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练习卷3.4

时间:2024.4.27

第三周语文阅读练习

(一)窗前的树(17分)

张抗抗

⑴我家窗前有一棵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⑵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发出米粒大的

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

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

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

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身子为之一震,你的眼

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

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⑶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

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⑷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

就有了些轻松。

⑸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

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

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

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

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⑹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

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树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

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⑺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

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

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

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

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

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一棵斑驳而残缺的树,

我并不怎样的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来。

⑻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

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

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杈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

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杈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飞到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

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

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

还是槐花如雪。

⑼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

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4分)

9.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你觉得洋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3分)

10.作者写夏日的洋槐,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3分)

11.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3分)

1

“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瑰花如

雪。”

12.从洋槐的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树的家族较大,你最敬佩的是什么树?请谈

谈你的理由。(4分)

(二)三种诸葛亮 邓拓

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有

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

欢诸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

么呢?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代,不像我们现在懂得讲究民族政策,

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这个缘

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

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

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

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

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

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

是舞台上的诸葛亮。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小说和戏剧之类,

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

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但是,我现在并不

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

诸葛亮。

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

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

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 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

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

一样的呢?当然不是。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

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

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

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

都有先见之明。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

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

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

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

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

应该的。否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无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

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

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

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

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

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

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

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郭棣帅淮东,倪从焉。??议论自负,莫敢近之。一

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

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师为法曹,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

2

传者莫不拊掌。”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作呕。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

13.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一般人对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热爱他、崇拜他。

B.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比较多的是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

C.知识丰富、善于调查研究,这是诸葛亮能多谋善断的条件。

D. “事后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为“事前诸葛亮”的。

14.下列的说法,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3分)

A.诸葛亮这个人物在历史学家、文学家的笔下是有区别的。

B.诸葛亮享有先见之明的美誉,是人们喜欢他而想象出来的。

C.诸葛亮不能作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误用马谡使街亭失守。

D.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事后诸葛亮”常因多嘴而坏事。

15.下面两个句子中“诸葛亮”的意思一样吗?请解释。(4 分)

①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

②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

16.文中“带汁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 分)

17.有专家认为:“读书时,如果能从作者的身份、立场、角度考虑作品的观点,我们会得到更多。”请运用文中的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4 分)

(三)浅谈态度/姜以刚

①一群蚂蚁为了挪动一粒饭或一条虫,忍受着难以想象的重负,前推后搡,齐心协力。一只蜜蜂为了采一点花蜜,在花朵之间往返无数次,翻飞起舞,不辞辛劳。一株野草为了显示生命的力量,艰难地从石缝中钻出, , 。蚂蚁、蜜蜂和小草的个体虽小,但它们那认真的态度却给了我们很多感动。

②接下来说说我们人本身吧。营业员态度热情,让顾客心满意足,这家店的生意就会更好。父母态度真诚,让子女心服口服,这样的教育效果就会更佳。教师态度认真,让学生耳濡目染,这样的教学就会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孟冬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孝子。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其母卧病在床,突然想吃竹笋。孟冬很久也没找到竹笋,他便抱着雪地里的竹子痛哭。他终于感动了天地,竹林里冒出了竹笋,成全了他的这份孝心。

④综观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海伦·凯勒主动向命运挑战,克服了自身的盲聋哑的生理缺陷,成为了一位作家。霍金全身瘫痪,只有一根手指能活动,凭着对物理学研究的满腔热情,成为了继爱因斯坦之后的又一位物理学研究领域的泰斗。

⑤要成就一番事业,还得有一种谦虚的态度。三国时期的杨修非常有才,但终因恃才放旷,被曹操所杀。一个人不论天赋的高低,都要不断学习。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虽为文学神童,但每天“环谒于邑人”,错过了很多学习机会,最终“泯然众人矣”。

⑥要获得更多的成功,既要胜不骄,更要败不馁。诺贝尔经过很多次实验的失败,甚至连自己的弟弟和助手都在实验中丧生,自己也差点被炸死。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明了高效炸药。

⑦要实现人生理想,还要坚持自己的志趣,有矢志不渝、坚韧不拔的态度,才能终成大器。努力不分早晚,出身不论贫富。齐白石年轻时是一名木匠,但他有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经常自学,最终成为一位极负盛名的大画家。唐朝大书法家柳公权,幼年丧父,家贫无纸习字,其母便以沙地为纸,以树枝当笔,教他练字。这些都没有阻碍他日后成为大书法家。

3

⑧前中国男足主教练米卢先生说过“态度决定一切”的名言。态度是学业和事业的催化剂,在学习和工作时,有了好的态度,你的人生就会更精彩。

⑨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它能反射你的喜怒哀惧。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理解生活,你将会从生活中提炼更多的灵感。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微笑面对生活,生活也会对你微笑。你对生活失望,生活也会懒得理你。不要关闭自己心灵的窗户,打开它,可以让更多的新鲜空气吹进来,让更多的美景扑入你的胸怀。

17、请仔细揣摩第①段前两句的表达特点,在画线处填写两个四字短语,使句意一致,句式相同。(2分)

18、第③自然段列举孟冬的例子,其作用是什么?(2分)

19、结合全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态度是学业和事业的催化剂,在学习和工作时,有了好的态度,你的人生就会更精彩。

B.第⑤段是从反面来举例证明分论点的,而其他段落是从正面举例论证。

C.本文都是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D.第⑤段中列举方仲永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一个人即使有再高的天赋,也要不断学习,才能有所成就,否则一事无成。

20、本文有些句子语言优美、含义隽永,试对最后一段的画线句子作点赏析。(2分)

21、第⑦段柳公权的例子除了给我们感动外,还给我们什么启示?请再列举出一个恰当的事例予以证明。(3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22一24题。(7分)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

2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适巨绅家将嫁女 适: (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 谕: ..

23.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24.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3分)

4

第三周语文阅读练习

(一)窗前的树(17分) 张抗抗

⑴我家窗前有一棵树,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⑵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发出米粒大的

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

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

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

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身子为之一震,你的眼

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

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⑶便设法用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

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

⑷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

就有了些轻松。

⑸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

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

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

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树身的水珠,那一片

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⑹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

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树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

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⑺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是装

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

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

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

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

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一棵斑驳而残缺的树,

我并不怎样的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来。

⑻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

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

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杈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

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杈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飞到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

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

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

还是槐花如雪。

⑼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

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4分)

语文练习卷34

语文练习卷34

9.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你觉得洋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3分)

语文练习卷34

10.作者写夏日的洋槐,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3分)

5

11.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3分)

“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瑰花如

语文练习卷34

12.从洋槐的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树的家族较大,你最敬佩的是什么树?请谈

谈你的理由。(4分)

语文练习卷34

(二)三种诸葛亮 邓拓

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有的

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

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

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代,不像我们现在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

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

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

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

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

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

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

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

的诸葛亮。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小说和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

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

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

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

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

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

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

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

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他之所以

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

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

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

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

都有先见之明。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

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

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

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

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

应该的。否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无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

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

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

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

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

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

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

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郭棣帅淮东,倪从焉。??议论自负,莫敢近之。一

6

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师为法曹,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传者莫不拊掌。”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作呕。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

13.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B )(3分)

A.一般人对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热爱他、崇拜他。

B.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比较多的是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

C.知识丰富、善于调查研究,这是诸葛亮能多谋善断的条件。

D. “事后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为“事前诸葛亮”的。

14.下列的说法,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 ) (3分)

A.诸葛亮这个人物在历史学家、文学家的笔下是有区别的。

B.诸葛亮享有先见之明的美誉,是人们喜欢他而想象出来的。

C.诸葛亮不能作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误用马谡使街亭失守。

D.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事后诸葛亮”常因多嘴而坏事。

15.下面两个句子中“诸葛亮”的意思一样吗?请解释。(4 分)

①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 ①指存在于人们设想中,并被人们当作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历史人物。

②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②指学习、效仿诸葛亮的后人。

16.文中“带汁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 分)(1)过于高傲自负,使旁人难以亲近。(2)自以为是,遇到失败就消极落泪。

17.有专家认为:“读书时,如果能从作者的身份、立场、角度考虑作品的观点,我们会得到更多。”请运用文中的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4 分) 我认为作者的身份、立场对于创设作品人物具有极大影响。陈寿是西晋史学家,因此更注重于对史实的真实记录,在他的《三国志》中,诸葛亮精于政务但谋略一般;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表现故事的曲折离奇,他笔下的诸葛亮神机妙算,文韬武略;甚至在京剧“借东风”中,为了舞台效果,诸葛亮的形象更为夸张,简直无所不能。因此,在分析文学作品时,如果从作者的身份、立场等背景进行分析,结论能够更全面客观。

(三)浅谈态度/姜以刚

①一群蚂蚁为了挪动一粒饭或一条虫,忍受着难以想象的重负,前推后搡,齐心协力。一只蜜蜂为了采一点花蜜,在花朵之间往返无数次,翻飞起舞,不辞辛劳。一株野草为了显示生命的力量,艰难地从石缝中钻出, , 。蚂蚁、蜜蜂和小草的个体虽小,但它们那认真的态度却给了我们很多感动。

②接下来说说我们人本身吧。营业员态度热情,让顾客心满意足,这家店的生意就会更好。父母态度真诚,让子女心服口服,这样的教育效果就会更佳。教师态度认真,让学生耳濡目染,这样的教学就会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孟冬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孝子。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其母卧病在床,突然想吃竹笋。孟冬很久也没找到竹笋,他便抱着雪地里的竹子痛哭。他终于感动了天地,竹林里冒出了竹笋,成全了他的这份孝心。

④综观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海伦·凯勒主动向命运挑战,克服了自身的盲聋哑的生理缺陷,成为了一位作家。霍金全身瘫痪,只有一根手指能活动,凭着对物理学研究的满腔热情,成为了继爱因斯坦之后的又一位物理学研究领域的泰斗。

⑤要成就一番事业,还得有一种谦虚的态度。三国时期的杨修非常有才,但终因恃才放旷,被曹操所杀。一个人不论天赋的高低,都要不断学习。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虽为文学神童,但每天“环谒于邑人”,错过了很多学习机会,最终“泯然众人矣”。

7

⑥要获得更多的成功,既要胜不骄,更要败不馁。诺贝尔经过很多次实验的失败,甚至连自己的弟弟和助手都在实验中丧生,自己也差点被炸死。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明了高效炸药。

⑦要实现人生理想,还要坚持自己的志趣,有矢志不渝、坚韧不拔的态度,才能终成大器。努力不分早晚,出身不论贫富。齐白石年轻时是一名木匠,但他有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经常自学,最终成为一位极负盛名的大画家。唐朝大书法家柳公权,幼年丧父,家贫无纸习字,其母便以沙地为纸,以树枝当笔,教他练字。这些都没有阻碍他日后成为大书法家。

⑧前中国男足主教练米卢先生说过“态度决定一切”的名言。态度是学业和事业的催化剂,在学习和工作时,有了好的态度,你的人生就会更精彩。

⑨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它能反射你的喜怒哀惧。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理解生活,你将会从生活中提炼更多的灵感。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微笑面对生活,生活也会对你微笑。你对生活失望,生活也会懒得理你。不要关闭自己心灵的窗户,打开它,可以让更多的新鲜空气吹进来,让更多的美景扑入你的胸怀。

17、请仔细揣摩第①段前两句的表达特点,在画线处填写两个四字短语,使句意一致,句式相同。(2分)示例:曲折向上(奋力向上、努力向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等)(2分。只要意思相同即可给分,但要注意前一短语表示行为,后一短语表示精神,否则扣分。)

18、第③自然段列举孟冬的例子,其作用是什么?(2分)列举孟冬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分论点(一个人要有诚心,才能感动天地),增加说理的趣味性。(2分)

19、结合全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本文还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A.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态度是学业和事业的催化剂,在学习和工作时,有了好的态度,你的人生就会更精彩。

B.第⑤段是从反面来举例证明分论点的,而其他段落是从正面举例论证。

C.本文都是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D.第⑤段中列举方仲永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一个人即使有再高的天赋,也要不断学习,才能有所成就,否则一事无成。

20、本文有些句子语言优美、含义隽永,试对最后一段的画线句子作点赏析。(2分)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新鲜的空气比作良好的态度,形象生动地论证了良好的态度对一个人有所作为的重要作用。(2分)

21、第⑦段柳公权的例子除了给我们感动外,还给我们什么启示?请再列举出一个恰当的事例予以证明。(3分) 启示:要实现人生理想,就要坚持自己的志趣,矢志不渝,即使出身贫贱,也能终成大器。(2分。意思相近即可) 事例如:朱元璋小时候当过放牛娃、乞丐、和尚,但他不屈服于命运,最后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1分。若考生列举其他事例符合启示内容也可)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22一24题。(7分)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

2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适巨绅家将嫁女 适:恰好 (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 谕:告知 ..

8

23.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C)

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24.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3分) 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在这种情况下,这二人多次出入城门,本该事出有因,而他们出入城门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

9

更多相关推荐:
语文学习总结作文

语文学习总结作文半个学期过去了我从中学习了一些字词句同也学习了分段和写段意我在学习这些方法的时候有不懂的生字词都回去找字典老师来帮助这半个学期以来我阅读了接近了20多种不同种类的书其中有少儿百科全书科学家的故事...

小学语文的学习总结范文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有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学好语文,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语文的学习总结范文

初三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是最后一年了。在这一年中怎样学习语文,才能取得最大效益?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你必须认真地疏理一下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得失。那些自己掌握得较好的知识,那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初…

语文主题学习会议小结

语文主题学习会议小结语文主题学习会议小结两天下午主题的学习连续听了四节课使我收获颇丰一是孩子的学习步骤一般经过自主学习与伙伴的合作学习与老师的交流学习这几个步骤二是方法的学习也很重要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哪是对比写法...

语文学习习惯阶段小结

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途径与策略研究实施阶段总结低段我校自申报课题以来紧紧围绕着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一课题积极进行探索按计划分步实施课题实施以来在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在课题组实施老师的探索研究下我校的课题研...

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语文学习方法总结其实学习语文很简单下面就将我的学习方法告诉大家一课前预习法预习很重要你只有课前预习了才能提前了解课文内容1预习之前准备一本字典先把生字词过关这样方便朗读课文理解课文2标自然段3熟读课文三遍以上4...

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语文学习方法总结其实学习语文很简单下面我就将我认为较好的学习方法告诉大家一课前预习法预习很重要你只有课前预习了才能提前了解课文内容1预习之前准备一本字典先把生字词过关这样方便朗读课文理解课文2标自然段3熟读课文...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二年三班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语文 研修学习案例或总结模板

国培计划20xx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研修学习案例或总结模板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初期扑面而来的研修模式变化学习共同体建设研修活动开展引领性课程如何备课上课如何做好老师等诸多教育教学活动曾经给我们带来困惑...

20xx——20xx学年七年级上期个人语文总结报告

20xx20xx学年七年级上期个人语文总结报告20xx20xx学年七年级上期个人语文总结报告在此对七年级上期个人语文情况做一个总结并形成书面报告一总体概述听课效率中学语文课与小学语文科最大的不同应该便是知识量的...

中考状元语文学习及满分作文心得经典法则

中考状元语文学习及满分作文心得20xx1028100946标签成绩初三辅导高考孩子家长教育名师指导校园学习方法中考中考班转载分类作文在辽宁省20xx年中考中我班的杨皖宁同学以4865分的总成绩名列凌源市的第七名...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小结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小结语文组张砚引子一位老者在海边垂钓已经钓了满满一篓的鱼一个孩子在旁边看了很久老者准备离开的时候温和的冲孩子笑笑送给孩子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可孩子却一口拒绝了老者很奇怪问孩子那你想要什么呢孩子指了...

语文学习总结范文(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