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思想史

时间:2024.5.8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社会思想

(一),为什么社会科学发端于智者学派?

答:1’背景:智者学派产生于公元前5、6世纪商业文明发达的古希腊雅典,此时的希腊进入全盛时代。

2’经济的发达:希波战争中掠夺的财富,使雅典市场繁荣,人们互动增多,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奠定了经济基础。

3’政治的民主:民主政治生活产生了对社会科学的需要;民主制提供了有利于社会思想产生、繁荣及发展的社会条件;民主政治实践决定了社会思想的内容、方法及方向;民主制鼓励和保护思想自由及表达自由的权利。

4’学科的进步性和学者的探索以及希腊人的主体意识和历史意识的觉醒。

(二)概念题:解释普罗塔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1’“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指人是存在着存在的尺度,是不存在着不存在的尺度。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也就是说人作为一独立自主的个体,凭借独特的天聪本智和广识通知,区队一切事自作主宰。

2’其内涵是人的价值高于一切,普罗塔格拉把社会作为认识的对象,把外界作为批判的对象,把人放在主体的地位,用人的需要来衡量和判断一切事物。这一命题正是雅典民主制下自主自新积极进取的自由民精神的写照。

3’这一命题又具有想对性。自主的个体作为创设社会秩序的个体,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他们都可以凭自己的信仰和欲望,决定其自以为是的是非善恶的准则,这样一来,一切准则都将是主观的,相对的,只对有关的人有意义。

(三)自然法与人为法的对立体现在哪里?

答:1’自然法具有本源性;而人为法只有派生意义。

2’自然法具有普遍必然的有效性,而人在历史过程中创造的东西只具有历史价值,只在那单一的情况下有价值。

3’自然法无欠无缺,具有价值估计的规范意义或标准意义;而社会的礼法总是有欠缺的,故必须依据自然法评判既成的法制规章,规范不合自然的礼法并使之有所改善。

(四)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什么样子的?/柏拉图是怎样幻构他的理想国的? 答:为了使雅典的政治民主,使一个国家长盛不衰,柏拉图幻构了一个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圣哲王统率的国家,同时,这个国家还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里,国家高于个人,而个人又依附于国家。

1’政治方面:实行“圣者之王”的贤人政制,由德行和智慧最高的人治理国家,使人人都过有德的良善生活。圣哲之王解决了权利与智慧的合一,是头等理想的政治。

2’经济方面:建立集权专制体系。主张在统治阶级实行共产共妻主义,放弃私人财产和家庭生活。须注意的是,除对统治阶级外,柏拉图并不一般排斥私产和家庭生活。生产阶级可在政府的严格监督下建立家庭和拥有私产。同时,柏式的共产学说并不是为了消除阶级,二十为了根除导致党争和贫富对抗的经济根源:自私的利益,从而保障全体的利益与城邦的和谐。

3’社会结构方面:推崇由社会分工形成的功能---等级体系。他认为社会可分为三

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具有智慧和美德的哲学王阶层,付以治国重任;第二等级是勇武的军人,使之保卫国家;第三等级是劳动者,生产产品供给国家。当三部分各自执行自己的职责而不互相干扰和僭越的时候,便有了正义。

(五)概念题:解释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的动物”。

答:“政治”可表示为社会共同性。城邦国家或带有社会性。

“人是政治的动物”其中心思想是“人是社会性的存在”。

成为“一个政治动物”意味着成为一种特定类型的社会共同体中的一员,此共同体就是希腊人仅有也仅知的城邦。

同时,我们可以从亚式的城邦社会学中得到解释:

1’人之所以倾向城邦生活,是因为任何人都不是自给自足的,只有通过城邦生活,人类才能获得完全的自给自足。

2’人必须加入城邦生活,不只是因为城邦是满足人类需要的生活共同体,还因为城邦是实现人类本性的道德共同体。也就是说,人只有参加城邦生活才能称之为人。

3’任何公民都应为城邦所共有,成为城邦的一部分,而不应假象任何公民可私有其本身。以实现人的良善生活为目的的城邦生活则是人的本性的完成。

(六)城邦社会学的特点/古希腊的思想家为什么不能区分国家和社会? 答:希腊思想家局限于城邦十余的主要原因乃是城邦制度本身。

背景:1’城邦是规模有限的社会。2’城邦是结构复杂的社会。3’城邦是一种藉以出身就享有参与政治事务之权利的特权者的共同体。

特点:正是这种城邦共同体的背景,决定了希腊社会学的视野特点。一方面,古希腊思想,特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比起后到黑格尔之前的绝大部分思想,包含了更多的社会学洞见;另一方面,由于城邦的政治生活和社区生活如此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竟使得大多数希腊思想家不知区分国家和社会,亦不能相象不同于城邦生活的其他生活方式。城邦文化的一体感和认同感造成了希腊思想的城邦狭隘性。

(七)比较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异同点。

答:异:1’就气质而言,柏拉图是个任凭灵感所鼓舞的哲人;

亚里士多德则是一位博学的教授。

2’社会分析的思路与研究方法方面

(1),柏拉图好空想,不关照实际情况,是个编写国家传奇的作手,他只为统治者提供理论基础,因而幻构出了他的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则是位研究者,他的政治概念和社会学说都是从他辛苦收集希腊各国宪法中提炼出来的。

(2)柏拉图主张废弃家庭生活和私有财产。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适度的拥有私有财产,不仅有助于形成个人的良善行为,更有助于造就城邦的稳定的秩序。

(3)柏拉图将治理国家的重任寄希望于贵族,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最好的立法者是中间阶层。

3’关于城邦结构

柏拉图强调有机的统一,强调各部分皆属于整体,强调集权专制。

亚里士多德强调各部分的合作。各部分依其本性而行动,便促成整体的和谐。 同:两人都力图挽救城邦的危机;都把善的行为视为社会科学的首要问题;都坚持城邦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功能互补结构;都关注城邦整体的和谐;都主张整体高于部分。

(7)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戈学派的观点。

答:背景:经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和其继承者的分割,军事化的帝国取代了城邦。 当亚历山大的继承人处于最弱时,人们一度企图维持城邦制,后在罗马的征服下,城邦最终没落。城邦的没落,导致了社会思想和人的精神气质的激烈变化,人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又无力改变命运,只能逃避公共生活,转向个人的安身立命。

伊壁鸠鲁学派:承认国家的产生是由于国民个人自利的需要,认为法律是个人为达到其功力目的相互约定而成的产物,藉以得到安全,防止暴动及不公。他把“肉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骚扰”视为至福,最终劝道人们离群索居,退出公共生活。 斯多戈学派:提出了三条观点

1’,众生平等观:动摇把人分成了自由人和奴隶,公民和非公民的教义。同时还出现了社会共同体的概念。在这个共同体总,人人都能参与公共事务,在自然面前,既无希腊人也无野蛮人;既无主人也无奴隶。只有彼此平等的人。

2’自然法:人性的自然不在于感性而在于理性。因而存在着一种基于理性的自然法。在整个宇宙都是普遍有效的。作为人不止负有政治共同体的忠诚,更负有对世界共同体的忠诚。

3’世界主义:斯多戈学派的世界主义是以普遍理性为博爱的基础;以大同社会为普遍善的化身;以世界为人类生活的中心。从而倡导一种“大一统”社会。

第三章中世纪基督教社会思想

(八)奥古斯丁是如何处理神圣与世俗的关系?

答:背景:中世纪现实社会由于人人都子啊追逐自己的利益和欲望的满足而不团结。秩序混乱。奥古斯丁致力于通过宗教来保证社会秩序。

1’他提出了两种价值共同体:天上之城与地上之城。天上之城代表神圣,地上之城代表世俗。天上之城由追求精神价值的人们组成,地上之城由追求肉欲的人们组成。这两种城市仅在道德,而非形式上对立。这两种价值共同体对应着两种不同的社会秩序:一种基于冲突,一种基于一致。世俗世界的个体只有节制欲望才能进入天上之城,以此来保证天上之城与地上之城的秩序。

2’奥古斯丁还提出两种忠诚:服从尘世与热爱天国。

国家和法律是为了对如人类堕落的新情况,依神意而产生的惩治罪犯和救济罪犯的手段。所以人民必须服从。同时更要热爱天国。以此来保证社会和谐。

3’教会高于世俗国家。奥古斯丁认为,世俗国家必须服从于教会,教权至高无上,得自神授。坚信天国终将取代地上之国。

(九)托马斯·阿奎那是如何处理神圣与世俗的关系的?

答:背景:从9世纪到13世纪,教权在逐渐上升,直至顶峰阶段,教会日益与封建体系一体化。同时,成精长期被忽略的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开始流行。

在阿奎那那里,神学始与政治学和解,理想始与现实调和,天国的等级关系与尘世封建制是同构的。

1’对于神圣与世俗,在阿奎那那里是指天恩与人性,阿奎那的基本观点是“天恩不夺走人性,而只会使人性完善”。他强调建立一个包括神法,自然法与人法,使天恩与人性皆得体现的宇宙大全体系。支配这个体系的最高法则是永恒法 2’永恒法之下的是自然法,阿奎那运用亚式的名言:人天生是政治社会的动物。强调人受神法,理性和政治权威的支配,政治权威是不依存于宗教本身的价值。它体现了自然的秩序和理性的秩序。

3’在自然法之下是人法,人法来源于自然法,且仅在符合自然法时才是合法有效的。此时,神圣与世俗对立的关系已经缓和,阿奎那将理性的高度提高到了基督教会曾不曾许可的地位,但他终究是按基督教的立场来使现存的色还会秩序合法化,永久化。他的等级体系的压顶石仍是天启。

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思想

(十)概念题:马基雅维利主义。

答:马基雅维利主义即政治与道德相脱离。马基雅维利认为资产阶级首先具有哪些典型特征乃是人类的天性,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并且决定着社会的发展。他认为人天性自私,自古不变。认为在政治领域无道德。个人只有生活在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统治才能得到安全。他强调双色灰高于个人,政治高于道德,政治致力于社会安定与秩序。这是国家与君主的利益之所在。为了此利益,政治家可以不受道德的约束。他认为君主应像狐狸一样狡猾,要强大,有无上的权力,同时又否定了君权不神授。

(十一)16世纪宗教改革的意义。

答:1’宗教改革既是一场深刻的宗教运动,它也对世俗事务产生巨大的影响。它猛烈抨击了中世纪等级制原则,传播了一种作为信仰团体的教会思想。从政治那里解放了神学。实现了精神自由,对确立近代的自由平等的道德新原则做出了巨大贡献。

2’宗教改革中的信徒入世与禁欲的行为,无形中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催生了资本主义精神,对以后欧洲的转型,欧洲的启蒙运动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有巨大影响

3’消极意义:………..

第五章 17世纪社会思想:古典自然法

(十二)概念题:古典自然法的含义。

答:

(十三)17世纪自然法的时代特征。

答:1’

2’

3’

4’

5’

(十四)比较霍布斯与洛克的人性观。

答:首先霍布斯生在君主专制时期,洛克出生在君主立宪时期,时代背景不同。 1’在简单的人性假设上,霍布斯与洛克都基于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

霍布斯认为人在本质上是自私自利的,充满恶意的。这就使人类处于一种暴力冲突的状态,以及人的个人利益绝对互不相容;而洛克认为社会性冲动是人的天性。他认为一切都是相互的,人们彼此不仅是对说,也是同类,可以合依。 2’基于不同的人性观,对于自然状态的定义:

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一场人对人的全面战争的状态。在自然状态中人与人没有任何联系,需要建立一种政治权威,即国家的产生。人们让渡自然权利,使国家提供对个人生命和财产的保护。在霍布斯看来,国家的产生于社会产生实乃是一件事。而洛克认为,自然状态可以是一种和平的,友善的,互相尊重的状态,但也需要国家的产生,来接替自然状态下不再能维持的个人所需的那种保护,但人们依然拥有自然权利。在洛克看来,社会先于国家而存在。

3’在对待国家上,霍布斯坚持绝对主权论,认为通过契约建立起来的政治权威是不可推翻的。而洛克坚持人民主权论,认为权威旨在执行现有共同体本身已不能执行的特殊使命,人民有权革命并重新组织。

(十五)社会契约论

答:17世纪,个人主义思潮日益强大,社会契约论思想日益凸显。

社会契约论是使人从自然状态不是进入社会状态就是进入市民社会成为可能的行动。是关于一种未来社会的成员间的契约,涉及的是那个未来社会的国体。社会契约论高扬人的理性,着重人的自由意志,给再与封建主义斗争中的人们莫大的鼓励。

17世纪,社会思想家们简化人性,将理性“天赋人权说“作为社会契约的基础。实际上,17世纪的社会契约论是社会思想家们论证封建国家消亡,资产阶级国家产生的合理性的武器。

第六章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社会思想

(十六)概念解释:启蒙运动。

答:启蒙运动是发生在法国革命前的六、七十年,其精神是运用理性,对过去遗留下来的一切进行批判,提出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社会契约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启蒙运动批判传统的宗教,当时的政治而后社会制度,为法国大革命的实践开辟了道路。

具体展开解释:

1’时间:法国大革命前的六、七十年。

2’精神理念:崇尚理性,用理性对过去遗留下来的一切进行批判,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关于理性主义最流行的观点:进步概念(历史进步的基础是理性。鼓吹社会变革,高呼理性,传播进步观念);自然概念(是理性思想中以关键概念);利益概念(力图用功利主义原则同意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内在联系);秩序概念(秩序被设想为统一的自然-道德的秩序,支配一切事物)。

3’代表人物:伏尔泰(开明的君主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超越古典自然法);卢梭(自然概念,社会契约论)他是启蒙时代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

4’社会影响:宣扬了理性,批判了传统,抨击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旧制度,社会变革的思想得到了传播,为以后的革命实践奠定了舆论基础。

(十七)孟德斯鸠超越古典自然法的表现。

答:孟德斯鸠放弃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认为没有一种准确的社会模式。不仅各民族的制度,各民族的一般精神不同而不能强求统一。而且由于民族精神也在历史地变化,故不存在一个不变的理想制度可以永远适应一个民族。其次,还否认了人可以随心所欲的创造社会。人充其量只能改善社会而不能创造社会,而且还需根据具体的国情施行改良。最后他提出了一种分析的政体类型说。他认为重要的问题不是谁在运用权力和权力怎样运用,二十了解各种不同的政体在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能正常运行。

他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进步的社会理论和历史理论,对促进旧社会的死亡和新社会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

(十八)卢梭设定的自然与社会的对立的概念实质。

答:自然与社会的对立:1’实为人与历史的对立统一。2’实质为个人与社会的对立。3’最终体现自由与必然的对立。

然而这对对立概念是要被超越的,卢梭的目标不是要回复到自然状态,而是复归自由平等的人性。

(十九)法国唯物主义。

答:1’法国唯物主义从感觉主义,功利主义观点将人视为有着确定不变的人性。及需要的生物体;又从经验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的一切表象,一切概念和感觉都是周围环境对他发生作用的结果。

2’法国唯物主义的特点:理论上的决定论与实践上的意志主义,世界观的唯物论与社会历史观的唯心论是同时存在的。

3’法国威武主义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

(二十)解释爱尔维修“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答:1’爱尔维修从感觉论出发,指出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主要是后天社会环境,法律和教育是最重要的。爱尔维修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均是由环境和教育造成的。另一方面,为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教育,爱尔维修又提出了天才人物决定环境,这显然是历史唯心主义,同时又违反了法国唯物主义的人的平等观。

2’爱尔维修提出这一观点,目的是想改变当时法国社会的现实,却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

3’正确的解释是: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在人的实践中,人与环境同时得到改造。

第七章 18世纪苏格兰学派社会思想

(二十一)苏格兰学派主要思想价值

答:1’注重于提倡理性。他们不相信理性有能力创造出完全合乎理性的社会。强调理性本身与文明的烟花互相成长,理性无力跳出文明之外重新设计文明。一切社会进步皆必须以传统为基础,以传统为基础的建设才是切实的建设。

2’致力于把社会科学建立在经验的和观察的基础上,认定其本质与自然科学并无两样。

3’提出并阐发了人作为社会生活参与者的概念。其活动从来不是仅仅依靠自己完成,而必须与别人的活动相配合相联系。发现了社会行动无意义后果说。

4’苏格兰学者把有关行为的理论与有关人们判断行为的理论区分开来,并把关注重点放在后面,由此建立起关于人们行动的互动性思想。

(二十二)休谟关于人性的科学的观点。

答:1’关于世界观观念上,休谟认为,自然是现象的复合体和过程,通过观察和经验得以为我们所了解。但自然不是标准,一经发现,就能以之作为是非善恶的

依据。

2’休谟人性概念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激情绝对先于理性,本能绝对先于反思。 3’关于社会起源问题,他认为不能由人类的理性机能推出社会结合的事实。社会无法根据人类普遍原则演绎产生。只有在人们仅为其自然倾向所驱使的,而无任何理智计算时,社会才是可能的。维持社会的是人的需要,自然的倾向和习惯。社会不能是契约的产物。

4’关于社会生活,在休谟看来,保证私有财产是社会存在的主要条件。截取财产则是社会最大的乱源。自利心导致了自我的约束,自我约束产生同情,能够指导人把自己放在别人立场上来考虑自己行为的利益之所在。

(二十二)亚当·斯密的观点。

答:1’斯密坚信,每一个人自然是自己利益的最好判断者,应该有让他按自己的方式来行动的自由。

2’虽然每一个人都关心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但他是社会上的一员,他追求利益的活动只能沿着自然的秩序所指定的道路前进。

3’通过社会分工,一个人再不能脱离别人而独立。人们必须相互协作,互相帮助。这是出于人们互通有无,物物交换。满足各自需要的利己心。

4’追求个人利益的活动所以能在自然地增进公共利益,在斯密看来,是因为自然秩序中存在着一种自然平衡和调节机制,使得人的各种动机和冲突利益自然达到调适。这就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由此而产生的行动必然在自己的利益中包括了别人的利益。

第五章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社会思想

(二十四)康德是如何处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的?

答:1’关系:对于自由与必然,康德提出了“二律背反”。这实际上说明了自由与必然是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不可分割又相互对立。

2’处理:康德将世界一分为二,一个是现象世界,一个是本体世界。在现象世界(人们的感觉可以感受到的世界)中,是受因果律支配的,是处在必然性的链条之中。无自由;在本体世界(人们的感觉感受不到的世界)中,是超验的,是道德的领域。不受因果律支配,是自由的。

在本体世界中,作为道德主体的人,是受道德法则支配的。人的行为是人的内心要求。人把自己作为目的,并按着自己的意志行事,从而得出在本体世界中人是自由的。

(二十五)概念题: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简述题:市民社会理论。

答:概念:在市民社会中,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市民社会包括两个基本原则: 1’肯定个体的特殊性,每个人都能追求自身利益。2’个体遵循普遍性,一个人只有在首先满足别人需要的时候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简言之,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指的是连同其制度化的法律在内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体。

简述:黑格尔将伦理精神分为三个环节:家庭、市民社会、国家。即市民社会理论。

1’家庭:个人首先出现在家庭中,追求普遍性,个体是不自由的。

2’市民社会阶段:这时人具有独立思考的人格,市民社会是人类第一个社会化的场所,利益是第一追求。人的特殊性得以张扬。由于市民社会是靠经济力量组织生活,这必然导致贫富分化。

3’国家:在这里,黑格尔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概念,个人自由与社会的只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统一。黑格尔将国家看成是伦理精神发展的最终

环节,是实现了的伦理理念。

第九章 19世纪初期社会思潮

(二十六)简述保守主义的若干要点。

答:1’历史的,民族的,浪漫的人性观。

其人性观基于两种假设:①人性既包括理性成分,又包括非理性成分。人的行为不是随意的,受思想,情感,兴趣,习惯等支配。保守主义用这一种情感(优势)的生物人的概念取代了理性时代的思想生物人的概念。②这种非理性的人性是因各民族时代、文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人性的民族特质,是由各民族共同体的特殊历史造成的,且不存在基于人性之上的普遍的政治原理和社会制度。

2’社会有有机体论。社会不仅在历史上先于个人,而且在道德上叶高于个人。离开社会,个人的存在是根本不可能的。社会不等于个人的综合。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是某种文化的总体表现。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有机整体的一切要素作为不能简化的本质而结成一体。有机体是成长发展的,是有活力的。

3’社会纽带,传统,道德和宗教。

保守主义美化社会的所谓的和谐的秩序和人际关系,认为传统的纽带对于保持社会的团结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保守主义把宗教视为社会整合的最重要纽带之一,认为宗教可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存在于人们心中,使人摆脱自私的欲望,服从神圣的职责。 通过这三个因素,达到社会整合的功能。

更多相关推荐: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郭咸纲教授所著西方管理思想史是一部对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中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分六篇从早期的管理思想开始经过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一直到当代管理思想对西方管理思想从产生发...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后感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读完西方政治思想史我对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亚里士多德约前384年前32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当我们谈到古希腊哲学时有三个连贯的人物我们不得不提到苏格拉底柏...

法治理想国读后感-西方法律思想史

论法治理想的东西差异从孔孟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开始说到当今法制现状为什么法制难以推行为什么法治观念不入人心为什么办事托关系更有效这是自从我们进入法学院伊始就萦绕在心的问题想解开这个疑团必须首先从中国法制之法源出发再...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后感

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报告摘要本文是学生本人通过规划原理课的学习结合了课本及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和其它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总结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形成的自己的认识按历史时间顺序将...

西方法律思想史 读书笔记

西塞罗的法律思想真正的法是与自然契合的正确理性投映在一切人身上它连续而不变召唤着人们依据它的规则来尽自己的义务并通过它的规则来使人们疏离错误对正直的人来说它的要求和禁令从来都不是徒劳无功但对邪恶的人来说它的限制...

西方法律思想史感想

西方法律思想史之自然法评价一前言记得在第一节课上老师便有提到西方法律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有自然法思想这与中国古代道家消极顺应的思想有所不同是指在实在法之外存在一种基于事物本性的法律意味着法律的制定并非由个人意...

西方法律思想史读书笔记

西方法律思想史读书笔记20xx年03月02日星期五1936黄迪安主编严存生西方法律思想史是法学专业本科的基础理论性课程这本书是许多学校作为本科阶段的教材使用的但由于我是跨专业的所以在此选读这本书以帮助自己进一步...

读书笔记—西方法律思想史

读书笔记西方法律思想史一摘要由古春德主编的西方法律思想史首先介绍了西方法律思想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然后介绍了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及研究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意义接着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

读书笔记之西方法律思想史

读书笔记之西方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主要内容政治思想理论观点和学说法律思想理论观点和学说西方法律思想史与外国法制史的关系理论法学范畴历史法学范畴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一方面反对智者的道德和认识论的相对主义和主...

西方法律思想史教案(胡腾)

教师教案20xx20xx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西方法律思想史授课学时48授课班级任课教师胡腾教师职称讲师教师所在学院人文学院电子科技大学12导论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内容摘要一西方法律思想史的主要内容二学习西方法律思...

西方法律思想史读书笔记-王章新

西方法律思想史读书笔记王章新一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内容及读书感想1西方法律思想史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意义1什么是西方法律思想西方法律思想史是研究西方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思想家的政治法律思想观点理论和学...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综观全书我们能认识到管理活动最初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们狩猎采集食物的生活过程中就已经有了集体合作保存至今的古代宏大建筑和劳动分工情况下制作出来的精美的工艺品也表...

西方社会思想史读后感(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