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结

时间:2024.4.25

1. Except题要细心,一定要看清有没有except,不要选反了;一定要看清是which is true 还是 which is not true

2. 题做过了还是会犹豫,还想回头看

3. 一定一定要回原文定位,尤其是自己比较有把握的,更不能错

4. 逻辑题已不止一次:一定要记住题目要求的是支持还是反对

5. 一次次经验表明越是括号里面的解释部分越是要读,可以读完这句话以后再读括号里面的, 几乎只要有括号解释,后文基本都多次重现这些解释词

6. 阅读观点读懂了例证就一定要略读!!!不然时间不够

7. 阅读多选、填空三空题先蒙上最后有时间做

8. 不要再看错单词了!实在不行就拼一遍

9. 阅读多选题不一定两个!

10. 读文章之前可以快速看一下文章长度和题目数目关系,文章短题目多的自然要更认真地读文章

11. 选句子题,一定要看清楚要求 12. 细节题涉及因果关系的,脑袋里一定要记清楚了:到底是原因/结果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不要再选反了!!!

13. 阅读多选题如果不好选,先蒙上最后看

阅读小结

经里长阅读也出现了逻辑题

xcept多选题又一次粗心了,一定要记得是:文中没有提过的

文定位还是要注意,不得不说时间有限的限制,但是越是会的题,越是文章读的好的,越要定位,保证一定要作对

17. 很关键的一个错误:选项内容说得很好,提到的内容就是自己的预期,但是一定要注意说的谓语、表语是不是正好反了,切记切记

18. 有时候定位的话可以很简单清楚地定到原文的某一句话,要注意前后文也要简单的扫一下,有时候前后文可能有这句话的补充或者其他的某种逻辑关系,如果只看这一句可能选不对答案

19. 有些题型(尤其是多选题),一定不要看着选项比较像就选了,有时候选项故意反着说

20. 对文章结构不够重视:文章读着顺的时候就顾的理解句子意思,忘记了结构;文章难的时候由于读不懂,也看不好结构

21. 突然发现短文章,尤其是结构不清晰的短文章,应该从前到后认真读,不然做题时候不好定位,而且出题密度还比较大

22. 明知是举例子,就要加快速度,简单看一眼就过去,只要回头定位能找到就成。

但是不排除短文章通篇都是围绕一个例子展开的

23. 人名、地名、不认识的专有名词提炼首字母,为什么总是记不住!!!

24. 逻辑单题已经有好几次了:选项看着毫不相关,实际上就是正确答案,原因在于文章没读懂

25. 同样是逻辑单题,两次都是没看清因果双方误以为是循环论证,所以逻辑单题一个关键问题是要准确把握因果双方核心词

26. 读不懂或者逻辑结构太清晰了才要跳,不然一定要坚持把每句话都读完,,,不然回文定位还是比较慢的

27. 一开始出现人名等专有名词就要用心记,不然一旦后面接着出现几个人名的时候会乱掉 28. 选句子题终于错了,,,这个句子在哪都可能,首句也会出现,所以要纵观全文,,,!

29. 第一句话一定要能看出东西来,,,第一句往往有很多信息,有时甚至可以停几秒想一下 如果长文章第一段比较短,就不只是第一句话,第一段也要尽量好好看,不然文章主题和结构很难把握

30. 对文章中的重要提示词要够敏感。。。各种结构词

31. 主旨题前面的动词非常重要,有时对选项的正确与否起决定性的作用

32. 有时文章内容都没全部读完,尤其是短文章(可能是一道题,懒得读),更不能凭印象做题,一定要尽量定位,包括自己当初没读的地方,如果有必要 33. 克服长阅读,到后面根本读不懂了,文章结构彻底乱了,一方面是因为忘了,主要还是压根就没有读懂 ;

短阅读也有类似的问题,直接影响定位

长阅读一直是弱点

34. 还是要简单的总结一下kw,t s核心词,不然会混掉的 35. 读文章如果感觉这句话忽然说不通,要注意可能是有单词看错了

36. 如果文章第一段有给专业词汇下定义,一定要记住了!!!

37. 无语了,,,一定要把选项读完,前面对的后面不一定对,又一次+1

38. 尽量定位,不要凭印象

39. 长句抓住干,,切记切记!!

40. 要注意选项里的敏感词,尤其是有些选项拿不准时候,敏感词(极端词:only等)很重要!!

41. 在下面几个常出现的地方最容易考细节题,而且一考往往都不是很友善,读文章时一旦疏忽,就会在这里浪费许多时间:

① . 判断句:主要以should, ought to等词为标志,注意这里的作用对象与作者态度。

② . 虚拟语气:注意其本质是“相反”,这样我们立刻在理解时直接“倒”着理解。

③ . 双重否定:直接用“肯定”替换,练难句时就要过关。

④ . TS之后的细节论证:注意细节间的论证层面和逻辑组织关系,这个比较难,除了其中列举的例子可以略去(出现肯定是考in order to),其余特别是进行让步时(出现正反论证时),注意这种让步是在攻击什么的基础上建立的,这点考细节题的几率相当大,而且特别注意作者到底让到什么程度,下面问起来也就是“批判否定”到什么程度。

42. 取非题:原文出现强对比,或是出现unless, rather than等处就是取非处!

43. EXCEPT及罗马题:若是考列举,不用说了,前面强调的太多了。若是细节题,那么就跟前面我们遇到的细节难题一样困难,这时前面剩下的时间给你的定位提供时间支持,但是罗马题还是友善的,往往只要排到2个就能找到答案,第三个可以忽略,注意排除技巧!记住,一旦决定要定位,一定要定到位,不要模糊地去判断,很可能一上来的判断就是错误的,结果你就算将下面的判断都弄对了,正确答案早已被你第一步的hasty assertion给排掉了,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再做决定! 44. 阅读中一直强调“合理化原则”,即使出现大段的细节,放在文中,即使一遍没读懂,我们仍然可以从TS或者是与下段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推断,而且由于GRE现场时间的紧迫性,永远都不够有时间让你读第二遍。所以这时你只好关注下文出现的线索以及根据后面所出的题目具体考虑采取解题对策。


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小结


一、 “作用题”常见命题表达式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

提问变式:1)为什么这样写?

2)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

3)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

二、“作用题”设题角度及其范围:

①首段(末段)的作用

②文中写这些内容的作用

③修辞的作用

④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⑤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⑥不同人称的作用。

三、基本答题模式。

(一)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答题程式

【真题回放】

例1.(20xx年四川卷第17题)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例2.(20xx年辽宁卷第17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例3.(20xx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例4.(20xx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

散文(小说)开头,形式不拘一格,作用也多种多样:或开门见山,点题明目;或宕笔引题,铺垫后文;或总括全文,点题明旨;或描写景物,渲染氛围。结尾是一篇文章的总收束,好的结尾能给人深刻的印象,或如“豹尾”引人振奋;或含蓄隽永,耐人回味。

无论开头还是结尾,都可以从“内容”“形式”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答题规范】

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根据文本内容,可拟制答案如下:

例1.(20xx年四川卷第17题)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开始写“我爱水”既照应了标题,又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同时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 例2.(20xx年辽宁卷第17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辽宁卷)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深刻意蕴预设了空间。

例3.(20xx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xx年全国卷Ⅰ的《阳关古道苍凉美》,作者主要采用回忆与实景比照的方式赞美阳关,结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的作用为:回应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例4.(20xx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xx年全国卷Ⅰ的《总想为你唱支歌》,写“戈壁石”的作用是:以戈壁石的美丽,揭示出大西北的美丽;以戈壁石的诱人,强化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以戈壁石的呼唤,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

(二)文中内容有什么作用答题程式

【真题回放】

例5.(20xx年江西卷第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例6.(20xx年山东卷第19题)“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首先确认指定内容在文本中的位置,然后分析它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议论、叙述还是描写,使答案更有针对性,如属议论文体中举例论证,答题思路则可概括为“论点+作用”,具体事例一般有“丰富内容,突出中心,增强说服力的作用”。最后根据指定内容的位置,联系上下文,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思考作答。

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有时,对文章上下文内容的检索要认真仔细,弄清楚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那么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或烘托、铺垫)。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承上启下 过渡 总领后文 照应前文 引出全文关键词,衬托 烘托 铺垫 反衬

【答题规范】

例5.(20xx年江西卷第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例5中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例6.(20xx年山东卷第19题)“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例6的“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根据山东卷《歌德之勺》的具体内容,一句承接上文作者谈年轻时阅读歌德作品的情况,开启了下文作者对歌德故居的描述,尤其是对大炊勺的描述。

(三)修辞手法作用题答题程式

【真题回放】

例7.(20xx年重庆卷第20题)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解题思路】

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语、设问、反问(或反诘)、借代、层递、反复等。

其次,结合语句分析其具体作用。

【备选术语】

一般说来:

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

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

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附: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

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答题规范】

例7.(20xx年重庆卷第20题)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这句话照应了文章题目;作者以巍峨高大的山峦作喻,形象传神地写出这些年轻妻子突遭厄运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爱像山峦一样博大;同时,歌颂了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热情赞扬和仰慕之情。

(四)表现手法作用题答题程式

【真题回放】

例8.(20xx年北京卷第19题)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解题思路】

明确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类比、象征、联想、想象、托物言志、铺垫、比兴、烘托、白描等。衬托的作用是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渲染的作用是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等。在此基础上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解题步骤:手法+分析(举例)+作用,分析时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切合手法的特点,表述作用时要符合作者写作的动机及主旨。

【备选术语】

象征 反讽 类比 联想 想象 托物言志 铺垫 比兴

象征: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对比: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持点,强化思想感情。有主次之分。

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以小见大:表现人、事。

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答题规范】 北京卷材料是《碧云寺的秋色》,文章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其作用是: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从而凸显了文章主旨——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

(五)表达方式作用题答题程式

【真题回放】

例9.(20xx年安徽卷第17题)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

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解题思路】

首先要确认指定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其次要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如: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现,具体生动;细节描写准确鲜明传神;

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主旨;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委婉含蓄等。

第三要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备选术语】

(描写)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

4.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5.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6.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7.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8.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

9.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记叙)

1.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2.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3.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议论)

1.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2.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作用: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明力)、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

(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2.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

(说明)

1.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答题规范】

例9可答为: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

例10可这样答:第一次写“一阵冷飕飕的风”的作用是:烘托了自然环境的凄冷,为故事结局预设感伤基调,同时烘托出警察吉米忠于职守、不徇私情的坚毅个性。第二次写“一阵冷飕飕的风”的作用为:渲染两人无话可说的沉寂氛围,暗示了警察吉米内心的凄苦、矛盾,同时也为下文便衣警察的出现起到了情节转换的作用。

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真题回放】

例11(20xx年浙江卷第21题)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例12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06年辽宁卷,原文《杨柳》)

【解题思路】

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如:

第一人称则便于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情真挚。

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拉近距离,便于抒情,有真切感、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备选术语】

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

第二人称,是呼告修辞,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

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答题规范】

例11答:“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了乌米的形象,借“我”的感触揭示了全文主旨;

例12答: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形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答题规范】

北京卷材料是《碧云寺的秋色》,文章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其作用是:写出了秋叶的绚烂多彩,展现了秋色的丰富性,给人以一种视觉的享受,富于艺术感染力,从而凸显了文章主旨——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

(七)形象物象分析型

1.人物形象的分析:

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质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

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

2.物象的分析:

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1)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思考角度:

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B对内容的充实作用;

C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

D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

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肠,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白雾茫茫,一片缟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汩罗江边,披发行吟的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为民解难。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苇叶包裹起后人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选自张驰《心中的芦苇》)

“芦花”在该段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分条作答)

答案为:(1)是串连事件的线索。(2)渲染了悲凉的气氛。(3)芦花见证、记录、蕴涵着历史的痛苦和沧桑。(4)表达了同情或崇敬的感情。

(八)词语理解型

(1)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寻找它的本体;

(2)理解词语的象征义,就要寻找词语的象征对象;理解词语的反语义、就要将褒贬互换;

(3)理解词语的双关义就要注意它是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

(4)理解代词的词义就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

(5)当然,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6)“六比较”:比较范围的大小、比较词义的轻重、比较搭配习惯、比较构成成分、比较词性功能、比较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词语能否置换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词序能否调换

不能。因为:

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九)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A.语句的含义题:

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B.语句的作用题:

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十)题目的作用及好处

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紧扣文章内容,简洁新颖。

高考散文阅读方法

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如《长城》(20xx年)一文,

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而又深沉。在这种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题目,就会洞若观火,游刃有余。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

3、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读《长城》,如果能联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对“长城”的议论,能想象到长城上狼烟四起,民族斗争的惨烈,想象到中华民族的屈辱历程,就不难触摸到作者那颗希望中华民族走出封闭与落后,走向繁荣与强大的赤诚滚烫的心。

4、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托物言志类散文也多次出现在高考试题中。

5、明确技巧,提高答题效率。阅读散文,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6、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散文还需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求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 ,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但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乐章”。

高考小小说的鉴赏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鉴赏方法:

一、把握故事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理清小说的结构;②寻找线索;③抓住场面。

二、揣摩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③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④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三、注意环境描写

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四、挖掘作品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在高考阅读测试时,可能出现的题型是: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欣赏小说语言,首先要细细咀嚼品味。在初读的基础上,以欣赏语言为目的慢慢读,细细品,向茅盾学习,“第一遍最好很快的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的地读,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句炼字”。其次要联系语境,想象情景,欣赏语言之美。优秀的小说描写人物语言总是高度个性化的,欣赏时要听其言,想其人,知其心,更要看作家是如何把握人物的身份与个性,借助什么样的场会让人物表现出来。欣赏小说语言,还要领悟小说的言外之意,欣赏其含蓄之美。小说是用形象说话,往往不把话说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在写作技巧这一考点可能出现的题型主要有下面几种: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欲抑先扬、先抑后扬、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④明确各种描写(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的特点和作用;⑤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选校网 高考频道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按ctrl 点击打开)

选校网 专业大全 历年分数线 上万张大学图片 大学视频 院校库

更多相关推荐:
阅读总结

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研修总结这次研修颇有收获,经过这次研修我对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些收获,和大家分享。《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

快乐阅读总结

快乐阅读快乐生活总结报告读书能增长人的见识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提高写作水平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求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及智慧关心...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结梁琴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开阔视野提高写作能力一激发读书兴趣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

阅读总结

四年级上学期阅读教学总结(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俗话说得好:“风月为益友,诗书是良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人们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读书可使人睿智,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养成…

海量阅读总结

海量阅读实验小结开展海量阅读实验已近一个学期这一个学期以来我立足学生的实际关注课内外延伸努力在各类活动中开展了此项实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要我学变...

阅读习惯总结

一年级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一、二年级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阅…

阅读小结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阶段性小结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在我班开展研究一年多来我以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严格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立足课堂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阅读心得总结

阅读心得总结总主编尹健阅读心得之一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宽容更要学会宽容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别人发生摩擦当别人不小心踩到你你应该摆摆手说声没关系...

阅读小结

数学阅读计划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仅需要具备语...

阅读总结

阅读总结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用于语音数据影像和其他信息技术的标准结构化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它既能使语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接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

阅读组工作小结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低年级童书坊管理员从未接触过这类工作的我刚开始的时候有点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怎么胜任这份工作终于在郭菁老师和汪静老师的帮助下才慢慢地沥青童书坊的工作童书坊的工作主要是为孩子提供大量的图书阅读拓展学生...

小学趣味阅读总结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重点在育所谓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叶老认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来离开学校后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自学充实自我修养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少年儿童是我...

阅读小结(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