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病人观察护理

时间:2024.5.15

肠梗阻病人的临床护理观察与体会

何昭华 高梅兰 罗菊兰 刘春莲

江西省峡江县人民医院(331409)

【摘要】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多发

病。肠梗阻的共同的症状与体征是腹痛、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腹胀。但由于梗阻的部位、梗阻的性质、有无血循环障碍而使临床表现、疾病的治疗方案以及疾病的转归有很大不同,因此护士敏锐观察力,积极的护理对疾病的痊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肠梗阻 护理

肠梗阻是肠内容物因各种不同的原因不能顺利通过肠道,从而引起一系列病

理生理变化。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我们通过多年对各类肠梗阻病人的临

床观察体会总结如下:

一、 病因和分类

1.1. 动力性肠梗阻:发病较少。是由于肠蠕动功能不良使肠内容物不能正常传递运送,无器质性的肠腔狭窄。常见于各种重症肺炎、脓毒症、肠炎所致的中毒性肠麻痹或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低血钾引起的麻痹性肠梗阻;或是因肠道神经发育不正常引起的先天性巨结肠、幽门肥厚性梗阻等。而痉挛性肠梗阻甚少见,如肠道功能紊乱和慢性铅中毒引起的肠痉挛,多为暂时性。

1.2 血运性肠梗阻: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肠管血运障碍,使肠管丧失运动功能,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

1.2 单纯性肠梗阻:仅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而无肠壁血运障碍。

1.3 绞窄性肠梗阻:肠壁血运存在障碍的肠梗阻。

2.1 根据梗阻部位分类:高位和低位肠梗阻。

3.1 根据梗阻程度分类: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

4.1 根据病程长短分类:急性和慢性肠梗阻。

二、 临床表现 腹痛、呕吐、腹胀、便秘和停止排气排便是肠梗阻的典型症状,但在各类肠梗阻中轻重并不一致。

腹痛 肠梗阻的病人大多有腹痛。在急性完全性机械性小肠梗阻病人中,腹痛表

现为阵发性绞痛。是由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强烈蠕动所引起。多位于腹中部。常突然发作。逐步加剧,持续数分钟后缓解。间隙期可以完全无痛,但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再发。而低位梗阻则可因肠胀气抑制肠蠕动,故绞痛亦轻。只有急性空肠梗阻时绞痛较剧烈。不完全性肠梗阻腹痛较轻,在一阵肠鸣或排气后可见缓解。慢性肠梗阻腹痛间隙期亦长。急性机械性结肠梗阻时腹痛多在下腹部,一般较小肠梗阻为轻。结肠梗阻时若回盲瓣功能正常,结肠内容物不能逆流到小肠,肠腔因而逐渐扩大,压力增高,因之除阵发性绞痛外可有持续性钝痛,此种情况的出现应注意有闭袢性肠梗阻的可能性。发作间隙期的持续性钝痛亦是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表现,肠壁若已发生缺血坏死则呈持续性剧烈腹痛。至于麻痹性肠梗阻,由于肠肌已无蠕动能力,故无绞痛,便可由高度肠管膨胀而引起腹部持续性胀痛。

呕吐 肠梗阻病人几乎都有呕吐,早期为反射性呕吐,多为胃内容物。后期则为反流性呕吐,因梗阻部位高低而不同,部位越高,呕吐越频越烈。低位小肠梗阻时呕吐较轻。结肠梗阻时,由于回盲瓣可以阻止反流故早期可无呕吐,但后期回盲瓣因肠腔过度充盈而关闭不全时亦有较剧烈的呕吐、吐出物可含粪汁。

腹胀 是较迟出现的症状,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小肠梗阻由于频繁呕吐多无明显腹胀;低位小肠梗阻或结肠梗阻的晚期常有显著的全腹膨胀。闭袢性梗阻的肠段膨胀很突出,常呈不对称的局部膨胀。麻痹性肠梗阻时,全部肠管均膨胀扩大,故腹胀显著。

便秘和停止排气 完全性肠梗阻时,患者排便和排气现象消失。但在高位小肠梗阻的最初2~3日,如梗阻以下肠腔内积存了粪便和气体,则仍有排便和排气现象,不能因此否定完全性梗阻的存在。临床观察发现;在绞窄性肠梗阻如肠扭转、肠套叠以及结肠癌所致的肠梗阻等都仍可有血便或脓血便排出。

全身症状 单纯性肠梗阻患者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呕吐频繁和腹胀严重者必有脱水,血钾过低者有疲软、嗜睡、乏力和心律失常等症状。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全身症状最显著,早期即有虚脱,很快进入休克状态。伴有腹腔感染者,腹痛持续并扩散至全腹,同时有畏寒、发热、白细胞增多等感染和毒血症表现。

三、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及治疗、护理方法。关心、安慰病人,消除其焦虑或恐惧的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禁食、胃肠减压:确诊肠梗阻者应禁食,保持减压管通畅、有效,以减轻腹痛、腹胀。待肠梗阻缓解24小时后可进少量流食,以后逐渐由半流食过渡到普食。在禁食及胃肠减压期间应进行合理的肠外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根据病人的脱水情况及相关的血生化指标进行合理输液,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失调,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严密观察病情:按医嘱给予:解痉止痛,抗菌药物,禁用吗啡类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注意鉴别绞窄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时,均应考虑存在绞窄性肠梗阻可能,应尽早手术治疗。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

术后护理病情观察: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神志、切口敷料等情况,并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全麻未清醒者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清醒者,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以利于腹腔引流,减轻腹胀。定时床上翻身,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持续胃肠减压3~4天后,肠蠕动恢复后,可拔除减压管。开始肠内营养,饮食从半量流食逐渐向普食过渡。遵医嘱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注意病人体温变化、腹部症状、体征及切口的观察。加强口腔护理,鼓励深呼吸、咳痰、翻身及早期活动,预防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健康指导 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及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餐后不作剧烈运动,少吃粗糙和粗纤维多的食物,不吃不洁食品。保持排便通畅。注意调整饮食,便秘者适当口服缓泻剂。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防止发生肠粘连。发生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不适时应及时就诊。


第二篇:后循环缺血的观察及护理


后循环缺血的观察及护理

神经内科 王菲

? 一、后循环缺血的认识及其定义和意义 ? 二、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 ? 三、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 四、后循环缺血的主要表现 ? 五、临床常见后循环缺血类型 ? 六、评估与诊断

? 七、后循环缺血的治疗

? 八、后循环缺血的护理常规

? 九、后循环缺血的预防

后循环的解剖

? 循环的血管即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是从 胸腔内的双侧锁骨下动脉发出椎动脉 (Vertebral Artery,VA),进入颅内后合并 为一根基底动脉 (Basilar Artery,BA),最 终延续为双侧的大脑后动脉 (Posterior Artery,PCA)。椎-基底动脉及 其分支所供应的脑组织,总体上包括了大脑 半球的后半部 (双侧枕叶及颞叶的内、下侧 面)、间脑、脑干及小脑。后循环缺血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 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20%。

一、后循环缺血的定义和意义

? 后循环缺血是指后循环的TIA 和脑梗

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 血、后循环的TIA 与脑梗死、椎基底 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 病。

? 后循环由椎动脉、 基底动脉和大脑 后动脉组成 ? 主要供给脑干、 小脑、丘脑、枕 叶、部分颞叶及 上段脊髓。

二、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动脉粥样硬化:是PCI最常见的血管病理改 变,主要有血栓形成、动脉源性栓塞、大 动脉狭窄和闭塞,而低灌注较少见。 栓塞:是PCI常见的病因,约占40%,栓子 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和椎基底动脉。 最常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 脉远端。 深穿支小动脉病变:包括玻璃样变、微动 脉瘤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病变,好 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

?

?

三、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PCI的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系统缺血相似:

血管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 饮食、吸烟、活动缺乏、肥胖 ?年龄、性别、种族、遗传背景、家族/个人史 ? 病、卒中/TIA病史、颈动脉病及周围血管病等

颈椎骨质增生不是后循环缺血的 主要原因:以往认为,转头/颈可使骨 赘压迫椎动脉,导致后循环缺血,由 于前庭神经核对缺血敏感,故而产生 头晕/眩晕。这种以假设代替证据的 模式是导致VBI 诊断混乱的重要原因。

四、后循环缺血的主要表现及常见体征

? 1.后循环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后循环缺血的 常见症状:头晕/眩晕、肢体/头面部麻木、肢 体无力、头痛、呕吐、复视、短暂意识丧失、 视觉障碍、行走不稳或跌倒。 ? 2. 后循环缺血的常见体征:眼球运动障碍、 肢体瘫痪、感觉异常、步态/肢体共济失调、 构音/吞咽

障碍、视野缺损、声嘶、Honer征 等。一侧脑神经损害和对侧运动感觉损害的 交叉表现是后循环缺血的特征表现。

五、临床常见后循环缺血类型

? ? ? ? ? ? 后循环TIA 延脑外侧综合征 (Wallenberg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闭锁综合征 大脑后动脉梗死 腔隙性梗死: 脑桥(运动性轻偏瘫、共济失调轻偏瘫、构音 障碍-拙手综合征),丘脑外侧(纯感觉性卒中) ? 小脑梗死

? Weber综合征

后循环TIA概念

? TIA:又称短暂行脑缺血发作,是由颅 内动脉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行、 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 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 恢复,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 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影像学(MRI、CT) 检查无责任病灶。

后循环TIA的典型症状

? ? ? ? ? ? 1、眩晕(尤其是头后仰时) 2、跌倒发作 3、颅神经的短暂受累 4、一过性球部功能障碍 5、途径脑干的长束受累 6、枕部疼痛(常为持续性)

小脑梗死典型特征

头晕、步态不稳、恶 心呕吐等临床表型,但后 两种除了小脑症候群外还 可以合并偏瘫甚至出现昏 迷 延脑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 1.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 ? 2.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 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 及咽反射消失; ? 3.病灶侧共济失调; ? 4.交叉性偏身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 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减 退或丧失。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特征 ? 眼球运动障碍 ? 瞳孔异常 ? 觉醒和行为障碍 ? 伴有记忆力丧失 ? 对侧偏盲或皮质盲

桥脑外侧综合征

(Millard-Gubler syndrome)

1、病灶侧外展麻痹

2、病灶侧周围性面瘫

3、病灶对侧中枢性舌瘫及偏瘫 4、头颅CT平扫可发现桥脑出血的高密度

病灶或肿瘤的占位效应;头颅MRI检查

可见桥脑和小脑梗塞的缺血病灶。

闭锁综合征

1 、意识清楚,缄默无语,仅有睁闭眼来表达 “是”或 “否”。 2、双侧眼球水平运动受限,但可做垂直运动,瞳孔对光反 射、调节及幅辏反射均正常存在。 3、双侧中枢性面瘫,面部表情及活动均受限,但听力正常。

4、双侧软腭及舌肌麻痹,表现为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双 侧咽反射消失。 5、转颈及耸肩运动受限,四肢软瘫,双侧病理反射阳性。 6、头颅CT或MRI检查可见双侧桥脑腹侧散在梗塞或脱髓鞘 病灶。 腔隙性脑梗塞临床特征

? 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 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 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 晕、反应迟钝等症状。

六、评估与诊断

症状的发生、形式、持续时间、伴随 症状、演变过程和可能的诱发因素;要注 意了解各种可能的血管性危险因素.

?

应积极开展各种血管检查,数字减 影血管造影、CT 血管造影、MRI 血管 造影和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等有助于 发现和明确颅内外大血管病变。

七、后循环缺血的治疗

急性期的治疗

? 目前对PCI的急性治疗应基本等同于前循环缺血性 卒中的治疗。 ? 应积极开展卒中单元的组织化治疗模式。 ? 对起病3小时的合适患者可以开展静脉rt-PA溶栓 治疗。有条件者可行动脉溶栓治疗,治疗时间窗 可适当放宽。 ? 对所有不合适溶栓治疗且无禁忌征者,应予以阿 司匹林100-300mg/d治疗。

八、后循环缺血的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 ? 1.观察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偏瘫的部位和 程度,感知觉障碍,认知、语言能力。 ? 2.了解既往史,服药史,危险因素,自理 能力,生活习惯。 ? 3.有无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

【症状护理】 ? 1.急性期卧床休息,平卧或低枕位,头部禁止使用 冰袋。 ? 2.监测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功能及有关检查的生化 指标。 ?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给 予氧气吸人。 ? 4.意识障碍的护理:按照意识障碍护理常规执行。 ? 5.准确记录出入量。对于呕吐、大汗、高热等症状 应及时遵医嘱补液。

? 6.高热的护理:按高热护理常规执行。 ? 7.病人抽搐时注意保证病人的安全。 ? 8.应用抗凝纤溶药物治疗时,严格掌握药物 剂量,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 9.静脉应用血管扩张药,滴速稍慢,注意血 压变化。 ? 10.瘫痪病人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 11.康复护理:早期进行肢体功能训练。

【一般护理】 ? l.卧床病人协助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 ?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着凉。 ? 3.保持病人大便通畅,做好会阴部护理。 ? 4.给予低脂低盐饮食,如有吞咽困难、呛 咳者给予糊状流食或半流食小口慢食,必 要时鼻饲进食。 ? 5.了解病人心理,鼓励家属朋友关心病人, 使病人愉快、平静的面对生活。

【健康指导】 ? 1.介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方法。 ? 2.告知病人改变姿势时动作要缓慢,防止 直立性低血压。 ? 3.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 4.告知长期卧床病人合并症的预防措施。 合理按照意识障碍护理常规执行。 ? 5.准确记录出入量。对于呕吐、大汗、高 热等症状应及时遵医嘱补液。 心理护理

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指导病人 要好好配合医生治疗,帮助病人恢复 社会适应能力,鼓励他们下床活动锻 炼,生活尽量自理

。同时还应鼓励他 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家务劳 动、文娱活动和社会活动,增强其对 生活的乐趣,分散他们的不良情绪, 为重返工作岗位,重返社会做好准备。

九、后循环缺血的预防

脑血管病的预防分为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主要是防止和减少人群中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发生。 二级预 防:主要是及时发现存在的危险因素, 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减轻危险因素 的危害。 三级预防:主要是对已发生 的脑血管病进行及早诊断、治疗及早 期康复。预防已患脑血管病的再复发, 从而降低脑血管病的致残率、致死率。

? (1)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 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 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 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 ? (2)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 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要注意 控制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疲劳。因为不良刺激 及精神过度紧疲劳,可使血压突然升高,

进而导 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发病故预防脑血管病首先应注意 控制情绪,避免过度紧张与疲劳。 ? (3)饮食须清淡有节制,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 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做到定时定量,不要吃得太饱和 过咸,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辣椒、 生葱、大蒜等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的食物,戒烟酒, 保持大便通畅。应忌烟,少酒,每日饮酒不应超过 100毫升(白酒)。

? (4)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

胖,饮食控制,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适量 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定期有针对性地 检查血糖和血脂。 ? (5)控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及 时治疗可能引起中风的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 心病、高血脂病、高粘滞血症、肥胖病、颈椎病等。 ? (6)注意季节变化: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 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故在气候变化时应当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 (7)不要用脑过度;平时外出时多加小心,防止跌跤; 起床、低头系鞋带等日常生活动作要缓慢;洗澡时间不 宜太长;注意治疗原发病,防止再发脑血管病。

? (8)坚持长期服用药物 ?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进口的如波利维,国产的如泰加),大量临床 询证医学证实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降低 脑卒中的发生率。 ? 2)调脂药物:目前调脂药物使用和降低脑血管 事件之间存在明显关心,他汀类药物预防治

可 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31%。目前临 床上常用调脂药物包括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其 中他汀类药物主要以降低血脂为主,(如立普妥、 舒降之、来适可,国内主要为血脂康),贝特类 对降低血脂效果明显。但调脂药物对肝脏较大, 所以定期复查肝功能是很必要的。

更多相关推荐:
肠梗阻护理计划

附表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护理专业护理计划科别普外科病室2床号3病案号080714入院时间20xx071210Am一一般资料姓名王斌性别男年龄28民族汉籍贯甘肃白银婚姻已婚职业教师信仰无文化程度大学资料来源患者自述...

肠梗阻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肠梗阻病人标准护理计划肠梗阻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腔的腹部外科常见病按发病原因可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及血运性肠梗阻其共同表现是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机械性肠梗阻有肠型或蠕动波肠鸣音...

肠梗阻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肠梗阻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肠梗阻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护理评估患者侯孝梅女42岁因下腹痛3天入院腹痛腹胀未排气排便查体腹部稍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下腹部压痛未触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亢进腹部CT检查示肠梗阻患者平素健康状况良好既往无结核病史肝...

肠梗阻护理计划书

毕节市人民医院护理计划单科别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主要诊断肠梗阻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第九章肠梗阻病人的护理一肠梗阻部分或全部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流动并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intestinalobstrution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90的肠梗阻发生于小肠特别是最狭窄的回肠部而结肠梗阻最常发生于...

肠梗阻患者护理计划

肠梗阻患者护理计划一疾病介绍肠梗阻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腔的腹部外科常见病按发病原因可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及血运性肠梗阻其共同表现是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机械性肠梗阻有肠型或蠕动波...

外科肠梗阻病人的护理查房

外科肠梗阻病人的护理查房一介绍病情及相关治疗一一般资料患者郑洪曦男50岁因腹痛腹泻呕吐3天于20xx112入我院内2科因腹部平片示高位小肠梗阻于20xx113经会诊转入我科现已住院10天患者此次入院前3天因进食...

整体护理在肠梗阻患者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

护理教学查房中整体护理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住院肠梗阻患者为教学查房对象在查房过程中为护生介绍整体护理的要点结果使护生了解到整体护理上对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护理的要点指导整体护...

肠梗阻标准护理计划单

肠梗阻标准护理计划单床号姓名住院号诊断

肠梗阻标准护理计划单 2

肠梗阻标准护理计划单床号姓名住院号诊断

脑梗塞病人的护理计划

脑梗塞病人的护理计划床号:姓名:住院号:入院日期:文化层次:□本科及以上□大专□中专或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宣教方式:□图片□文字□语言沟通□操作示范责任护士:年月日

肠梗阻的护理计划(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