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运动员体能概念、分类与训练的研究综述

时间:2024.4.7

竞技运动员体能概念、分类与训练的研究综述

摘 要:当前,有关竞技体育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很多。本文总结了近些年来学术界

对体能概念、分类体系及训练的研究,并综述了现有体能的概念、分类体系及其训练,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运动员; 体能; 分类; 训练

The research overview about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athletes’ physical and training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researches of the relevant tournament athletics athlete physical training are so many. This text tallied up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physique concept in the nearer years and illustrate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the research of the trainings and overview concept of existing physical training. In the end, putting forward some

standpoints.

Keyword: Athlete; Physique; Classification; Train

现代竞技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育文化发展的最高层次,正以其独特魅

力和多重功能,深刻的作用于社会,并已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从事竞技体育

的每位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就必需以卓越的体能作为基础。因此,对运

动员体能诸多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加强对运动员体

能概念、分类体系和训练的研究,对运动训练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1 关于体能概念的研究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认识,是构成命题(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的基础。随

着竞技运动对人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体能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更加深入和宽泛。体能

概念的研究应是确定体能研究范围和内容的一项重要环节。当前,体能概念的多义性造

成了学术观点的多样化。有关“体能”概念的来源,国际运动医学委员会早在19xx年

东京奥运会期间就成立了“国际体能测试标准化委员会”,并制定了标准体能测试的六

大内容(身体资源调查、运动经历调查、医学检查与测验、生理学测验、体格和身体组

织测验、运动能力测验)。近些年来有关体能的概念,国内外又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和论

述,其中代表性的研究观点有:

19xx年由我国学者熊斗寅和卢先吾合译的《体育运动词汇》中认为,体能是指本

来的和已经达到的赖以完成各种不同结构与份量的负荷的运动能力的总称。 Hartmann等在19xx年指出,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能量代谢活动为基础,

通过骨骼肌系统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从生物化学的观点分析,运动员体能高低主要取

决于运动过程中能量的供给、转移和利用的整合能力的高低。

上海辞书出版社19xx年出版的《体育词典》中认为,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由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和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投掷、攀登、爬越、悬垂和支撑等)两部分组成。

②我国学者熊斗寅认为,体能是个不确定的概念,有大体能和小体能之分。大体能

即泛指的身体能力,包括身体运动能力、身体适应能力、身体机能和各项身体素质;小体能是指运动训练中的体能训练和体能性项目等。其体能研究的范畴较为广泛,其中的大体能与运动训练学中的体能概念较为接近。

③20xx年出版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将体能定义为,运动员机体的基

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认为体能发展的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运动素质决定的。

④20xx年第二版的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认为,体能(身体竞技能力)

是指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包括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健康和运动素质,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总体结构中最重要的结构之一。

⑤胡亦海教授认为,运动员体能就是运动员在训练、比赛过程中身体形态、机体机

能、运动素质的综合体现。其训练内容主要由身体形态、机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三类训练内容组成。

⑥李之文教授则在“体能概念探讨”中认为,体能是经过身体训练获得的人体各器

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括身体形态的适应性变化和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等素质。

⑦王保成教授认为,体能包括人的有形体能和无形体能。有形体能是指身体能力,

无形体能是指心智能力。体能包括身体结构、身体机能和智力意志三个部分。从社会生活角度来讲,体能是积极适应生活的身体能力、工作能力和抵抗疾病的生存适应能力。

⑧袁运平博士等在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体能定义为人体通过先天遗传和

后天训练获得的在形态结构方面,在功能和调节方面及其在物质能量的贮存和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这一观点从体能的获得途径、内在结构和外界因素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综上所述可得出如下三个层次的观点:第一,体能是人体形态结构、机体机能、运动素质和适应能力的综合运动能力;第二,体能受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的影响;第三,体能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概念反映了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总是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不成熟到最终成熟的认识过程。以上对体能概念的阐述,正是一个逐步认识和深化的过程。而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事物的发展,体能这一概念也必将会不断完善并被赋予新的内涵。

2 关于体能分类体系的研究

分类是人们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共性与个性的对比来发现事物的特殊特征,进而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以分类对象的某一小类对象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为根据,把它与其它类区别开来。分类常需遵循下列原则:1)每次分类必须遵循同一标准;2)分类后所得的子项是不相容的;3)分类后所得的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之和。根据这几点原则,专家学者们根据不同的要求将体能做了如下划分:

1)根据项群理论来分,可以把体能分为耐力类项群体能、速度类项群体能和快速力量类项群体能三类。

2)根据获得途径来分,可以把体能分为先天性体能和后天性体能两种。先天性体能主要依赖于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性体能则与运动员的生活效应、训练效应和环境效应密切相关。

3)根据供能系统来分,可以把体能分为有氧体能和无氧体能。有氧体能是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体能供给以有氧代谢为主,如短距离跑。无氧体能是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体能以无氧代谢为主。如马拉松铁人三项等运动项目。

4)根据工作性质来分,可以将体能分为结构性体能和功能性体能。其中结构性体能是指蕴藏在人体形态结构中的一种潜在能力,人体的这些结构的完善程度,决定着其功能的活动水平。功能是系统结构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结构,就必然会体相应的功能。

5)根据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体能,可以把体能分为训练体能和比赛体能。

6)根据体能与运动专项的关系,可以把体能分为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

观察同一事物可以因为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我们对体能类别的划分,往往是根据我们研究的需要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要对体能概念的外延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上述划分告诉我们,各种类型的体能中都具有体能的本质属性。但是这些属性在不同类型的体能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度是不一样的。

以上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划分的体能类型在运动中是以专门的练习和典型的训练组织形式为特点的。在选择训练手段时,则应根据当时的目的、任务来决定。教练员只有深刻的认识到各种类型体能的结构和特点,才能更科学的指导整个运动训练过程,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佳。

3 关于体能训练的研究

传统的体育运动训练理论是在把“体能”与“技术”作为两个“元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被称之为“二元”训练理论。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又有学者提出了 “体能”与“技术”是“一元”的理论,并因此萌发了“一元”训练理论。在诸多项目的体育运动中,体能训练是顺利完成各项体育训练中的技术训练、战术训练、智能训练和心理训练的基础。只有具备了高效的体能训练机制,体育运动竞技能力的提高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近几年来,关于体能训练理论的研究也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

王兴等人研究认为,运动员体能训练包括单项运动能力、复合运动能力和表达运动能力三部分训练内容。单项运动能力是指运动员完成单一运动特征动作的能力。复合运动能力是指运动员连续完成多个单一运动特征动作的能力。表达运动能力是指运动员表现已获得单项运动能力或复合运动能力程度的能力,它是由单一与复杂情景状态表达运动能力的组成。

20xx年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中将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包括力量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耐力素质训练、柔韧素质训练和灵敏素质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专项体能训练则是根据专项的需要采用与专项有密切联系的专门性练习,发展和改善专项运动素质。

胡亦海教授在《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中认为,体能训练包括身体形态、机体机能、运动素质的训练。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能力的外在的表现。实践中,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是以发展运动素质作为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并以发展运动素质为途径,进而间接达到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机能的目的。

我们认为,体能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提高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整体的竞技水平做准备,使其在比赛中能正常甚至超水平发挥其竞技水平。因此,具备良好的身体形

态、机体机能是基础,卓越的运动素质是关键。具体的体能训练内容则应由教练员在遵循体能训练原则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因“项”而定,自行设计。

4 基本结论

1)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比赛过程中所体现的身体形态、机体能力和运动素质的综合能力。运动素质是体能的主要外在表现,运动时表现为力量、素质、耐力、柔韧和灵敏等各种运动能力。

2)根据分类原则和人们研究的不同需要,可从项群理论、获取途径、供能系统、工作性质、表现形式、结合性质等不同标准将体能进行划分。每种类型的体能划分都存有体能的本质属性,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对体能概念的外延又一个总体的认识,以便于更好的指导体育实践。

3)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正在不断的积累和完善之中。如何根据运动员自身的条件及运动项目的特点,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检查与评定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并将这些理论合理的运用到体育实践中,还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体育词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

[2] 熊斗寅.浅析“体能”概念[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xx(1)

[3]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xx年第二版

[4] 体育院校函授教材,运动训练学[M]. 20xx年版

[5][10] 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xx年版

[6] 李之文.体能概念探讨[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xx(3)

[7] 王保成.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xx(2):3~4

[8] 袁运平、王卫.运动员体能结构与分类体系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xx(2)

[9] 王步标,等.人体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xx年版

[11] 袁运平.运动员体能与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xx(9)

[12] 全国体育院校成人教育教材编写组.身体素质训练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xx年版

[13] 杨世勇,等.体能训练学[M].成都:四川科技技术出版社,20xx年版

[14] 赵志英.对体能的探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44~66

[15] 李志勇,等.运动训练学[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16] 王兴、司虎克.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科学化探索[J].中国体育教练员,20xx(1)


第二篇:游泳运动项目体能训练研究


游泳运动项目体能训练研究

1. 前言

游泳技术概念:竞技游泳技术指运动员根据比赛规则,最合理的发力,并以最快的游速游完比赛距离的运动方式。竞技游泳技术包括出发、途中游、转身和终点触壁技术。竞技游泳包括爬泳、仰泳、蛙泳和蝶泳4种泳姿。每种泳姿都有各自的合理技术。教练员为每个学生选择某种技术方式时,应考虑目的、水上练习条件、每一学生的体能和技术训练水平,以及年龄和个人特点。了解游泳运动训练基本规律,有利于教练员改进学生的游泳技术。

2.游泳运动生理机制

2.1 竞技能力主导因素

目前在游泳界,不论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和教练员一直存在争议,认为游泳是技术类项目还是体能类项目,绝大部分教练员均认为游泳是一项体能与技术相结合的运动,而在运动训练教课书上均认为游泳是一项体能类项目。从单纯体能和技术类比较,认为是体能类多于技术类,这与目前国外认为游泳是技术类项目有些差别。这从侧面说明我国教练员重视运动员身体素质、机能选材和训练。

2.2技术动作结构与动作特征

表1 臂部动作阶段

泳姿 划水动作阶段

爬泳、仰泳、蝶泳 1. 抓水

2. 划水主要阶段:抱水、推水

蛙泳 1.抓水

2.划水

表2腿部动作阶段

有效动作阶段

下打

上打

下打

侧后蹬夹腿 结束和准备动作阶段 1.出水 2.移臂 3.入水 两臂并拢前伸 泳姿 爬泳 仰泳 蝶泳 蛙泳 结束和准备动作阶段 上打 下打 上打 滑行、收腿

2.3能量供应系统与特点:

在刚开始几分钟,肌肉用力强度比较高时,机体还不能供应足够的氧用来产生ATP,因此需要ATP-CP和糖酵解系统在无氧的条件下产生ATP作为补偿,即无氧代谢功能。糖酵解是肌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的过程,其结果是乳酸的产生和堆积。因此,糖酵解是在氧供应不充足的条件下产生ATP的。这个过程效率相对来说比较低,在游泳比赛中产生能量较少,但却很重要。在有氧条件下,有氧代谢产生的ATP比糖酵解多13倍。在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糖酵解系统能够作为ATP-CP系统的补充,为高强度活动供应能量。在50~100m的短距离项目中,肌肉消耗的能量接近安静时的200倍。因此,ATP-CP和糖酵解系统不可能产生足够的ATP来满足肌肉的全部能量需要。 所以要有一个更经济的功能系统,即

有氧功能。

表3 不同游泳距离有氧和无氧代谢间的比例关系

比赛距离 大约时间 无氧代谢(%)

(米) (分:秒) 磷酸原系统 糖酵解系统

50 0:23 78 20 100 0:50 25 65

200 1:50 10 65

400 3:50 7 40

800 7:50 6 30

1500 15:00 3 20 有氧代谢 (%) 2 10 25 53 65 77

2.4 形态技能特征

理想的优秀运动员应具备的特征:身材高、手臂长、肩宽髓窄、躯干形状呈倒三角形、柔韧性和腰背肌群力量及爆发力较好、心肺功能水平较高(意志顽强、水性好等)。

根据新公式:体型指数=(肩宽-髋宽)/髋宽×身高

这个公式所得出的指数是越大越好,我认为它是比较符合流线型的要求的。游泳运动员的肌肉应该是柔韧而富有弹性,有一定厚度的皮下脂肪,因为表面圆滑的身体可以减少粘性阻力有利提高游速,而且这种肌肉划水有力,不易发僵而能持久,也有利于抗御寒冷,保障训练和比赛的顺利进行。

2.5肌肉工作特点:

50~1500m游泳项目中,肌肉力量是决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力量本身并不一定意味着较快的游泳速度,肌肉力量必须有效的应用在水中才能产生推进力。因此,专门化力量是决定游泳成绩的关键因素。

其次,快缩和慢缩纤维的选择性募集取决于肌肉收缩的强度。因此,在以较慢速度游泳时,需要的力量小,主要靠慢缩纤维工作。随着速度的提高,快缩纤维被越来越多的动用。由此可见,为使两种肌纤维都得到训练,运动员需要进行一些比赛速度或接近比赛速度的训练。这种训练对于短距离项目十分重要,能够使快肌运动神经元得到训练。

最后,游泳运动员肌纤维的比例并不是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尽管其他项目(如跑步和自行车)优秀短距离和长距离运动员之间的肌纤维比例有较大差异,但短距离和长距离游泳运动员之间的差别并不显著。因此,尽管肌纤维募集和能量应用方面的研究为训练和营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甚至能够影响运动能力,但游泳运动员的肌纤维构成与竞赛成绩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3 训练内容

3.1 力量训练

3.1.1 基本力量训练

为了提高游泳速度,力量训练也应该根据游泳运动员的特定需要做适当调整。基本力量训练是表示训练全身力量基础的同义转述。在进行一般力量训练时,应该关注训练全身主要肌群的耐力,同时还要关注如何进行伤病预防和锻炼核心

肌群的力量。基本力量训练的目标并不是使身体更强壮,二十建立一个良好的力量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进行游泳专项力量和体能训练。

具体训练方法:下肢—⑴单腿深蹲练习,尽量使用重物或弹力带配合练习。⑵垫高小腿仰卧起坐。⑶伸背练习,俯卧在高长凳上伸背至与地面平行。⑷踝关节背屈训练。⑸坐式股后肌群训练。⑹提踵训练。上肢—⑴坐立斜推哑铃。⑵直体侧摆哑铃。⑶反向飞鸟练习。⑷宽/窄握侧下拉等。

3.1.2 专项力量训练

游泳专项力量训练是描述4种不同游泳项目所需的力量的术语。4种不同的泳姿都有特殊的技术要求,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运用不同的肌群。但总的说来离不开划臂、打腿两种基本动作。

具体训练方法:自由泳、仰泳专项练习—⑴弓箭步转体训练。⑵脚踝负重打腿练习。⑶体后屈转体训练。⑷转体传健身实心球练习。⑸直臂划船练习。⑹单臂下投健身实心球练习。⑺俄罗斯转体训练。蝶泳、蛙泳专项练习—⑴健身实心球抬腿练习。⑵髋关节伸展/弯曲练习。⑶健身实心球V型仰卧起坐练习。⑷俯身上拉训练。⑸胸前飞鸟练习。

3.1.3 爆发力训练

爆发力是力量和速度的结合。游泳运动中,起跳和转身时良好的爆发力对成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爆发力训练的重点在于力量和速度的最佳平衡,接着便是将爆发力转化到实际的运动项目中。最大程度发挥运动员爆发力的力量及体能训练主要包括:1、较大阻力的力量训练。2、提高发力频率或者提高肌肉迅速收紧和发力的增强式训练。3、基于速度但动作的幅度和频率很高的小阻力训练。

具体训练方法:⑴垫布跳跃练习。⑵侧向连续跳跃练习。⑶90度跳跃转身练习。⑷仰卧抛球练习。⑸180度跳起转身练习。⑹增强式仰卧起坐练习。⑺对墙爆发性胸前传球练习。⑻转身爆发性投掷练习。⑼健身实心球深蹲式跳跃练习。⑽伸展式转身投接球练习。

3.2 耐力训练

游泳是耐力和爆发力结合的产物。耐力训练一般有两种训练方法:1、以匀速、中等强度进行一段较长时间的游泳;2、以比赛速度、高强度间进行间歇训练,同时适当的休息来挑战和训练能量代谢系统。现代训练方法一般采用第二种,同时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交叉训练法,即进行游泳之外的其他运动方式保持自己的状态。例如,蹬车练习(80~110圈/分)、水中跑步练习、慢跑练习、上肢测力计UBE练习、椭圆训练机训练。

训练肌肉耐力可以在中等水平阻力,每组重复15~25次,每个练习进行2至3组。每组之间要进行低于30s的休息,训练和休息的比例应该为1:1或者更少。

3.3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

维持身体在游动过程中的稳定与平衡,保持身体流线型姿态在游泳中是非常关键的。很好的控制身体可以提高游动效率,使运动员在前进时受到较小的阻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身体核心部位的肌肉必须要有足够的力量,能够很好的控制住身体的平衡与稳定。核心肌群力量不足会导致技术变形,加大受伤几率。不同

泳姿使用核心肌群不同——自由泳和仰泳是为了保持身体的位置和转动;蝶泳和蛙泳是为了控制身体起伏。核心肌群包括:竖脊肌(负责腰背部伸展,固定骨盆)、腹内/外斜肌(负责躯干转动,支撑躯干侧向弯曲)、腹横肌(固定骨盆,束腹)、腹直肌(负责躯干向前弯曲)、其他附着肌肉(固定骨盆和脊椎,弯曲和伸展臀部)。

具体训练方法:⑴俯/仰卧撑桥式循序渐进练习。⑵侧向撑桥式循序渐进练习。⑶猎鸟式循序渐进练习。⑷坐式胸前传健身实心球练习。⑸瑞士球收腹屈膝训练。⑹体后屈练习。⑺仰卧起坐转体练习。⑻T型练习。

3.4 柔韧训练

肌肉的功能需要力量和柔韧性两者之间的平衡。柔韧性可分为静态柔韧性和动态柔韧性,两种柔韧性对游泳运动员而言都非常重要,但常规静态伸展练习同样是提高动态柔韧性以及游泳成绩的必经之路。伸展练习可以保持或者提高关节的活动幅度,使划臂更持久、有效;伸展练习还可以提高肌肉力量、促进肌肉血液循环;有助于肌肉放松。

具体训练方法:⑴臀部屈肌伸展练习。⑵小腿伸展练习。⑶脚踝伸展练习。⑷臀部内收肌伸展练习。⑸4字伸展练习。⑹股后屈小腿肌伸展练习。⑺站式股四头肌伸展练习。⑻坐式腹股沟伸展练习。⑼脊椎扭转练习。⑽上背伸展练习。 4训练方法手段及要求:

4.1 持续训练法

持续练习的时间较长,也就是一次连续练习的量比较大。由于强度不大,对机体刺激所产生的影响比较缓和,所以此训练方法效果出现的较缓慢,但是比较稳定。一般安排1500~3000m,甚至更长的距离;强度要求中低强度,心率130—150次/分;可采用匀速或变速的方式完成,可选择爬泳或混合泳超长距离,较少采用其他泳姿。要求:这种训练方法在全年各训练周期中都可使用,一般年度训练早期占抓好技术,避免坏的技术定型。

4.2 间歇训练法

一般多采用主项距离和短于主项距离,重复次数和组数较多,强度是比赛成绩的75%~95%,心率130~180次以上/分,间歇时间10~45秒,练习休息比1:1~1:2,休息方式采用组内静止休息,组之间放松游。要求:变动某一因素都会使训练手段的性质发生变化;如果要发展耐力则以800~1500m为好,重复次数不超过30次;要逐渐延长或缩短间歇时间,心率恢复不低于130次/分为宜;间歇训练对提高心脏功能具有见效快、不稳定的特点;间歇训练后糖原耗尽程度比持续训练大,大负荷后48小时才能恢复;使用间歇训练法加大负荷时,密度应由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

4.3 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可以提高无氧酵解供能能力和对乳酸的缓冲能力、耐受乳酸的能力,使无氧能力得到提高,一般分为两类:短距离运动员(50m、75m、100m、150m)、中长距离运动员(200m、300m、400m、500m)。心率在190~200次/分或比最高心率低10次/分,间歇时间比1:2~1:8,间歇方式主要以静止休息或放松为主,

保证机体充分恢复,重复次数较少。要求:重复训练法是提高训练强度的主要方法,主要用于基本期的后期和赛前减量期;要根据训练的目的选择距离;重复训练应有充分的准备活动和充分的休息,可安排得与比赛时相似;进行重复训练时应保持正确技术,尤其是在疲劳时保持正确技术对提高冲刺能力极为重要。

4.4 短冲训练法

能有效发展速度和肌肉力量,改善肌肉储存能量的能力,对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也是非常好的锻炼。一般采用15m、25m、50m距离游,强度100%~110%最高速度,心率120次/分,间歇时间比1:2,重复次数少,组间安排充分休息或放松游。要求:短冲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和动员能力,所以各种年龄的运动员都可以使用,在全年各阶段中都可安排;发展速度的短冲训练多安排在准备活动后,每次课的前部,发展最后冲刺能力主要放在课的后部进行;采用短冲训练必须使用熟悉的练习手段,否则运动员的注意力将首先集中在运动技术而不是强度上;间歇最好进行放松游,有助于维持血流强度;根据运动员水平来选择重复次数。

4.5 模拟比赛训练法

距离要短于比赛距离的组合,如100m:50m+50m、75m+25m;200m:4×50m、100m+50m+50m。强度要达到各段落成绩相加要等于或高于最好成绩,间歇时间很短,5~15秒之间。要求:适合有一定训练年限或训练水平的运动员使用;在赛前减量期使用。

4.6 缺氧训练法

在正常大气环境下进行的训练,有计划、有目的的减少呼吸次数,限制人体对氧气吸入的训练方法。可以选用任何距离,强度不宜过高,一次训练课中可以有1/2~1/4的训练量来完成,呼吸频率根据游距来定。要求:训练当中教练要仔细观察运动员的反应,以免发生危险;做好准备活动,缺氧训练前后要安排一些速度练习;注意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距离和减少呼吸数;禁止在憋气情况下游较长距离;在中长距离比赛时不应使用缺氧训练的呼吸节奏,这会更严重的造成人体缺氧,增加负荷而影响运动成绩。

5相关恢复措施

5.1 训练学方法

在训练当中,训练的主要内容(主要强度)练习之间的转换安排很重要,通常以放松游促进恢复。一般而言,正确的放松训练应该为中速游泳,持续至少15分钟----延长放松时间更佳,比赛时间越短,放松训练的时间应该越长。如果没有放松用的泳池,可以做一些其他中等强度的放松练习,如慢跑或蹬车,保持以最大速度的55%至65%进行训练,这样即不至于太疲劳,还能达到恢复的效果。如果没有泳池或不方便做其他运动,可以进行伸展运动来放松。

5.2 物理方法

训练前最好使用针形电极刺激关节5-10分钟:自由泳运动员——肩关节,蛙泳运动员——膝关节,爬泳运动员——脊椎旁关节。不应使用局部电刺激来恢

复运动能力和消除疲劳。因为局部电刺激会导致破坏肌肉系统的灵敏的协调性造成肌肉的损伤。或者在舒缓音乐或彩色音乐伴奏下进行空气电离按摩,服用高氧饮料或戴罩吸氧都很有效。

更多相关推荐:
20xx直流研究概述

20xx年x月,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简称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正式获得核准,标志着我国特高压工程全面进入实施阶段。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是世界上第一个±800kV、…

研究综述范例1

研究综述案例社会工作在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中国基层乡村社会的治理和建设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众多研究表明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为农民支出居高不下乡村集体经济薄弱普遍负债村民自治和民主建设与制度设计尚有距离甚至出...

研究综述的写法

所谓综述就是要把所有的对该书的研究全部记录下成目录状先把专门研究苏轼的书和文章记录下包括其作者出版社和出版日期所在的期刊以及主要的观点然后在一些文学评论当中有关苏轼的材料也要进行记述建议你上一下中国期刊网然后只...

研究综述例文

我国农民工培训研究综述摘要我国农民工培训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点主要有适合农民工实际需要具有针对性和瞄准率充裕可供自由选择经费有保障质量有保障文章尝试从以上诸方面对我国农民工培训研究进行了综述性探讨关键词农民工...

研究综述范例

研究综述范例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研究二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日益受到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内部动力和重要前提没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不可能把教育工作...

研究综述怎么写

研究综述怎么写20xx0522164810转载标签杂谈1综述的定义和特点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综述的特点综合性综述要qu...

专业研究领域概况撰写及范例

专业研究领域概况要求1字数至少3000字以上2附参考文献含网站网址链接等等文献格式选用人名年代3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所从事具体专业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列举目前主要研究主题及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流派研究机构研究...

创业失败研究述评及展望

创业失败研究述评及展望【摘要】创业失败现象非常普遍,学术界已经开始并将继续广泛的关注。研究发现创业之所以会失败,大多是由于经验的不足;创业失败经验对后续再次创业的成功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创业失败学习的文献…

文献检索 20xx年“供应链”实证研究述评

20xx年“供应链”实证研究述评使用检索式“主题=“供应链”实证研究and年=20xxand全文=论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共检出20xx年“供应链”实证研究述评的论文17篇,其中独著4篇,二人合著8篇,多人…

汽车驾驶员技师论文汽车驾驶员论文:影响驾驶安全的驾驶员注意模式研究述评

影响驾驶安全的驾驶员注意模式研究述评摘要:驾驶员的视觉注意模式对于汽车安全驾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驾驶员的路面视觉扫描模式和整体视觉场景的注意模式两个方面对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了概览。主要包括:(1)视…

学科成熟发展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畴研究述评

学科成熟发展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畴研究述评论述了学科范畴研究在学科成熟发展期的发展性背景和研究意义,在梳理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畴研究现状基础上,从系统的角度进行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政学科范畴研究应坚持的…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怎么写

你好同学你的中国家电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方面开题报告老师让你往哪个方向写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呢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通过顺利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即提出...

研究概述(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