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被冷落的进攻大师

时间:2024.5.4

一部名叫《汉武大帝》的电视连续剧刚刚热播完毕。剧中主角连日来一直是街谈巷议的焦点之一。此剧给人启迪多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在古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从来都是游牧民族击败或征服农耕民族,汉武帝的伟大在于颠覆了这一历史铁律,将防御大师改造成进攻大师,创造了农耕民族战胜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历史奇迹??

霍去病与巴顿

凡看过美国电影《巴顿将军》的观众,都会被影片中那位赳赳武夫的鲜明个性所吸引,该片没有任何说教,纯粹是对美国式的职业军人的赞美。现实中的巴顿有一句名言:“战争是人类创造的最高成就”,而这正是美利坚文化的重要信条之一,巴顿这一形象代表着现代美利坚国家的尚武和征服精神。

每次看完《巴顿将军》就会想到一个问题,为何我们就拍不出一部“中国式”的《巴顿将军》?在笔者看来,自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国的尚武精神便受到伦理道德和其他各个时代的意识形态的严重制约。先秦荀子曰:“力者,德之役也”,加之中国文化从不张扬个性,因此纯粹的尚武精神的讴歌便从历史上消失了,歌颂代表战争武力的军人必须先经过一番伦理道德的考核,于是,歌颂军人就是歌颂一种道德境界,以张扬个性为主的纯粹尚武精神的崇尚便被视为异端。这就是我们至今没有一部“中国式”《巴顿将军》的文化原因。

其实西汉的霍去病就是中国古代的巴顿,和巴顿一样,为战争而生、为战争而死。但由于他的那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名言包含为国家而牺牲个人幸福的思想境界,因此也就被定格在历史的丰碑上,其天然的尚武个性却显得并不怎么重要,甚至被一代又一代人刻意淡化。我们民族需要的是伟大武功和崇高道德的混合体,而非单纯的显赫武功。不为德所役的“力”,孔子都懒得提及,岂不闻“子不语怪、力、乱、神”乎?崇尚脱离了道德的尚武精神是十分危险的,于是乎伦理道德与尚武精神的结合便是我华夏民族的文化宿命!我们世世代代只能观摩一个境界高远的霍去病,不能欣赏一个巴顿式的霍去病。

非常奇怪,中国的电影、电视导演们怎么就没有拍一部叫做《霍去病》的历史片的念头?两千多年前,在广袤的大草原上,这位20多岁天才统帅出陇西、过焉支、越祁连、绝大漠、“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兵锋抵达今天中亚的贝加尔湖。其用兵来如急雨、去如狂飙,犁廷扫穴般驰骋往来于匈奴腹地数千里,如入无人之境,其用兵每战必胜,已经达到出神入化之境界。被汉朝大军打得失魂落魄的匈奴浑邪王率十万部属来降时,部众出现骚乱,当他们正在降与遁之间犹豫不决时,作为汉朝两位最高军事统帅之一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单骑驰入对方阵中,以其超人的气概将对手慑服,迫其归降,这是何等的壮烈之举?美国的巴顿又岂能与之相提并论?当代电影、电视在反顾历史时,或沉溺于宫廷权谋、或痴迷于花前月下,对我民族传统的伟大尚武精神无动于衷、视而不见,岂不悲哉!此番电视剧《汉武大帝》中的霍去病似乎给人以返朴归真的感觉,一个历史原型悄然复活了,伟大的尚武传统透出复苏的曙光,这多少让人感到欣慰。

被冷落的汉武帝

中国古代帝王谱中,谥号中有“武”字的寥若晨星,为解除国家安全之威胁而对外大张干戈的有为之君亦凤毛麟角。华夏民族统一后的尚武精神的展现,成功地进行战争动员并获致完全的胜利者,除了汉武帝、唐太宗、康熙之外寥寥无几。然而传统文化重文轻武的倾向十分严重,国人似乎并不珍惜他们的伟大武功,也不愿去深究和发掘深藏于这些武功背后的巨大意义。

谥号汉武帝的“武”字,多少含有点贬义,后世不乏抨击汉武帝用兵频繁,劳民伤财,把文、景两帝充裕的国库折腾得空空如也。其实这都是腐儒之谈、浑浊之见。从当时形势看,全力以赴,一劳永逸解决边患,为后世赢得一个长久的太平,实属英明伟大之举措。当然作出这样的决策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略,因为代价是巨大的。后世议论汉武,常有穷兵黩武的非议,史称汉武帝晚年有所后悔。笔者以为,前者属于不明事理之言,后者亦不足为训,再伟大的君主和统帅面对尸横遍野的战场,面对因战争而破败的山河,都会有所感触,引发“不忍之心”。这根本谈不上是后悔,而是人之常情,史家以其常人之心曲解雄才大略之汉武帝,实属燕雀之揣摩鸿鹄之情。劳民伤财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受到谴责,在从事自卫、彻底解除侵略势力的战争时,劳民伤财是必要的、合理的。

人们叹服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常常归诸对内削藩、剪除贵族豪强、加强中央集权、官营盐铁等等,对外击败匈奴,解除了自战国以来连绵不绝的北方边患。虽然这足以使汉武帝成为一代雄主,但是,汉武帝真正的伟大之处后世并不清楚。

弗兰茨.奥本海在《论国家》中把游牧部落比作“熊”,把农耕部落比作“蜂房”,富勒在其名著《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认为:游牧民族的游动性和农耕民族的定居性决定各自的战争形式,前者被迫选择进攻,后者被迫选择防御。游牧民族是进攻大师,农耕民族是防御大师。在古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从来都是游牧民族击败或征服农耕民族,这似乎是一条千年不变的历史定律。

汉武帝的伟大在于他颠覆了这一历史铁律,将防御大师改造成进攻大师,创造了农耕民族战胜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历史奇迹,汉武帝创造性地采取进攻性战略,将汉民族军事上的天然的防御性格改变为进攻性格,就其规模和对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而言,汉武帝时代的汉民族是历史上唯一向游牧民族采取大规模攻势作战、并获得决定性胜利的农耕民族,这是东西方历史上的奇观!汉武帝时代的战略和战术都是世界一流的,其中武刚车的发明和在草原地带的运用都属世界军事史上的匠心独运。

汉武帝的伟大还在于他能够克服农耕民族富裕后产生的惰性和懦弱,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行政制度,从而成功地将综合国力转为强大而有效的国防力量。他在这方面的成功使后世的君王们相形见绌,除了唐太宗外,没有任何人能在这方面同他比肩而立。由于汉武帝和后来唐太宗的努力,北方草原民族征服中原的时间往后推迟了1380多年。

在世界民族大迁徙这场多米诺骨牌游戏中,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打击后,受到重创的匈奴人开始西迁,以后数百年里匈奴人先后在乌克兰草原和匈牙利草原生息,然后继续西迁,在其领袖阿提拉率领下,卷入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纷争。公元451年,匈奴人兵锋曾抵达今天巴黎的塞纳河上。匈奴西迁逼迫着阿兰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法兰克福人等向西运动,引发了世界民族大迁徙,而这场民族大迁徙的第一波

是由东方的汉武帝推动的。

这就是伟大的汉民族的文化积淀,这样震撼历史、震撼世界的宏伟大业为之付出代价难道不值得吗?我们现在感到做一个中国人光荣自豪,没有汉武的辉煌,光荣又源自何处?没有汉武的伟业,自豪又发自哪里?

罗马与汉朝哪个更强?

经常有人提出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鼎盛时期的罗马军队同鼎盛时期的汉朝军队一旦交锋谁更强?学院派或主流历史学根本不屑于考虑、或者不允许考虑这类问题,因为“正宗”的历史学认为历史研究必须以事实说话,不可以进行“假使”、“如果”等虚拟式思维。只有像笔者这样误入旁门左道者才有兴致作一番比较。我们知道罗马帝国和汉帝国都面临北方游牧狩猎民族的压力,这点极其相似。罗马帝国征讨日耳曼部落时有几次全军覆没的经历,这和汉帝国李陵、李广利全军覆没差不多。但罗马帝国在同北方民族的对抗中,从来没有将其逐出家园,远迁他乡,而汉帝国在同北方匈奴的对抗中,最终将其逐出故土,落魄西去。另外,被汉帝国打败后流窜到达欧洲的匈奴人,居然还征服了令罗马帝国头疼的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法兰克人、布根第人等日耳曼部落,这些日耳曼部落后来像潮水一样淹没了罗马帝国。以这两个硬指标来衡量,似乎可以大胆判断:汉帝国的军队战斗力同罗马帝国的军队不是同一个等量级的,前者比后者高出两个档次。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细加品味,不难从汉匈对抗的狼烟中闻出一点当代的气味。也不难从汉匈战前外交谋略中看出,当代中国与外部强大势力交往的影子。由于中国的统一伟业受到外来强大势力的干涉,汉武帝在剧中的作为是否牵动着国人的心思?历史的表层千变万化,历史深层的法则一成不变。

汉朝对匈奴的胜利,是“黄老之术”、“儒术”、“法术”交替使用于国家政治的典型范例。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看,是老子权谋中柔弱胜刚强的经典之作,在文、景时期,先以“黄老之术”养精蓄锐于内,以“和亲”之策稳住外部强敌,示敌以弱。待综合国力上升、整军经武,以儒家的“礼制”和法家的“赏罚”成功地将综合国力转换成国防武力,再同外敌展开角逐。当今中国外交“永不称霸”之精髓,在传统上可归属“黄老之术”,即老子所谓“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二篇:汉武大帝被冷落的进攻大师


一部名叫《汉武大帝》的电视连续剧刚刚热播完毕。剧中主角连日来一直是街谈巷议的焦点之一。此剧给人启迪多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在古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从来都是游牧民族击败或征服农耕民族,汉武帝的伟大在于颠覆了这一历史铁律,将防御大师改造成进攻大师,创造了农耕民族战胜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历史奇迹??

霍去病与巴顿

凡看过美国电影《巴顿将军》的观众,都会被影片中那位赳赳武夫的鲜明个性所吸引,该片没有任何说教,纯粹是对美国式的职业军人的赞美。现实中的巴顿有一句名言:“战争是人类创造的最高成就”,而这正是美利坚文化的重要信条之一,巴顿这一形象代表着现代美利坚国家的尚武和征服精神。

每次看完《巴顿将军》就会想到一个问题,为何我们就拍不出一部“中国式”的《巴顿将军》?在笔者看来,自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中国的尚武精神便受到伦理道德和其他各个时代的意识形态的严重制约。先秦荀子曰:“力者,德之役也”,加之中国文化从不张扬个性,因此纯粹的尚武精神的讴歌便从历史上消失了,歌颂代表战争武力的军人必须先经过一番伦理道德的考核,于是,歌颂军人就是歌颂一种道德境界,以张扬个性为主的纯粹尚武精神的崇尚便被视为异端。这就是我们至今没有一部“中国式”《巴顿将军》的文化原因。

其实西汉的霍去病就是中国古代的巴顿,和巴顿一样,为战争而生、为战争而死。但由于他的那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名言包含为国家而牺牲个人幸福的思想境界,因此也就被定格在历史的丰碑上,其天然的尚武个性却显得并不怎么重要,甚至被一代又一代人刻意淡化。我们民族需要的是伟大武功和崇高道德的混合体,而非单纯的显赫武功。不为德所役的“力”,孔子都懒得提及,岂不闻“子不语怪、力、乱、神”乎?崇尚脱离了道德的尚武精神是十分危险的,于是乎伦理道德与尚武精神的结合便是我华夏民族的文化宿命!我们世世代代只能观摩一个境界高远的霍去病,不能欣赏一个巴顿式的霍去病。

非常奇怪,中国的电影、电视导演们怎么就没有拍一部叫做《霍去病》的历史片的念头?两千多年前,在广袤的大草原上,这位20多岁天才统帅出陇西、过焉支、越祁连、绝大漠、“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执卤获丑七万有四百四十三级”、兵锋抵达今天中亚的贝加尔湖。其用兵来如急雨、去如狂飙,犁廷扫穴般驰骋往来于匈奴腹地数千里,如入无人之境,其用兵每战必胜,已经达到出神入化之境界。被汉朝大军打得失魂落魄的匈奴浑邪王率十万部属来降时,部众出现骚乱,当他们正在降与遁之间犹豫不决时,作为汉朝两位最高军事统帅之一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单骑驰入对方阵中,以其超人的气概将对手慑服,迫其归降,这是何等的壮烈之举?美国的巴顿又岂能与之相提并论?当代电影、电视在反顾历史时,或沉溺于宫廷权谋、或痴迷于花前月下,对我民族传统的伟大尚武精神无动于衷、视而不见,岂不悲哉!此番电视剧《汉武大帝》中的霍去病似乎给人以返朴归真的感觉,一个历史原型悄然复活了,伟大的尚武传统透出复苏的曙光,这多少让人感到欣慰。

被冷落的汉武帝

中国古代帝王谱中,谥号中有“武”字的寥若晨星,为解除国家安全之威胁而对外大张干戈的有为之君亦凤毛麟角。华夏民族统一后的尚武精神的展现,成功地进行战争动员并获致完全的胜利者,除了汉武帝、唐太宗、康熙之外寥寥无几。然而传统文化重文轻武的倾向十分严重,国人似乎并不珍惜他们的伟大武功,也不愿去深究和发掘深藏于这些武功背后的巨大意义。

谥号汉武帝的“武”字,多少含有点贬义,后世不乏抨击汉武帝用兵频繁,劳民伤财,把文、景两帝充裕的国库折腾得空空如也。其实这都是腐儒之谈、浑浊之见。从当时形势看,全力以赴,一劳永逸解决边患,为后世赢得一个长久的太平,实属英明伟大之举措。当然作出这样的决策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略,因为代价是巨大的。后世议论汉武,常有穷兵黩武的非议,史称汉武帝晚年有所后悔。笔者以为,前者属于不明事理之言,后者亦不足为训,再伟大的君主和统帅面对尸横遍野的战场,面对因战争而破败的山河,都会有所感触,引发“不忍之心”。这根本谈不上是后悔,而是人之常情,史家以其常人之心曲解雄才大略之汉武帝,实属燕雀之揣摩鸿鹄之情。劳民伤财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受到谴责,在从事自卫、彻底解除侵略势力的战争时,劳民伤财是必要的、合理的。

人们叹服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常常归诸对内削藩、剪除贵族豪强、加强中央集权、官营盐铁等等,对外击败匈奴,解除了自战国以来连绵不绝的北方边患。虽然这足以使汉武帝成为一代雄主,但是,汉武帝真正的伟大之处后世并不清楚。

弗兰茨.奥本海在《论国家》中把游牧部落比作“熊”,把农耕部落比作“蜂房”,富勒在其名著《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认为:游牧民族的游动性和农耕民族的定居性决定各自的战争形式,前者被迫选择进攻,后者被迫选择防御。游牧民族是进攻大师,农耕民族是防御大师。在古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从来都是游牧民族击败或征服农耕民族,这似乎是一条千年不变的历史定律。

汉武帝的伟大在于他颠覆了这一历史铁律,将防御大师改造成进攻大师,创造了农耕民族战胜强悍的游牧民族的历史奇迹,汉武帝创造性地采取进攻性战略,将汉民族军事上的天然的防御性格改变为进攻性格,就其规模和对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而言,汉武帝时代的汉民族是历史上唯一向游牧民族采取大规模攻势作战、并获得决定性胜利的农耕民族,这是东西方历史上的奇观!汉武帝时代的战略和战术都是世界一流的,其中武刚车的发明和在草原地带的运用都属世界军事史上的匠心独运。

汉武帝的伟大还在于他能够克服农耕民族富裕后产生的惰性和懦弱,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行政制度,从而成功地将综合国力转为强大而有效的国防力量。他在这方面的成功使后世的君王们相形见绌,除了唐太宗外,没有任何人能在这方面同他比肩而立。由于汉武帝和后来唐太宗的努力,北方草原民族征服中原的时间往后推迟了1380多年。

在世界民族大迁徙这场多米诺骨牌游戏中,汉武帝发动对匈奴的打击后,受到重创的匈奴人开始西迁,以后数百年里匈奴人先后在乌克兰草原和匈牙利草原生息,然后继续西迁,在其领袖阿提拉率领下,卷入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纷争。公元451年,匈奴人兵锋曾抵达今天巴黎的塞纳河上。匈奴西迁逼迫着阿兰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法兰克福人等向西运动,引发了世界民族大迁徙,而这场民族大迁徙的第一波

是由东方的汉武帝推动的。

这就是伟大的汉民族的文化积淀,这样震撼历史、震撼世界的宏伟大业为之付出代价难道不值得吗?我们现在感到做一个中国人光荣自豪,没有汉武的辉煌,光荣又源自何处?没有汉武的伟业,自豪又发自哪里?

罗马与汉朝哪个更强?

经常有人提出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鼎盛时期的罗马军队同鼎盛时期的汉朝军队一旦交锋谁更强?学院派或主流历史学根本不屑于考虑、或者不允许考虑这类问题,因为“正宗”的历史学认为历史研究必须以事实说话,不可以进行“假使”、“如果”等虚拟式思维。只有像笔者这样误入旁门左道者才有兴致作一番比较。我们知道罗马帝国和汉帝国都面临北方游牧狩猎民族的压力,这点极其相似。罗马帝国征讨日耳曼部落时有几次全军覆没的经历,这和汉帝国李陵、李广利全军覆没差不多。但罗马帝国在同北方民族的对抗中,从来没有将其逐出家园,远迁他乡,而汉帝国在同北方匈奴的对抗中,最终将其逐出故土,落魄西去。另外,被汉帝国打败后流窜到达欧洲的匈奴人,居然还征服了令罗马帝国头疼的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法兰克人、布根第人等日耳曼部落,这些日耳曼部落后来像潮水一样淹没了罗马帝国。以这两个硬指标来衡量,似乎可以大胆判断:汉帝国的军队战斗力同罗马帝国的军队不是同一个等量级的,前者比后者高出两个档次。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细加品味,不难从汉匈对抗的狼烟中闻出一点当代的气味。也不难从汉匈战前外交谋略中看出,当代中国与外部强大势力交往的影子。由于中国的统一伟业受到外来强大势力的干涉,汉武帝在剧中的作为是否牵动着国人的心思?历史的表层千变万化,历史深层的法则一成不变。

汉朝对匈奴的胜利,是“黄老之术”、“儒术”、“法术”交替使用于国家政治的典型范例。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看,是老子权谋中柔弱胜刚强的经典之作,在文、景时期,先以“黄老之术”养精蓄锐于内,以“和亲”之策稳住外部强敌,示敌以弱。待综合国力上升、整军经武,以儒家的“礼制”和法家的“赏罚”成功地将综合国力转换成国防武力,再同外敌展开角逐。当今中国外交“永不称霸”之精髓,在传统上可归属“黄老之术”,即老子所谓“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更多相关推荐:
汉武大帝 经典名言警句

汉武大帝经典名言警句朕只爱江山不爱美人朕是不会随便爱女人的愿天佑中华天佑我中华这种局面重今以后必须彻底扭转朕此战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跟匈奴人从此以后攻守异形啦寇可往我亦可往当然当然要改不改过了不得老百姓没饭...

汉武大帝经典语录

陈宝国版汉武大帝经典语录1汉武帝你认为你真的了解朕吗许多事最终只有天知道已经发生了的没有发生的朕来不及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了2心怀怨恨者出一口怨气可以收回天下一多半人的心3汉景帝毒蛇啮指壮士断腕为天下者不顾身家4窦...

20xx公务员考试常识部分1500道,不看会后悔哦

98653669doc6saycom133声明本资料由大家论坛公务员考试专区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自更多公务员考试信息考试真题模拟题大家论坛全免费公益性公务员论坛等待您的光临1为什么雷雨过后空气会变得格外新鲜呢化...

最全常识

公务员常识知识汇编最全面版为什么雷雨过后空气会变得格外新鲜呢化学变化空气中的部分氧气变成了臭氧太阳系九大行星从下到上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现存最著名的三大金字塔包括大金字塔也称胡夫金...

名人名言口语交际范例参考

名人名言口语交际范例参考同学甲我为大家讲的故事是关于思考的茅以升茅以升是江苏镇江人他从小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当时南京的风俗是每逢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挂花灯茅以升家里也挂起了一盏走马灯走马灯点上蜡烛后不大一会儿竟然...

20xx湖北省公务员考试考前必做常识(附答案解析)最新考试试题库(完整版)

1至今为止地球的年龄约有4546亿年2撒尿小孩铜像坐落于布鲁塞尔3清劲风是风力几级的风5级4以下是戏曲理论家的是朱权5唐卡是什么文化中一种著名的表现形式藏族6三星堆位于四川7国际象棋中黑白各16子8土耳其的首都...

一些常识

1为什么雷雨过后空气会变得格外新鲜呢化学变化空气中的部分氧气变成了臭氧2太阳系九大行星从下到上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3现存最著名的三大金字塔包括大金字塔也称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门...

凯撒大帝

凯撒大帝11级历史学张鹤群世界史中对凯撒大帝比较感兴趣无论是出身还是光辉事迹和成就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个不可抹去的人物恺撒于公元前102年7月12日出生于罗马他在父亲和母亲都出身于贵族家庭他由此获得了很好荫庇这样的...

大秦帝国至理名言

1卫鞅与秦君争论私斗刑杀事宜秦君不能变了卫鞅法立如山秦君不能缓卫鞅法贵时效秦君不能减卫鞅减刑溃法秦君不能特赦卫鞅法外无恩卫鞅国治断民王断官强断君亡卫鞅小政在朝不在民大政在民不在朝大道之行根在民心世族非议不足道哉...

大秦帝国 甘龙语录

大秦帝国甘龙语录飓风过岗伏草唯存天之将明其黑尤烈选好入口顽石可破天意蹉跎竖子行将坐大飓风过岗万木蛰伏不催不折悠悠可期时之至间不容瞬息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及是矣贤者守时不肖者守命也学不养才子安得大道也孤石万仁自有草...

新大秦帝国经典台词

新大秦帝国经典台词一人一句大秦帝国经典台词君为青山我为松柏变法强秦生死相扶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有功于前不为损刑有过于后不为亏法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商君和白雪的爱情誓言不离不弃不移不易飓风过岗伏草唯存天明...

《大秦帝国》精彩台词

在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剧中有诸多经典语录哲理深刻颇为精辟启迪心智谨受教例如第九集卫鞅自解棋道势为上世间万物皆环环相围而生民被官围官被君围君被国围国被天下围天下被宇宙围宇宙被造物围造物最终又被芸芸众生围此为棋道...

汉武大帝名言(2篇)