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有关的成语

时间:2024.4.20

与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有关的成语:

1.半路出家

2.大彻大悟 当头棒喝

3.混世魔王

4.群魔乱舞

5.妖魔鬼怪

6.顶礼膜拜

7.善男信女

8.沿门托钵

9.无事不登三宝殿 四大皆空

10.不看僧面看佛面

11.五蕴皆空

12.邪魔外道

13.聚沙成塔

14.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15.象牙之塔

16.六根清净 六神无主

第二部分 与原始佛教的教义理论有关的成语

16.生老病死

17.愁眉苦脸 八风吹不动

18.指点迷津 醍醐灌顶

19.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20.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21.一尘不染 一知半解

22.勇猛精进 水泄不通

23.香象渡河 顽石点头

24.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2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6.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27.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8.香火因缘 牛头马面

29.无明业火 天花乱坠

30.一面之缘 不即不离 不可思议

31.痴心妄想 心心相印

32.一生一世

33.三生有幸 三教九流

34.两世为人 七颠八倒 七手八脚

35.生生世世

36.恍如隔世

37.万劫不复

38.三灾八难

39.在劫难逃

40.生关死劫

41.劫后余生

42.拔舌地狱

43.人间地狱

44.牛头马面

45.牛鬼蛇神

46.笑面夜叉

47.刀山剑对

48.刀山火海

49.报应不爽

50.因果报应

5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52.前因后果

53.如影随形

5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55.自作自受

56.一丝不挂

57.想入非非

58.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59.头头是道

60.杀人不眨眼

61.上天无路 入地无门

62.忍俊不禁 6

63.安身立命

64.拖泥带水

65.看风使舵

66.伸手不见五指

67.有口皆碑

68.称心如意

69.五体投地

70.顶礼膜拜


第二篇:佛教成语


不看僧面看佛面 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不念僧面念佛面 不看僧面看佛面。长斋礼佛 长斋:终年吃素。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长斋绣佛 长斋:终年吃素;绣佛:刺绣的佛像。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成佛作祖 佛教语。指修成佛道,成为祖师。比喻获得杰出成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佛口蛇心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意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人样的俊俏要靠衣饰。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佛头加秽 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佛头著粪 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佛头着粪 着:放置。原指佛性慈善,在他头上放粪也不计较。后多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佛心蛇口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佛性禅心 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佛眼佛心 比喻善意看待别人。佛眼相看 用佛的眼光去看。比喻好意对待,不加伤害。诃佛诋巫 “诃”同“呵”。犹言诃佛骂祖。巫,巫师。诃佛骂祖 佛教语,斥骂佛祖,比喻不受前人束缚。呵佛骂祖 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突破前人。后比喻没有顾虑,敢做敢为。急来报佛脚 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拣佛烧香 比喻看人行事或待人有厚薄。见性成佛 性:本性。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借花献佛 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立地成佛 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善之语。临时抱佛脚 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纶音佛语 比喻不由得不服从的话。泥多佛大 泥土越多,佛像就塑得越大。比喻底子厚或增加进来的多成就就大。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青灯古佛 青荧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佛像。借指佛门寂寞的生涯。蛇心佛口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

极狠毒。送佛送到西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天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万家生佛 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无佛处称尊 在没有能手的地方逞强。一佛出世 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盘。指死去活来。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盘”。指死去活来。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赞同1| 评论 2011-12-1 21:50 A_key_c3 | 一级 自作自受——佛家的因果关系 赞同0| 评论 2011-12-2 09:13 尼麦东珠 | 二级 轮回六道的正是这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个十二因缘是轮回的机制,让轮回不断进行。透过念金刚上师咒的十二个字母,十二因缘就被净化,你就可以完全驱除和净化烦恼,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赞同0| 评论 2011-12-2 09:52 名牌懒猫 | 五级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赞同1| 评论 2011-12-3 17:08 wuhan729 | 三级 与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有关的成语:1.半路出家2.大彻大悟3.混世魔王4.群魔乱舞5.妖魔鬼怪6.顶礼膜拜 7.善男信女8.沿门托钵9.无事不登三宝殿10.不看僧面看佛面11.五蕴皆空12.邪魔外道13.聚沙成塔14.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15.象牙之塔第二部分 与原始佛教的教义理论有关的成语 16.生老病死 17.愁眉苦脸 18.指点迷津 19.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20.苦海无边,回头是岸21.一尘不染 22.勇猛精进 23.香象渡河 24.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2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6.道高一尺,魔高一丈27.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8.香火因缘29.无明业火30.一面之缘31.痴心妄想32.一生一世33.三生有幸34.两世为人35.生生世世36.恍如隔世37.万劫不复38.三灾八难39.在劫难逃40.生关死劫41.劫后余生42.拔舌地狱43.人间地狱44.牛头马面45.牛鬼蛇神46.笑面夜叉47.刀山剑对48.刀山火海49.报应不爽50.因果报应5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52.前因后果53.如影随形5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55.自作自受 附 加“生老病死”最早由佛教提出的,佛教认为这是人生所必须经历的四种痛苦,也称四相。《法华经》言:生老病死,四苦也。《百喻经》言: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为生老病死之所侵恼,欲求长生不死之处。现今,生老病死指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大事。“痴心妄想”来源于佛教,痴是佛教所说的三毒之一,三毒指贪、嗔、痴。痴又作无明讲,指心性迷暗,愚昧

无知。佛教认为,正因为有痴心、妄心、贪心,所以众生才会有痛苦产生。现形容一个人不切实际的想法。“醍醐灌顶”出自佛教。“醍醐”是从牛乳中提炼的精华,比喻佛法的最高境界;“灌顶”是佛教密宗的一种形式,《大日经疏》言:以甘露法水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现比喻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之愉悦。“不离不即”出自《圆觉经》,“不离不即,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是佛。”真相与妄相有区别,即不即;但妄相乃真相显现,即不离。后指若合若离,即不接近也不疏远,也做若即若离。“当头棒喝”源于禅宗的一种修行方法。临济的喝,德山的棒,棒喝是禅宗师家接待初学者的手段之一,对于其所问的问题,师家往往不用语言来答复,或者使用棒锋击打其头部,或者冲其大喝,看其反应能力,断定学生悟解能力。现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一丝不挂”原是佛教用来形容没有一丝牵挂,心地清净无染着。现形容人赤身裸体。“一尘不染”佛家指佛教徒修行,掘除欲念,保持心地纯净。现形容环境的清洁,或比喻人品的纯洁。“天花乱坠”源于佛教传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上天,天花纷纷撒下。现用来比喻不切实际或过分的夸张。“单刀直入”佛教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现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梦幻泡影”源于《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教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梦境、幻觉,和水泡和影子一样空无,转瞬即逝。现用来比喻不实在、不存在的东西和不能实现的妄想。“降龙卧虎”源于佛教故事。一些高僧有神通,能用法力制服老虎。现形容力量强大,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万劫不复”佛经中常常用“劫”来计算世间。每个大劫,包含成、住、坏、空四中劫。每个中劫,包含二十个小劫。小劫是指人寿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为增劫之极;又自八万四千岁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为减劫之极。此一增一减,共计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称为一小劫。现指永远不可能恢复。“世界”源于《楞严经》卷四。经言:“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世”是指时间,界是指空间,“世界”即宇宙。以须弥山为中心,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及其中的七山八海,称为一个世界。积一千个世界,为“小千世界”;积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积一千个“中千世界”,即为“大千世界”。“以三积千故,名三千大千世界。现今,“世界”成了一个偏义复词,仅含空间的意思。“一厢情愿”亦作一相情愿,源自佛教《百喻经》。

说的是一个愚人爱上了公主,害了单相思的故事。后被广泛运用,多泛指单方面的愿望和计划。“十八层地狱”是地狱名称。“地狱”这一概念是汉末传入中国的。那时,译出专讲“地狱”的经典多达十几种。在梵语中,“地狱”有“苦具”、“不自在”等意义。“地狱”在“六道轮回”中最劣最苦,而“十八层地狱”又是民间熟悉的“重狱”。现比喻悲惨的报应。“三头六臂”佛经上所说的天神和阿修罗(意译非天,貌丑好斗,有福无德)往往有种种异相。如大自在天神,其形像是“八臂三目骑白牛”(见《大智度论》卷二)。天神那吒,其形像是“三头六臂擎天地”(《景德传灯录》卷十三)。阿修罗的形象是:“体貌粗鄙,每怀嗔毒,稄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现比喻人神通广大,本领出众。“聚沙成塔”把细沙聚成宝塔,也作“积沙成塔“。语出佛典。《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这段偈子的意思是:甚至于小孩子做游戏,也能聚沙为佛塔。像这样的各种与佛结下善缘的人都已注定将成就佛果。后比喻积少成多,常与“积腋成裘”合用。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指“道行”。魔,指一切扰乱身心,妨害修行者。释迦太子成道前夕,坐于菩提树下,自誓:“不成正觉,不起此座!”其时天界魔宫震动,魔王波旬先率魔军进行威吓,又遣魔女进行引诱,均以失败告终。在修行中降伏魔事主要是靠智慧。应知一切善恶境界,均是唯心所现。若取之则心外有境,便成魔事。佛家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告诫修行者警觉修行过程中难免出现的各种“魔事”。现用以比喻取得一定成就后,前进道路上可能有更大的障碍。“铁树开花”典出《五灯会元·或庵师体禅师》:“淳熙己亥八月朔,示微疾……逮夜书偈,辞众曰:铁树开花,雄鸡生卵;七十二年,摇篮绳断。掷笔示寂。”现今比喻事情罕见或极难办成。“水涨船高”出自《景德传灯录·芭蕉清禅师法嗣》:“眼中无翳,空里无光;水涨船高,泥多佛大。”现比喻事物随其所凭藉之物而相应提高。“鹦鹉学舌”典出《景德传灯录·药山惟俨和尚》:“有行者问:有人问佛答佛,问法答法,不知是否?师曰:如鹦鹉学人话语,自话不得,由无智慧故。”现比喻人云亦云,别无新意。“女大十八变”亦出自《景德传灯录·幽州谭空和尚》:“有尼欲开堂说法,师曰:尼女家不用开堂。尼曰:龙女八岁成佛,又作么生?师曰:龙女有十八变,汝与老僧试一变看。”现泛指女性从小到大

容貌、性情等变化很大。“只重衣衫不重人”出自《五灯会元·黄龙心禅师法嗣》:“师曰: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高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现形容眼光势利者只重外表,不看人品。“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出自《五灯会元·天衣怀禅师法嗣》:“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悔不慎当初。”谓今天看到不良后果,追悔往昔的失误,有悔恨已晚之意。“口头禅”一词来源于佛教的禅宗,禅宗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为宗旨,提倡直截了当的顿悟。禅宗的末流,好取现成的经语、公案、挂在口头上,作为谈助,被斥为“口头禅”。“口头禅”完全违背了禅宗“顿悟见的宗旨。现在,把口头上经常说的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称为“口头禅”。“作茧自缚”出自《楞伽经》:妄想自缠,如蚕作茧。如蚕作茧,以妄想丝,自缠缠他。“随心所欲”出自《无量寿经》: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现身说法“出自《楞严经》:“我於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导师””一词源于《法华经》:有一导师,聪慧明达,善知险道通塞之相,将导众人欲过此难。“平等”、“圆满”《华严经》云: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尊重”《无量寿经》云:尊重奉事诸佛,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方便”、“演说”《法华经》言: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妙法。“烦恼”《楞严经》云:谓虽自在随其所欲,无涩无难,然唯修得世间定故,未能永害烦恼随眠,诸心心法,未名为定。“胜利”《药师经》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利益”《华严经》云: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其他如水到渠成、拖泥带水、将错就错、七手八脚、半斤八两、千奇百怪、粉身碎骨、胆战心惊、感天动地、雪上加霜、剑树刀山、灰头土脸、斩钉截铁、众口难调、心猿意马、头头是道、安身立命、一心一意、心猿意马、去伪存真、人间地狱、借花献佛、天龙八部以及大开方便之门、解铃还需系铃人等等。此外,有不少词语虽然源於佛教经典,其来源却鲜为人知。比如赞叹、究竟、浮屠、绝对、实际、缘分、随缘、有缘、妄想、障碍、昙花一现、五体投地、水中捞月、不可思议、皆大欢喜、刹那间、一念之间、一念之差等语词在佛经中频频出现,都是佛法观念日渐世俗化而广泛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已成为汉语中通

用的词汇,数量之多,难以尽述。原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说:“如果彻底掘弃佛教文化,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 佛教自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开始传人我国,距今将近两千年了。它的传人,对汉语成语产生了巨大影响。多姿多彩富于生命力的佛教成语,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汉语表情达意的能力,成为汉语成语百花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如“铁树开花、水涨船高、七手八脚、半斤八两、水到渠成、雪上加霜、粉身碎骨、感天动地、斩钉截铁”等等。从来源上看,来自佛教的成语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来自佛教典籍的成语。例如:“昙花一现”语出《长阿含经》:“如来时时出世.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昙花”是梵语“优昙钵花”的简称。现多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了。“现身说法”出自《楞严经》:“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本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形,向人说话,今比喻用自己的经历遭遇为例证,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 二、佛门专用语被赋予新义而成为成语。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佛门用语被赋予更多更广泛的新义,逐渐成为社会通用语。比如“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相传宋朝时,犯罪的人只要跑到寺院中.抱住佛脚悔过当和尚,就可以逃脱法网。宋末,由于统治者提倡信佛,佛教势力炽盛,罪犯纷纷到寺院抱佛脚与佛教相关的成语和词汇觉悟,正觉,棒喝,传承,集结,安居,纠察,忏悔,语录,刹那,因果,因缘,迷信,执著,轮回,供养,警策,取经,慈悲,施舍,金刚,省悟,印证,律师,虚空,超度,口头禅,不如法,正知正见,正信正行,因果关系,大彻大悟,恍然大悟,执迷不悟,心心相印,明心见性,五体投地,继承衣钵,衣钵相传,薪火相传,借花献佛,皈佛皈法,丰干饶舌,晨钟暮鼓,重在当下,天女散花,天花乱坠,面壁思过,离经叛道,法无定法,破旧立新,心无挂碍,大千世界,不二法门,万法归宗,镜花水月,梦幻泡影,牛头马面,邪魔外道,邪门歪道,如法如律,顽石点头,自在安详,吉祥如意,讲经说法,舌灿莲花,作狮子吼,半路出家,慈航普渡,十八层地狱,出污泥而不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无事不登三宝殿,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大道无形,大道无情,大道无名,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道傍之筑 比喻无法成功的事。 《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532 道边苦李 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

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565 道不拾遗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战国策·.. 768 道不同不相为谋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 《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15319 道存目击 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 《庄子·田子方》:“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 571 道大莫容 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 《史记·孔子世家》:“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508 道德文章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宋·辛弃疾《渔家傲·为余伯熙察院寿》:“道德文章传几世,到.. 695 道而不径 道:走路。径: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 《吕氏春秋·孝行览》:“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 612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原意是宗教家告诫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回:“道高一尺魔高丈,性乱情昏错.. 2412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 《史记·日者列传》:“道高易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 676 道尽涂殚 涂:通“途”;殚:尽。到了无路可走.. 《晋书·嵇康传》:“自卜已审,若道尽涂殚则已耳,足下无事冤.. 459 道尽途穷 道、途:路。走到路的尽头。形容无路.. 《晋书·嵇康传》:“自卜已审,若道尽涂殚则已耳,足下无事冤.. 510 道殣相望 殣:饿死。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左传·昭公二年》:“宫室兹侈,道殣相望。” 汉·刘向《新.. 469 道路以目 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261 道貌岸然 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 1723 道旁苦李 比喻不被重视的人。 《晋书·王戎传》:“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646 道山学海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 732 道听途说 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汉书·艺文志》.. 814 道义之交 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 503 道远日暮 暮:太阳落山。道路很遥远,而且太阳.. 《吴子·料敌》:“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 北道主人 北道上接待过客的主人。与“东道主人.. 《后汉书·邓晨传》:“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 650 倍道而进 倍:加倍;道:

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 697 背道而驰 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 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 778 伯道无儿 伯道:邓伯道。旧时对他人无子的叹息。 《晋书·邓攸传》:“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 529 传道受业 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2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 《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 938 东道之谊 东道:主人。谊:情谊。指主人的情谊。 448 东道主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 561 分道扬镳 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 《魏书·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 933 古道热肠 指待人真诚、热情。 538 黄道吉日 迷信的人认为可以办事的吉利日子。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今日是皇道吉日,满朝众公卿都.. 562 家道从容 指家庭生活条件充裕。 449 家道中落 家业衰败,境况没有从前富裕。 472 乐道安贫 道:信念;乐道:以守道为乐;安贫:.. 《晋书·儒林传论》:“……文博之漱流枕石,铲迹销声;宣子方.. 453 神道设教 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关.. 《易·观》:“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 509 师道尊严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 《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 548 失道寡助 道:道义;寡:少。做事违反正义的人.. 《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 568 世道人心 社会的风气,人们的思想。 441 天道好还 旧指恶有恶报。 《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706 枉道事人 枉:违背;道:正道;事:侍奉。原指.. 《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 与易经有关的成语否极泰来:t) c+ e' ?9 z# O8 c物不可以终通,故泰极否来;但物亦不会终否,故否极泰来,这些都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理。(周易·否 )上九爻辞说:“倾否,先否后喜”。倾否,有否极泰来,转变于顷刻之际。上九以阳刚之才,居否卦的终极,能倾覆其时代之否塞,所以不曰“否倾”,而曰“倾否“。因先必有危亡之惧,通过人的努力而转化,及终得“倾否“之喜 。+ N+ j" p" y h; c, ?8 S3 ]1 a* M. K e8 O# @) o

, E6 R: ?8 b, B4 U8 |( j乱极必治:* m$ ^) e! Z9 C! r4 o乱极必治之理,见《周易·蛊卦》。蛊卦卦辞说:“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这就是说 ,蛊是天下乱而多事,因本卦卦象,下巽上艮,巽顺艮止。居上位者,如艮之静止而不动作,颓废偷安;居下位者,如巽之卑顺而不敢违杵,因循苟且。上下彼此懈怠,积弊而致蛊之败坏。又本卦卦性,上刚下柔。上太刚则情不下达,下太柔而情难上达,上下不交所以致蛊。但天理之常,乱极必治,因败坏而出了事故,不是坐视不理,就可拨乱反正,必须整治一番,才能涉险济难,利泽万物,这就是卦辞所说:“利涉大川,往有事也。“0 v' I0 ?' f2 D' L2 C: l# L! k3 x, X, p9 n0 L" M: [( l0 j8 p4 n! X/ |+ ]# h' o* v) h" \5 j# b, U8 J$ W7 F1 K) Q; L& j# U4 }; f( s3 N( `2 O 防微杜渐:1 \8 ]% @, n* ^6 r& Y6 Y“防微杜渐“,可参《周易·坤卦》初六爻辞。初六爻辞说:“履霜坚冰至。“这就是说,当我们足下踏着霜的时候,就应想到阴寒已甚,阳气渐消,天气就要逐渐冷到结成坚冰了。比喻到人事上来,就有“防微杜渐“的意思。如殷纣之宠爱妲己,咸丰之纵容慈禧,不慎之于始,以致身败国乱。如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矣。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这些都是表示未注意“履霜“的坏信息而加以防止,从而酿成“坚冰至“的祸患,天下之事,大多如此。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顺之则为祸,当防微杜渐。|8 M, j) P# T. y6 U; M! X6 u3 p* e+ Y6 }0 m$ T, J* w" j7 d4 m; c& j x& ^7 ]6 t( {2 r* V 弟子舆尸:& ^4 |# q& |: K“弟子舆尸“,语出《周易·师卦》九五爻辞。九五爻辞说:“长子帅师,弟子舆尸。“长子指九二之丈人,使帅师以征;弟子指三四之小人,用以监军,此必然取舆尸之败。因本卦六五君主过于阴柔,不知任将在审慎与专一,若任长子而使弟子参与其权,任君子而使小人参与其权,出师名义虽正,必有覆败之辱,故曰“弟子舆尸,使不当也。“舆,在此指战 ;尸,指战死之人。舆尸,指用战车载尸而归,形容大败之状。3 B# g" R3 O3 {6 H4 J0 d" I- ]6 L7 S$ C4 m8 w. C' {0 p/ x! G" p9 V$ o) c7 U) y: C" S( c物极必反:) K @3 B3 w5 i0 o8 G" @“物极必反“,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现举剥封之象说明之。剥封上昆下,五阴又自下渐长,消剥在上之一阳,阴盛阳孤,势将尽剥,这就是“物极必反“之象。凡事物发展到了极限,都会定向它的反面,如病情发展到了极限

,就会阳证似阴,阴证似阳,出现假寒真热,假热真寒的症状;舆论造过了头,就会言过其实,文过饰非;遇事过于残暴,逼人大甚,就会引起反抗,这些都是物极必反的例证。* ~3 b1 d0 }4 n* X1 ~+ P! _) E5 C3 T3 M+ X: ~% e- \$ v) _) |; o h3 f+ F 易更三圣:' h" i; f& g: X6 _! ]8 ~, V: R问:请谈谈“易更三圣“。& ?: n9 Q; u. O5 \- M7 e! B答:奠定易学基础,推动易学发展的“三圣“,就是指伏羲画封,文王作势辞、文盲,孔于作家、象、系辞及易传。后来又有易为“四圣“之书,则加上周公作又辞。2 z6 j, e: U4 g2 `7 ?7 O }* x, {! e2 E5 s. [4 \# Z( O* C( I w* _' g9 v& C! S% F周流六虚:' ~. M: } _5 ?/ T2 \; c8 o问:何谓“周流六虚“?! w; n F4 P! B* w8 A o答:“周流六虚“,语出《周易·系辞下传·七章》。六虚,指封六位,六位无固定之物,如虚的空套于;周流,指阴阳刚柔,往来变化于爻位之中。《易例》说:“天地设位,易行乎其中矣。天地,有乾坤之象也;设立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指日月),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 S0 h1 a7 E P. H m8 [* d) f: r4 B* \$ K4 A, x# G6 o7 R# s9 J. x5 {8 f 何天之衢:6 |, p6 Y, ^4 i2 d) Y" K问:“何天之衢“怎样解释?答:“何天之衢“,语出《周易·大畜》上九又辞·上九又辞说:“何天之衢,亨。“何音荷,有担负、肩姚之义;衡,指四通八达之道,天衢喻朝政大事。因上九大畜大道已成,往日乾阳不可上进。现在可以上进了,往日贤才不得用,现在贤路大开,可以得用了。君子才德充实,又得大有作为之时,故象辞曰“何天之衡,道大行也。“- q- z5 e2 N. c \1 C* L5 \3 P4 P& d V( z H6 e: z: l7 P# U/ Y& g7 N" ~( Q1 @9 _# |* {! Z' t$ h参伍错综:]2 S5 y' b% [, g0 g: t, x# T答:“参伍错综“之义,参,指用参天之法,即取奇数一、三、五;参伍,即取一、五之数而三之,以为十五之数。错,指洛书之图皆三三纵横,可以罗络而数,其数皆十五,这就是错;综,会三个五以为十五,而又三其十五以为四十五,这就是综。《易原》说:“若其错综所及,功用不胜其广矣。……推一五而三之以为十五,十五已见,又从而三之,则夫始而象变五矣,已而为参两之九六也,已又为七八之六子也,则八纯卦已成,而六十四卦者悉有其象矣。/ g6 X6 D- ]2 W4 T; M* y" G" m& x- l6 I" g2 C9 _) L: e0 M* n9 H) b8 T j# M% T0 u9 ^# [% F/ H( F: N- L 革面洗心:7 s! X1 ` P$ H$ D9 w3 b8 I答:“革面洗心“,见《周易·革卦》上六爻辞。上六爻辞说:“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小人,

在此指百姓;革面,言百姓旧日屈从于暴政,面从而心不从,今则革除其表面之假意屈人,而真正心悦诚服,拥护新政,故日“革面洗心“,也就是顺以从君意。) e: y3 ^/ H5 X! H7 j5 f, w! s9 t( z3 T0 G2 N( F# @7 ?8 e) D; w+ t7 |% {, C5 }& O j' L 承乘比应:7 ~( W/ q+ J/ S答:“承乘比应“,讲爻与爻之间的关系。承,在六爻顺序中,凡阴爻对上一爻的阳爻关系,称为承。如井卦,初六爻承九二爻,六四爻承九五爻等。乘,当阳爻在上时,阴爻对阳爻称为乘。如泰卦,六四乘九三等。比,指阴爻与阳爻的相邻关系。初与二,二与三,三与四,四与五,五与上,都呈比的关系。如观卦,六四比九五等。应,指六爻中,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之间的呼应关系。如否卦,初六应九四,六二应九五,六三应上九等。, V" @0 m6 }8 m' s) @9 ]7 Y& {$ s$ u( ]) |; v5 e* P7 K4 C4 Y类族辨物: M+ m! |8 L# m7 ?9 _& G* U答:“类族辨物“,语出《周易·同人》卦辞。卦辞说:“象日: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类族?* E) f2 m5 r" Z: {& S) ~9 I! B9 D0 }* z5 z, s X5 S* }7 v6 t/ w' X" t4 K, T: v$ z5 J U; s+ Z9 y朋友讲习: * S" I& E3 U7 D e: e' f J O问:请谈谈“朋友讲习“?k+ S9 Y3 U" S答:“朋友讲习“,语出《周易兑卦》卦辞。卦辞说:“象日: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丽有连的意思,兑为泽,上下皆兑,有两泽相连,互相滋益之象。结合人事,朋友互相讲所不明之理,习所不熟之理,也可双方互相滋益,故日“君子以朋友讲习“。来知德说:“两泽相丽,交相浸润,互有滋益,水就湿,各以类而相从,朋友之道,不出乎此。……朋友之间,从容论说,以讲之于先,我又切实体验,以习之于后,则心与理相涵,而所知者益精,身与事相安,而所能者益固。“9 q; `* s5 x2 w9 U' n, A$ V, ^9 y4 r' z4 O* U; E1 |8 [4 m* T* A, ?4 f7 r9 x6 N1 r4 j8 F& i5 Q- z$ g涤诮鹉灸:$ \$ ~' q: c$ M* s6 t+ M6 K6 T2 U2 L问:何谓“系于金木尼“?5 z2 j0 ?# A1 S$ {* r* W- X答:“系于金木尼“,语出《周易·女后卦》初六爻辞。初六爻辞说:“系于金木尼,贞吉。“其象辞又说:“系于金木尼,柔道迁也。“女后者,遇也,女后卦初六,一阴始生,当遇之时,阴不当遇乎阳,宜静自守则吉,故有“系于金木尼(音痴),贞吉“之象。木尼在车下,可以制止车轮不动,金木尼指其坚固,本卦上乾下巽,乾为金,所以有此象。- I% E2 v x, E6 ?8 a A. T& i' B4 H' J- Y6 C+ }# D- ?8 }! k/ ~2 d2 W# C* Z$ w3 u7 v2 G3 \8 w8 Z$ E& C 两派六宗:+ n; A" F& j/ B+ r% W: T问:请介绍一下易学的“两派六宗“。% P1 m0 z) o+ z* b答: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

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派和义理派;六宗,一为太 L遗法,二为京房、焦赣论机祥,三为陈持、邵雍穷造化,四为王粥黜象数,五为胡援、程颐阐儒理(实际应为程、宋),六为李光地、杨万里参史实。《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小序》说:“《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人于机样,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为胡援、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为李光地、杨万里,又参证史实,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源六宗,已互相攻驳。“: B$ o; G( ]5 \; E* b% w! S( N" b6 X8 t! V$ l 承筐圭羊:2 p5 X8 f, r c, |/ }答:“承筐圭羊“,语出《周易·归妹》上六爻辞。上六爻辞说:“女承筐无实,士圭羊无血,无攸利。“本卦上震下兑,兑为女,震为士。古者新婚夫妇祭祀,女妇提竹筐以采苹蘩之类,男子宰羊而盛于鼎俎,若筐中空空无物,屠羊无血,空筐死羊,意味着夫妇之礼不成,故日“无攸利“。7 B$ M. X( y) h' m5 F+ w2 R: i: Z6 v3 F. f8 P9 Y' J$ z3 x治历明时:' s: d) l) @4 H6 m0 n4 i& Q问:请谈谈“治历明时“?& y; x% Y$ k+ M, ~答:“治历明时“,语出《周易·革卦》。如说:“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泽中有之“,指水火不能相容,即自然界相互革命之象。“治历明时“,指治世的大从君子,取象于历法,因时而革。如昼夜不同为一日之革,晦朔不同为一月之革,分至不同为一季之革,四时不同为一年之革等。但古代帝王,改朝换代,必须改历,这亦取“治历明时“之义。《周易玩辞》说:“凡改世者必治历,改岁者亦必治历,治一世之历者,可以明三正、五运之相革,治一岁之历者,可以明十二岁、六十甲子之相革。“% Q3 P. a( `3 r q( M+ o4 Q. q+ {' _7 a+ t' k( ~$ p D3 N2 @& H6 V9 d$ ~( }: B+ ~( `! ?6 w 舍尔灵龟:" d$ M& W; M9 l# |6 S3 M; J7 t# n问:请谈谈“舍尔灵龟“?4 B4 u4 }1 o5 n6 r6 u4 V) I( u答:“舍尔灵龟“,语出《周易·颐卦》初九爻辞。本卦上艮下震,上下皆为阳爻,中为阴爻,大象为离,有灵龟之象。阳刚之爻,本以能养人为贵,但其位卑,无养人之功,有待正应之四以养之,故日“舍尔灵龟“。# ?6 ]# D' N' l% s+ }! F$ M7 X/ ^% n9 @8 ^- a0 X- S$ U$ |- W1 S, f# t8 ~制器尚象:1 K L4 y* f& ]答:“制器尚象“,也就是观象制器,这应该说就是中国古代对科技发明所用的辞语,但学者在探讨时有不同意见,这里引顾颉刚和胡适的一场辩论:顾颉刚认为:《系辞传》把制器都归于圣人看了卦象而制作的,这不合逻辑。这等于把一切文

明都归于易卦,而易卦又归于圣人所画,圣人由卦形而悟出新器具,这是莫须有的事。造船一定是看了木头浮在水面而想起的,不是看了涣卦的结果。胡适认为:观象制器是一种文化起源的学说。所谓观象,只是象而已,并不专指卦象。卦象只是物象的符号,见物而起意象,触类而长之。若不依据历史上器物发明的程序,乃责数千年前的人见了火上水下的卦象何以不发明汽船,这是违背历史发展程序的。瓦特见水壶盖冲动,乃想到蒸气之力,这就是观象制器,牛顿见苹果落地,乃想到万有引力,这也是观象制器,同样是有象而后制器。$ Z+ n4 n/ m$ J: N) l6 d1 H7 v) k ?: Z" b2 ?3 p6 t! y- I( \8 ^0 [" P- i& g; h 参天两地:2 s: W6 w8 ]9 `答:古人以五行数为基数,按奇阳偶阴的原则,所以“参天“则用天数之一、三、五而成其为九,“两地“则用地数的二、四而成其为六。推之则不仅乾阳用九,坤阴用六,举凡阳爻皆用九,阴爻皆用六,故日“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以应周天三百六十度。《易原》说:“参天云者,并天之一、三、五而成其为九也,阳主进九者,在天地后五数中,阳进而极也,故圣从画奇以象乎天,而名其爻为九,命其卦为乾也。两地云者,并地之二、四而成其为六也,阴主减六者,在天地后五数中,阴退而极者也,故圣人画耦以象乎地,而名其爻为六,命其卦为坤也,此其倚数以成九六之初也,……则卦数在易,无有不生乎天地五初之数者也“。4 _1 w8 F6 R8 [1 Q+ J6 b) Z' o, G; L* _ h7 }- x9 r$ J6 @- e9 C- J- g$ p8 a/ U& i3 j( A8 _ 丧牛于易:: |9 J& y, ^- o7 D K答:“丧牛之易“,语出《周易·旅卦》上九爻辞。上九爻辞说:“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因本卦上九当羁旅穷极之时,在上而过于高亢,故无守卫之人,而丧牛于田边之地,造成了欲行无资的境地,祸生于所忽而不自觉,故日“终莫之闻也。“C* @) O O) C2 W! o# N0 m; s( c' }, U+ B9 _3 t3 ~: B* q S% e- S* ` 官衙南向:% M4 c4 A W9 [ L问:何以“官衙南向“?1 \$ }- n: a& U! Y2 u% K/ G答“官衙南向“,从历史上的帝王宫室,到府县衙门,都一律南向。如北京的天安门和各省、市、县的衙门,都是南向的,所以有“小小衙门向南开“之俚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起源于盖天派的古天文,南向以立圭表测日影,或南向立竿见影以测晷景。南向有方向为正,目标光明和纪念南向测日影所取得的伟大发现,因为前人在古天文的观测中,发现了一整套认识、分析、处理事物的规律和方法,由此可见官衙南向的意义了。 ' `" Z" d8 D0 j* T: S3 k7 ?" F# ]1 e7 W9 }0 l0 S& H1 \. i# t! T% Z7 n. B2 O1 L3 ^'

|系于金木尼: ) q0 @' X8 E3 Z$ g- P3 x0 |答:“系于金木尼“,语出《周易·女后卦》初六爻辞。初六爻辞说:“系于金木尼,贞吉。“其象辞又说:“系于金木尼,柔道迁也。“女后者,遇也,女后卦初六,一阴始生,当遇之时,阴不当遇乎阳,宜静自守则吉,故有“系于金木尼(音痴),贞吉“之象。木尼在车下,可以制止车轮不动,金木尼指基坚固,本卦上乾下巽,乾为金,所以有此象。# h' f7 Y. j+ B( u) A0 F( a; Y, \! }7 Q C; w& h Y; L _* X0 W( {/ O' i( M R 革故鼎新:( A+ X" S" U7 X: x答:“革故鼎新“,语出《周易·杂卦传》。杂卦传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鼎卦上离下巽,巽为木,离为火,木上燃火,有烹饪之象。《释文》说:“烹,煮也;饪,熟也。“即以火烧鼎,变生物为熟物,这就有“革故鼎新“之义。后来引伸到社会上,以革除旧政,建立新政,拆去旧房,建成新房之象,称为革故鼎新。 儒教信仰哪些神灵?: h, C8 { |- k- \( U儒教是多神教,不是一神教,儒教信仰的神灵不止一个,儒教有一个庞大的神灵体系。儒教神灵可分为如下几类:第一,天神。以昊天上帝为主,日月星辰诸神为辅。第二,以社稷为代表的诸物百神。山川河海,井路门灶都各有主管之神。第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圣贤神灵。第四,以黄帝为代表的民族始祖民族先王神灵。第五,百家姓氏的家族祖先神灵。第六,历史上殉国殉道的忠烈之士和节义之士也列入祀典,成为儒教神灵。' t) h, ^3 |1 `# K+ W其中,昊天上帝是儒教的至上神,是宇宙万物和人间世界的创造者。圣王孔子与祖先神灵(包括民族祖先与家族祖先)是儒教的配天大神,位格仅次于昊天上帝。4 j8 `; }0 E# Q$ L1 S5 [; ^3 ]3 u( O- q u7)儒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5 M9 L; l8 L, ?1 P简单地说,儒教的基本教义就是教人们学做君子,学做圣贤。学做君子,学做圣贤,就是完善自己的生命人格。在提升自己生命境界,完善道德人格的同时,积极投入到社会生活当中,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天下百姓的利益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从而实现完善社会的使命。这就是《大学》所讲的“三纲领”、“八条目”的教义。& ]2 _$ Z# y$ R+ h/ p9 I$ {- ]# p4 H3 K4 f# P# y9 g“三纲领”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的意思,是要让自己生命中的光明德性和善的本性彰显出来。“亲民”,就是要以民为亲,把天下人都视为自己的亲人,要为天下人谋福利。能做到“明明德”与“亲民”,就能实现“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这就是“至善”,是最高的善。“八条目”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内圣外王人格得以落实和实现的具体途径。0 T Z0 b2 |2 j& ^4 p0 H3 M4 _1 e: a9 O8)什么是天道与天命?( w1 U2 L8 w' t/ U. A2 Z# C8 N# J天道就是天意,是昊天上帝的意志。天命是昊天上帝的安排与命令。昊天上帝是宇宙万物与人间世界的创造者,昊天上帝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化生万物,创造世界和安排宇宙秩序的。万物都是承天意而生,循天命而序。所以,天道与天命就是天地万物的化生之道和养长之道,是宇宙世界的创造之道和有序运行之道,是宇宙间万世不变千古不易的根本法则。* O& T ?7 k% {( Z% f天意本“仁”,昊天上帝的意志就是无穷无尽的“仁”。昊天上帝以仁爱之心化生万物,以仁爱之心创造世界,以仁爱之心安排宇宙秩序。“仁”就是贯通宇宙万物与人间世界的常理常道。& ~1 O# M) [2 m( R人是昊天上帝的杰作,也是昊天上帝特别眷顾的对象。人禀天性而生,人性就天性,人都具有上天赋予的神圣的善的本性。这就是良知,是“明德”,是光明的德性。天道、天命落实于人间世界就是“人道”,即人间世界及人类社会赖以形成和维系的根本之道。身心性命之道,纲常人伦之道,治世为政之道都统称“人道”。5 \ u9 m& M: ?4 m/ V1 I+ f天意本“仁”,天道天命发于人心,就是良知;发于人际就是“五伦”;发于政事就是仁政、德治和美好的制度。8 o! K8 @" I( ~' o6 e# e# O$ m, R( L& L3 Z/ m q9)善恶有没有报应?如果有,是怎样报应的?# @3 a; O5 v6 A& q7 v善恶肯定是有报应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昊天上帝全善全德,全知全能,至大至公,罚无道而赏有德。人的善恶都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善,天知道;为恶,天也知道。为善的人,上帝报之以天赐;为恶的人,上帝报之以天罚。为善者,有德者,上帝赐其福;为恶者,害德者,上帝致其灾祸。“福善祸淫”,“善恶报应”,这是天则。昊天上帝仁爱有加,为善积德,受天恩天德,福泽延及子孙,报应于子孙;为恶败德,则天罚只及本身,不报于子孙,祸不及子孙。% Q) b* E( o+ A e8 z善恶报应,或报于本身,或报于子孙;或报于身前,或报于身后。为善积德者,上天赐其福禄,赐其健康长寿,家庭和睦,子孙发达。为恶者,上天绝其天禄,致其灾祸,折其阳寿。这是身前的报应。, H1 M) m0 _1 M; _5 d: X为善积德者,清气上扬,浊气下沉,死后其气散归太虚,升伸而为神,“在帝左右”,可沐天恩“再造”,重新参与宇宙大化,获得永生。为恶者,浊气上扬,死后其气散归太虚,下沉屈附而为鬼。为恶者,逆天命,背天道,弃人道,害天理,上帝怒而罚之,绝

而弃之,沦为“弃魂”,不能重新参与宇宙大化,万劫不复“再造”,不能得到永生。这是昊天上帝对善恶的最大赏罚,也是善恶的最大报应。这是身后的报应。7 I+ h: A7 ]# K6 B; I9 N. @" v, E% g% b- F$ L6 V1 f10)儒教有“彼岸世界”吗?0 {/ s& z U! j$ F- Z儒教有“彼岸世界”。依儒教,宇宙世界分为“明界”与“幽界”。明界就是人的耳目可以闻见的世界,是人身前可以感知的世界,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世界;幽界则是人的耳目不能闻见的世界,儒教也称之为“太虚之境”。幽界,或曰太虚之境,是无形而实有的世界,就是儒教的“彼岸世界”。4 V6 I5 a% }7 Y. R明界是人间世界,幽界是神鬼的世界。依儒教,人之生是自幽至明,从幽界来到明界;人之死,是自明返幽,从明界返回幽界。我们来自幽界,来自太虚之境,死后“形溃返原”,返回幽界,返回太虚之境。太虚之境是昊天上帝化生万物,创造人类的源头,也是人类及万物散归之所和最终归宿。人死后,或成神,或变鬼。肉体虽亡,而灵魂不灭。所以,儒教把死亡称为“归天”。归天,就是返回太虚,返回幽界。- y/ V) k6 I- R+ X$ ^; ]) D6 Y/ A. M( s( D+ B3 v4 Q+ ~1 e8 s0 L11)儒教是怎么看待“生死”问题的?. F' |! K# X1 g S6 L人事之大,莫过于生死。生死问题是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生死的焦虑是人生命中最大的焦虑。儒教非常重视“生死”问题,参通幽明,究明生死,是儒教的重大教义。儒教的“生死”教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1 G( P& O3 ^8 g" i v7 ]# J! F# b首先,在儒教看来,生死只是气的聚散。太虚之气,阴阳交感,聚而有形有象,生人生物。人死,则形溃气散,返归太虚。肉身虽亡,而灵魂不灭;聚亦吾体,散亦吾体。生死,只是存在的形态不同,存在的空间不同。死并不意味着彻底的寂灭和消亡。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死而不灭,死而不亡。形散而气不损,神不灭,灵魂不死。生死,聚散而已,变易而已。生,则自天而降;死,则归天而去。生,自幽至明;死,自明返幽。生死往来,聚散屈伸,都是上帝的造化,皆得吾体,皆成吾性,有什么好畏惧的?所以,儒教于生死,说“幽明”,说“屈伸”,说“聚散”,而不说“生灭”,不说“有无”。' R/ G' V$ g! s8 ]其次,在儒教看来,君子之死与小人、恶人之死是有区别的,其死后的归宿与命运是不同的。君子之死,称为“息”,小人、恶人之死称为“休”。息与休是有很大区别的。息,只是喘口气,暂时歇息,等待天命,重新参与宇宙大化。君子遵天道,循天理,为善积德,实现了生命人格的完善,所以能够“与天

合德”、“与鬼神合其吉凶”,死后清气上扬,升伸为神,就能沐上帝天恩,得以再造,获得永生。而小人、恶人,背天道、害天理、丧人伦,与禽兽为伍,死后浊气上扬,下沉屈附而为鬼,上帝绝其天恩,不予再造。小人、恶人死后变鬼,不能重新参与宇宙大化,不能获得永生。! n: E: O5 W: R: o% h$ `" S第三,在儒教看来,人道与神鬼之道是相通的,明界之道与幽界之道是相通的,都统于天道。人道是天道在人间世界的落实,神鬼之道是天道在幽界的落实。幽明相通,生死不贰。身前有什么样的道德与修为,死后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与归宿。君子成神,小人变鬼。成神就能沐上帝再造之恩获得永生,重新参与宇宙大化。变鬼就成为弃魂,上帝行天罚,不予再造。所以,要想死后获得上帝再造,获得永生,就必须于身前修身修德,完善自己的生命人格。只有“与天合德”,才能“与鬼神合吉凶”。善其生者,善其死;善其始者,善其终。 P; y2 t6 {- q0 E$ L- n* u彻悟生死之道,究明生死,就能知生知死,不为生死所动。就能坦然面对死亡,视生死为本分事,摆脱畏死之心。得道归天,方能死于安乐,死于宁息,获得永生。

更多相关推荐:
释迦牟尼佛最经典的三句话

释迦牟尼佛最经典的三句话1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这意味没有人是因为偶然进入我们的生命每个在我们周围和我们有互动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许要教会我们什么也许要协助我们改善眼前的一个情况2无论发生什么事那...

释迦摩尼经典语录

聆读释迦牟尼的经典语录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2如果你不会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3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4当你快乐时...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像释迦牟尼佛即如来佛祖约前624前544一说前564前484原名悉达多乔达摩巴利文SiddhatthaGotama梵文SiddhrthaGautama意为一切义成就者佛教创始人成佛后被称为释迦...

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简介

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简介在释迦牟尼佛的高足中其最杰出的十大罗汉为十大弟子第一为摩诃迦叶称苦行第一第二阿难陀称多闻第一第三舍利弗称智慧第一第四是须菩提称解空第一第五是富楼那称说法第一第六是大目犍连称神通第一第七是...

释迦牟尼故事

释迦牟尼故事2500多年前的一个凌晨明星现于天上在一棵菩提树下有人忽然发出了一声赞叹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人就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自这天以后释迦牟尼就四处传播他在菩提树下静悟出的关于宇宙人生的缘...

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梵文SiddhrthaGautama成者佛教创始人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佛尊称为佛陀意思民间信仰佛教的人尊称他为如来佛祖在佛教中记载着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的鼻祖释迦牟尼诞辰日阿弥陀佛梵文Amitabha诞辰日...

释迦牟尼诞生时出现过这些奇异现象!

释迦牟尼诞生时出现过这些奇异现象20xx年05月15日0757释迦太子出生便会走路他朝东南西北各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我从今日不复更受母人之胎此即是我最后边身编者按在佛教节日中有几个与释迦牟尼息息相关如...

《释迦牟尼》感想之20

小知识P142P1511中国关于释迦牟尼的传记经典有哪些答中国僧人撰写的释迦牟尼传记有梁僧佑的释迦谱五卷和唐道宣释迦氏普一卷此外在宋志磐的佛祖统纪中有编年体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太子八十岁临涅槃前度化外道须跋陀罗...

释迦牟尼所发五百大愿

释迦牟尼佛所发五百大愿世尊众菩萨已舍弃此等众生而于浊世黑暗中我愿以大悲心摄受他们海尘心生一念我已于如来前劝无数眷属皆发菩提心众人均发广大愿住持各自刹土所有菩萨皆舍弃浊世众生唯除遍入风故我当为浊世众生发愿如是发愿...

释迦牟尼大事年表

釋迦牟尼大事年表ltlt妙芸gtgt约公元前566年约公元前486年约公元前566年诞生吠舍佉月十五日中国夏历四月八日释迦牟尼诞生于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蓝毗尼花园中父亲为净饭王释迦牟尼是长子原名为乔答摩悉达多...

有福之人 才能闻此释迦牟尼所说经典

有福之人才能闻此释迦牟尼所说经典txt我这辈子只有两件事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人家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是背影肉的理想白菜的命肉的理想白菜的命白马啊你死去哪了是不是你把王子弄丢了不敢来见我了有福之人才能闻此释迦牟尼所...

把释迦牟尼最经典的4句话送给你

把释迦牟尼最经典的4句话送给你1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这意味没有人是因为偶然进入我们的生命每个在我们周围和我们有互动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许要教会我们什么也许要协助我们改善眼前的一个情况2无论发生什...

释迦牟尼佛语录(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