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二三事

时间:2024.4.29

"以下克上“的日本战国之初露端倪

在日本这个岛国上最风起云涌的一段时期就是它们所称为的”战国“时期,我们可以把日本分为四块,南部的九州地区、四国岛的自成一片、中国地区、幕府近畿地区和关东、关中、东北地区。镰仓幕府末期的天皇的实际控制力大大削弱了,有了乱世初现的苗头。此时,三好家等重大诸侯的混乱与争执使得岛国越来越乱,朝仓孝景作为朝仓家杰出的人物第一个举起了”以下克上“的大旗,可惜除了他的名字,他的家族随着后来波诡云谲的战争被打落尘埃。而我的叙说从另外两个人开始。

“西国怪杰”尼子经久和小田原城的奠基者

尼子家不世出的第一代谋略高手用了自己的毕生使得家族辉煌,崛起于西部。东北部巨擘北条早云也趁乱世而起,在小田原开辟了自己的家业。然而他们只是这个极度混乱与极度辉煌时代的先驱,”无可奈何花落去“,两位超越时代的智谋高手带着对家族的期望和对后世的无限眷恋随风而去。

西国第一智将——毛利元就

光荣公司对本国的这段历史是不遗余力的推广,很早我们就玩过一款叫毛利元就传的游戏,并且认识了这个人。尼子经久死后,出云城再也没有了问鼎西国的豪情,“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个诗画般名字的城市随着他的继任者而没落,经久的弟弟与后人们再也没有向他一样具有超卓战略眼光的人了,而出云城的西边一个叫吉田山郡城的地方,毛利元就在这个土地贫瘠的山城铸就了他的辉煌,也培养了他逐鹿天

下的野心。毛利素有智略,在兵少将稀,吉田山无一名将的情况下,他通过自身的征伐稳固家业,通过儿子们团结各个豪强,把毛利元春送给吉川家,把隆景送给小早川家,通过两个儿子继承豪族的家产而名义上统一了安芸,用数十年的忍耐与顽强完成了家族制霸天下的第一步,而后吞并尼子家,又在海战中除去了西方重要诸侯大内家的重臣陶晴贤,此时的毛利家有勇猛无敌的吉川经家,有谋略更胜自己的小早川隆景,还有守成坚毅的毛利隆元,他踌躇满志的向天下迈进。怎奈时运不济,毛利家在这个将星璀璨的时代还是缺少了一些运气与地利,元就在遗憾中死去,可是毛利家还是在西边硬挺了数十年而不到,也足以些许慰藉元就自身的遗憾了。

值得一提的是毛利元就不仅是谋略无双的大家,还是一位卓越的父亲。他在抗争与奋起的岁月中不忘教育儿子,他的“三矢训”名传天下,用三支箭教育三个孩子团结奋进,为家族而战。就因为如此,元就死后多年,毛利隆元和毛利辉元两代人守护西国数十年。如我所想,小早川隆景临死前耳畔所想的还是父亲说的一支箭容易断,三支箭和在一起就不容易断,团结就不会被打到。纵观一生,小早川做到了。隆景死后西国再无上将,最终德川家康成为了唯一的胜利者,这是后话了。

如果说尼子经久所欠缺的是打天下的儿子、孙子,而毛利家所缺少的是一些人和和地利吧。毕竟安芸这块地方几乎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出众的武将,更别说像本多忠胜、立花道雪这样的惊才绝绝的大将了。时不与我,怎奈地域如此呀!(至于九州岛的岛津兄弟根本就没有问鼎中原的希望,彪悍的作战风气是不足以统一天下的,岛津家缺少一位卓越的领袖和地利之便,其成就也就限于一方诸侯了。)

视线东移,还有一位同时代的“窃国大盗”成为了人人敬畏的战国大名

美浓蝮蛇,斋藤利三——如蝮蛇般毒辣,阴沉的男子 美浓以前的大名(县长)叫土岐,他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苟安于乱世。利三出家之前叫斋藤规秀,斋藤是土岐家的重臣,在逐渐掌握土岐家的过程中斋藤也掌控了美浓的军队,最终代替土岐成为了城主。美浓的南边是织田家族,织田信秀是一个好人一个不错的守护者。利三的霸业也许要从这里开始了,可惜的是他最后死在了自己的儿子手里,而且死的十分悲壮。蝮蛇给我的印象就是游戏中的那幅画面,与信长联姻,把号称日本战国最美的女子女儿小蝶嫁给了信长,为了稳定织田家的这只雏虎。他踌躇满志的迎接天下的挑战时,生活在他的阴影下的儿子斋藤义龙将他围杀,我想被围杀的时候,他是兴奋和无奈的吧——能把自负的蝮蛇围杀了,利三欣慰义龙的成长,同时更多的是深深的担忧和无奈。“敌人可是很强大的呦!”在利三的眼中,南边的年轻人是很强大的,义龙可以面对吗?织田信长,那个傻瓜般的男人注定要一飞冲天的,带着对人世的无限眷恋死于儿子谋反的刀下。如果能够穿越空间的迷雾,利三和那个目送他远去的男人会心一笑,暗自呢喃一句:天下也许终归是你的,可惜你不是我的儿子!“

美浓的前途就毁在这些谋反者手中,义龙是对付不了明智光秀、须蜂贺胜正和那个仅用十三个人将我围杀的竹中半兵卫重治的,那个孤高的军师呀。。。。。。

随着尼子经久、北条早云的死去,战国前奏过去了,

随着毛利元就、斋藤利三的死,战国初期也烟消云快散了。而我眼中最壮烈的战国历史即将到来。

甲斐之虎与越后之龙

日本古典军人的最后碰撞——“故其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 不知从何说起,看日本大河剧总会有这两个人的故事,呵呵,在岛国这个狭长地域上,这两个人算是一对宿命中的对手。

20岁那年,渐渐成熟的武田信玄对于暴政的父亲信虎越来越不满了。在父亲的统治下信浓这块贫瘠的土地越来越不堪重负,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贫苦。于是乎这个猛虎一样的男人联合家中的重臣一起驱逐了父亲,掌握了信浓的政权。28岁的他登上了政治舞台。马场信房、内藤昌丰、山县昌景、高坂昌信、板垣信方、甘利虎泰、饭富虎昌、小山田昌这些智勇兼备的武将都聚集在了他的身边,还有他的挚友,他视为左膀右臂的军师——那个独眼男子山本幸之助,武田信玄南征北战的日子开始了。从此之后武田信玄和他的二十四名臣的名字在岛国响彻九霄。数次征伐小田原有战有和,并没有失去什么,北边侵占了尾浓,驱逐了尾浓的大将村上义清,扩大了自己的地盘,并且极富智慧的联合了骏府城的今川大将军和小田原的相模之狮横跨中部地,保障了自身周边的安全。此时的武田实力大增,信心满满开始了称霸全国的第一步。

宿命之敌上杉谦信的出现。那一年,他还叫长尾景虎;那一年,他的哥哥长尾政景还是越后守护;那一年,上杉家还具有很强大的实力,替天皇守护者关东这块与世无争的地方;景虎依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习武与洞悉道义。直到有一天,

身体不好的哥哥政景把守护越后的重任交给了年轻的他,从此一代军神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在家中重臣宇佐美定满等人的支持下,越后之龙出世了。景虎帮助上杉家,攻击新发田城,维护关东和平,并且随着上杉一族的没落扛起了关东管领的职位,最后继承了上杉的姓氏,改名上杉谦信。为了心中的道义与信仰,在这个“以下克上”视信仰如粪土的时代,守护着心中的那份坚持,那份对天皇统治下的统一国家的坚持——道之所存、义之所在、虽九死其犹未悔,不断地战斗与拼搏,让竹与雀战旗和天皇的旗帜在春日山城周围和关东的上空飘扬着。

武田信玄踏上了征程,第一步选择了越后,选择了那个有一些实力和名声的越后守护作为其制霸天下的第一步,可惜的是他永远也没有迈过这一步。

龙虎斗川中岛战役

在信玄步步逼近的情况下,谦信为了信仰和心中的正义而战。同样是智勇无敌的上将,同样是骑兵的爱好者,日本战国时期的两个最具古典气质的军人对决了。征战多年的武田和上杉,两个人之间不仅有试探性的交锋还有彼此的尊崇,上杉给武田送盐的事迹也一时传为美谈。但是战争终究要开始的,武田信玄和他的二十四名臣,上杉谦信和他的骑兵将领们。一次次的攻击,一次次的消耗,最后双方把目光放在了川中岛。武田信玄最为依赖的军师山本晴信拿出了自己的绝招啄木鸟战法,一时风骚无比,可是好景不长,上杉用车轮阵法与之对敌,最终双方谁也没有胜利,但是彼此的强大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此后经年,武田和上杉都困于对方而没有动作,最终武田信玄无奈的死去,把家业交给了儿子武田胜赖。也许在走的

那一刻,武田以为这场战争中上杉反而胜利了,绊脚石没有了,上杉家会进一步崛起的,他还是赢了。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宿命中的敌人在他死后不久也逝世了,年仅49岁的一代军神上杉谦信也故去了,天堂还真是不寂寞呀!

差不多该进入主题了,心中那个重要的人物该登场了,也许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是一时瑜亮的人物,但是他是日本史上令人为之色变的枭雄,少了他的日本战国也许就不是如此精彩的日本战国史了——“第六天魔王”织田信长

在日本中部,在今天爱知县附近,叫尾张,仿佛关中平原一般,又或者是荆襄,在这块大地上多少英雄折戟,多少英雄成名。

尾张守护织田信秀有一个傻儿子

他特立独行,混迹于民间,不按常理,不修边幅,为人古里古怪。许多人想不通,织田信秀主公如此英明,可是怎么有这样一个傻儿子,以后尾张怎么办?但是老臣平手政秀相信少主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他做了这个少主的老师。20多岁的时候,信长当上了尾张的守护,从此一鸣惊人。

他不是傻瓜,他不是吉法师,他的名字叫织田信长!人们称他为“第六天魔王”

自桶狭间夜战之后,织田信长一举成名,成为了战国划时代的一个人物,战国晚期最著名最有实力的军阀。他聪明,铸就了一生的辉煌;他倔强执拗,从来没有违心委于他人;他说:我周一至周五是和蔼的,但是第六天就不知道我的脾气如何了。。。他严苛,但是他以真诚待手下的将领;他善战,一生罕逢败绩;他目光远大,创立的三段击火枪,闻名日本。看着他的传记,我觉得他有点像曹操,但是在政治上却差得较

远。暴虐的脾气成就了他,也摧毁了他。织田家的名臣明智光秀帮了他,也毁掉了他。本能寺兵变,他宁愿战死,也没有出逃,最终吟唱着“人间五十年,与天相比,不过渺小一物。看世事,梦幻似水。任人生一度,入灭随即当前。此即为菩提之种,懊恼之情,满怀于心胸。汝此刻即上京都,若见敦盛卿之首级!放眼天下,海天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战死。比起曹操的“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还是有点意思的,虽说没有曹公的那么大气磅礴,那么意气风发,最后也算是悟道了吧。尘归尘,土归土,我觉得总之他不愧为日本史上的一代霸王。

后面还会写到德川家康、丰臣秀吉、伊达政宗、真田幸村。。。。。。


第二篇:日本战国分国略述


日本分国略述不懂战国 撰虾夷:特点: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不容易受到别国入侵。军事力和经济力欠缺石高(取自庆长三年检地数据,下同):不详分郡(因不同年代分郡有变,本文郡名取自《和名抄》,下同):不详主要特产名物:木耳、海獭皮代表风土:松前、箱馆、江差、三平汁、有珠善光寺、国泰寺、洞爷湖、十胜岳主要势力:下国氏,蛎崎氏,阿依努民族梗概:位于日本列岛最北端,为阿依努民族的聚居地。通过津轻海峡与陆奥国津轻地区隔海相望,北方的千岛列岛是少数民族的居住地,有着自己的文化圈。这种地理条件,使其未卷入各战国大名的激烈争夺,很少受到他国大名的侵略。虾夷的主要豪族实际上只位于南部的狭长地带。由于面积广大,未开发的地区很多,虽不缺乏资源,但农业,商业,工业,林业等产业都很不发达,各种物资如食品和弹药等都需要进口,唯一丰富的资源就是渔业,特别是鲑鱼,鲢鱼,昆布等,被成为虾夷三品,是该地重要的贸易品。除此而外,野生动物的毛皮,鹰羽等也是该地的特产。收获这些东西的阿依努民族人与日本人进行交易,有时还会起争端。由于未受到日本新兴势力和下克上之风的影响,还保持着镰仓以来的地头领主和武士的割据状况,奥州探提和陆奥守护的权威仍然保持。阿依努民族发动暴乱后,花泽馆的蛎崎家和茂别馆的下国家联合,实力有所加强。由于下国家当主下国恒季不服从主家安东家之命,被安东家所杀,后又于1562年同阿依努民族交战,被击败后迅速没落。蛎崎氏成为了安东家在虾夷的代官,从而掌握了该地实权。蛎崎家以松前大馆为据点多次与阿依努民族交战,终于在1551年阿依努酋长同意结成友好条约。这时蛎崎家脱离安东家被官的立场独立,于1590年趁丰臣秀吉奥州检地的机会上洛,从而获得了虾夷岛的支配权,成为独立大名。秀吉死后,蛎崎氏接近德川,并改姓松前,1600年在松前筑福山城,成为近世大名。陆奥:特点:因为国土面积广大从而可发展性高。距离京都文化遥远,经济不发达。石高:167.3万石分郡:白河、磐濑、会津、耶麻、安积、安达、信夫、刈田、柴田、名取、菊田、磐城、标叶、行方、宇多、伊具、亘理、宫城、黑川、贺美、色麻、玉造、志太、栗原、磐井、江刺、胆泽、长冈、新田、小田、远田、气仙、牡鹿、登米、桃生、大沼主要特产名物:津轻烧、木材、砂金、铜、马、栗、米、绢、酒、和果子、味增、烟草、漆、蜡、鲇鱼代表风土:外浜、岩木山、三马屋、酸汤温泉、

恐山、大鳄温泉、中尊寺、岩手山、报恩寺、净土浜、厨川栅、松岛、盐釜、金华山、壶碑、野马追、温面、亘理神社、白河关、勿来关、汤岐温泉、磐梯山、猪苗代湖、尾濑、医王寺主要势力:安东氏,南部氏,大浦氏,大崎氏,留守氏,葛西氏,伊达氏,芦名氏,相马氏,田山氏,二阶堂氏,田村氏,石川氏,斯波氏,北田氏梗概:占据东北大部分面积的东山道大国。北临津轻海峡与虾夷隔海相望,南与上野、下野、常陆等关东三国接壤,东临太平洋,西部和东北通过奥羽山脉与出羽相邻。在绳文时代,该地出现了繁荣,到弥生时代出现了最早的稻米耕作记录。大和时代开始,一部分陆奥国和北方的虾夷随着大和朝廷的发展,领土不断在北方扩大,同时虾夷成为囚犯的流放地。平安时期的安倍氏继承了当地清河源氏的旧领地发动了前九年和后三年之役,后三年之役胜利后,清源氏改称奥州藤原氏,并建立了政权。但奥州藤原氏后被镰仓幕府所灭,之后陆奥国便在幕府的支配下。镰仓时代设立奥州总奉行,室町时代设立奥州探题以加强对陆奥的统治。后在地头、土豪和小大名的不断发展中,迎来了战国时代。在战略上,陆奥国和西出羽被统称为奥羽,二者的联系非常紧密。由于关东各国的长期争乱,对陆奥也有很大影响,陆奥与关东之间设立了白河关和勿来关等,都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从历史上看,由于里京都较远,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缓慢,但由于国土面积大,石高较多,因此并不缺少战略物资。特别是兵士和马匹的素质从古代开始就一直较高,至于潜在的战斗力有多高,就不得而知了。奥州探题大崎家的权威衰退后,伊达家开始在陆奥崭露头脚。伊达晴宗积极与京都搞好关系,并接替大崎家担任奥州探题,并与近邻诸家联姻,积极地扩展势力。1565年,辉宗继承伊达家当主,攻略二本松城的田山氏,后又让弟弟政景继承留守家当主,开始逐渐平定中奥。常陆的佐竹义重为了渗入奥羽,1575年取得了白河的领地,北上的佐竹和南下的伊达必然会发生冲突。同时,北奥的南部趁机扩大势力,达到了从下北半岛至北上川的广大面积。1584年,政宗继承家督,在岩代击败了芦名,田山,佐竹,大内的联军,又击破了有杀父之仇的田山家。但田山余党纠集了佐竹,岩城,石川,白河,芦名等大名与政宗交战,后经过相马盛胤的斡旋后和睦。1588年的郡山之战,伊达家压制了田村家,次年又降服大崎家,在猪苗代胜国从属后,支配和陆奥的广大土地。同年在摺上原击败芦名义广后,又得到了仙道七郡和会津四郡。后又以黑川城为

根据地,攻灭了从属于佐竹家的二阶堂家,降服了石川,白河,岩城等家,成为了奥州第一大名。1590年,丰臣秀吉平定关东,奥州大名们的命运发生变化,尽早从属秀吉的大名们都安堵了领地,小田原参阵迟到的都受到了处罚,没收领地后进行奥州再编。结果,本隶属于南部的大浦为信上洛晋见秀吉后本领得到安堵。南部称其为叛逆,二者直到江户时代都有仇恨。获得芦名领地的政宗起初对秀吉的命令不以为然,在家臣劝说下迟到参加了小田原阵,秀吉见到政宗的器量后,出于政宗支配陆奥的考虑,只没收了会津四郡并安插了心腹蒲生氏乡,政宗以仙道为中心,七十万石安堵。同时相马家也受到五万石安堵,开创了近世的格局。而大崎,葛西,白河,石川等大名由于小田原未参加而被没收了领地。秀吉将大崎葛西的三十万石赐于木村吉清,而吉清的统治造成两家旧臣的蜂起,结果领地被没收并赐与政宗。1591年,南部一族的九户政实夺取了主家信直之城,秀吉看到了大崎葛西一揆造成的连锁反应,命令德川家康,丰臣秀次,上杉景胜为总大将率领东北关东的十万大军前去镇压。在经过大规模的反抗和镇压后,最后奥州终于趋于安定。秀吉死后爆发了关原合战,伊达和南部联军打响了对上杉的关原前哨战,战后政宗又获得奖赏。至此,以仙台为中心的伊达和以盛冈为中心的南部主导了奥州的支配体制,为江户时代两藩奠定了基础。出羽:特点:金、米、马等战略资源丰富。石高:31.8万石分郡:最上、村山、置赐、雄胜、平鹿、山本、饱海、河辺、田川、出羽、秋田主要特产名物:红花、青苧、砂糖饼、金、银、铜、木材代表风土:出羽三山、立石寺、芋煮、最上川、藏王岳、大日坊、上山温泉、鸟海山、象泻、力水、男鹿半岛主要势力:户泽氏,小野寺氏、最上氏、大宝寺氏、由利十二头梗概:东北西部的东山道之国。东部那须火山和奥羽山脉将其与奥州分开,西邻日本海,北方与陆奥津轻地区接壤,南方与陆奥会津、信达地区接壤,西南与越后接壤。国内有米代川,雄物川,最上川等河流,在出羽山地注入日本海。这些流域有能代、秋田、本庄、庄内等平原,并形成大馆,横手,新庄,山形等盆地。这样,便有了高地上的山林,平原的粮食,因此农林业生产力高。出羽是绳文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弥生文化较早的起源地。自658年阿倍比罗夫远征后成为朝廷支配的领地,是对虾夷的最前线。修筑了秋田、由利等栅,并修建秋田城。古代出羽的港口,是海外交流的据点,也是渤海国使节前来的登陆地点。平安时期奥州

藤原氏支配出羽,镰仓时期又受到幕府支配,和陆奥一样,受幕府指派的地头所管理。之后,国内土豪势力有所增强,到战国时代,形成了守护大名与大领主的割据情况。自古注意摄取京都的新文化,并形成了自身的地域性文化。北部的津轻安东氏和秋田安东氏合并为秋田氏后势力有所扩大,南部的奥州探题医达氏和羽州探题最上氏开始争霸。仙北的户泽,小野寺,六乡等豪族继续争斗,由利十二头仍然是国内国人的一大势力。伊达和安东的势力已发展到陆奥,山北的户泽,雄鹿的小野寺及山形的名门最上都努力维持的自己的势力。其中制止了最上家的内纷,统一了一门和家臣的最上义光开始与伊达家抗争,通过政治联姻,两家取得了暂时和睦。义光1577年开始攻击天童氏,上山、细川等豪族接连归降,后来受到伊达家的干扰。1585年,伊达辉宗被田山义继所杀,子政宗便开始致力于平定奥州,攻击出羽便收到抑制。这正好给了义光机会,攻入庄内,于1587年消灭大宝寺义兴。1588年陆奥大崎家发动暴乱,义光援助大崎与伊达家对立,之后再次与伊达和睦。但由于庄内地区统治失败,和大宝寺有婚姻关系的越后本庄氏在越后上杉家的支援下入侵庄内,最上家只能从庄内撤退。1590年秀吉征伐小田原,东北诸大名选择是否参阵。户泽氏参阵后收到本领四万石安堵。一方面,最上义光因为父亲的葬礼而迟到,在德川家康的斡旋下也获得了领地安堵。之后,义光就便随秀吉。1600年最上氏在关原之战时加入东军与西军上杉家交战,战后获得由利四郡的封赏,成为52万石的大名。另一方面,常陆54万石的西军大名佐竹氏被转封到秋田20万石。加入东军的户泽诸大名则被转封到常陆。1614年义光死后,最上家发生内乱,1622年最上家改易。之后户泽氏被加封最上,村山两郡6万石。之后,米泽的上杉,上山的松平,山形的鸟居,本庄的六乡,龟田的岩城,鹤冈的酒井,在江户时代分割统治出羽。常陆:特点:地形优越,农业渔业发达。国境为平原,易受到进攻。石高:54万石分郡:新治、真壁、筑波、河内、信太、茨城、行方、鹿岛、那珂、久慈、多珂主要特产名物:烟草、纸、纳豆、笠间烧代表风土:鹿岛神宫、筑波山、代田瀑布、水户八景、潮来、霞浦、要石、息栖神社势力分布:佐竹氏、江户氏,大掾氏,小田氏梗概:关东最东端的东海道之国。北通过阿武隈山地与陆奥相连,南通过利根川与下总国境隔开,西通过八沟山地与下野相邻,东边是海岸线和鹿岛滩。该国气候温暖,物产丰富。国中部和南部低地,是广大平原,并有利根川

,霞浦、北浦等水利资源,农业发达。农田面积是仅次于陆奥国的第二位。同时以鹿岛浦为中心,渔业也很发达。关东地方中,上野下野通过险峻的山地与陆奥相连,只有常陆是沿着鹿岛滩和平地与东北地区连接,因此,也是是东北地方的开发的根据地,在陆奥与常陆之间设置了勿来关。这样的地理条件到战国时期也没什么变化,一直作为进出东北的据点。东北和关东诸国在此角逐。但是没有任何险要与关东平野和下总所隔开,还要警惕旁边的武藏国的入侵。国内的守护佐竹家一直致力于保证国内的安定形势。常陆在1560年上杉谦信入侵关东期间,佐竹、小田等各家均参阵对付小田原北条家,之后,佐竹家便以常陆统一和关东制霸为目标,开始与周围势力作战。有鬼义重和坂东太郎之称的佐竹义重在下野同北条家对抗,传说佐竹家拥有8600挺铁炮,压制了宇都宫,结城,白河,江户等家及东北诸势力,成为关东一霸。之后义重又联合东北的芦名和田山,1585年攻击伊达家,北上的大军由于伊达政宗的奋战而退回常陆。秀吉发迹后,佐竹,结城,宇都宫等均降服,共同对抗北条家,由于义重在小田原之役和平定奥州的优异表现,获得了本领安堵,同时扫荡了江户氏,大掾氏等,统一了常陆。于1595年获得54万石安堵的佐竹家在关原之际接受石田三成的密约加入了西军,败战后被减封转封到了出羽秋田,仙北两郡20万石。之后家康的五子信吉被加封水户15万石,并由多家大名分割统治常陆。1603年信吉死后由家康十子赖宣,1609年十一子赖房25万石入封,被成为御三家的水户藩成立。上野:特点:分布着很多优秀的武士团。多山的地形导致生产力的低下。石高:49.6万石分郡:碓冰、片冈、甘乐、多胡、绿野、那波、群马、吾妻、利根、势多、佐位、新田、山田、邑乐主要特产名物:松茸、蚕、木绵、竹细工、干蕨代表风土:上毛三山、草津温泉、烧饼、满德寺、川原汤温泉主要势力:长尾氏,长野氏梗概:关东北部的东山道之国。北是陆奥,越后国,西是信浓国,东是下野国,南是武藏国。被北面的越后山脉,西方白根山,浅间山,南方的妙义山所包围,七成以上的面积是山地,东南部随着关东平野而展开。国内有榛名山和赤城山等著名山峰,不适合农业。平原部分的田地也不是很多。从国中央流过的利根川形成了武藏的国界。周围的山造成了典型的内陆气候,寒暑温差大,雷电和强风也很多,气候比较恶劣。自古以来以出产名马而著称,镰仓时代是新田氏等关东著名武士团的聚居地,这种尚武的风气一直流传到战国时代,形

成了本地的战国大名,与上杉,武田,北条等大名争霸。上野是关东管领上杉氏的重要领国和据点,享德之乱后上杉家急速衰退,形成了守护代长尾氏和其他小豪族的割据状态。关东管领上杉家的威信在1546年被北条家大败后便急速下降,关东的很多势力都投奔到北条家。北条氏康于1551年将上杉宪政赶到越后,并收纳了厩桥,沼田城等势力。另一方面,继承上杉家名的上杉谦信于1560年出兵上野沼田,厩桥等城,夺回两城,关东武士团又投奔上杉氏。谦信攻略小田原城未果,于鹤冈八幡宫举行就任关东管领的仪式后便返回越后,逐渐关东武士团又脱离上杉家的支配。但谦信令厩桥的长尾谦忠,那波的北条高广,武藏松山的上杉宪胜于1562年夺取馆林城,决定了对上野的支配权。1563年武田家入侵上野,在真田幸隆的奋战下攻落仓贺野城,收取了吾妻郡。之后武田军又攻击安中,松井田等城,为牵制信玄,谦信出兵信浓,但最终东上野诸势力要夺回西上野的企图失败。1566年箕轮城落城,西上野完全落入武田家,上野国人众又倒向武田家,决定了上杉势力在上野的衰退。厩桥城代北条高广也开始私通北条家。今川义元战死后的1568年,武田信玄入侵今川领地导致甲相同盟破裂,之后北条家与上杉家结盟。而北条氏康死后氏政再次连接武田,上野在上杉,武田,北条势力争来争去。信玄死后,上野的诸势力争相扩张地盘,最后由良氏取得胜利。次年,谦信出兵与北条家作战,无果后撤退。1578年,谦信和由良成繁相继死去,在长筱大败而采取守势的武田家企图入侵东上野,但1582年被织田家所灭,上野逐渐归于织田家势力范围。信长令泷川一益以厩桥城作为关东攻略的据点。信长死后,一益势力衰退。厩桥的北条高广和沼田的真田昌幸等城再次从属于北条家。后真田家背叛北条氏,在沼田展开了北条和真田的攻防战,后由羽柴秀吉调停。但由于1590年的名胡桃城时间,北条和真田再次对立,也给了丰臣家讨伐北条的口实。前田利家率兵进入上野,驱逐北条家势力。战后,德川家康受封上野,将平岩,本多,井伊,神原等谱代配置于此,江户幕府成立后,形成了诸藩分割统治的体制。下野:特点:生产力和文化水平都较高。石高:37.4万石分郡:足利、梁田、安苏、都贺、寒川、河内、芳贺、盐屋、那须主要特产名物: 牛蒡、生姜、葫芦、铜、漆、素面、益子烧代表风土:日光东照宫、神桥、杀生石、华严瀑布、那须山主要势力:大田原氏、宇都宫氏、佐野氏、皆川氏、那须氏、小山氏梗概:位于北关东中央部分的东山道之国。东边

通过八沟山地与常陆接壤。西边的白根山,皇海山,足尾山地将其与上野分开,南面是关东平野的武藏,下总等国,北边通过那须山与陆奥接壤。是东北连接关东的东山道要冲。东边的八沟山和西边的日光山形成下野平原,那珂川和鬼怒川从中央流过,有着丰富的农业用水,因此生产力较高。另外足利学校的存在,使该地文化水平也较高。在古代,下总爆发的平将门之乱被平定后,藤原秀乡的子孙形成各地的土豪,足利氏,小山氏都是秀乡的后代。从南北朝内乱开始,到相模的战乱,一直延续到了战国时代,多家土豪被攻灭,只剩下足利,大田原等保住了家名。但受到了关东管领上杉家的内乱和北条家入侵的影响,那须和宇都宫等豪族经历着互相友好和对立,再加上古河公方、芦名、结城、佐竹、上杉、武田、北条等大名的介入,国内形势更加混乱。战国期的下野主要由国人割据,分别由东北的那须众,中部的宇都宫众和南部的皆川,小山,壬生众,西南的佐野,长尾等家统治。其中最有利的小山氏和宇都宫氏无力统一全土,便推举古河公方率领互相兼并。之后招来周边大名的介入,芦名、结城、佐竹、上杉、武田、北条等大名从四面八方入侵。天正年间,小山、佐野等家屈服于北条家,使北条家在下野的势力不断扩大。但小田原征伐和北条家灭亡后,率先加入丰臣家的宇都宫国纲受18万石的领土安堵,成为丰臣系大名和下野第一大势力。后由于宇都宫家的继嗣问题导致了改易,成为江户初期水户藩的家老。在宇都宫氏改易后,浅野长政任宇都宫城代。德川政权建立后,下野成立了佐野,小山,足利,大田原,那须等诸藩。上总:特点:航线发达,与各国交易繁盛。地形对于本国防御不利。石高:37.9万石分郡:市原、海上、畔蒜、望陀、周淮、天羽、夷隅、长柄、山辺、武射、埴生主要特产名物:红花、木绵、炭薪、鱼干代表风土:笠森寺、鹿野山、选择寺、大东崎、玉前神社、蝙蝠安之墓、光明寺主要势力:房总武田氏、正木氏梗概:占据着房总半岛中部和北部的东海道之国。北边与下总国隔着九十九里浜和下总台地相接壤,南部通过房总丘陵与安房相隔。西边的内海,通过富津岬和浦贺水道与相模三浦半岛隔海相望,去武藏国也可以通过海上交通。古代下总是古代总国的一部分,后总国分成上总,下总,安房三国。国土中间的房总丘陵连接着较低的山地,西边的内房海岸线是一片平原。东边是九十九里平原。下总是东西外洋和内海围成的海洋国,渔业发达,但在国土防御方面,容易受到来自相模三浦半岛的攻

击,而且为了不让下总国的军队可以通过九十九里浜随意进出,只能在此加强防卫。进入战国时代,安房的里见氏势力扩大,掌握了上总南部。守护武田氏由于在天文年间起了内纷而衰落,正木,土岐,酒井等国人势力却在扩大,上总守护武田家由于厅南和真里谷两家的纷争而权威堕落,北部被北条家,南部被里见家逐渐支配,上总成为两家争夺的战场。里见家为了寻找机会从西上总进入东上总方面,而攻击武田家,进而实现上总的领国化。但1554年北条家在压制了关东大块土地后,开始逐渐压迫里见家。1564年借着国府台之战击败里见家的契机,北条家使下总和上总的大部分地区纳入自家版图。而1567年,里见义弘在三船台合战中击破北条,暂时阻止了在上总处于劣势的状态,但由于有力国人正木氏的叛乱而艰难经营。直到和上杉谦信结盟。后上杉与北条结盟,里见便与武田信玄结盟与北条对抗。之后,北条氏政继位,结盟于信玄,里见义弘则再次与上杉结盟,使里见氏存在于北条,上杉,武田三大势力中。1573年,信玄死去,上杉的注意力移到北陆,氏政计划向上总用兵并孤立里见家,为了保卫领国,里见与北条达成合议。1590年,丰臣秀吉攻略小田原,以出阵迟到的理由没收了里见家上总的领地,里见家只领有安房。关东被德川家支配后,本多忠胜受封大多喜十万石。为了压制里见家,同时还配置了大须贺忠政,石川康通等谱代。江户幕府成立后,上总形成了由谱代和旗本共同统治的形态。下总:特点: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农业渔业都比较发达。石高:39.3万石分郡:葛飾、千葉、印幡、匝瑳、海上、香取、埴生、相马、猿岛、结城、丰田主要特产名物:栗、盐、牛蒡、茶、海苔、酱油、酒代表风土:新胜寺、香取神宫、弘法寺、小金原、船桥大神宫主要势力:足利氏,千叶氏梗概:房总半岛中南部的东海道之国。西同武藏,北同下野国接壤,东和北被小具川等河流与常陆隔开,南部沿着下总台地与上总交界。东边通过鹿岛浦和九十九里浜与海洋连接,西南部是一片内海。平安时代在桓武平氏的支配下,平将门,平忠常的暴乱相继爆发,是古代末期内乱的发源地。镰仓时代平忠常的子孙千叶氏等豪族逐渐支配了下总,关东的古河公方,堀越公方,关东管领等战乱影响到了下总。战国时代千叶氏连接北条和越后长尾氏与里见家对抗,保存家名。主要以平原地形为主的下总农业发达,同时有着较长的海岸线及优质良港,因此渔业也很发达。但是武藏,下野,常陆,上总各国由于下总的平原地形,可能会爆发大规模战争

,与笼城战相比,更加适合野战。1538年国府台合战以来,下总大部分都在北条家的统治下,北条关东制霸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下总领国化,不甘心为守护千叶氏的属将。北条氏康扶植了外甥傀儡古河公方足利义氏,平定了国内。之后古河足利氏改称喜连川氏,受到了丰臣德川政权的优待,一直存在到明治维新之后。而为了确定上总和下总的利益,北条家极力压制上总和安房的里见氏,北条与里见之争,北条连接武田,今川,里见连接长尾上杉,构成了关东争乱的中心。第二次国府台之战里见氏遭到极大打击,北条扩大了在上总下总的支配范围。被北条家压制的里见家,最终于1578年选择了与北条和睦。1590年北条灭亡后,北条旧领被家康所得,家康分封谱代到下总,成立了多个小藩,以制约关东诸势力。安房:特点:气候温暖适合渔业。生产力缺乏。石高:9万石分郡:平群、安房、朝夷、长狭主要特产名物:鲣鱼、海苔、石材、米、炭薪、团扇、斗笠代表风土:日本寺、小凑、富山、水仙、岭冈牧场、洲崎神社、安房神社、镜忍寺主要势力:里见氏梗概:房总半岛南端的东海道之国。古代是上总国的一部分,之后安房、平群、朝夷、长狭四郡合并形成了安房国。北面由房总丘陵将安房与上总隔开,通过浦贺水道与三浦半岛相对,与相模国的关系密切。里见义实就是通过三浦半岛的海路从安房上陆。正木家祖正木通亮是相模三浦时高之子,受到三浦义同攻击逃往安房正木。因此在安房立足,应加强相模水陆和上总陆路的防御。中世时期国内由东条,神余,安西,丸等诸势力统治,后被里见氏逐一消灭,统一了安房。1538年国府台合战以来,北条势力伸向了房总,与里见家展开争霸。1554年,三国同盟成立,消除了背后威胁的北条氏开始攻略与上杉谦信结盟的里见家。1556年,里见义尧派出水军由房总半岛出发打击对岸的三浦半岛,给予了北条水军很大打击,并确保了房总方面的制海权,以后在海战方面保持着优势。1564年,上杉谦信攻击北条家的小田原城,义尧之子义弘率领八千人马参加,第二次国府台之战北条军奇袭击破里见军,确立了在上总的势力。里见家逐渐处于劣势,于1578年同北条家讲和。之后的里见家通好中央政权的丰臣家,参加了小田原之战,但由于参阵迟到,安房国以外的领地被没收。德川政权建立后,里见氏安房安堵。1614年,里见忠义遭到大久保忠邻事件连坐,被流放到伯耆的仓吉,家系断绝。武藏:特点:平原广阔,适合农业和畜牧业。石高:66.7万石分郡:久良、都筑、多磨、橘树、荏

原、丰岛、足立、新座、入间、高丽、比企、横见、埼玉、大里、男衾、幡罗、榛沢、那珂、儿玉、贺美、秩父主要特产名物:真桑瓜、葱、海苔、今户烧、荞麦、江户染代表风土:、隅田川、浅草、冰川神社、熊谷寺、八百善、吉原、两国花火、江户三座、金泽八景、武甲山、武藏野主要势力:成田氏,太田氏梗概:占有关东平野大部分的关东之国。东以江户川与下总接壤,东北短距离与下野接壤。利根川为北部与上野的边界,西北以甲武信岳与信浓相邻。西以秩父山地和关东山地一直延续到甲斐,西南通过多摩丘陵与相模接壤。古代为东山道一国,后变成大和朝廷东北经略之国,变成了东北和关东之间的重要地域。国内东部为平原,西部为山地,由于广阔的关东平原,自古以来农业畜牧业发达,平安时代的庄园归豪门所有,后在地武士团势力扩大,平安末期到室町时期出现了横山,猪俁,儿玉,丹,西,私市,村山党之称的武藏七党割据的局面。平安末期作为平家知行国,坂东八平氏中的秩父氏为国内最大势力,镰仓幕府建立后处于源赖朝的支配之下。之后新田义贞率领打倒镰仓幕府的武士团中,武藏武士多有从者。室町幕府建立后,属于关东管领的支配下。到战国期管领山杉氏支配衰弱,相模的后北条氏趁机将武藏纳入自己的版图。由于相模入侵武藏的北条氏在河越夜战中击破扇谷上杉氏,1552年,追放了关东管领山内上杉宪政,为关东管领支配武藏的历史画上了休止符。1561年,山内上杉宪政将管领职务让与上杉谦信,为了从北条氏手中取得关东,他14次关东出阵,多次入侵武藏等地,严重阻碍了北条氏的发展。但北条氏康也夺取了亲上杉方太田资正的松山,岩规等城,慢慢扩张势力,同时筑造了国人和地侍等支配体制。氏康将江户城给予重臣远山直纲,泷山城给予次子氏照,钵形城给予三子氏邦,岩规城给予孙子氏房等一族。重臣支配的武藏,成为关东制霸的最重要据点。1568年,武田信玄攻击今川家,与今川家同盟的北条氏开始与武田氏敌对,信玄因此也开始出兵关东。受到信玄威胁的氏康,与宿敌上杉谦信议和,一起对抗信玄。1569年,信玄大军入侵武藏,攻略钵形城,逼近小田原。但氏康1571年死后,武田与北条再次达成和睦。之后,北条氏再次安定地支配了武藏。直到1590年丰臣秀吉讨伐小田原,丰臣军上杉景胜和前田利家由上野,下野入侵武藏,攻略松山,忍,岩规,钵形,江户,八王子等诸城。北条灭亡后,德川家康移封关八州,进入了江户城,并着手开发城下。家康1592年开始整备江户城,幕府成立后

作为将军的居城。相模:特点:经济和文化水准高。石高:19.4万石分郡:足上、足下、余绫、大住、爱甲、高座、镰仓、御浦主要特产名物:野萝卜、烟草、炭薪、竹、鲇鱼代表风土:江之岛、大山诣、游行寺、鹤冈八幡宫、七里浜、芦之湖、箱根七汤、寒川神社主要势力:北条氏梗概:由东到北与武藏接壤,西北与甲斐,西与骏河,南与伊豆分别接壤。通过三浦半岛和浦贺水道与上总和安房隔海相望。国内被分成了有着关东平野的东部和关东山地的西部。西部有着足柄山和箱根山,是东海道一道天险。三浦半岛根部镰仓作为镰仓幕府的中心,经济,文化,政治都比较发达,到了室町时期,一样非常重视,设立了镰仓公方,鼎盛时期统率了关东十国。战国期镰仓公方大幅衰退,北条氏展开了关东制霸,相模的小田原成了关东经略的中心。作为东国和西国在东海道的要地,并且有武田,今川等大名在北,西的存在,应凭借丹泽和箱根天险,加以防备。1495年北条早云进驻小田原以来,逐步开始相模领国化,1515年统一了相模,从小田原城的整备开始,这里成为了北条氏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二代氏纲开始逐渐在关东南部扩展领土,并在三浦半岛突出部的三崎城作为水军根据地,确保相模滩的制海权。三代氏康击破了山内,扇谷上杉两家,吞并了武藏,并与今川,武田结盟,更加巩固领国统治。1561年,上杉谦信继承了关东管领之名,并掌握了关东武士团,大军攻击小田原。但氏康笼城小田原,对抗谦信的包围。谦信只好解围而去,在鹤冈八幡宫举办继任仪式后撤退。之后,很多之前从属于上杉的关东武士团,再次臣从到了北条家。之后北条家筑起了更加坚固的支配体制,与上杉,武田等大名对抗。直到1590年,五代北条氏直因与真田家争夺在上野的沼田领,因此使丰臣秀吉得到了出兵的理由。集结全国兵力的秀吉包围小田原城,氏直开城投降,北条家的百年统治结束。之后,相模处于德川家康的支配下,重臣大久保忠世获得小田原4万石,此外还有一些小藩和幕府直辖地。因大久保氏后来失势,阿部氏,稻叶氏进入小田原,一直存续。伊豆:特点:国境由高山包围,易守难攻。生产力低下。石高:7万石分郡:田方、那贺、贺茂主要特产名物:生姜、纸、山葵、酒代表风土:三岛大社、热海温泉、伊豆山权现、天城山、箱根宿、三岛囃子主要势力:北条氏梗概:北与相模,东北与骏河接壤的占据伊豆半岛的东海道之国。含有了大岛,利岛,新岛,式根岛,三宅岛,八丈岛等诸岛。自古以来就是罪人

的流放地。伊豆半岛中央部有很多温泉,气候温暖。战国时代的伊豆是接近北条,今川,武田的接壤地区,有必要加强防卫。可以利用山地地形,是易守难攻的地区。自从1491年北条早云制霸伊豆后,凭借卓越的政治手段统治领民和在地领土,保持了伊豆一国的平稳,1491年,北条早云灭掉了堀越公方足利政知之子茶茶丸之后,伊豆国纳入了北条支配下。在早云支配时,筑起了韭山城,在本城移动到小田原后,此城作为小田原的支城存在。战国时的伊豆国没有什么大的波澜,一直在北条氏的支配下保持安定,直到1588年为了防备秀吉的入侵,才开始加强防御。韭山城配置了北条氏规,山中城配置了重臣松田氏,筑起的下田城派重臣清水氏守备,防止丰臣军从水路进攻。但小田原陷落后,伊豆便在家康支配下。韭山城配置了内藤信成,下田城配置了户田博次,对伊豆进行统治。关原战后,伊豆纳入了幕府直辖范围,并在三岛设立了江川氏为代官。甲斐:特点:盛产马匹,并且有金山。土地贫瘠,生产力低下,许多物品依靠进口。石高:22.8万石分郡:山梨、八代、巨摩、都留主要特产名物:葡萄、马、烟草、金、水晶、纸代表风土:猿桥、天目山、景德院、惠林寺、龟屋座、山中湖、浅间神社、八之岳主要势力:武田氏梗概:中部与关东分界地区的东海道之国。北通过秩父山地与信浓和武藏两国相接,南通过富士山系与骏河相连,东通过关东山地与武藏和相模接壤,西边的赤石山脉和白根山等,是与信浓和武藏的边界。四面高山围成的内陆国,造成了与其他国联系少,地域独立性强的特征。国内的大菩萨山和御坂山地将国内分为西国中和东郡内两部分。国中央的甲斐盆地有釜无川和笛吹川经过,此甲斐盆地一直处于武田氏的支配下。武田氏压制了国内国人层,在家督武田信昌与长子信绳的争乱中,迎来了战国时代。在家督之争中胜利的信绳子信虎再次压制了国内豪族,统一了甲斐,为子信玄的统治奠定了基础。甲斐由于山多平地少,农产品匮乏,交通不便。盐是需要从他国输入的必要物资,在物资运输路线被封锁的情况下,就有可能造成领国灭亡。但困难的土地孕育了精强的士兵,而且从平安到战国时代,这里一直是名马的产地,同时还存在一些金山,以上是成为军事国家的前提。武田信虎在16世纪初压制了河内地区的穴山氏和郡内地区的小山田氏,完成了国内统一。但其实行的苛政导致家臣和百姓的离反,最终导致被嫡子晴信流放,晴信在领内广泛施政,继续完成着信虎扩大领土的愿望。信玄1542年开始攻略信浓

,同时与北条,今川结盟。但由于其信浓攻略,导致信浓国人投靠了越后的上杉谦信,二者在1553至1564年间爆发了五次川中岛之战,最终以信玄统一了信浓全境而告终。但这几次战争,大大延缓了信玄西上的脚步。1568年三国同盟瓦解,信玄入侵骏河,1571年完成占领。到1572年,西上作战开始,在三方原之战大破德川织田军,但因病于次年去世。家督由四子胜赖继承,由于其在诹访领内为养子,重用了信浓众,导致了家中信浓众与甲斐众的对立,双方矛盾激化。胜赖1574年攻落远江高天神城,以此作为攻略远江的据点。但因1575年长筱之战的惨败,只能退回甲斐。之后只能致力于武田军团的再编成与国内防卫体制的强化,但1582年,织德联军发起了对甲斐和武田的总攻击。在织田大军前,木曾,小山田,穴山等大批重臣背叛,最终胜赖在天目山自杀,名门武田家灭亡。征服甲斐的信长令穴山信君的河内领安堵,其余赐与河尻秀隆。秀隆受信长意志,迫害武田家臣,烧毁惠林寺,信长死后导致民众反叛,杀死河尻秀隆。此后武田旧领便成为了北条和德川争夺的焦点。直到1590年北条家灭亡,家康被转封到关八州,甲斐由秀吉家臣加藤光泰入国。1593年光泰于朝鲜战死,便由浅野长政和幸长继续甲斐的统治。关原战后,浅野父子被转封和歌山,家康重臣平岩亲吉被任命为甲府城代,之后经历了德川一门的义直,忠长,纲丰等,最后由柳泽吉保入国。柳泽家失脚后,被收为幕府直辖领。信浓:特点:险要的山地地形有利于防守。被十国所包围,周围势力虎视眈眈。石高:40.8万石分郡:伊那、诹访、筑摩、安曇、更級、水内、高井、埴科、小县、佐久主要特产名物:荞麦、牛、熊、木材、鲤鱼料理代表风土:诹访湖、镜台山、善光寺、桔梗原、温泉乡、西宫歌舞伎、浅间山、布引观音主要势力:小笠原氏,诹访氏,真田氏,高梨氏,木曾氏,村上氏梗概:本州中间位置的东山道之国。是南北较长的内陆国,被上野,武藏,甲斐,骏河,三河,远江,美浓,飞騨,越中,越后十国所包围。因此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且处于国土防卫的劣势。幸好还可以较高的山岳作为防御屏障,一定程度上阻挡外界入侵。东边通过白根山,妙义山等山系与上野相接,通过关东山地与武藏相接,通过赤石山脉与甲斐相接。西以飞騨山脉与越中,飞騨相接,通过木曾山脉与美浓相接。北部的妙高山系和东颈城丘陵是与越后分界线,南部通过木曾山脉与赤石山脉同骏远三三国接壤。平原部分以千曲川流域的长野盆地为最大,此外还有诹访湖畔的诹访盆地,天龙川

流域的伊那,筑摩山脉中的松本盆地等。河流有注入太平洋的天龙川和木曾川,通向日本海的千曲川和犀川。以上两大水系将该国分成南北两部分,并形成了南信,中信,北信,东信等四个文化圈。此地一直由一些小大名所割据,一时由守护小笠原氏统一,后由于小笠原内部的分裂,导致国人领主们的飞速成长,转变成了战国大名。但一直未有能够领有信浓一国的大大名出现,直到甲斐武田氏统一信浓。而对此有危机感的上杉家,则与武田家在川中岛激战了数次。南信浓的小笠原氏与北信浓的村上氏一直在信浓国内处于主要竞争状态,但这种格局随着1540年代甲斐武田家的入侵而发生了改变。1540年开始入侵佐久郡的武田信虎,于次年在攻击了诹访,村上,海野几家之后,被子信玄所流放,而信玄则继续着之后的信浓入侵。1542年,信玄击破了诹访赖重,高远赖继等;1546年攻降佐久郡的大井贞清;1547年又在佐久郡击破上杉宪政的部队;1548年虽然被村上义清所败,但在盐尻岗击破了小笠原氏。1550年,再次被村上义清击破后,信玄开始诱降信浓国人,最后终于击败村上义清迫使其前往越后,依赖于上杉谦信。之后随着信玄逐步在信浓扩大势力,感到危机的上杉谦信应村上义清等信浓国人之邀于1553年第一次出兵川中岛。为了为北信浓诸将恢复旧领,谦信与信玄分别在1553,1555,1557,1561,1564年在川中岛对阵五次。在这一连串战斗中,第四次川中岛之战,就任了关东管领的谦信打算扫平信浓内的武田军,在海津附近于武田军激战。此战信玄之弟信繁等战死的情况下,最终击退上杉军,为统治信浓奠定了基础。自1558年信玄就任信浓守护后,名副其实地成为了真正的信浓守护。之后信浓作为信玄的最重要分国,信浓众随信玄四处转战,直到1582年武田家灭亡之前,信浓国内未有什么大的变故。1582年,天目山之战,武田胜赖自杀,武田家灭亡。信长派遣森长可,泷川一益,木曾义昌,河尻秀隆,穴山信君,毛利秀赖等分治信浓。本能寺事变后织田家武将接连退走,信浓被上杉,德川,北条等侵略。结果,北信四郡被上杉景胜取得;伊那,诹访二郡被德川家康取得;佐久,小县二郡被北条所统治,之后除了北信浓外,其余均由德川家取得。1590年随着北条家灭亡,德川家康移封关东,信浓被封给了仙石,石川,真田等丰臣系大名。关原战后,信浓再次处于家康支配下,此后一直延续着由诹访,真田等信浓出身的武将的小藩分制统治。飞騨:特点:技术工人众多,山林资源丰富。土地贫瘠,生产力很低下。石高:3.8万石分郡:大野、益田、荒

城主要特产名物:绵、木材、银、铜、鳟鱼、熊代表风土:笼渡、白川乡、水无神社、乘鞍岳、高山祭、温泉乡、位山主要势力:三木氏,江马氏,内内岛氏梗概:周围都是高山的东山道之国,东是飞騨山脉和乘鞍岳,御岳山等与信浓的国境;西边的两白山地是与加贺,越前的国境;北面的飞騨高地以北是越中,南边的鹫岳和飞騨川是与美浓的交界。周围是山岳地带,中间是飞騨高地,是典型的高山内陆国。自古以来粮食产量很少,但是因为森林覆盖率高,林业资源丰富。同时也是偏远之地,是大和朝廷时贬官和犯人的主要流放地。因为山林丰富,木工工匠很多,因此在律令制时期免除了工匠的租税,征调其去建造宫殿等,从事这些工作的工匠被称为飞騨工。在苛刻的劳动条件下仍建造出很多华丽的宫殿,因为成为了名工的代名词。因为提供筑城的木材资源,该国因战略资源生产国而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可将木材以水运沿飞騨川南下,运输到美浓,发往各国。除了沿飞騨川至美浓和沿庄川,宫川至越中,与其他国间都有高山的阻隔,不可能频繁通交。国内守护京极氏的被官三木氏逐步扩大势力,后打倒主家势力支配了南飞騨,后继承了飞騨名家姊小路家名,与连接武田家的另一豪族江马氏争霸。1544年,守护京极家的势力被灭,形成了守护代三木,国司姊小路,国人江马氏等争霸的局面。1556年,姊小路氏被江马家所灭,国内进入三木和江马对峙的时代。另一方面,上杉和武田势力已经渗透到飞騨,三木氏连结上杉,江马便与武田家交好。1558年,三木良赖受领了朝廷从五位飞騨守的官位,次年令子自纲继承已经灭亡的姊小路家,1562年改名姊小路赖纲,继任飞騨国司。同时娶美浓斋藤道三之女为妻,加强了与美浓的关系。1564年,美浓受到武田家骚扰,同时影响到飞騨,姊小路赖纲趁机在飞騨继续扩展势力,并与织田信长接近。飞騨在织田,武田,上杉的争霸中,其他豪族势力逐渐衰退,至1582年本能寺之变后,赖纲开始着手统一飞騨。另一方面,江马时盛之子辉盛也卷入了武田与上杉的纷争,最后支持上杉的辉盛打倒父亲坐上当主宝座。强硬性格的辉盛在本能寺事变后,意图与姊小路赖纲一决胜负。倾全力攻击姊小路赖纲,被赖纲击败。赖纲击败宿敌,统一了飞騨大部分领地。但在信长死后,赖纲支持柴田胜家一方,因为受到丰臣秀吉的讨伐。1585年,秀吉令金森长近和可重父子攻击赖纲居城高堂城并落城,赖纲投降。飞騨处于了金森家支配下。同时趁三木国纲反叛之际,长近扫灭飞騨国内所有的敌对旧势力。1586年,长

近正式受封飞騨一国,确立了对国内的统治。1692年金森氏移封,幕府在高山阵屋设立了飞騨代官进行统治。骏河:特点:港湾丰富,国内文化程度高。平原地区不多,生产力不高。石高:15万石分郡:志多、益头、有度、安倍、卢原、富士、骏河主要特产名物:茶、鲇鱼、真桑瓜、松茸、蜜桔、漆器、安倍川饼代表风土:富士山、浮岛原、鸢之细路、三保松原、田子浦、宝永山、久能山主要势力:今川氏梗概:在与关东国境的东海道国家。东边以箱根山连结相模,清水的东方与伊豆国相连。西边的大井川是与远江的边界,北面通过身延山地,天子山地,富士山,赤石山脉等与甲斐和信浓相接。同时可通过南面骏河湾的海陆至远江和伊豆。国内大部分是山地,只有狩野川,富士川,安倍川,大井川等河流河口附近有些平原。河口港湾众多,渔业和海运业发达。国内在镰仓时代为北条氏支配下,南北朝以后处于今川氏支配,长期处于安定状态。到战国时代,很多从京都下向避难的公家和僧侣,都来到骏河,促进了此地的文化发展。自从镰仓时代日莲布教以来,富士川周边日莲宗隆盛,以古代的灵峰富士山为神体的富士信仰深入人心。在国土防卫方面,除了远江外,与各国均有高山阻隔,而与远江交界的湍急的大井川也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国内守护今川氏致力于维持领内平定,在国内实行检地,以寄子寄亲制统治家臣团,筑起了坚固的战国大名支配体制。义元时代又将远江和三河纳入版图,同时与北条和武田联盟,开始入侵尾张。室町时期的骏河,远江守护今川氏数次度过了内纷的危机,确立了战国大名的支配体制。1536年,与兄玄广惠探争夺家督之位的今川义元获胜,将国人众组织化,整备国内,在太原雪斋的辅佐下,将三河和尾张的一部纳入版图。而领内不断有公家来访,骏河文化开花结果,随着甲相骏三国同盟的成立,义元消除后顾之忧,开始再次扩大领地。但是1560年的桶狭间之战义元被织田信长讨取,继承人氏真能力低下,包括松平元康在内的家臣团相继背叛。到了1568年,武田信玄入侵骏河,同时德川家康入侵远江,不断逃往的今川氏真最终屈服,骏河守护名门今川家灭亡。之后,武田和德川从东西两方蚕食今川家旧领。1573年,信玄急死,继承人胜赖在1575年的长筱之战大败,1582年武田家灭亡。信长承认了家康领有三河,骏河,远江,骏河至此处于了德川家康支配下。家康于1586年将居城由远江浜松移到了骏府城,以后骏府变成了领国经营的中心,得到了大发展。1590年,小田原北条家灭亡后,家康转封关

东,后丰臣家臣中村一氏入主骏府。1600年关原合战获胜的德川家康将一氏移封到伯耆米子,骏河成为了幕府的重要据点,幕府直辖地,旗本知行地,谱代大名小藩等。1607年骏府作为家康隐居地进行扩建,1616年家康死后,作为大御所政治的德川政权的政厅。家康死后十男赖宣进入骏府,1619年转封和歌山,1625年家光之弟骏河大纳言忠长以骏府为居城,1631年忠长强行被家光命令隐居。骏腐变成了幕府直辖领,在骏府城代的管理下。远江:特点:国内长期在今川统治下,国情安定。天龙川经常泛滥,损失巨大。石高:25.5万石分郡:敷智、丰田、引佐、麁玉、长上、长下、磐田、山香、周智、山名、佐野、城饲、蓁原主要特产名物:鳗鱼、蜜桔、茶、茜、万年青代表风土:小夜中山、浜名湖、金谷茶、天龙川、“风筝合战”、新居关所、小国神社、御前崎主要势力:今川氏梗概:面向远州滩的东海道之国。东以大井川与骏河相接,西边的浜名湖以西是三河,北面的赤石山脉和伊那山地是与信浓的交界。北部到中部是山地地形,南部的海岸线周围是广阔的平原。天龙川由中央地带南北穿过,虽然经常泛滥导致水灾,但周围的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同时,以浜名湖中心,是渔业发达的地区。远江作为东海道要冲自古受到重视,16世纪时期由今川氏领国化。国内井伊,朝比奈,饭尾等国人从属于今川氏,国内政局长期安定。北部有山地与信浓相连,形成了天然屏障。但与三河和骏河的交界应加强军备。1536年在家督争夺战中胜利的今川氏亲之子义元,以骏河骏府为据点,开始逐步将国人众组织化,整备领国,扩大势力。最终,义元通过卓越的才能,成为了骏远三三国太守,君临东海道。义元在领国内配置了支城群,筑造强力的防卫体制。委以远江国内的挂川城的朝比奈,高天神的福岛,犬居的天野,引马的饭尾,二俣的松井,井伊谷的井伊等诸氏对远江进行统治。义元1560年战死后,包括德川家康在内的很多家臣相继背叛今川家。特别是与织田信长同盟的德川家康,将今川势力彻底驱逐出三河。后武田与德川都开始进行远江的攻略,更多的家臣,如井伊谷的井伊氏,都背叛了今川家。1568年,撕毁盟约的武田信玄入侵骏河,氏真被迫逃往远江挂川城,而该城收到德川家康的攻击头降服,战国大名今川家灭亡。入手远江的德川家康将居城由三河冈崎移到远江浜松,开始一边致力于领国经营,一边协助盟友信长进行天下统一的战斗。但是到了1572年,武田信玄的大军开始西上,三万武田君由信州伊那口沿天龙川进入了远江,开始攻略二

俣城。家康集结兵力与武田军在三方原决战,惨败后退回浜松。但很快信玄病死,继承人胜赖于1574年夺取了重镇高天神城,次年进军三河,但在长筱惨败,元气大伤。之后,远江还持续着德川与武田争霸的局面,直到1581年,家康夺回高天神城,才将武田势力彻底清除出远江。1582年,武田家灭亡,信长确认家康领有三河,远江,骏河三国。秀吉在征伐小田原后,家康转封关东,浜松由堀尾吉晴,挂川由山内一丰等丰臣系大名入国。关原战后,家康成为中央政权的主导,吉晴和一丰分别转封出云和土佐,远江封给了十子赖宣,之后又有了松平忠赖的浜松,松平定胜的挂川,大须贺忠政的横须贺诸藩,来统治这东海道的要冲。三河:特点:三河武士战斗力强大。石高:29万石分郡:碧海、贺茂、额田、幡豆、宝饭、設乐、八名、渥美、浜名主要特产名物:菱角、海鼠、海苔、味增代表风土:凤来寺山、矢引桥、松并木、池鲤鲋马市、奥三河花祭、大桥屋、岩谷观音、石卷山主要势力:松平氏,吉良氏梗概:面向三河湾的东海道之国。北边的三河高地是与美浓和信浓的分界线,南面朝向三河湾,通过渥美半岛与远州滩相临。天龙川是东北与远江的国境,知多半岛的基部是与尾张的交界。国的北部是广阔的三河高原,西部和南部是广大的平原。西部的矢作川流域,连接了冈崎平原和浓尾平原,东面的丰川流域形成了丰桥平野。两平原的交汇点很早就开始就农耕,农作物收获量大。渥美半岛的出现,形成了三河湾和伊势湾,且通向外海,使三河渔业也很发达,海产品丰富;而且水上交通便利,促进了水运的发展。作为连接东西的东海道要冲,古代以来便受到重视。室町以后,吉良,今川,细川,一色等幕府有力大名支配该地。战国期为西三河的松平和东三河的今川共同支配的形态,但松平没落后,从属到了今川家,三河彻底被今川家领国化。三河地方的宗教势力本是关东高田派的真言宗,后逐渐被一向宗所取代,武士阶级很多加入了一向宗,形成了一股非常强大的一揆势力,怎样支配这些武士一向宗信仰者,是统治三河的重要课题。战国时代开始,三河并未有能够统一该国的势力出现,出现各地国人众割据的局面。逐渐的,西三河冈崎城的松平氏开始崭露头角,与骏河的今川和尾张的织田对抗,大有一统领国的架势。但由于当主的接连急死,1549年继承家督的竹千代,成为了今川和织田两家的人质。在松平家从属于今川家后,三河被今川氏领国化,成了今川家对抗尾张织田家的前线基地。今川义元于1560年战死后,家康趁

乱回到了本国冈崎,并脱离今川家独立,1561年与信长结成了同盟。同时一扫三河国内的今川势力,并令菅沼,牧野,水野等国内豪组服属,成功统一了三河。但是1563年,家康与国内的一向宗势力开始对立,国内的门徒们开始集结,家康的谱代武将中也有很多加入一向势力的,在平定了一揆后,很多武将被允许从新回到德川家,坚固了国内的支配体制。1568年,德川与武田一起开始进攻今川家的领地,氏真在挂川投降后,家康将远江也纳入了本国。之后的家康,一直作为信长的忠实同盟者,为信长守护大后方。在攻下远江后将居城移到了浜松,以备东边的威胁。1572年,信玄开始西上,于三方原大败德川军,但在攻击三河野田城时病死。信玄之死为家康保住了三河。1575年,武田胜赖攻击三河长筱城,之后织德联军在设乐原大破武田军,给予了武田家以毁灭性打击。1582年,织田联军入侵甲斐,消灭了武田家。本能寺之变信长被杀,家康也加入到了中央政权的争斗中,将势力扩展到甲斐和信浓,扩张军备。1590年,小田原征伐,北条家灭亡,家康移封关东,三河由田中吉政和池田辉政等丰臣家臣入国,但关原之战取胜的家康重新取得了三河的旧领,由冈崎的本多,刈谷的土井,西尾的松平的诸小藩和旗本共同统治。尾张:特点:农业和商业发达,交通便利。石高:57.2万石分郡:海部、中岛、叶栗、丹羽、春部、山田、爱智、智多主要特产名物:萝卜、西瓜、蜂蜜、陶土、外郎饼、守口渍代表风土:热田神宫、津岛天王祭、大须芝居、岩屋堂、尾张一宫、宫之渡、有松绞主要势力:斯波氏,织田氏梗概:面向伊势湾的东海道之国。东边是与三河接壤的冈崎平原,从北到西通过浓尾平原与美浓相接,西南的木曾川是与伊势的分界线,南面是朝向太平洋的伊势湾。除了东部的积投山,其余六成以上的土地都是肥沃的冲击平原,温暖的气候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同时是镰仓街道的要冲,因有知多湾和伊势湾,再加上木曾川的水系,水上交通也很便利,这样使带动了经济发展。同时有国内著名的热田神宫,前来参拜的人络绎不绝,带来了全国各地的文化。国内的农业和商业发达,国内经济力高,提供个军资金和各种资源。因是关东进军畿内的必经之地,再加上经济发达,易受周围国家的虎视眈眈。总体来说是一片取得天下的根本之地,生活的轻松导致士兵战斗力并不很高。守护斯波氏自从在应仁之乱衰退以后,国内受守护代织田家的清州和岩仓两分家统治,逐渐的,清州织田家的家老织田弹正忠家逐步抬头。由于国内守护斯波家

势力的大幅衰退,拥有尾张上四郡的守护代织田伊势守家和拥有下四郡的织田大和守家形成了分立局面,此外,今川义元也逐步将势力渗透到知多郡。此间,织田大和守家的奉行织田信秀急速抬头,占有了尾张的大部领土,并主动入侵三河和美浓,与今川,斋藤等势力相抗衡。1551年继位的织田信长于1555年攻降织田大和守家,进入了清州城,又于1559年攻落岩仓城,消灭了织田伊势守家,拥有了尾张的绝大部分领地。1560年,信长于桶狭间之战击杀今川义元,又于1564年诱降犬山城的织田信贤,彻底统一了尾张。之后又开始入侵美浓,于1567年击破斋藤家,将根据地移到了岐阜。1570年,尾张与伊势交界的长岛爆发了大规模的一向一揆,直到1574年,才被信长所消灭。1576年,信长移居安土,将家督让给嫡子信忠,并使其领有尾张。1582年,信长和信忠于本能寺之变死后,尾张成为了织田信雄的领国。1584年,信雄联结德川家康,挑战丰臣的政权,长久手之战虽说家康击败秀吉军,但因信雄单方面与秀吉和睦,使得战役结束。之后,秀吉将叶栗,中岛,海西郡等纳入自己的领土。1590年小田原之役后,家康被转封关东,秀吉让外甥秀次入主清州,防备关东的家康。1595年,秀次被处刑,福岛正则便领有了尾张24万石。关原战后,正则被移往安芸,家康的四子松平忠吉成为了尾张52万石的领主,忠吉于1607年死去,家康的九子德川义直入主尾张,奠定了御三家的基础。美浓:特点:农业和商业发达,国力强大。石高:54万石分郡:多芸、石津、不破、安八、池田、大野、本巢、席田、方县、厚见、各务、山县、武芸、郡上、贺茂、可児、土岐、恵那主要特产名物:真桑瓜、石灰、水晶、纸、美浓烧代表风土:不破关、养老瀑布、南宫大社、郡上踊、真桑文乐、寝物语之里、阿弥陀瀑布主要势力:土岐氏,斋藤氏梗概:三个方向被山包围的东山道之国。东边是木曾山脉与信浓交界,西边的伊吹山地是与近江的分界,北方平家岳,能乡白山山系形成了与越前的国界,越过鹫丘就是飞騨。南部与尾张共享浓尾平原。古代时分成了三野前国,三野后国和牟义国,后于七世纪统一形成了美浓国。国内北部是山地,其余三份之二左右都是平原。从畿内至近江再到东国有古代的三条主干道,令制三关其中之一就是美浓的不破关,因此美浓在律令时代有着重要的意义。平安中期以后清河源氏受封的领地增多,在这里形成了美浓源氏,南北朝以后美浓源氏的土岐氏成为了美浓守护,直到1552年被斋藤道三所灭。之后,美浓处于了道三的支配下,但不断有国

人叛乱,国情不够安定。地理上,由不破关到近江,通过琵琶湖到京非常方便。虽然是内陆国,但离木曾川河口不是非常远,因此可以控制伊势和三河方面的水上交通。平原广大,木曾川形成了与尾张的天然屏障,但因地形不复杂,容易受到敌国的威胁。国内的美浓守护土岐氏在家内纷争时被家臣斋藤氏趁机夺权。流放了美浓守护土岐氏的斋藤道三与想继承家督之位的子义龙对立后,旧守护派的武将均站到义龙一方,1556年长良川之战道三被杀,斋藤义龙支配了美浓。有着很大野心的道三女婿织田信长多次进攻美浓,但均被美浓势击退。直到1561年义龙病死,子龙兴即位。因龙兴倒行逆施,家臣团开始离反,信长内应了美浓三人众等众多国人,1567年终于攻落了稻叶山城,支配了美浓。信长将稻叶山改为岐阜,作为领国支配的中心,开始了天下布武的征程。信长以美浓为基地,逐渐消灭了周围的大名,并上洛成功。1576年,以将近江纳入版图的信长在琵琶湖边建造了安土城并以安土为根据地,美浓则交给嫡子信忠统治。1582年本能寺事变后,秀吉拥立了信长的孙子秀信为家督,拉拢了大部分原织田家臣,而自己成为了织田政权的直接继任者。秀吉使秀信成为岐阜城主,池田恒兴为大垣城主,稻叶一铁为曾根城主,丸毛兵库为多芸城主,共同统治美浓。1600年,秀吉死后拥戴丰臣秀赖的石田三成与德川家康在美浓不破郡的关原展开大战,以秀信为首的很多美浓武将仗着熟悉地理而加入了西军,结果东军获胜,岐阜落城,秀信被追放。德川政权下的美浓是幕府直辖领地,大久保长安为代官头兼美浓奉行在岐阜的阵屋内对美浓进行管理,之后,加纳,大垣,岩村,苗木等诸藩分立。伊势:特点:农林水产业发达,国富民强。伊势神宫,海贼众等独立势力众多,不易管理。石高:56.7万石分郡:桑名、员弁、朝明、三重、河曲、鈴鹿、奄芸、安浓、壹志、饭高、多气、饭野、度会主要特产名物:水银、珍珠、鲍、虾代表风土:伊势神宫、朝熊山、二见浦、古市游郭、笔舍山、椿大神社、鼓浦、汤山温泉主要势力:北田氏,关氏,长野氏,伊势水军梗概:面向伊势湾的东海道之国。西边通过铃鹿,布引山地与近江,伊贺,大和等国接壤;东边是伊势湾和志摩国;南面是纪伊和熊野滩;北面通过辑斐川和木曾川与尾张美浓相隔。除了西边的山地,其余大部分地区均为平原,产业发达。同时利用了伊势湾,渔业和海运业也很发达,有被称为伊势十三浦的优良海港,而这些又带动了商业的发展。文化方面,有着律令制国家祭祀的最高

场所伊势神宫,后门前町和宇治山田等自治都市逐渐发展,外港大凑也成为了与东国的联络港而受到重视。由于地域的特殊性,本国水军和邻国志摩的水军都很强大。伊势国司北田氏在南北朝大乱后逐渐守护大名化,支配和南伊势。而北伊势则被关氏等势力所支配。同时,伊势神宫也掌握了繁荣的门前町和宇治,山田等自治都市。伊势本国内的北田氏,关氏,还有近江的六角氏在伊势互相竞争势力。1555年国司北田家消灭了斋宫的德政一揆,版图由南伊势逐渐向北伊势扩大,慢慢控制了割据的国人们,大有统一伊势的势头。1567年,信长的伊势侵攻开始,形成了伊势国内的新局面。本年信长的宿愿美浓攻略成功,为了确保浓尾和京之间的通路,攻略伊势势在必行。信长派遣泷川一益为总大将,率领四万大军入侵伊势,自己为援军。此时,富田,羽津,持福等国人众均投降到信长伞下。因有美浓三人众谋反的消息一益暂时撤退,但事件平息的次年一益再次入侵,千种,后藤,稻生等诸豪族也投降到信长麾下。在伊势的有力豪族关一族内,神户具盛收信长的三子信孝为养子而归到信长麾下,同族的鹿伏兔氏,峰氏等也一同归降,只有宗家关盛信继续抵抗,直到近江六角家被信长击破后,只能选择投降。后信长又将弟信包过给长野家为养子,将长野家也纳入军门。1569年,信长攻击笼城大河内的北田具教,但因北田的善战迟迟不能落城,信长便将次子信雄送与北田具教为养子,双方达成和睦,大河内开城。信长通过外交手段完成了对伊势的制压。但1576年信雄设计杀害了北田具教等北田一族,次年具教之弟具亲还俗举兵反抗信长被击败,北田家彻底灭亡。直到本能寺事变信长死后,伊势再燃战乱。1583年,北田信雄连结秀吉对抗与柴田胜家结盟的弟弟神户信孝,亲手攻灭了弟弟。次年秀吉与信雄决裂,信雄转而与德川家康结盟,小牧长久手之战时又与秀吉和睦。成为天下人的秀吉将北伊势封给信雄,南伊势封给了蒲生氏乡,并将津城的四万石给予信长之弟信包以达成伊势的势力均衡。蒲生氏乡1588年筑松坂城。但1590年小田原征伐后,蒲生氏乡被转封会津若松,信雄被流放。秀吉之甥入主北伊势五郡和尾张国,1594年信包转封近江,富田知信成为津城主。关原战后德川家康将关一政,富田信高,一柳直盛,分部光嘉,古田重胜等人分封各地,藤堂高虎领有了伊势两郡和伊贺国。江户时代德川谱代大名配置到伊势,桑名松平,龟山板仓,神户本多等。1619年以后,白子,松坂等地归为纪伊德川家的领地,称为德川政权的重要领地。志摩:特点:优

良港口而使海运业十分发达。国力衰弱,并易受陆海同时攻击。石高:1.8万石分郡:答志、英虞主要特产名物:鲍、虾、鲸、珍珠代表风土:日和山、伊杂宫、菅岛、天之岩户、鹦鹉石、坂手岛主要势力:九鬼氏梗概:为志摩半岛及周围岛屿组成的东海道之国。除了西与伊势接壤,其他三面环海。位于纪伊山地的最东端,南部为冲积平原,形成了多处天然良港。除此之外渔业也非常发达,因此便形成了渔民为主的权力社会及独特的风土文化。国内分成两郡,是次于壹岐及隐岐的小国,但因海产品丰富,古代一直作为宫廷御用海鲜的出产国,地位而高于以上两小国。沿着伊势湾,有着通往东海,熊野,中国,四国的诸多航线,海运非常发达,从镰仓时代开始便是海贼们的根据地。志摩国内在战国时代九鬼氏取得了很大发展,1568年从属于信长,在信长帮助下迫使志摩十三地头屈服,确立了国内支配权。志摩,伊势,熊野等水军众在九鬼嘉隆的率领下随信长转战各地。特别是于1578年率新造的铁甲船在木津川口大破当时号称无敌的村上水军,九鬼嘉隆也因此获得志摩及伊势共三万五千石的奖赏,随着本能寺之变信长之死,嘉隆再次从属于丰臣秀吉,作为丰臣水军的总大将。关原之战九鬼嘉隆及其子分属西东两军,战后嘉隆自裁,子守隆获得了二万石的加增,成为伊势志摩五万五千石的大名。至江户时代,内藤氏等移封,延续对志摩的统治。佐渡:特点:有着丰富的金矿资源。基本受对岸大国越后的形势所控制。石高:1.7万石分郡:羽茂、杂太、贺茂主要特产名物:金、银、铜、玛瑙、赤玉石代表风土:佐渡金山、大野龟、度津神社、小木凑祭、根本寺主要势力:本间氏梗概:在日本海上的独立岛国,西方透过佐渡海峡与越后隔海相望,无论在政治上,文化上,军事上均受其影响颇大。国土形状南北狭长,中央形成了大佐渡和小佐渡两山脉,二山中间是部分平原,受两津湾和真野湾包夹,形成了独特的农村特色。从奈良时代开始就是流放之岛,顺德上皇,日野资朝,日莲等诸多名人均流放于此。从平安时代开始便开始出产黄金,是著名的黄金矿脉。从镰仓时代开始被任命的地头本间氏在南北朝时期逐渐国人领主化,之后形成了本间一族称霸的局面。但本间一族内部斗争激烈,岛上没有可以一统的大名存在,最终只能受到对岸越后的影响。天文时代,岛上本间一族间的对抗到达了顶点,但最终迎来了邻国越后上杉家的入侵。1589年上杉景胜开始征伐佐渡,在国人泻上,泽根等的帮助家,上杉家的佐渡制霸计划取

得了重大成功,战后很多佐渡国内武将成为了上杉家臣。但岛上最大的两股势力羽茂本间与河原田本间氏依然互相征战不休,无视上杉家的介入,最终上杉景胜派遣大军分别攻落两家居城,并令家臣青柳氏和古藤氏进入河原田城,对佐渡进行支配。之后上杉家被转封会津,继任的堀氏又失脚被没收了领地。最终佐渡成为了幕府直辖地,并于1618年设置了金山奉行负责对佐渡金山的开发,成为幕府财政的重要来源。越前:特点:地形有利于国土防卫,且拥有直接出入京都的良港。但冬季受降雪影响,易使交通受阻。石高:49.9万石分郡:敦贺、丹生、今立、足羽、大野、坂井主要特产名物:鲽鱼、鳟鱼、蟹、昆布、石材、酒、素面代表风土:敦贺浦、三国凑、东寻坊、灯明寺啜、白山社平泉寺、吉崎御坊、田乐能、永平寺主要势力:朝仓氏梗概:若狭湾以东的北陆道之国。北以白山火山山脉及大日山,通过福井平原与加贺接壤,东及南的两白山山地于屏风山地与飞驒及美浓相邻,南是伊吹山以西的近江及野坂山地的若狭。古代由天武天皇时代的越国而分成了越前,越中,越后三国,后再次分出了越前及加贺两国。国东部为山地,西部是广大的平原,特别是九头龙川,日野川与足羽川在此汇合注入了日本海,三河交界出平原广袤,利用灌溉,因此农业十分发达。所以古代以来东大寺为中心的寺院及公家庄园均坐落于此。同时敦贺湾沿岸良港众多,海运发达。特别是角鹿,是古代与渤海国交涉的重要据点,同时也是北陆的物资集散地与经济中心之一。应仁之乱后,国内的朝仓氏逐渐发展,国内形势相对安定,以一乘谷城高度的文化水准著称。从应仁之乱后,不少公家及僧侣来此避难,更加提高了本地文化水平,使此地有着越前小京都之称。除了需特别警戒北方的一向宗势力,越前具有非常有利的战略地理条件。距离京都,近江,浓尾平原均不遥远,又有着发达的海运,使越前有着重要的价值。趁着守护斯波氏和守护代甲斐氏的抗争,朝仓氏逐渐扩充了自己的势力,除镇压了国内一向一揆,还不时入侵邻国的加贺和若狭,稳步向着战国大名迈进。一直到1570年,出现了强大的敌人——织田信长。在信长发动对越前的闪电入侵后,由于盟友浅井长政的背叛倒向了老盟友朝仓家,迫使信长从越前撤退。至此,朝仓氏于近江的浅井和六角氏,成了反信长战线的主力军。但在1573年的姊川之战中,朝仓与浅井联军大败,元气大伤。虽然足利、武田、朝仓、浅井、三好三人众,本愿寺、六角残党等结成了信长包围网,但随着信长各个击

破的战术,1573年朝仓义景率领部队支援受信长攻击的浅井军,但受到反击而打败,撤退后由于同族朝仓景镜的背叛而自杀,朝仓氏灭亡。战后,原朝仓家臣前波吉继成为越前守护入主一乘谷,但被一向一揆所杀,越前一时受到了一揆的支配。后1575年信长率大军来攻,一揆军被消灭,信长任命柴田胜家以北庄为居城,前田利家等为寄骑,开始北陆的经营。随着本能寺之变信长的灭亡,柴田胜家与羽柴秀吉争权,最终在贱岳之战中胜家败北,并在北庄城自杀。在丰臣政权下,丹羽长秀、堀秀政父子被分封越前。关原合战后,家康次子结城秀康成为越前国主。之后越后高田的松平忠昌入国,改北庄为福井,福井藩便一直存在下去。越中:特点:平原广阔,农业生产力较高。但一向一揆林立,守护与国人的对立导致国内政情不稳。石高:38.3万石分郡:砺波、射水、妇负、新川主要特产名物:鳟鱼、熊、木绵、熊胆代表风土:船桥、立山、二上山、俱利迦罗谷、福山芝居、剑岳、高濑神社主要势力:神保氏,椎名氏梗概:面向富山湾的北陆之国。东面通过飞騨山脉与越后和信浓接壤,西面通过宝达丘陵和两白山地与加贺、能登相连,南面是飞驒高原,北面面向日本海。国界地带的山地,特别是东部与越后和信浓分界的白马,立连两山林立,形成了抵抗此方向入侵的天然屏障,冬季下雪更会导致山地行军困难。但应在海陆上注意来自于能登和越后的压力。虽然三面被高山所围,但中央部分有广阔的平原,适于农业的发展;同时中部有庄川,神通川,黑部川等河流流过,有利于农业灌溉。另因面向富山湾,水上交通也较为便利。国内因守护田山氏失去权威,东部被长尾、西部被一向宗势力逐渐蚕食。同时中部的神保和椎名两家做着激烈的斗争。战国时代,越中主要由神保及椎名两家争夺霸权。越后的上杉谦信连结越中的椎名氏发动越中侵略,攻击神保长职的富山城。迫于巨大的压力,最终在能登田山家的斡旋下,神保氏臣从于上杉家。但逐渐对谦信爆发不满的椎名康胤于1568年连结武田信玄和一向一揆,对上杉谦信树起了反旗。但次年上杉谦信便攻下了椎名的主城松仓,造成了在越中与一向一揆直接对决的局面,而椎名康胤也继续依靠一向一揆与上杉斗争。1572年,神保长职死去,神保家臣团逐渐被上杉谦信所吸收,谦信因此强化了对越中的统治。谦信亲自出阵越中,攻落由一向一揆把守的富山城。随后,宿敌武田信玄病死,没有了后顾之忧的上杉谦信更加着力于对越中的平定。1576年,终于攻灭了长年的敌人椎名康胤,此时谦

信与一向一揆达成和睦,完成了越中平定。下一步便是共同对付织田信长。次年,开始进攻能登。但在1578年,谦信去世,信长抓住此机会从入侵越中,越中国人众大部分都归属到了信长麾下。1580年任命佐佐成政支配越中。本能寺事变时成政退出越中。贱岳之战后,秀吉认可佐佐成政领有越中一国,成政再次回到了越中进行支配。后在小牧长久手之战时成政支持信雄一方,战后再次投降于秀吉。但此时成政领地被削减,紧接着被转封到肥后。从此一直到江户时代,越中和加贺、能登一样,成为前田家的领地。越后:特点:国界被山地包围利于国土防卫,但冬季频受大雪影响。石高:39.1万石分郡:颈城、古志、三岛、鱼沼、蒲原、沼垂、石船主要特产名物:鲑鱼、漆、蜡、铅、金代表风土:亲不知子不知、五智国分寺、米山、姬川、国上山、岩船大祭、妙高山、大须户能、弥彦神社主要势力:上杉氏,长尾氏梗概:面向日本海而南北狭长的北陆之国。东北是出羽,东是陆奥,东南是上野,南是信浓,西南是越中。西向日本海,隔海与佐渡相望。与各国均通过山地连接,利于国土的防卫。如与出羽的朝日山地,饭丰山地,与陆奥上野的越后山脉,与信浓的妙高高原等。特别是越中交界的著名景观亲不知子不知。面向日本海一侧的中部的越后平原和偏南的高田平原,农业和渔业兴盛,但山岳和日本海围成的地带在冬季暴雪频繁,部队几乎不能行军,虽然从国土防卫来说是有利点,但对于出征他国,就成为了一个缺点。因地形狭长且与多国接壤,本国形成了上越,中越,下越三部分,此三地区相对保持独立,怎样将三部分进行统合,是一个课题。国内守护代长尾氏逐渐取代了守护上杉氏的权力,但国人;领主独立性强,不服长尾氏的统治,后来经由上杉谦信的统治,获得了大部分国人层的支持,确立了国内的支配体制。1548年,越后守护代的头衔落到了长尾景虎的头上,次年本土守护上杉家家系断绝,景虎便成为了本国真正的支配者,国内豪族逐步聚拢在其周围,向国内统一迈进。1550年同族上田长尾政景、1555年重臣北条高广相继谋反,景虎令二者投降,政景归于景虎麾下;高广安堵本领,并委以厩桥城代。同年,原守护上杉家重臣大熊朝秀内通武田家而谋反,被景虎镇压,而且趁机扫除了领内不稳定的旧守护势力,更加确立了本国统治。之后景虎继承了关东管领山内上杉氏的家名,并于1570年出家,法号不识庵谦信,即有着越后之龙之称的上杉谦信。直到1578年谦信去世,其姐之子景胜与北条家过继来的养子争夺家督之

位而爆发了御馆之乱。此此争乱除了本国国众外,还卷入了北条,武田等多家大名,越后一分为二。最终于1579年景胜方取得胜利,景虎在鲛尾城自杀。景胜于1581年彻底扫平了所有反对势力,坐上了支配者的宝座。随即景胜于1587年讨平了谋反的重臣新发田重家,同时在1589年征服了佐渡。1598年,景胜从丰臣秀吉之名转封到会津,秀吉在越后安插了心腹将领堀秀治,令其领有春日山45万石。但到了德川幕府时代的1612年,幕府以秀治之子忠俊幼小为名改易了堀家,家康以六子松平忠辉领有越后及信浓川中岛共60万石入主福岛城。但忠辉于1616年被流放伊势,没收领地。酒井家次,松平忠昌,松平光长等入国,但时候不长,1681年光长被没收领地,之后越后村上、新发田,长冈等小藩分立。能登:特点:渔业、海运和贸易都很发达。石高:21万石分郡:羽咋、能登、凤至、珠洲主要特产名物:鲭鱼、漆、轮岛涂、素面代表风土:能登金刚、珠洲角、轮岛早市、总持寺、妙成寺、七尾湾、高爪山、能登岛主要势力:田山氏梗概:占据着能登半岛绝大部分的北陆国家。东与越中通过宝达丘陵接壤,南边与加贺国通过狭窄的能登半岛基础部接壤。古来是越前国的一部分,因是东北地方攻略的重要军事据点而受到重视。718年,羽咋、能登、凤至、珠洲四郡独立组成了能登国,741年与越中国合并,但又于757年再度独立成一国。能登是一个三面被日本海包围的小国,国土的大部分都是低矮的丘陵地带,只有一些不大的平原地方和海岸部分有一些适于耕作的平原。半岛突出部分由东北向西南是最大的平地,半岛东侧的七尾湾形成了一些天然良港,而西面和北面的外滩一般以断崖和岩石居多。以突出于日本海为条件,渔业和制盐业非常发达,同时作为古代以来与渤海交易的据点,水运和贸易也非常发达,很早就吸收了大陆的文化。乘着对马过来的洋流能够很方便的到达越后甚至东北。从南北朝时代以来田山氏就是该国守护,应仁之乱后战国大名化,但随着田山七人众的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退。以七尾城为主城的守护田山家进入战国时代后,田山义总死后,其弟及其子对立争权,在重臣温井一族的帮助下,义总次子义续继承了家督之位,而此后温井氏逐渐掌握了田山家的实权。但另一重臣游佐氏与温井氏激烈对抗,最后形成了除了以上两家的长、三宅、伊丹等七人众的重臣合议制,至此田山家的守护权力尽失。但随着七人众中的主导权之争,温井和游佐两家的争斗再开,最终游佐续光被击败,逃往越后。但新守护田山义纲不甘心做重臣傀

儡而暗杀了在争斗中胜利的温井绍春,拟重掌本国支配权。但此举造成了重臣层的极大反感,最终于1566年重臣们流放义续和义纲父子,立义纲之子义庆为主。新政权由长和游佐两家主导,守护权力再次傀儡化。1576年,越后的上杉谦信图谋拥立一直在上杉家的上条政繁为能登守护,以此为借口悍然出兵能登。上杉军以势如破竹之势攻陷的能登诸城,直逼田山家主城七尾,而在战乱中守护田山义庆被重臣毒杀,最终游佐续光为上杉家内应,同时杀光了对头长家,七尾城落城。守护田山氏的统治终结,能登并入上杉家版图。而在1578年谦信死后,能登形势发生急剧变化。长一族唯一的幸存者长连龙在织田信长的援助下反攻能登,很快能登就变更到信长版图之下。信长任命菅屋长赖,福富行清,前田利家作为奉行对能登进行统治,而前田利家更是于1581年受封能登一国。本能寺事变后,羽柴秀吉与柴田胜家对立,利家处于柴田的统率下参加了贱岳合战,但在战中不救援友军佐久间胜政而撤退,加速导致了柴田军败北。战后利家因攻获得了能登一国和加贺半国的奖赏。利家死后,次子利政在关原之战中属于西军而遭到改易,而加入东军的长子利长因功获得了奖赏,最终领有了加贺、能登、越中百万石的封地,作为德川政权下屈指可数的大大名延续于江户时代。加贺:特点:农业、渔业发达,生产力高。但是一向一揆过于兴旺,几乎控制全国。石高:35.6万石分郡:江沼、能美、加贺、石川代表风土:河北泻、大乘寺、安宅关、山中温泉、兼六园、中宫汤、白山主要特产名物:笠、金、硫黄、烟硝、熊胆、菊酒主要势力:一向一揆梗概:能登半岛以南的北陆之国。北通过金泽平原的狭长部分与能登相邻;南面是大日山与越前相接;东通过两白山地与越中相连;南面是飞驒国。西边沿着日本海有着很长的沙丘地带,内侧有柴田泻、木场泻、今江泻、河北泻等。沙丘地带与东南的加贺山地之间有大圣寺川、梯川、手取川、犀川等诸多河流。西南一直延续到东北是带状的加贺平原。平原中心部分农业发达,而日本海沿岸渔业发达。由于是越中、能登至越前、京都的交通要冲,自古以来便在此建立了安宅关。自从1481年本愿寺的八代法主莲如从加越国境的吉崎布教开始,此国一向众就极其众多,而且一向一揆甚至攻灭了当地守护富樫氏,成为了战国时代唯一一个由一向一揆控制的百姓持有之国,是一个以金泽御坊为政治中心的本愿寺王国。而且一向宗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了邻国越前和能登,地方大名与加贺国内的寺院和石山本愿寺争权,

国内形势很不安定。1546年,以金泽御坊为中心的本愿寺王国正式确立。1570年织田信长与本愿寺之间的石山合战爆发,加贺来了很多本愿寺僧官,如七里赖周等,指导加贺的一向一揆进行抗战。1573年,与本愿寺是同盟关系的越前朝仓家被信长所灭,加贺的一向一揆开始与信长直接对决。信长的加贺侵攻由1578年开始,北陆方面军司令官柴田胜家率大军入侵南加贺,击败各地的一向一揆。1580年,金泽御坊被柴田胜家攻陷,加贺大半在织田家的支配下。同年本愿寺的法主显如与信长达成和睦,退出了石山,但加贺的门徒们仍然在抗击着信长,直到1582年还与信长军有零星交战。本能寺之变后,同时随着加贺支配者佐久间信盛的死亡,羽柴秀吉因前田利家在贱岳之战的功勋,封给利家北加贺的河北、石川两郡,而封给丹羽长秀南加贺的江沼和能美两郡。1585年丹羽长秀死后,由堀秀政领有。而在1597年堀秀政转封越后后,南加贺被封给了山口宗永和丹羽长重。但因关原之战山口和丹羽均属于西军,因此领地被没收,至此加贺一国被封与了前田利长,属于加贺藩一直存续。若狭:特点:因天然良港的存在带动了国内生产力发展,但面积狭小,易遭到围攻。石高:8.5万石分郡:远敷、大饭、三方主要特产名物:布、鲽鱼、砚石、酒代表风土:小浜、松尾寺、三方五湖、苏洞门、云浜狮子、高浜八景、神宫寺、丹生浦主要势力:若狭武田氏梗概:面向若狭湾的北陆之国。东边通过野坂山地与越前相接,西面越过青叶山便是丹后,南面是与丹波和近江的分界丹波高地,北面是大体呈弓形的若狭湾。若狭是一个只有远敷、三方,大饭三个郡的小国,没有大的河流和平原。农业生产并非很发达,但因为依靠和东西的海岸线及小浜等天然良港,渔业、海运业和制盐业比较发达。小国三方被山地所围,但都不是高山,通商相对容易但防御性就比较底下了,而若狭湾紧邻丹后,海上也并不安全。但因为临近京都,又有海港,历来受到当权者的重视。镰仓时代以来的北条氏,室町时代的一色氏、武田氏的幕府重臣先后为若狭守护。但进入战国时代,守护武田家势力衰落,国人势力得到发展,邻国越前的朝仓氏对若狭也是虎视眈眈。若狭的守护武田家因内部争夺家督之位而造成家臣团不断离反,势力不断衰退。趁此良机,1563年,邻国朝仓家由三方郡入侵,给已风烛残年的武田家以更大的打击。1566年,从三好氏魔掌中逃出的足利义昭前往若狭依赖于姐夫武田义统,但见义统与其子元明争权不足依赖,便借道投靠了越前朝仓家。最终1567年武田元明继

承了家督之位,但大部分家臣均自守领地,在织田信长进攻若狭时投降了织田军。而名义上的家督武田元明也在1568年朝仓军的进攻下,失去了领地,若狭守护武田家的统治结束。至1570年,织田军讨伐越前,顺便统一了若狭,编于丹羽长秀的支配之下。1573年,朝仓家灭亡,武田元明回到若狭小浜,被信长赐与了神宫寺三千石作为其隐居的领地。一直到本能寺之变,元明投靠明智光秀,集合家臣攻击近江长滨城,在山崎合战后被消灭。在贱岳之战后,若狭、越前和加贺羽柴秀吉将其封给了有功的丹羽长秀。后长秀子长重因家臣团内部矛盾被削减了越前和加贺半国,在1587年征伐九州时长重又违反军令,最终被削减至加贺松任四万石。之后浅野长政入主若狭,1593年转封至甲斐。接替长政的木下胜俊因在关原之战中属于西军而遭到改易,京极高次获得了若狭国主的地位。京极高次及子忠高以小浜为居城,整备了城下町,但于1634年转封到了松江。后老中酒井忠胜连带越前敦贺及近江高岛共11.35万石入主若狭,从此若狭一国便处于酒井氏的支配之下。近江:特点:文化水平和经济力都很高。石高:77.5万石分郡:滋贺、栗本、甲贺、野洲、蒲生、神埼、爱智、犬上、坂田、浅井、伊香、高岛主要特产名物:米、鳗鱼、茶、蚊帐、铁炮、烟管代表风土:琵琶湖、近江八景、坚田、比叡山、山上祭、余吴湖、竹生岛、伊吹山奉纳太鼓踊主要势力:六角氏,京极氏,浅井氏,朽木氏,甲贺众梗概:环抱琵琶湖的东山道之国。东边通过伊吹山地和铃鹿山地分别与美浓和伊势接壤,西边由比良山地和比睿山与山城和丹波相连,北边的野坂山是越前、若狭两国的分界,南边是信乐山地的伊贺,中央是日本最大的内陆湖——琵琶湖。湖东的犬上川、爱智川、日野川、野洲川,湖北的姊川等众多湖泊形成了广大的冲积平原,湖东方面又有广阔的近江盆地;由琵琶湖流出的濑田川流向京都和宇治方向,以上河流的存在,连接了北陆、京和中部的主要水陆交通,不仅使环湖的水运非常发达,交通非常方便外,也是该国生产力高的主要基础。除了水上交通,此地还是北陆道,东海道和东山道的交汇点,越过铃鹿山地是东海道;经山科盆地是至美浓便是东山道,而向北至若狭则是北陆道。是连接东西日本的交通要冲。除此之外近江也是京都的东大门,从东方上京,近江是必经之地。因此自古以来便有说法:控制了近江便控制了天下。被称为古代三关的铃鹿,不破和逢坂,便是在近江国的四周所设。古代以来,近江大津便是政治、经济和文化高度发达的

地区。应仁之乱时战争不绝,近江便成为了从京都逃出的亡命将军们的避难之地。以此为背景,中世以来的市和座及行商人,在近江都有很多,特别是著名的近江商人。控制该国是取得天下的前提,进入战国时代,守护六角氏控制了南近江,而浅井氏则凌驾于主家京极氏之上,控制了北近江。进入战国时代,北近江的守护京极氏由于互相争夺家督之位,导致原本的被官浅井氏势力不断扩大,最终取代了京极氏,制压了北近江。首先浅井氏向南近江的守护六角家示好,屈居其下。但到了浅井久政之子长政时代,打出了反六角家的旗帜,并使家臣团迫使老父久政隐居。浅井长政于1560年在野良田之战中大破兵力优于己军的六角氏,稳固了自身在家中的地位,并趁势入侵南近江,整编了家臣团,迈向了战国大名之路。相反,六角家当主义治却惟恐重臣后藤氏抬头,先下手杀死了重臣后藤贤丰,导致家臣团离反,进一步衰弱了本家的势力。同时浅井长政娶了织田信长之妹市,与织田家结盟。在1568年织田军入侵近江时充当其先锋,为击败六角军作出了贡献。最终六角父子逃往甲贺,近江佐佐木氏四百年来对近江的统治就此结束。而信长为了确保东海至近畿的交通线,在此安插了柴田胜家、佐久间信盛等诸多宿将,并确认盟友浅井长政领有半个近江,但一切都随着征伐朝仓而改变。虽然长政为信长妹婿,但始终拗不过老父及家臣团救援老盟友朝仓的意见,最终对信长竖起了叛旗。但由于在姊川之战中的败北,小谷城逐渐被织田军诸将所孤立。此时浅井、朝仓与其他反信长的势力组成了信长包围网,与信长对抗,但随着局势逐渐对信长方有利,原属浅井麾下的近江诸土豪接二连三被策反。最终于1573年,信长出兵歼灭了驰援浅井的朝仓军,并将朝仓义景追到老家一乘谷,最终迫其自杀,名门朝仓家灭亡。紧接着信长急袭小谷城,经过抗战小谷最终落城,浅井父子自杀,浅井氏灭亡,自此近江完全被纳入了信长的掌握。接着信长在琵琶湖畔筑起了雄伟无比的安土城,作为其统一天下的据点。直到本能思之变信长横死,由于明智光秀的谋反,安土城最终也在战乱中烧失。之后信长的继任者羽柴秀吉以近江为自己的直辖地,并派遣心腹石田三成驻守。秀吉死后,三成为了阻止德川家康夺取丰臣政权而起兵,但最终战败被杀。后家康分封重臣井伊直政到此,开创了后来彦根藩18万石的基础。江户时代除彦根藩外,此地还有众多小藩,另有他大名的飞地、幕府藏入地、寺社领、旗本知行地等,不可一一尽述。伊贺:特点:国众战斗力非常高,没有

能够统一国内的势力。石高:10万石分郡:阿拝、山田、伊贺、名张主要特产名物:红花、烟草、松茸、石灰、伊贺烧代表风土:尼岳、敢国神社、上野天神祭、若子祭、赤目四十八瀑布、鸟原宿主要势力:伊贺众梗概:四周被山地包围东海道最西端的内陆之国。南和西南是室生火山和笠置山地等,对面就是大和国;东边南北向的布引山脉是与伊势的分界线;北面的铃鹿山脉至水口丘陵的对面是近江国;西北是山城国。四周都是山地,内部则是伊贺上野盆地。山地上有几条河流在伊贺盆地中汇集,流往它国。本来属于伊势的一部分,后来于680年分出了阿拝、山田、伊贺和名张四郡,组成了伊贺国。通过河运,一至两日内便可到达京都,从古代便有很多东大寺、兴福寺及藤原家的庄园及林地。同时也是由京和奈良去往伊势的主要通道。因国内四周均被山地所包围,相对闭塞的环境没有孕育出统一的势力,国内呈现出土豪分离的状态。国内小势力众多,没有大规模的集团战,只有一些小规模的袭击战和谋略战。在国内斗争的过程中,各势力大量运用夜袭、放火、间谍等多种手段,促进了该国忍术的发展。但为了对抗周围国领主们的攻击,当地的一些小领主们便自发的结合起来,形成了总国一揆。66家国人领主在上野的平乐寺谈判,并与相邻的近江甲贺国人众互相配合,形成了独自的支配体制。总国一揆是国内堡垒化,周边各势力的抗争对己有力,这些国众们便加入哪方,从而确保自身利益。以总国一揆为组织的独立性的伊贺国,在织田信长称霸畿内后,便成为了其眼中钉。终于在1578年至79年间,信长给次子信雄下达了讨伐伊贺的命令。但面对国土全部堡垒化、全民皆兵的伊贺国时,织田军的第一次伊贺侵略,在付出极大的代价后失败了。对此信长大为恼怒,在1581年再次出动大军,从四面八方入侵伊贺。织田信雄、泷川一益、蒲生氏乡等入侵甲贺口;堀秀政入侵信乐口;筒井顺庆及其大和众入侵大和口;织田信包由伊势入侵加太口。此次战役彻底终结了伊贺众的抵抗,伊贺全境几成焦土,国人大多战死,逃往国外者被逮捕后也遭到杀害。只有一部分逃往德川家康处的国人被收编,为将来发展的伊贺同心众奠定了基础,此后同心众一直作为德川家的特务部队,发挥着巨大作用。本能寺事变时,伊贺众帮助家康通过伊贺。贱岳之战时,部分伊贺残党联结柴田胜家企图重新恢复失地,袭击了筒井顺庆在伊贺设置的据点。但随着柴田的失败,收复失地的愿望最终成为泡影。之后当上天下人的秀吉令顺庆之养子定次筑上野城入主国内

,关原合战后,筒井定次安堵本领。但好景不长,1608年定次被除封,富田信高移封至此。山城:特点:产业发达,国内繁荣,是国家的中心。易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石高:22.5万石分郡:乙训、葛野、爱宕、纪伊、宇治、久世、缀喜、相乐主要特产名物:牛蒡、茶、西阵织、渍物、和果子代表风土:方广寺、岚山、渡月桥、壬生寺及壬生寺狂言、上贺茂神社赛马、鞍马寺、京都御所、清水寺、宇治平等院、本能寺主要势力:足利将军家,细川氏梗概:位于京盆地的畿内中心国。北和西北是丹波高地的丹波国,东边的比良山地一直延续到南方的笠置山地是近江和伊贺两国。南边是笠置山的丘陵地带与大和接壤,由西到北是生驹山地,通往河内与摄津两国。国土南北狭长,中间是京盆地。南方沿着木津川流域,有着南北向广而细长的平原,周边被山地所包围。平原上分布着木津、淀、宇治、桂川、高野等河流,经过冲积形成了肥沃的土壤,自古便是农业发达的地带。古来就是日本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除了高度发达的洛中,嵯峨、宇治、山崎、淀等周围地区也逐渐发展起来。虽然是内陆国,但因有宇治、淀川等河流,横轭了琵琶湖至濑户内海通道的中央位置,也是一个水路交通要冲。因此基础条件,除了农业和渔业非常发达外,因为是王都之地,工业和商业也异常发达。另外京都郊区的栗田口盛产被称为山城物的刀剑,因此该国也有着一定的军事资源生产。室町时代末期,国内武家的栋梁—征夷大将军足利氏的权力逐渐衰退,细川氏、三好氏等先后掌握了国内实权,确立了霸权。但京都自平安朝成立七百年以来,除武家势力外,皇家、公家、寺院、神社、商人等各类势力错综复杂,除了武力外,权力和经济力也是影响该国的重要方面。由于是朝廷和幕府的所在地,因此控制了此地,是天下统一的必经之地。所以山城便成为大名们争夺的对象。过多的势力导致本国统治困难,很难稳定地享有绝对的一国支配权,怎样调和这些权力和矛盾,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另因为比睿山延历寺等势力的存在,保有一定的武装力量,所以需要持有一定的武力以压制这些势力。1549年江口之战之后,山城国便由三好长庆所支配,管领细川晴元被长庆流放,并扶植细川氏纲为傀儡管领,使三好家形成了四国和畿内的大势力。直到1558年,长庆与流亡近江的将军足利义辉达成和睦,将其迎入京都使其成为自己的傀儡。但不甘心做傀儡的将军义辉向诸国大名求助,1559年,织田信长和上杉谦信接连上洛。1561年,反三好势力的近江六角与河内田山

起兵,在和泉大破三好军,京都被六角军占据。但三好军随后在河内击破了六角和田山联军,夺回了京都支配权。1564年,三好长庆死去,由养子义继继位,但实权落到了三好三人众和松永久秀的手中。1565年,将军义辉在京都二条被三好三人众和松永久秀合谋所杀,并将阿波的足利义荣接到了京都就任第十四代将军。但随着三好三人众和松永久秀为争夺主家权力而对立,被三人众软禁的三好义继与久秀联合,三好家一分为二。另一方面,义辉之弟义昭在四处流浪后终于获得了信长的援助,于1568年在信长军的帮助下上洛。信长军横扫畿内,三人众逃往阿波,三好义继和松永久秀投降。足利义荣在本年死去,足利义昭便顺理成章就任第十五代将军。在掌握实权后,信长在京都设置了代官。但1569年三好三人众卷土重来,袭击义昭到京都的住处。信长军苦战终于击破了三好军,但需要将军权威而号令天下的信长意识到,必须得给将军建一座城了。之后,不甘心做傀儡的义昭与独断的信长发生对立。最终义昭公开反抗信长,给各国大名下达了上洛的要求。而信长也借助朝廷的权威,与幕府对立。1573年,义昭在宇治的桢岛城举兵,但在信长的猛攻下而投降,最后被信长流放,室町幕府灭亡。之后信长接受朝廷的请求,就任了从三位大纳言并兼任了右近卫大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人。1582年,信长为了朝廷的官职推任问题,进入了京都,住在本能寺。数日后,受命出阵中国的明智光秀谋反,信长父子讨死。京都短暂归明智所支配,但随着山崎合战的秀吉的胜利,京都最终由秀吉所管辖。之后就任太政大臣的秀吉于1587年在平安京大内里建造了聚乐第,京町变成了城下町。1598年秀吉死后,其子秀赖进入大坂城,政治经济中心也随之移到了大坂。1603年,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建造二条城,设置所司代进行支配。大和:特点:国内文化水准较高。生产力也较高。石高:44.9万石分郡:添上、添下、平群、广濑、葛上、葛下、忍海、宇智、吉野、宇陀、城上、城下、高市、十市、山辺主要特产名物:芋头、金鱼、杉木、药、素面、渍物代表风土:东大寺、吉野山、兴福寺、龙门瀑布、春日大社、香久山、法隆寺、山上岳、背山势力分布:筒井氏,越智势发展:主要由纪伊山地和奈良盆地组成的畿内之国。东面和北面的笠置山是分别与伊贺和山城的分界线,东和南通过高见山地和纪伊山地一线分别与伊势和纪伊相连。西边是金刚山和生驹山地,越过便是河内。古代日本即以大和命名,有着飞鸟京和平城京等古代国家的都是,是名副其实

的日本中央位置。东北是雄伟的笠置山地,南方是山岳重叠的吉野山地,纪伊山地等。西南部是古代王城的集散地——奈良盆地,农业十分发达。国内平原和山地划分明显,由平城京到飞鸟京,是奈良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由奈良时代起就是南都七大寺之一的兴福寺,从镰仓时代起便行使大和守护之职。兴福寺拥有大量僧兵,是一股力量强大的宗教武装集团,因此由兴福寺出身的势力,如筒井氏、越智氏等武士团支配着该国。地理上处于京都背后的位置,同样是统治畿内而不可欠缺的一国,畿内他国大部分都是平原地带,只有大和拥有众多山地,又离京都很近,进可攻退可守,有着先天的地理优势。战国时代,筒井氏大活跃,势力几乎遍布大和一国。但因为1551年筒井顺昭的暴死而受到了挫折。此时,京都的三好家追放了主家管领细川家,掌握了中央政权。随之其家臣松永久秀的势力逐渐扩大。1559年,久秀自称大和守护,开始统一大和的进程。而筒井家当主顺庆因年幼,不敌久秀之攻势。但顺庆不甘心失败,联合反松永的国人们,与以多闻山城为居城的久秀继续对抗。1567年,在三好长庆死后,三好三人众与久秀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对立。顺庆趁此机会联合三好三人众,最终将久秀赶出了多闻山城。但次年信长上洛,驱逐了三好三人众的势力,久秀及时投靠织田家,获得了信长允许,再次开始平定大和国。在信长支援下,久秀成功席卷大和,但顺庆在1571年击败了松永军,并适时地也投靠了织田家,因此获得了对大和发言权的有利地位。后1573年将军足利义昭向信长举起了反旗,久秀呼应义昭。但义昭战败,久秀再次投降。退出了多闻山城,至信贵山城隐居。信长便令明智光秀,柴田胜家等为多闻山城的城番。并于1575和1576年分别另原田直政和筒井顺庆支配大和。信长死后,筒井氏继续在丰臣政权下支配着大和。1584年顺庆病死,侄定次继位。后秀吉将定次转封于伊贺,令弟秀长入主郡山城支配大和。秀长以郡山城为大坂城的支城,另国人们归农或者赶出国外,扫清了国内土豪们。1591年秀长死后,1595年增田长盛受封郡山城主,但1600年关原战后遭到改易。天下人德川家康以大和为幕府的直辖地,设置大久保长安为代官进行支配。其他由众多小藩和旗本分割支配。纪伊:特点:平原地带不广大但农业生产力依然很高,但国内土豪众多,政情不够稳定。石高:24.4万石分郡:伊都、那贺、名草、海部、在田、日高、牟娄主要特产名物:蜜桔、梅、海苔、黑江涂、陈皮、酱油、熊胆、味增代表风土:东照宫、那

智山、那智瀑布、日前神社、和歌浦、道成寺、大云取山、汤之峰温泉主要势力:杂贺众,根来众,熊野水军梗概:占据纪伊半岛尖端的南海道之国。北面是河内和和泉国,东北端是伊势国,由东到西的广大范围都与大和南部接壤,西端通过纪淡海峡与淡路和阿波两国隔海相望。南方是太平洋海岸线,三面被海包围。由于距离平安京和平城京不远,是较早被开发的地区。国土大部分被和泉山脉、长峰山脉、白马山脉、大塔山脉等山地所占据,平原较少,山谷部雨水丰富,气候温暖,森林资源也很丰富。从古代开始就以盛产木材而著称。同时东南方的牟娄郡是由熊野国演变而来,自古以来便有很多修行者到此修行,有着很多密宗的道场,形成了以熊野三山为中心的独特的文化背景。平原中有被纪之川和熊野川冲积出来的肥沃土壤,古代就开始实施了大规模灌溉,农业水准高,孕育了杂贺党等本地土豪。由于国内守护田山家随着应仁之乱而分裂,纪北至南河内保有一定势力的根来众和在纪之川流域盘据的杂贺众等土豪势力不断扩大;因有天然良港而赖以生存的熊野水军势力逐渐抬头;而从高野山中分离出的真言宗根来寺众也开始坐大。以上土豪势力各自为政,不理会守护田山氏的统治,国内始终没有能够统一该国的势力出现。战国时代在与其他势力的同盟和抗战中生存。谁掌握了以根来众和杂贺众为代表的雇佣兵集团,往往便能够左右战局。特别是纪北的杂贺党和根来寺,通过本地铁炮冶炼集团,形成了以铁炮为装备的一大雇佣兵集团,信长就是利用这些势力的一人。但随着信长与一向一揆的对立,情况也随之一变。当时纪州农民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一向宗徒,杂贺众与一向一揆联合,形成杂贺一揆,公然对抗信长。杂贺一揆;联合反信长势力的三好、石山本愿寺等势力,本愿寺便以纪伊为后勤基地,与信长进行长时间的抗争,另信长大为头疼。1570年,信长逐渐开始讨伐本地一向一揆势力,但因一揆方占有地利,使信长收效甚微。自1574年开始,信长逐渐开始分化一向宗控制较弱的社家相、中乡、南乡的太田党和根来众等势力,情况终于出现了转机。杂贺孙市率领的杂贺庄十乡的铃木党继续与信长对抗,在1577年遭到信长大军的讨伐。之后纪州一揆仍然顽强地与信长对抗,并与从海上封锁石山的九鬼嘉隆水军对战。最后1581年石山本愿寺的显如上人推出石山城前往纪伊,石山战争完全结束。信长死后,羽柴秀吉于1583年开始入侵纪伊,攻落粉河寺。次年的小牧长久手之战,杂贺众、根来众们应德川家康的请求作为呼应,摆出一副

反抗秀吉的态势而骚扰大坂。终于秀吉在战争结束后的次年1585年展开了报复行动,烧毁了根来寺,水淹太田城,彻底驱逐了根来众和太田党。而熊野水军势力堀内氏,早早便投降于秀吉麾下。秀吉派其弟秀长接管纪伊。后桑山重晴分封到和歌山城,堀内氏善保有新宫地方,铃木无心保有田边地方。但关原战后,以上几个势力遭到惩罚,浅野幸长领有了和歌山37万石。1619年,浅野家被转封到安芸,家康十子赖宣分封到此,奠定了御三家之一的纪州藩的基础。摄津:特点:农业及贸易较为发达,但所处地形比较不利于防守。石高:35.6万石分郡:住吉、百济、东生、西生、岛上、岛下、丰岛、河辺、武库、兔原、八部、有马、能势主要特产名物:西瓜、瓢、锅、蒲烧代表风土:出见浜、天保山、孔雀、道顿堀、布引瀑布、有马温泉、清盛塔、住吉大社、六甲山主要势力:细川氏,三好氏梗概:位于畿内的西侧,北面是北摄山地的丹波国;西边是中国山地东端、六甲山地的播磨国;东北是京都盆地的山城国;东南偏南的平原地带是河内国;以南是通过界与和泉国相连;大坂湾的海对面是淡路国。国土的北边是山地,南方是平原。南部是濑户内海东端的大坂湾。自古以来便被称为难波津,是倍受重视的海上交通要冲。古代的仁德天皇在此建造了高津宫,孝德天皇建造了长柄丰碕宫,圣武天皇建造了难波宫。作为海陆交通的连接处,是开发较早的先进地区。自从平安时代便是西日本与朝鲜贸易的中转地带。之后平清盛在此修筑了大轮田泊作为日宗贸易的据点,从福原迁都就能看出其对此地的重视程度。至室町时代,此地重要的战略意义仍未发生变化,幕府在此设立了半国守护,分郡守护等,一国内设置多数守护对此加以控制。管领细川氏世袭该地守护职,自应仁之乱后守护权威开始衰退,战国时代中期阿波的三好氏逐渐掌握了此地的权力。同时,因内外贸易和农业较为发达,有着丰厚经济力的农民层逐渐武士化,形成了渡边党等有力的武士团。而本国内的石山地区有着广大的寺内町,被本愿寺这支宗教势力所控制,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至1549年,三好长庆逐渐掌握了摄津的实权,以芥川城为本城支配其庞大的势力圈,达到了三好家的鼎盛时期。1560年,三好长庆追放了河内守护田山氏,将河内一国纳入自己的势力圈,并将本城迁移到了河内饭盛山城。此时,三好家的领国包含了山城、河内、摄津、和泉、大和、丹波、淡路、阿波、播磨的一部分,此为三好的最大版图。后三好长庆先后将将军足利义辉和管领细川晴元赶

出了京都,掌握政权后又于1558年与义辉达成和睦将其接回了京都,但将细川晴元软禁在了摄津普门寺了却了其残生。1561年,三好长庆的末弟十河一存病死,次年二弟三好义贤有在和泉久米田战死,再次年嫡子三好义兴病死,1564年又听信了松永久秀的谗言杀死了三弟安宅冬康,长庆不能经起这一连串的打击最终病死。之后摄津等国便成为了松永久秀与三好三人众争斗的地区。三好家的新家督三好义继在三好三人众的支持下杀入摄津;而在将军义辉被暗杀后,足利义荣也在三好三人众的拥戴下由阿波到摄津登陆,建立新政权。但三好三人众最终被松永久秀击败,并于1568年被拥戴足利义昭上洛的织田信长赶回了阿波。之后摄津便被纳入了信长的统治之下,随着信长与本愿寺关系的不断恶化,从1570年开始,便拉开了十年石山之战的大幕。其间,信长先后收服了荒木村重、池田氏、伊丹氏等本地领主,并委任荒木村重在有冈城进行统治。但1578年村重联合本原寺而背叛了信长,随着1580年法主显如退出石山,十年的石山战争结束,而反叛的荒木村重也被平息,摄津全境再次回到了信长的掌握。1583年,继承信长事业的丰臣秀吉在原石山城的基础上着手建立大坂城,并将摄津大部分收为直辖领地。以大坂为中心,伏见和界的很多商人前往大坂继续发展。秀吉死后,其子秀赖入主了大坂。1614年,德川家康为了灭亡丰臣家发动了两次大坂之战,并最终消灭了丰臣家,烧毁了大坂城。战后,松平忠明领有了大坂十万石,1619年成为了幕府直辖地,内藤信正被任命为代官。次年幕府要求伊势至加贺以西的外样大名们重修大坂城,作为幕府支配西国的据点。河内:特点:农业和商业都较发达,经济力高。石高:24.2万石分郡:锦部、石川、古市、安宿、大县、高安、河内、赞良、茨田、交野、若江、涉川、志纪、丹比主要特产名物:莲根、金刚砂、团扇、萝卜、酒代表风土:淀川、男山、正成首塚、建水分神社、金刚山、诽诣、葛城山主要势力:田山氏,游佐氏梗概:位于淀川以南的畿内之国,淀川以北是摄津国,东南是山城国,南方和泉山脉的那边是纪伊国,西南与和泉国接壤,东边是生驹山和金刚山,山东是大和国。因北有淀川,因此这里被称为川以内的地方,故名为河内国。东及南分别被金刚山和和泉山脉包围,由南向东是淀川和大和川冲击出的平原地带。除了两条河时而泛滥外,也带来了肥沃的土壤,适合农耕。陆路上是摄津,山城和大和国的交通要地,在海陆同时也是内陆延伸到大坂湾及濑户内海的重要地区,自古以来便是

较为发达的地区。到了中世中后期,大塚寺、富田林等寺内町发展起来,更加带动了本地经济发展。战略上可以利用山地与河川的天然地形,可以防备来源于陆路的各方向的进攻。但海上却没有相对强力的防御屏障。因此需要构筑摄津、和泉一直延伸到纪伊的海上防卫线。自南北朝以来,河内守护田山家就处于分裂与合并的不稳定状态,权力慢慢衰退。随着四国三好家的势力不断扩大,给田山氏带来极大压力。同时一向宗也不断发展实力,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体制。由于田山氏内部的斗争,守护代游佐氏的势力逐渐扩大,而三好家也趁机加以对河内干涉。1560年,三好长庆攻落了饭盛山城和高屋城,流放了守护田山高政,并将主城由摄津芥川城迁移至饭盛山城作为支配畿内的据点。同年,还处于三好家势力下的松永久秀将大和纳入了掌握,三好家成为了拥有九国的庞大势力。而期待夺回守护权力的田山高政,联合近江的六角义贤,在山城和和泉挑起战火,并在1562年和泉久米田之战中击杀了三好长庆之弟义贤。在六角家掌握京都政权后,战场逐渐向河内扩大。但在河内教兴寺和叶引野之战中,因为松永久秀的奋战,田山军再次被赶出河内。1564年三好长庆死后,三好三人众与松永久秀对立,继承三好家督的义继在三好三人众的扶植下将本城迁往了高屋城。而不甘寂寞的义继暗中与松永联系,跑到了松永处,使松永与三好三人众的矛盾更加激化。1568年,织田信长上洛。将三好三人众赶回阿波,三好义继和松永久秀投降。信长给予义继若江城,获得了河内北半国的安堵。次年三好三人众反攻,攻击足利义昭,三好义继与织田军一起击败了三好三人众。之后义继娶了义昭之妹,作为织田军团的一分子。随着义昭与信长的对立,最终于1573年被信长流放,义昭先是到了妹夫的若江城。后若江城被信长攻击,三好义继自杀。之后河内便处于信长的直接支配之下。之后的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一直以河内为直辖领。德川幕府初期在此设置了代官。后被划给了丹南、狭山等藩及部门寺院领地,共同进行支配。和泉:特点:典型的商业地域,商业发达,生产力高,文化水准高。处于四周觊觎的要地。石高:14.1万石和泉 分郡:大鸟、和泉、日根主要特产名物:麦、鲽鱼、金纱、缎子、铁炮、盐昆布代表风土:难波屋老松、牛泷山、仁德陵、水间寺、高师浜、界市、信太森、加茂神社、黑崎、大鸟神社主要势力:细川氏,界众梗概:面向大坂湾的五畿内之一国。北面是摄津国,南方通过和泉山脉与河内和纪伊两国接壤。大坂湾通过明石海峡

连接到濑户内海,又处于纪淡海峡的要冲位置。同时北方的界自从室町时代起就是日明贸易的中枢地区,因此成就了当时日本最大的贸易港口。因此,以界镇的三十六明商人组织成了“界三十六人会合众”的合议制,使该地变成了一种自治化的都市。在畿内的地区中保持了政局相对平稳的状态,不少京都的公家和僧侣到此访问,在商业发达的同时,也带动了本地文化的发展。应仁之乱后,和泉作为细川家的兵站,之后该国一直由细川及三好两家控制,后足利义晴之弟义维在界拟创立幕府,因此被成为界公方。在战略位置上离京都不远,又方便进攻淡路岛及四国,但北方的防御地带较为薄弱,同时淡路水军控制着周围的水路。随着守护细川氏的不断衰落及三好氏的不断扩张,淡路水军屈服于三好氏,同时三好氏又于界众互通有无,成为真正支配和泉一国的势力。控制了阿波,淡路,和泉一直到畿内一线的三好氏在1561年,遭到了河内田山高政及其盟军六角家的攻击,主战场就在和泉国。久米田之战中三好长庆的臂膀—其弟三好义贤战死,和泉的三好势力遭到了极大打击。后田山军又被松永久秀击败,三好氏才又重掌了和泉的权力。但随着三好家的不断没落,三好长庆及其儿子兄弟相继死去,家中扶植傀儡将军足利义荣的三好三人众与支援新家督三好义继的松永久秀发生对立,最终在1568年信长上洛,三好三人众被赶回了四国,而三好义继和松永久秀则投降了信长。拥立新将军足利义昭的信长向界众施压,迫使其屈服,成为了其军费和军事物资的重要来源地。之后,和泉一直作为信长天下布武的重要经济和军事据点。信长死后,其后继者秀吉控制了该地。秀吉仍以界为经济中心,以石田三成为界的奉行对此进行支配。1583年大坂筑城开始,后商人们逐渐移住到了大坂城下町,界逐渐开始有了衰退迹象。到了1615年,界在大坂之战中遭到了严重打击,后德川幕府对界进行了保护,加以复兴,再次使其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但在锁国后,界的经济再次衰退,只剩下了一些简单的工业一直存续了下去。丹波:特点:虽然距离文化中心京都近,但因地形原因,生产力并不理想。石高:26.4万石分郡:桑田、船井、多纪、冰上、天田、河鹿主要特产名物:木瓜、栗、蜂蜜、墨、纸代表风土:筱山、钟坂、生身天满宫、佐伯灯笼、春日神社及能舞台、鬼城山、大原社、出云大神宫主要势力:波多野氏,内藤氏,赤井氏梗概:连接近畿的山阴道最东之国。东北和西北部连接若狭和丹后国,东部与山城国相接,北部一小部分是近江国境,

由西至南分别是但马、播磨直到摄津三国。是不靠海岸的内陆国,国内的丹波高地占据了国土很大部分,相对较平坦的桂川流域的龟冈盆地和由良川流域的福知山盆地有一些耕地。但由于离京都较近,也是被重视的地区,镰仓时代由六波罗探题支配此地。明德之乱后,由细川氏开始了长达150年的统治。由于细川氏注重登用发源地四国的出身者,忽视对本地国人层的意愿,导致细川家的代官与本地国人众产生了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守护代内藤氏和多纪郡代波多野氏势力不断扩大,步入战国大名之路。随着细川氏及三好氏间的对立,本地国人也趁机扩充实力,并爆发一揆,;令本地政局并不十分安定。后随着细川氏的衰落,争夺丹波控制权的焦点逐渐转移到了波多野氏和三好氏的对立上。在三好势力也逐渐衰退后,波多野、内藤、赤井等几家形成了丹波国内的主导势力。1575年,扼山阴道入口的丹波国开始受到了织田信长军的入侵,明智光秀及细川藤孝指挥的部队杀入了丹波。光秀采用兵粮攻策略,经过长时间包围后,波多野兄弟投降,并前往安土,但被信长处死。后光秀平定丹波被受封该国,成为织田军团中的早期国持大名。之后光秀便致力于国内的内政开发。但于1582年信长突然将丹波收回,改封光秀当时还是敌人领地的出云和石见。最终,在一片迷雾中,光秀谋反并在本能寺杀死信长。但在山崎之战中,光秀败给了从中国地区及时返回的羽柴秀吉,之后丹波便成为了秀吉的领土。秀吉任命一族的羽柴秀胜为龟山城主,进行经营。不久后秀胜死去,羽柴秀长、前田玄以、小早川秀秋等丰臣大名相继入部。在关原合战后,德川大名分而统治丹波。丹后:特点:国内外文化交错,文化水准较高,但国内政局并不安定。石高:11.1万石分郡:加佐、与谢、丹波、竹野、熊野主要特产名物:胡麻、贝类、蜂蜜、镞代表风土:天桥立、松尾寺、宫津游女町、大江山、夕日浦五色浜、智恩寺、笼神社、穴文珠主要势力:一色氏梗概:占据着丹后半岛的山阴道之国。西南和东南分别是但马国和丹波国,东边是若狭湾及若狭国,北面则是广阔的日本海。古代曾是丹波国的一部分,但于713年从丹波国分离出来,因处于丹波后方,因此被命名为丹后。国内大部分均为山地,只有竹野川和由良川流域有少量平原。但以北部太鼓山为中心突出日本海,由宫津湾和舞鹤湾所环抱,形成了天然良港,海上交通十分便利,位置十分重要。特别是从弥生时代开始,就与中国大陆及朝鲜半岛有文化交流。同时离京都不远,京都文化也很流行,使

本地文化水准较高。平安时代此地归属京都守护,后又归六波罗探题所管辖。可见中央政权对丹后还是比较重视。之后进入南北朝时代,形成了守护一色一族及本土国人组织化的支配体制。进入战国时代,一色、武田、细川等大名争乱不断。随着信长上洛后对丹波的入侵,丹后的局势也更加混乱了。信长将丹波和丹后的平定任务交给明智光秀,光秀指派细川藤孝进攻丹后。丹后国人和一色家臣很多都投降了细川藤孝。1577年,一色家居城建部山城陷落,逃跑的一色义定到弓木城继续抵抗。细川藤孝并未继续强攻弓木城,而是将女儿嫁给了一色义定,双方达成了暂时的和睦。1580年,细川藤孝之子细川忠兴设计诱杀了一色义定,彻底使丹后一国成为细川家的领国。之后秀吉使北野一色氏入主宫津城与细川家共同支配丹后,关原合战时因北野一色氏加入西军而遭到细川家攻灭。细川家也因功被转封到了丰前。而丹后被封给了京极高知,后形成了宫津、田边、峰山三藩共同统治的状态。但马:特点:矿产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石高:11.4万石分郡:朝来、养父、出石、气多、城埼、美含、二方、七美主要特产名物:茜、出石烧、小人参、山椒、银代表风土:生野银山、岩井谷窟观音、宗镜寺、农村歌舞伎、出石神社、汤村、冰山、朝来山主要势力:山名氏梗概:山阴道东部的山国。东边是丹波和丹后两国,南方是播磨国,北边是日本海,处于中国山地中。西边通过冰之山与因幡交界。古代传说新罗的王子由九州登陆日本,沿着濑户内海一直来到但马定居,可以看出但马从古代就与朝鲜等有着关系。东部是圆山川流域,西部有矢田川流域,除了丰冈盆地的少量平原外,其他基本都是山地。虽然有一定的海岸线,但基本都是断崖,少有较为良好的港口。所以说但马陆路及海陆交通均不很便利。但从平安时代就被勘测出有生野银山和明延铜矿,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同时因离京都距离不很远,还是有一定的战略价值。自应仁之乱开始,守护山名氏入国,但内乱不断,一直延续到永禄年间后,随着织田信长逐渐掌握了中央政权并开始了中国攻略后,作为山阴入口位置的但马国也卷入了战火中。1569年,信长派遣羽柴秀吉为中国方面军总大将,攻克了山名祐丰的居城此隅城,祐丰被迫逃亡至界,以期再举。后再于1574年返回但马据有子城对抗织田军。直到1580年,后继者山名丰国臣从于再来讨伐的秀吉,至此但马守护山名家灭亡。将但马收为领地的秀吉令弟弟秀长入主但马,后在丰臣政权确立后将诸大名分封至此。关原合战后,但马的生野

银山成为了德川幕府的直辖领,此外还存在着出石和丰冈两藩。播磨:特点:农业和渔业比较发达,国内没有比较成气候的实力派统治者。石高:35.9万石分郡:明石、贺古、印南、餝磨、揖保、赤穗、佐用、宍粟、神埼、多可、贺茂、美嚢主要特产名物:算盘、素面、羊羹、鱼干代表风土:赤穗盐田、法华山一乘寺、月山、尾上神社、书写山、室津凑主要势力:别所氏梗概:山阳道东端之国。东边是摄津、丹波两国;西边是备前、美作两国;北边是但马、因幡两国,三个方向都被山地所包围,向南面向播磨滩,与淡路,赞岐和阿波三国隔海相望。东部有着相对低矮的丘陵地带,播磨滩沿岸是广阔的播磨平原,加古川、市川、楫保川冲击形成了比较肥沃的土壤,适宜农耕。从古代就有着利用价值较高的土地,生产力较高。同时播磨滩沿岸渔业发达,有着丰富的物产。东边的明石通过明石海峡与淡路相去不远,同时与摄津也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陆路上是中国和西国连接的要道,在海上也是濑户内海去往淡路和四国的要冲。室町时代以后,国内守护赤松氏的势力不断衰退,逐渐被代官浦上氏的势力凌驾于主家之上。进入战国时代,三木的别所、御着的小寺、长水山的宇野、上月城的上月等本地势力也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但没有十分强力的大名,这就使播磨成为周围强大大名觊觎的地区。逐渐演变成了织田,毛利,尼子等势力的战场。1553年,尼子晴久率领因幡,伯耆和出云等国的兵马入侵播磨,此时赤松及浦上等势力都投降于尼子家的军门下。只有三木城的别所就治经过苦战,击败了尼子军。1555年,邻国摄津的三好长庆与赤松晴政联合攻击三木城,别所就治及安治再次将其击退,成为东播磨的国人领袖。至1569年,织田信长与三好家在畿内争权,别所安治支援信长,成为了织田家的盟友。1577年,信长以羽柴秀吉为中国征伐军的总大将,入侵播磨,毛利军及其盟友备前宇喜多军出阵室津。秀吉被黑田孝高迎入姬路城,并攻落了毛利家的上月城,以急于回复尼子家领地的尼子胜久为城主。但在次年,趁秀吉去往安土的空当,三木城的别所长治突然反叛,投靠毛利家,宇喜多直家、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三万大军包围了上月城。对此,信长最终舍弃了尼子一党,并紧急命令秀吉攻击三木城。最终上月城陷落,尼子胜久自杀。同年,信长的铁甲舰队在木津川口击破了救援石山城的毛利军,同时切断了三木城的海上补给线,使秀吉顺利完全完成了对三木城的包围,经过两年的“三木城干杀”,三木城终于开城,别所长治自杀。

平定了播磨的秀吉以弟弟秀长为姬路城主,蜂须贺正胜为龙野城主,神子田正治为广濑城主,经营播磨。直到本能寺事变并丰臣政权成立后,木下家定入主姬路城,中川秀政入主三木城,高山重友入主明石城,继续经营播磨。关原合战后,德川家康扫清了播磨的丰臣势,以女婿池田辉政入主姬路,成为了拥有播磨、备前及淡路的52万石大名。后在1617年,池田光政被转封至因幡鸟取,播磨为本多忠政一族所支配。因幡:特点:受中国山地阻隔,可以组织有效防御。虽然有一定海岸线,但没有适合大型船舶停泊的良港。石高:8.9万石分郡:巨浓、法美、八上、智头、邑美、高草、气多主要特产名物:蜡、纸、栗、珊瑚,熊胆代表风土:岩美、湖山池、观音院庭园、宇倍神社麒麟狮子舞、最胜寺主要势力:山名氏梗概:山阴八国中的一国。东是但马,西为伯耆,南是美作和播磨,北为日本海。由东至南分别是中国山地的冰之山、三室山和那岐山。可以通过蒲生、户仓、志户坂等山头和峡谷组织有效的防御。但因地形原因,开春后会刮起强劲的南风,使气候非常干燥并易造成山火。大部分国土为山地地形,中央位置的千代川中下流域有着鸟取平原,可以开展一些农业。距离京都大概有十天左右的路程。虽然千代川能够带来一些农业生产,但其经常泛滥也会带来灾害。虽然有海岸线,但海岸线周围的沙丘和沙浜很多,不适合大型船舶的停泊。室町时代守护山名氏逐渐降服了当地国人,但进入战国时代后,山名家族内部开始互相攻伐,对本国的支配力逐渐衰退。随着尼子势力的不断渗透,本地国人众也产生了动摇。在中国的另一豪强毛利氏灭亡了尼子氏后,开始侵略因幡,最终山名氏投降了毛利军,因幡成为了毛利家的领地。1573年,尼子余党尼子胜久和山中鹿之介等举兵,向山名丰国求助,丰国答应尼子胜久让其进入鸟取城,收复尼子旧领。但后来丰国又怕毛利家的报复而再次投靠了毛利家,攻击尼子胜久。后尼子胜久得到了强援织田信长,反攻攻落的因幡鬼城。1579年,信长的中国平定军攻击因幡,1580年终于包围了鸟取城。秀吉承诺山名丰国投降后因幡一国的安堵,但丰国被手下和毛利军联合流放,毛利军以吉川经家为城将入主鸟取,抵抗织田军。次年,秀吉再次入侵因幡、包围鸟取,最终以渴杀方法攻落鸟取城。之后,秀吉任命宫部继润、垣屋光成,木下重坚、龟井兹矩等支配因幡国。关原战后,池田长吉、山崎家盛和龟井兹矩被封至因幡,后在1617年池田光政被转封至此,成为拥有因幡和伯耆的32万石大名。美作:特

点:险峻的中国山地是天然的防御屏障。石高:18.6万石分郡:英多、胜田、苫田、久米、大庭、真岛主要特产名物:西瓜、甜瓜、鲇鱼、铜、作州饼代表风土:津山、山伏谷、横仙地下芝居、中山神社、后山、诞生寺、久世虎斑竹主要势力:赤松氏、三浦氏梗概:山阳道内陆国。北面是同是中国山地的伯耆国及因幡国,南面的旭川和妙见山是与备前的国境线。东边是后山和日名仓山形成的与播磨的交界,西边的四十取卡和裾野是与备中国的交界。美作国曾经是备前国的一部分,后在713年,北部六郡分离并独立。周围被群山包围的内陆国,温泉资源比较丰富。国土北部被中国山地东西隔断,大部分地形和山地地带,东边的吉井川和西边的旭川两大水系的上游有一部分盆地。特别是吉井川流域的津山盆地面积较大,作为山国的美作有此地方非常宝贵。美作国扼出云的交通要道,也是分割山阴山阳两道的要冲,因山阳道相对比较平坦,山阴道比较险峻,因此通交需通过美作国内的四十曲卡、犬狭卡和人形卡等。同时也有被从山阴山阳两路入侵的危险,以地形为本土防卫是第一要务。随着守护赤松氏的势力衰退,浦上、尼子、毛利、三村、宇喜多等诸家在此争夺并互相制约。首先尼子氏代理守护赤松氏获得了本地支配权,但因统治失策和尼子被毛利所攻击,最终由毛利势控制大半美作。1577年,羽柴秀吉作为织田家中国平定军的总大将,由播磨杀入美作,与毛利家开战。在战斗中,秀吉军渐渐占据了上风,但随着本能寺之变的发生,秀吉与毛利家在备中高松城下达成了和睦,火速返回平定明智光秀的反叛。在丰臣政权建立后,美作被交给宇喜多秀家统治。1600年,因宇喜多秀家在关原之战中加入西军并战败而被改易,小早川秀秋受封了备前和美作。但1602年小早川秀秋死去,次年森忠盛领有了美作18万石,修筑了津山城并整备城下。1697年家系断绝,松平长矩获得美作10万石继续对此地进行统治。备前:特点:产业相对发达,生产力较高。石高:22.4万石分郡:和气、磐梨、邑久、赤坂、上道、御野、津高、儿岛主要特产名物:米、鳗鱼、备前烧、锻冶代表风土:田之口、牛窗、西大寺、吉备真彦神社、加茂大祭主要势力:浦上氏、宇喜多氏、松田氏梗概:面向播磨滩的山阳道之国。东面的日名仓山至明坂卡一线与播磨交界,西面太平山至冈山一线是与备中的国境线,北面通过吉备高原与美作国相邻,南面是冈山平原一直延伸至濑户内海。古代的吉备国是不亚于畿内诸国的先进国家,但在672年的壬申之乱后被分成了备前、

备中和备后三国,至713年,备前北部六郡再被划分成立美作国。由中国山地注入濑户内海的吉井川和旭川两大水系,在备前形成了广阔的冲积平原,从弥生时代起农业就比较发达。随后制盐业和手工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其他工业还有以伊部为中心的备前烧和以长船物为代表的备前冶炼,经济和战略价值都很重要。文化、经济力都有很高的水平。播磨滩沿岸的海港众多,与畿内和四国的来往密切,交通发达,特别是牛窗港,是在应仁之乱后代替兵库成为了遣明船的母港之一,也是濑户内海交通的重要据点。因此备前是一个交通四通八达,经济力很高的国家,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国。随着守护赤松家的实力日渐衰退,守护代浦上氏的实力不断增强,将备前一国纳入了掌握。1552年,尼子家虽然把备前守护一职收入囊中,但因家中新宫党事件等内部争斗,无力过于介入备前事务,浦上氏依然发展着自己的势力。在浦上家内部,实力较强的家臣宇喜多和岛村、中山氏明争暗斗,最终宇喜多直家通过各种手段,消灭了敌对势力。之后直家继续暗中发展势力,于1566年消灭了浦上家的敌对势力松田氏,次年又在备中明禅寺合战中击破三村军,将势力一直扩大到备中及美作一带。1569年,尼子家再兴军杀回出云,丰后大友氏也联系浦上氏等结成了毛利包围网。后宇喜多直家入侵备中并与毛利家达成和睦,击破了与织田信长通好的三村家。之后,冈山城的金光宗高自杀,冈山落城,又在松山城击败三村元亲,最后于1577年,流放了主家浦上宗景,占有了备前和美作两国。一跃成为战国大名。后宇喜多直家作为毛利家对抗西进的织田势力的先锋,与织田军的羽柴秀吉在备前至播磨一带拉锯。1579年,宇喜多直家突然是秀吉达成和睦,投入其伞下,与毛利家敌对。后直家在备中高松等多次战斗中协助秀吉。在直家死时及在后来与毛利家的讲和过程中,秀吉承诺宇喜多对备前一国的支配权,并收宇喜多秀家为犹子,进入了丰臣政权中枢。秀吉死后,秀家作为五大老之一成为丰臣秀赖的后见人。关原合战时为西军的主要战斗力。战败后领地被没收并被流放到八丈岛。备前被封给了小早川秀秋,两年后秀秋病死,池田光政由鸟取移封到此,成为备前冈山藩祖。备中:特点:土壤肥沃,农业发达。石高:17.7万石分郡:都宇、窪屋、贺夜、下道、浅口、小田、后月、哲多、英贺主要特产名物:桃、盐、烟草、漆、铁、铜、纸、吉备团子代表风土:吉备中山、豪溪、仓敷、备中神乐、井仓峡、花见山、水岛主要势力:庄氏、三村氏梗概:中国地区中央位

置的山阳道之国。东是备前、美作两国;西是备后;北是伯耆;向南面向濑户内海,海对面是赞岐国。古代时是吉备国的一部分,后在天武天皇时代分离出来。南北狭长,北部是中国山地的高山,中部是吉备高原的高原地带,南部是冈山平原的西半部分。国内有从中国山地发源的高梁川、吉备高原发源的足守川和小田川,在东南部形成了冲积平原。这平原地带从弥生时代开始便是农业发达地区,有着国内屈指的大型古坟。除了农业以外,在沿海一带的制盐业及山地地区的矿业也很发达,特别是铜的产量很高,古代时候也是备中铁的重要生产地区。在刀剑中有名的产品,以青江庄的青江缎冶最为驰名,从古代就是名刀产地。由于有以上重要产业,古代以来就受到周围诸国所觊觎。虽然有中国山地作为天然屏障,但东方方向的儿岛半岛是海贼的根据地,而且距离盐饱水军的据点不远,为了维持海上的交通,需要与这些水军众们共存。进入战国时代,领有守护职的细川氏逐渐衰微,守护代石川氏,国人三村及植木等诸氏扩大势力,相互争夺霸权。同时将周围的毛利、尼子、宇喜多等也引入了国内争乱。1566年,三村家亲被备前的宇喜多直家暗杀,之后继位的三村元亲又在次年的明禅寺合战中被直家击退,势力大减。之后宇喜多家的势力逐渐渗透到备中,在宇喜多臣服于毛利家后,备中又成为了毛利的势力范围。在织田信长入主畿内后,一直被宇喜多直家所压制的三村元亲臣从于信长。1576年,毛利辉元与足利义昭及石山本愿寺等反信长势力联合,与织田家开战。次年,灭亡了主家浦上家并臣服于毛利家的宇喜多直家与平定中国地区的羽柴秀吉战斗,随着战局发展,宇喜多直家突然投靠秀吉军,成为了织田家的一员。1582年,秀吉集合播磨、但马、因幡等国之兵攻击毛利家在备中最重要的防御据点高松城。秀吉水淹高松,而毛利家尽量避免与秀吉军决战。突然爆发的本能寺之变迫使秀吉与毛利家和谈,回军消灭了明智光秀。在此次讲和中备中被割让给了秀吉一方,之后秀吉将该国赐给了宇喜多秀家。关原战后,秀家被流放,备中大部分成为了幕府直辖领。备后:特点:农业和渔业比较发达,经济力高。但村上水军对此虎视眈眈。石高:18.6万石分郡:安那、深津、神石、奴可、沼隈、品治、苇田、甲奴、三上、惠苏、御调、世罗、三谿、三次主要特产名物:茶、箭竹、备后表、酱油、酒代表风土:鞆之浦、阿伏兔观音、因岛、尾道、鹤冈八幡神社神道行事、主要势力:毛利氏梗概:面朝备后滩的山阳道之国。东西分别是备中和安

芸,北面是伯耆、出云、石见三国,国内多山地。南朝濑户内海,海上散布着横岛、田岛、走岛等海岛。曾经是吉备国的一部分,后吉备国西部的时二郡分离出来形成了备后国。后又增加了两郡,分成了南七郡和北七郡。北部是中国山地南方吉备高原的中心地带,少平原,多山地。只有南方的芦田川流域有一部分平原,河口部分形成了福山平原,一直延伸到了濑户内海。因为上述地形,所以南方农业发达,经济也相对发达。备后滩沿岸有很多岛屿,海上交通和渔业也很发达。特别是尾道和鞆两个港口,是濑户内海沿岸的重要港口,也带动了本地制盐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北部山地地区的林业和矿业也有一定基础,是相对重要的产业。除了海面以外,该国三方都被山地所包围。但处于山阳道的中间位置,处于交通中心地区。备后滩偏西便是三岛水军之一的因岛水军基地,海上力量不容忽视。应仁之乱后,守护山名氏权力急速衰退,该地逐渐被尼子家所占据。后分别从属于大内和尼子的国人众们相互对立。但在1551年,大内义隆因重臣陶晴贤反叛而被迫自杀,毛利氏趁机扩大势力,与尼子家对立。1554年,毛利家势力占有了绝大部分备后,成为了中国西半部分六国国主。除了备后藤井氏曾经被大友家煽动叛乱外,备后一直作为毛利家的领国而安稳存在。但在关原战后,作为西军总大将的毛利辉元被削封,只剩下了周防和长门两国,备后被封给了福岛正则。而十九年后福岛氏被改易,备后北部和西南部被封给了浅野长晟,东南部被封给了水野胜成。伯耆:特点:国境情况适合防御,但国内产业和经济力低下。石高:11万石分郡:河村、久米、八桥、汗入、会见、日野主要特产名物:绵、山葵、木绵饼代表风土:弓浜、大山、三德山三佛寺、八桥往来、退休寺、倭文神社主要势力:尼子氏梗概:群山峻岭的山阴道之国。东边是三德山、三国山系与因幡国接壤;西部通过米子平原与出云相邻;越过南部的中国山地是美作、备中和备后三国;北方是日本海。西南国境都是中国山地,国土绝大部分也都处于山地之中。只有天神川河口和日野川河口有部分平原,沿海岸线都是沙丘地带。但平原不少都是火山灰性土壤,不适合农业生产,因此生产力低下。主要还是靠国内的铁矿开采。因国内有不少山地,虽然适合防御,但不利于交通。通过米子平原与出云的美保关一带相连,易从此受到攻击。进入战国时代,国内守护山名氏被尼子氏所取代,随后尼子氏被毛利氏所攻灭,自1566年开始,该国便成为了毛利家的领国。之后羽柴秀吉入侵中

国,当秀吉攻击备中高松城是爆发了本能寺之变,秀吉与毛利军谈和,其中伯耆东三郡的河村、久米、八桥归秀吉方,西三郡的汗入、会见、日野继续归属毛利家,西三郡被秀吉封给了南条元,成为其支配地。西三郡是吉川元春所领。1591年,秀吉将伯耆的西三郡连同部分出云共18万石封给了在与毛利讲和之际作为人质的吉川广家。关原战后,南条氏遭到改易,吉川广家随主家被移封到了防长两国,伯耆被封给了中村一忠。一忠入主米子城,整备城下町,将此作为伯耆的政治经济中心。但中村氏在1609年遭到改易,幕府以河村和久米两郡作为直辖领,其余分封小藩。1617年,池田光政成为了因幡伯耆两国的大名。出云:特点:经济力和军事力都很高。石高:18.7万石分郡:意宇、能义、岛根、秋鹿、楯缝、出云、神门、饭石、仁多、大原主要特产名物:瓜、鲈鱼、铁、纸、算盘代表风土:出云大社、鬼之舌震、八重垣神社、善光寺、龙头瀑布、日御崎海岸主要势力:尼子氏梗概:山阴道之国。东面是伯耆国,西方是石见国,南边是备后国,北方隔海与隐岐国相望。北部被岛根半岛和弓浜围成了中海和穴道湖两个内陆湖,渔业很是发达。盐湖的中海和淡水湖的穴道湖中盛产各种鱼类且储量丰富。同时,斐伊川流域的的出云平原周围,农业也很发达,虽然面积不大,但国力很强。同时自古代开始就是日本有名的铁产地,出云山地生产日本刀,因此本国也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因为有了以上得天独厚的条件,古代开始便有了能与大和朝廷相匹敌的出云王朝,受随之建立的出云大社的影响,使出云保持了独特的文化及宗教。平安时代是平氏的知行国,室町时代中后期,守护佐佐木氏的权力逐渐被守护代尼子氏所取代,但尼子氏对本地统治的手段还相对落后,主要采用对国人层采用怀柔政策。后尼子氏获得出云守护一职。进入战国时代后,为了争夺石见银山及其周围地域的支配,与大内及毛利氏展开了拉锯战。但后来尼子晴久将尼子家最有战斗力的新宫党肃清,使得尼子家的势力大大衰弱。1560年,尼子晴久去世,尼子义久继位,更加受到了已取代大内成为西国第一大势力的毛利氏的压迫。入侵出云的毛利元就于1562年将著名的石见银山掌握在了手中,并于次年攻落了出云的重要据点白鹿城,完全孤立了月山富田城。三年后,元就终于攻落了月山富田城,尼子义久投降,出云守护尼子家灭亡。但当年尼子晴久虽然杀了新宫党的骨干尼子国久和诚久父子,但诚久之子尼子胜久在尼子余党山中鹿之介和立原久纲等人的拥立下举兵,以图

再起。1569年,胜久联合大友家入侵出云,回复了大部分出云,但次年便被毛利军平定,再次逃往京都,此时受到了织田信长的大力支援。1573年,获得信长援助的胜久杀进因幡,企图再次入侵出云,但事败第二次逃亡京都。1577年,信长命令羽柴秀吉平定中国地方,胜久等尼子一党守卫播磨上月城。但因三木城别所长治的谋反,导致上月城被围,信长未进行救援,最终上月落城,尼子胜久自杀,山中鹿之介被俘后又被谋杀。至于尼子氏复兴的希望全部破灭。之后,出云便一直是毛利家的领国,关原合战毛利辉元被推任为西军总大将,但西军战败,辉元被削封只剩下了防长两国,堀尾吉晴领有了出云和隐岐24万石,入主月山富田城。知道三代忠晴无后,家系断绝。1634年,尼子一族的京极忠高获得了出云和隐岐的支配权。但家系又无后断绝,1638年德川家康之孙松平直政成为两国国主。后其子又分封了松江、广濑、母里等藩。石见:特点:以出产银而著称,但正因为出产银也成为了众家争夺之地。石高:11.2万石分郡:安浓、迩摩、那贺、邑知、鹿足、美浓主要特产名物:鲤鱼、银、铜、锡、铅、蜂蜜、纸、人参代表风土:石见银山、高津浜、医光寺、稻成神社、石见神乐、鹭舞、江津、温泉津、物部神社、三瓶山主要势力:益田氏梗概:山阴八国中最西边一国。东是出云和备后,西南是周防,西是长门,北面日本海。该国南端的中国山地是与山阳诸国的分界线,山脉一直延伸到海边。只有高津川流域形成了吉田平原。但自古以来就与山阳诸国交流频繁,文化也受到邻国出云的影响,接受着山阴、山阳和北九州共同的影响。在领内的银山,在战国时代的金银矿山中都非常有名,因与出云、备后、安芸等国相邻,诸势力一直为争夺石见的银山而互相攻击。因此从银山的维持和本土的防卫,各势力都是大费脑筋。石见守护本是大内氏,但统治力并不强,国内国人层林立,尼子氏也不断从出云发起进攻,很早便把石见东部纳入统治,而安芸的毛利氏对此地一直也是虎视眈眈。1551年,守护大内义隆因家臣陶晴贤反叛而被迫自杀,1555年严岛合战后毛利元就开始全力入侵石见。1556年开始掌握了银山,但于1558年又被尼子夺回。1559年至1560年间,毛利家多次集结安芸、备后、石见多国之兵企图再次夺回石见银山,但最终没有成功。直到1562年,元就设计诱降了山吹城守将本城常光,获得了银山的再次支配权。之后,原本从属于尼子的石见国人们接二连三被毛利元就诱降,石见全境基本纳入了毛利的统治。但石见国人中处在毛利和尼子家伞下

的为数不少,国内政治并不安定。1566年,毛利元就终于消灭了宿敌尼子氏,彻底掌握了石见一国。一直到信长的中国平定和秀吉的天下统一,石见还是牢牢地掌握在了毛利家的手中。但在后来的关原合战中毛利辉元出任了西军总大将而导致石见被没收,1619年,幕府收石见为直辖领并设置代官进行统治。安芸:特点:是连接山阴山阳的重要通道,受到周围势力所重视。石高:19.4万石分郡:沼田、贺茂、安芸、佐伯、山县、高宫、高田、沙田主要特产名物:山葵、麻、蜂蜜、海苔、盐、牛代表风土:严岛神社、速谷神社、御手洗游乐、宫岛、音户之濑户、佛通寺山主要势力:毛利氏、吉川氏、小早川氏梗概:位于中国西部的山阳道国家。东面是备后国,西边是周防国,北是石见国,向南面向濑户内海。国内大部分地域山地起伏,水系复杂。有注入三原湾的沼田川,有形成与周防界线的小濑川,有注入广岛湾的太田川。同时国内东北至西南被谷地所截断,被分割成了西安芸和东安芸两个地区,并形成了山阴和山阳两道的重要通路。在战略上,安芸西邻大内,东接尼子两大势力,同时距离濑户内水军的基地很近,易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应仁之乱后,国人层势力有所增长,大部分势力投靠在了尼子家麾下。原守护武田家因家族内部争斗而导致权力衰退,最终受到从属于大内的毛利元就的攻击而灭亡。随着在1551年大内义隆因重臣陶晴贤的反叛而自杀,毛利元就抓住此机会急速扩展势力。在1555年严岛合战中消灭陶氏后,又与本地国人众们结盟,以国人领袖的地位统一了安芸,并将触角伸向了备中和备后。但同时也防卫着尼子军的进攻。1560年,尼子晴久死去,尼子军的攻势大为减弱。元就趁机稳步扩大势力,最终在1566年,消灭了尼子家并逐渐支配了安芸、石见、出云、周防、长门、备后、备中等多国,将本土国人层编入家臣序列。统治了中国大半的毛利元就的嫡子隆元在1563年死去,孙辉元年幼,元就召回了已过继给吉川和小早川家的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共同辅佐辉元。1571年元就死去,辉元继续毛利家的统治,吉川元春统治山阴,小早川隆景统治山阳,并最终臣从于丰臣政权之下。关原战后,安芸被德川家康没收,封给了东军的福岛正则,入主广岛城。1619年,福岛氏北改易,浅野幸长成为了安芸的领主。周防:特点:生产力和文化水准都很高。石高:16.8万石分郡:大岛、玖珂、熊毛、都浓、佐波、吉敷主要特产名物:盐、茶、木材、大内涂代表风土:御组神社、锦带桥、龙文寺、防府天满宫、贵船祭、

八坂神社、普贤堂、手置石主要势力:大内氏、毛利氏梗概:本州岛西部的山阳道之国。东为长门西为安芸,北面是中国山地的石见,东至南是濑户内海一线。通过周防滩,与九州的丰前、丰后及四国的伊予等国相对。同时还包含濑户内海中的如周防大岛等诸多小岛在内。国境内主要为山地,锦川、岛田川、佐波川流域有着广濑,山口等盆地。沿岸地区有岩国、光、防府等冲积平原,还有着一些内陆湖,农业和渔业比较发达,自古以来东大寺等权门的庄园就位于周防。周防很早就接收了大陆文化及朝鲜文化,同时又处于濑户内海文化圈的范围内,是内外文化的交汇点。南北朝时代开始,守护大内氏以山口为中心,大力引进京都文化,使山口愈加繁荣,有着小京都之称,成为了中国地区第一的文化之国。自从十六世纪初守护大内义兴独占了勘合贸易后,周防一跃成为了西国的文化和经济大国。而且自从1551年传教士萨比埃儿传教至山口时,大大赞叹于此,山口有着与西方交流文化与贸易的基础。随着守护大内氏的势力不断增强,把国人层全部纳入自己的掌握,构筑了以山口馆为中心的支配体制,造就了由中国一直到北九州地区的庞大版图。但由于守护大内义隆在出云远征等战役中失败,并逐渐宠信于文治派相良武任等人,沉迷于文化,最终招致了重臣陶晴贤的谋反,在大宁寺被迫自杀。后晴贤拥立丰后大名大友宗麟之弟大内义长,继承了大内的家督之位,成为了陶氏的傀儡。晴贤仍然在中国至北九州一代保有不小的势力,但安芸的毛利元就正在暗中积蓄着实力。至1555年,毛利元就在严岛合战中逼杀陶晴贤,并逐步蚕食周防和长门等大内家旧土,虽然大内义长企图举兵反击,但由于国人层的离反,不断投靠毛利家,最终导致防长两国城池不断陷落。1557年,义长从山口逃往到长门且山城笼城,并想再逃到兄长大友宗麟的丰后。但最终没来得及且山城便告陷落,义长自杀。自此,毛利元就彻底灭亡了大内及陶氏,完全占有了防长两国。作为毛利家的领国,一直平稳发展到关原之战时。关原战后,由于毛利辉元出任西军总大将而遭到减封,只保有了防长两国。之后毛利氏只能以长门为中心经营领国,此外周防国内还有岩国和德山等支藩,一直延续到幕末。长门:特点:水运发达,国内外贸易繁盛,但处于本州和九州的交汇地带,是两边争夺的要地。石高:13.1万石分郡:厚狭、丰浦、美祢、大津、阿武、见岛主要特产名物:河豚、鲍、蜡、素面、萩烧、砚石代表风土:下关、景清洞、须佐、坛之浦、赤间关、住吉神社、龙宫之

潮吹主要势力:大内氏、毛利氏梗概:本州最西端的山阳道之国。东北与石见国接壤,东南与周防国相邻。南边是关门海峡,对岸是丰前和筑前两国。国中间位置是中国山地的最西部,之间有阿武川、木屋川、厚东川、厚狭川从中流过,形成了比较大的平原地区。特别是厚东与厚狭两河流间的周防滩海岸附近,有着广阔的宇野平原。因此国内形成了濑户内海侧、日本海侧和山谷部三个部分。除了东方临接石见和周防两国外,其余方向均环海,从古到今都是海运发达之地。由于此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海路与北九州、中国、四国、濑户内等方向的交易十分繁盛。甚至与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都有通商。同时与北九州一衣带水,其中下关是本州到九州的最重要战略据点,无论是从九州攻击本州,还是本州攻击九州,都必经于此。平安时代是平知盛的知行国,以源平合战中平家的最后据点坛之浦而著称。进入室町时代是守护大内氏的领国,大内氏七代守护经营此地,国内情势比较稳定,但随着大内家当主大内义隆因重臣陶晴贤谋反而最终自杀,晴贤拥立了大内义长为大内家新当主。在1555年的严岛合战中,陶晴贤被毛利元就击败被迫自杀,长门终于由大内义长亲手统治。但元就继续防长攻略,逐步贡献周防诸城并降服了国人层,大内义长逐渐受到孤立,于1557年退往长门且山城笼城,并企图海路逃亡,依附于丰后的兄长大友宗麟。因毛利水军的阻碍最终逃亡失败并开城,在毛利元就的谋略下自杀,自此守护大内氏彻底断绝。之后,长门作为毛利家的领国稳定发展。但因毛利辉元在关原战败后被减封,只剩下了周防和长门两国。最终以长门为中心的长州藩一直延续到了幕末。隐岐:特点:水运发达,海产品丰富。但军事力和经济力都比较低下,国力不高。石高:0.5万石分郡:知夫、海部、周吉、隐地主要特产名物:鲍、鲭鱼、牛、止血石代表风土:烧火神社、国分寺莲华会舞、净土浦、白鸟海滨、国贺海滨主要势力:隐岐氏梗概:出云北方海上的岛国。由四个大岛和一百八十余个小岛组成的火山群岛。主要由被称为岛前和岛后的两大部分组成。其中西之岛、中之岛和知里夫岛组成了岛前,大岛为岛后。岛上均为山地地形。本来国土面积就小,而且多为山地,耕地极度匮乏,好在周围有复杂的海岸线,有着天然的良港和丰富的海产品。同时还有杉木、松木等林业资源,而且还可以进行少量的放牧。土壤为火山灰性土壤,不太适合耕作。由于孤悬本州岛外,发展比较迟缓,自古以来便是罪人的流放之地,后鸟羽上皇,后醍醐天皇

均曾流放于此。由于经济力和军事力都欠发达,一直作为出云的附属,不大指望对大局有何影响,而出云的局势却对此地有着很大影响。原本的领国守护为京极氏,但京极氏的守护从未到过此地,由佐佐木一族的守护代隐岐氏进行支配。隐岐氏在尼子氏的麾下与毛利氏对抗。直到1566年,尼子被毛利元就所灭,隐岐岛和隐岐氏对归于了毛利氏的统治之下。关原战后,毛利家被削封,丰臣大名堀尾吉晴领有和出云,而隐岐岛也自然归到其统治之下。但堀尾氏传到三代忠晴时因无后,家系断绝。1634年京极忠高获封于此,但没过多久忠高也因无后导致家系断绝,最终在1638年,德川家康之孙松平直政成为了出云和隐岐的新领主。淡路:特点:水运发达,海产品丰富。国土狭长,防卫力低下。石高:6.2万石分郡:津名、三原主要特产名物:乌贼、瓦、纳豆、鲽鱼干代表风土:五色浜、千光寺、绘岛、伊奘诺神宫、淳仁陵、岩上神社、松帆崎主要势力:安宅氏梗概:濑户内海上的南海道岛国。北面是明石海峡,西南是鸣门海峡,东面是纪淡海峡。是畿内、中国、四国间的交通要冲,海上往来频繁,几个岛间的物资输送一般都经过于此。虽然是岛国,但古代就是天皇的御食都之国,很早就进行了开发,且有不少中世庄园。不仅是通过摄津和和泉的关键路线,也是濑户内海上的交通要地。因此以商船为目标或者以此为营生的淡路水军有着很强实力。在战略上控制了淡路水军,便可掌握由四国前往摄津甚至京都的重要通路,一旦未掌握水军,岛上势力将被完全孤立,可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进入战国时代,守护细川氏的权力逐渐衰退,而阿波三好氏的实力不断增强。三好长庆以其弟安宅冬康继承了淡路水军安宅氏的家名,将淡路和淡路水军收为统治。而安宅冬康也利用淡路水军,为兄长长庆称霸畿内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在1564年,三好长庆因松永久秀的谗言,以有反心的莫须有罪名杀死了冬康,导致了淡路国内的混乱。不久三好长庆病死,冬康之子清康在三好三人众及松永久秀的内乱中继承了安宅家督之位,最终在1581年投降于织田信长并让出了淡路支配权。信长领仙石秀久主由良城。信长死后的1585年,丰臣家臣、贱岳七本枪之一的胁坂安治成为洲本城主,领有了3.3万石。之后胁坂氏被转封到了伊予大洲城,1610年至1615年池田氏为由良城主。但由于池田藩主池田忠雄成为了备前冈山藩主,淡路被加封给了阿波德岛藩的蜂须贺氏。1615年,蜂须贺家臣稻田氏成为由良城主,之后淡路岛一直作为德岛藩的支藩存在。阿波:特点:文

化水准高。国内两大河流的泛滥给国内造成损失甚大。石高:18.4万石分郡:板野、阿波、美马、三好、麻殖、名东、名西、胜浦、那贺主要特产名物:茶、蓝、茶、鲍、味增代表风土:鸣门大潮、眉山、剑山、阿波踊、灌顶瀑布、大麻比谷神社主要势力:细川氏、三好氏梗概:四国东部的南海道之国。北为赞岐,西北为伊予,西南是土佐。东边纪伊水道的对面是纪伊国,东北鸣门海峡的对岸是淡路。四国山地横贯国中央,与其北面的阿赞山脉是平行走向。除山地外,南北两端有两大河流,即北面的吉野川和南方的那贺川。两条河流中央有冲积形成的平原,适合农耕,但两河流泛滥所带来的损害也非常大。古代开始,治水便是阿波的一个重要课题。自从平安时代以来,弘法大师空海在此传教,真言宗的文化广为流传。在应仁之乱后还有京都的贵族和文化人来访,更加带动了本地文化的发展。国内在南北朝以后,细川氏一直担任阿波守护一职,但随着三好氏的不断增强,三好一族的三好义贤逐渐取得了实际支配权。1552年,三好氏迫使胜瑞城的阿波守护细川持隆自杀,开始了将近30年的统治。在此之间,三好氏逐渐掌握了中央政权,1565年,三好氏拥立了一直在阿波平岛蛰居的第十一代将军足利义澄之子义维,并暗杀了现任第十三代将军足利义辉。最终在1568年2月将义维之子义荣扶上了将军宝座,并使其成为三好氏的傀儡。但同年九月,织田信长上洛,将掌握中央政权的三好一族驱逐,三好义继和松永久秀投降于信长,义荣逃回阿波并在失意中病死。并未臣从信长的三好三人众、三好长治及重臣筱原长房集结阿波和赞岐两国之兵与信长对抗。另一方面,本为三好傀儡的守护细川真之在1576年从胜瑞城逃跑,摆脱三好的控制,在国内集结和拉拢反三好的势力,并于次年消灭三好长治。最终已继承赞岐十河氏家督的十河存保继承了三好家的总领职,此后阿波就成了细川和三好两家的战场。而邻国土佐的长宗我部元亲在1575年便将势力渗透到了阿波,并支持细川真之一方,而三好家则联合织田信长与之抗衡。1582年夏,信长拟从和泉攻击四国,但随着本能寺之变的爆发,此事作罢。而长宗我部元亲则抓住此有利时机,开始进攻阿波。并在中富川之战中基本消灭了三好势力,掌握了阿波一国。之后元亲在1583年和1584年平定了伊予和赞岐,完成了统一四国的宿愿。但之后信长的继承人秀吉发动了四国征伐,元亲无力对抗,最终臣从于秀吉,并只保留了土佐一国。秀吉将心腹蜂须贺正胜和家政父子封到阿波,以后阿波国一直由蜂须贺氏统治。

赞岐:特点:农业产量高但兵力不甚充实。石高:12.6万石分郡:大内、寒川、三木、山田、香川、阿野、鹈足、那珂、多度、三野、刈田主要特产名物:海鼠、鰆鱼、和三盆糖、丰岛石代表风土:津岛神社、五剑山、砂绘、金毗罗大芝居、松原、屏风浦、田村神社、屋岛寺、饭野山主要势力:香西氏、十河氏、香川氏梗概:四国东南位置的南海道之国。北面通过濑户内海与三备隔海相望,越过阿赞山地向南是阿波国,西方与伊予国接壤。除了东西走向的赞岐山脉和南方的阿赞山地,其余地区几乎均为平原地区,以赞岐平原为中心有着大面积的耕地。但周围没有大的河流,且降水量并不充沛,有干旱的危险。因此古代开始便以溜池浇灌的方式,保证农业的发展。北部濑户内海一直到播磨滩沿岸有着广阔的海岸线,分布着如盐饱诸岛、小豆岛及屋岛等众多岛屿,处于濑户内海的交通要冲位置。因此,与中国、淡路甚至畿内的通交也很方便,与中央政权的联系比较紧密。南方的山地龙王山是与阿波国的天然屏障,防止由阿波的入侵。在应仁之乱后,国内守护细川氏的实力大幅衰退,以十河氏、香川氏为代表的赞岐国人们联结三好氏及大内氏等,互相争权夺利,在战国时代,支配东赞岐的十河氏及支配西赞岐的香川氏,分别联合了三好和大内氏,产生严重对立。1558年,十河氏借助三好家的援军,率领阿波、淡路、东赞之兵入侵西赞,最终击败并迫降香川氏,称霸了赞岐国。但一直到1562年三好义贤战死后,其子三好长治与国内的香川,香西、寒川等国人产生了对立。至1568年织田信长上洛,赞岐的三好氏也随军出阵畿内,并于1575年,三好长治和十河存保率领赞岐国人众们彻底归降于信长。1577年,由于统治阿波失策,遭到联合了长宗我部的细川真之的进攻,三好长治战败自杀。弟十河存保前往阿波继承了三好宗家。次年,土佐的长宗我部元亲入侵赞岐,香川氏与之结盟,西赞纳入了元亲的统治。1582年,即将征伐四国的信长在本能寺被杀,整个日本再次陷入混乱,长宗我部元亲抓住此良机,集合土佐、东伊予和西赞的兵力一鼓作气杀入东赞,自己率军杀入阿波。舍弃了阿波的十河存保进入了赞岐虎丸城笼城,而丰臣秀吉的援军又被长宗我部军击退,最终在1584年虎丸城落城,存保逃往播磨,赞岐成为了长宗我部元亲的领国。之后元亲又平定了伊予,完成了四国统一。但不久只能屈服与秀吉的四国征伐军,最终保留了土佐一国。被没收的赞岐又被封给了仙石秀久,但在丰后户次川之战中秀久指挥失当导致长宗我部信亲,十河存保

,香川民部等多人战死,因责被没收赞岐国。之后尾藤知宣入主赞岐丸龟,但在仅四个月后,知宣因在九州战场的不好表现而被没收了领地。1587年,生驹亲正被封到赞岐,并于己于1597年筑丸龟城,积极发展领内。关原合战时,亲正及其子一正分属东西两军,并最终保存家名成功。但在1640年,生驹氏因御家骚动遭到了改易。伊予:特点:海上交通发达,海运便利,但国内情势并不安定。石高:36.6万石分郡:宇摩、新居、周敷、桑村、越智、野间、风早、和气、温泉、久米、浮穴、伊予、喜多、宇和主要特产名物:蜜桔、鲇鱼、伊予饼、铜、五色素面代表风土:石槌山、滑床溪谷、斗牛、天赦园、别子、道后汤、和灵社、伊予小富士、岩屋寺主要势力:河野氏、西园寺氏、宇都宫氏、村上水军梗概:位于四国西北的南海道之国。东边为阿波和赞岐,南部是土佐,北面是濑户内海上的芸予诸岛,与备后、安芸、周防隔海相望。西边是丰后水道西侧的丰后国。国中央是东西走向的四国山地,山地以北由东向西是新居浜平原至松山平原,一直伸展到海岸线。由于挟濑户内海一直到丰后水道的海岸线,很早以前海上交通就已十分发达,成为了水军的重要据点。特别是能岛、来岛和因岛的三岛村上水军,保有着强大的水军实力,并于濑户内海周围设置了海上关卡。因此,掌握水军是在伊予经营的一个最重要课题。向北可以侵扰中国地区,向西可以威胁丰后一国。因与阿波和土佐有山地相隔,陆地交通相对困难。但与土佐的宿毛湾及赞岐的平原地区的海上和陆地交通还是比较方便。自南北朝以来,守护河野氏逐渐统一了国内,成为了守护大名,后逐渐转型为战国大名,但随着内纷及大友和大内两大势力的压迫,势力不断衰退。在此期间,西园寺和宇都宫等本地豪族势力做大并宣布独立,也给了他国势力可乘之机,同时村上水军也时刻蠢蠢欲动,国内形势并不稳定。其中在南伊予保有一定地盘的西园寺公广与土佐的一条、长宗我部,丰后大友等多个势力开战,逐渐加强在国内的实力。1551年,周防大内义隆因重臣陶晴贤的反叛而自杀,后毛利元就在村上水军的帮助下消灭了陶氏,之后,毛利氏便与村上水军和河野氏联合,将势力逐步渗透进了伊予。1568年,河野氏起兵攻击国人宇都宫氏,宇都宫的盟友一条氏派来了援军,最终河野军在毛利军和西园寺军的帮助下击退了一条军。至1574年,完全统一土佐的长宗我部元亲开始入侵伊予,相继消灭了或收服了众多伊予国人,特别是收服了地藏岳城主大野直之后,长宗我部势力已经彻底进入

到了伊予。后河野通直向毛利辉元求援,辉元派小早川隆景前来支援,后长宗我部军暂时撤退。之后长宗我部军继续对四国的其他三国发动着侵略。并终于于1583年基本统一了四国。但隔年元亲不得不屈服于军力强大的丰臣秀吉的四国征伐军面前,只被保留了土佐一国。而被长宗我部军压的喘不过气的河野和西园寺等势力立刻投降于秀吉。后秀吉以小早川隆景为伊予汤筑城35万石的大名,后隆景被转封筑前,此地成为福岛、户田、加藤等丰臣大名的知行地。经过关原合战和德川幕府的建立,伊予成立了松山、宇和岛、大洲、今治等多藩。另一方面,村上水军随着曾经的主人毛利家的没落,也随之没落。土佐:特点:各种产业相对较为发达,但易遭到海上进攻。石高:9.9万石分郡:安芸、香美、长冈、土佐、吾川、高岗、幡多主要特产名物:鲸、珊瑚、鲇鱼、皿钵料理代表风土:吸江庵、桂浜、绘金、龙串、清龙寺、野根山越、土佐神社主要势力:长宗我部氏、一条氏、本山氏梗概:四国南边的南海道之国。东边通过纪伊水道由海上通往纪伊,西边通过丰后水道与丰后国隔海相望,北面的四国山地是与伊予的交界,东北至东边是阿波国,南面是有着很长海岸线的土佐湾。国土几乎三面环海,八成都是山地地形,北面有吉野川,南方有四万十川、安芸川、物部川等大河,这些河流的流域一直以来是土佐的粮仓地带。主要有四万十川流域的中村平原、安芸川流域的安芸平原、物部川流域的香长平原、仁淀川流域的弘冈、高冈平原等,除了农业以外,海边的水产业,山区的林业资源也比较丰富,所以说土佐各类产业相对较为发达。在国防上,应注意四国各国的动向,与赞岐无交界,与伊予和阿波又有山脉相隔。但因海岸线长,易遭到来自于伊予至宿毛湾和阿波至甲浦的海上进攻。应仁之乱后,国内持续着群雄割据的状态,长宗我部、香宗我部、本山、吉良、大平、津野、安芸等七家国人众号称土佐七雄。进入战国时代后,七雄中的长宗我部国亲渐露头角,并以次子亲贞继承了吉良家,三子亲泰继承了香宗我部家,运用这种手段逐渐使周围各家一一归服。1560年,开始与土佐郡南部为中心的强大势力本山氏为敌,国亲病死后,其子元亲最终消灭了本山氏和安芸氏等。并在1574年迫降了国内最后的敌对势力——名门土佐国司一条家。完成了统一土佐的宿愿。统一了土佐的元亲,于次年开始发动阿波侵略,并趁机在伊予和赞岐扩大势力,经过激烈抗争,终于在1585年消灭了伊予的河野氏,完成了四国统一。但此时,获得了中央统治

权的丰臣秀吉继承信长的意志,向四国派遣大军,发动四国侵略,在进行少量抵抗和国人众大量离反后,元亲不得不投降,最终只保有了土佐一国的安堵,之后长宗我部家便成为了秀吉政权下的一大名。1586年,秀吉开始九州征伐,以长宗我部家为先锋之一,元亲及嫡子信亲率土佐军参战,但在丰后户次川之战中大败,信亲战死。之后元亲便一蹶不振,在关原合战的前一年在失意中死去。关原战中,参加西军的元亲四子盛亲虽然被饶了一命,但领地土佐被没收,盛亲成为浪人,后参加了大坂之阵,战后被幕府方抓住斩首。而关原之战中加入东军的山内一丰被任命为土佐国主,筑高知城,家系一直延续到幕末。丰前:特点:国内文化水准较高,处于九州的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石高:14万石分郡:田河、企救、京都、仲津、筑城、上毛、下毛、宇佐主要特产名物:米、麦、茶、海苔、硫黄、水晶、鱼干代表风土:英彦山、罗汉寺、御许山、耶马溪、宇佐八幡、柳浦、和布刈神事主要势力:城井宇都宫氏梗概:九州东北部的西海道之国。由东至南通过筑紫山地与丰后接壤,西边的平原通向筑前国,北面通过关门海峡与周防和长门两国隔海相望。古代时是丰国的一部分,后在七世纪时丰国分成了丰前和丰后两国。国的东南方是以英彦山为中心的筑紫山地,北方是直方平原和小仓平原,面向周防滩有着广阔的平原。分割周防滩和响滩的是企救半岛和关门海峡,这是九州与本州的分割点。同时也是濑户内海交通中通向四国甚至畿内的重要据点。由于关门海峡的存在,丰前国从大和朝廷时代开始就是进退九州的基地,同时也是外来文化由九州传向日本全境的出口。产业方面,古来矿产业就比较发达,特别是采铜和炼铜技术,是日本有名的铜器产地。其中梵钟是最著名的铜产品,供给很多寺庙使用。由于该国扼濑户内海最西部和九州最东北端,无论是由本州进攻九州,还是九州杀向本州,都是军队的必经之地。其中确保关门海峡,是周围势力的最重要课题。自从室町时代开始,丰前守护是大内氏,并由守护代杉氏代理本地的支配。随着大内义隆因陶晴贤的反叛而自杀,丰前的支配权逐渐落入了陶氏手中。但在1555年,陶晴贤在严岛之战中战败自杀,及丰后大友家的逐渐渗透,丰前成为了大友和毛利两家的主要战场。后大友家逐渐席卷了整个北九州,大友宗麟被任命为丰前守护,并于1559年以占有九州三分之二地盘而被授予了九州探题一职。后逐渐平定了中国大部分的地区也把目标定在了北九州,同时联合反大友的诸势力,

于1563年杀向丰前。但双方经过几次斗争不分胜负,后元就之孙小早川秀包成为了大友宗麟的女婿,双方达成了和睦。后毛利元就暗中煽动九州的反大友国人们,企图威胁大友在九州的统治,但随着毛利元就的病死及织田信长逐渐入侵西国,最终毛利势力撤出了丰前,丰前纳入大友家的完全支配之下。摆脱了找麻烦的毛利家后,大友宗麟逐渐开始与势力逐渐扩大的岛津家正面交锋。但在耳川之战中,岛津军给予了大友军毁灭性打击,大友家开始一蹶不振,最终在1586年,大友父子臣从了丰臣秀吉,并邀请秀吉出兵九州。秀吉正以此为契机,集合了北陆以西的大部分大名发兵九州。在进入丰前后,九州的大部分大名便望风归服。次年,岛津家臣服,秀吉进行九州仕置。其中丰前国的企救和田川两郡被封给了毛利胜信,其余六郡封给了重臣黑田官兵卫孝高。关原合战中,留守丰前中津城的黑田孝高与西军对手战斗,以此功劳,其子黑田长政获得了筑前52万石的封赏。后细川忠兴领有了丰前一国及丰后两郡近40万石的封地。至1632年,细川家被移封至肥后,丰前由小笠原长次领有着中津8万石,小笠原忠真领有了小仓15万石。丰后:特点:国内经济发达,国情稳定,但边境地形以平原为主,不利于抵御外来入侵。石高:41.8万石分郡:日高、球珠、直入、大野、海部、大分、速见、国埼主要特产名物:锡、铅、梅、牛、浅茅酒代表风土:蓑崎、磨崖佛、别府八汤、六乡满山、夷谷、姬岛、二子山主要势力:大友氏梗概:九州东部的西海道之国。北方通过耶马溪和由布岳与丰前相连,南面通过祖母山和倾山与日向相接;西边分别通过水绳山地和宝珠山系分别与筑前和筑后两国接壤,西南的阿苏山和九重连山将丰后和肥后隔开。同时通过周防滩与周防和长门两国隔海相望,东边丰后水道的东方是伊予国。七世纪末,古代的丰国被分为了丰前和丰后两国。中央有着九州平均海拔最高的山岳地带,有着丰富的温泉资源。虽然国土大部分为山地,但国内的大野川和大分川冲积成为了大分平原,其他如国东半岛的中央地区和沿海一带都有着广阔的平原。同时有着漫长的海岸线,特别是在东部的臼忤湾、津久见湾和佐伯湾沿岸有着不少良港,因此以濑户内海为中心的海运业也非常发达,在大友家的城下町,经常有来航的葡萄牙商船。结果带来了先进的基督教文化,丰后成为了欧洲文化的中心。从室町时代开始,政治稳定的丰后国就是大友家的领地,进入战国时代后,大友家的统治进一步巩固。周围国人臣从,国内情势相对安定。不必担心国内的

叛乱,进入大友宗麟统治的时期,可以专注于对外侵略,特别是与中国大内氏争夺在北九州的霸权。1551年,大内义隆因重臣陶晴贤的反叛而被迫自杀,宗麟送自己的弟弟义长继承大内家家督,以长门为根据地扩大势力。后陶晴贤和大内义长分别被做大的毛利元就所消灭,元就继承了大内家的原有领地,并与大友家争夺在北九州的权力。元就联合反大友的势力,与大友家对抗。1573年,宗麟将家督之位让给了儿子大友义统,而自己仍然掌握实权,但家臣团却分为了宗麟和义统两派。在随后的1578年,宗麟不顾重臣们的反对强行出兵日向,并在耳川之战中大败于岛津军,一下走向衰退。而岛津军不断蚕食着大友家的领地,并收服着原本从属于大友家的国人们。1586年,宗麟不得已向已经掌握了中央政权的丰臣秀吉求援。秀吉以此为契机,开始征伐九州,虽然岛津军在户次川合战中大胜,但最终不得不投降于丰臣家。宗麟次年并死,大友义统获得了丰后一国的安堵。1593年的文禄之役中,大友义统不顾友军小西行长而擅自离开战场,后被责问,并被没收了领地,成为了秀吉的直辖地,在当地配以马回。关原合战后,细川忠兴获得了丰前39万石的领地,后细川家被转封到了肥后,丰后存续了日出、府内等藩。筑前:特点:国内平原广阔,生产力高,商业也很发达。但国人众林立。石高:33.6万石分郡:怡土、志摩、早良、那珂、席田、糟屋、宗像、远贺、鞍手、嘉麻、穗浪、夜须、下座、上座、御笠主要特产名物:白鱼、博多绞、博多人形、蜂蜜、练酒代表风土:太宰府天满宫、博多、天拝山、柳町、海中岛、志贺岛、唐泊、生之松原、天鹿角主要势力:大友氏,秋月氏梗概:九州最北部的西海道之国。东方是丰前和丰后两国,南面与筑后国通过筑后川隔开,西南的背振山地是与肥前国的分界线,北面通过响滩与长门隔海相望,西边通过玄海滩至壹岐甚至更远的对马。古代与筑后国合称筑紫国。后分成两国。有着博多湾周围的福冈平原,九州第二大河流远贺川流域的筑丰平原等,国内平原广阔,农业比较发达。同时东西向的三郡山地将国内分成了两个经济圈,即南方福冈平原周围的福冈、博多为中心的的经济圈及北方在远贺川流域的芦屋、黑崎经济圈。特别是临近博多湾的福冈平原中的西海道诸国统治的据点——太宰府,从弥生时代就是对外交流的窗口,但一方面也是外来入侵的重要目标。在11世纪受到了刀伊倭寇和13世纪蒙古的入侵。进入室町时代,此地也是少贰氏、大内氏和大友氏争夺的重要地区。后少贰氏败于大内氏被驱

逐到了邻国肥前,而大内氏又被家臣陶氏所打倒,国内情势不够稳定。而且需要时刻注意来自海上的侵略。本地守护大内义隆因家臣陶晴贤的反叛而自杀后,陶氏开始对筑前进行支配。随着陶晴贤在严岛之战中败死,丰后的大友宗麟开始染指此地。至1559年,宗麟获得了丰前、丰后、筑前、筑后、肥前、肥后六国守护,并就任了九州探题,成为了九州第一大名。而没过几年,平定中国地区的毛利元就援助筑前的筑紫、秋月等国人举兵,反抗大友家,并于1563年发兵北九州。但次年大友宗麟收小早川秀包为婿与毛利元就达成了和睦,恢复了筑前的势力,并配置一族的高桥鉴种等人进行筑前统治。但鉴种于1567年联合秋月和原田等筑前国人众们反叛。随即反叛被镇压,但博多的立花鉴载又受到毛利元就的煽动而反叛,大友氏在筑前的支配很不稳定。直到1578年,大友军在耳川之战中大败于岛津军,势力大减,筑前国人众们趁机举兵,反抗大友的统治。1586年,北上的岛津军一路杀到筑前岩屋城下,而大友家勇将高桥绍运拖住了岛津军进军的步伐。大友宗麟也在此期间上洛,表示臣从于已掌握中央政权的丰臣秀吉,并要求其出兵九州。秀吉正好借此大义名分,召集了各地大名出阵九州。不到一年,岛津家就被迫投降臣属于丰臣家,同时九州的大名和国人们也一起归顺。后秀吉将筑前一国及筑后两郡和肥后两郡封给了小早川隆景,隆景死后由其养子小早川秀秋继承。后秀秋被转封至越前,筑前成了丰臣政权的直辖地。1598年秀吉死后,秀秋又重新回到了筑前。关原战后,小早川氏被转封到了备前冈山,黑田长政入封筑前成为52万石的大名。筑后:特点:农业和渔业等产业比较发达。石高:26.6万石分郡:御原、生叶、竹野、山本、御井、三瀦、上妻、下妻、山门、三毛主要特产名物:蓝、烟草、砂糖、提灯、炭薪、歌留多、久留米饼代表风土:高良大社、灵岩寺、吉井宿场町、宝满神社之能、大牟田燃之石、田主丸主要势力:大友氏,蒲池氏梗概:面向有明海的西海道之国。东边是释迦岳是与丰后国的天然分界,西边的筑后川是与肥前的交界,北面的筑紫平原与筑前国相连,南面筑肥山地的另一端是肥后国,西南有明海的对岸是肥前国的岛原半岛、肥后的宇土半岛及天草诸岛。古代与筑前国共同组成了筑紫国,后于7世纪左右被分成两国。国土东部是北水绳山地,南部是筑肥山地,西部是广阔的筑紫平原。其中筑后川是矢部川冲积所形成的平原地区是国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九州第一大河流筑后川虽然经常泛滥,造成水害。但也

为周围平原肥沃的土壤提供了灌溉水。除了农业发达以外,有明海的渔业也非常发达。虽然国内有着较高的生产力,但从室町时代开始就没有形成统一的势力,国内处于豪族割据的状态。进入战国时代,大友氏领有了筑后守护职,掌握了该国统治权。筑前、筑后和丰后作为九州对外贸易的中心,大友和大内两家常年摩擦不断。随着大内氏的最终衰落和灭亡,大友氏的权力也达到了顶峰,就任了九州六国守护及九州探题。而肥前的龙造寺氏也慢慢扩大势力,逐渐渗透至柳川一带。并联合毛利氏,扩充地盘。在今山合战击败大友家后,入侵到了肥后、筑后及丰前北部。大有与大友家抗衡的态势。毛利及后来的岛津不断与大友家对抗,大友家的支配权力进一步萎缩。在耳川之战后,大友家便不再具备与岛津家对抗的实力,并于1586年投靠于丰臣秀吉伞下。秀吉开始九州征伐,后进行国土分配。筑后分别被小早川隆景、小早川秀包、立花宗茂、高桥统增和筑紫广门五人领有。但关原合战时筑后诸大名加入了西军于战后遭到改易,因捕获石田三成有功的田中吉政获封了柳川32万石。1620年田中氏断绝,筑后被分成了有马丰氏的久留米藩21万石和立花宗茂的柳川藩11万石。肥前:特点:海外贸易繁盛,经济发达,文化水平高。但国内势力众多,政治不够安定。石高:31万石分郡:基肄、养父、三根、神埼、佐嘉、小城、松浦、杵岛、藤津、彼杵、高来主要特产名物:生姜、西瓜、鲍、鳖甲细工、伊万里烧代表风土:出岛、云仙岳、弘之松原、平户、诹访神社大祭、有明海、舆止日女神社主要势力:龙造寺氏,少贰氏、松浦氏、有马氏、大村氏梗概:九州西北位置的西海道之国。东北部通过背振山地与筑前国相连,东南部筑后川的对岸是筑后国,西方面向西海海面,海上坐落着平户岛,五岛列岛等岛屿,南面是突出的岛原半岛,远方是中国东海,北方的玄海滩将肥前与壹岐国隔开,再往北是对马国。古代与肥后国被合称为火之国,被有明海分隔,国内半岛很多,且有众多岛屿,复杂的海岸线使本国海产品丰富,渔业发达。此外良港也有很多,作为通往中国大陆的最近交通线,肥前一直被日本政权所重视,港口是遣唐船的主要停泊地带,早早就传入了中国文化和朝鲜文化。如此优越的地理条件,在很早以前便形成了以松浦党为代表的海贼众,镰仓时代便是倭寇的据点。由于受到中央政权的压迫,其势力只能向海外发展,保持着一定的经济实力。自从1550年葡萄牙商船停靠平户港和萨比埃尔登陆传教后,南蛮贸易和切支丹文化被带到了日

本,欧洲诸国希望在日本发展其势力。而国内国人松浦、大村、有马等诸家也开始利用南蛮贸易发展自身势力。肥前守护少贰氏和大内氏及守护代千叶氏在天文年间中期势力均有衰退,取而代之是龙造寺势的抬头,自1546年龙造寺隆信将少贰冬尚赶到筑后后开始征战四方,稳步扩大势力。1551年大内义隆自杀后,大内氏在肥前的实力更加大幅衰落,而大友宗麟联合被龙造寺军赶走的烧贰冬尚,将势力渗透到肥前。而龙造寺隆信暂避其锋芒,退回筑后柳川,但隔年便杀回肥前,恢复了失地,而且趁机压制了北肥前的松浦党,将其纳入麾下。直到1569年,龙造寺势力的激增使大友宗麟意识到了危机,动员肥前诸将攻击龙造寺氏,但龙造寺隆信巧妙联合中国的毛利元就出兵筑前,并配合其进兵,最终迫使大友军撤退。但次年宗麟再次杀入肥前,号称八万的大友军包围了龙造寺家的村中城。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龙造寺家臣锅岛直茂发动夜袭,在今山之战中击杀了大友军总大将大友亲贞,大友军败退。战后,大友家在肥前的实力一蹶不振,而;龙造寺家则进一步壮大,且获得了肥前国人众的支持。平户的松浦、壹岐的日高、五岛的宇久、岛原的有马等诸国人均表示臣服。而统一了肥前的龙造寺氏则对周边的筑后和肥后等国发动了进攻。在联合岛津军瓜分了肥后后,大友、岛津和龙造寺成为了九州互相抗衡的势力。在势力均衡没几年后,大友军在耳川之战中大败于岛津军而首先衰落。1584年,岛原半岛的有马氏在岛津家的援助下公开反叛龙造寺氏,隆信闻此出阵岛原。在冲田啜合战中龙造寺隆信战死,龙造寺军完败,势力急速衰退。而有马晴信则统一了岛原半岛地区,并以切支丹大名的身份臣从了丰臣政权。在丰臣秀吉征伐九州后,龙造寺和有马氏获得了领地的安堵。此外肥前东部和北部分别成为了小早川氏和国人波多一族的知行。之后小早川氏被转封越前,领地被宗氏所继承,且本地国人波多氏在文禄之役失脚后,其领地被封给了寺泽广高。之后寺泽氏在1637年的岛原之战中负有主要责任而被德川幕府改易,1649年大久保氏被封至此成立了唐津藩。同时,龙造寺隆信死后,其子政家继承了家督之位,但秀吉强迫其隐居,并令其子高房为锅岛直茂养子,将位子让给了直茂。之后龙造寺家的领地便由锅岛直茂掌握。1607年,龙造寺高房杀妻后自杀。佐贺藩领地名副其实地归属于锅岛直茂所有。另一本地势力有马晴信势在丰臣与德川政权交替时投靠了德川家,并与德川家结成了姻亲。但被卷入了德川家的派系斗争,最终于1612年的冈本大八事件中,不

仅被没收了领地,还被斩首。之后,松仓氏入主岛原,长崎作为德川幕府的直辖地而设立的代官。1613年,切支丹禁教令发布,岛原一带的信徒极其不满,再加上松仓氏的残暴统治,最终于1637年揭竿而起,爆发了岛原之乱。肥前岛原半岛和肥后天草半岛的切支丹信徒们联合起来反抗幕府军,形成了以天草四郎时贞为总大将的四万一揆军对抗十二万幕府军的局面。直到次年二月,幕府军才镇压了一揆军。之后幕府进一步禁止天主教,推进后来的锁国政策。肥后:特点:周围被山地所包围,利于本土防御。石高:34.1万石分郡:玉名、山鹿、菊池、阿苏、合志、山本、饱田、仛麻、益城、宇土、八代、天草、苇北、球磨主要特产名物:海苔、蜜桔、木绵、朝鲜饴代表风土:阿苏山、通润桥、阿苏神社、山鹿灯笼祭、三角濑户、本土濑户、杖立温泉主要势力:相良氏,阿苏氏、菊池氏梗概:九州中央位置的西海道之国。北面的筑肥山地是与筑后国的边界;东北阿苏山山系的另一边是丰后国;东南九州山地的那一边是日向国;南方的国见山地是与大隅和萨摩的交界。西边邻有明海、岛原湾、不知火海等,此外还有大矢野岛和天草诸岛等诸多岛屿。肥后三方向被山地所包围,一方面向大海,国内有球磨川、菊池川、绿川等河流,还有阿苏、矢部、甲佐等盆地,河流流域还有八代、菊地、熊本等平原。古代开始便与中国大陆有着贸易往来,并带来了海运业的盛行。是较早开化的分国之一,经济和文化相对比较发达。而且以肥后为中心,与九州的五国都有接壤,是九州的中心地带。同时有着依山傍海的地形,有利于本土防御,是良好的用武之地。平安时代开始便是平家的领地,从属于平家的土豪众多,但在镰仓时代受到了幕府的压迫,在镰仓幕府灭亡的时期,这些豪族是主要的倒幕力量。室町末期的应仁之乱时,大友氏代替菊池氏为肥后守护。进入战国时代,南方的萨摩岛津氏和北方的肥前龙造寺氏都企图染指肥后国。在外部势力入侵的同时,本土势力相良和阿苏两家联合边境地区的城氏和名和氏,积极抵御外来侵略。而为了确保肥后利益的大友宗麟在1578年的耳川之战大败于岛津军后,只有衰退一途。而北方的龙造寺氏则趁此良机,入侵菊池和山鹿两郡,并将两郡国人收为所有。而好景不长,龙造寺隆信在1584年的冲田啜之战中败死,原本从属从属于龙造寺家的国人全部投靠了岛津家,最终在1586年岛津军迫降了肥后最后的大势力阿苏势,统一了肥后,并以此为基础,进军北九州。1587年,丰臣秀吉的九州征伐开始,大军以势如破

竹之势杀入九州,进入肥后后,在此配置了堀尾吉晴,加藤清正、浅野长政、福岛正则等心腹将领。并在岛津家投降后,将肥后一国封给了原本信长时代的同僚佐佐成政。但成政因检地引起了肥后北部国人的叛乱,发动了一揆,并波及了肥后全境,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最终调动了九州多家大名才将其镇压,此实践直接导致了佐佐成政的领地被没收并被勒令自杀。在扫清了肥后的旧势力后,秀吉迅速确立对肥后的新统治。1588年,加藤清正获得了北肥后19.5万石的领地,小西行长获得了南肥后14.6万石的封土。直到关原合战时,加藤清正和小西行长分别属于东西军,清正派的东军攻击西军派行长的宇土城。战后清正获得了肥后一国54万石的封赏,并以新筑的熊本城为中心,进行城下整备,成为德川政权外样中的大势力。在1611年加藤清正死后,幼年的子忠广采取五家老合议制的体制。但在1614年大坂之阵前,家臣分裂成了两派,导致了家中不稳。1632年,忠广被改易并被流放到了出羽庄内地区。之后小仓的细川忠利移封到此,以熊本为主城,开始了对肥后的支配。1613年,切支丹禁教令发布,肥前岛原一带的信徒极其不满,最终于1637年联合肥后天草的信徒们揭竿而起,爆发了岛原之乱。肥前岛原半岛和肥后天草半岛的切支丹信徒们联合起来反抗幕府军,直到次年二月,幕府军才镇压了一揆军。之后幕府进一步禁止天主教,推进后来的锁国政策。日向:特点:农业比较欠发达产量不高。山地较多,有利于本地防御。石高:12万石分郡:臼杵、儿汤、那珂、宮埼、诸县主要特产名物:甘蔗、漆、荞麦、鳗鱼、马代表风土:油津、雾岛山、都浓神社、鹤富神社、鹈户神社、生目神社、高千岁峡、祖母山、神武社主要势力:伊东氏梗概:九州东南部的西海道之国。西和北通过九州山地分别与丰后和肥后两国相连,南面的日南山地是与大隅国的分界线,西南与萨摩接壤。东方面向着日向滩,有着较长的海岸线。国名由来是面向日出方向之国。《日本书纪》记载日向的高千穗峡是天孙降临之处。古代与萨摩和大隅同为一国,但702年和712年,萨摩和大隅两国先后分离出去。小丸川、一之濑川和大淀川等河流从九州山地经日向滩注入大海,河流下游有着相对广阔的日向平原;南部的山区间有小林、都城等盆地。但总的来说,国土面积七成以上都是九州山地、雾岛山地等山区,而耕地面积则不足一成。虽然林业资源比较丰富,海岸周围渔业也相对兴盛,但农业产量较低,经济力有待提高。同时国内因为交通并不便利,文化水准也不高。原住民

为古代的日向隼人,兵质较高。由于山地地形较多,利于本土防御。自镰仓时代开始,岛津氏便为该地守护,但进入战国时代,岛津氏与以伊东氏为代表的本土豪族的摩擦逐渐加重。到1568年,伊东义祐夺取了原属岛津氏的沃肥南乡的领地,构筑了伊东家最大的版图。之后,伊东义祐着手统一日向,但在1572年的木崎原战中,虽拥有优势兵力,但大败于岛津义弘,只有走向衰退一途,并最终在1577年被赶出了日向,不得不依附于北方的大友家。次年,大友宗麟打着恢复伊东旧领的旗号杀入日向,但在耳川之战中一败涂地,而岛津家则彻底确立了在日向的统治。直到1587年中央的丰臣秀吉征伐九州胜利后,义祐之子祐兵才恢复了沃肥周围的一部分旧领,其他地区被岛津、秋月、高桥等势力所支配。关原合战时,日向领主大部分从属于西军,但伊东祐兵选择加入了东军。战后获得所领安堵,成为沃肥藩的藩祖。其他地域则分别为幕府直辖领和其他小藩。大隅:特点:农业比较欠发达产量不高。石高:17.5万石分郡:菱苅、桑原、囎唹、大隅、姶罗、肝属、驭谟、熊毛主要特产名物:杉、马、龙门司烧、铁炮、烧酒代表风土:隼人塚、鹿儿岛神宫、米山药师、种子岛、白银坂、日当山、安乐温泉、佐多角主要势力:肝付氏梗概:以大隅半岛为中心的西海道之国。横跨大隅半岛一直到锦江湾,南方海上还有种子岛、屋久岛、奄美诸岛等岛屿。由北至东通过雾岛火山群与日向接壤,西方乌帽子岳是与萨摩的分界。古代被称为熊袭国,有隼人族及熊袭族世代居于此地。后熊袭国分成了大隅和日向。领土内多山地,北方有着雾岛火山群,半岛中央部分是高隅山地,半岛突出部是肝属山地。平原地区只有天降川流域的国分地区及面向志布志湾的肝属平原。由于本地的火山性土壤,农业生产力不高。由于处于九州的最南端位置,几乎不用担心来自于南方的威胁,而与西方和北方的交界处也主要以山地地形为主,比较利于国内防御。但与萨摩国隔着锦江湾相望,中间又夹着樱岛,所以可能遭到来自水路的威胁。自南北朝时代开始,岛津氏一直统治着两国,需要注意的地域只有都城盆地的平原地区及志布志湾沿岸的日向国,但由于国力不够发达且距离中央政界遥远,对中央政权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影响。进入室町时代后,岛津氏逐渐降服了当地大部分豪族,但后来肝付及蒲生等豪族的动向并不稳定。后由于守护岛津家的内纷,实力被削弱,大隅半岛的实际支配者便成了肝付氏。随着岛津家分裂的局面逐渐被岛津忠良和贵久收拾,便开始着手平定

萨摩、大隅和日向三国。1543年,铁炮自西洋传来,这种新兵器很快早九州诸大名家传开。早在1549年便被应用于实战。在之后的五年即1554年,岛津氏将铁炮集中使用,很快就在平定北萨摩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同年,为了扩大实力并消除后顾之忧,岛津忠良将女儿嫁于肝付兼续并与之结盟。后岛津家迅速平定了北萨摩。随着岛津势力的扩大,肝付兼续便联合日向的伊东氏于岛津家对抗,给岛津家带来的巨大威胁。1571年,肝付兼续率领大隅诸豪族们从海陆奇袭岛津领的鹿儿岛,给岛津家惊出一身冷汗。但次年岛津军便在木崎原之战中大败具有优势兵力的伊东军,伊东家一蹶不振。而且大隅及肝付兼续被萨摩和日向的岛津势力所包围,不得不于1574年投降到岛津家的军门之下。大隅最终处于了岛津氏的通知之下,而岛津氏在支配了萨摩、日向和大隅三国后,开始了九洲制霸的征程。在耳川之战和冲田啜之战后分别击败了大友及龙造寺军后,岛津氏几乎席卷了整个九州。但大友宗麟上洛邀请已经掌握了中央政权的丰臣秀吉出兵九州。而秀吉在1587年发动25万大军征讨九州。岛津氏最终还是投降于秀吉政权下,保持了萨摩、大隅及日向一部分的领地。关原之战后,岛津氏巧妙地保住了原有的领地,一直存续到了幕末。萨摩:特点:海外贸易兴盛。处于群山环绕,虽然有利于防御,但也不方面向外扩张。石高:28.3万石分郡:出水、高城、萨摩、甑岛、日置、伊作、阿多、河辺、颖娃、指宿、给黎、谿山、鹿儿岛主要特产名物:萝卜、烟草、萨摩饼、烧酒、肉桂、铁炮代表风土:樱岛、坊津、鬼界岛、入来温泉、开闻岳、黑濑户、新田神社主要势力:岛津氏梗概:九州西南方的西海道之国。古代时是以凶悍著称的隼人族的居住地,一直到战国时代后本地还有着非常尚武彪悍之风。国土主要包括萨摩半岛及川边诸岛、甑岛列岛等岛屿。北面与肥后国、东边与大隅国、东北与日向国分别接壤。与肥后国的分界是国见山和宫之尾山等山岳地区;与日向国的交界是雾岛山和高千穗峰等高山,是抵御他国入侵的天然屏障。萨摩半岛的东岸是锦江湾,过去便是大隅国。自古以来两国就联系紧密。发源于日向的萨摩第一大河川内川将国土大致分成了两半,并形成了川内川流域的平原。北面的出水山地至不知火海海岸之间,也有着广阔的平原。半岛南部的开闻岳是传说中有神居住的地方。由于面向外海洋面,古代开始便有海外先进的文化由此传入,并有于中国大陆、朝鲜及其他国家的贸易航路,特别是1549年葡萄牙传教士萨比埃尔由此登陆后,带来

的西方文明,给日本以重大影响,并有利于输入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武器。国内守护岛津氏在室町时代身兼萨摩、大隅和日向三国守护职,虽然族内多有纷争,但总体来说萨摩国内形势相对稳定。清水城的岛津宗家、出水的萨州岛津家及相州岛津家在岛津忠良及子贵久当权时代逐渐归于统一。岛津贵久为文武双全的名将,在父亲的帮助下最终击破萨州岛津家,于1550年平定了南萨摩。在1554年于邻国肝付氏结盟后,岛津军凭借铁炮等先进武器及勇猛的部队,击败了萨摩入来院、菱刈等国人众的联合,于1570年降服了萨摩最后一个敌对势力入来院氏,统一了萨摩。在两年后的木崎原之战中,岛津家击败有着兵力绝对优势的伊东军,并于1574年迫降了原为盟友的肝付家,回复了三国守护之职,并开始九州制霸。1578年的耳川之战中,岛津军给予大友军以毁灭性打击。1581年,岛津军击败肥后的相良及阿苏等家,并有岛原半岛的有马家来投,势力范围急速扩大。但在岛津家席卷九州之际,中央政界的丰臣秀吉动员大军开始征伐九州。九州大部分势力均投靠了丰臣军,虽然岛津军在户次川之战中获胜并努力在萨摩、日向和大隅布防,但最终还是处于绝对劣势而不得不投降于丰臣军,保持了萨摩、大隅及日向一部分的领地。关原合战时,岛津义弘长途回归本国。经过两年的交涉,新的当权者德川家康终于令岛津家在基本保留原有领地的基础上归顺,子孙一直到幕末。壹岐:特点:国土虽小,但农业和渔业相对比较兴盛。石高:不明分郡:壹岐、石田主要特产名物:乌贼、绫布、贝细工、烧酒代表风土:胜本浦、鱼钓崎、岳之岭、天手长男神社、神圣的壹崎神乐主要势力:波多氏梗概:坐落于玄海滩上的西海道之国。北面通过对马海峡与对马隔海相望。南方通过壹岐水道与肥前相离,是位于肥前国东东松浦半岛的北方玄海滩上的以壹岐及周围几个小岛组成的小国。早就有土人居住于此,岛上有弥生时代的遗迹和古坟,也是三国志魏志倭人传提到的一国。这里也是由九州至中国大陆和朝鲜的一个中转站。虽然面积不大,但也是防御外国入侵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蒙古袭来时遭到了很大破坏。作为一个岛国,渔业很是发达;同时岛内也有平原,有着米、麦和大豆等作物。虽然面积不如对马,但其耕地及人口都比对马要高。由于壹岐面积不大,但产业比较繁盛,国内自立性高。中世开始时从属太宰府少贰家的势力范围,后由肥前松浦氏治理,同时这里也是肥前松浦氏的水军基地之一,由松浦党的几个支族分割支配,后来由上松浦的波多氏以武力

压服了众人进行统一统治。但在1555年,本地豪族有着壹岐六人众之称的国人开始反叛,攻击波多氏。唐津波多家的波多亲与六人众对抗,后爆发内纷,重臣日高氏拥立波多政为傀儡,并扫平了六人众。1571年,对马宗氏入侵,日高氏向松浦氏求援,击退了宗氏,因此壹岐的实权又落入了松浦氏手中。1587年,松浦氏臣从于丰臣秀吉,1591年入侵朝鲜时岛上筑胜本城,作为朝鲜侵略的兵站。江户时代为平户松浦家的领地,松浦氏作为郡代统治岛内24村。对马:特点:海外贸易非常兴盛,是日本与他国的纽带地区,也是外来入侵的主要目标及最主要防御据点。石高:不明分郡:上县、下县主要特产名物:铅、砚石、人参代表风土:佐须奈、万松院、对马山、鳄浦、和多都美神社、有明山主要势力:宗氏梗概:浮在玄海滩海上的西海道之国。南方通过对马海峡与壹岐隔海相望,再向南是肥前国。北面通过朝鲜海峡与朝鲜半岛相隔。古代以来与中国大陆及朝鲜的关系极其密切,是外国与日本联系的纽带地区之一。绳纹时代就开始有人居住,三世纪时大概有一千人口。国土内有山林和耕地,复杂的海岸线上有被称为八十二浦的天然良港,渔业很发达。同时贸易也很是发达。同时岛内在七世纪左右便开始有银山的开采,后废矿。古代开始作为海上的交通要冲,在蒙古袭来时遭到几乎毁灭性打击。因此无论是中国大陆或朝鲜入侵,或是日本向外扩张,对马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要地。对马守护兼地头的宗氏自镰仓时代开始处于少贰氏麾下,进行着安定的统治,直到战国时代也是如此。宗氏把握着与朝鲜的交易权,是一个有着特点的大名。1587年九州征伐后,宗氏臣从于丰臣秀吉,继续维持着与朝鲜方面的关系。琉球:特点:是西洋,东洋及本国贸易的重要据点,并且有着独特的文化。国力弱小,处于半独立状态。石高:9万石分郡:不详主要特产名物:甘薯、海龟、宫古上布代表风土:首里、玉陵、斋场御岳、琉球市场、姑女山、名户岳、恩纳岳主要势力:尚氏梗概:九州南方西南诸岛组成的半独立王国。北连萨南诸岛,西南是中国台湾,南方是吕宋,均有海路相连,是以冲绳岛为中心的六十余小岛组成的岛国。古代被中国称为琉球。11至12世纪,被称为按司的古代豪族在岛上修筑了城砦,并互相攻伐。进入14世纪,迎来了山北、中山和山南三个王朝并立的三山时代。其中最强大的中山王朝于1416年在名君尚巴志的率领下首先消灭了山北王朝,后于1426年征服了山南王朝,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但不久有力豪族便开始叛变,1470

年尚圆王建立了新的王朝,并注重国内统治,周围小岛均表示臣从,国内趋于安定。琉球有着独特的文化特点,与日本本土关系十分密切。同时与海外交流也非常多,特别是1372年中山的察度王向明朝进贡以来,一直就以明朝为宗主国,并积极吸收中国大陆文化。后与明、朝鲜、暹罗等均有繁盛的贸易往来,也是日本与中国、南海诸岛交流的中转站。当欧洲人到此后,又加入了南蛮贸易。自开拓了东亚和南亚航线后,亚洲及欧洲各国均视琉球为重要海上据点。但由于本国没有支柱型产业且国力不高,只能从属于大国之下保持其半独立性。自1470年尚圆王的安定支配后,直到1609年,琉球全岛遭到了萨摩岛津氏的大规模侵略。岛津氏获得了幕府琉球侵略的许可,背后是想获得日明贸易的巨大利益。岛津军以桦山久高为总大将,率领三千人马占领了奄美大岛、德之岛、冲之水良部等主要岛屿,直接进军冲绳岛。在运天港登陆,攻落了今归仁城,逼近首里城。琉球国王尚宁被迫投降,岛津氏占领琉球。岛津氏强行占有奄美大岛等诸多岛屿,并颁布15条定书对琉球进行政治和经济监视。岛津氏本来想请琉球王出面继续日明贸易,但被明朝拒绝。直到1622年琉球再三向明朝派遣使节,明朝终于答应再开进贡贸易。以后琉球形式上是中国的属国,但处于岛津的支配下,一直延续着这种两属的立场

更多相关推荐:
日本战国武将语录

只要别人做的事我绝不会跟着做对我自己所喜欢的女孩我绝对不告诉她说我喜欢她当我想哭的时候也绝不流泪当我该高兴的时候却不会高兴当我失意的时候我绝对不叹气我的人生绝对不盲从别人织田信长这句话听起来虽然的确很是有点装B...

6条日本名人名言

日本名人名言6条1一日貴一生空費内村鑑三一日一生一日珍贵如一生莫空耗时光内村鉴三一日一生内村鉴三UchimuraKanz1861年19xx年日本作家基督徒传教士以及明治时代及大正时代的无教会主义之创始人他超越近...

日本の名言

日本名言人信百倍自信手塚治虫相信别人更要一百倍地相信自己人生第一志望歩必第一志望道歩自分最良言渡辺和子人并不总能按第一志愿行走而且第一志愿并不一定对自己是最好的人間人間生一番大切頭良悪心良悪中村天風人作为人存在...

日本战国名将辞世诗句

明智光秀顺逆无二道大道贯心源五十五年梦醒时归一眠足利义辉梅雨如露亦如泪杜鹃载吾名至云尼子胜久决断渡都之路差之千里历经四方终归故乡毛利元就求得知己便如迟开的樱花尚存有昨日春天的花香无夜月入鹫山令吾名至云高处天野隆...

最快速简洁了解日本战国历史

一般认为日本战国史起于1467年应仁之乱应仁是日本天皇的年号相当于中国康熙乾隆之类的玩意儿这个应仁之乱就是日本两股武士集团之间发生了矛盾其中一边的老大是细川家另一边是山名家双方纠集了各自的阵营在京都当时日本的首...

从日本战国看人生哲理

从日本战国看人生哲理A09行政1班曹亚捷090901109首先为什么是从日本战国而不是从中国战史看人生哲理呢作为一名中国人想必每个人对我们的历史都有着明确清晰的认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争雄秦末乱世楚汉争霸谁与争...

日本战国武将绰号与称号一览表

日本战国武将绰号与称号一览表本多重次鬼作左波多野宗高丹波鬼保科正俊枪弹正北条氏康相模的狮子北条纲成地黄八幡赤井直正丹波的赤鬼柴田胜家破竹柴田池田辉政姬路宰相长野业正上州猛虎上州的黄斑长宗我部元亲姬和子土佐之能人...

日本战国文化浅谈

日本战国文化浅谈文章开始之前先说一些踢外的话近来因为一些别的事很少有时间停下来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故而每天集中的注意力都是必需的但如果要说那是我的选择我便绝对不会承认现在看来可能生活中的事依然没有完结身体和心灵暂...

日本战国史书评

浅谈日本战国政治制度日本战国史书评都知道中国有个战国时代也都知道中国的战国时代是从春秋时代而来我们的近邻日本同样也有战国时代尽管日本的战国时代不能与我们的战国时代同日而语当今的中国一定要对我们中国的近邻有深刻的...

细说日本战国の往事之应仁の乱

应仁之乱又称作应仁文明之乱发生在日本应仁元年1467年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室町幕府的统治之下我们的故事就从一场家督之争开始要说家督之争就要先说说室町幕府的结构当时日本名义上的最高领袖依然是天皇但是天皇并没有实权所有...

日本战国相关游戏

日本战国相关游戏信长之野望系列信长之野望是日本KOEI光荣株式会社公司发行的游戏软件是以日本战国时代作背景的战略游戏自19xx年推出至今已经历了13代产品在东亚一带有相当多的玩家群体钟情于此游戏目前已有信长之野...

日本战国三杰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

日本战国三杰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日本是个岛国历史上共经历过三个封建幕府政权镰仓室町和江户从整个日本史的维度和历史对国民整体性格的影响程度来看介于室町幕府和江户幕府中间时期的日本战国时代对日本的国民性格影响最大然而...

日本战国名言(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