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盘乡彝族民风民俗

时间:2024.4.20

营盘乡彝族习俗

我乡高峰村是少数民族村,村里共同生活有彝族、白族、苗族、仡佬族等十多种民族,总人口3864人,其中彝族有2161人,彝族约占总人口的55%。我村彝族的习俗如下:

一、 结婚

结婚时,彝语男方叫“且克”,女方叫“阿谋且”。男方家要组织两个“措说”(新郎的姐夫或老表)、一个新郎的弟弟或侄儿(为新娘拉马),两个唱酒令郎,其余数青年作伴,背着礼物、酒、肉、米(数量不限)、新娘的衣物及供奉祖宗的祭祀品。起程前,由拉马人把马拉到堂屋内,新郎用一盘子端着粮食喂马绕火塘三圈再出门(新郎不会去接亲)。 快到女方家门口时,姑娘伴(阿谋措)们站立两旁,用洁净的盆端着水,拿着青竹叶把水撒向接亲的队员们,表示为之接风洗尘(措说低)。两个“措说”进门坎时,新娘用自己的嫁装新盆端着的水迎面泼出,意是你们进门时我就是泼出去的水了。“措说”进门后得先给其祖宗磕三个头,期间任何人不准逗闹,否则就是对祖宗的不尊敬,届时,放好行旅赐座,听从主事人的安排。

饭后,由主事人安排,把各位长辈集于堂屋就座,“措说”提着带去的离娘酒敬以长辈们,同时按新娘对长辈的称呼,一一介绍,由拉马这个人向每位长辈磕头表示敬意,就在这时,屋外新娘和姑娘伴们已在外面唱起了酒令歌“措说

诛”。其内容是诉说自己劳作耕织,将要离开这个家了,对家人依依不舍的情怀。姑娘伴们也会骂“措说”,意是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情深意长,今天你们就要把我们分开了,是多么狠心,对此表达各种不同的感受。然后安慰新娘,祝福今后的日子将会更美好,更幸福,同时共同跳起舞、唱起歌,尽情地歌唱娱乐至深夜。

第二天,按定好的时辰,请属命相合、寿缘好、福气好的老人为新娘梳妆打扮,准备起程,同伴由主事人安排。新郎的父亲在祖宗灵位前点上灯烛,供上酒、饭、菜等,完后再安排客人吃饭,然后就安排送客。新娘出门时,在祖宗灵位前磕头,向祖宗拜别,再向就座的各位长辈告别行礼,由哥哥背着出门,到门前扶上马,走上一程,交与接亲的搀扶(接亲的两个“措说”已在新郎出门前就在堂前磕头拜别后来到路上等候)。

新娘组织好的送亲队伍也随之护送,送亲的人员是新娘的舅舅一个“欧妮”、大爹或叔叔一个“欧抹”、兄或弟一个 “阿欧”、姑母一人“阿谋木”、伴娘“阿谋措”数人组成(姑母必须骑马)。到了男方家时,由主人和“毕摩”安排,在村寨门口退喜神“色娄”,意识是把路上凶气邪神退回去,具体做法是用两棵枝叶茂盛的竹子挽好一道门,上面挂些倒钩刺,不同色的布条,燃些香纸,奠上酒,用一只小鸡仔或一枚鸡蛋,“毕摩”念些咒语退之,青竹门内只许新娘的人、

马钻过,其余人员绕道而行。

进门:行至门前,“措说”一个把新娘从马上抱下放在另一个人的背上扶着进门。第一步跨门坎,务必将放在门脚下的一个碗、一支木勺踩烂,此意是把碗、勺踩烂后,新娘会慢慢的忘了对家乡的思念,专心建立这个新的家庭,背入洞房,接着由伴娘(新郎的伯父、伯母或叔、婶担任)搀扶到屋外找一棵果树或常青树脚拜过天地,掀顶帕。具体做法:在树脚安放一张桌子,点上蜡烛香灯,摆上娘家备好带来的一半猪头和酒,新娘面向东方跪下,“毕摩”念词,然后用秤钩把头顶上的盖头掀起,此意是拜过天地后,一对新人的配合如日月相交,地久天长。做毕,伴娘带着新娘回到堂屋和伴郎陪同的新郎拜过祖宗,新郎新娘向各位长辈一一拜过后,送入洞房。礼节结束,主事人便安排开席。

回门:住上两夜,待第三天早上,主事人把父母和各位长辈请在堂屋坐定,新娘便把早已做好的鞋发给各位长辈,一是展现自己的针线本事,二是给长辈们的见面礼,同时长辈们也回赠些钱作见面礼,给予祝福。吃完早饭,送亲的队伍就要回程,新郎家要给一大块猪肉(必须是一半猪的前半截,头连着前脚),此意是款待感谢为此件婚事尽力帮忙的村邻们,新郎要和送亲人一道过去。第二天,新娘父母(其中一人)亲自送女儿和新郎一道回来,住上数天,把女儿托付给了这个家庭便回去了,整个婚嫁程序全部结束,这一对

新人开始他(她)们新的生活。

二、丧葬 彝族丧葬习俗,各支系大同小异。

老人死亡后.鸣炮为死者送行,同时也表示告知寨邻家有丧事,寨邻知道后,及时到场帮助料理后事。派人向死者后家报丧,同时扭死雉鸡鸡一只(俗称落气鸡),以祭奠死者亡灵,其子女在死者未落气前要抱住死者,听死者最后给后人留下的遗嘱(俗称送终)。然后子女用热水为其净身,表示子女对死者尊重.同时也表示洗除死者在尘世间的罪过。意为人洁身而来洁身而去。

净身完毕后,更换寿衣、寿鞋、寿帽,要去除衣服上的扣子(所穿寿衣要成单数)。穿戴完毕后,将 死者在入棺在堂屋左侧櫈好。在棺材下面点一盏长明灯。

在发引前不能熄灭,同时请彝族“毕摩”择吉日出殡安葬,出殡安葬时间确定后.派人向亲友报丧,本地彝族称“赶亲戚”(也叫报丧)。一般只赶主要亲戚。如死者的后家,女婿家、舅家,其他亲朋不会专门告知,得知消息后,均会自发参加出殡葬礼。

“赶亲威”一般去二人,到亲戚家门前要休息一会儿方可进入其家,亲戚看见树枝后即知是报丧讯。递给报丧者一碗清水,报丧者接水后即将水反泼于身后.以示把死者亡灵拒之门外,并告诉出殡安葬时辰,报丧者必须在亲威家吃顿饭。

饭前还需先向门外泼水饭一碗以示对死者的敬意,让其先用餐。待报丧人走后,及时准备参加出殡葬礼的有关事宜,到时邀亲朋参加出殡和安葬仪式。

彝族丧俗活动较为复杂.一般是三天。

发引两天前,在丧主家附近选一块宽敞场地,搭建一个青棚,青棚一般用青松树搭建.大小一丈左右见方,无青松地区也可以用栗柴树、香樟树代替,但在正中,必须加一棵青松,上面装饰其它木材,竹、过山龙等所饰。

青棚从中用毛草分成两隔,一隔停放死者棺材,棺材上面覆盖后家和女儿所带来布料。一隔供男孝子磕拜谢礼用.棚腰处箍以竹篾编制成的花莲,六十岁以上的满绕.六十岁以下的半绕。饰以四寸许的圆柏树和刺黄柏木片若干,青棚本地称为丧棚。

发引前的前两天把青棚搭好后,把棺材移置丧棚,本地彝族称“出丧”。从家有丧事后.孝子们头戴白布,腰系麻绳,俗称“戴孝”。当晚杀牛或杀猪拜祭死者,在宰杀前,把要宰杀的牛和猪拴于青棚上,孝男孝女要跪拜在青棚前,孝子们用两指在牵牲口的线和绳上各刷三次,以示把该牲口交付给死者。尔后在毕摩带领下,将牲口牵上绕青棚三圈,再由毕摩交代亡者。

出殡后子女要昼夜守候在灵旁。第二天中午,在丧棚周围挂出三树花钱,桌上供有酒饭菜,毕摩头戴小篾帽,帽顶

挂一方白布,坐于棺材大头侧的凳子上口诵经书,其声如歌。在离青棚不远处.亲朋来的路边,放一个升斗.里面装满玉米或者大米,供插香使用,放一方桌,桌边上钉两个带有权的木桩和一根横杠。横杠上串有猪(牛)头、脚、尾、心肺,象征一头整猪(牛)交付给死者。

引发前一天.死者的子、侄媳妇要在丧棚后站成一排(俗称“站场”)。每个站场人后家要来2人为其罩伞.穿上彝族传统服饰.头戴凤冠,身披霞披,面前挂银坠牙签,同时还戴上各种佩饰.穿戴整齐,男孝则在青棚空地一边,等待给来拜祭亡者亲戚朋友谢礼,死者老伴坐守棺边。下午丧主举行家祭。前来拜祭亲朋好友,不分次序陆续进场。来拜祭亲友邀约若干人同来上祭,少者自己家人来.多者近百人,祭拜时一般有祭幛、酒、肉饭类拜祭。

一般不用果碟,拜礼特亲近者送屠宰好的整猪、活羊、活鸡、活鸭、活鹅,同时亲朋除帮助搬运所送拜礼外.还要进行把式、舞狮表演。进场时火枪鞭炮齐鸣,把式狮子共舞。大号、小号与锣鼓齐鸣,非常热闹。进场时有个重要环节.玩大刀者.首先要用大刀把升斗上的毛人砍飞,即该亲友家的把式表演开始。若是死者后家到来,主家祭拜必须带众孝子到寨子边跪接。

晚上祭拜(也称回丧),主管的人带着孝子帮忙亲朋人,敲锣打鼓。抬上一坛米酒、大米、猪油、烟丝、茶叶到上祭

者住所跪谢请其晚上再来祭拜。同时各倒三碗酒,作揖三次互敬,在分别作揖三次送上所带来东西.作为夜宵之用。回丧时必须由老后家先进场,其余不分主次。回丧除祭拜亡者外,更主要是在青棚周围玩把式、舞狮。

一夜陪伴已故者.意在亲朋明天将永远离开,在离别之际不舍昼夜陪伴.告慰他的灵魂。在表演过程中,特别是有多家亲戚同来时间.往往各使出绝技吸引观念,相互竞赛。 表演结束孝男还要再次迎接老后家来守丧。

守丧时,丧主要供食物,在饮酒宵夜时间,相互用歌声表达对亡者的哀道。如是亡者在世时,子女不孝,后家往往借此机会批评其子女。直至天将拂晓方散。天将晓前,毕摩按照传统习俗口念《送魂经》带着孝男孝女和敲锣打鼓鸣唢呐的亲朋,孝男孝女各手持一柱点燃的香绕丧棚三圈.绕毕.所有孝男孝女在灵前举行跪拜仪式,拜毕敲锣打鼓鸣唢呐.沿死者将要安葬方向死者亡魂送去.直至村外,表示把死者灵魂送去他刚去的地方。然后静静回到丧家,途中不得大声喧哗。

发引前,要把带有猪肉扇子骨送给死者的舅家,双方互敬互拜,表示交牌,以示亲戚关系可以到此结束,但大多数仍然保持原有的亲戚关系。

午饭后,站场女孝的卸妆,放下三树挑钱,毕摩手持宝剑刀边念诵有关经文边砍棚,搭众的人把丧棚推倒.然后抬棺上

路。途中孝男孝女三次伏在地上,让棺材从上面通过,前两次面向村外,最后一次面向村内,(俗称“搭桥”)。

沿途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火炮,前往墓地方向,边走边选择适当地方休息,同时向死者的女婿讨酒喝,边喝边唱,俗称“喝姑娘酒”。在送葬过程中,彝族人不丢纸钱,因为彝族本为云南土著民族.这里的土地是彝族人首先拥有。不需要丢买路钱。在阴间也能够畅通无阻。

葬地的选择一般聘请风水先生选择吉地。安葬时,挖穴深一般50厘米左右,因为地势而言,可以适当改变深有浅,常以坟头同对面山峦取同一水平为准.下葬前,在墓穴内地面用米写下“荣华富贵”吉语.放一只公鸡入内,若啄米视其首先啄那一个字的米,以示后人的发展方向。

死者葬下的当晚,孝男孝女要向坟地送香火饭菜。送到村头.次日晚送到半路.第三晚送到坟地处。

出殡次日,要请后家人烧丧棚.毕摩要为死者制作灵牌,用布和五色线缠裹.做成亡者灵牌,毕摩将灵牌交给死者长子或者叔伯,郑重其事的背上楼挂在梁上供奉,结束亡者丧葬仪式。


第二篇:民风民俗调查


祭灶 扫尘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留在家中,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恶行。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到灶房摆上桌子,向灶王爷敬香,供上甜品。举行过祭灶后,便要扫尘,新春扫尘其用意是要把“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腊月三十

贴门神春联福字窗花年画 守岁年 吃饺子 放爆竹 给压岁钱

除夕是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过年都有贴门神春联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旁,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春联原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大红纸上,有吉祥避邪的意思,但守制要用白绿黄三色。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饭要慢慢地吃,一直吃到深夜,而饺子则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在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到半夜子时吃。当新年钟声敲响时,整个中华大地上爆竹声震响天宇。下面就是给压岁钱,这可是我最喜欢的节目了。 正月初一

开门炮仗 拜年 聚财 春节早晨,开门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称为“满堂红”。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表达美好祝愿的方式。

更多相关推荐: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现在年轻的一代对当地的民俗民风关注的越来越少,因而对一些本地的民俗文化知之甚少,导致一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渐渐没落。在这个背景下,我做了当地一份问卷调查,以便大家更好的了解本地…

春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关于春节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风俗是一种世代相传...

关于南雄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南雄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父母以及社区中的其他老年人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了解民间风俗传统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访问调查图书馆查阅资料互联网查询等方法调查时间20xx103至20xx1230调...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东北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时间:xx年x月x日地点:东北地区某农村调查对象:…

春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春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调查时间春节期间调查地点山东老家调查渠道家人网络书籍调查方法向家人询问在网络上查找浏览书籍亲身体验调查结果春节的产生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

四川民俗民风调查报告

四川民俗民风惊世的川剧绝活变脸四川成都民俗风情变脸这是川剧表演艺术的特殊技巧之一观众非常感兴趣看过之后无不惊叹它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东西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的东西刘成...

民族风俗习惯-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甘肃临夏地区回族风俗调查报告一课题提出背景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民族社会心理的表现形式它直接反映并影响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和生活面貌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但受其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而且还和这个...

消逝还是重生—家乡民间风俗变迁调查报告

在此处键入消逝还是重生家乡民间风俗变迁调查报告屈扬张瑞捷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摘要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我国广阔的空间中传承了数千年人民心目中烙上了深深的印记由于地域差异各地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传...

关于“傈僳族风俗习惯”的调查报告

楚雄师院物电系20xx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傈僳族风俗习惯的调查报告值此假期借社会实践调查机会我回到家乡腾冲对傈僳族风俗习惯进行调研腾冲位于滇西边陲这里有许多少数名族傈僳族是其中少数名族之一以下便是我这个假期...

关于春晚与春节民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春晚与春节民俗的调查报告20xx年悄无声息的离开了20xx年大张旗鼓的走来了中国人在除夕夜的传统就是吃年夜饭看春晚浓郁可口的佳肴家人陪伴的温暖延绵不绝的炮竹声载歌载舞的精神盛宴但随着社会的日益多元化人们的习...

关于汉族民俗习惯的调查报告

关于汉族民俗习惯的调查报告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所以风土人情多姿多彩丰富异常尚农务本汉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自古以来农业人口一直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九十以上尚农风俗源远流长从远古起汉...

民俗民风调查报告

民俗民风调查报告调查目的通过对我国传统民俗民风的调查加深对民俗民风的了解从而认识其重要意义继而加深对于中华民族及其优良传统的情感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以及社区中的其他老年人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了...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