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

时间:2024.5.2

论文提要:

朱自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现代散文作家,其散文行文如诗,辞藻平实而饱含真情,描写清淡而韵味悠长,叙述随意而其文意却丝丝入扣,其文中语言平淡却不失优雅,行文流畅且极具内涵,其融融的诗意与缜密精巧的构思、情与景的水乳交融、真挚感情地注入及清幽细密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朱自清的“美文”数量不多,而精品却不少,其一代散文大师的地位,正是由这些“美文”所共同表现出的艺术成就奠定的。朱自清的散文行文如诗,辞藻平实而饱含真情,描写清淡而韵味悠长,叙述随意而其文意却丝丝入扣,其文中语言平淡却不失优雅,行文流畅且极具内涵,郁达夫称赞他的散文“贮满着那一种诗意”。作家怎样把自己感到的“动情的事”传递给人们,使之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我认为缜密精巧的构思、情与景的水乳交融、真挚感情地注入及清幽细密的语言,无疑是构成他“文章之美”的因素。

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

一、缜密精巧的构思

缜密精巧的构思是作品散发诗意的一个特征。他的散文,结构精巧,布局合理,善于从叙述中将读者缓缓带入作者设计好的意境,行文缜密而严谨,精炼而流畅,活泼而巧妙。

散文《荷塘月色》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布局上面,作者并不是开门见山,而是引着读者在通向荷塘的路上拐了三个弯子,那就是作者对月下荷塘的想,寻,爱。先是“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其次由“想”而“沿着荷塘”寻去,三是寻到了荷塘却又不急于展示荷塘之美,偏要把自己独处荷塘月下的悠然自得之情先向读者抒写一番。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从侧面渲染荷塘月色之美,其作用在于逗起读者一睹荷塘月色的强烈愿望,为正面描写荷塘月色作好了情绪上的充分准备,然后作家才揭开月下荷塘的神秘面纱。写完荷塘月色以后,作家调转生花妙笔,从空间转向时间,溯历史的河流而上,出其不意地把人们又带入了六朝采莲的风流季节,如此布局,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匠心独运。

结构上面,文章开头的一段夹叙夹议,将“我”的一时心情告诉给读者:第二段只用简单几笔便将荷塘四周的轮廓勾勒出来;到第三段直写荷塘独处的妙处。作者真正用力描写的荷塘月色,那是从第四段开始,他十分巧妙地写了荷塘月色、荷叶、荷花和荷花的形、色、香;到第五段才写到月色:月光如流水,叶子、花朵儿在柔和的月光中做着美丽的梦,我们在这样的月夜的静穆中,阴森森的,真有些怕人。这时作者大约也嫌太过寂静罢,紧接着便写出蝉鸣蛙叫。当你听到叫声时,使人感到还有生命的存在。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层次分明的结构,才使读者随着作者的引导,步步深入地欣赏静寂的荷塘下的美丽月色,如果没有这样精巧的结构,读者也就不可能在作者的引导下欣赏到“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如此美丽的月色了。由此可见《荷塘月色》在谋篇布局上是作者独具慧笔,缜密构思后所精心布置的,让人不知觉中渐入佳境。 诗一般若隐若现、含蓄的“文眼”创作风格在朱自清散文中更是达到

了极致,如《荷塘月色》一开篇就揭全文之旨——“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接着,作品写小路的“静”,写月色朦胧的“静”,反衬自己的“心里颇不宁静”。再接着以荷塘四周蝉声和蛙声的“闹”突出荷塘月色的“静”,最后画龙点睛:“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作者巧设“文眼”将作者心里面的“不宁静”的心情和荷塘月色的“静”相互辉映,将自己内心的“不宁静”写得恰到好处。

“文眼”的巧妙放置,《背影》这篇描写淳淳亲情且感人肺腑的散文,它篇首点明题旨:“我和父亲不相见已有两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文章围绕“背影”在生活中节选片段,最终通过儿子眼中的父亲背影的描写,很自然地流露出父子情深的真情实感,感人涕下。在文章中,两次写父亲背影,用笔却一详一略,更见文眼搭配的巧妙。买桔子的背影,以白描的手法细细描绘;离别的一刹那的背影,却是略写。但那“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和再三叮咛,已把那舍不得和儿子分别的心情,为了谋生又不得不离去的苦况,活画出了。几笔之中,作者当时那种悲酸惆怅的心情,正是通过“背影”这个文眼的描述而表现得含蓄而深沉。 由此可见,结构的严谨和布局的精妙,以及设眼有致成为作品引人入境时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技巧,而正是有了这些手段和技巧的运用,使得读者于平实的语言当中有序可循走进作者的心灵空间,让人深思回味无穷。

二、真挚感情的注入

朱自清散文所以能感人的原因,是因为他朴实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露出来。他的散文就象蚕儿老老实实地吐着丝,柔软中闪着光泽,简朴中溅出莹洁。无论是写景、状物、记事、抒情,他的文字都是随意吐出,字里行间显露出自己的个性。

朱自清对抽象事物的感知是融真情而循序渐进的,感叹中富于诗意化,反映人间真情时他的个人情感更是简朴中溅出莹洁。作品在刻划父亲背影的同时,又多次描述了作为儿子的“我”的感动的眼泪,如“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在这里,儿子的眼泪并非懦弱,而是自然流露出对父亲的不舍之情,从而烘托了父亲的背影形象,加强了背影的感染力量。如果没有对父亲的真挚的亲情,作者是不可能将这些平常的动作刻画得如此的生动和传神的,我

们也就更不可能在这些刻画中体会到作者父亲对作者淳淳的父爱和作者对父亲依依不舍的深情了。在平常的叙事的过程中融入了真挚的情感也正是《背影》这篇文章的最最感人之处,使得步履艰难的老父亲的背影和儿子为父亲的行动感激及对父亲的处境伤感所流下的泪水,成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一幕。

从这几篇可以称为现代散文中极品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真挚的情感在文章里面所发挥的灵魂作用:正是这样真挚的情感的存在,才使朱自清散文充满了浓浓的诗意;让朱自清的这些散文能够如此长久地被人们所喜爱,并且流传了下来。朱自清的散文,与其说是叙事抒情,不如干脆说是通过叙事抒情写作者真挚的感情,叙事抒情是手段,真挚感情才是灵魂,这才是朱自清抒情散文地最好写照!

三、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

在散文中,语言既是意符,又是音符。散文的语言,不光光要精确达意,更要与全篇意境谐调,意蕴一致,巧妙地绘形传神,还要注意音节的精美。朱自清散文清丽隽永的诗美是与之语言自然、清新、凝练、酣畅的特点分不开的。作品中有的地方用语虽然绮丽纤细,但恰到好处,没有雕琢堆砌之感;有的地方譬喻迭起,词藻色彩斑斓,但又浓妆淡抹总相宜,没有花红柳绿之俗。语言简洁朴素,平易自然,容易为人所接受。

在《春》这篇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春天的描写,是通过能够表现出春天景象的花草树木的气息以及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春天的到来,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些景物和情景进行细腻的语言描写将一个活脱脱的春天表现在读者的眼前。

文章开头,作者模仿着孩子的口吻呼喊着:“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仿佛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不甘严冬的禁锢,终于盼到了春天的降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春天给万物带来了生命活力,“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水涨起来了”。这里,文章采用拟人的写法和语言,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山色、春水,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春光明媚的画图。作者开头以白描手法,不著一个“春”字,而通过小草、花树、风雨,形象地描绘了早春的情态,使无穷春意夺纸而出。

小草先得地气之暖,是春天的“先知者”,“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说明小草在人不经意间就长出来了,给人一种春天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到来了的讯息,一个“钻”字,生动贴切地表达出小草在春天来临强烈的生命力。 “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简洁而富有质感地写出了初春的草的特点,同时也告诉人们,春天“悄悄”的向我们走来。然而作者还不满足,又继续描写少年跃于草上的眼前即景:他们喜欢春天,也喜欢嫩绿柔软的草地,在上面“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由此与小草的状态动静相映,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小草欣然、少年欢跃的景象。

文章对春雨的描写,更是充分显示出作者对语言的驾驭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力。作者用“可别恼”来对你诉说其可爱之处:先写春雨的“形”:“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三个比喻词各有侧重地写出了春雨的特色——它决没有夏雨的瓢泼,秋雨的凉寂,冬雨的刺面。远望房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水气蒸蒸,“薄烟”更加反衬出雨丝的紧密与飘忽。次写春雨蒙蒙中的“色”。树叶儿“绿得发亮”,雨催叶发;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生机盎然,表现了“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特点。

最后,作者用饱蘸感情色彩的柔毫,歌颂了春天的美好。一连三个排比句,第一句用“刚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旺盛的生命力;第二句用“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比喻春天的娇美和前景;第三句用“健壮的青年”比喻春天的无穷活力;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点明了春的脚步越走越近的进程。结句“领着我们上前去”,点明了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文章通篇行文如行云流水,语言更是一气呵成,针线绵密,不枝不蔓,毫无斧凿痕迹。人们阅读这篇作品,如观写意画,似聆小夜曲,仿佛细嚼橄榄,齿有余甘,口舌生津。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艺术使其诗意美锦上添花。 善用修辞也是朱自清散文的一个亮点;通过叠词产生错落有致节奏美的效应也不容忽视,最具特色的要数《荷塘月色》了:

一是“通感”。它用各种艺术手段把读者的听觉、视觉、嗅觉等沟通起来,共同参与对散文的艺术欣赏。文章的第二部份中,用“渺茫的歌声”来形容荷花的清香,用“笼着轻纱的梦”来形容在月光薄雾笼罩下的荷叶

和花,用“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来形容光和影,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采用“通感”的手法,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觉器官,引起了丰富的联想,使文章产生更大的艺术魅力。

二是“比拟”。它不仅使描画对象更加形象生动,而且还能起到化静为动的神奇作用。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朵儿的”一句,“袅娜”“羞涩”两词可以让我们想象荷花仪态万千娇羞不已的媚态;又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一句,物静而情动,叶子与流水两眼相望,含情脉脉,风姿绰约。

三是部分地使用叠词。在词语重叠中开拓出新的意义。这种重复语言主要有叠音词、双声叠韵词等。光在文章第四段就有“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袅娜”、“粒粒”、“星星”、“缕缕”、“渺茫”、“密密”、“脉脉”等十一个词。这些词除了精确达意外,在音节上更是给人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的意境美享受。

还有就是对文字恰到好处的运用。《荷塘月色》这篇文章将朱自清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用“弥望”、“田田的叶子”形容荷叶的茂盛;月光如流水般照在荷花和荷叶上用“泻”,让人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月光的动感;荷塘中的雾用“浮”,贴切地表达了雾的轻;“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表达了月光的皎洁;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树影斑驳中透出的灯光被拟作“渴睡人的眼”??此情此景在生动语言的描绘下如梦幻般令人垂涎不已。写了月光、荷叶、树影等景色,使人感到静;又写了热闹的蝉声与蛙声,使人感到闹,这已有动静相互映衬的功效了,而作者在写了热闹的蛙声蝉声之后,又点上一笔:“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很传神,把自己的心情和当时的景致突然分立开来,表达了“独处”的心理,把那种寂寞、惆怅、沉闷的心情刻划得入木三分。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以缜密精巧的构思融情于景,缘情写景,借景抒情,达到了情景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运用多种手法状物写景,达

到了美感体验的极致,这些都与作者语言自然、清新、凝练、酣畅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总体上充盈着清丽、隽永的诗意美,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有的流连往返、有的欢快跳跃、有的潸然泪下,作者似乎有一根无形的魔术棒,将读者的心与自我所感达成共鸣,回味无穷,使人赞叹不已,故朱自清也无愧于郁达夫称赞他的散文“贮满着那一种诗意”的美名。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又依赖于语言来塑造形象以反映生活的本来面貌。朱先生叙事写人,语言朴实自然,娓娓动听,感人致深。写景状物语言生动优美,清新典雅。他的笔下,时空突破了界限,各种感觉达到了通感,可以有为无,也可以无为有。“一切景语皆情语”,读他的散文 ,如饮春茶,令人口舌生津;如嚼青果,久久尚有余味。

【参考文献】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

陈竹隐《忆佩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

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北京出版社,1988年,第8页。 朱自清《残信》。

陈孝全《朱自清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年3月。

论文题目加格达奇函授站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

论文作者: 作者单位: 年级;2008级 20xx年 1月


第二篇:试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


试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

一、真切深厚的感情美

二、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三、严密精巧的构思美

四、清丽细密的语言美

学 校:安徽师范大学

年 级:2000级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姓 名: 白继超

时 间:20xx年8月20日

1

试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 200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白继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名自华,号实秋。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幼年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又自称扬州人。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也是渊博的学者。朱自清的一生经历了作家、学者、民主战士三个阶段,走过了一个爱国的正直的、不断追求真理的中国知识分子人生之途。其主要著作有27种,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和学术研究,近200万字。朱自清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是散文,有诗和散文集《踪迹》(1924)、散文集《背影》(1928)等。他的散文从思想内容上看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战斗性较强的,以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执政府大屠杀记》等。另一类是描述个人家庭生活,抒发自我感情以及描绘大自然景致的散文,数量较多,如《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绿》、《浆声灯影的秦淮河》等等。最能传达朱自清散文风神韵致的,还是取材于作者一己生活中的那些抒情、叙事、写景状物之作。这些?美文?虽然数量不多,而精品却不少,其成就和特色奠定了朱自清一代散文大师的牢固地位。下面分别从四个方面浅析一下这类散文的艺术美。

2

一、真切深厚的感情美

中国传统美学的结构特别强调一个?情?字,在剖析美的事物和美感体验时,往往以情出发,抒之以情,以情作结,以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朱自清以描述个人家庭生活、抒发自我感情以及描绘大自然景致的散文,往往在描写景物、抒发个人感受的同时,表露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某种认识、评价和态度,具有积极的意义。其中一类散文以事传情,用笔朴实、平淡、甚至于似乎有些琐琐碎碎,却蕴含有极强烈的感情冲击力。其情寓于行文之中,或温厚,或感伤,或激越,或幽默。真挚深切的感情注入是朱自清散文脍炙人口的最重要原因。

《背影》历来被颂为名篇。作品通过质朴的叙事,表现了父亲的舐犊之情。事情很平常,作者却于平常中蕴藏着内在的感情,特别是将世态的炎凉等社会生活内容融进了?父子之爱?,使得一个普通的送行场面具有了很动人的感情力量。且看其中的二节:

①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②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3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作者用平实、细腻的笔法,勾勒出一位慈父的形象:他肥胖,有些苍老,衣着朴素,办事谨慎,竟至于有些?迂腐?。这些看似客观的描写,却以特定的生活环境和感情氛围为背景:潦倒、失意、苦闷,深深地烙刻在父亲的身上。人们从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上,深切地体味出人生的悲凉及社会的不公,同时,激起对天下所有像父亲这样的旧知识分子的怜惜、同情之心。真挚的父子之情与冷漠的世态人情相映,形成强烈鲜明的对照,激起读者情感的共鸣,平实中潜存着怨忧,朴素中蕴含着激情。这便是此文感人至深之处。?《背影》一篇……之所以以够历久传诵而感人至深的力量者……只是凭了它的老实,凭了其中所表达的真情。这种表面看起来简单、朴素,而实际上却能发生极大的感染力的文章,最可以作为朱先生的代表作品。?(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哀念朱自清先生》)

《给亡妇》是朱自清30 年代追忆他的第一个妻子武仲谦的悼亡之作,被誉为?至情人?写的?至情文?。文中所写几乎都是家庭生活中的琐事,却极见深情、催人泪下。作品通过一系列具有个性特征的细节描写,抒发了对亡妻的感情,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温柔、善良、吃苦耐劳的普通妇女形 4

象,展示了她在养儿育女,操持家务及逃避战乱等种种苦难折磨下,积劳成疾,一病西去的生命历程。文中充满平实而朴素的诉说,但那种深切的悼念之情却如涓涓细流,愈诉愈浓,真可谓一字一泪,涕泪交织,令人不忍卒读。文章将情与事交织融合,不但精微地描写了亡妻生前的情致,也深深地表露了自己对她的永恒思念之情。应该说《给亡妇》能够打动成千上万读者的心,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作品表达了真情实感。作者用娴熟、细腻的写作笔法,使自己对亡妻的挚爱和思念之情得到了淋淋尽致的表达。据资料记载,当时一位老师给学生讲授此文,讲到最后,总听到学生中间一片唏嘘声,?有多少女孩子且已暗暗把眼睛揉搓得通红。?

朱自清其它一些作品也都饱含着真切深厚的感情,而且这种感情是自然的、美的。《儿女》一篇,着重写几个子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且暗含作者对孩子的父爱与责任。文中不乏幽默的情遐与温馨的气氛,行文处处显得真诚、亲切。畅谈朋友交往的文章如《我所见的叶圣陶》、《怀魏握青君》、《哀韦杰之君》、《白采》及《阿河》,无不浸润着作者对人、对事的真诚与热情。《匆匆》仅500余字,却非常形象地阐明了?时间匆匆、我更匆匆?的?惜时如金?的道理,文中深含着哲理之光,催人奋起。

二、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5

上。文中有画,画中有情,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是其散文艺术美的成功之处。有的评论者把?情景交融?概括为?真挚的美?、?绘画的美?、?理趣的美?。朱自清散文在描摹、抒情及艺术手法的运用方面,主要讲求?真?、?深?、?精?。他主张作品要有?味?、有生活。他说:?印在纸上好像没有神气,念在嘴里,也像没有斤两,这就是没味。有味的便不同,譬如,有浓浓的颜色,有清清的音响,便是有味了。味是什么?粗一点说,便是生活,纯化的生活,便是个性,便是自我!?(《白马读书录》)。他的较多的写景名篇作品,都体现了这种认识,贯穿着这种美学思想,使其散文艺术形成一种纯正朴实的风格。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抒情散文的代表。它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奇妙的画,无论描写景物还是抒情达意都体现出作者独到的写作功夫与体现生活的细腻心思,散文中?能够满贮着一种诗意?。清华园的一个平平常常的荷塘,一到朱自清的笔下,简直众美兼备: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薄薄的雾,曲曲折折的小煤屑路,蓊蓊郁郁的树木,以及树上的蝉声,水里的蛙声……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工笔画。文章通过对月光满照下荷塘美景的细致刻画,调动各种感官的体验,来表达欣赏月下荷塘的微妙心境。在朱自清的感觉里,这?荷塘月色?的境界真是恰到好处:不明也不暗,不浓也不淡。一切都是那么调合、适中、 6

静谧,这正适宜他追求刹那安宁的情趣。

在这幅用线条、色彩、音符交相织就的荷塘月色的画里,不难品位出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对荷塘月色精雕细镂的描绘,寄托着作者对未来的希望——追求新生活。作者的愤意与激情潜隐在可感的画面中,构成一种理趣之美。

朱自清很早就读过孔尚任的《桃花扇》。从这部古典名著中,他知道了秦淮河,并且狂热地爱上了秦淮河。《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就是写与好友俞平伯一起泛舟夜游元朝金粉胜地的秦淮河,极言其朦胧瑰丽之美。文中巧妙地抓住月亮、灯光、河水三者之间关系的变化,细细品察其中的韵味,从而精心描绘出了盛夏之夜秦淮河的美景奇观。

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而有晕的。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晕,便不成了。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一团光雾……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混浊的灯光里,渗入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更更出落得精神了。(《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这灯月并存,月肥与灯光交相辉映的美景,怎不使人忘却俗间的许多烦忧!

如果说《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朱自清把大自然的美 7

景精心裁下一块展示给我们欣赏,那么这种美的理念在《绿》这篇文章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绿》以浓墨重彩着力渲染潭水的?绿?。通过和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旁深密的绿壁,以及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水相比较,借助想象来引导读者进行相关联想,从而恰到好处地捕捉到那令人惊诧的奇异的?绿?,使人读了获得美的享受。

月下荷塘的朦胧,梅雨潭醉人的绿,秦淮河的灯影波光、弦歌画舫,威尼斯的异国情调、扬州城的风流与古朴……都往往能招人入内,生身临其境之感。朱自清的散文,风景如画,画中有情,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三、严密精巧的构思美

朱自清的散文无论是抒情写意,描山绣水,谈古论今,其散文之?美?,都是通过严密精巧的构思而表现出来的。他的散文大多篇幅不长,构思更是匠心独具。《背影》的出奇制胜便是如此:全文既没有生动曲折离奇的事件,也没有华丽优美的辞饰。它与一般写人的散文不同,不从正面刻画,而另辟新路,以父亲的?背影?为全文布局谋篇的中心和行文的线索,结合严密,反复点题,在淡淡的叙述中蕴造了浓浓的感情,文词平淡,情意深长,出色地表现了在当时社会中下层知识分子的悲惨境遇,感人至深,极富艺术魅力。

《荷塘月色》在结构上也有独到之处。作品不开门见山地写荷塘,而是先写我的心情?颇不宁静?,很自然地想到 8

?日日走过的荷塘?。第二节写去荷塘的路上及荷塘四周的景象,第三节写一个人独处的妙处:?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从第四节开始,才开始倾力描写荷塘月色下荷塘的景色,并想象六朝时,江南采莲的盛况,由此引起了淡淡的思乡之情。在心弛神往中,猛一抬头不觉已经回到了自己的家门,从而结束了全文。其意在写心中的不宁静,一路写来,却又处处见?静?。全文结构精巧,描写细腻,富有文采,在艺术上获得很大成功,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

其余的呢,《春》从风、河水、小草、雨、人等多侧面细细描摹春的生机,把文眼?一年之季在于春?蕴藏于可感的描述之中,丝毫没有刀砍斧凿的痕迹。《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开篇切入,用大半篇幅精心描绘出盛夏夜秦淮河的美景奇观,后半篇笔锋一转,通过?满船尽是历史的重载?到?船里满载着怅惘?的情感变化的抒写,表达了作者欲投入大自然怀抱,以求心灵的安宁而不能的怅然若失的情绪。《绿》直抒胸意,又一情贯注,且首呼尾应。《给亡妇》行文琐琐碎碎,?凄凄惨惨戚戚?,而思念的红线贯穿首尾,愈读愈味真情。

四、清丽细密的语言美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之美,历来为人所称颂。

《背影》的语言很质朴。文章写的是平平常常的事情,又平平实实的写来,全用白描手法,没有华丽的词藻,不用 9

浓重的色彩,不事堆砌形容,以简练素淡的文字,作自然恳切的叙述,把叙事与抒情交织为一体,流露出一种深沉的真挚的人情美。

《荷塘月色》清丽隽永的诗美与语言的自然、清新、凝练的特点分不开。写月下荷池,以形、色、香几个方面展开联想,放臵比喻。并且调动各种感官的体验来表达欣赏时的愉悦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以听觉写味觉;?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将视觉转化为听觉,运用人的心理?通感?写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所谓?耳中见色,眼中闻声?,即为通感。《美学》认为:通感是五官感觉在感受中交互为用,互换功能领域的心理现象。古诗词名句中,通感之处,俯拾即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隔竹卷珠帘,几个明星切切如私语。?(黄仲则《醉花阴》)?剪剪轻风未是轻,犹吹花片作红声。?(杨万里《又矣二绝句》),其中?闹?、?私语?、?红声?都用视听二觉的相互挪移,朱自清巧妙地运用?通感?手法,使欣赏者听觉产生视觉效果,视觉产生听觉效果,构成新鲜隽永的意象,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体验。另外,文中有的地方用语绮丽细腻,恰到好处;有的地方譬喻迭起,但又浓妆淡抹总相宜,毫无庸俗之感。

《温州的踪迹〃绿》对梅雨潭的?绿?尽其笔力淋漓酣 10

畅的描述,令人如醉如痴,心弛神往;?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染杂些儿尘泽,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其中运用类比衬托手法的一段文字更有惊世脱俗之处,潭水之?绿?使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水相形见绌,强烈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浆声灯影里秦淮河》的语言非常富有色彩的美感,呈现出视觉上的绘画美,?七板子?的雕栏、家具、大理石、玻璃、灯彩、光影等都用表现各种色彩的词语细致形容,遣词造句十分恰当。

爱用叠词,造成了朱自清散文的节奏感与韵律美。纵观他的写景散文,几乎每一篇都用了大量的叠词。《匆匆》用了十四个叠词,《歌声》用了十处,《绿》用了十六处,《荷塘月色》用了二十六处,而《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则多达七十二处。节奏感,来自作者善于使用长短句的巧妙搭配,读来错落有致,朗朗上口。朱自清是一位丰富了现代白话文学语言表现力的大师。

多年来,我一直是朱自清散文的挚爱者。他的散文以真 11

切深厚的感情,情景交融的意境,严密精巧的结构和清丽细密的语言构成了独特的艺术境界。他的散文有情致,重文采,具有真挚、质朴、委婉、缜密的风格。朱自清?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杨振声语)。

主要参考书目:

(1)李鸿珍、牟文正:《朱自清与读书》

(2)党秀臣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3)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

(4)梁仁选编:《朱自清散文》

12

更多相关推荐: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

朱自清散文集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作者朱自清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笔名余捷知白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日生于江苏东海县出身书香门第写了荷塘月色扬州的夏日威尼斯圣诞节论雅俗共赏论自...

朱自清散文集

读书卡摘录者李精晶摘录时间85作品名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内容摘要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

朱自清散文名篇精选30则

朱自清散文名篇精选30则作者来源时间20xx1128阅读8792次网上投稿我们常常读到朱自清先生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在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难以矢口否认的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清隽沉郁总是能轻易地把我们引进他唯美的世界中...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读后感一有一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要摘抄5段写景文章当我抄完后惊奇地发现5段文字中有三段是朱自清的文章这让我对朱自清产生了好奇朱自清有这么强的写景能力我赶忙拿起了朱自清散文集读了起来朱自清的许...

朱自清散文精选

朱自清散文精选一阵和煦的春风徐徐吹来顿时一片片粉红色的桃花花瓣洋洋洒洒地从桃树上落了下来随风飘荡仿佛桃树林中下起了一阵五彩缤纷的桃花雨喜得桃树下的小草随风摇头晃脑唱着欢快歌儿拍着稚嫩的小手将跳着春天旋律舞蹈的粉...

朱自清散文精选人物介绍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主要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父亲即朱自清的父亲曾在外做官后来赋闲在家儿子要...

朱自清散文集目录

1匆匆朱自清2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3背影朱自清4荷塘月色朱自清5圣诞节朱自清6序朱自清7女人朱自清8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朱自清9歌声朱自清10阿河朱自清11哀韦杰三君朱自清12飘零朱自清13白采朱自清14温州的...

朱自清抒情散文的结构艺术

朱自清抒情散文的结构艺术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特别是他的抒情散文一向为大家交口称赞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有诗一样的意境优美的语言清丽隽秀的风格朱自清散文的结构安排尤其值得我们研究在所有的文章体裁中...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

朱自七毛三君的名月而脍朱自显示中说说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明白种人上帝的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红白水漈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

朱自清散文艺术论

朱自清散文艺术论吴周文江苏教育出版社19xx年版通过比兴和象征相结合的手法以物喻人托物寄情创造出一个诗意蓊郁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荷塘月色最显著的特色诗人赋予荷塘和月色以一种主观的感情色调从鲜明的感情色调中让你感受...

论朱自清的散文创作

论朱自清的散文创作朱自清189819xx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族自幼便在私塾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后进入北京大学学习19xx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最初以诗人的姿态步入现...

试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

试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一真切深厚的感情美二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三严密精巧的构思美四清丽细密的语言美学校安徽师范大学年级20xx级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白继超时间20xx年8月20日1试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20xx级汉语...

朱自清散文摘抄(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