

在阅读和解题时,将某个虚词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

4、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我们就能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如:被动句“为??所”、倒装句”何??之有?”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就复习到这里,所剩虚词,下节课继续归纳!

更多相关推荐:
一事一议材料作文题目

一事一议材料作文题目一材料有这样一幅题为小牛学耕的漫画一位农民要把一头从未耕过地的小牛拉去耕田可一位戴眼镜的先生却拼命拉着牛尾巴不让去嘴里还嚷着不会耕田怎能下田那农民反问道不让下田怎会耕田请以耕田与下地为题写一...

一事一议作文指导

一事一议一框题解说1一事一议的概念一事一议是较简单的议论文篇幅短小结构也不复杂其中的一事指现实生活中某一件或某一种现象它是具体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这些事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又是认识不深处理不当和需要去解决...

这样写一事一议的作文这样写一事一议的作文

作文这样写一事一议的作文初中学生写议论文首先要学习一事一议这类文章是要针对某一件事或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文章的特点是就事论理理从事来这类文章的写法是1要选一件较为典型的事能以小见大从中悟出某一道理给人...

一事一议作文

希望中学四研互助高效课堂八年级语文导学案制定20xx1113授课主备人孙玉华负责人班级姓名小组组号师评作文一事一议导学展示课导学学习主题训练目标1了解一事一议的概念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用以指导学生叙述与议论的结合...

一事一议作文指导 作文指导

一事一议作文指导作文指导教学目的1帮助学生由记叙文转入到议论文的写作2明确一事一议文章的特点及要求教学方法举例比较法指导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明确一事一议文章训练的重要性2明晰一事一议文章的...

一事一议作文指导

课时建议12课时训练过程一活动导入师初中生写议论文首先要学习一事一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三年级议论文写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写出五六百字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做到论点明确有根有据...

“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作

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写作在现行的中考试题中现代文阅读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进行现代文的阅读分析显得十分重要下面我就自己是如何进行议论文复习的谈点做法一然后梳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点1议论文的特点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

九年级一事一议作文教案

如何写好一事一议的文章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培养针对具体问题发表感想和观点的表达能力学会写作议论文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留心身边生活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观察思考生活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议论文知识点引...

资兴市20xx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总结

资兴市20xx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总结欧唱英资兴市地处湖南省东南部,全市辖26个乡镇、1个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共有行政村266个,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万人。20xx年,我市在上级农村综合改…

大钦岛乡20xx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总结

大钦岛乡20xx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总结县财政局:全县渔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会议之后,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及时安排,周密部署,扎实工作。目前,全乡20xx年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

荷塘区20xx年“一事一议”工作总结

荷塘区20xx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总结为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村级公益事业发展,确实做好荷塘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我们在市财政局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统…

村级“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

**村级“一事一议”项目建设存在四个问题我市20xx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计划开展62个村62个建设项目,总投资3794.36万元,财政奖补资金1064.70万元(其中省级资金692.05万元,本级…

一事一议作文(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