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时间:2024.4.21

“治世能臣,乱世奸雄”——分析《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中二5班张佳钰 31号

读了《三国演义》,我最有感触的人物便是曹操了,在历史上,他是一个具有很大争议的人物,《魏书》中对曹操的评价是这样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治世能臣,就是说他很会治理国家,乱世奸雄,就是说他很奸诈,而且会打仗。虽然三国演义对于曹操贬低很厉害,也引起了现在很多人对他抱不平,说他能与开国重臣相比,掩盖了他的缺点,在小说的影响下,对曹操的评价并不是很公正,现在我来谈谈对曹操这个人物的理解。

爱才、爱民

纵观历史,开国君主都有很多的左膀右臂,刘邦的韩信,张子房;朱元璋的刘伯温,徐达。开国君主总有很多谋士,将领,他们门下都有很多贤能。曹操的爱才也表现在《三国演义》的字里行间。他的将领首先是各种姓“夏侯”的武将,还有谋士许攸,郭嘉,司马懿,大将张辽,曹仁,等等。他深知谋臣武将较多的好处,到了魏国后期,也不乏司马懿,钟会,邓艾等将领,虽然后来他们归晋,但之前依然是魏国的将领。所以魏国人才很多,从来不独木难支。

乌巢之战,是曹操打的第一场大战,那时候他的武将很多,兵力却不够,谋士也有郭嘉等,人才方面占优。他的老同学许攸是个人才,曹操为了赶快见投奔过来的许攸,不惜光脚见他,可见曹操之爱才。还有关羽,徐庶,都曾投奔过曹操,曹操对他们非常之好。对待关羽送礼十分频繁,斩杀他六将依旧放他而去。徐庶虽然出场不多,但为了请他效力,曹操也煞费苦心。还有一个例子,更能表达这一点。赤壁之战,曹操知道黄忠要过来投奔,十分欣喜,所以多疑的本性也淡了些,被蒙蔽,差一点战死。

曹操除了依靠军事实力吸引将军谋士之外,他的求贤若渴,对百姓的厚爱,以及时局需要的狡猾,更是需要这些将领谋士为他效力。相比诸葛亮,曹操可就强多了,他培养出一大批贤能,而诸葛亮只知道重用亲信,魏延投奔,他就说有反骨,看不顺眼,要杀,正史记载,诸葛亮只重用老实的人,真是大大逊色于曹操。难怪天下贤能的人大多投奔曹操,很少去号称忠义的诸葛亮阵营,或许也是他获得如此之大军事实力的原因。

说到曹操看重的人,除了人才,便是老百姓了。一次曹操出征,自己的马踏到麦子上,麦子踏坏了,为了严整军令,割掉头发。世人评价他奸诈,狡猾等等,但我认为曹操干这种事,一次是著名的割须断袍,还有一次就是这次了。割须断袍时曹操都差点丧命,情况十分危险,正好侧面说明他把老百姓看成自己生命一样重要,虽有严整军令之意,但这体现出曹操的爱民。曹操此人以阴险闻名,若不能治理好国家,给民众恩惠,那么在那个灾荒的乱世,必定有人造反,可见他一定致力于建设国家与管理好老百姓。

奸诈、智慧

三国演义对曹操的评价最多就是奸诈了,这也是他出名的原因。但是我认为他虽然奸诈,这也是他智慧的体现。在诸侯争斗的乱世,只有奸诈,城府很深,才能生存。奸诈还是智慧也是曹操这个人物的争议所在。

说曹操奸诈,却又觉得他很智慧,但是说曹操智慧,又觉得他狡猾无比。在第四回,曹操就出场欲杀掉董卓,但是没有成功,曹操初次崭露头角就给人一种正义感。后来曹操为报杀父之仇,起兵报仇,很快便有了一方势力,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虽然不仁不义,但只有这样才能让当时曹操单薄的势力安全,徐图更大的事业,这就是一种智慧。

曹操的军事天赋不必说,他火烧乌巢,打败吕布,都是他的巨大功绩,也被《三国演义》写的十分壮观,载入史册。

曹操从地方势力到这么强大的魏国,我认为要靠他的军事力量是不够的,还有他的远见。他的智慧就在于趁着董卓之乱,先解决吕布,然后慢慢一举击破袁绍,再攻打江南,他用的是一局定胜负的战略,而且他认准的人就是那些有很大弱点,会被他的高智商攻陷的人。他

在乌巢之战中,每一步都有很大的把握,得到许攸求贤若渴,虽然当时没有粮食,但他逐步一个个解决困难,一发制人。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打败袁绍,袁绍的失败可谓必然,曹操也因此军力大振,三国之中一度位于前列。曹操割须断袍,败走华容,十分惊险,但他都保住了性命。曹操深刻懂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后闷闷不乐而死,项羽不回江东,自刎身亡,他们的国家都没有长久,懂得保命,也是智慧。

曹操在军事上拥有强大的智慧,但他奸诈无比,或许这是乱世生存之道,但与仁义的刘备相比,曹操太阴险了些。三国演义中,对这些体现曹操事件的描写添油加醋,以至于我们无法对这些事件做出客观评价。孔融是有学识的人,曹操曾经想让他在手下当差,但孔融在曹操面前言语尖锐,使曹操内心充满杀气,后来就杀掉了他。“梦中杀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两句话更是代表曹操性格的传世名言,这里我认为这两句话还是发自内心的,在乱世中,他多疑的性格造就了他没有相信的人,任何人在他面前太聪明或者他认为对他有威胁,就会杀掉,可见其阴险之处。

有一些著名的故事更体现出这一点,比如与刘备的煮酒论英雄,是试探刘备的阴险招数,什么埋伏刀斧手,摔杯为号的事情对曹操来说是家常便饭。曹操看到身边的杨修聪明的很,就要杀掉他,除掉后患。在一开始他挟持周天子,甚至做出许田打围这件是来,气焰无比嚣张,说明他要让世人惧怕他。在“煮酒论英雄”中,他试探刘备,十分聪明,幸亏打雷,刘备才脱离危险。可见他的内心之险恶,城府之深,无人能比。

或许三国演义有很大的夸张之处。曹操的阴险与刘备的仁义正好在一个对立面上,或许那只是因为历史选择了刘备。刘备的蜀国作为最弱的国家,刘备身边又有那么多弟兄感情深厚,表面上看去,很宽厚仁义。而曹操手下谋士很多,智慧超过他的人也有,他便不会相信任何人,除了他自己,历史自然不会选择他,所以或许曹操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阴险。如果说曹操是奸臣,那刘备,孙权也不能说是一个忠臣,周天子还在便起兵称帝。曹操的奸诈只是他发展势力的一种手段,没有奸诈,曹操或许也活不下来。

曹操的奸诈与智慧,其实是并存的,在这种乱世时代,只有“奸诈”再能生存,最后活下来的有些势力的诸侯也都是如此。但我认为,曹操其实真的十分智慧,胜过奸诈给他带来的弊端,虽然曹操阴险极致,但他的军事上的远见与实力是无法忽视的。

多疑、无情

如果说爱才、爱民是曹操成功的原因,智慧、奸诈是他成为一代奸雄,建立魏国称帝的原因,那么多疑、无情就是他最终失败,留下一世恶名的原因了。

曹操的多疑很有名,有一次他有生命危险,逃到吕伯奢家里,吕伯奢对他有救命之恩,准备杀猪迎接他,他听到傍边磨刀霍霍的声音,觉得那人要杀他,于是把他们全家都杀了,后来又进来一个亲戚,曹操看到他热情的样子,又把他杀了,然后就说出了著名的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充分体现出他的多疑,无情。他一生杀人如麻,但对有才之人,却十分喜爱。这个故事可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没有什么事实依据,但这个故事却十分典型的表现了曹操多疑的品性。

曹操因为多疑还杀掉了神医华佗,华佗为曹操实行开颅手术,曹操觉得华佗要割掉曹操的头,要他的命。按理说华佗对曹操做开颅术曹操不相信他很自然,但把华佗杀了就不好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用了他就要相信他,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此处也看出曹操内心奸诈无人性。

曹操起兵,是为了陶谦的杀父之仇,但他却被自己无情的一面冲昏头脑,滥杀屠城了数十万老百姓,真是让人唏嘘不已。曹操内心要杀掉一切惹自己的人,十分无情,而且做事想要费尽一切手段,十分恐怖,当然曹操并不是一个杀人恶魔,只是内心阴险多疑,城府深不可测,所以无人敢与他为敌,与他为敌者全都被他残忍杀死,或许奸诈多疑建立了他打下的江山,巨大实力,成为三国霸主,但这一点,为世人唾骂,被人添油加醋,也得不到很多以

忠义为本的贤士支持,为人利用,也是使他失败的软肋。

诸葛亮很擅长利用曹操多疑的内心,火烧博望坡,以及后来的诸多战役,多疑的一点多多少少使曹操吃了亏。然而,在人才上,曹操一向对他们仁爱,但杨修,孔融,因为他们聪明,就必须杀掉,曹操太多疑,杨修身为曹操帐下文官大人物,没有不忠之处,不过是叫了鸡肋,鸡肋,辅助曹植罢了,这虽然聪明,但他是忠诚的,鸡肋只是也正是中了曹操下怀,被杀,杨修再算也算不出曹操圈套。孔融只是一介书生,愿意为曹操出谋划策,又被曹操残忍杀害,可见他无情的一面。正是曹操的奸诈无情,造就了他日后的骂名。

大臣大约分为三种:治世之臣,救世之臣,乱世之臣。治世之臣如管仲,魏征,他们延续天下一个太平盛世;救世之臣如周亚夫,刘备,他们给乱世归于一统,还给百姓太平盛世;乱世之臣如曹操,朱棣,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扰乱天下,重新给天下洗牌,还老百姓一个更好的新天下。他们各有优点,都是利于国家的,但我最佩服也就是乱世之臣,他们有着过人的智慧,集军事,治国,争斗于一身,曹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难怪人们评价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给魏国百姓太平,坐拥大军,用奸诈驳倒反对自己的所有人,有着巨大的野心,真是乱世的奸雄。

对于曹操,《三国演义》的贬低也难掩他的足智多谋。“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评价曹操可谓很公正,治世能臣自然没错,他费劲心思治理好魏国,不是那些善于描写战争的小说家可以描述的。在那个乱世,战争是小说十分正常的题材,这也恰巧写出了曹操过人的军事天赋,他坐拥魏国百万之兵,虽然有败走华容,割须断袍之类的失败,但无疑他是三国中势力最强大的人。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三国鼎立时,曹操虽然被孔明打败过几次,但主要结果上来说,曹操是获胜的。因为《三国演义》把曹操写的太坏,获胜的战争写的轻描淡写。曹操在战略上的眼光独到,是他制衡了蜀,吴势力,最终成为一位英雄,但他狡诈无情的个性也使得他留下奸诈的骂名,但这也是他的智慧,是一个成功的乱世英雄所必需拥有的生存之道。但他的多疑无情成为了他的弱点,虽然他有过人智慧,但这点终究被他人所利用。

虽然《三国演义》,《三国志》还有现代人对曹操有着褒贬不一的评价,但我觉得曹操是一个英雄,值得我们学习的,也不是那些奸诈,而是他的治国之智。虽然以史为鉴在现在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历史不会重演,但我们可以超越历史,懂得更多的人情事理。抛去《三国演义》对曹操的贬低,一些只知道历史功绩的人对曹操的过度褒奖,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真实的曹操:爱才,爱民,有智慧却奸诈,多疑无情,虽然我们已经不能抛去对他的偏见客观分析他,但他在我心里也是一个值得我敬佩学习的人,一个在乱世中颇有作为的英雄。


第二篇:《唱吧三国》


唱吧三国

唱吧三国

《唱吧三国》三国武将貂蝉属性介绍

三国武将之貂蝉

布阵推荐:后排、能够魅惑敌方为自己而战的控制型谋士

武将说明:倾国倾城的貌美女子,以王允义女身份施计离间董卓和吕布。

技能说明

主动技能-倾国倾城:魅惑前方敌人为自己而战

被动技能-镜花水月:向前扔出法球攻击敌人,然后回到手中,飞回时会使敌人再次受到伤害被动技能-离间:魅惑1名敌人,为自己而战

被动技能-闭月:法术注入普通攻击中,使每次攻击附加法术伤害

百度攻略&搞趣网 提供,更多精彩攻略访问1

百度攻略&搞趣网 提供,更多精彩攻略访问2

更多相关推荐:
三国演义名句

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第一回解释这句话反映了客观的历史演变规律在罗贯中眼中历史进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统一就了就要分裂分裂久了就要统一2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三国演义第一回刘关张三人奋力救...

三国中的名言警句

1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2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刘备3听兄一言使我茅塞顿开如拨云见日吕布李肃说吕布反叛丁原后4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曹操比喻有些事情虽然做了也得益不大但不做总觉得惜5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

三国名言排名

三国名人名言排行榜候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家有五兄弟马伯常马仲常马叔常马季常马良不时使神笔的那个马幼常马谡并有才故乡里人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在众兄弟中马良确实才能突出诸葛亮与兄尊称之入蜀后刘备提为左将军掾马谡在为平...

三国演义中的名言

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曹操的今英雄为使君与操尔三国成语一手包办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一举两得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一臂之力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

三国演义名句

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第一回解释这句话反映了客观的历史演变规律在罗贯中眼中历史进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统一就了就要分裂分裂久了就要统一2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三国演义第一回刘关张三人奋力救...

三国的名言名句

三国的名言名句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名言名句;三国演义的名言

名言名句三国演义的名言名言名句三国演义的名言1为将之道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智勇武将2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庞士元3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郭嘉4大...

三国演义中十句精辟名言

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二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老马家五个儿...

中国历史百句名言

中国历史百句名言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

三国演义名句赏析

三国演义名句赏析人中吕布马中赤兔quot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quot...

中国修身名言经典句型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译对任何...

三国名言

评论篇曹操说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若能用则吾安敢正眼觑此地哉许劭说曹操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祢衡骂曹操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

三国名言(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