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总结

时间:2024.3.19

1. 什么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各有什么特点。P11

内动力地质作用:地球自转重力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等能量,在地壳深处产生的动力对地球内部及表面的地质作用。特点:使地壳发生变形、变位,引起地壳岩石圈快速颤动或波动,在地球内部产生巨大能量可使地球内部原岩溶变成岩浆,使原有的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质。①构造运动②地震作用③岩浆及火山作用④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来自地壳以外的能量,如太阳辐射能、重力能或日、月及天体引力等得影响下产生的动力,在地壳表层所进行的各种地质作用。特点:地壳表层岩石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剥离原地,呈现有规律地堆积,使松散的沉积物变成坚硬的岩石。①风化作用②剥蚀作用③搬运作用④沉积作用⑤固结成岩作用:

2. 熟记地层年代表。P13

3. 什么是矿物?矿物有哪些性质。P17

矿物:地壳中及地球内层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元素或化合物,它是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基础。 矿物的物理性质;形态,颜色,条痕,光泽,解理,断口,硬度

⑴形态:通常以固态存在于地壳中,极少数为液态和气态。矿物的形态是指固态矿物单个晶体形成集合体的状态。

⑵颜色:矿物颜色是矿物对不同波长可见光吸收程度的反映。根据矿物颜色成因可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⑶条痕:矿物在白色无釉的瓷板(条痕板)上擦划而留下的粉末的颜色称为条痕。条痕色比矿物的颜色更为固定,因而是鉴定矿物的重要标志。

⑷光泽:矿物表面对光线的反射能力称为光泽。

⑸解理:矿物晶体或晶粒在外力打击下,能沿一定方向发生破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叫解理。

⑹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出现的破裂面呈各种凸凹不平的形状称为断口。例如锯齿状(自然铜)、贝壳状(石英)、参差状(黄铁矿)等。

⑺硬度:矿物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称为硬度。

4. 什么是岩石,三大岩石的成因及结构、构造特点。P17,P32

岩石: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产生的,有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三大岩石: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⑴岩浆岩(火成岩):成因: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结构:大部分为结晶的岩石,具有粒状、似斑状、斑状结构。部分为隐晶质、玻璃结构。构造: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块状结构

⑵沉积岩:成因:风化作用、生物作用、火山作用产物、经搬运、沉积而成。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岩结构。构造:各种层理构造;水平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化石、结柱、雨痕、波痕等

⑶变质岩:成因:已成岩石在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物质的作用下变质而成。结构:多为变晶结构,少数为变余结构和碎裂结构。构造:大部分为片理构造;片麻状、片状、千枚状、板状;部分为块状构造。

5. 断层的特点。P42。P43

地貌特征(当断层断距较大时,上升盘前缘可能形成陡峭的断层崖,经风化剥蚀形成断层三角面地形,当断层破碎带岩石破碎时,易于侵蚀下切形成沟谷或峡谷

地形)地层特征(岩层发生重复或缺失,岩脉错段或者岩层沿走向突然发生中断,与不同性质的岩层突然接触等特征,均为断层存在可能性标志)

6. 褶皱的类型、特点及各个要素。P39

褶皱的基本类型:⑴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两侧岩层相背倾斜,核心岩层时代较老,两侧依次变新并对称分布。

⑵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两侧岩层相向倾斜,核心岩层时代较新,两侧较老,也对称分布

任何褶曲都具有以下要素:⑴核:泛指褶曲的核心部位,是指最中心的岩层。 ⑵翼:褶曲核部两侧的岩层⑶轴面:大致平分褶曲两翼的假象面,可以是平面或曲面。⑷轴线: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它可以是水平的直线或曲线

⑸枢纽:褶曲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拐点)的连线,即层面与轴面的交线 ⑹转折端:从一翼向另一翼过渡的弯曲部分,即两翼岩层的汇合部分。。

7. 地下水的分类。水的酸碱度、硬度、及矿化度的概念。P78,P89

分类:⑴包气水与饱水带:

⑵上层滞水:是指赋存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上面的重力水。 ⑶潜水:是埋藏于地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⑷承压水:充满于两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的水。

地下水的酸碱性:主要取决于水中氢离子的浓度,常用PH值表示。根据地下水的PH值的大小,将水分成以下几级:强酸水(小于5)、弱酸性(5~7)、中性水

(7)、弱碱水(7~9)、强碱水(大于9)。

地下水硬度:水的硬度取决于水中钙离子、镁离子的含量。分为: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碳酸盐硬度。

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地下水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简称矿化度。

8. 地下硐室选线的原则。P219

⑴建洞区地质构造简单,岩层厚、节理组数少,间距大,无影响整个山体稳定的断裂带 ⑵岩体坚硬完整 ⑶地形完整,没有滑坡、塌方等早期埋藏和近期破坏的地形,无岩溶或岩溶很不发育 ⑷地下水影响小 ⑸无有害气体和异常地热。

9. 结构面的定义及特点。P137

定义:一般把岩体中存在的各种不同成因、不同特征的地质界面,包括物质分异面(层理、沉积间断面等)和各种破裂面(例如节理、断层及片理面等)以及软弱夹层等。特点:不同的结构面其力学性质不同、规模大小不一(规模大的可延展数十公里,宽度可达数十米。规模小的延展仅数十米或数厘米),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10.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哪些?P153

工程地质条件(指工程建筑物所处地区各项地质环境因素的综合)主要包括:①地层岩性(包括成因、岩性、产状、成岩作用的特点、变质程度、风化特征、软弱夹层和接触带以及物理力学性质等)②地质构造(包括褶皱、断层、节理等)③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和化学成分等)④地表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风沙移动、河流冲刷与沉积等)⑤地形地貌(包括地表高低起伏状况、山坡陡缓程度、土层厚薄以及基岩出露、地下水埋藏和地表地质作用等特征)

11. 节理的定义及其类型。P41

节理:断裂两侧岩石仅因开裂而分离,并未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类型:㈠节理(裂隙)成因分类

⑴原生(成岩)节理:是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

⑵表生(次生)节理:是由于岩石风化、岩坡变形破坏、河谷边坡卸荷作用及人工爆破等外力而形成的裂隙。

⑶构造节理:是由地壳运动产生的构造应力作用而形成的节理。

㈡节理(裂隙)力学性质分类

⑴张节理:可以是构造节理,也可以是表生节理、原生节理,是岩石所受应力超过其抗张强度后破裂而产生的。

⑵剪节理:一般为构造节理,是岩石所受剪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后破裂而产生的裂隙。

⑶劈理:是指岩层中大致平行、密集、微细的构造节理。其间距一般为几毫米至几厘米,若大于几厘米则应成为节理。

12. 岩层产状的三要素是什么。P

① 走向: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位角,它表示岩层在空间延伸的方向 ② 倾向:指垂直走向顺倾斜面向下引出的一条的直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方位角,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

③倾角: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表示岩层在空间倾斜度的大小。

13. 岩土工程勘察的三个阶段。P

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施工勘察

14. 矿物的硬度.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刻划、研磨)的强度。是矿物的一个重要鉴定特征。 矿物硬度鉴别:摩氏硬度计法(十种标准矿物),用两种矿物对刻的方法确定矿物的相对硬度。十种标准矿物(由软到硬):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常见矿物的硬度为2~6.5左右,6.5以上的只有石英、橄榄石、石榴子等少数几种。野外常用指甲(2~2.5)铁刃刀(3~5.5)玻璃(5~5.5)钢刀(6~6.5)鉴别矿物的硬度。

15. 岩层的各种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侵入接触

位于河流主槽旁侧在洪水时淹没而在枯水时露出的滩地。

16. 河流阶地的概念

河流阶地是河谷地貌的另一种重要形态。阶地是指河谷谷坡上分布的洪水不能淹没的台阶状地形。阶地的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使河流侧向侵蚀和下蚀作用交替进行的结果。

17. 地震震级和烈度的概念P

地震震级:震级(M)是指一次地震所释放出能量的大小,震级大小可以用地震仪测出。

烈度:烈度(I)是指地震发生后,地面及各种建筑物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地震烈度不仅与震级有关,还和震源深度、距震中距离以及地震波通过介质条件(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地下水埋深)等多种因素有关。震级越高,震源越浅、距震中越近,地震烈度就越高。

18. 泉及其分类P

概念: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是地下水的一种重要排泄方式。分类:根据补给源的分类:上升泉、下降泉。根据泉的露出原因分类:侵蚀泉、接触泉、溢出泉、断层泉。

19. 管涌和流土的概念P

管涌:在渗流的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通过骨架孔隙通道随渗流水从内部逐渐向外流失形成管状通道的现象。流土:在渗流作用下,土体处于浮动或流动状态的现象,对黏土表现为较大土块的浮动,对无黏性土呈砂粒跳动和砂沸。

20. 风化作用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P50,P52

类型:⑴物理风化作用:是指由于温度变化、水的物态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岩石在原地只发生机械性破坏的作用。

⑵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在大气、水和水溶液的作用下,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改变或破坏岩石的性状并可形成次生矿物的作用。作用方式有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等。

⑶生物风化作用: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引起地表岩石的分解破坏作用。可分为生物物理风化作用和生物化学风化作用。

影响因素:⑴岩石性质影响

⑵地质构造的影响

⑶气候的影响

⑷地形条件的影响

⑸其他影响因素

21.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P190

⑴岩土类型和性质的影响

⑵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的影响

⑶风化作用

⑷水的作用

⑸地震作用的影响

⑹地形地貌

⑺植被作用

⑻工程荷载条件及人为因素

22. 坝址选择的工程地质原则P

①坝基有一定的强度②渗透性要小③合适的地形、地质和构造条件④就近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建筑材料等

23.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分布规律。P59

基本条件:岩溶是在各种自然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可溶饿透水岩层和具有侵蚀性的水流是岩发育的基本条件。⑴岩石的可溶性⑵岩层的透水性⑶水的溶解能力⑷水的流动特征

分布规律:㈠岩溶发育的垂直分带性:⑴垂直岩溶发育带⑵水平和垂直岩溶交替发育带⑶水平岩溶发育带⑷深部岩溶发育带。㈡岩溶分布的不均匀性:⑴岩溶分布受地质构造控制⑵岩溶分布受岩层及其组合控制⑶溶洞发育的成层性。

24. 野外如何识别和判别滑坡P

岩石、矿物成分一般和附近土和岩石一致,滑坡体表面看不出很多岩石碎块,地貌可能平缓或稍陡,而新近崩塌体附近地表就有很多散落的岩石碎块,沿滑动面有较大的剪切破坏和扰动。

25. 常见的库岸稳定问题有哪些?P242

严重的水库塌岸或再造过程,会引起下列问题:①近坝库区的大规模坍塌和滑坡,将产生冲击大坝的波浪,直接影响坝体安全②危及河岸只要城镇、铁路、厂房等建筑物的安全,使大量农田遭受毁坏③坍塌物质造成大量固体径流,使水库迅速淤积,减少有效库容,并可能诱发大规模的岩崩、滑坡,堵塞水库航道。

26. 岩石风化程度有哪些。P53

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微风化

沉积接触:火成岩侵入体遭受风化剥蚀后,为沉积岩层覆盖的接触关系。其特征是在接触带上没有接触变质及同化混染现象,在接触面上部可以看到侵入岩供给的碎屑产物,成为新地层(上覆地层)的底部沉积,而在接触面下岩体的上部可以看到不平整的侵蚀面和风化壳。这种接触关系反映岩体的侵入时期较沉积盖层要早。

斑状结构:火成岩结构之一。岩石中有大小截然不同的结晶颗粒,大颗粒称为斑晶,小颗粒称为基质。 两种截然不同的矿物颗粒组成的结构。大颗粒镶嵌在细小的隐晶质或玻璃质的基质中,形成斑点状,故名。大的矿物颗粒称为“斑晶”,细小的称“基质”。是浅成岩和部分熔岩所特有的结构。斑晶多在深处或岩浆上升过程中晶出,结晶较早,而基质则形成较晚,在相对快速冷凝条件下形成。

似斑状结构:岩浆岩的一种结构,因与斑状结构相似而得名。似斑状结构与斑状结构同为颗粒较大的“斑晶”分布于颗粒较小的“基质”上,但斑状结构的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而似斑状结构的基质为显晶质,是比斑晶颗粒小的晶体。和斑状结构不同,似斑状结构斑晶和基质是同时形成的,只是一种物质过剩而形成斑晶,另一种物质较少形成基质。似斑状结构存在于侵入岩(深成岩和浅成岩)中,不同于斑状结构存在于喷出岩和浅成岩中。


第二篇:河海大学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复习知识点总结


1.工程地质学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主要任务有:①勘察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选点、规划、设计及施工提供工程地质资料,作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依据;②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论证、评价并选定最优的建筑地点或线路方案;③预测在工程修建时及建成后的工程管理运行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止不良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

水文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学科。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以下问题:①地下水的形成、埋藏、分布、运动以及循环转化的规律;②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成分,以及水质的变化规律;③解决合理的开发、利用、管理地下水资源,以及有效地消除地下水的危害等实际问题。

2.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建筑场地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下水、建筑材料等都是工程地质条件所包含的因素

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建筑物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问题、粘土层在基岩面上的稳定问题、沙页岩层向坡外倾角为30度小于基岩面的倾角而导致雨后向基岩面方向滑移造成基岩滑坡

3.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及火山作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4.绝对地质年代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从形成到现在有多少“年”。它能说明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但不能反映岩层形成的地质过程。相对地质年代能说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相对的新老关系

宙、代、纪、世、期(早、中、晚);宇、界、系、统、阶(下、中、上)

绝对年代:放射性元素如铀铅法

相对年代:古生物法(标准化石,只在某个较短时代阶段出现并分布较广的生物化石);岩性对比法(相似形成环境岩性相似);标志层法;岩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不整合面下老上新);地层对比法,上新下老

5.矿物是地壳中及地球内层的化学物质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元素或化合物,是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基础

造岩矿物: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石英、方解石、正长石等)

岩石是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地组成的矿物集合体 (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体是指在天然产出条件下,含有诸如节理、裂隙、层理、断层等的原位岩石

6.矿物的物理性质:形态(固态矿物单个晶体形成集合体的状态),颜色,条痕(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擦划而留下的颜色),光泽(矿物表面对光线的反射能力),解理(矿物晶体或晶粒在外力打击下能沿一定方向发生断裂并产生光滑平面的性质),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出现的破裂面呈各种凹凸不平的形状),硬度等

矿物的力学性质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各种性质。常用的有解理、裂开、断口、硬度、比重

7.火成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即地下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却而成

分类: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喷出岩,浅成岩,深成岩

火成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程度、结晶颗粒大小、形态及晶粒之间或晶粒与玻璃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矿物之间)

岩石的构造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之间、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

产状:火成岩体的大小、形状及其与周围岩石相接触的关系称为火成岩产状。侵入岩体的产状(岩基、岩株、岩墙与岩脉、岩床、岩盆和岩盘);喷出岩的产状(熔岩流、熔岩锥、火山锥、熔岩被)

结构:根据岩石中矿物结晶程度(全晶质结构(花岗岩),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即玻璃质结构);根据岩石中晶粒大小(显晶质结构(粗 5mm 中1mm细),隐晶质结构);根据晶粒相对大小(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

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玄武岩),杏仁状构造,块状构造

8.沉积岩是指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遭受风化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与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沉积物,又经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风化破坏阶段、搬运作用阶段、沉积作用阶段、成岩作用阶段)。碎屑岩类(砾岩和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类(泥岩、页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

物质组成:碎屑物质,粘土矿物,化学沉积物,有机物质

结构: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状结构,生物结构

构造:层理构造(水平层理、斜交层理、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雨痕、泥痕),结核,化石

9.地壳中原已形成的岩石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一系列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这种促使岩石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片麻岩、片岩、千枚岩、板岩、石英岩、大理岩)

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热接触变质作用(重结晶,化学性质不变)、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

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碎裂结构

构造:变余构造,变成构造(板状、千枚状、片状、片麻状、块状)

10.地壳运动,也称构造运动或岩石圈运动,是指由于地球内部应力(或称内动力)而引起的地壳变形或变位。垂直(升降)运动,水平运动

11.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 。水平构造,倾斜构造(单面山35猪背岭)

12.岩层是指被上、下层面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层状岩石,包括沉积岩和一部分变质岩

产状:岩层产状是指岩层在岩石圈中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水平、倾斜、直立)

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13.岩层接触关系:指上下岩层之间在空间上的接触形态和时间上的发展概况。直接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地壳运动发生和演化历史(整合接触、平行(假)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沉积接触、侵入接触)

整合: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和所含化石基本一致或基本递变,他们的产状基本平行,是连续沉积的产物。鉴别特征:地层连续,没有尖端,岩性和生物演化递变,产状基本一致

不整合:与上述特征相反(平行不整合:上下两套底层近于平行,但之间存在地层缺失,代表地壳运动以上升和下隆为主。角度不整合:地层上下岩层不平行,之间存在地层缺失)

14.岩层在构造运动中受力产生一系列连续弯曲的永久变形称为褶皱构造。

基本类型: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两侧岩石相背倾斜,核心岩层时代较老,两侧依次变新并对称分布);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两侧岩层相向倾斜,核心岩层时代较新,两侧较老,对称分布)

基本形态:按轴面和两翼岩层的产状(直立褶皱、倾斜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按褶皱在平面上的形态(线状褶皱10:1短轴褶皱3:1穹窿和构造盆地(纵向长度和宽度比)),按枢纽产状(水平褶皱、倾伏褶皱),按转折端形态(圆弧褶皱、尖棱褶皱、箱型褶皱、扇形褶皱)

识别:根据岩层是否有对称重复的出露,可判断是否有褶皱存在;对比褶皱核部和两翼岩层的年代新老关系,判断褶皱是背斜还是向斜;根据两翼岩层的产状,判断褶皱是直立的、倾斜的,还是倒转的等。(沿皱曲轴延伸方向进行平面分析)

15.断裂构造是岩体受力超过其强度极限时发生破裂形成的地质构造

节理:断裂两侧岩石仅因开裂而分离,并未发生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成因:原生(成岩)节理;表生(次生)节理;构造节理

构造节理:由地壳运动产生的构造应力作用而形成的节理(剪节理、劈理和多数张节理) 16.张节理可以使构造节理,也可以是表生节理、原生节理,是岩石所受张应力超过其抗张强度后破裂产生的。多见于脆性岩石中。①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单条节理短而弯曲,节理常侧列出现 ;②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③在胶结不甚坚实的砾岩或砂岩中张节理常常绕砾石或粗砂粒而过,如果穿切砾石,破裂面也凹凸不平 ;④张节理多呈张开的裂口状,一般被矿脉或岩脉充填,脉宽变化较大,脉壁平直或粗糙不平,脉内矿物(如石英)常常呈梳状结构 ;⑤张节理常沿早起“X”型节理发育而成,故剁成锯齿状延伸,通常称为追踪张裂;⑥沿张节理面的内摩擦角值较剪节理高,但若有粘土等物质填充,则抗剪强度受填充物控制

剪节理一般为构造节理,是岩石所受剪力超过其抗剪强度后破裂而产生的裂隙。一般发生在与最大应力方向成45度左右夹角的平面上,成“X”型交叉。①节理面平直光滑,有时可见到擦痕,产状稳定,可延伸较长,在砾岩中长平直切穿坚硬的砾岩;②成闭合状,裂隙本身的宽度很窄小(1~3mm),但受后期地质作用力的影响,也可裂开并充填粘性土或岩屑;③成组成对出现,即多条节理常相互交叉切割,并且其间距常大致相等,在同一作用力下形成的共轭“X”型节理,他们互相交叉切割,使岩层形成菱形或方形;④沿剪节理面抗剪强度往往很低,在边坡或坝基岩体中易形成滑动破坏面

17.断层是岩石受力发生断裂,断裂面两侧岩石存在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基本要素:断层面和断层碎裂带,断层线,断盘(上盘、下盘),断距

类型:形态分类(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梯式断层、地堑、地垒;逆断层:冲断层45逆掩断层25辗掩断层(断层面倾角);平移断层)。力学成因性质分类(压性断层,张性断层,扭性断层,压扭性断层,张扭性断层)。断层产状与岩层产状关系分类(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交断层(与岩层),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与褶轴))

18.断层识别:①沿岩层走向搜索,若发现岩层突然中断,而和另一岩层相接处,则说明有横穿岩层走向的断层或与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存在;②沿垂直岩层走向的方向进行观察,若岩层存在不对称的重复式缺失,则说明有平行于岩层走向的断层存在;③由于构造应力的作用,沿断层面或断层破碎带及其两侧,常常出现一些伴生的构造变动现象;④在地貌上,断层常形成断层崖、三角面山、山脉的中断或错开,以

及山地突然与平原接触等现象;⑤沿断层带常形成沟谷、洼地,或出现线状分布的湖泊、泉水等;⑥某些喜湿性植物呈带状分布

断裂构造对山体或岩体完整性、稳定性、渗透性影响极大,所以在水工建筑中特别重视

19.活断层指现今正在活动,或近期曾活动过、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蠕动、错动) 特征:活断层的长度和断距(长度可由几公里到几百公里,断距大多不超过10m);活断层的错动速率(突发型活断层在突然错动时速率很快可达0.5~1m/s,蠕变型活断层的错动速率大多在年平均几至几十毫米之间);活断层的分段(发震断裂带,断层的活动往往呈现明显的分段现象)

判别标志:直接标志(①错断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者,②断裂带中的构造岩或被错动的脉体经绝对年龄测定其最后一次错动的年代距今100~150ka以内者,③根据仪器观测沿断层有位移和地形变者,④沿断层有历史和现代中、强震震中分布或有晚更新世以来的古地震遗迹或密集而频繁的近期弱地震活动者,⑤在地质构造上证实与已知活断层有共生或同生关系的断层);间接标志(沿所研究断层实际观测和测量到的地形地貌、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水文地质场等方面的异常形迹,不能单独使用);参考标志(小比例尺区域图件和遥感图像上解读的地貌、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场等方面的异常形迹,以及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求出的活动性强烈的断层段)

20.风化作用:指由于温度、大气、水溶液及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使得分布在地表或地表附近的岩石,发生物理破碎、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的作用或过程

类型:物理风化作用(指由于温度变化、水的物态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岩石在原地只能发生机械性破坏的作用,常见有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的结晶作用等);化学风化作用(指在大气、水和水溶液的作用下,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改变或破坏岩石的性状并可形成次生矿物的作用,作用方式有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等);生物风化作用(指生物的生命活动引起地表岩石的分解破坏作用,生物物理风化作用指生物活动导致岩石机械破坏的作用,生物化学风化指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分泌物和生物死亡后的遗体腐烂形成腐殖质作用于岩石并使岩石分解破坏的作用)

影响因素:岩石性质(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地质构造;气候(气温和降水量);地形;地下水的渗流条件和化学成分等。全风化,强风化(不能在上建筑),弱风化,微风化

21.河流的地质作用:

侵蚀作用:下蚀作用(河水及其所挟带的沙砾对河床基岩撞击、磨蚀,对可溶性岩床还进行溶

解,致使河床加深,上游区表现明显),侧向侵蚀作用(使河谷愈来愈宽,河床愈来愈弯,牛轭湖)

搬运作用:拖运,悬运,溶运

沉积作用:河流入海、入湖或支流入干流处或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流的曲岸

22.河流阶地:指河谷谷坡上分布的洪水不能淹没的台阶状地形

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阶地面上基岩直接裸露或只有很少的参与冲积物

基座阶地:由两部分组成,上部为冲积物,下部为基岩,分布于地壳上升显著的山区,是由于后期河流的下蚀深度超过原有河谷谷底的冲积物厚度切入基岩内部形成

堆积阶地:完全由冲积物组成,反应了在阶地形成过程中,河流下切的深度没有超过冲积物额度厚度。常见于河流中下游。上叠阶地,内叠阶地

23.岩溶: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岩石长期受水的淋滤、冲刷、溶蚀等地质作用而形成各种独特地貌形态的地质现象,总称为熔岩(喀斯特),这种地质作用成为岩溶作用(溶沟、石芽、落水洞、溶洞、溶蚀漏斗)

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碳酸盐类岩石、硫酸盐类岩石、卤化物类岩石),岩层的透水性(裂隙和孔洞的多少和连通情况),水的溶解能力(二氧化碳含量),水的流动特性,气候、地形、植被和覆盖层等(潮湿炎热、土壤层较厚、生物繁茂的可溶性岩区岩溶最为发育)

基本规律:岩溶发育的垂直分带性(垂直岩溶发育带、水平和垂直岩溶交替发育带、水平岩溶发育带、深部岩溶发育带),岩溶分布的不均匀性(岩溶分布受地质构造控制、岩溶分布受岩层及其组合控制、溶洞发育的成层性)

24.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

形成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泥石流多发生在沟谷汇水面积较大、地形较陡、地表水能快速集中并沿着沟谷急剧泄流的沟谷发育地带),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破碎、各种自然地质条件比较发育或人工松散堆积层发育),水文气象条件(短期的暴雨或冰雪突然融化形成的具有强大冲刷力的水流)

25.地震是由于地址构造活动、火山活动及岩溶塌陷等引起的地壳震动

震级(M)指一次地震所释放出能量的大小(超微震1微震3弱震5强震7大震)

烈度(I)指地震发生后,地面及各种建筑物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

基本烈度指一个地区在今后1xx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设防烈度又称设计烈度或计算烈度,指在基本烈度的基础上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以及结构

物的特点,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而修正的烈度

26.地震破坏作用:振动破坏(地震力,振动周期(共振)与振动时间的影响),地面破坏(地面破裂、斜坡破坏和地基强度失效)

27.地下水分类:按埋藏条件(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按空隙性质(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28.潜水是埋藏于地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特征:无压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潜水位较高处向潜水位较低处流动,流动快慢取决于含水层的渗透性能和水力坡度;一般情况下潜水的分布于补给区是一致的;潜水的水位、流量和化学成分都随着地区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

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两隔水层之间的水。特征:当钻孔揭露承压含水层时,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初见水位与稳定水位不一致;一般情况下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承压水的出水量、水质、水温等受当地气候的影响较小,随季节变化也不明显;承压水受地表污染少

29.地下水的循环是指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的全过程

地下水补给是指含水层自外界获得水量的作用(大气降水入渗、地表水入渗、水汽凝结、人工) 地下水径流是指地下水由补给区流向排泄区的过程

地下水的排泄是指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泉水、向地表水、蒸发)

30.地下水物理性质:温度,颜色,透明度,嗅,味,比重,电导性,放射性

化学性质:酸碱性,总矿化度(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硬度

31.坝的工程地质研究:查明水工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保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与安全

32.水工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自然(物理)地质现象,地质物理环境,天然建筑材料

33.坝区的渗漏包括:坝基渗漏和绕坝渗漏,其产生的原因是水库蓄水以后,坝上、下游形成一定的水位差,使库水在一定的水头压力作用下,通过坝基或坝肩的渗漏通道向河谷下游渗漏

渗透通道(K大于1E-7),纵谷(良好渗漏通道),横谷(一般倾向下游、倾角较小更容易形成渗漏),斜谷(交角愈小形成渗漏可能性愈大)绕坝渗漏量计算:Q?K?b((H1?H2)2)(?HL)

34.渗透变形:坝基岩土体在渗透水流作用下,使其某些颗粒移动或颗粒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现象。 管涌:土体内的细颗粒或可溶成分由于渗流作用而在粗颗粒孔隙通道内移动或被带走的现象

流土:在上升的渗流作用下,局部黏土和其他细粒土体表面隆起、顶穿或不均匀的砂土层中所以颗粒群同时浮动而流失的现象

接触冲刷;接触流失

产生条件:土体结构因素(粗细颗粒粒径比、土颗粒级配的不均匀系数、土层结构),水动力条件(动水压力)

35.坝基抗滑稳定:坝基岩体在建坝后各种工程荷载作用下抵抗发生剪切破坏的性能(表层滑动,浅层滑动,深层滑动(楔形、棱柱形、锥形))。边界条件:滑动面,切割面(拉裂面),临空面

36.边坡变形:松弛张裂(指当边坡侧向应力减弱之后,由于卸荷回弹而出现张开裂隙的现象);蠕动(在坡体应力(自重应力为主)长期作用下向临空面方向发生的缓慢变形)

边坡破坏:崩塌(指在陡坡地段上岩土体被多组张裂缝和节理裂隙分割,因受重力作用突然脱离母体,倾倒、翻滚坠落于坡脚的现象);剥落(边坡表面因长期风化作用而破碎成细小的碎屑物质,这些物质在雨水冲刷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出现层层脱离母质沿斜坡滚动堆积于坡脚的现象,对渠道、溢洪道可造成淤积和堵塞);滑坡(边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带)整体滑动破坏的现象)(滑坡体、滑坡带、滑坡面、滑坡床、滑坡壁、滑坡周界、滑坡舌、滑坡台阶、滑坡鼓丘、主滑线、鼓涨裂隙、封闭洼地、剪裂隙、扇面裂隙、拉账裂隙)

滑坡分类:按滑体岩性(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粘性土滑坡,砂性土滑坡,岩基滑坡);按滑面与岩层面的关系(顺层滑坡,切层滑坡,均质滑坡);按引起滑动的力学性质(推动式滑坡,牵引式滑坡);按滑动面的形态(圆弧型滑坡,平面滑坡)

防止边坡变形与破坏的措施:防渗与排水(防止地表水入侵到滑坡体,对地下水丰富的滑坡体进行排水);削坡减重与反压;修建支挡工程(抗滑挡土墙,抗滑桩);锚固

37.渠道的工程地质研究:渠道选线的工程地质条件;渠道的渗漏问题;渠道的边坡稳定问题;渠道的冻胀问题及处理措施

渠道边坡的破坏类型:滑坡,塌方,崩塌

岩质渠道边坡的稳定分析:静水压力,动水压力

渠道衬砌冻胀破坏的机理:在季节性冻土地区,细粒土壤中的水分在冬季负温条件下凝析成冰晶,体积膨胀,土壤体积也随之膨胀,地面隆起,这种现象称为土壤的冻胀。(气温、土壤性质、土壤含水量)

更多相关推荐: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报告在这次实习中指导老师共带我们参观了三个水电站和一个滑坡景观分别是槽渔滩水电站水津关水电站龟都府水电站以及峡口滑坡景观在去参观之前通过查阅一些资料了解到了这四个地方的概况及特点如下槽渔滩...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学生姓名学校扬州大学学院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班级学号实习日期20xx年10月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是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进行其目的是通过野外观察认识各...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践教学实习报告第1页共13页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践教学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习概况一实习目的1了解参观水电站水文站滑坡等的基本情况2了解参观水电站等建造时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和解决措施等3将在工...

20xx年度水文、地质工作总结,

象山矿井20xx年地测防治水专业工作总结一、地测防治水工作总结(一)防治水工程设计:1、编制20xx年地测防治水工作计划1份。2、编制南一5#煤输送机下山探放水设计3份。3、编制北二3#煤回风大巷巷道积水探放水…

20xx年地质及水文总结

同煤大唐塔山煤矿公司20xx年地质及水文地质总结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地测科长审核编制20xx年1月15日同煤大唐塔山煤矿公司20xx年地质及水文地质总结20xx年在矿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超前预防贯...

工程地质总结

工程地质总结模块一工程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模块二1内圈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分为地壳地幔地核2地核主要含铁镍的物质组成3岩石包括胶结物和矿物任务一造岩矿物1矿物地壳中...

工程地质总结

基础概念部分1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的能旋转能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引起主要分为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2外力地质作用以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所...

工程地质勘察(专门工程地质学)课后习题总结(复习资料)

第一章习题1简述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基本任务具体任务答目的是为工程建筑对象选择适宜的地质环境从而为该工程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提供保证并不致对地质环境产生不应有的破坏以致影响工程本身和人类的生活环境基本...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焦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班级地质1001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王素玲刘保民目录前言1实习的目的任务1实习过程1完成工作量统计11自然地理及地貌概况211气象水文212地形与地貌22区域地层53区域构造及新构造运动7...

工程地质勘查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工程地质勘查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

工程地质复习总结

第二章地壳及其物质组成一、地壳是固体地球的外部层圈1、地球包括外部层圈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固体地球两部分2、固体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大陆地壳(平均35KM,最高70~80KM)变质岩沉积岩,海洋…

土木工程地质期末复习总结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及天然建筑材料。矿物是在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通常是无机作用形成的均匀固体…

工程地质与水文总结(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