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

时间:2024.4.20

读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

汉语言文学 09011042 肖雅莉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这是文坛对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公认的形容。而今,余老又用他的左手为读者奉献上一道精神大餐,散文集《左手的掌纹》选其作品五十多篇,有短到数百言的小品,也有长逾万言的巨制;有纯粹的抒情文,有夹叙夹议的杂文,还有不折不扣的论文。这些散文或记海外见闻,或写读书杂感,或写域外游踪,或写人情世故,或抒思乡怀人之情,内容广泛,不拘一格。文坛上有很多文学作品,笔者独爱散文那么多。我不敢说自己独爱一些人或是一些读物,但我很爱余光中,爱他的字,爱他的散文《听听那冷雨》。

料料峭峭,淅淅沥沥

那些素锦的年代

早已久远不见,

回眸的瞬间亦是看透云卷云舒的缅怀。

惊蛰一过,春光无限,

潮润润的也不过是你的心。

何时杏花春雨,

渭城轻尘都只抛在过往。

母亲,你可别来无恙?

(上为笔者针对原文的字词组句草拟的话语。)

余老的散文被称作是“诗化了的散文”,感性与知性,幽默与庄重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它独特的散文路径。他用他那智慧之笔加上他那厚重的思乡之情将《听听那冷雨》勾勒得淋漓尽致,诗化的语言,密集的意象,诗词的化用,时光的变换,这四者的巧妙运用,无不使人拍案叫绝,俯首称叹。

初次读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是被卷首语所打动: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他笔下凄凄切切、淋淋漓漓、淅淅沥沥的冷雨,隔着千山万水、千伞万伞,从中国历史的黑白片中扑面而来,满载着乡愁。“杏花、春雨、江南”,雨从中国的方块字上点点滴落,携着春日的清新与淡淡的土腥气,在层层叠叠的记忆中蠕动……唯美的文字与无尽的思绪在时光的隧道中穿梭往返。我一直都在思前想后,现在文学著作那么多,到底什么才称得上是好的文学,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好的散文。读到余光中的这几句话,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学术的魅力,文学之美在情在意,亦流露于字里行间。

大量叠音词的运用,不仅增强了散文的节奏和韵律,而且描写细腻,刺激读者感官,使人如见如闻,如履其境。他说自己在细雨中“走入霏霏”,更“想入非非”,这里暗用了一个文化典故,是《诗经》里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接着说到汉字的“雨”,赞叹汉字象形的精彩,从那四个点就听出了“点点滴

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文章通篇叠词的运用是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羞涩的表现出冷雨的美,经营“雨”在听觉、视觉、嗅觉上的诗意,这无疑是本文艺术追求的主导意向。但是,余光中在突出雨美的同时,也着意在其它感觉方面加以陪衬。叠词结构,跟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出一辙,余光中就是要把雨引起的乡愁,不但定位在古典诗歌的韵味上,而且将其定位在古典诗歌的节奏,尤其是李清照式的节奏,以及汉语的特殊韵律上,而也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更将作者的乡愁无声无息地流露出来,温柔中带着坚强,羞涩之中流露出自然。

余光中还如是说:“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此处明确地概括了作者的遭遇:少年时,热情受挫;中年时,漂泊异乡;老年时,远离祖国,想到国家分裂不由得悲从中来。当作者在台北的瓦屋里听雨时,不时引起对祖国风情的回忆,同时也感叹随着时光的流逝,台北的瓦屋已经被林立的高楼所取代,失去了雨打屋瓦的特有情韵,同时伤感地回忆起雨中漫步的初恋时代。台北的雨季,漫长而细腻,从春雨潇潇听到秋雨绵绵,从少年听到中年,从杏花的江南,听到雨季的台北。潇潇,绵绵,淡淡,腥腥,滂滂,沱沱,细细,密密。可听,可看,可闻,那雨都是一样的雨,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在古老的大陆上听雨,在台北的氤氲迷离里听雨。那雨声,都是单调的乐曲,串连着雨中的片断,散发着浓烈的乡愁,不用闻,不用看,也能

感觉到。最后又回到眼前的现实中来,感叹“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前尘隔海”是因远离祖国而发出的悲叹;“古屋不再”是因青春不再而发出的叹息。这是全文的感情基调,因时光的流逝,连瓦屋听雨也成了历史,其中对人世沧桑的感喟不言自伤,日式古屋听雨的妙不可言,令人念起祖国江南雨声,而台北突然进入了公寓时代,提醒作者时光飞逝,雨中漫步的初恋时代早已成为回忆。

我读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宛如重读《红楼梦》。每一处小细节都不肯放过,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令自己思考琢磨好几天,进而放入自己脑海中消化掉,回味无穷。听听,那冷雨,浪子江湖关何处!听听,那冷雨,天涯孤客情归何处!听听,那冷雨,白发游子肠断何处!人如水中鱼,又在记忆的长河之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生命的碰撞所引起的心灵的跳动。虽言世事白云苍狗,沧海亦会变桑田,却终会有记忆的港湾停靠着那些无言的心灵之船。

这篇诗质的散文,以听雨(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从美国,到台湾,到大陆)、纵的历史感(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时代)、和纵横交错的现实感(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现实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交织成一个形象密集、书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不管岁月的漂泊带给人们多少的沧桑,但那种家国之思却永远都不会改变。


第二篇:听雨——读《听听那冷雨》有感


听雨读听听那冷雨有感

更多相关推荐:
听听那冷雨 读后感

君不见冷雨霏霏读听听那冷雨有感九14班潘雪晴你爱听雨吗你爱帘外芭蕉惹来的骤雨还是倾心于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你中意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还是向往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我爱听雨爱听那潇潇的冷雨闲暇之余读了听听那冷雨这是余光...

《听听那冷雨》读后感

听听那冷雨读后感合上书本听听那冷雨中的景象仿佛依然浮现在我的眼前窗外早春的小雨携着还未远去的冬意淅淅沥沥总是对雨有一种特别的感情记得上小学时每逢周五总期盼晚上能够与一场大雨相遇大概是爱上了这深沉在蒙蒙中顶着雨伞...

听听那冷雨读后感

20xx20xx年第二学期大学语文科目考查卷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班级092任课教师邓春玲姓名卢健靖学号09023240222成绩听听那冷雨读后感余光中简介余光中福建省永春县人民国十七年生于南京余氏就读大学时已在报...

20xx-15班美文鉴赏选集3(《听听那冷雨》读后感)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读后感黄子砾总觉得似乎一闭上眼便是另一个世界那里弥漫着淡淡的烟下着冰冷的雨如同山水画中的泼墨一般迷迷离离之间给人朦朦胧胧的美丽在这淡淡的雾中仿佛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遥不可及中国的传统便是这样美吧...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读后感

1听听那冷雨观后感余光中先生有一篇散文听听那冷雨仅这名字就让人喜欢引得人忍不住也想要写点什么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听窗外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心里该涌起多少回忆和感慨李后主晚年的词里总是充满了雨声绵绵的春雨沥沥的秋雨仿佛诉...

读听听那冷雨有感

我喜欢朱自清的清新婉约的美得纯洁美得成熟的荷塘月色喜欢这幅真实的景物喜欢作者内心深处真挚情感的表达杨朔的茶花赋写出自然美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转之后曲径通幽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喜欢作者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

大学语文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有感

青春飞扬之大学语文随缘出版社主编李文裔20xx0103147用道必施之外验此道是为道也术须用之内敛其术是为修术编者题记目录实用文书写作格式作业作业单元一读后感2作业单元二策划书3作业单元三活动总结81作业单元四...

【超级实用】等你,在雨中 读后感

雨扣读余光中等你在雨中有感张佳栎大概有很多的书都喜欢用书中的一篇来作为书的名字等你在雨中也是这样书名也就只是代号自然等你在雨中不只包括爱情诗更包括乡愁诗感情诗抒情诗人生和永恒的思考余光中对永恒的思考是有价值的思...

晨雨初听读后感

余秋雨晨雨初听读后感读了余秋雨的晨雨初听感觉读书的过程其实是一场心路的旅行随着情节的起伏我们不断走上高峰步入盆地经过湖泊穿越沙漠而这本晨雨初听是我践行的第一步只有书籍能把遥远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带来给你只有书籍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听听那冷雨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字音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3领悟作者的乡愁情结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乡愁是故乡的白雨乡愁是发上的白霜乡愁是心底那厚厚的苔藓乡愁是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的厦门的雨巷乡愁是雨窗子里的一盏灯...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

听听那冷雨典型教学设计研究课程分析听听那冷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充分体现了余光中作为文学大家丰厚的文化底蕴无论从审美欣赏还是从写作借鉴等方面均对学生有很大的价值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语言表现力强综合运用叠...

《听听那冷雨》教案

听听那冷雨教案项城一高史明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2积累中国古代山水诗品味祖国的山水之美3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过程与方法1了解余光中...

听听那冷雨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