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校友之感悟

时间:2024.5.2

采访校友之感悟

20xx年x月,我们的母校北航将喜迎六十周年校庆,为配合校庆筹备工作,我们作为暑假社会实践校友访谈团的一员,联系了两位校友,孙继兵学长和张京成学长,邀请校友撰文题字、建言献策,回忆往昔岁月、展现校友风采,祝母校再创辉煌;同时也激励在校学生认真体会“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傲”的深刻含义。

我原本计划的社会实践是去义务劳动者,去做救助动物或者荒山植树这样的我认为也是有意义的事。但是当听到说有校友回访这样的社会实践时,我立刻报了名。因为我好奇,经过历史沉淀质变成如今的大气厚重的母校北航,我将要学习生活四年的地方,在二十或三十年前是什么样子;因为我想了解,母校培养的人才如今在社会中燃烧着自己的热情带给社会多大的光明;同样,我也想从师哥师姐那里得到教诲,让自己能拥有一个有意义的大学时光,也成为像他们一样使北航骄傲的祖国的栋梁之才。

初接到任务时我也有些担忧。我们所要采访的校友都是83届的,离现在有些久远,不知道我们得到的资料是否是有效的。所幸,我们联系的五位师兄中有两位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采访的两位师兄都很和蔼,采访时气氛也是愉悦的,我们采访得很顺利。

在采访中我有很多感悟。孙继兵学长作为老一辈的北航人对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拥有着极大的热情与热爱。他说,北航现在虽然是一个综合型大学,但还是要重视培养航空航天人才。他认为,身在北航,就算学的不是航空航天专业,也要对航空航天有一定的了解,这是北航的根本,也是北航的特色。航空航天是北航的代名词,是北航的灵魂,作为北航的一员,就要有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忱与信心。孙继兵学长告诫我们,要对航空领域感兴趣,也要多学些航空领域的专业知识,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而作为人才,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要脚踏实地的做事。只重视理论的加强不重视实干的人也不是国家需要的栋梁,更称不上是合格的人才。人才都是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的干个十几年,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才能质变,获得成功,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工资高职位,跳槽成瘾。孙继兵学长不仅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也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再谈到师生情同窗谊的时候,孙继兵学长讲到同学关系是仅次于家庭亲情最纯真最真挚的感情,时间越长越珍贵。要用真情换真心,但不能只局限于小一部

分人,要广泛,无功利的交友,更不能出现极端事件。自然,平和,平等的交往才是待人处事的根本原则。我想,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这样的道理吧。只有自然平和平等的与人交往,才不会受到感情的牵制,做出感性大于理性的失去理智的事情。对于我们这一代,所谓90后的学弟学妹们,孙继兵学长说我们正处于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这使我们自信有活力。但是愈是有棱角的东西,愈不能承受风吹雨打。遇到挫折而不气馁,面对困难而不退缩,这是孙继兵学长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箴言。还有一方面,我觉得是在很多经验交流会没有提到的,但是对于我们人生的道路有重要影响的事情,那就是政治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是不会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政治信仰是引导我们走向光明与正义的路标,是防止我们步入歧途的护栏。不盲目跟从,跟着党的领导与宗旨,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一个积极入党分子的政治信仰。

而张京成学长在我眼里,是一个做事严谨,为人温润,从不计较得失的真正的学者。张京成学长更多的给我们讲了他上学时的趣事。在他上学时是旅游社团的社长。这是一个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提倡绿色旅游的社团。骑车旅行,不仅需要严谨没有纰漏的规划,也需要毅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与张京成学长的谈话中我感觉到那时大学生活的自由,充满着活力,积极向上,同样,也单纯,精彩。我感触最深的是张京成学长把上大学说成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新的体验。离开家来到北京,住进了学校,周围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这的确是一种一生只有一次的新奇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就只在乎学了多少知识,收获多少荣誉,而在于这个过程本身,并在其中锻炼为人处事的能力。张京成学长不愧为是一名学者,他注重过程,享受过程,而不在乎结果。往往不在乎结果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张京成学长就是这样。搞学术是一件枯燥乏味且艰难的工作。若不是对学术有极大热忱和有毅力的人,若不是只享受过程不注重能获得什么的人,在搞学术之初就会放弃了。

对于两位学长的采访,我从中获得的最大的感悟就是一定要踏实做事。我们刚步入社会,难免莽撞任性,做事情不能持之以恒。这是我们要在大学中学习到的最重要的技能,也是我们存于社会的必要技能。像孙继兵张京成两位学长,都是在做事时能够心静如水,专心致志,

做事坚持不懈的人,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获得现在的成就与地位。我也要向他们一样,做事不受外界干扰,踏踏实实做事,脚踏实地,也成为一个对祖国有用,为北航争光的优秀北航人。

这次的采访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天,但对我的影响却是永恒的。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难忘的经历。学长们将他们求学过程中的最宝贵的财富传承给了我们,我们也要好好地利用这些经验教训,真正做到“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傲”!


第二篇:走访校友感想


走访校友感想

今年暑假,学校里有个走访校友的暑期实践活动,借着这次难得的机会,我们采访了前几届毕业的优秀学长——贺兴龙。通过这次走访校友,不仅让我感同身受地了解到,在大学里如何选择自己的方向,如何更高、更快、更强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且更让我懂得了梦想是自身前进的动力。

转眼就进入大三了,我们会对毕业之后的去向感到迷茫,也会越来越怀疑自己的能力。在与学长的对话中,让我清楚的知道大学并不能浑浑噩噩地消磨过去。大学里应该打好基础,多与外界进行交流,不断地扩充自己,提高自身修养。学长跟我们讲述了他的大学生生活以及人生的一些经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那种为梦想不断追求的精神,走上工作岗位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努力把自身塑造好,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只有经得住考验的人,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在学长的身上,我看到了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自信,让我懂得了“努力后的成功与微笑”这句话的含义,奋斗之路是艰辛的,但确实会让人成长。在学长的鼓励下,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也让我更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只要我们有目标、有信心,经过努力,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最后,我也十分感谢学院给了我们这次实践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假期里,我也会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不断地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一名社会的有用之材!

谢莉莉

更多相关推荐:
山城魅都走访校友采访稿

“山城魅都”走访小组采访稿集锦(第一篇)一代儒商——黄承勇学长他,重庆腾达公司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有人称他为“文学奇葩”,也有人称他为“商界传奇”,可他却说自己只是从浙江大学毕业的一名学生而已。他就是谦和的黄…

社会实践对校友的采访稿

对我校交通校友薛强的采访稿以下以字母代替采访者和被采访者A:采访小组成员B:薛强校友A:薛强校友你好,我们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地建09-1班的学生,学校组织了假期采访优秀校友的活动,我们也希望通过这…

校友采访稿

采访对象:金*玲毕业院校: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所在公司:浙江宝通汽车有限公司职务:财务经理采访时间:20xx年12月11日所学专业:会计采访人:何XX姚X王X大学毕业,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大专毕…

优秀校友采访稿

优秀校友寻访何珊沉淀自己抓住每一个机会何珊20xx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曾任全球最大的留学机构雅思考试三大主办方之一的IDP集团的澳洲部学生服务主管后为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关系转为学生服务高级专...

暨大校友会人物采访稿

暨南大学105周年校庆之际校友通讯记者队伍赴深圳采访了79届新闻系校友彭伊娜小姐彭伊娜19xx级新闻系校友烈士彭湃之后南方周末创办人现任深圳报业集团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室主任同时还是广东省政协委员毅然...

校友采访稿

为了表达我校对毕业校友的关怀会计学院特地于今年组建了校友部来从事校友的联络和关怀工作并且每学期都有校友采访活动感谢您同意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仅代表学校向您表示感谢因为您更想接受线上采访所以我特以邮件的形式对您进行采...

走访校友采访稿(名企版)

采访稿1您毕业已经年了这些年里有没有回到母校去看看2如果有时间回去的话最想去哪里呢那您觉得哪些地方让您印象深刻呢3您在大学的时候成绩怎么样同班级里是什么水平呢4大学时候学习生活累不累有没有参加什么比赛或者活动呢...

校友办公室采访稿培训

采访稿培训一、前期:准备工作1、观察,察言观色根据校友的签到名单或者名片上的工作单位、职务等信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校友。每班的联系人会作为校友代表发言,可以多关注这些校友。2、时机,见缝插针不要在校友交流特别热…

走访校友采访稿(创业版)

孔翔采访稿1我们经常能在学校里很多地方看到的宣传一直想了解它的创始人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家没有想到的是创办它的竟然是我们的学长请问您当年在学校里也是一个校园风云人物吗2您在大学的时候成绩怎么样同班级里是什么水平呢3...

校长采访稿

校长采访稿陈舒媛张校长您好我是来自507中队综合实践小组的组长同学们我们是综合实践小组的组员陈舒媛能不能采访您关于嘉实校史的问题张校长陈舒媛您知道我们学校的诞生时间和创始人吗张校长许微微那我们学校成立了几年呢张...

校园小记者 采访稿

时间20xx年5月日下午第六节课地点民生小学采访对象学校老师小记者小记者兴趣小组的所有成员采访内容一采访老师小记者1老师您好我是民生小学小记者兴趣小组的学生我叫今天很荣幸能过采访您希望能请教您一些问题可以吗老师...

茂峰学校采访稿

茂峰学校创建于20xx年是惠州市小金口镇一座花园式学校建校之初该校就承担着打造民办教育品牌的重任三年来学校高位起飞快速发展不但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认同和赞誉更像磁石一样凝聚着人气20xx年该校被评为区一级学校和安全...

校友采访稿(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