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

时间:2024.4.20

中考文体专训之 散文阅读讲练(写景状物篇)

[知识聚焦]

写景状物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

这类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实现传递作者情意,并吸引人、感染人的阅读目的。如果说散文是美文,那最能充分散文美质的,恐怕要算这一类了。这类散文是最具美景美意、诗情画意的,因而也是最受读者青睐的一类。

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大多是这类写景散文。这类散文由于表现手段不同,也可以分成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有些散文是以景色描写主的,作者花费大量的笔默写景其目的是为了抒情,这类散文的特点是“借景抒情”。如朱自清的《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等。

(2)有些散文是状物为主,总是以相当多的篇幅描述某一物(或物件),同时又总是通过这一事物(或物件)寄寓特定的思想情感。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等。

[考点预览]

纵观历年中考语文试题中涉及到的写景状物散文,其考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把握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

2.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写景散文中的描写主要考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时我们必须明确: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1

3.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因此,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考点。

4.发展性考题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经典例说]

镜泊湖的黄昏

熊召政

⑴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譬如暮霭降临时,桂子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⑵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⑶说到禅机,似乎有些突兀,但我如此表述,绝非心血来潮。说它之前,让我们还是先来追寻一下镜泊湖的历史吧。

⑷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25米。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镜泊湖乃牡丹江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于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⑸张广才岭并非以某位汉人的姓氏命名,它是满语,读“遮根采良”,意为吉祥如意。镜泊湖在历史上亦有多个称谓。汉朝时,它叫湄沱河;唐高宗时,改称阿卜湖;唐玄宗时,又名呼汗海。明代称镜泊湖,清代称毕尔腾湖。这满语的毕尔腾,仍然是“水平如镜”的意思。辛亥革命后,复改为镜泊湖,沿用至今。

⑹既是牡丹江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它虽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唯其曲折,我们才能见到别致的 2

生动。

⑺下湖时,已经五点多钟,枕着山脊的夕阳,已经不再炽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细细观察它,看它像太极图一样散发的光晕。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汁,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

阳鱼。被阴阳鱼啄剩的光粒,散散地洒落湖中,它们飘荡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⑻游船入湖深深,船头向东,切开的是渐渐凝集的暮色。两岸的青山,将葱茏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宁静。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却是穷追不舍。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不知为何,这情景让我想起阮籍的诗句:“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我不明白,放逸与纵酒的阮步兵,为何心境如此苍凉。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含蓄一点,也是过分地感伤。这两位诗人,均生存于中国的禅宗诞生之前,尚不能借助禅家参透生命。

⑼美的东西,大多转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我此刻.......

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⑽不知不觉,三分之二的夕阳,已经沉入了山脊。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

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这最后的辉煌实在太..

美了。我突然想到应该拍下一帧照片,于是揿下快门……

⑾刹那间,夕阳完全沉没,湖上的金光也骤然收尽。我捡拾刚才拍摄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画面一出来,我不免大吃一惊。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

1.镜泊湖的黄昏美在哪里?试用文中的几个词语加以概括。

2.文章第4~6段对镜泊湖作了具体介绍,请用短语依次概括各段的内容。 ..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汁,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一句中加点的“生......

命的蛋白汁”是什么意思?

(2)“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中加点的“更”有什么表达作用? .

4.选出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

A.开头通过对比描写,强调黄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并自然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

B.文章引用阮籍和李商隐诗句的宗旨是为他们不能参透生命而感到惋惜。

C.文章按时间顺序描写镜泊湖的黄昏,跳跃的文字,大胆的想像,在读者面前呈现出水 3

上黄昏的优美画卷。

D.文章不仅写景,还渗入了禅机,从太极、阴阳鱼,到生机、生命态度的慢慢感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积极而又超然、宽广的胸怀。

5.结合本文主旨,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理解。

[考点评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通过描写描写镜泊湖的黄昏,跳跃的文字,大胆的想像,在读者面前呈现出水上黄昏的优美画卷。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积极而又超然、宽广的胸怀。

第1题是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弄清了这个问题,有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正确判断文章的主旨。我们既可以用形容词来说明其特点,还可以直接说出一些具体的美景。

第2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散文描写顺序的把握,理清了散文中的写景顺序,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特色。

第3题主要是考查重点词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的分析与把握。我们要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作答。

第4题是考查我们对作品整体感知的能力。要做出正确选择,这就要求必须要吃透全文,认真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注意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而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第5题既考查我们对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寓意的理解,又考查我们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合理的想象,对“积极的人生态度”进行合理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学生写的句子要与文章内容相关一致,想象合理,语言通畅,并有一定的生动性。

[拓展训练]

阅读《镜泊湖的黄昏》,回答问题。

1.第(2)段“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一句中,“禅机”有什么内涵?请结合全文内容说明。

2.请结合文章概括第(5)段中“别致生动的景色”的内容。

4

3.阮籍和李商隐的诗句具有怎样的特点?从原文中各选一个词语概括。作者为何要引用他们的诗句?

4.最后一句“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5.文章以“黄昏”为载体,写出了作者游湖之感,试从多角度分析文章提到的对黄昏的认识,并选取一种谈谈你的感想。

[新题预测]

沙田山居

文/余光中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与空间。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 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渺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最是晴艳的下午,八仙岭下,一艘白色渡轮,迎着酣美的斜阳悠悠向大埔驶去,整个吐露港平铺着千顷的碧蓝,就为了反衬那一影耀眼的洁白。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

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黢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5

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早晨,我攀上佛头去看日出,黄昏,从联合书院的文学院一路走回来,家,在半山腰上等我,那地势,比佛肩要低,却比佛肚子要高些。

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泄漏了他愉悦的心境。等到众鸟栖定,山影茫然,天籁便低沉下去,若断若续,树间的歌者才歇下,草间的吟哦又四起。至于山坳下面那小小的幽谷,形式和地位都相当于佛的肚脐,深凹之中别有一番情趣。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音。

1.文章第一段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第二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 文章第三段的景物描写有何妙处?请作简要分析。 4. 文章最后一段变化角度写山之美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5.作者对自己的山居生活满意吗?谈谈你的认识。

6

参考答案:

【拓展训练】

1.文中的“禅机”,是指镜泊湖的黄昏带给作者的启示: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2.答案:(1)枕着山脊的不再炽烈的夕阳像金箔打造的浮萍;(2)船头两岸青山在水中翡翠般的倒影和船尾荡漾的金箔般的湖水变幻无穷;(3)沉入山脊只剩下半弯的夕阳在水中的光晕更加明亮,使船尾水花更为璀璨。

3.答案:苍凉;感伤。(1)表达了对他们两人不能借助禅宗参透生命的遗憾。(2)为下文写自己对人生态度的理解作铺垫。(或“和下文写自己对人生态度的理解作对比”)

4.答案:(1)含蓄地照应了文章第二段中的“禅机”;(2)表达了作者从镜泊湖黄昏中所获得的积极人生态度的喜悦;(3)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5.参考思路:文章对黄昏的认识至少应该有三种,且为递进的关系。第一层次“夕暮成丑老”句流露出对黄昏的一种排斥, 第二层次“只是近黄昏”,承认黄昏虽美却已接近尾声,流露出的是一种无奈和惋惜。第三层次,没有黄昏也无清晨,它们都只是生命历程的一部分,不同的只是完成历程的心态。有积极的心态黄昏一样可以灿烂。感想:应当把对黄昏的认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论述。

【新题预测】

1. 写了山、海;文章开头借景抒情,淡淡地透露出一丝乡愁。写“山外山”、“最远”二词含蓄地表达了乡愁的层层与绵亘之远,之久。

2.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海与山绸缪”在一起的迷人景象跃然纸上。

3. “远远近近”、“零零落落”写出“千亩蓝田”之大海的浩淼与夜晚的宁静。“一丛灿灿的金莲”则写出了点点渔火在夜海上放出的黄晕的光亮的美妙的景致。

4.答案示例:

(1)拟人。先写入夜后山的沉默不语,天籁低沉,只听到唧唧的虫叫声,而后描写“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鸟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也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音。”拟人手法的运用,将自然人化,富有艺术魅力。

(2)衬托。以唧唧虫声、阵阵松风、鸟鸣犬吠与山谷回音衬托“沙田山居”的宁静、幽美。大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境界。

5. 作者对自己的山居是非常满意的,试看那对海天相对、中间是山的山色的描写,看那山替“我”答、鸟代山言的自然情态等等,无一不透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7


第二篇:写景文章怎么教


《牧场之国》学习设计

设计理念:

本文是略读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充分渗透学习方法,以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读悟,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动口、动脑、动手,尝试合作交流,为下阶段独立自主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一、以“想像画面”的学习方法贯穿学习过程

《牧场之国》是一篇写景文章,作者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写景文章怎么读?通过语言文字想像画面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真正地感受文字所表达的美。课始导读引出读书方法:引领学生读“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抓住词语想像画面,掌握方法。课中两读运用方法:初步阅读整体感悟走进牧场之国,学生在与文本亲密接触中感受文本和谐之美,文本中如诗般的文字跃动在学生眼前,由学生去捕捉画面;深入阅读个性品读欣赏异国风情,课堂中极力创造自由阅读的氛围,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阅读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选择的内容,有自己读书思考的过程,有自己运用方法后的阅读成果――通过品味语言文字看到动人的风景,甚至听到悦耳的声音。

二、以“自主与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创设自由阅读的氛围,更要倡导自主阅读的方式,这样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才能真正地读,才会积极地思考,才有学习的质量。在一堂课里分成几个环节安排几项学习任务,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任务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本文的学习中学生要在每一次学习中都会看到画面,从全文、段落、句子、词语中分别看到不同的风景得到美的享受。读书过后相互交流是可以深化学习效果的,养成与同伴交流学习所思所得的习惯也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得发展的。在初步阅读后作全班交流,以梳理学生的学习所得,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感受和文章脉络;在深入阅读后先有一个小组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和展示的机会,再作全班交流,由部分学生为全班作引领,打破文本叙述顺序作“跳跃式”阅读交流,同时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充分体验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三、以“反复咏叹”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趣味

当我们面对美丽的风景,便情趣盎然、流连忘返,“牧场之国”就是一道最美的风景,在本文的学习中,运用作者的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加上读者的感受“好一个牧场之国!”,在课堂里师生反复咏叹,层层深入,升华情感,语文的人文性在这里得到体现,关注学生的情感,让课堂尽可能的生机盎然。

文本分析:

1、本文是略读课文,阅读提示提出阅读要求。2、这是一篇写景文章,文中描写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展现了一幅自然动物人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从时间上看文中有两幅图――白天,家禽家畜的自由王国图;傍晚,宁静的牧场图。从自然段看有四幅图――花牛的家园、骏马的王国、家禽家畜的天堂、晚霞满天动物歇息的牧场。3、文章语言生动,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句式优美,意境开阔,适合学生朗读和语言积累。4、本文所描绘的是异国风情,适合引导学生课外查找资料处理信息,使学习更加丰富。文后有资料袋,有助学生学习。

学生分析:

四下年级学生对于略读课文已较为熟悉,他们已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方式开展自主学

习,也养成了读后相互交流、展示的习惯。查找学习资料,进行信息处理也不再陌生,能在教师的布置下开展学习活动。写景文章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一定的篇幅,大多数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自觉进行语言积累,会选择欣赏的句段品读体会、摘录背诵。尝试过“通过语言文字想像画面”的学习方法,但是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整体感悟画面,大多数学生没有这样的综合概括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自主朗读,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书边想像画面,感受荷兰牧场的风光美,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体会动物与人、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3、个性化阅读,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性,积累语言。

学习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关于荷兰风景的资料,进行信息处理,能作概括性介绍。

教师准备幻灯片、学生课堂学习卡、拓展性学习资料。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牧场之国

1、揭题,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2、读课文开头,读出重点,抓住“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想像画面,掌握学习方法。(板书:读文想像画面)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牧场之美

1、明确读书要求:先朗读,正音,读通读顺;再默读,边读边想像画面。

2、学生学习,教师个别指导。

3、组织交流:说说画面,学生板书

4、小结:牧场之国如诗如画,难怪作者四次发出感叹――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深入阅读,欣赏感叹牧场之美

1、走进白天的牧场,选择其中的一幅画面细细欣赏,品昧语言想像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个别引领。

3、四人小组交流:每人在组内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欣赏的句子,交流想像到的画面。

4、组织全班交流:打破文本叙述顺序作“跳跃式”阅读交流,结合多形式、有感情朗读;补充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个牧场之国!”,回环朗读。

5、领略牧场夜晚之美,再次感叹。

四、作业

1、拓展阅读,用“读文想像画面”的读书方法领略《威尼斯之夜》独特的美,和同学交流读书收获。

2、在学习卡上用钢笔摘录最喜欢的段落,并写出自己想像到的画面,在班中展示。

板书预设:

牧场之国 读文想像画面

(学生板书)

略读教学过程更粗放

1. 设计开放的阅读交流话题。

2.设计自主(合作)学习单

《牧场之国》是写景抒情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

写景的文章还有一个作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身边的风景,即“以读引写”,让学生也写一篇写景的文章。但是,不要研究写法。学生在充分地感受了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之后,再带着情感来观照自己记忆中触动过自己的风景,自然而然表达出来,就是好文章。真正的好文章,是不要教的。

写景类的文章,作者多是运用诗意的文笔描绘出一幅幅如画的景致。因此课前导入的设计应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挂图等手段,为学生展示一幅幅与文本相关的风景图画,并配以悦耳的音乐,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初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唤起学生进一步感受的欲望,为下一步深入文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附:《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一、 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1、 出示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演示张家界风光,为索溪峪的景色配以悦耳的音乐与适当的解说词。

2、 出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 整体感知,抓住特点:

1、 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边读边思考:索溪峪的风景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了解到的?你还提出什么问题?

2、 交流:(1)部分字词的音、形、义。

(2)索溪峪的特点:野——野性的、天然的美。

(3)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

三、默读批划,深入体会:

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索溪峪的“野”?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默读课文,抓住自己喜欢的关键句段深入体会。

1、学生默读批划,老师随机指导。

2、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为重点,体会其中的内容以及写法,并选择喜欢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汇报。

四、全班交流,品读评析:

1、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分四个方面即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来具体描写索溪峪的“野”。

2、鼓励学生采用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全班交流。

如:“山野”部分,可以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汇报:文中山的野性美是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的:“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可以安排组内男生朗读“惊险的美”,全组同学一起朗读“磅礴的美”,请女生朗读“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将三种不同的美表现得恰如其分,充分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感受。

3、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

想,入情入境,重点部分还可以配以优美的音乐和画面,让学生用心灵去倾听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4、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倾听、补充纠正的情况,及时给予恰当的点拨。

五、回归整体,梳理写法: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刚刚小组学习和全班的讨论交流,边读边想想自己在本课的学习中,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2、引导学生梳理出这样几种表达方法:

(1)、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

(2)、在布局谋篇上,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

(3)、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4)、抓住景物的特点;

(5)采用对比手法等等。

六、读写结合,拓展练笔:

(1)、模仿本文“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描写大连的一处美景,注意抓住特点。如:大连的海:晴天时,阴天时,雨天时;或者春,夏,秋,冬四季的海。

(2)、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如:大连的广场,大连的夜,大连的绿……

(3)、摘抄文中你认为最美的一段话,在后面写出它的表达方法及其好处。

写景类文章的教学模式

写景类的文章一般具有这些特点: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修辞或对比等表现手法,为我们展现一幅幅栩栩如生、令人陶醉的画面,充分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独特感受。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这类文章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个相似的教学模式。所谓相似,是因为虽然同属于写景一类,但文章总是各不相同,因此在各个教学环节,尤其是细节的处理上,一定要因文而异,适当调整。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其它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绝不能千篇一律。

教师活动特征:直观导入,激发兴趣——整体感知,抓住特点——默读批划,深入体会——全班交流,品读评析——回归整体,梳理写法——读写结合,拓展练笔

学生活动特征:初步领略,直观感知——自由朗读,整体把握——默读体会,小组交流——品读交流,入情入境——回归整体,梳理写法——巩固练笔,内化提升

认知动态过程:初步感知——整体把握——默读理解——交流体会——梳理写法——巩固内化

从“三美”着手教写景类文章

今天我们坐到一起,是针对五年级写景类课文的教学的一个探讨,如何教好这一类课文。我在之前的整理中发现这类文章早五年级两册教材中相对集中在两个单元中它们是《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当然,还有一些零散在其它单元,教学侧重不一的如宋词《村居》课文《灰椋鸟》等。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过:“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

看来,审美教育,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教学中应将审美教育当做一项十分重要的培养目标。

我们今天说要交流的写景文章属于散文类,散文的特点就是处处给人以美的熏陶,正好将美育融入写景类课文的教学之中。散文的美主要表现在: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接下来,我就结合我们五年级教材中的写景课文说一说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主题《从“三美”着手教写景类文章》

一、结构之美

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体现。也是散文结构美的神韵。

说起神韵,我们就会想起被誉为心灵窗口的眼睛。人之风采,全在眼神;文之韵味,全在“文眼”。散文教学要抓结构美的特点,就需抓“文眼”。 抓住文眼,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脉络,清晰教学的重点。理顺我们的教学思路。

今天两位老师执教的《黄果树瀑布》,它的文眼就是开篇第一段“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的杰作!”围绕杰作两字,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将所闻、所见、所感一一留驻笔端,最后用“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来结尾。此时沉醉的就是黄果树瀑布这一大自然的杰作。如此首尾呼应,结构井然。这一设计,将有血有肉、有首有尾的天赐神物——黄果树瀑布活脱脱展现在大家的眼前,让人过目不忘。

散文文眼虽不固定在某段某处,但是它总在每一处静静地摆着,我们五年级的几篇写景类散文的文眼还是很清楚的。多是在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莫高窟》: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秦兵马俑》:文首: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文尾: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音乐之都维也纳》:文首: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写景类课文的结构之美还表现在语言形式和内容结构都会呈现出有因有果,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如《黄果树瀑布》一文先写“听到瀑布声”,接着是“看到瀑布”,最后是“临潭感悟”,景中暗藏着记叙的线索——“我”去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经过。再如同一单元的《秦兵马俑》一文的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依据,也是理清层次结构的标尺。

有些老师认为写景文章很难教,感觉这类文章太美了,以至于每一句话,每一个地方都不能抛弃,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我想这个时候,教者就应该静下心来,试着领略文章的结构之美,从文眼着手,理清内容的逻辑关系。自然,教学思路就不难缕清了。

如果教师只是抓住某些词句和段落反复推敲,随意发挥,远离文本的表达脉络,进行“走四方”式的课堂教学,“东一榔头西一锤”,整个课堂支离破碎,不仅不能给学生以整体美的感受,更不能给学生今后对景物的描写以指导。

二、语言之美

语文课,它的本质属性是学习如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特定的内容和情感。离开了语言文字的学习,语文课就不称其为语文课。因此,阅读教学始终应该把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放在首要位置,学习写景文也不例外。

写景文的景与情,均属课文内容这个范畴。教材中的写景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散文。从教学价值来说,值得学生领悟的是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并通过它来传递的优美的景物和优美的情感。

我们教师在教学写景类文章时经常碰到这样问题,当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谈谈对文章所描述的美景的感受,多数学生只会一说上“我觉得真美啊!”至于怎么个美法,就无从着落了,这种情况在学生的习作中也是屡见不鲜。

这主要是学生对语言之美的欣赏能力不够。

在教学写景类散文时,我们就要注重对学生语言之美进行培训指导。

比如在《黄果树瀑布》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其中以比喻句为最多。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对于这些优美的句子,我们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本体、喻体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将句子的比喻成分去掉,让学生将两种句子进行比较,有什么区别?那一种好?好在哪里?这样学生对语言美的品尝就有了深度。对语言美的品味也能达到“知其美,又知其所以美”的境界。

再如《秦兵马俑》一文中,每个俑因为身份职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穿着、神态与动作特征。文中“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惟妙惟肖”“ 南征北战”“所向披靡”“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绝无仅有”等大量准确生动的成语,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积累并指导运用。

《黄山奇松》要领略松树的“奇”,我们就不能够放跑“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 “枝干蟠曲、千姿百态、神奇秀美”等词语的表现力。

而对语言之美的感受,我们应坚持“读”占鳌头,要多读多悟,甚至熟读成诵。今天两位老师……

三、意境之美

意境,是抒情文学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作者把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所创造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作品的客观景物与作者的主观感情二者的完美统一。古人有“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说,现代人常把意境称为“情景交融”。

散文中的“意”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必须有所寄托,或借景以抒情,或托物以言志,或因事以明理。这可寄托的景、物、事就是“境”。意境即作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产生与作者相似的感受,引起心灵的共鸣。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名句能在学生的心中扎下根,那是因为作者所勾画的登高极目所见的壮阔景象,使人产生了胸臆顿开的意境。那是由于他们受到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以最大的努力,去攀登更高的境界这一道理。其意远在诗外。

所以对意境之美的感受是教学的重点。

有人说:“意境,是形象思维派生的奇葩。在教学中对文章意境开掘的深度,决定着所确立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认识的高度。”

这就注定对意境之美的感受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黄果树瀑布》无论是远看还是近观,都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动态的诗画美;《秦兵马俑》传递的是恢宏的气势和士兵的神武之美。《音乐之都维也纳》又渲染了音乐时刻回响耳畔的意境。

怎样来感受这些意境,我想可以通过一下一些方式:

一、指导朗读,理解语言文字感知情境。朗读是把书面作品变成有声的、创造性的语言艺术活动,可以给书面语言注入新的血液,使其起死回生,给人留下具体生动、久久难忘的印象,是体味作品意境的主要方法之一。指导朗读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体味文章意境的过程。就小学生而言,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要达到这一要求,除牢固掌握普通话基本发音以外,还必须正确地理解文字表达的内容、文章的格调、作家的艺术风格以及作品浸透的思想感情等相关内容。指导朗读必须在这些方面多下工夫,要想方设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角色,在朗读的过程中,体味出作品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学生用“两只眼睛”读书,这样,就能不断地读出“恍然大悟”。

二、直观展示,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直观展示主要通过录像和图片来向学生介绍文本文字所展示的景色。这也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两位老师……

在信息化教学普及的今天,如此教学的效果就不需要多介绍了。当然,东西再好也是教学辅助手段,我们对情境的体会主要通过对文字的品读,千万不能以次废主,丢了语文的“文字”这一根本。

三、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再现和想象。在语文教材中看似闲笔,实则体现着作者的良苦用心,对文章主题的表达、意境的开拓和材料的组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文字与文章主题的关系往往含而不露,不加指导学生会理解不出,详细分析又可能索然无味,破坏文章的整体之美。可以采用了再现和想象的方法,在尽量不破坏文章整体之美的前

提下,努力把这些文字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明朗化,使学生在感悟美的同时领悟到这些文字的表达作用。

《埃及的金字塔》“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指导这一段时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语言的引导,去再现四千五百年前的画面:那里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成千上万的埃及人民在辛勤地搬运着石块。这些石块切割平整,每块平均重2.5吨,怎么搬运呢?埃及的劳动人民想到了木橇,他们将厚重的石块放在木橇上。拉不动怎么办?他们牵来马和驴等牲畜帮忙着一起运送。在休整平坦的碎石路上,有人驱赶着牲畜,有人指挥者方向,有人向木橇下抛洒尼罗河中的湿泥,或油脂,润滑着木橇,将一块块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搬运到热火朝天的金字塔建筑工地。

通过语言描述帮助学生展开联想,使他们在丰富的遐想中,在想象中沉思、顿悟,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的非凡。和作者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自然地走进作品创设的情境,领悟到语言文字的特有魅力。

要指导学生欣赏散文中的意境美,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文艺理论修养和较广的知识面。教师自身必须博学并不断拓宽知识领域逐步提高理论修养。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彭老师冯老师根据教材特点,以及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巧妙创设游览情境,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走进文本赏读、美读、趣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抓关键词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充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受了颐和园景色的优美,并进行了有效地读写结合。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享受着教师运用自身的文化积淀,通过话语向我们描述情景,通过媒体、图片等创设情境,让我们入情入境,在情境中体会、感悟,形成对游记的初步印象。

一、发挥情境教学优势 激发兴趣

我一直认为教学写景类课文,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课文所描写景物的整体形象,因而就无从把握景物所体现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在这两节课上,两位教师在教学写景文章时,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形象、直观、生动地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两位老师并不是让学生接触文本前给学生播放大量的视频资料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或者在接触文本后作为一种对学生的奖励而播放,而是领着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后,在学生已经基本上读进语言文字之中后再有目的地播放和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 例如,《长城》在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后,再利用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例如,彭老师配乐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的美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了解了课文内容,受到美的熏陶。 在看完多媒体资料后,学生的认识就变得感性起来,同时也丰富完善了自己的想象,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力让学生意犹未尽,此时教师趁势把学生的这种情绪转移到文本中来,

老师再带着学生体会好词佳句的意境和多种表达方式的巧妙。在进行写景课文教学时实施情境创设,能使学生在愉悦、欢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巧析路线,渗透游记写法

最让我欣赏的是彭老师巧析路线,渗透游记写法。

明确游览路线,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课堂上,老师分了三步,让学生了解游览顺序。彭老师不是仅仅抓住表示方位的词语教学,比如,“两旁”、“左边”、“下面”、“正前面”等,而且以文中的过渡句为突破口,巧妙地让大家跟随作者游览的顺序一个个的景点游览,让大家欣赏到了颐和园美丽的风光。先请学生读书找出四个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这四个句子体现游记“移步换景”的写作特点。彭老师紧紧围绕这四个句子展开教学,师生合作,用箭号在版画上标出游览路线,直观而又生动形象地展现作者的游览顺序,并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进了、走完、登上、下来”等词语的用法,从中渗透游记的写作方法。先找景点,再说景物特点,最后品词品句体会情感,这样有效的让学生理清层次、掌握了写景写法,非常值得我学习。

三、读中想象 品味语感 体验情感

我认为,由于小学生的视野比较狭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强,对写景文章的阅读与理解存在较大的难度。进行这类文章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文章的语言文字本身去感受情感,两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铺设情感基石,让学生踩着石头,慢慢地走进文章的情景之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两位老师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边读边想象的训练,他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情感。比如,冯老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文中第三段时,她这样与学生交流:长城高大坚固,你试过亲临其境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吗?我们来读第三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然后利用补充资料,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读中、在想象中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的情感中,然后,教师再饱含深情的引导学生朗读“多少劳动人民……万里长城”在反复读中想象,品味语感,体验情感,水到渠成之后,冯老师很巧妙的引导学生写“印象长城”,学生用诗一般的语言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我深深地明白了,教学写景类课文强调品味语感,读中想象,体验情感是有效教学策略。

更多相关推荐:
摘抄写景的片段

一瞧那枫树叶火红火红红得发光红得鲜亮在秋风吹拂下一个劲儿地飘舞在夕阳照耀下一个劲地笑在人们的称赞中一个劲儿地展示自己柔美的身资望着火红的枫树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quot霜叶红于二月花清晨我来到公园发现...

写景美文摘抄

写景美文摘抄导读借景抒情是提高文章水平的好方法通过描绘眼前的景色表达内心的情感会更加深刻且有内涵以下是部分写景美文摘抄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例子更好地掌握这种写作方法写出更多的经典文章1阳光洒满的时节初春的欲望呼...

写景的佳句摘抄

描写景色的好言佳句1被这一切簇拥缤纷着的逝水更显安静乖巧以自己独有的感悟和温软的情怀构筑着一个无尽温柔宽容的世界享受着所有承受着所有奉献着所有2风儿微拂逝水的静默难再坚持长久隐忍的思绪开始泛滥层层激荡叩问心扉肆...

写景散文的阅读技巧

深味细品巧答写景散文阅读技法指要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它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实现吸引人感染人传递作者情意的阅读目的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

20xx年写景散文阅读精选(一)

20xx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写景抒情散文阅读一一20xx年贵阳夜色清凉尹卫巍1夜悄悄地临了白昼的喧嚣知趣地退让到幽暗昏黄的角落晚饭须早些吃才好以便茫茫夜色把心带进另一个天地里2无论这夜有没有月亮我都愿意在夜色...

写景散文

怎样写好散文20xx1223本文行家凤城君子1图片11写文章并不难但写散文却很难真正写好散文是难上加难更不要说创作出散文精品了一般性的文章还谈不上文学意义上的东西一般性的文章写得再好也不会成为作家只有创作出优秀...

写景的散文

写景的散文gt散文听雨节选gt季羡林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

优美写景散文

优美写景散文gt春雨春雨如烟似雾蒙着那层神秘的面纱从天空密密地降落为辽阔的大地送来崭新的祝福她欣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她缠绵剪不断理还乱她还哀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深深地痴迷于她并愿穷尽一生去寻觅她探...

浅谈写景散文的赏析技巧

浅谈写景散文的赏析技巧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感官对象对象的特点表现手法写景的目的而谈论散文赏析技巧关键词对象特点表现手法感官情感一明确散文的概念及其特点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侓的散体文章包...

写景散文

写景散文练习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浙江的感兴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蚌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

写景散文

写景散文春一教材分析春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

写景美文赏析

写景美文赏析美丽的冬天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夏天是活力四射的秋天是富有诗意的而冬天则是四个季节中最美丽动人的冬天是美丽的美在那些晶莹透亮的冰清亮的水结成的冰冷冷的滑滑的像一块块透亮的水晶冬天的冰也是多姿多态的刺骨的北...

写景散文摘抄(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