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与书法艺术

时间:2024.5.2

唐太宗李世民与书法艺术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高祖要渊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他不仅把我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且身体力行倡导书法,以书取仕,使书法广为普及,他对我国书法艺术的繁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唐代书法成为我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

太宗于日理万机之暇,酷好翰墨,尤爱王羲之书法,曾自撰《王羲之传》,并下诏内府金帛,征求羲之遗墨,于是物聚于所好,不数年间,各方进献,得正书五卷,草书五十八卷,其中真伪杂陈,更命魏徵、虞世南、褚遂良甄别,又命韩道政、冯承素等精工摹拓,王羲之字遂风行于天下。他每得二王帖,就叫诸王子临摹数百遍,对《兰亭序》更是着了魔似的朝夕揣摩,甚至携归昭陵??。“上有所好,下必甚矣焉”。唐代书法继魏晋南北朝之后又一次达到了高峰,正所谓“书之盛莫盛于唐”。唐代书法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并不是偶然的,其中很重要的与唐太宗参与与重视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唐太宋的崇王,虽有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但由于他的喜好,使初唐书风无不纳入王羲之的翼下。王羲之的书法到了唐太宗这里终于被定于一尊,原因就一是因为王羲之书“尽善尽美”,对于“尽善尽美”这一审美风格唐太宗本人的解释是“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蠢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二是“中和”之美,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

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蠢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这段评论中我们注意到,这是一种“中和”的境界,王羲之达到了这种“阴阳不测之谓神”的境界。唐何延之评《兰亭序》谓“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遒媚劲健”四字王书风格可谓恰到好处。关于“遒媚劲健”这一美学风格后人多有不解,可参看今人周汝昌先生之《说遒媚》一文。也就是说唐太宗眼中的王羲之书,不仅是“尽善尽美,文质彬彬”以至于是神妙莫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唐太宗对王羲之的理解是准确的。

太宗之书初师承于隋之书家史陵,据《金石录》谓:“陵善正书,笔法精妙不减欧、虞。”又经常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切磋书艺,并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这反映了唐太宗的书法观,亦是相当开放的。后钟意于羲之,朝夕临摹,尤笃爱右军《兰亭稧帖》,置之枕边,常于半夜直把烛临之,书遂大进。太宗善行、草及飞白,尤善临古,殆于逼真,《山谷题跋》谓:“太宗英睿不群所学辄便过人,末年诏敕,有魏晋之风,亦是宝贵后不能不废学尔。”传世作品有《晋祠铭》、《温泉铭》等。

——淘(创智文化)宝 中国最好毛笔——张苏提供素材


第二篇:皇帝的书法作品欣赏:唐太宗李世民


皇帝的书法作品欣赏:唐太宗李世民

皇帝的书法作品欣赏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公元599 - 649 年) , 高祖次子, 武德九年(公元626 年) 玄武门之变诛太子后登位, 为唐太宗。他是一位文武兼备, 开创贞观之治的圣明君主, 这是妇孺皆知的史实。同时李世民在书法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为唐代的书法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此时,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真书的书家大多脱胎于王羲之,但又兼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渐王家书派中脱颖而出,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家的风格走向飞动飘逸。隶篆虽无大发展,但能承秦汉之遗法,形成或严整紧劲或遒劲圆活的信风。

唐朝初期,社会安定,经济日益繁荣,书法亦蓬勃发展。朝廷定书法为国子监六学之一,设书学博士 ,以书法取士。唐太宗李世民喜好书法,倡导书学,并竭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这对唐代书法的发展和繁荣

起了重要的作用。历代盛称的唐初四家——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与薛稷代表了初唐风格。

李世民对文化很重视,对书法大力提倡,如在“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子弟嗜书者二十四人,隶馆(弘文馆)习书,出禁中书法以授之”,唐太宗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书学右军,而英俊雄迈之气超过右军。他首创以行书入碑,可以称上古今帝王书法之冠。其存世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屏风帖》等。

皇帝的书法作品欣赏唐太宗李世民

皇帝的书法作品欣赏唐太宗李世民

皇帝的书法作品欣赏唐太宗李世民

皇帝的书法作品欣赏唐太宗李世民

皇帝的书法作品欣赏唐太宗李世民

皇帝的书法作品欣赏唐太宗李世民

皇帝的书法作品欣赏唐太宗李世民

转 高远树 文(有删节):

李世民在书法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为唐代的书法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搜求书法遗迹, 确立王羲之的书圣地位

人所共知, 唐代文化的最高成就是以其书法和诗歌为代表, 而李世民正是唐代文化的播火者之一。 为了解决获取第一手书法学习资料的问题, 唐太宗向全国颁发诏书, 并拿出内府金帛, 大量进行收购。

当时辨才和尚藏有王羲之的最佳作品《兰亭集序》不愿出售, 唐太宗就命御史萧翼化装成商人, 设计骗来。由于对王羲之遗墨的搜集整理, 又加之太宗在《王羲之传论》对王的充分肯定, 王羲之书圣的地位基本确立。

二、重视书法人才, 掀起学书热潮

网罗书法名家, 培养书法骨干是李世民在书法史上的又一大功绩。“贞观元年, 太宗诏设弘文馆,设书法一科, 由欧阳询, 虞世南教授楷法, 诏令五品以上的官员喜书者可就馆学书。”弘文馆就有楷书手30 多名。由于内府原迹不得外传, 就利用“下真迹一等”硬黄响榻技术复制的作品赏赐大臣。 受赐者本来就有书法功底, 再加上要在皇帝面前“挣表现”, 自然会成为书法骨干。唐太宗对当时书法名家也极为器重。欧、虞都是由隋入唐的书法家, 虞世南亲承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禅师传授, 妙得其体, 所书笔致园融遒逸, 外柔

内刚, 风神萧散, 自开风貌, 唐太宗对其器重有加, 命虞世南写烈女传装饰屏风。欧阳询初学羲之, 但他上承了北碑以来至隋的传统, 没有发展王羲之温文尔雅的一面, 倒是在险劲方整上有独到之处。如唐太宗将隋仁寿宫修复后, 更名为九成宫, 又在缺水的宫中发现泉水, 因泉味甘如醴, 故名醴泉, 于是命魏征撰文, 欧阳询书写立碑, 我们今天能以欧体九成宫作为楷书范本, 在佩服欧氏书法之妙时, 还得感谢唐太宗对书法的重视, 才会留下如此瑰宝

虞世南等去世后, 太宗曾慨叹无人论书, 魏征推荐遂良。褚遂良不仅吏治有方, 也为后世留下了《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瑰宝。摹写《兰亭叙》的冯承素也是太宗所喜爱的宫庭书法家, 官为将士郎, 直弘文馆。虞世南的外甥, 书《陆机文赋》的陆柬之也官至司仪郎, 写草书《嵇叔夜绝交书》的李怀琳, 在太宗时也历待诏文林馆。由于李世民既重视网罗书法人才,又重视书法人才的培养, 中央政府有弘文馆这样的高级书法学校, 书法好坏也作为取士的标准之一,再加上临写、响榻等特殊手段对技艺的严格要求,唐代书法必然人才辈出, 攀上尚法求实的高峰。

三、身体力行, 染指翰墨

太宗所书《晋祠铭》不仅开了行书上石之先河, 而且也是难得的书法名碑。此碑书法秀丽遒劲, 神气浑沦。《温泉铭》则是太宗的又一佳作。书法来自二王一脉且不守成规, 雍容和雅,圆劲遒丽, 朗润流美。通篇流溢出一种虎步龙行,豪放不羁的开国帝王的英武气概。其骨力, 气势在虞世南、欧阳询和褚遂良之上。启功先生称赞此帖: “烂漫生疏两未妨, 神全原不在矜庄; 龙跳虎卧温泉帖, 妙有三分不妥当。” 草书《屏风帖》也胎息二王, 笔力遒劲, 为一时之绝。太宗如此喜欢书法, 臣下又怎能不将之发扬光大呢!

首先, 他强调书的筋骨。他主张: “今吾临古人之书, 殊不学其形势, 惟在求其骨力, 而形势自生耳。”骨力之说虽然不是李世民首先提出, 但他的这种强调, 是为了增强书法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风貌和凝重的力度, 这无疑是给后代故作姿态的书法家预留了一剂治疗软骨病的良药。与此同时, 李世民对“神气”也十分强调, 他说: “夫字以神为精魄, 神若不和, 则字无态度也;以心为筋骨, 心若不坚, 则字无劲健也; 以副毛为皮肤, 副若不圆, 则字无温润也。” 这里的心和神是书法的关键, 心只能通过神表现出来。正所谓神完则气足。李世民出自传统的美学观点, 还主张书法要有“冲和之气”。他在《笔法诀》中云: “夫欲书之

时, 当收视反听, 绝虑凝神。心正气和, 则契于玄妙, 心神不正, 字则欹斜, 志气不和, 书必颠覆。其道同鲁庙之器, 虚则欹, 满则覆, 中则正。正者, 冲和之谓也。”他在《指意》中又说:“所资心副相参用, 神气冲和为妙, 今比重明轻,用指腕不如用锋芒, 用锋芒不如冲和之气, 自然手腕轻虚, 则锋含沉静。”李世民反复强调的“冲和”

即和平典正的气象, 只有具备了内心平静的冲和之气, 得心就能应手, 何必着意于手腕和笔锋呢? 正如今天许多老书法家所说的一样, 以平常的心写平常的字, 不作刻意的追求而让心意流淌就是最高的书法境界。李世民的主张也给后世的学书人指明了方向, 他说: “书学小道, 初非急务, 时或留心,犹胜弃日, 凡诸艺业, 未有学而不得者也, 病在心力懈怡, 不能专精耳。”同时他也把自己的阅历引入书法, 悟出其中道理: “朕少时为公子, 频遭阵敌, 义旗之始, 乃平寇乱。执金鼓必有指挥, 观其阵即知强弱。以吾弱对其强, 以吾强对其弱, 敌犯吾弱, 追奔不逾百数十步, 吾击其弱, 必突过其阵, 自背而返击之, 无不大溃。多用此制胜, 朕思得其理深也。” 他阐明学书也要抓主要矛盾, 作纵深突破的道理。太宗也常和欧、虞等大臣论书,对唐代书法理论方面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 李世民在书法创作上, 一方面“心追手摹右军者深矣”, 另一方面又发扬自己“不守成规、雍容和雅、园劲道丽、朗润流美”的风格, 且开创了行书上石的先河。在书法理论上, 不仅强调“骨力”, 讲究书法的“冲和”之美, 而且指出“凡诸艺业, 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怡, 不能专精耳。”并把自己驰骋疆场的作战阅力引入书法, 悟出学书也要抓住主要矛盾, 作纵深突破的道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李世民利用帝王的权威, 发掘整理了魏晋遗墨, 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 同时举办书法学校, 重视和培养书法人才, 宏扬书法文化, 为唐代的书法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崇楷尚法唐代书法也对后世的书法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因此, 我们可以结论说: 李世民在书法史上雄视百代, 其地位之高是无人可与相提并论的。

更多相关推荐:
唐太宗李世民14个儿子的悲惨结局

唐太宗李世民14个儿子的悲惨结局唐太宗李世民可谓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君可惜无情最是帝王家说到他的儿子这些贵胄的人生结局甚为凄惨其中三个被杀三个自杀三个早夭一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庶人尔后又被流放沦落而死史载唐太宗共有...

唐太宗李世民治国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治国之道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社会出现的君明臣贤励精图治祥和安定国力增强的盛世贞观之初国家犹在战乱之余到处千疮百孔人民流离失所然而经过唐太宗与群臣和各地官员的精心治理后不到几年就出现了社会...

唐太宗李世民

伟大的皇帝唐太宗唐太宗任用贤能从善如流闻过即改视民如子不分华夷开创贞观之治是中国人千年称颂的好皇帝识时务者为俊杰唐太宗就是一位识时务的俊杰18岁的李世民就已察觉到天下可为并坚定了其父起兵的决心后来本朝的经验和前...

唐太宗李世民的成功心得

唐太宗李世民的成功心得史载唐太宗李世民曾与侍臣谈论成功并将心得归结为五条兹录于下与朋友共赏第一自古帝王往往妒忌有才能的人我见到别人有才能就像是我自己的才能一样除传说之尧舜古代帝王妒忌猜疑者不胜枚举简而言之卧榻之...

1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唐太宗与李世民)2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祖国的未来奠基代家中学三步七环导学案七年级科目历史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七环即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提示方法学生独立学习学中知识质疑记录学习困惑问题等合作交流探究教师课堂导演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交流展示...

唐太宗李世民的用人原则

唐太宗李世民的用人原则明主之任人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慎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慎兼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才名主无弃士企业该如何选人用人方法如下人尽其才各取所用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慎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慎兼而用...

唐太宗李世民平生的第一大贡献

唐太宗李世民平生的第一大贡献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649年在长安含风殿驾崩后得到的第一个谥号是文后来又先后增谥为文武圣皇帝文武大圣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作为李唐王朝的实际创始者李世民是一个马背上抢得天下的皇帝是中国...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始终是皇帝中的楷模重用贤才广施仁政尤为著名的是善于纳谏这种从谏如流的品质现代高官都不容易具备何况家天下的封建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已成为千秋功业的代名词李世民在史册里就是光辉灿烂的正面形象...

唐太宗李世民的百字箴言

唐太宗李世民的百字箴言唐太宗李世民的百字箴言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寸丝干命匙饭百鞭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交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

临沂七中20xx级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临沂七中20xx级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xx116第卷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题阅读青春少年的文字我仿佛感觉到自己正在做着突围的挣扎身上的铠甲在松动在一片片地甲日新月异带给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填空练习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填空练习整理一龟虽寿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

语文限时练默写

复习中心20xx年课间语文专项限时训练命题郭瑞秀20xx116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3孔子曾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过辩...

唐太宗李世民名言(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