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观

时间:2024.4.21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能:

1.描述评价与教学的关系

2.区别各种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3.列出有利于促进学习的评价原则

4.描述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第一节  评价与教学的关系

问题:

你在备课或教学设计阶段系统考虑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吗?

如果把教学分为教学开始阶段、教学过程、教学结束三个环节的话,你大多在哪个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你实施这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一、设计合理、实施恰当的评价是有效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人们往往只在教学结束后实施评价并将评价作为测量学生学习结果并分析学生是否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根据,忽视了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评价均能通过多种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表2-1可以看出,一个设计良好、实施合理的评价过程与一个有效的教学过程是平行的、密不可分的,其特征与有效教学的特征相吻合。这种关系表明,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评价理念,一方面,不能将评价的功能简单局限于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排名,而应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学的诊断功能,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不能将教学评价局限于仅在教学结束后实施的总结性评价,而应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规划转变为对“教-学-评价”过程的设计和规划,确保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作用。

表2-1 教学与评价之间的关系

二、通过全过程评价发挥评价对教学与学习的诊断、激励和促进作用:理念与方法

为了和教学保持完全一致,对评价的规划应当与对教学的计划同步进行,从教学前、教学过程中到教学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决策。在此过程中,精心规划的评价程序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加客观、全面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帮助教师对教学状况进行判断并做出更为有效的决策。

1.教学前的评价——安置性评价

在进行教学前,教师首先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1)对开展新的教学所必需的技能和能力,学生掌握到了何种程度?

(2)对计划进行的教学的预期学习结果,学生已经具备到何种程度?

通常通过实施准备状态前测(readiness pretest)来获得有关上述第一个问题的信息,这种测验一般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开始前进行,用来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了学好新课程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学习高中信息技术的某一选修模块之前,可以先要求学生做一个关于必修模块。如果学生在测验中表现出缺乏学习该选修模块必备的知识技能,教师就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或者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

包含计划教学的预期学习结果的安置性前测(placement pretest),通常可以回答上述第二个问题。安置性前测与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进行的测验几乎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结束后所用测验的副本。安置性前测希望了解的是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我们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内容。如果他们已经掌握了,我们可能需要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对于学得好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跳过某些教学内容,另一部分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循序渐进地学习。图2-1总结了安置性评价的作用。


2 1  安置性评价教学作用的简化模型

除了使用前测以外,还可以采用表现性任务来确定学生技能的起点水平。例如,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中“信息加工与表达”部分的教学之前,通过文字处理、多媒体信息搜集与处理等方面的表现性评价任务获得学生在这些方面表现的样本,为随后的教学及其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如果教师使用档案袋评价,需要保存教学全过程中的学生档案,这些教学前的表现性评价资料也将是档案袋的重要资料来源,教师应注意妥善保存。

为了确保安置性评价对教学的促进功能,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明确界定学生学习的先决条件,以此决定希望通过预先评价搜集哪些方面的信息。其次,教师应根据预先评价的结果补救学生的不足,将学生置于教学序列中最有利的位置,或者把预先评价的结果作为后续评价的基础。为了提高使用效果,教师应在拟订教学计划阶段就考虑好预先评价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不熟悉学生情况的新教师而言,那些考察学生基本技能的测验结果更有价值。

2.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形成性和诊断性评价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价的主要关注点是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为此,需要回答下述问题:

(1)在哪些学习任务上,学生进展顺利?在哪些学习任务上,学生仍需帮助?

(2)哪些学生存在严重的学习困难并需要进行额外的辅导或补助?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用于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的评价称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形成性评价一般被用于检查学生对某一特定部分(如某个单元或某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掌握程度如何。它与传统教学中教师使用的小测验和单元测验十分相似,但更侧重于(1)测查本单元教学的所有学习结果;(2)利用评价的结果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利用分数进行排名。这种测验旨在考察学生学习的得与失,以便师生调整教和学。例如,如果大多数学生都做错了某一道试题或某一系列试题,那么与此有关的那部分知识就要以集体教学的形式再教一次。如果大多数学生都未能通过形成性测验,那么就要使用其他的教学方式和引导学生采用其他学习方式,例如,增加有关的课程资源,借助计算机或网络支持教学等。这些矫正的措施往往在对某个单独的学习任务进行考察之后就应立即实施,以便学生在形成性测验之后及时地纠正自己学习上的错误。

利用表现性任务进行的形成性评价可以是对一个产品(例如,文档、图表、程序等作品),也可以是对一个过程(例如,开展研究性学习、讨论、展示等)的阶段性评价,主要向学生提供有关其进步和不足的反馈,目的在于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为改进学习提供矫正性的诊断。

如果一个学生一直存在学习问题,以至于形成性评价提供的矫正性诊断无法解决的话,就需要采用诊断性评价(Diagnostic Assessment)来鉴别学生的学习困难。诊断性评价的目标是分析学生学习表现的普遍原因,指出学生学习困难的症结所在并进行补救。例如,诊断性评价可以帮助活动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编程有困难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有关的算法,还是没有了解程序语言?教学中常利用诊断性测验来辅助诊断性评价,诊断性测验一般都包含了大量某一特定领域中的测验项目,这些项目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别,以便确定产生某种特定学习错误的原因。例如,为了诊断学习程序设计时产生的错误,可以设计一个测验,其中一组题目只要求学生分析算法,不要求写程序语言;一组题目既考察算法,也考察语言。以此确定学生程序设计错误的根源。但由于时间有限、班级规模较大,诊断性测验在大多数教学过程中都难以操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更多地是依靠自己的经验来观察和判断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当然,这两者评价方法只是鉴别和诊断常见学习问题并采取不久措施的简便方法,并不适用与诊断和补救严重的学习困难问题和学习障碍问题。严重的学习问题通常需要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使用大量的评价程序来诊断。

图2-2总结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形成性和诊断性评价促进教学和学习。

 

                              

22 形成性评价的教学功能简化模型

3.教学后的评价——总结性评价

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教学结束的时候,我们关注的主要是学生通过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此时,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任务,可以继续下一步的教学?

(2)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

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成就评价叫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总结性评价主要用于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这种评价覆盖面很广,既有测验也有表现性评价。尽管总结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确定学习结果,也应注意给学生提供关于其学习过程的必要反馈,并注意将评价的结果用于评定教学的有效性。图2-3是关于如何利用总结性评价促进教学和学习的简化模型。


2 3 总结性评价教学功能简化模型

4.利用评价促进学习的其他方式

如前所述,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做出可直接影响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教学决策。除此以外,评价还从其他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1)激励学生学习动机

精心设计、运用得当的评价程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激励作用,可以通过激发学习活动,使学习活动指向预期学习目标,以及提供即时的反馈等方面,促使学生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n  为了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应尽量给学生提供短期的学习目标,避免提出遥不可及的、空泛的学习目标;

n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在教学之前就告知学生教学过程中可能要进行的评价并呈现评价标准,明确需要学习的任务类型,激发学生学习并引导学习围绕将要被评价的学习任务展开;

n  要合理地利用评价的反馈:要将评价结果尽快反馈给学生;在向学生呈现评价结果和反馈时应多采用评价报告、学习建议等方式,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反馈应最大程度地反映教学的重点,反馈要指出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得失并步明确进一步学习任务,知道在今后的学习中在哪些方面需要做调整;呈现评价结果和反馈时要尽量避免给学生贴标签或排名次,弱化评价对学生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

2)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

因为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向完成教学目标的方向努力,所以,评价也可以做为提高学生学习保持(retention)效果和迁移(transfer)效果的工具。一般来说,理解、应用和解释水平的学习结果保留的时间能更长一些,而且比知识水平上的学习结果具有更大的迁移价值。如果在评价的内容中重视这些水平的学习内容,就会引导学生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实践应用,并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有意识地加强对技能、应用和解释等能力的关注。

3)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所有的教学最终都应当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以便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自评,并组织可为学生评价,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会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地自我评价能力,以及根据评价独立做出学习决策的能力。

4)利用评价反思和改进教学效果

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的同时,也要利用评价结果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发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和分析学生在评价中的表现,确定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目标,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的选择是否恰当,学生学习活动序列的组织是否恰当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

(一)实施有效教学评价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主要编制者、施测者、计分者和主要的评价结果利用者,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直接决定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也直接决定着能否利用评价促进教学。由美国教师联合会、全国教育测量理事会和全国教育协会组成的委员会,1990年总结了《教师在学生的教育评价中应当具备的能力标准》的报告,提出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开展有效的评价,必须具备下述七个方面的能力[1],教师可对照该标准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评价能力:

1. 教师应能熟练选择适于教学决策的评价方法。熟练选择适当的、有用的、便于管理的、技术合理的、公正的评价方法是充分利用教学信息支持教学决策的先决条件。

2. 教师应能熟练开发有助于教学决策的评价方法。尽管教师通常会使用正式出版的或其他外部编制的评价工具,但教师进行教学决策所需的大量评价信息往往来源于自己编制和补充的评价工具。

3. 对外部编制和教师自编的评价工具,教师都应能熟练施测、评分和解释评价结果。教师能够选择和自编好的评价方法是不够的,教师应能正确地应用这些方法。

4. 教师在做出有关个别学生的决策、进行教学设计、开发课程以及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应能熟练使用评价结果。评价结果通常会在不同层面的教育决策中发挥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做出有关学生的决策,在社区中做出关于学校和学区的决策,在社会中通常用于做出教育产业的目标和成果的决策。无论在哪一层面中,教师都是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参与教育决策的,所以教师必须具备熟练使用评价结果的能力。教师应当能熟练地开发可利用学生评价的有效评分程序。给学生打分是教师职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数既能反映学生表现所处的水平,也能反应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在利用学生评价获取学生的分数或等级时有很多公认的原则,教师应当遵循这些原则。

5. 教师应当能熟练地向学生、家长、旁观者以及其他的潜在受众沟通评价结果。教师应当例行性地向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报告评价结果。另外,他们还经常被要求向其他教育者、潜在受众报告并讨论评价结果。如果不能有效地交流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往往会被误用或弃置不用。要想与他人有效地交流学生评价结果,教师应能正确使用评价术语,并能清楚明确地解释评价结果的意义、局限性和潜在的影响。

6. 教师应能熟练地识别不合乎伦理的、非法的和其他不恰当的评价方法以及对评价信息不合乎伦理的、非法的和其他不恰当的使用。公正、关注所有被评价者的权力以及职业伦理道德必须贯穿所有的学生评价活动始终,从开始规划评价和搜集评价信息,到解释、应用和沟通评价结果都应如此。

(二)通过参与各种培训活动和开展校本教研持续提高教学评价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应参与各个层面的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在深入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评价理念,熟悉有关评价方法,分析这些方法的优点、局限和适用的内容及目标,逐步提高运用有关评价方法的信心和操作技能。在专家、教研员或其他专业型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开展教学和评价领域的校本教研活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实践,有条件的学区和学校可以建立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咨询和支持系统,为教师的校本教研提供有关服务和帮助。教师之间、学校之间要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面的研讨和经验交流,参与评价方案的合作设计,不断提高评价的水平。同时,积极争取教育行政人员对学校和教师评价工作尤其是评价改革工作的支持。

第二节  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评价原则

一、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不能将评价单纯作为测量学生学习情况或者给学生排名的工具,切忌利用评价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应在教学设计阶段即对教学评价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准备,全面提高评价的规划、评价方式的选择和准备、施测、计分或等级评定、结果解释和呈现等各个环节(有关方法将在后面的章节中介绍)的规范性、科学性,利用高质量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向预期教学目标。尤其是在在向学生呈现评价结果时,应将学生的成绩、等级等定量结果与评价报告、学习建议等定性分析相结合,多采用鼓励性的陈述方式,在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同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评价结果的呈现要尽量避免给学生贴标签或排名次,弱化评价对学生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减轻评价对学生造成的压力。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的同时,也要利用评价结果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发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二、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应注意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学生开展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并针对测验题目、学生的作答情况等方面展开班级讨论,共同探讨与评价有关的教学和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利用评价分析并改进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

建议教师根据评价目的和当地现状创造条件组织家长、学校、外部考试机构、教育团体等有关机构和人员参与教学评价。为了减少各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干扰,教师可以在评价之前设计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与各评价主体充分交流,提高评价主体之间的一致性,保证评价的客观与公正。评价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收集评价信息,统计、归纳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用明确、简洁的方式尽快向学生和参与评价的有关人员进行解释(关于评价结果的报告和解释方法详见后面的章节)。

三、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

中小学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学习风格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为强烈,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的确定和选用,要在保证达到最低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一方面,不同起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取得的进步都应该得到认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对同一信息作品的不同设计思路和不同设计风格、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技术解决方案等,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

四、根据不同信息技术评价内容、评价目的选择和合理运用合适的评价方式

1.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

信息技术课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针对不同评价内容和相应的课程目标,适当选择和灵活运用评价方式,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要正确理解过程性评价的特点,处理好以下关键环节,切实发挥过程性评价的功能。

1)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

首先应根据评价内容和相应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的评价目的,然后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标准。应将评价标准进一步分解为评价指标,并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构建规范的评价量规。

在制定评价标准或评价量规时,首先要根据评价目的划分出能客观反映有关学习过程和结果的重要维度或重要方面,然后为每个方面制定不同水平的评价等级。必要时,可以为不同的指标制定不同的权重。对于比较重要的评价,要在正式评价之前挑选部分学生进行预试或预测验,考察评价指标是否合适,并进行调整和修改。评价量规的指标要全面、精练、可行。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制定量规,或者在评价前向学生说明量规和评价标准,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

2)通过日常观察、档案袋或表现性评价任务搜集评价资料

在信息技术课的过程性评价中,可以通过现场观察、档案袋或成长记录的方式,系统客观地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自然情境中的真实表现,也可以设置特定的作业、项目或任务来引发学生某种特定的行为,搜集有价值的评价信息。用于过程性评价的作业、项目或任务应指向具有普遍意义的目标,任务应该是多层次的,可考察学生综合的信息素养,不能过偏;任务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实际,避免设置脱离学生生活或学习经验的任务情境;任务对所有学生都应是公平的,不能偏难或过于偏向某些学生的生活经验。

信息技术课中设计的任务主要以典型作品设计和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为主。

n  典型作品设计

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搜集、分析学生的典型信息技术作品,也可以在测验、考试时设计特定的典型作品设计任务。对学生信息技术作品的评价要重视学生作品设计的思路和过程,不能只评价作品的优劣。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作品分析大多比较耗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适当组织学生遵循统一规范的标准开展自评或互评。

n  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

通过对学生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的评价,可以相对全面地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水平。

3)评价结果的处理

评价结论既可以针对某一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计分和全面分析,也可以针对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分别计分和分析(有关方法参见后面的章节)。评价结论中的分数或量化评价结果主要提供有关学生表现水平的参考依据,必须将这些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切忌单纯利用量规分数对学生的学习下结论或排名次。在使用评价结果时要注意考察不同评价者的评价结果是否一致,如果出现较大差异,应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减少评价者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不良影响。

2.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以及在信息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适当的过程性评价方式随时把握、及时引导。可以向学生呈现蕴含人文、道德、社会冲突的案例或问题情境,如“信息技术的使用与知识产权”专题,让学生对这些案例或情境进行讨论、分析,或撰写短文,再根据学生表达的观点把握他们的情感、态度以及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和各种信息活动中的实际行为表现,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将有关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指导自己的实践。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最终要落实为教师对学生的适时预防、关怀或引导,要避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简单量化或脱离实际单纯打分。

3.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

应正确认识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的作用和功能。期末考试的主要功能是考察学生所学模块的基础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诊断本学期教学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随后的教与学。

在组织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具体考试内容选择合适的题型和考试方式,综合运用纸笔测验、上机测验等多种评价方法;要创造条件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协调发展,避免只重视知识记忆和计算机操作,忽视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倾向;要注意结合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和过程性评价结果,改变单纯以一次测验或考试为依据,评定学生一学期或整个学段学习情况的局面,适度加大过程性评价在期末成绩评定中的比重。

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各有所长,适合不同的评价内容和目标,应相互补充,综合运用。纸笔测验的效率较高,适于短时间内对大量学生进行集中考察,适于考察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信息技术的纸笔测验,要控制选择题、填空题等客观题型的比例,适度设置和增加要求学生通过理解和探究来解决的开放性题目,如问题解决分析、作品设计、短文写作等,以拓展纸笔测验在评价内容和评价目标等方面的广度。

上机测验是信息技术课总结性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供选择的上机测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实际操作完成的独立任务,如软件操作水平测试、作品设计与制作等;另一类是综合任务中的上机环节,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项目研究过程中的上机活动。期末考试等总结性评价一定要安排上机测验,设计一定比例的联系实际的设计、制作或其他类型的信息处理任务,以评价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或软件的熟练程度,测查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和能力。教师和有关机构要针对具体评价目的,灵活选用上机测验的题型和考试方式,不能单纯依赖题型单一、只考察基本知识与操作能力的机考系统,否则容易对信息技术教学产生误导。

五、改进评价的组织实施,落实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

1.选用评价方式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评价目标,体现针对性和效益性

学校、教师在分析有关评价方法的优劣、选用具体的评价方式时,既要考虑评价方式是否适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客体的具体特点;又要讲究效益,充分考虑各种评价方式对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设备以及对教师、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等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班级规模、时间和经费及其他现有条件,选择有针对性、高效益的评价方式。如果采用成本较低、省时、省力的评价方式就能达到相同的评价目的,则不要选用高成本的评价方式。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相互补充。

2.规范评价的规划、编制、施测、计分、结果解释和使用的各个环节

学校、教师要在根据具体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则合适的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分析各种具体评价方式的特点和要求,严格按照不同类型评价方式的规划程序做好评价准备工作;按照有关原则编制合格的评价题目(项目)并合成全面、有针对性的试卷、测验或评价工具;根据不同评价方式的要求,认真组织施测,尤其要结合具体评价方式的优缺点,在施测过程中注意趋利避害,保证学生能如实、客观地作答;根据评价目的和选用的具体评价方式,选用或编制合适的计分工具或等级评定工具,按照严格的计分或等级评定程序进行计分或等级评定工作;按照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合成或其他统计处理,对学生的成绩、等级等做出了清晰、简洁、明确的解释并向学生、家长或其他有关人员迅速提供反馈。在以后的章节中将陆续介绍如何规范的实施上述各个环节。

3.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评价,提高评价效率

信息技术在编制评价题目、实施和管理评价过程、汇总分析评价结果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的效率和效果。信息技术教师应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评价活动。可借助合适的信息技术搜集、管理评价素材,辅助评价题目的编制和评价标准的制定等;可借助测验管理软件,针对不同学生实施分层次评价,或者对评价实施的时间、评价时限等进行控制和管理;可利用电子表格、数据库软件或其他统计软件准确、迅速地统计、分析评价结果,或者对测试题目进行难度、区分度等方面的分析;可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收集学生学习过程的信息,帮助实现过程性评价。

注意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本地教学条件,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结合自己的评价经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评价活动,强调信息技术在评价中的应用效益和实际效果。不要脱离目标和实际,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避免使用题目固定、形式呆板的考试系统或考试软件。

思考与实践

在充分查阅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撰写一篇主题为“信息技术教学与评价”的论文或研究报告,要求:

1.阐明教学评价与教学和学习的关系;

2.分析你所在的学校(或当地、或我国大多数学校)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与评价的关系方面普遍持有的观念、普遍做法等,在这些方面是否存在误区;

3.结合你以前的教学设计或教案,分析其中是否对评价进行了充分考虑,应如何改进?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之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教学反思武汉市七一中学林松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法已成为我国新课改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因为课程改革的理念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来实施的加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正是切中了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追求有效教学同样要探索教师的有效教学反思用问题引发自己的课后思考不失为...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在我几年的教学中我总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上机操作课堂上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反应快的学生教师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反...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别从对高二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比其他学科要高得多但无论是我们的教学内容还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学生都不太满意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如何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创新在教学中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上机操作课堂上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反应快的学生教师还...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一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学生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在初级阶段学...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吕景良以前我总得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反思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反思英才学校高一信息技术教师吴晓红20xx621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当中为了在高中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水平信息技术已成为高中...

七年级信息技术详案附教学反思

第1课信息技术在我们身边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2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3能说出身边常见的信息技术重点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难点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带来...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九江镇中心小学张淑仪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小学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

初三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初三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教师能否把握好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亦即教师的自我监控因为在...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教学反思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师果香针对这个学期末八年级学生要参加云南省统一的信息技术水平考试成绩将加入中考这个情况按照这个学期开始就做出的教学计划3月份复习的内容是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个单元...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