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时间:2024.4.20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作为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学实践、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尤其是他创造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有许多相通之处,在中国教育史上影响深远,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的教育思想。孔子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人性差异的观念,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作为教育实践的指南,并进而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他说:“力不同科,古之道也。”主张根据学生的特点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即“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虽然孔子并没有直接提出“因材施教”这四个字,而是由南宋大儒朱熹在《论语注》中的“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八个字所归纳的,但孔子确实有着这种“因材施教”的思想,孔子的教育实践实实在在地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实施因材施教的关键是对学生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孔子就十分注重观察、研究学生。他采用的方法有“听其言而观其行”,以及“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废哉,人焉瘦哉?”即通过观察和与学生谈话进行全面了解。正因为如此,孔子十分熟悉他的学生的特点与个性;正是基于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孔子的教育和教学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来进行。

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于现在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大有启

发的。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的教育模式采用的是“一视同仁” 的做法,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保证全体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评估片面,只考查学生“正课”分数,高分择优。学生的思想品行、身心素质、个性特长等,一律被置之度外。于是造成了“高分低能”、个性特长被扼杀等可悲的现象。今天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吸取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培养的目的。

1、以兴趣为导向,分层次施教

只有在以兴趣为动力的条件下,才谈的上教育的效果;不讲兴趣的教育,造就出的不是庸才便是蠢材。

2、抓住特征,对症下药

对不同的受教者施以不同的教育,这是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精髓,也是这一思想得以落实的保障。它既应成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质,也应该是学生才能有效培养的捷径。

3、注意方法,扬长避短

因材施教的核心是在发现其兴趣、优势后正确引导,扬长避短。

4、讲求实效,敢于放弃

由于教师对学生个性的了解不一定是完全准确的,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检测其教学情况。不然,教师的积极性再高,也不一定会有收获。

5、目的明确,灵活多变

在目的明确的情况下,教学的手段、方法、内容可不拘一格,无论作

怎样的探索都是有益的。

因材施教是一种已被教育的发展所证明的近乎完美的教学理念。因此,对孔子教学思想进行扬弃,既是我们这些后学者的义务,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理应勇敢地承担起这个责任,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从而更好的为我们的社会造就出更为杰出的建设者。


第二篇:因材施教的思想对普及义务教育的启示


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对普及义务教育的启示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首创的一个教育原则,即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实现培养目标。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和实践,不仅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今天普及义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不仅要保证数量,使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都到学校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而且要保证质量,让每一个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和少年都学有所成,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普及义务教育的历史重任。因材施教是普及义务教育的根本措施和质量保证。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首创的一个教育原则,即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实现培养目标。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和实践,不仅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今天普及义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的,适 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不仅要保 证数量,使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都到学校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而且要保证质量,让每一个受义务教育的 儿童和少年都学有所成,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普及义务教育的历史重任。因材施教是普及义务教育的根本措施和质量保证。

启示一: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特点,是实施因材施教、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先决条件。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孔子非常重视了解和研究学生,他对学生的心理、个性的观察很细 致。他在教育中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指出:“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 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注:《论语·季氏》)这种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分析是 符合当今心理学理论的。他通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注:《论语·为政》)的观察方式,全 面掌握学生的性格态度、知识智能、兴趣特长。比如他曾多次分析学生的特点:“由也果,

赐也达,求也艺。 ”(注:《论语·雍也》)“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①。”“师也过,商也不及。”(注:《论语 ·先进》)“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注:《论语·公冶长》)“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 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注:《论语·先进》)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长处、偏向等,指出他们适宜干什 么工作,如“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 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注:《论语·公冶长》)正是孔子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和细致分析,从而使 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巧妙地实施因材施教。

义务教育的对象是广大的适龄儿童和少年,尽管他们的年龄相近,但由于遗传、环境和先前教育的不同影 响,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也就不一样。教育者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做了解学生的有心人,通过观察、 谈话、访问、测量、分析书面材料等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既要了解掌握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又要了解 掌握学生的缺点与不足;既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类型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个别特点。在全面深入了解的 基础上,以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研究学生的情况,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支流,既要看其过去和现 在的表现,又要看其将来的发展,掌握学生发展的规律和问题的成因。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 研究不够全面、深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特点是任课教师只了解掌握学生在本学科上的学习基础、学习倾向 、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而对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思想品德、身心特点知之不多,从而影响着 因材施教的贯彻落实。对此,中小学要改变按学科分设教研组的单一方式,可以增设年级组,平时的教研活动 以年级组为主,以便同一年级各任课教师加深了解,共同研究学生情况,增强教育合力。同时,学科教研组每 月开展一次集体教研活动,以保证学科教学的系统性。此外,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桥梁作用,班主任应定期召 集任课教师研究班级学生的教育,让各任课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启示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是实施因材施教、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根本措 施。

因材施教的实质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论语》中记录 了许多有关孔子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例子,有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进行因材施教的,如对少年儿童的教育 要“戒在之色”,对中青年人的教育要“戒之在斗”,对老年人教育要“戒之在得。”(注:《论语·季氏》 )有从不同类型学生

的特点出发进行因材施教的,如“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注:《论语·雍也》)更多的是针对学生的个别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比如在“问孝”、“问仁”、“问政” 等等上,孔子都是针对提问学生的不同特点作出不同的回答。最著名的是对“闻斯行诸”的问答。子路问“闻 斯行诸?”孔子答以“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孔子则答以“闻斯行之”。公 西华不解,问为什么“问同而答异?”孔子答道:“求(冉有)也退,故进之;由(子路)也兼人,故退之。 ”(注:《论语·先进》)还有从学生的发展变化出发进行因材施教的,如有一次,孔子因情绪不好而对子路 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马上就飘飘然起来。孔子见后又连忙说:“由也好勇过我 ,无所取材。”(注:《论语·公冶长》)这些例子不仅说明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实质,而且也说明了 孔子在教育教学中丝毫没有教条的气息,而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正因为孔子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人、 因地、因势施教,使门下弟子学有所成,突出的有“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注:《论语·先进》)当然,孔子的因材施教是在个别教学的 组织形式下进行的容易操作。在集体教学形式下怎样进行因材施教呢?我们认为,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实施因材 施教,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一是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问题。统一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反映,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 基本尺度;因材施教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我们必须坚持在统一要求下进行因材施教, 通过因材施教实现统一要求的方针。教育者必须理解和把握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确保因材施教方向明确、措 施得当。当前,要注意克服统得过死的弊端,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出发,制定义务教育的基本培 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各地区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确定一个具体的培养目标,并允许地方采取多种形式实 现培养目标。对义务教育的教材建设,国家不搞统一编订,应试行省一级编写、国家审订制度。

二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问题。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课外活动是必要的补充和 重要的途径。义务教育各学校应该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从本校实际出发,大 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所有学生都参加到课外活动中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才能和 特长,达到因材施教

的目的。

三是就近入学与分组教学的问题。各地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大都提出“就近入学”的基本原则,它有利于保 证少年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有利于各学校开展公平竞赛,提高教育质量。但同一学校学生的素质参差不 齐,如果再把好、中、差学生平均分班,会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从因材施教原则出发,学 校不妨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在学校内部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分班,使同一班级学生的基础大 体相同。尽管这种做法仍有不同意见,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但它有利于班级的因材施教,降低操作难度 ,有利于班内学生的竞赛提高。

启示三:启发诱导,是实施因材施教、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基本方法。

教育过程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提高教育成效,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孔子在因材施教中很重视启发诱导学生,认为掌握知识、形成道德观念,应该是一个主 动探索领会的过程。他说过一段至理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注: 《论语·述而》)也就是说,教师不应在学生没有“愤”、“悱”的急切求知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教学。根据《 论语》上的记录,孔子常常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愤”、“悱”心理,并引导学生 深入思考,一步步地引出问题的结论。孔子说过:“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 两端而竭焉。”(注:《论语·子罕》)正因为如此,颜回曾称赞老师的教导:“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 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注:《论语·子罕》) 这种使学生竭办钻研、“欲罢不能”的情状,是对启发诱导教育的绝好写照,也说明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水平很 高,很有艺术性。

启发诱导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普及义务教育必须坚持启发式,反对 注入式,提倡导学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状 态,注意适时而教。“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注 :《论语·卫灵公》)对各种类型的学生和不同特点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善于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多方面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使学生始终感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注 :《论语·泰伯》)对那些好提问题、肯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意

见的学生要注意表扬鼓励,即使他们讲的 不正确,也应首先肯定其独立思考的精神,然后采取适当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路,诱导学生认识不正确的地方 ,切不可横加指责、讽刺打击。教育教学中,常有一些教师抱怨学生“启而不发”,究其原因不在学生,而在 教师“启而不当”,没有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导,而是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

启示四:热爱学生,敬业爱岗,是实施因材施教、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情感基础和内在动力。

热爱学生、敬业爱岗,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是教育好学生的情感基 础的内在动力。孔子从教近五十年,一生遇过各种波折和困境,即使是在乱兵包围、断食七日等危急情况下, 他仍照常讲学,“讲诵弦歌不衰。”(注:《史记·孔子世家》)在孔子的私学里,充满了尊师爱生的空气, 他关心学生的学业、生活和健康,与学生有着深厚的情谊,对学生“无私无隐”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 (注:《论语·卫灵公》)正是孔子有着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挚深的热爱,才会对学生施以巧妙的因材施教 。子路的成长就是最好的例子。子路出身“野人”,初见孔子时,对孔子很不礼敬,曾“陵暴孔子”;成为孔 子的弟子后,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也往往跟孔子有分歧,曾当面批评孔子未免太迂腐了。但是,在孔子长期的教 育熏陶下,终于变成孔子的信徒。(注:张瑞@②《全面评孔子的教育思想》,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编务组编: 《孔子教育思想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xx年版,第4页)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使师生情绪愉快,亲密合作,从而驱动教师满腔热 情、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千方百计教好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学生则因没有恐惧、焦虑等精神负担,而 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健康成长。教育教学中,有些教师的师生关系很僵,经常出现学 生“顶牛”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教师没有很好地处理好师生关系,没有真正去热爱、关心学生,看不到学生 人格的独立性和受尊重性,随意批评惩罚学生,甚至打击报复学生,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抵触和戒备的心理 。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也会失去教好学生的信心和热情,就谈不上因材施教了。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 学生,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奉献精神,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 带半根草去”;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一心一意为学生服务。 特别是关心、尊重后进学生,想方设法转化他们,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

才。

启示五: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因材施教、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关键。 教师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关键因素,全面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必须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合理流动 的教师队伍。孔子的因材施教所以很成功,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好学不厌,博学多才,素质高。孔子曾说过: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注:《论语·为政》)一个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学问,这就要不断学 习,不断掌握知识,并通过温习不断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孔子一生“敏而好学,不耻下 问”,他曾自我评价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注:《论语·公冶长》)他 “学无常师”,曾“问礼于老聃”,“问官于剡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入太庙,每事问 。”(注:《论语·八佾》)即使到了晚年,仍勤学不辍,以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注:《论语·述而》)他多才多艺,根据周、鲁、宋、杞等国的文献,整理编订了《诗》、《书》、《礼》、 《乐》、《易》和《春秋》六部经典;对水利、建筑、军事、五帝史略、大同社会、政治、岁历等等都有研究 ,是一位“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注:《墨子·公孟》)的圣人。正因为这样,孔子对学生提出 的各种问题,如“仁”、“礼”、“政”、“君子”、“士”、“民”、“学”、“行”??(注:散见《论 语》各章)都能有问有答,有条有理,因材施教。

在普及义务教育中,我们面临两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一是经费问题,二是师资问题。就师资来说,全国 小学、初中教师的学历已基本达标,但是学历达标并不等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目前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农 村教师队伍,教育观念落后,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重视部分升学有望的尖子学生,而忽视大多数中差生。知识老化、不全面,跟不上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 求,对现代自然科学知识知之甚少。缺乏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不强,习惯于运用传统的、单一的授课方式组织 教学,重视知识灌输,对现代化教学技术不熟悉、掌握难。这种现状极大地影响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因材施教 的实施。对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个中小学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清醒地认识到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 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教育部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这一问题,积极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努力培养具有

创新精神的一代新 人。广大中小学教师要提高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认识,在各自的岗位上,边工作边学习,要“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象孔子那样“敏而好学”、“每事问”、“不耻下问”,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 质,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不断创新,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编务组编:《孔子教育思想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19xx年版。

2、郭齐家:《中国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19xx年版。

3、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第一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xx年版。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口右加彦

@②原字为王右加番

更多相关推荐:
孔子因材施教(启发法)教学思想

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评析范洁梅摘要本文以论语为依据对孔子实行因材施教的历史背景孔子对因材施教的认识与实践和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思想对后世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的影响进行评析论述了因材施教在现行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展...

论孔子因材施教

论孔子因材施教在论语子罕篇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孔子因材施教的秘密就蕴含在这一章中孔子从十五岁开始立志为学一生好学不倦却说自己无知无知之无和空空如也之空其实即是吾道一以贯之之...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故事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故事同样是一个仁得意弟子颜回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这也是仁字最权威最经典的解释了颜回一听便心领神会又问其具体条目孔子便兴致勃勃地讲了仁的四目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朱熹评论论语...

孔子因材施教的艺术

孔子因材施教的艺术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等思想其中我觉得尤以因材施教最为人称道孔子提倡因材施教而且亲身实践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

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

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倡因材施教而且亲身实践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教育而要做到这点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的优势劣势各自特点孔子的学生很多但他对学生却下了...

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

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孔子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他着重培养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的人才他满意地对人说过在德行方面的高材生有颜渊闵子赛冉伯牛和仲弓在言语方面的高材生有宰我子贡...

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

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孔子常教导学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他们都需要你去照顾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孔子恐...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作为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学实践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尤其是他创造出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有许多相通之处在中国教育史上影响深远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孔子主张因材施...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中外教育史结业论文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学号20xx074007姓名常方园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前人的教育经验创立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1]

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孔子常教导学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他们都需要你去照顾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孔子恐...

论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论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夏正江摘要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育的理念或原则广为人知然而将好的理念转化为现实绝非易事在现实中许多教师对怎样做才算因材施教仍然感到困惑茫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并具体阐述了四种基本的实施策略即使教...

因材施教的案例

1根据本系列讲座中学生个别差异的理论列举一个你在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案例在一年前的教学中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初中时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也很聪明是那种头脑灵活主意很多的人但是在初三开始时遭遇了父亲去世的重大打击精神支柱陡...

孔子因材施教的名言(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