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

时间:2024.4.20

怎样写好散文?

2011-12-23 本文行家:凤城君子

写景散文

1

图片 1

1

写文章并不难,但写散文却很难,真正写好散文是难上加难,更不要说创作出散文精品了。一般性的文章还谈不上文学意义上的东西,一般性的文章写得再好也不会成为作家,只有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作者才有成为作家的可能。

2

写景散文

不要把一般性的文章看成是散文,也不要把学生的作文看成是散文,学生作文还不是文学意义上的散文,学生作文只是练习写作的开始,所以一般意义上的记叙文还算不上散文,这个是要搞清楚的,否则学生岂不都成了文学创作者了吗?

2

散文不宜篇幅过长,一般都在两千字以下为宜,以一千五六百字为佳,不要有废话,语言要精练,要向诗看齐。

写好一篇散文非一日之功,那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不要小看这一千多字的散文,真正写好了,写得出彩,那是见作者的真功夫的。这种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得来的,这之前要付出多少啊,要读多少书啊!要写多少东西啊!你以为他只写了这样一篇,写出这篇散文之前他写了多少篇散文连他自己大概都记不住了,要不是达不到这样的写作水平的。

3

写好散文就要在语言上下功夫,语言过不了关还谈什么写散文?还写什么散文?所以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没有文字功底是写不好散文的,写出的东西也是半成品,上不了台面。

写什么就要有什么语言,用什么语言,写散文就要是散文语言;什么是散文语言,什么不是散文语言,真正的读者一看就能够感觉出来:散文语言与一般语言味道不一样,区别是很大的。

写散文不要追求语言的华丽花哨,这样往往弄巧成拙。不要说散文,就是小说、诗歌的语言也是一样,都要追求语言的朴实、生动、实在,用朴、生动、实在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思想内涵,这样往往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

写好散文就要放开自己的视野,不要只写自己的那点儿伤感,自己的那点儿情感,写作的范围应该更广泛一些,因为伤感的、自己个人情感的那点儿东西很难征服众多的的读者,很难上层次,倒把自己局限住了。实际上很多个人伤感的东西往往难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取向,容易产生消极的影响,很难产生有质量的作品,更不要说经典的作品了。

为了自己的爱而写自己的那点儿所谓爱情,写自己的那点儿感情;自己在爱情上经历了痛苦的过程,遇到爱情上的打击,自己爱的人不爱自己了,自己失恋了,伤感就出来了,自己整天被伤感缠绕着,就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不是不应该表达,但这类东西只适合给自己看,或者压在箱子底。

5

真正写好散文除了丰富的生活积累,更重要的就是对生活要有深刻的感受,对人生有深刻的感悟,这样你的心灵世界才丰富多彩,肚子里东西才会多;肚子里有东西散文的语言就会很自然地流露出来,就像清清的泉水一样奔涌而出,不要刻意雕琢,语言就能够出彩。

3

一个散文作者情感和心灵世界很重要,心灵不但要丰富,而且要纯洁,纯洁如水,感情纯真,写出的东西也干净,给人以美的享受。

6

写好一篇散文还要注意题目的形象简洁,题目不要过长。我看过网上一些所谓的散文,光从题目上看就不是散文的题目,让人仗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其实无论写什么,题目都要简洁。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写父亲的,两个字多么简洁;茅盾的《白杨礼赞》就是赞美白杨的,四个字多么简练;冰心的《寄小读者》就是写给小朋友的,四个字多么简洁,一下子就看出是写给谁的……

散文网上的散文题目多到十几个字,这是不可思议的,这叫散文吗?就连小说、电影的题目字数一般都在三五个之间,散文也应该这样,写散文应该注意这个问题,首先把题目定好了,这很重要。我看有的作者就是在还没有定好题目的情况下就写了,这样写出的散文也不会怎么样,读者一看题目就很糟糕,谁还会欣赏下面的文字呢?都是废话一大堆。

7

散文的语言是不同于一般性的文章的,也不同于小说,散文就要用散文的语言来写作,小说当然是用小说的语言来写作,如果小说语言能够有散文语言的那种美,这样的小说无疑在语言上是更胜一筹的。但现在很多的网络小说的语言实在平庸,这是缺乏散文写作经历所造成的,在语言上还没有过关就去写长篇小说了,这是很不明智的。

其实写散文比写小说难,难就难在语言上。要知道:写散文是最能够见作者的语言功底的,现在的剧本也好,小说也好,都见不到作者的语言功夫,很多作品的语言实在太差。

8

写好一篇散文难,若想写出更多的好篇章,不但需要写作的经验,需要长期的生活积累和感受,需要长期刻苦的写作实践,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到的,必须把文学创作作为自己一生的精神追求,把散文写作看成是自己人生的一种事业,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任何的挫折和艰难,也不会使你放弃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散文创作的路不是那么平坦的,就像我们人生的道路不是那么平坦一样,必须付出自己艰辛的努力。

i i

4


第二篇:写景文章怎么教


《牧场之国》学习设计

设计理念:

本文是略读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充分渗透学习方法,以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读悟,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动口、动脑、动手,尝试合作交流,为下阶段独立自主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一、以“想像画面”的学习方法贯穿学习过程

《牧场之国》是一篇写景文章,作者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写景文章怎么读?通过语言文字想像画面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真正地感受文字所表达的美。课始导读引出读书方法:引领学生读“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抓住词语想像画面,掌握方法。课中两读运用方法:初步阅读整体感悟走进牧场之国,学生在与文本亲密接触中感受文本和谐之美,文本中如诗般的文字跃动在学生眼前,由学生去捕捉画面;深入阅读个性品读欣赏异国风情,课堂中极力创造自由阅读的氛围,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阅读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选择的内容,有自己读书思考的过程,有自己运用方法后的阅读成果――通过品味语言文字看到动人的风景,甚至听到悦耳的声音。

二、以“自主与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创设自由阅读的氛围,更要倡导自主阅读的方式,这样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才能真正地读,才会积极地思考,才有学习的质量。在一堂课里分成几个环节安排几项学习任务,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任务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本文的学习中学生要在每一次学习中都会看到画面,从全文、段落、句子、词语中分别看到不同的风景得到美的享受。读书过后相互交流是可以深化学习效果的,养成与同伴交流学习所思所得的习惯也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得发展的。在初步阅读后作全班交流,以梳理学生的学习所得,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感受和文章脉络;在深入阅读后先有一个小组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和展示的机会,再作全班交流,由部分学生为全班作引领,打破文本叙述顺序作“跳跃式”阅读交流,同时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充分体验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三、以“反复咏叹”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趣味

当我们面对美丽的风景,便情趣盎然、流连忘返,“牧场之国”就是一道最美的风景,在本文的学习中,运用作者的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加上读者的感受“好一个牧场之国!”,在课堂里师生反复咏叹,层层深入,升华情感,语文的人文性在这里得到体现,关注学生的情感,让课堂尽可能的生机盎然。

文本分析:

1、本文是略读课文,阅读提示提出阅读要求。2、这是一篇写景文章,文中描写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展现了一幅自然动物人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从时间上看文中有两幅图――白天,家禽家畜的自由王国图;傍晚,宁静的牧场图。从自然段看有四幅图――花牛的家园、骏马的王国、家禽家畜的天堂、晚霞满天动物歇息的牧场。3、文章语言生动,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句式优美,意境开阔,适合学生朗读和语言积累。4、本文所描绘的是异国风情,适合引导学生课外查找资料处理信息,使学习更加丰富。文后有资料袋,有助学生学习。

学生分析:

四下年级学生对于略读课文已较为熟悉,他们已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方式开展自主学

习,也养成了读后相互交流、展示的习惯。查找学习资料,进行信息处理也不再陌生,能在教师的布置下开展学习活动。写景文章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一定的篇幅,大多数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自觉进行语言积累,会选择欣赏的句段品读体会、摘录背诵。尝试过“通过语言文字想像画面”的学习方法,但是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整体感悟画面,大多数学生没有这样的综合概括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自主朗读,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书边想像画面,感受荷兰牧场的风光美,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体会动物与人、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3、个性化阅读,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性,积累语言。

学习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关于荷兰风景的资料,进行信息处理,能作概括性介绍。

教师准备幻灯片、学生课堂学习卡、拓展性学习资料。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牧场之国

1、揭题,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2、读课文开头,读出重点,抓住“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想像画面,掌握学习方法。(板书:读文想像画面)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牧场之美

1、明确读书要求:先朗读,正音,读通读顺;再默读,边读边想像画面。

2、学生学习,教师个别指导。

3、组织交流:说说画面,学生板书

4、小结:牧场之国如诗如画,难怪作者四次发出感叹――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深入阅读,欣赏感叹牧场之美

1、走进白天的牧场,选择其中的一幅画面细细欣赏,品昧语言想像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个别引领。

3、四人小组交流:每人在组内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欣赏的句子,交流想像到的画面。

4、组织全班交流:打破文本叙述顺序作“跳跃式”阅读交流,结合多形式、有感情朗读;补充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个牧场之国!”,回环朗读。

5、领略牧场夜晚之美,再次感叹。

四、作业

1、拓展阅读,用“读文想像画面”的读书方法领略《威尼斯之夜》独特的美,和同学交流读书收获。

2、在学习卡上用钢笔摘录最喜欢的段落,并写出自己想像到的画面,在班中展示。

板书预设:

牧场之国 读文想像画面

(学生板书)

略读教学过程更粗放

1. 设计开放的阅读交流话题。

2.设计自主(合作)学习单

《牧场之国》是写景抒情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

写景的文章还有一个作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身边的风景,即“以读引写”,让学生也写一篇写景的文章。但是,不要研究写法。学生在充分地感受了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之后,再带着情感来观照自己记忆中触动过自己的风景,自然而然表达出来,就是好文章。真正的好文章,是不要教的。

写景类的文章,作者多是运用诗意的文笔描绘出一幅幅如画的景致。因此课前导入的设计应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挂图等手段,为学生展示一幅幅与文本相关的风景图画,并配以悦耳的音乐,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初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唤起学生进一步感受的欲望,为下一步深入文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附:《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一、 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1、 出示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演示张家界风光,为索溪峪的景色配以悦耳的音乐与适当的解说词。

2、 出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 整体感知,抓住特点:

1、 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边读边思考:索溪峪的风景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了解到的?你还提出什么问题?

2、 交流:(1)部分字词的音、形、义。

(2)索溪峪的特点:野——野性的、天然的美。

(3)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

三、默读批划,深入体会:

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索溪峪的“野”?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默读课文,抓住自己喜欢的关键句段深入体会。

1、学生默读批划,老师随机指导。

2、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为重点,体会其中的内容以及写法,并选择喜欢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汇报。

四、全班交流,品读评析:

1、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分四个方面即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来具体描写索溪峪的“野”。

2、鼓励学生采用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全班交流。

如:“山野”部分,可以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汇报:文中山的野性美是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的:“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可以安排组内男生朗读“惊险的美”,全组同学一起朗读“磅礴的美”,请女生朗读“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将三种不同的美表现得恰如其分,充分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感受。

3、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

想,入情入境,重点部分还可以配以优美的音乐和画面,让学生用心灵去倾听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4、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倾听、补充纠正的情况,及时给予恰当的点拨。

五、回归整体,梳理写法: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刚刚小组学习和全班的讨论交流,边读边想想自己在本课的学习中,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2、引导学生梳理出这样几种表达方法:

(1)、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

(2)、在布局谋篇上,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

(3)、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4)、抓住景物的特点;

(5)采用对比手法等等。

六、读写结合,拓展练笔:

(1)、模仿本文“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描写大连的一处美景,注意抓住特点。如:大连的海:晴天时,阴天时,雨天时;或者春,夏,秋,冬四季的海。

(2)、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如:大连的广场,大连的夜,大连的绿……

(3)、摘抄文中你认为最美的一段话,在后面写出它的表达方法及其好处。

写景类文章的教学模式

写景类的文章一般具有这些特点: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修辞或对比等表现手法,为我们展现一幅幅栩栩如生、令人陶醉的画面,充分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独特感受。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这类文章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个相似的教学模式。所谓相似,是因为虽然同属于写景一类,但文章总是各不相同,因此在各个教学环节,尤其是细节的处理上,一定要因文而异,适当调整。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其它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绝不能千篇一律。

教师活动特征:直观导入,激发兴趣——整体感知,抓住特点——默读批划,深入体会——全班交流,品读评析——回归整体,梳理写法——读写结合,拓展练笔

学生活动特征:初步领略,直观感知——自由朗读,整体把握——默读体会,小组交流——品读交流,入情入境——回归整体,梳理写法——巩固练笔,内化提升

认知动态过程:初步感知——整体把握——默读理解——交流体会——梳理写法——巩固内化

从“三美”着手教写景类文章

今天我们坐到一起,是针对五年级写景类课文的教学的一个探讨,如何教好这一类课文。我在之前的整理中发现这类文章早五年级两册教材中相对集中在两个单元中它们是《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当然,还有一些零散在其它单元,教学侧重不一的如宋词《村居》课文《灰椋鸟》等。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过:“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

看来,审美教育,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教学中应将审美教育当做一项十分重要的培养目标。

我们今天说要交流的写景文章属于散文类,散文的特点就是处处给人以美的熏陶,正好将美育融入写景类课文的教学之中。散文的美主要表现在: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接下来,我就结合我们五年级教材中的写景课文说一说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主题《从“三美”着手教写景类文章》

一、结构之美

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体现。也是散文结构美的神韵。

说起神韵,我们就会想起被誉为心灵窗口的眼睛。人之风采,全在眼神;文之韵味,全在“文眼”。散文教学要抓结构美的特点,就需抓“文眼”。 抓住文眼,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脉络,清晰教学的重点。理顺我们的教学思路。

今天两位老师执教的《黄果树瀑布》,它的文眼就是开篇第一段“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的杰作!”围绕杰作两字,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将所闻、所见、所感一一留驻笔端,最后用“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来结尾。此时沉醉的就是黄果树瀑布这一大自然的杰作。如此首尾呼应,结构井然。这一设计,将有血有肉、有首有尾的天赐神物——黄果树瀑布活脱脱展现在大家的眼前,让人过目不忘。

散文文眼虽不固定在某段某处,但是它总在每一处静静地摆着,我们五年级的几篇写景类散文的文眼还是很清楚的。多是在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莫高窟》: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秦兵马俑》:文首: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文尾: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音乐之都维也纳》:文首: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写景类课文的结构之美还表现在语言形式和内容结构都会呈现出有因有果,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如《黄果树瀑布》一文先写“听到瀑布声”,接着是“看到瀑布”,最后是“临潭感悟”,景中暗藏着记叙的线索——“我”去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经过。再如同一单元的《秦兵马俑》一文的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依据,也是理清层次结构的标尺。

有些老师认为写景文章很难教,感觉这类文章太美了,以至于每一句话,每一个地方都不能抛弃,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我想这个时候,教者就应该静下心来,试着领略文章的结构之美,从文眼着手,理清内容的逻辑关系。自然,教学思路就不难缕清了。

如果教师只是抓住某些词句和段落反复推敲,随意发挥,远离文本的表达脉络,进行“走四方”式的课堂教学,“东一榔头西一锤”,整个课堂支离破碎,不仅不能给学生以整体美的感受,更不能给学生今后对景物的描写以指导。

二、语言之美

语文课,它的本质属性是学习如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特定的内容和情感。离开了语言文字的学习,语文课就不称其为语文课。因此,阅读教学始终应该把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放在首要位置,学习写景文也不例外。

写景文的景与情,均属课文内容这个范畴。教材中的写景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散文。从教学价值来说,值得学生领悟的是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并通过它来传递的优美的景物和优美的情感。

我们教师在教学写景类文章时经常碰到这样问题,当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谈谈对文章所描述的美景的感受,多数学生只会一说上“我觉得真美啊!”至于怎么个美法,就无从着落了,这种情况在学生的习作中也是屡见不鲜。

这主要是学生对语言之美的欣赏能力不够。

在教学写景类散文时,我们就要注重对学生语言之美进行培训指导。

比如在《黄果树瀑布》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其中以比喻句为最多。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对于这些优美的句子,我们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本体、喻体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将句子的比喻成分去掉,让学生将两种句子进行比较,有什么区别?那一种好?好在哪里?这样学生对语言美的品尝就有了深度。对语言美的品味也能达到“知其美,又知其所以美”的境界。

再如《秦兵马俑》一文中,每个俑因为身份职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穿着、神态与动作特征。文中“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惟妙惟肖”“ 南征北战”“所向披靡”“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绝无仅有”等大量准确生动的成语,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积累并指导运用。

《黄山奇松》要领略松树的“奇”,我们就不能够放跑“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 “枝干蟠曲、千姿百态、神奇秀美”等词语的表现力。

而对语言之美的感受,我们应坚持“读”占鳌头,要多读多悟,甚至熟读成诵。今天两位老师……

三、意境之美

意境,是抒情文学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作者把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所创造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作品的客观景物与作者的主观感情二者的完美统一。古人有“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说,现代人常把意境称为“情景交融”。

散文中的“意”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必须有所寄托,或借景以抒情,或托物以言志,或因事以明理。这可寄托的景、物、事就是“境”。意境即作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产生与作者相似的感受,引起心灵的共鸣。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名句能在学生的心中扎下根,那是因为作者所勾画的登高极目所见的壮阔景象,使人产生了胸臆顿开的意境。那是由于他们受到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以最大的努力,去攀登更高的境界这一道理。其意远在诗外。

所以对意境之美的感受是教学的重点。

有人说:“意境,是形象思维派生的奇葩。在教学中对文章意境开掘的深度,决定着所确立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认识的高度。”

这就注定对意境之美的感受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黄果树瀑布》无论是远看还是近观,都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动态的诗画美;《秦兵马俑》传递的是恢宏的气势和士兵的神武之美。《音乐之都维也纳》又渲染了音乐时刻回响耳畔的意境。

怎样来感受这些意境,我想可以通过一下一些方式:

一、指导朗读,理解语言文字感知情境。朗读是把书面作品变成有声的、创造性的语言艺术活动,可以给书面语言注入新的血液,使其起死回生,给人留下具体生动、久久难忘的印象,是体味作品意境的主要方法之一。指导朗读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体味文章意境的过程。就小学生而言,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要达到这一要求,除牢固掌握普通话基本发音以外,还必须正确地理解文字表达的内容、文章的格调、作家的艺术风格以及作品浸透的思想感情等相关内容。指导朗读必须在这些方面多下工夫,要想方设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角色,在朗读的过程中,体味出作品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学生用“两只眼睛”读书,这样,就能不断地读出“恍然大悟”。

二、直观展示,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直观展示主要通过录像和图片来向学生介绍文本文字所展示的景色。这也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两位老师……

在信息化教学普及的今天,如此教学的效果就不需要多介绍了。当然,东西再好也是教学辅助手段,我们对情境的体会主要通过对文字的品读,千万不能以次废主,丢了语文的“文字”这一根本。

三、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再现和想象。在语文教材中看似闲笔,实则体现着作者的良苦用心,对文章主题的表达、意境的开拓和材料的组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文字与文章主题的关系往往含而不露,不加指导学生会理解不出,详细分析又可能索然无味,破坏文章的整体之美。可以采用了再现和想象的方法,在尽量不破坏文章整体之美的前

提下,努力把这些文字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明朗化,使学生在感悟美的同时领悟到这些文字的表达作用。

《埃及的金字塔》“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指导这一段时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语言的引导,去再现四千五百年前的画面:那里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成千上万的埃及人民在辛勤地搬运着石块。这些石块切割平整,每块平均重2.5吨,怎么搬运呢?埃及的劳动人民想到了木橇,他们将厚重的石块放在木橇上。拉不动怎么办?他们牵来马和驴等牲畜帮忙着一起运送。在休整平坦的碎石路上,有人驱赶着牲畜,有人指挥者方向,有人向木橇下抛洒尼罗河中的湿泥,或油脂,润滑着木橇,将一块块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搬运到热火朝天的金字塔建筑工地。

通过语言描述帮助学生展开联想,使他们在丰富的遐想中,在想象中沉思、顿悟,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的非凡。和作者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自然地走进作品创设的情境,领悟到语言文字的特有魅力。

要指导学生欣赏散文中的意境美,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文艺理论修养和较广的知识面。教师自身必须博学并不断拓宽知识领域逐步提高理论修养。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彭老师冯老师根据教材特点,以及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巧妙创设游览情境,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走进文本赏读、美读、趣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抓关键词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充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受了颐和园景色的优美,并进行了有效地读写结合。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享受着教师运用自身的文化积淀,通过话语向我们描述情景,通过媒体、图片等创设情境,让我们入情入境,在情境中体会、感悟,形成对游记的初步印象。

一、发挥情境教学优势 激发兴趣

我一直认为教学写景类课文,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课文所描写景物的整体形象,因而就无从把握景物所体现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在这两节课上,两位教师在教学写景文章时,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形象、直观、生动地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两位老师并不是让学生接触文本前给学生播放大量的视频资料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或者在接触文本后作为一种对学生的奖励而播放,而是领着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后,在学生已经基本上读进语言文字之中后再有目的地播放和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 例如,《长城》在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后,再利用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例如,彭老师配乐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的美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了解了课文内容,受到美的熏陶。 在看完多媒体资料后,学生的认识就变得感性起来,同时也丰富完善了自己的想象,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力让学生意犹未尽,此时教师趁势把学生的这种情绪转移到文本中来,

老师再带着学生体会好词佳句的意境和多种表达方式的巧妙。在进行写景课文教学时实施情境创设,能使学生在愉悦、欢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巧析路线,渗透游记写法

最让我欣赏的是彭老师巧析路线,渗透游记写法。

明确游览路线,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课堂上,老师分了三步,让学生了解游览顺序。彭老师不是仅仅抓住表示方位的词语教学,比如,“两旁”、“左边”、“下面”、“正前面”等,而且以文中的过渡句为突破口,巧妙地让大家跟随作者游览的顺序一个个的景点游览,让大家欣赏到了颐和园美丽的风光。先请学生读书找出四个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这四个句子体现游记“移步换景”的写作特点。彭老师紧紧围绕这四个句子展开教学,师生合作,用箭号在版画上标出游览路线,直观而又生动形象地展现作者的游览顺序,并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进了、走完、登上、下来”等词语的用法,从中渗透游记的写作方法。先找景点,再说景物特点,最后品词品句体会情感,这样有效的让学生理清层次、掌握了写景写法,非常值得我学习。

三、读中想象 品味语感 体验情感

我认为,由于小学生的视野比较狭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强,对写景文章的阅读与理解存在较大的难度。进行这类文章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文章的语言文字本身去感受情感,两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铺设情感基石,让学生踩着石头,慢慢地走进文章的情景之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两位老师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边读边想象的训练,他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情感。比如,冯老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文中第三段时,她这样与学生交流:长城高大坚固,你试过亲临其境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吗?我们来读第三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然后利用补充资料,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读中、在想象中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的情感中,然后,教师再饱含深情的引导学生朗读“多少劳动人民……万里长城”在反复读中想象,品味语感,体验情感,水到渠成之后,冯老师很巧妙的引导学生写“印象长城”,学生用诗一般的语言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我深深地明白了,教学写景类课文强调品味语感,读中想象,体验情感是有效教学策略。

更多相关推荐:
摘抄写景的片段

一瞧那枫树叶火红火红红得发光红得鲜亮在秋风吹拂下一个劲儿地飘舞在夕阳照耀下一个劲地笑在人们的称赞中一个劲儿地展示自己柔美的身资望着火红的枫树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quot霜叶红于二月花清晨我来到公园发现...

写景美文摘抄

写景美文摘抄导读借景抒情是提高文章水平的好方法通过描绘眼前的景色表达内心的情感会更加深刻且有内涵以下是部分写景美文摘抄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例子更好地掌握这种写作方法写出更多的经典文章1阳光洒满的时节初春的欲望呼...

写景的佳句摘抄

描写景色的好言佳句1被这一切簇拥缤纷着的逝水更显安静乖巧以自己独有的感悟和温软的情怀构筑着一个无尽温柔宽容的世界享受着所有承受着所有奉献着所有2风儿微拂逝水的静默难再坚持长久隐忍的思绪开始泛滥层层激荡叩问心扉肆...

写景散文

中考文体专训之散文阅读讲练写景状物篇知识聚焦写景状物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这类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出...

写景散文的阅读技巧

深味细品巧答写景散文阅读技法指要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它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实现吸引人感染人传递作者情意的阅读目的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

20xx年写景散文阅读精选(一)

20xx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写景抒情散文阅读一一20xx年贵阳夜色清凉尹卫巍1夜悄悄地临了白昼的喧嚣知趣地退让到幽暗昏黄的角落晚饭须早些吃才好以便茫茫夜色把心带进另一个天地里2无论这夜有没有月亮我都愿意在夜色...

写景的散文

写景的散文gt散文听雨节选gt季羡林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

优美写景散文

优美写景散文gt春雨春雨如烟似雾蒙着那层神秘的面纱从天空密密地降落为辽阔的大地送来崭新的祝福她欣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她缠绵剪不断理还乱她还哀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深深地痴迷于她并愿穷尽一生去寻觅她探...

浅谈写景散文的赏析技巧

浅谈写景散文的赏析技巧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感官对象对象的特点表现手法写景的目的而谈论散文赏析技巧关键词对象特点表现手法感官情感一明确散文的概念及其特点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侓的散体文章包...

写景散文

写景散文练习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浙江的感兴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蚌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

写景散文

写景散文春一教材分析春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理解的方法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理解的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高一学生现状开展研究第一步将调研和课堂学习共同结合在了解学生现状的同时传授写景散文的有关知识第二步主要以课文阅读为...

写景散文摘抄(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