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总结与练习

时间:2024.5.9

高二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总结与练习

张宇欣 20xx-3-6

总结部分:

【背景与条件】1、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资本输出、瓜分狂潮、“门户开放”)与清政府封建统治危

机的加剧(财政危机—改革—政治危机)----戊戌变法运动兴起的社会根源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原因表现与影响)

3、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革命性;经济发展--政治要求—政治运动)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早期与康梁维新思想:主张与传播)

5、组织基础---各地维新变法团体与政党的建立

6、康梁等的努力与爱国官员的推动

【内容与影响】1、政治----

2、经济---

3、军事---

4、文教---

(除旧举措---反对势力联合—戊戌政变之重要社会基础—运动失败;布新措施—有利于资

产阶级参与政治,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增强军

事力量---变法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结果与原因】结果:失败

标志—1898.9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被囚,谭等被杀,法令被废 原因—1、顽固派:势力强大、极力抵制

2、维新派:自身势力弱小、领导者无力、依靠者无权、脱离群众、幻想帝支 ,

3、道路:改良方式,不符国情

4、措施:触犯权贵,急于求成

5、国际环境:瓜分狂潮,不利改革

【意义与局限】意义---1、作为一场()(性质)的运动,发生在()(背景)的时刻,直接目的是(),

所以:运动具有()性

2、作为一次()(性质)的初步尝试,政治上主张(),经济上提倡()(内容),

符合(),所以:运动具有()性

3、作为一次()(性质)的潮流,提倡(),主张(),猛烈抨击了(),促进了

( ),留下了()(过程),所以:运动具有()性

局限---(略)

【教训与启示】教训---1、( )的不可靠性;

2、( )道路的不可行性

3、中近化道路的漫坎性

练习部分: 单元检测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决定帝国主义侵华特征演变的基本因素是

A.中国的政局 B.资本主义的发展

C.清政府的态度 D.中国的自然条件

2.《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向中国提供借款,这主要是因为列强可以借此

①掠夺中国的关税收入 ②获取高额回扣和利息 ③获取更多的政治特权 ④成为侵华霸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3.19世纪末,列强争夺中国的高峰是

A.争相给清政府贷款

B.争夺在华开矿筑路权

C.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D.接受"门户开放"政策,合作侵华

4.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包括

①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人

③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④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了民族危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

5.郑观应主张"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的根本目的是

A.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维护清朝统治

C.学习西方的经济制度

D.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6.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

7.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8.从根本上看,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

A.能够彻底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B.能够彻底动摇中国的封建思想

C.不能完成挽救民族危亡的任务

D.必将遭到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

9.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相继加入,这说明

A.强学会为研究儒学的团体

B.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

C.各省督抚赞成维新变法

D.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

10.19世纪末,湖南成为京、津、沪以外维新运动最活跃的省区,当时湖南的新事物主要有

A.万木草堂、《万国公报》、强学会

B.时务学堂、《时务报》、《湘报》

C.大同学堂、译书公会、《国闻报》

D.时务学堂、《湘报》、《仁学》

1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出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12.下列有关康有为成立保国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

B.与民族危机加剧有关

C.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D.是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团体

13.下列法令中,与戊戌变法无关的是

A.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 B.实行铁路国有政策

C.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和决算 D.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14.新政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以上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是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5.下列各项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维新派软弱的是

A.拉拢掌握新建陆军的袁世凯

B.竭力游说外国驻华公使和传教士

C.奏请聘任伊藤博文为顾问

D.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16.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

①解放思想 ②建立社团 ③兴办学堂 ④创办报刊 ⑤提倡女学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7.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18.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19.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是因为

A.变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形式

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20.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

①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②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坎坷的

③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

④资产阶级维新力量弱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两道大题。21题24分,22题16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下面是反映19世纪历史上重大改革的三幅图表: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请写出三幅图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6分)

(2)上述三个改革产生的共同背景是什么?(6分)

(3)在维护民族独立方面,这三个改革的结果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认识?(12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它们为了满足本国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掀起了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的高潮。因此,列强侵华特征的演变是由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所决定的。

2.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列强通过政治借款,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经济利益,还可获得大量附加的政治特权,但不可能都成为侵华的霸主。

3.C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与分析能力,19世纪末列强争夺中国有资本输出、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和"门户开放"政策,其中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是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各列强争先恐后,妄图瓜分中国。

4.A 本题借助早期维新思想考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特征,主要属于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解答时,先判断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时间,根据时间考虑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当时中外处于暂时的和好状态。

5.B 本题为材料解析式选择题。郑观应为早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但非推翻封建统治。即要求改良,也就是在维护清朝统治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故B项为答案。

6.A 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民族资产阶级,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是其兴起的经济条件。

7.B.本题考查学生对康、梁维新思想的辨析能力。A项属于"中体西用"的思想,C、D两项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8.C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康梁维新思想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这明显反映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因此,在它指导下的戊戌变法运动不可能完成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任务。

9.D A项强学会为政治团体;B、C两项不符合史实,张之洞属于顽固派,各省督抚大都反对变法。

10.D A、C两项不发生在湖南,B项中的《时务报》在上海举办;D项三事符合题干"湖南新事物"之含义,故D项为正确答案。

11.D.注意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日本学习西方官制,中国学习西方器物"的不同造成中日两国历史发展的不同。四项都与题干有关,而梁启超作为维新思想的宣传家,发表文章,从根本上必然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证明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12.C.保国会是资产阶级政治团体,不是"革命"性质的团体。

13.B A、C、D都是变法的内容之一,只有B项"实行铁路国有政策"不符合。

14.A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依题干史料分析可知: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B、C、D三项没有准确反映题干的要求。

15.D A、B、C三项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D项"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反映的是革命性。

16.D ①②③④⑤都符合主题干之意。

17.D 由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的戊戌变法运动的最终失败,可排除A、B两项。改良运动虽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因未改变社会制度,其作用是有限的,而资产阶级在社会上广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到启蒙作用,影响深远。

18. C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近代化的含义的理解。A项是当时的积极影响,B项是辛亥革命带来的影响,D项表述与本题不符合。

19.C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20.D 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实际上考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③④是失败的具体原因,①②是其经验教训。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图一中的关键信息是"国务会议"及"省、县、乡、村"等,这反映的是穆罕默德·阿里在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图二中"大学堂"是指百日维新中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图三中的关建信息是"大政奉还"。第(1)题通过以上分析很容易解决;第(2)题注意关键词"共同背景",要结合19世纪时世界历史发展尤其是从资本主义发展与列强侵略这一世界背景分析。第(3)题注意题干限制词"维护民族独立方面"。

答案:(1)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6分)

(2)民族危机加深;工业文明的冲击。(6分)

(3)阿里改革: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延缓了西方列强的入侵。明治维新:废除不平等条约,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善。戊戌变法: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认识:向先进国家学习,进行改革能够促进社会进步;改革不会一帆风顺。(12分)


第二篇:高二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总结与练习


张宇欣 20xx-3-6

总结部分:

一、背景:

1、内忧外患,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变革出现的必然性

政治上:幕藩体制与等级制度-----封建割据,阶矛尖锐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冲击封建领主经济;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工商发展

阶级关系:农民、工商业者-中下级武士不满现状,要求改革

对外政策:闭关锁国政策----造成封闭落后

“黑船事件”与列强侵略:佩里叩关,列强蜂至,加剧日本社会危机

2、尊攘倒幕,明知天皇政府成立----维新开展之政治前提

尊王攘夷---倒幕运动---戊辰战争的领导者、支持者、根据地、结果及原因

二、 内容:

政治上:集权---废除幕藩制,建立县制;废除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颁布20xx年宪法,

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上:富国---改革币制、地制、税制,发展农工商业,增加财政收入;推行“殖产兴业”政策,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军事上:强兵---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军企、军校

思想文化上:西化---倡习资本主义文明(教育、习俗等),实行“文明开化”政策,以期“脱亚

入欧”

三、影响:

1、 经济速发(工业体系建立,重工业发展),军力增强(现代化军队建立),“富国强兵”梦初现;积极努力,废约成功,主权独立完整,渐成列强一员。(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 军国主义传统及封建性残余浓厚,黩武穷兵,踏上对外扩张之路(控制琉球,侵犯台湾,占领朝鲜,打败中国),亚洲和安受威胁。(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之路)

练习部分: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60分,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推行的措施主要有

①实行封建等级制度 ②实行闭关锁国 ③鼓励派遣留学生 ④支持尊攘运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是生活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的一名武士,他可能从事的活动有

①在京都杀死一名平民,但没受惩罚

②他迫于生计,不得不经商

③他参与了"尊王攘夷"活动

④他被废除了佩刀的特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9世纪上半叶的日本人曾经这样记述日本社会中封建统治级与商人的关系:"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持生计。"下列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本的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商业的发展

B.日本商人的政治地位高于诸侯

C.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富商地位、实力有所上升

D.商人成为日本封建幕府的阶级基础

4.日本国门被打开后,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条约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开放通商口岸 ②领事裁判权 ③议定关税制度 ④片面最惠国待遇 ⑤设置租界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5.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给日本社会各阶层带来的影响有

①农民更加贫困,生活更加困苦

②某些生产和经营生丝、茶叶等的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经济实力有了增长

③某些大名开始进行自强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6.下列关于倒幕运动和戊辰战争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前者包括后者 ②后者是前者的继续

③二者斗争矛头都直指幕府统治 ④二者是孤立的两个事件,没有必然的联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日本历史上的"维新三杰"不包括

A.木户孝允 B.西乡隆盛

C.大久保利通 D.伊藤博文

8.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济领域就出现了新的因素。"新的因素"是指

A.农业耕地增加 B.手工业得到发展

C.商业城市日益繁荣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9.日本土地制度改革的影响不包括

A.使土地所有权得到确认和保护

B.提高了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

C.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D.使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

10.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这里的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的强大 C.民族危机的加剧 D.倒幕运动的胜利

11.关于右图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指挥新政府军在鸟羽、伏见战役中打败幕府军

B.出任日本第一任内阁首相

C.负责起草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的宪法

D.曾与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

12.明治维新政治改革的出发点在于

A.建立天皇的专制统治

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C.废除旧的封建体制

D.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旧文化

13.日本明治政府废藩置县的根本目的是

①建立府、县、道地方行政区划 ②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③消除封建割据势力 ④强化天皇专制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4.右图所示地契最早颁发于

A.]8xx年B.18xx年

C.18xx年D.18xx年

15.日本在明治政府时期对待世界文明的态度表现为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 ②翻译西方著作

③许多政府官员提出"脱亚人欧"④生活习俗的西化

A.①②④ B.②③①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6.为倡导"文明开化",日本政府派出了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其成员不包括

A.大久保利通 B.高杉晋 C.伊藤博文 D.岩仓具视

17.明治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的措施包括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

②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

③改进军事装备

④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表现在

①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

③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A.①② B.②③ C.② D.①③

19.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

②使日本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③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④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⑤是日本近代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0.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对外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两道小题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伊藤博文说:"一国之权力,以君主大权为枢轴,几百权利皆由来于此。"依此原则,18xx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总揽统治权"。天皇可以解散议会、批准立法、任免文武官员,军队只对天皇负责等。

材料二 关于议会、内阁,该宪法规定:"凡是法律都要经过帝国议会的承认""天皇经帝国议会承认施行立法权""行政权统一于帝国内阁""凡大政必由内阁及各部施行,不出二门",伊藤博文说,内阁"一方面对君主负有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对议会也负有同样责任"。

材料三 "对天皇的大权必须加以种种重要的限制,不然立宪政权无论何种形式,毕竟都无法建立。"关于宪法的统治大权,伊藤博文说:"统治大权大别有二,曰立法权,曰行政权,而司法权只是行政权的一个分支。三权各自依其机关之辅翼来施行,又皆渊源于元首,而元首的心思及作用若不依各个机关之辅翼,则无法用以表明国权。因为国家乃一公体而非私体,究法赋予国家各个机关以适当的职守,使整个机体循环有序,君主要在宪法的范围内行其大权。"

材料四 宪法只涉及有关帝国政治的大纲目,其条文应该简单明了,并且能够顺应将来国运的发展而伸缩自如。

--均引自清水伸《明治宪法制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18xx年日本宪法中天皇的地位如何? (2分)

(2)据材料二,18xx年日本宪法中的帝国议会和内阁各有什么权力?这种权力与天皇有什么关系? (4分)

(3)据材料三,18xx年宪法是如何限制天皇权力的? (4分)

(4)据材料一、二、三,18xx年宪法中的天皇职能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 (6分)

(5)据上述材料,评价18xx年日本宪法。(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xx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x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xx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 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 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xx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xx年的3 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xx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在最近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请回答:

(1)为什么说"这一系列条约""对日本来说......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一种观点的理解。(5分)

(4)从明治维新成功中,你得到哪些重要启示?(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注意题干中的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是从17世纪初到18xx年x月。③属于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④与史实相反。

2.B 本题以一名武士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注意题干中时间限制"德川幕府统治时期",④是明治政府时期的。

3.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材料反映了19世纪上半叶日本商人地位的提高,但商人仍属被统治阶级。

4.B 本题考查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日本同列强签订一系列不等条约的内容。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并注意同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的比较。

5.C 注意题干限制"社会各阶层"。西方资本主义入侵造成日本经济的混乱,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同时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根据教材叙述②③也正确。

6.B 分析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

7.D A、B、C三位是日本历史上的"维新三杰",符合题干"不包括"之意的是"伊藤博文"。

8.D "新的因素"是指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9.D 本题考查明治维新土地改革的影响。D项是"殖产兴业"政策带来的影响,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

10.C 19世纪中期的幕府统治已出现危机,而西方的入侵,刺激了国内矛盾,加剧了危机。日本明治维新就是在西方殖民势力入侵,导致民族危机加剧而发生的。

11.A 该题图中人物是伊藤博文,B、C、D三项是他所为,符合题干"不正确"之意的是A项。

12.B 明治维新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出发点在于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3.C 藩国的存在威胁着中央集权,不利于巩固天皇专制制度。

14.B 明治政府于18xx年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15.C 考查日本"文明开化"的表现。①②③④都表明日本积极求"知识于世界",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倡导"文明开化"。

16.B 高杉晋作于18xx年病逝,使节团出访欧美是在18xx年。

17.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考查明治维新军事改革的内容。根据教材叙述可得出答案。

18.A 本题考查19世纪末日本崛起的表现。注意时间限制"19世纪末",③是20世纪初的事,故排除③。

19.A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由封建落后的历史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惟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是日本历史上的转折点,为其扩张提供了条件。

20.C日本走上军国主义和侵略扩张道路是多方面因素构成的,但最重要的是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近代天皇制是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

二、非选择题

21.【解析】 回答上述问题,一要读懂材料、熟悉材料;二要熟练《日本帝国宪法》的内容和特点;三要灵活地把材料的内涵与所学相关基础知识联系起来。

答案:

(1)具有绝对权威,神圣不可侵犯。(2分)

(2)"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参与天皇立法。内阁拥有行政权,对天皇负责,也对议会负责。(4分)

(3)天皇虽然有最高权力,但具体行使三权"整个机体"中某一权利时,必须经过其他机构"辅翼"。不如此"则无法表明国权。"这是用一种分割的办法来限制天皇权力。(4分)

(4)天皇的职能具有双重特点:无限的权威和一定限度的权力。(2分)

原因:日本是在"还政天皇"的口号下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为稳定全国政局,巩固维新成果,立宪者需要天皇具有无限的权威;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为适应这种变化,国家的政治体制必须近代化,要对天皇的权力有一定的限制。(4分)

(5)是一部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式宪法,含有三权分立的原则,但天皇具有绝对权威和很大的权力。对当时的日本来说,这部宪法只会使日本走上专制主义的道路。这部宪法不仅保证了日本式的资本主义国家性质,而且使日本挤进了世界强国之列。(4分)

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题注意材料二中日本学习的几种模式都是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3)题属于开放式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4)题应从改革成败的角度来分析,注意改革成败的条件。

答案:

(1)原因: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4分)

(2)特点: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直接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6分)

(3)理解:(5分)

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的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受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

了民族独立。(三种观点任选一种,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可)

(4)启示:应坚决反对外来压迫;改革者要有魄力;改革应顺应世界潮流;既要重视经济、政治、军事改革,又要重视文化教育改革。(答对其中2点即得满分) (5分)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总结

考点1雅典民主政治1希腊文明的摇篮1地理环境古希腊文明以海洋为依托希腊人被山岭和河流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2城邦建立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含义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特征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3商品经...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总结复习基础知识复习目标将目标融于心间让每个脚印考点温故都坚实有力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三单元知识点总结一重要知识点提要一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2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

20xx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单元学习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1

单元学习小结1有人说小国寡民特征是希腊城邦公民民主政治的重要前提你如何看待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1小国寡民特征是希腊城邦公民政治得以实行的前提特别是像雅典那样的直接民主这一特征更为重要2小国寡民特征使得城邦公民都有...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简要篇)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知识结构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3西周分封制定义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

【创新设计】20xx-20xx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小结 岳麓版必修1

创新设计20xx20xx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单元小结岳麓版必修11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1自然条件多山多岛环海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流容易形成民主的氛围2经济条件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学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学案,内容附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重要知识点提要1夏商时期王权具有神化色彩夏商时期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分封制下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其中...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代1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中国出现早期政治制度2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利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

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第一至第四单元知识要点整理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本单元共有四课内容围绕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条线索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一条线索是专制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一夏商制度1夏朝的政治制度夏朝建立了我国第...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考点及试题整理

1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3课鸦片战争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1原因A国外原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对外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武力打开中国市场B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总结(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